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2022年我国进口锂精矿284万吨 同比增长42%】 据海关统计,2022年1-12月,我国锂产品进出口数据如下:进口锂精矿约284万吨,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巴西、津巴布韦、加拿大等国,同比增长约42%。净进口碳酸锂12.57万吨,同比增长约72%;净出口氢氧化锂9.03万吨,同比增长约29%。净出口锂镍钴锰氧化物(镍钴锰酸锂)1.28万吨,同比增长约58%;净进口锂镍钴铝氧化物(镍钴铝酸锂)1.49万吨,同比增长约13%;磷酸铁锂进出口量基本持平,均为1000吨左右。 【商务部: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成为出口新增长点】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在去年,以电、光、锂这“新三样”为代表,就是以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的出口为代表,我国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2022年,电动汽车出口增长了131.8%,光伏产品增长了67.8%,锂电池增长了86.7%。同时,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外贸新业态也在蓬勃发展,进出口规模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占外贸的比重超过7%。 【江特电机:拟投资新建年产3万吨碳酸锂项目】 江特电机公告,拟在江西省高安市投资新建年产3万吨碳酸锂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不超过6.5亿元。 【星源材质:拟100亿元投建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 星源材质公告,拟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投资建设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项目拟投资总额为人民币100亿元,预计建设年产32亿㎡湿法隔膜、16亿㎡干法隔膜及35亿㎡涂覆隔膜。 【藏格矿业:公司碳酸锂单吨销售成本控制在3万元左右 具有很强成本优势】 藏格矿业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碳酸锂单吨销售成本控制在3万元左右,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 【天齐锂业:TLK正在陆续将相关氢氧化锂产品样品分发给潜在承购方进行客户认证】 天齐锂业在互动平台表示,澳大利亚奎纳纳一期年产2.4万吨氢氧化锂工厂于2022年11月30日起达到商业化生产的能力;TLK正在陆续将相关氢氧化锂产品样品分发给潜在的承购方进行客户认证,TLK团队和专项工作小组正在稳步推进奎纳纳一期项目相关工作。 相关阅读: 2022锂钴价格背道而驰 2023供应过剩延续钴价继续滑落?【SMM专题】 磷是如何变成磷酸铁锂?【SMM分析】 丰元股份玉溪基地一期5万吨磷酸铁锂产线正式开始调试运行【SMM分析】 121万吨LCE!2023年全球锂资源供应情况梳理【SMM分析】 12月全球共销售新能源汽车129万辆 环比上涨12 %【SMM分析】 2022锂价飞涨 电池企业各显神通 “宁王迪皇”头部效应明显【SMM专题】 需求偏弱运行 12月六氟磷酸锂进出口量环比双下滑【SMM分析】 12月碳酸锂进口总量小幅环降12% 【SMM分析】 海外动力市场向好 22年12月前驱体出口量实现跃迁式增长【SMM分析】 节后逐步复工 2月电池行业PMI指数将重回荣枯线之上【SMM分析】 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出 地方来顶! 开年近20个省市发利好政策 看看国家怎么说!【SMM专题】 电池售价与主要客户建立价格联动机制 孚能科技2022年亏损额同比收窄 海外动力市场向好 22年12月前驱体出口量实现跃迁式增长【SMM分析】 节后逐步复工 2月电池行业PMI指数将重回荣枯线之上【SMM分析】
2月2日,江特电机(002176.SZ)公告,拟在江西省高安市投资新建年产3万吨碳酸锂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不超过6.5亿元。但其第三大股东宜春市袁州区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代表、董事李文君却对该事项投了反对票。 李文君现任宜春市袁州区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支委会支部书记。此前,还在宜春市袁州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担任过融资部部长。2022年三季度末,宜春市袁州区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宜春市袁州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分别为江特电机第三大股东、第五大股东。 江特电机是云母提锂的代表企业,目前,江特电机在宜春拥有锂瓷石矿2处采矿权和5处探矿权,从已探明矿区储量统计,持有或控制的锂矿资源量1亿吨以上,居国内前列。 此前江特电机在调研中指出,其2022年四季度碳酸锂计划产出5000吨左右,其中自有云母计划产出4000吨左右,外购锂资源计划产出1000吨左右。 业绩上来看,江特电机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5亿元-2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3.25%-561.0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5亿元-2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9.41%-602.00%。 江特电机表示,2022年度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报告期内,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锂盐业务外部环境持续向好,下游需求持续增长;(2)报告期内,公司碳酸锂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SMM数据显示,截止2月2日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报价跌1500元/吨,报45.9~47.3万元/吨,均价报46.6万元/吨。 针对未来碳酸锂价格走势,江特电机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指出,从目前的市场来看,需求端持续超预期,但供给端增长较为缓慢,原因是锂矿从发现到实现开采的时间周期比较长,未来供需矛盾可能仍会持续较长时间。 华西证券认为,根据SMM及媒体综合信息,因12月需求一路走低的同时锂盐厂并未因此下调产量,锂盐厂库存处于高位,备货充足。需求方面,节前多家材料厂中止采购计划,以消化库存为主,也有部分材料厂表示库存充足,可满足1-2个月的订单生产。基于以上情况,分析师判断,春节后回来上下游博弈仍需时间,节后锂盐市场报价大概率会继续下调,但有望在2月底左右价格企稳。
2月2日,江特电机(002176.SZ)公告,拟在江西省高安市投资新建年产3万吨碳酸锂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不超过6.5亿元。但其第三大股东宜春市袁州区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代表、董事李文君却对该事项投了反对票。 李文君现任宜春市袁州区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支委会支部书记。此前,还在宜春市袁州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担任过融资部部长。2022年三季度末,宜春市袁州区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宜春市袁州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分别为江特电机第三大股东、第五大股东。 江特电机是云母提锂的代表企业,目前,江特电机在宜春拥有锂瓷石矿2处采矿权和5处探矿权,从已探明矿区储量统计,持有或控制的锂矿资源量1亿吨以上,居国内前列。 此前江特电机在调研中指出,其2022年四季度碳酸锂计划产出5000吨左右,其中自有云母计划产出4000吨左右,外购锂资源计划产出1000吨左右。 业绩上来看,江特电机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5亿元-2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3.25%-561.0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5亿元-2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9.41%-602.00%。 江特电机表示,2022年度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报告期内,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锂盐业务外部环境持续向好,下游需求持续增长;(2)报告期内,公司碳酸锂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SMM数据显示,截止2月2日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报价跌1500元/吨,报45.9~47.3万元/吨,均价报46.6万元/吨。 针对未来碳酸锂价格走势,江特电机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指出,从目前的市场来看,需求端持续超预期,但供给端增长较为缓慢,原因是锂矿从发现到实现开采的时间周期比较长,未来供需矛盾可能仍会持续较长时间。 华西证券认为,根据SMM及媒体综合信息,因12月需求一路走低的同时锂盐厂并未因此下调产量,锂盐厂库存处于高位,备货充足。需求方面,节前多家材料厂中止采购计划,以消化库存为主,也有部分材料厂表示库存充足,可满足1-2个月的订单生产。基于以上情况,分析师判断,春节后回来上下游博弈仍需时间,节后锂盐市场报价大概率会继续下调,但有望在2月底左右价格企稳。
“锂矿是周期股。” 尚不论此言论正确与否,当股民中间遍布这种声音时,也从侧面映射出锂矿股给散户带来的“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依然来自碳酸锂价格的周期不稳定性。 SMM数据显示,截止2月2日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报价跌1500元/吨,报45.9~47.3万元/吨,均价报46.6万元/吨。 自2022年底以来,见多了碳酸锂价格频频回落,市场中不乏议论声渐起:“锂矿一响,黄金万两”的戏还可以唱多久?当动力电池的舞台上开始出现不同的技术路线,2023年,锂电池还能继续稳站C位吗? 业绩普遍预增,预计最高同比增速近4000% 2022年,锂矿厂商“赚翻了”,这是市场早就能料想到的事实。 盖世汽车统计了国内21家锂矿厂商2022年财报业绩预告。统计结果显示,国内锂矿厂商2022年财报预计普遍大增,整体态势向好。2022年,国内锂矿厂商预计最高净利润累计1371.7亿元,预计最低净利润累计1256.9亿元。 其中,天齐锂业2022年净利润最高预计最高,达到256亿元,预计最高同比增速1131.45%;赣锋锂业紧随其后,其2022年净利润最高预计220亿元,预计最高同比增速320.78%。 此外,西藏矿业、川能动力、诺德股份、天力锂能、圣阳股份和金圆股份净利润最高预计皆保持个位数,都在10亿元以下。其中,金圆股份净利润最高预计排在末尾,为0.18亿元,预计最高同比增速84.94%。对此,金圆股份在财报中解释为,该公司转型新能源材料产业,盐湖提锂万吨级产线正在积极建设投产,报告期内碳酸锂销售量较少。 整体来看,盖世汽车统计范围内,2022年国内锂矿厂商净利润最高预计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为4家,占比约19%;净利润最高预计在20亿元以上的企业为15家,占比约71%;净利润最高预计在10亿元以下的企业为6家,占比约为29%。 在同比预增中,2022年国内锂矿厂商净利润预计最高同比增速超500%的企业有8家,占比约为38%;预计最高同比增速超200%的企业有14家,占比约为67%;仅有4家企业预计最高同比增速在100%以下,占比约为19%。 其中,融捷股份2022年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速最高,范围在3121.58% - 3707.33%;天齐锂业紧随其后,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速范围在1011.19% - 1131.45%。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锂矿企业纷纷表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和锂盐市场旺盛需求的双重驱动,锂盐产品量价齐升,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例如天齐锂业表示,2022年度该公司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提升,锂离子电池厂商加速产能扩张,下游正极材料订单增加等多个积极因素的影响,2022年度该公司主要锂产品的销量和销售均价较2021年度均明显增长。 无独有偶,永兴材料也表示,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维持快速发展态势,下游客户对锂盐保持强劲需求,带动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并逐步稳定在较高水平。2022年度,该公司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实现全面达产,锂电新能源业务产销量相比2021年同期大幅增长,业绩增长明显。 显然,强劲需求和原材料价格暴涨是锂矿企业业绩暴增的主要原因。然而,2023年,当部分新能源车企面临市场需求相对疲软,和要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打“价格战”时,再加上碳酸锂价格日日下跌的态势,锂矿企业以后的日子还会如今日般辉煌吗? 车企呈销量颓势,加之碳酸锂价格下跌 2023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关键的一年。当新能源车企走过需求暴增、风光无限的日子后,市场今非昔比,变化每时每刻在发生,市场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2022年底,很多新能源车企都捏了一把汗,行业内众多机构也都预测表示,新能源车企们2023年的路并不好走。 2月1日,国内新能源车企纷纷亮出2023年开局第一月的交付成绩单。果然,大多数车企月销数量呈下降态势。 根据盖世汽车统计,5家造车新势力企业1月交付量均较上月大幅下滑。具体来看,理想1月交付量突破1.5万辆,首次超过了埃安;哪吒汽车在2022年12月交付“腰斩”后,今年1月又继续下滑,当月交付6016辆,环比下降22%。 哪吒之后下滑幅度更大的是蔚来,蔚来1月交付8506辆车,环比下降46%;小鹏汽车1月环比表现基本腰斩,当月交付5218辆,其中小鹏G9交付2,249辆;赛力斯和极氪1月交付量分别为4490辆和3116辆,环比分别下滑55%和72%。 值得注意的是,新势力中最令外界震惊的是零跑,其1月交付量为1139辆,环比下降86%,同比下降85%,在10余个新能源品牌当月销量排名中垫底。 更甚者,就连强势如比亚迪,也在今年1月出现了环比下滑的交付量。数据显示,1月比亚迪乘用车销量约为15.02万辆(含出口10409辆),环比下降35%,同比增长57.8%。 为拯救上述局面,2月2日,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负责人徐兴锋表示:将继续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重点抓好稳定新车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继续扩大二手车流通和畅通汽车报废更新等四个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汽车促消费活动,把新车消费增量给稳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促进汽车循环消费。 除了车企需求稍显疲软会传导至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锂矿企业外,更需要关注的是,自2022年底,令锂矿企业业绩大增最有力的“底牌”——碳酸锂的价格正在逐渐下跌。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极度缺货后的供给暴增是必然结果,随后的暴跌也是不可避免的。 “C位”不稳?成本为王 眼下,国内新能源车企普遍面临来自特斯拉的“降维打击”,降低销售价格是特斯拉的“杀手锏”,且这对于国内大多尚未实现盈利还需要加大研发投入的新能源车企而言,还击之力甚微。 特斯拉具备降价的资本,其底气来源除了高于同行业的毛利率外,还有持续降低的成本。 马斯克曾在2022年四季度财报沟通中表示,基于成本和生产效率的考量,特斯拉可能会采用全新的技术来尽可能简化车辆的生产,这样才能在压低成本的情况下,还能实现每年上百万辆的产能。 特斯拉方面也表示,数年来特斯拉的电动车平均售价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要成为百万辆级别的电动车制造商,提升产品的可负担性是十分必要的。该公司团队正在加快推进成本控制规划,挖掘更高的生产效率,同时继续重点落实下一阶段的计划。在2017年至2022年间特斯拉电动车平均售价减半,但营运利润率持续提升。 由此判断,在成本持续降低的情况下,特斯拉继续降低价格销售汽车产品依然具备极大的可能性。对此,国内新能源车企也纷纷拿出应对措施。 早前,AITO问界直接降价,其中问界M5 EV起售价降幅在2.8万-3万,问界M7起售价降幅达到3万。无独有偶,埃安在热销车型AION S Plus下增加了一款新版本——70乐享版,直接将售价拉到了15万元以下的区间(新车售价为14.98万元)。 最为显眼的是奇瑞汽车,其在2月1日宣布,正式开启全系车型整车终身质保政策,即自2023年1月1日起,凡购买奇瑞集团旗下星途、奇瑞、捷途、奇瑞新能源四大品牌全系车型均可享受。 然而,国内新能源车企心知肚明的是,毫无顾忌地降价并非长久之计,降低成本才是最终的“症结”。要实现低成本生产,动力电池作为整车成本占比近60%的最大成本项之一,其技术路线必然要选择性价比最高的。 眼下,随着碳酸锂价格此起彼伏,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也是“百花齐放”,无论是动力电池厂商还是车企,它们都在寻找兼具原材料资源稳定、成本低廉、安全和性能较高的新技术路线。 钠离子电池是锂电池的竞争对手之一。早在2022年碳酸锂价格飞涨之时,宁德时代党委第一书记、董事长助理孟祥峰就曾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提出了解决方案:宁德时代正通过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解决部分锂资源供应紧张和锂价暴增问题。 从钠离子自身品质来看,钠离子具备储量丰富(地球上钠资源是锂的400倍)、成本更加低廉、安全性高和生产线接近锂离子电池的天然优势。 平安证券指出,使用NaCuFeMnO/软碳体系的钠电池的正极材料成本仅为磷酸铁锂/石墨体系的锂电池正极材料成本的40%,电池总的材料成本较后者降低30%-40%。中金公司也在研报中指出:发展钠离子电池,不仅有助于缓解中国锂资源80%依赖进口的窘境,维护供应链安全,同时也将延缓锂离子电池原材料上涨带来的价格提升,从而降低成本压力。 眼下,除了弗迪电池,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多家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均已布局钠离子电池业务。甚至有说法认为,2023年或将成为钠离子电池量产元年。 此外,还有消息传出钠离子电池上车。报道称,孚能科技官宣收到江铃集团新能源“同意就EV3车型开展钠离子电池前期适配性预研工作”的通知,相关配置应用钠离子电池的车型将于2023年上市销售。 虽然EV3是一款A00级小车,其CLTC续航里程也不过才301km,但如果搭载了钠离子电池,将不仅仅是其本身车型的一种进化,亦足以算得上是钠离子电池发展的一大步。 尾声 但仍须注意的是,眼下距离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此外,盖世汽车研究院《动力电池产业报告(2022版)》显示,钠离子当前尚处于商业化导入期,同时受制于其能量密度,未来其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等高性能电池的有益补充,用于储能和低速电动车等特定场景。 换言之,短期内,钠离子电池尚无法彻底取代锂离子电池,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并存的局面将持续。 但不变的真理是,纵观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更迭,从三元锂电池到磷酸铁锂电池,再到近期出现的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和磷酸锰铁锂电池,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都绕不开成本的问题。 事物是向前发展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但在资本的世界里,“成本为王”是不变的真理。或许在一段时间内,锂电池作为新能源车企的主要选择,将会继续站在动力电池舞台的“中央”。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各动力电池技术路线正在加速发展,聚焦在锂电池身上的镁光灯随时有易主的可能。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锂矿厂商的暴利景象将成为历史。
北京时间周五早晨,全球消费电子龙头、美股市值排名第一的苹果公司发布2023财年第一财季报告。由于众所周知的iPhone 14 Pro供应链问题,苹果在去年最后三个月的营收出现了2019年后首次同比下滑。截至发稿,公司股价盘后跌逾4%。 (来源:苹果公司) 根据统计, 今天也是苹果公司自2017年8月以来第二次出现营收不及预期,同时也是近7年来首度利润不及预期。 与大多数美股不同,苹果的财报相当简明易懂。在去年最后三个月里, 公司总共实现营收1171.5亿美元,同比下降5%;净利润下降12%至300亿美元,折合每股盈利1.88美元。 在硬件产品线中,除了同比上升29.66%的iPad营收94亿美元超过预期外,iPhone(657.8亿美元)、Mac(77.4亿美元)和其他产品(134.8亿美元)均同比下降且不及预期。包括应用商店和Apple TV+的服务营收207.7亿美元,同比上升6.4%。 作为对比,路孚特的分析师一致预期为营收1211.9亿美元,每股盈利1.94美元;分项方面,iPhone、iPad和Mac产品线的营收预期分别为682.9亿美元、77.6亿美元和96.3亿美元。其他产品和服务营收的预期分别为152.3亿美元和206.7亿美元。 对于这份财报,苹果CEO蒂姆·库克解读称, 公司估算如果没有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供应链的问题,iPhone的营收应当能同比上升。库克也强调目前iPhone的产能已经恢复到令公司满意的水平。 除了供应链的偶发事件外,消费电子市场的整体不景气也给公司带来了额外的压力。本季度iPhone、Mac,以及Apple Watch等可穿戴设备的销售额都出现同比下降。 在智能手机和PC市场均走入低谷期的背景下,虽然苹果的整体表现优于绝大多数竞争对手,但经济逆风毫无疑问会对定位中高端市场的苹果产品造成冲击。根据IDC的数据,去年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暴跌18%至3亿部,这也是有数据统计以来最大幅度的跳水。虽然苹果是头部厂商中受影响最小的,但出货量下降的幅度仍然有14.9%。 (2022年四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数据,来源:IDC) 当然这份财报中也不全都是坏消息, 苹果宣布到2022年底全球激活的苹果设备达到20亿部 ,较去年1月多出2亿部。库克解读称,这一现象展现出消费者从安卓阵营转投苹果,以及许多消费者首次尝试购买Apple Watch。 此外,作为超级科技权重中唯一一家没有宣布裁员的公司, 库克也表示公司正在削减支出和放缓招聘 。苹果CEO说道:“我们已经认识到所处的环境是艰难的,所以正在削减成本,对于招聘会采取非常谨慎和深思熟虑的态度。”
北京时间周五早晨,全球消费电子龙头、美股市值排名第一的苹果公司发布2023财年第一财季报告。由于众所周知的iPhone 14 Pro供应链问题,苹果在去年最后三个月的营收出现了2019年后首次同比下滑。截至发稿,公司股价盘后跌逾4%。 (来源:苹果公司) 根据统计, 今天也是苹果公司自2017年8月以来第二次出现营收不及预期,同时也是近7年来首度利润不及预期。 与大多数美股不同,苹果的财报相当简明易懂。在去年最后三个月里, 公司总共实现营收1171.5亿美元,同比下降5%;净利润下降12%至300亿美元,折合每股盈利1.88美元。 在硬件产品线中,除了同比上升29.66%的iPad营收94亿美元超过预期外,iPhone(657.8亿美元)、Mac(77.4亿美元)和其他产品(134.8亿美元)均同比下降且不及预期。包括应用商店和Apple TV+的服务营收207.7亿美元,同比上升6.4%。 作为对比,路孚特的分析师一致预期为营收1211.9亿美元,每股盈利1.94美元;分项方面,iPhone、iPad和Mac产品线的营收预期分别为682.9亿美元、77.6亿美元和96.3亿美元。其他产品和服务营收的预期分别为152.3亿美元和206.7亿美元。 对于这份财报,苹果CEO蒂姆·库克解读称, 公司估算如果没有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供应链的问题,iPhone的营收应当能同比上升。库克也强调目前iPhone的产能已经恢复到令公司满意的水平。 除了供应链的偶发事件外,消费电子市场的整体不景气也给公司带来了额外的压力。本季度iPhone、Mac,以及Apple Watch等可穿戴设备的销售额都出现同比下降。 在智能手机和PC市场均走入低谷期的背景下,虽然苹果的整体表现优于绝大多数竞争对手,但经济逆风毫无疑问会对定位中高端市场的苹果产品造成冲击。根据IDC的数据,去年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暴跌18%至3亿部,这也是有数据统计以来最大幅度的跳水。虽然苹果是头部厂商中受影响最小的,但出货量下降的幅度仍然有14.9%。 (2022年四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数据,来源:IDC) 当然这份财报中也不全都是坏消息, 苹果宣布到2022年底全球激活的苹果设备达到20亿部 ,较去年1月多出2亿部。库克解读称,这一现象展现出消费者从安卓阵营转投苹果,以及许多消费者首次尝试购买Apple Watch。 此外,作为超级科技权重中唯一一家没有宣布裁员的公司, 库克也表示公司正在削减支出和放缓招聘 。苹果CEO说道:“我们已经认识到所处的环境是艰难的,所以正在削减成本,对于招聘会采取非常谨慎和深思熟虑的态度。”
磷酸铁锂制备工艺多样,主要分为固相法,液相法这两大主流工艺。固相法是目前最成熟也是应用最广的磷酸铁锂生产方法,液相法工艺难度较大,目前市面上仅有德方纳米采用这种方法。 固相法中根据所用的铁源不同,主要分为磷酸铁法,草酸亚铁法和铁红法。其中,磷酸铁法为绝对主流。草酸亚铁仅湖南升华科技一家,铁红法仅重庆特瑞一家,剩余企业皆为磷酸铁工艺。从产量贡献来看,磷酸铁法工艺的产量占磷酸铁锂总产量的80%左右。 我们具体来看这一条产业链,磷源来自经磷矿石和其他原料混合,生产加工后产生的磷酸和磷酸盐。目前所用的磷酸分为湿法净化磷酸和热法磷酸。湿法净化磷酸是用硫酸溶解磷矿粉,经过过滤、脱氧、除杂、萃取、净化制得。而热法磷酸需先利用硅石和焦炭的混合物在高温下将磷矿还原并产生黄磷,再经氧化、水合制得高浓度磷酸。除磷酸外,铵法中还需磷酸盐:工业一铵。工业一铵的生产中,湿法磷酸,湿法净化磷酸和热法磷酸都可作为原料来生产工业一铵。目前国外以湿法净化磷酸工艺为主,国内目前还以热法磷酸工艺为主。 铁源目前的主要来源是钛白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硫酸亚铁,而铁法工艺中,铁源来源则为铁粉。 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选用不同的原料进行磷酸铁的生产。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生产工艺为钠法,铵法和铁法。 钠法是指硫酸亚铁用磷酸酸化后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磷酸二氢铁,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H 值为 2 左右,生成磷酸铁。 铵法是指硫酸亚铁溶液与磷酸反应,经沉淀过滤后再用氨中和过量的酸得到磷酸铁。 铁法是指铁粉与热法高纯磷酸反应得到磷酸铁。 前驱体磷酸铁和碳酸锂分散,研磨。然后通入保护气(N2,Ar等)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处理。通过喷雾干燥机进行造粒和干燥,使原材料得到预分解。再经过烧结处理得到磷酸铁锂。接着通过气流磨进行粉碎和筛选,再混合,按照颗粒大小进行分级,干燥包装。最终作为正极材料生产成动力型和储能型铁锂电池。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近日,丰元股份玉溪基地一期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线正式开始调试运行。 丰元股份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主要产品包括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旗下拥有丰元锂能、安徽丰元、丰元(云南)锂能等子公司,在山东枣庄、安徽安庆、云南玉溪建有三大产业基地。 资料显示,丰元股份玉溪生产基地设计总产能为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此次的一期5万吨磷酸铁锂产线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玉溪基地自2022年2月启动建设以来,历时不到一年时间,赶在春节之前,开始了调试运行。 目前丰元股份三大生产基地均处在产能爬坡的过程中。除了此次玉溪基地新增之外,公司枣庄基地新建4万吨磷酸铁锂产线已于2022年8月底进入带料试产,目前产能逐步释放。安庆基地2.5万吨磷酸铁锂产线也已于2022年11月试车运行成功。除磷酸铁锂外,公司也布局三元正极材料,目前高镍三元已具有1.5万吨的产能。 截至目前,丰元股份锂电池正极材料总产能达到14万吨。规划至2023年年中,锂电池正极材料产能达到31.5万吨,配套项目磷酸铁产能达到10万吨。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2月1日,印度宣布将提高进口汽车和摩托车(包括电动汽车)的关税,以促进当地制造业的发展。此举响应了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提出的“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运动。 其中,所有落地成本(landed cost,包括保险费和运费)低于4万美元的汽车将被征收70%的税,高于此前的60%。据悉,目前落地成本超过4万美元的汽车都将征收100%的关税。 另外,所有半散件组装汽车(semi-knocked-down car)的进口税将从30%提高到35%,包括电动汽车。半散件组装汽车指的是主要部件单独进口,最终在当地组装的车辆。 印度提高车辆关税的规定将从4月1日起正式生效。 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印度的汽车关税是全球最高的,这也引起了特斯拉等公司的批评。特斯拉去年甚至因高关税而搁置了进军印度市场的计划。 现代汽车、起亚汽车、大众汽车、斯柯达和丰田汽车等汽车制造商都在该国销售进口汽车,其中还包括电动车型。虽然印度电动汽车市场的规模很小,2022年电动汽车仅占其总销量的1%左右,但印度电动汽车市场增长迅速,塔塔汽车、马恒达和比亚迪等汽车制造商都在印度推出了电动汽车。 2022年,印度汽车销量强劲反弹,同比增长25%至380万辆。其中高端车和豪华车的增速更高,奔驰和宝马等汽车制造商在该国的销量创下新高。 德勤印度合伙人Rajat Mahajan表示,一些寄希望于高端和豪华车市场旺盛需求的全球汽车制造商将受到影响。不过,一些汽车制造商可能会消化这一成本,希望能受益于近期激增的需求。 丰田旗下的豪华车品牌雷克萨斯警告称,由于税收增加,雷克萨斯可能不得不“调整”部分车型的价格。雷克萨斯印度总裁Naveen Soni表示:“我们希望在研究了总体影响后,能有更清晰的了解。”
2月1日,亿纬锂能六、七、八、九区73GWh工厂投产暨“60GWh超级工厂”动工仪式在荆门举行。 据悉,亿纬锂能自2012年落户荆门以来,高密度投资、高频次扩规,亿纬锂能六、七、八、九区就是其在荆门建设的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总投资166亿元,产能规模73GWh,此番该基地正式投产。 与此同时,亿纬锂能60GWh超级工厂项目也宣布正式动工。此前消息显示,1月31日,亿纬动力与荆门高新区管委会签订《合同书》,计划新增投资108亿元,征地约1000亩,新建60GWh动力储能电池超级工厂。 据了解,该超级工厂建成后将实现年产能60GWh,量产产品为亿纬锂能全新一代储能电池LF560K,其配套的储能电站运营成本可低于抽水蓄能电站,满足储能市场大规模、高经济性需求。 荆门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家伟则表示,60GWh超级工厂开工,是荆门动力储能电池产能突破200GWh的关键一步,必将为荆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跨入2000亿大关提供有力支撑。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