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10个
重庆百货(600729.SH)在其官微发布消息称,公司新世纪超市累计调改32家门店,1-6月,32家调改门店累计客流同比增长15%。 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重庆百货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超市调改主要有三个方向,分别是折扣店、品质店、精致超市,调改目的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提升销售、增加购物场景及改善客户消费体验。 从具体数据上来看,重庆百货超市业态调改颇具成效。1-6月,32家调改门店累计客流同比增幅为15%,其中7家折扣店POS销售额同比增长14%,16家品质店POS销售额同比增长10%。 除了超市业态,汽贸业务一直是重庆百货营收业绩的压舱石,财报显示,2024年汽贸业态的营收约占公司总营收的25.02%。近期,重庆百货的汽贸业态也在调改调优。重庆百货方面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汽贸调改主要是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变,旗下设有销售小米汽车的门店,并且公司销售小米汽车在重庆地区的销量排名靠前。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销售小米汽车超2300台。 此外,重庆百货持有马上消费31.06%的股份,后者2024年度净利润为22.81亿元,是重庆百货投资收益的重要来源。昨日晚间,重庆百货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称,公司与马上消费在股东存款、科技赋能等方面广泛合作。重庆百货证券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消费者在重庆百货旗下门店购买汽车时,可能会被优先推荐使用马上消费,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多。
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对特朗普与日本达成的关税协议表示担忧,他们认为,与竞争对手相比,美国车企将面临更高的钢铁、铝及零部件进口关税,让它们在自家市场反而处于劣势。 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主席Matt Blunt周三表示:“我们需要仔细审阅协议的所有细节,但从目前来看,这是一项对日本汽车收取较低关税的协议。”该委员会代表美国三大车企——通用、福特和Stellantis。 据央视新闻报道,日本周二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达成一致,美方将向日本征收15%的关税,并增加进口美国大米。 据悉,在汽车方面,美国对自日本进口的汽车加征12.5%关税,加上此前2.5%的关税税率,合计为15%。钢铁、铝关税维持现行的50%。 Blunt在采访中指出,美国企业和工人“确实处于劣势”,因为他们面临对钢铁和铝材征收50%的关税,以及对零部件和整车征收25%的关税,只有少数在2020年生效的《美墨加协定》范围内的产品可获豁免。 美国产业界的反应,凸显了在全球经济中推行政策的复杂性。特朗普在周二宣布协议时,将该贸易协议描述为一次重大胜利,称其将为美国新增数十万个就业岗位,并以此打开日本市场、缩小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根据白宫的说法,该协议把原本8月1日即将开征的25%的关税替换为15%的关税。日本还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放开大米等农产品市场。 白宫表示,这项与日本的框架协议还将取消一些阻碍美国汽车在日本销售的法规,使美国汽车可以直接运往日本并上架销售。 但Blunt指出,包括美国、欧洲和韩国在内的外国汽车制造商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仅有6%,因此他对特朗普政府所说的“日本市场开放”是否足以带来实质性销量表示怀疑。 “这是一个非常难啃的硬骨头,我会非常惊讶如果我们真能在日本市场看到任何有意义的渗透,”Blunt说道。 在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特朗普对汽车等行业征收的关税是否有可能调整时,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表示,该问题正由商务部处理。 iSeeCars的分析师Karl Brauer表示:“与其他外国汽车制造商相比,这项协议为日本提供了短期的运营成本优势,甚至优于部分高度依赖海外供应链的美国本土汽车。” 代表丰田、本田、日产等主要日本车企和其他国际车企的“Autos Drive America”在声明中表示,对这一贸易协议“感到鼓舞”,并指出过去两年,国际车企的产量已超过美国本土车企的产量。 “在过去30年里,国际车企已在美国投资超过1240亿美元,这项协议带来的确定性让他们能够规划更大的投资,进一步扩大在美生产,为美国消费者提供更多价格合理的选择。”声明还称,“我们敦促特朗普政府迅速与其他盟友和伙伴达成类似协议,尤其是欧盟、韩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美东时间周三盘后,,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公布了二季度财报。在汽车销量持续下滑的情况下,特斯拉第二季度营收、利润净利润均呈双位数下滑。财报公布后,其股价小幅波动。 财报显示,特斯拉二季度营收为224.96亿美元,同比下降12%,市场预期为228.26亿美元;净利润为11.72亿美元,同比下降23%,市场预期为11.36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0.40美元,同比下降23%,预期为0.42美元。 特斯拉二季度汽车业务营收166.61亿美元,同比下降16%,一季度同比下降20%。 特斯拉表示,其营收和盈利能力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销量下降和碳积分收入的减少。据悉,特斯拉从其他支付碳积分的汽车制造商处获得的收入为4.39亿美元,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8.9亿美元)。 然而,这些碳积分收入接下来将继续大幅下滑,因为近期美国联邦税法改革取消了许多电动车补贴和新能源产业税收抵免政策,传统车企将无需再购买碳积分了。 针对美国电动汽车消费者的7500美元税收抵免政策将于10月到期,这可能迫使特斯拉进一步降价,从而降低利润率。 自去年秋季以来,特斯拉的财务状况一直在恶化。其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深度介入美国党派政治引发多地消费者抵制,令特斯拉的声誉严重受损。 马斯克于5月退出特朗普政府,并随后与总统展开了一系列交锋,进一步加剧了品牌危机。就在周三,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表示,她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支持联邦机构与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公司签订合同。 为了吸引买家,特斯拉推出了一系列更新和融资激励措施。自3月以来,公司更新了畅销的Model Y cross-over SUV,升级了豪华车型Model S和Model X,并发布了简配、低价版本的Cybertruck。 尽管进行了这些调整,但公司二季度仅售出384122辆汽车,较去年的443956辆下降了13.5%。 马斯克呼吁投资者把目光转向特斯拉自动驾驶与机器人业务。6月份,特斯拉在其奥斯汀总部启动Robotaxi试点,不过目前仅限受邀用户,车费为6.90美元/次,较几周前的4.20美元有所提高。 特斯拉周三重申:“我们将持续改进和扩展这项服务(更多车辆、覆盖更大区域,最终取消安全员),并在其他美国城市开展测试,为未来的进一步推广做准备。” 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公司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让美国约一半人口可以使用自动驾驶叫车服务。“我认为我们在技术上能够做到。” 他声称,正在寻求在旧金山湾区、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佛罗里达州及其他地区的Robotaxi监管批准。 马斯克表示,公司正在为Optimus 3进行重新调整,明年将实现大规模生产,希望在五年内将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年产量提升至100万台。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新乘用车及轻型卡车的销量同比增长3.2%至8,140,775辆;其中第二季度销量同比增长2.3%至4,207,796辆,低于今年第一季度4.4%的同比增幅。自4月3日起生效的美国新进口汽车关税似乎已对一些依赖进口的品牌产生早期影响,包括奥迪、保时捷、雷克萨斯、大众、马自达和三菱等。 今年6月份,美国轻型车市场显著放缓,此前春季的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消费者赶在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新关税之前购买新车。GlobalData在7月2日发布的一份初步报告中指出,美国6月新乘用车及轻型卡车的销量同比下降4.3%至126万辆,这是今年以来美国汽车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 Motor Intelligence的数据则显示,今年6月份,美国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的汽车年化销售速率(SAAR)为1,568万辆,处于分析师和预测师预测区间(“1,500万辆至1,560万辆”)的高端。这进一步表明美国车市自今年3月份和4月份以来持续降温,当时SAAR轻松突破1,700万辆,而5月的SAAR为1,572万辆。 美国上半年车市:多家车企销量上涨,大众汽车集团、Stellantis和特斯拉逆势下滑 今年上半年,多家主要车企在美国市场的轻型车销量实现了同比增长,但第二季度和6月份的销售情况参差不齐,这预示着今年下半年美国新车销量或将出现放缓。 通用汽车 今年上半年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11.8%至1,432,516辆;其中,旗下品牌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和GMC在美国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9.2%、16.5%、9.6%和11.2%。 得益于零售交付量同比增长10%,通用汽车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了7.3%,其中,别克品牌的销量同比增长19.3%,凯迪拉克品牌的销量同比增长15.3%,GMC品牌的销量同比增长6.3%,雪佛兰品牌的销量同比增长5.7%。 福特汽车 今年上半年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6.8%至1,107,640辆;其中,旗下品牌福特和林肯在美国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6.5%和12.8%。 今年第二季度,福特汽车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4.4%,其中,福特品牌的销量同比增长13.6%,林肯品牌的销量同比增长31.0%;就车型而言,该公司的核心皮卡系列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15%。今年6月份,由于员工定价优惠、皮卡和电气化车型销量的推动,福特汽车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10.1%。 丰田 汽车 今年上半年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4.2%至1,236,739辆;其中,旗下品牌丰田和雷克萨斯在美国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8%和7.0%。 但6月份,由于行业供应紧张,丰田汽车在美国的销量仅同比微增0.1%,其中,丰田品牌的销量同比微增0.2%,但雷克萨斯品牌的销量同比微降0.9%。这是雷克萨斯品牌今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丰田品牌6月在美国的热销车型表现不一:Grand Highlander的销量同比大涨77%,Tacoma的销量同比大增44%,Camry的销量同比微增3.2%,Corolla的销量同比微增2.2%,而Highlander的销量同比大降43%,Corolla Cross的销量同比下降13%,RAV4的销量同比下降12%。 本 田汽车 今年上半年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7.1%至739,151辆,其中旗下品牌本田和讴歌在美国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7.1%和6.8%。 本田汽车6月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微增1.5%;其中,本田品牌的销量同比微增1.2%,这是本田品牌连续第四个月实现销量增长,尽管其四款核心车型(Accord、Civic、CR-V和HR-V)的销量均出现下滑;讴歌品牌的销量同比微增5.4%。 Stellantis 今年上半年在美国的销量同比下滑11.0%至605,987辆。其中今年第二季度,员工定价优惠似乎吸引了更多展厅客流,Stellantis旗下品牌Jeep和Ram在美国的销量有所增长。Jeep品牌Q2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微增1.1%,中止了长达一年的下滑;Ram品牌Q2在美国的销量也同比微增4.9%,结束了连续五个季度的下滑。 尽管如此,今年第二季度,Stellantis在美国的销量仍同比下降10.2%,已连续第八个季度下降;其中,旗下克莱斯勒品牌的销量同比大降41.7%,道奇品牌的销量同比大跌48.3%,阿尔法·罗密欧品牌的销量同比大降51.4%,但菲亚特品牌的销量同比大增24.7%。 Stellantis美国销售主管Jeff Kommor表示,该公司计划在今年下半年继续推动Jeep和Ram的销量增长。“自Hemi V-8发动机回归后,消费者热情已被点燃,在6月份发布此消息后的24小时内,Ram订单量突破1万份。” 日产汽车 今年上半年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微降0.2%至488,526辆,其中旗下品牌日产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微增0.3%,而英菲尼迪在美国的销量则同比下降9.0%。日产汽车报告称,其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国的销量同比下降6.5%,其中,日产品牌的销量同比下降6.1%,英菲尼迪品牌的销量同比下降12.7%。 尽管面临更具挑战性的市场条件, 现代 品牌今年上半年和第二季度在美国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0%和9.8%,今年6月份,虽然电动车销量疲软,但现代品牌旗下三款核心跨界车型Tucson、Santa Fe和Palisade在美国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1%、4%和1%,为该品牌提供了主要推动力。现代品牌6月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3.1%,已连续第九个月增长;其中混合动力车的销量同比增长3%,也为其6月美国销量提供了推动力。 起亚 品牌今年上半年在美国的销量表现也十分强劲,同比增长7.8%至416,511辆,其中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2%。今年第二季度,起亚品牌在美国的销量也同比增长了5.2%。不过,受电动车和两款跨界车(Seltos和Sportage)销售疲软的拖累,起亚品牌6月在美国的销量同比下降3.2%,结束了连续八个月的增长。 现代品牌和起亚品牌均发出警告,美国汽车零售环境在未来几个月将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现代汽车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Randy Parker指出:“灵活性与价格亲民性将是应对下半年局势的关键。”起亚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Sean Yoon称,今年下半年,该公司将在策略上保持灵活性,以应对市场环境波动。 斯巴鲁今年上半年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微跌0.2%;马自达今年上半年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3.9%。其中6月份,斯巴鲁和马自达在美国的销量分别同比下降了15.8%和6.5%,已连续第二个月下降。 大众汽车 集团 今年上半年在美国的销量同比下滑9.7%至283,077辆,其中旗下同名品牌大众在美国的销量同比下降12.8%至159,310辆。大众品牌表示,由于市场环境充满挑战,其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国的销量同比下降29%,结束了连续六个季度的增长。 三菱汽车 在美国销售的每款车型均为进口,今年上半年在美国的销量同比上升5.1%,其中第二季度在美国的销量同比下降2.7%。相比之下,宝马旗下品牌 Mini 作为美国市场另一家主要的进口商,今年上半年和第二季度在美国的销量则分别同比增长19.0%和29.1%。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旗下豪华品牌 捷尼赛思 今年上半年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17.4%至37,361辆,其中6月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21.4%至6,823辆,已连续第九个月实现增长,其中GV70跨界车的销量达3,022辆,创下历史同期销量记录。 然而,德国豪华汽车品牌正在美国市场失去份额:今年上半年,在美国市场, 宝马 的销量仅同比微增1.6%; 梅赛德斯-奔驰 的销量同比下降11.8%; 奥迪 的销量同比下降11.8%; 保时捷 的销量同比增长11.4%。其中第二季度,在美国市场,宝马的销量同比下降0.4%;梅赛德斯-奔驰的销量同比下降13.9%,已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奥迪的销量同比下降19.4%,已连续第六个季度下降;保时捷的销量同比下降7%。 不仅如此,其他豪华汽车品牌在美国市场也正面临销售困境: 沃尔沃 汽车 今年6月在美国的销量同比下降7.3%;捷豹上半年和第二季度在美国的销量则分别同比下降24.1%和38.9%。 价格压力成市场阻力 , 美国今年新车销量或将出现下滑 分析师指出,今年3月至5月期间,美国消费者抢在新关税实施前大量购车,这一现象导致大量销售被提前,对今年6月份及下半年的美国车市前景造成了不利影响。 J.D. Power的数据显示,仅今年3月至4月期间,由于消费者担忧未来关税推高车价而提前购车,美国汽车销量增加了17.3万辆。J.D. Power数据与分析部门总裁Thomas King指出:“这种提前消费效应现已转化为反噬效应,导致美国6月销量低于真实需求水平。” 多数分析师预测,受关税政策冲击下汽车交付节奏放缓,叠加消费者购买力不足,美国今年6月份的新车销量已经出现下滑。去年6月份,美国汽车销量也曾因经销商软件中断而遭受负面影响。 同时,J.D. Power和GlobalData预测,受关税影响,6月份在美国组装的车辆大约占汽车总销量的54.8%,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J.D. Power和GlobalData还预计,美国6月的车队交付量预计同比下降13%,因为汽车制造商优先考虑零售买家而非利润较低的车队渠道;租赁占美国6月汽车销量的20.4%,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另外,缺乏吸引力的激励措施也让一些消费者保持观望。Cox Automotive高级经济学家Charlie Chesbrough说道:“鉴于关税的影响,美国汽车价格可能会开始以更快的速度上涨,且美国新车价格正在上涨。” J.D. Power和GlobalData估计,6月份美国每辆车的平均激励措施大约2,727美元,比5月份增加了93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9美元。就汽车类型来看,美国轻型卡车的平均激励金额预计为2,902美元,同比增加107美元,而美国乘用汽车的平均激励金额预计为1,904美元,同比下降350美元。 汽车制造商在6月份大量投放促销广告:2025款奥迪Q5的月租为599美元,首付为4,099美元;新款Jeep Gladiator Rubicon的平均价格比标价低8,200美元;本田Accord混合动力车的月租为389美元,签约时需支付3,799美元。 尽管如此,咨询公司AlixPartners预计,汽车制造商将把美国关税成本的80%转嫁给消费者,累计将把新车均价推高近2,000美元,而全部影响将在2025年底显现。 J.D. Power和GlobalData表示,今年6月份,美国新车零售成交均价预计达到46,233美元,已较去年同期上涨1,400美元。 Edmunds报告称,今年第二季度,84个月或更长时间的贷款创新高,占美国新车贷款的22.4%,高于今年第一季度的20.4%和去年第二季度的17.6%。 Edmunds还表示,更大额贷款正在成为新常态,今年第二季度,美国新车平均贷款额创下42,388美元的纪录,高于今年第一季度的41,473美元和去年第二季度的40,873美元。 此外,美国新车库存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自今年3月起已连续数月下降,当时消费者抢在关税落地影响显现前涌入展厅锁定购车价格。Cox Automotive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美国新车库存已从今年3月份的约300万辆下降到不足250万辆。 Cox Automotive指出,今年6月份,丰田、本田、宝马、斯巴鲁、雪佛兰和起亚在美国的库存最为紧缺;而现代、Ram、大众、Jeep和梅赛德斯-奔驰在美国的库存总量最高。自今年3月份以来,在主要品牌中,只有大众每月在美国的库存有所增加。 分析师认为,在关税影响下,车价上涨、借贷成本高企叠加消费者愈加谨慎,美国汽车销量在2024年达到1,600万辆后,将于2025年下滑,且大部分降幅将集中在今年下半年。 标普全球移动出行(S&P Global Mobility)分析师Chris Hopson警告称:“随着可能到来的价格上调,消费者对新车购置成本的担忧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加剧。这种压力在加征关税后的进口车逐步取代关税前库存时尤为显著。” GlobalData美洲销量预测经理David Oakley认为:“尽管汽车制造商正逐步调整定价以适应贸易环境新常态,但今年下半年美国新车销量预计将出现更显著的放缓。不过,当前形势仍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得以缓解关税的最严重影响,则我们的预测存在一定上行风险。” Edmunds消费者洞察分析师Joseph Yoon表示:“购买力压力仍是许多购车者面临的主要挑战。在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且关税持续施压的背景下,消费者短期内难见美国车市好转迹象。”
周三(7月23日)美股盘后,特斯拉将公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的财报。在特斯拉股价今年在美股“科技七巨头”中拖后腿、马斯克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系破裂、以及电动汽车市场遭遇需求逆风的背景下,特斯拉的业绩表现及战略走向尤其引人关注。 对于特斯拉而言,今年可谓是“流年不利”。马斯克在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中担任的角色饱受批评、其与特朗普的关系公然决裂、美国政府征收25%的汽车进口关税、特斯拉销量在全球多个关键市场下滑……这种种“逆风”都对特斯拉的股价构成了重压。 眼下,特斯拉股价虽已收复今年年初的部分失地,但年内跌幅仍高达逾12%,在美股“科技七巨头”中垫底,表现也明显落后于其它汽车股。相比之下,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近期迭创历史新高,顶住了特朗普关税战的压力。 对于即将到来的特斯拉二季报,分析师普遍预期营收利润双降。财报公布后,特斯拉将举行电话会议。市场关注的重点在于,马斯克能否成功重塑投资者对特斯拉的信心。 马斯克最近一直在努力重建市场信心,包括重申将全身心投入公司事务以及暗示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强有力的竞争。 上周日,他在社交媒体X上发帖称,如果小孩不在身边,他就会回到每周工作7天、睡在办公室的状态。当天他还发帖称,“我抗拒人工智能太久了,一直活在否认之中。现在,游戏开始了”。 分析指出,特斯拉投资者本周三应聚焦三大看点:核心汽车业务、Robotaxi的未来,以及平价电动汽车的前景。 核心汽车业务 尽管马斯克积极拥抱机器人驱动的未来,但特斯拉的核心收入来源仍然是其汽车业务。 根据Visible Alpha汇编的数据, 市场预估特斯拉第二季营收约为229亿美元,同比下滑10%;调整后每股收益(EPS)预估为0.43美元,同比下滑近20% 。 此前,特斯拉公布的第二季全球交付量低于市场预期,为投资者埋下隐忧。第二季度,特斯拉共交付38.41万辆汽车,同比下降13.5%,主要原因为北美销量下滑,以及欧洲市场持续疲软。此外,Model Y车型的换代节奏也影响了整体交付表现。 Robotaxi的未来 对特斯拉而言,好的一面是马斯克对未来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的豪赌。 特斯拉和马斯克很可能会把重点放在这项业务上。在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可能会就这项业务透露更多的信息。 特斯拉已经扩大了其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Robotaxi测试,运营区域更大,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车辆投入使用。 马斯克近日表示,该公司将把Robotaxi的测试范围扩大到旧金山湾区。不过有报道称,相关许可申请尚未提交。 “财报电话会也为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叙述提供了一个机会,这一直是特斯拉股价走强的核心。” 巴克莱分析师Dan Levy在给投资者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可能会看到马斯克讨论车队增长目标或扩张计划。” 平价电动汽车还有多远? 一年前,特斯拉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证实将推出一款廉价车型。马斯克此前也表示,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新的、更实惠的车型,且该车型将使用现有产线。据悉,这款新车型的售价预计在3万美元左右。 然而,截至目前,特斯拉尚未公布新车型的渲染图,更不用说量产了。 投资者渴望了解更多关于这款备受期待的廉价电动汽车的进展 。特斯拉曾表示,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推出的新款平价电动汽车将使其恢复50%的增长率。 目前,特斯拉便宜的电动汽车是后轮驱动的Model 3轿车,起价约为4.3万美元(不含优惠)。 不过, 对于特斯拉多头来说,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不乐观:特斯拉推迟推出更便宜的电动汽车 。 “特斯拉即将推出的低成本车型似乎未能实现2025年上半年投产的目标,”Levy说道,“由于特斯拉可能会在9月30日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到期之前专注于第三季度的预购,我们认为该公司可能会将低成本车型的推出推迟到第四季度,这可能会被视为负面影响。”
行业数据显示, 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在加州的电动汽车注册量下降了21.1%,为连续第七个季度下滑 。 加州是全美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去年占全美零排放汽车注册量的逾30%,对于特斯拉在美国的销量表现至关重要。根据媒体计算,加州占特斯拉在美国销量的近三分之一。 根据加州新车经销商协会(CNCDA)的数据, 今年4月至6月期间,特斯拉在该州的注册数量为41138辆,低于2024年同期的52119辆 。 Model Y和Model 3仍是今年截至6月在加州销售的零排放和混合动力汽车中销量最高的两款车型。 CNCDA还表示,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正在迎头赶上,今年上半年的注册量增长了54%,占据了19.2%的市场份额。 该行业机构表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在加州的注册量为3622辆。 在特斯拉加州销量大幅下降之际,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颇具争议的政治活动使他与该州占主导地位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产生了分歧。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系破裂后,马斯克本月早些时候宣布成立美国党。 马斯克的政治活动还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担心这可能会分散其对特斯拉业务的注意力。 在全球范围内,特斯拉第二季度的交付量下降了13.5%,这预示着该车企可能将迎来又一个销售下滑的年份 。2024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为178.92万辆,相较于2023年的180.86万辆下降了1.1%,为十年来首次下滑。 特斯拉将在周三美股收盘后公布第二季度业绩。鉴于特斯拉在全球多个市场销量下滑,市场普遍预计特斯拉二季度营收利润将双降。
2023年,中国汽车对俄出口激增近5倍,俄罗斯跃升为中国汽车最大的出口国;2024年出口量突破115万辆,稳居“断层式领先”地位。 然而2025年形势急转直下——前五个月对俄罗斯出口量仅15.4万辆,同比暴跌58.9%。 这场骤变背后,是多重风险叠加的结果,也是中国汽车全球化能力的一次深度淬炼。 俄罗斯市场的爆发始于地缘冲突引发的供给真空。 2022年前,欧洲车企主导俄罗斯市场,德系、法系品牌合计占约30%份额,本土车企约25%,韩系品牌约20%,日系品牌约17%,美系不足10%。当年,欧美日韩车企集体撤离,俄罗斯本土车企通过接盘外资股份份额跃升至40%,但仍然难以填补突然空出来的市场需求。 中国车企抓住机会,凭借“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智能化配置与明显的价格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针对俄罗斯的寒冷天气,中国品牌增强本土化适配,例如哈弗H6针对西伯利亚气候开发-40℃冷启动技术,奇瑞瑞虎8 PRO搭载定制化雪地驾驶模式等。销售方式上,除了直接出口到俄罗斯市场外,有不少车绕道欧亚经济联盟(如哈萨克斯坦)转口,规避了高关税。 紧抓市场空窗期的红利,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一路高歌猛进,至2024年年底,中国品牌在俄市占率飙升至6 0 %, 销量TOP10车型中占7席,哈弗单品牌年销超191560辆,成为俄市场第二大玩家。 然而,这种高增长态势在多重风险叠加下难以持续,2025年政策、市场、产品、竞争等多重压力同时爆发。 首先,俄罗斯政策环境全面收紧,直接冲击了中国乘用车在俄销售的利润根基。 2025年1月起,俄罗斯对进口汽车的关税大幅上调,从原来的水平提高到了20%-38%。比如完税价格低于120万卢布(约11万元)的车,关税上涨了大约1169卢布(约107元),而价格超过550万卢布(约50万元)的车关税更是涨了7540卢布(约691元)。 不仅如此,回收报废费用也大幅上涨。从2024年10月开始,车辆报废税上涨70%-85%;具体到不同的发动机排量:1-2升车型报废税增至约18万卢布(约1.6万人民币),2-3升车型增至约28万卢布(约2.6万人民币),3-3.5升车型增至约26万卢布(约2.4万人民币),超过3.5升车型增至约45万卢布(约4.1万人民币)。2025年1月起,报废税每年还要继续上涨10%-20%。 同时,2024年4月起,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进入俄罗斯的车辆,清关汽车节省的一切费用必须补齐,包括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清关成本显著上升。 另外,俄罗斯对技术认证的要求更趋严格,新能源汽车需要重新做技术认证,整个流程要花半年以上。 这些政策的叠加,直接导致乘用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售价大幅上涨。俄罗斯新闻网站NGS.RU的数据显示, 目前俄罗斯新车的平均价格达到335万卢布,折合人民币25万元。而在2022年,这个数字是229万卢布,约17万元。 除了政策,产品质量问题也在俄罗斯市场的严寒考验中逐渐暴露。 今年,俄罗斯汽车媒体《AUTONEWS》发布了一份测试报告,指出中国汽车在耐腐蚀性、悬架性能及电子配件质量等方面表现不佳,部分车型的金属部件寿命仅为欧洲车的1/3;中国SUV的五年维护成本可能超过新车售价;出租车运营寿命仅15万公里(欧洲车为25万-30万公里)。 质量问题不可忽视,这对消费者决策有相当强烈的影响。在控制成本的大环境下,中国车企面对俄罗斯的极低温天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俄罗斯本土汽车市场的变化也影响了向这一地区的乘用车出口。 市场需求上,新车消费需求萎缩。 今年俄央行为应对通胀和卢布贬值压力,多次上调基准利率,致使车贷利率飙升。这推高了购车成本,消费者的购车意愿也受挫。根据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发布的数据,俄罗斯乘用车销量连续数月出现两位数同比下降,6月共销售100,963辆,同比大幅下降30.7%,新车市场持续低迷。 市场竞争格局上,俄罗斯本土汽车品牌正在崛起,开始挤压市场份额。据AUTOSTAT机构数据,1-2月,俄罗斯本土品牌乘用车销量有所增长,达到6.02万辆,同比增长8%,其市场份额从30.3%上升至36%。中国品牌销量则出现下滑,共售出9.1万辆,较2024年同期下降了17%。根据俄罗斯汽车工业发展战略草案,2023-2035年间,投资约2.7万亿卢布(约457亿美元),将乘用车国产化率从2023年的43%提升至2026年的65%,2040年达70%,同时到2035年将汽车产量扩大近两倍。这一战略将持续助推俄罗斯本土品牌的发展势头。 尽管整体遇冷,中国品牌仍占据俄罗斯市场销量TOP10中的9席,包括 哈弗 、奇瑞、 吉利 、长安、BELGEE(吉利与白俄罗斯合资)、 捷途 、欧萌达、 星途 和JAECOO。 其中,JAECOO、捷途、BELGEE等品牌销量逆势上涨,本地化生产与合作的成果逐步显现。奇瑞旗下的JAECOO于2023年9月进入俄罗斯市场,其销售网络快速扩张,截至2024年初经销商数量达158家,成为2023年俄罗斯市场经销商网络增速最快的中国品牌之一。捷途是2023年春季进入,经销商网络在一年内从0扩展至145家,增速仅次于JAECOO。而BELGEE作为吉利和白俄罗斯的合资企业,依托本地化组装规避进口限制和关税,供应链稳定性强,成为"本地化+成本控制"模式的代表。 就俄罗斯市场销量TOP10的车型来说,哈弗初恋、奇瑞瑞虎7等车型依然稳居主流之列,核心竞争力尚存。 整体来看,2025年中国对俄汽车出口暴跌,是政策壁垒、市场萎缩、产品短板、本土竞争升级等四大风险叠加的结果。 在俄汽车市场持续萎缩、中国品牌份额下滑的严冬中,仅依靠出口组装模式将彻底失灵。能否实现本地化生产、产品可靠性升级,将决定中国汽车品牌能否在俄罗斯市场行稳致远。 红利潮退后的淬炼已经开始,真正考验车企本地化深耕能力的时刻,已经到来。
据外媒报道,两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近日透露,印度和英国有望于本周签署一项期待已久的自由贸易协议。根据该协议,印度的纺织品和电动汽车将获得一定程度的英国市场免税准入资格,同时英国对印度的威士忌、汽车和食品出口也将得到便利。 今年5月,经过三年断断续续的谈判,两国宣布贸易谈判结束,旨在增加双边贸易、消除贸易壁垒并实现商品免税进入对方市场。 其中一名印度官员表示,两国目前正准备正式签署该协议,预计将在印度总理莫迪本周访问伦敦期间公布该协议。 该官员补充道,在获得英国议会和印度联邦内阁批准后,这项贸易协议将在大约一年后生效。 另一名印度消息人士称:“这项贸易协议对两国而言是双赢的。”他表示,印度消费者将能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苏格兰威士忌,因为进口关税将立即从150%降至75%,并在未来十年进一步降至40%。 在汽车领域,印度将在逐步放开的配额制度下,把关税从100%降至10%。作为对等条件,英国将向印度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开放市场准入,同样采取配额管理机制。 对于上述报道,印度商务部尚未立即回复电子邮件置评请求。英国贸易部则表示,两国正致力于敲定该协议。 一名英国政府发言人表示,“我们一直在与印度合作推进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贸易协定,这将为英国民众和企业带来好处。” 印度贸易部表示,根据该协议,99%的印度对英出口商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其中包括纺织品,而英国面临的90%的关税税目也将得到减免。 根据英国政府的估计,到2030年,印度中产阶级人口预计将达到6,000万,到2050年可能增至2.5亿。与2021年相比,到2035年,印度的整体进口需求按实际价值计算预计将增长144%,达到1.4万亿英镑(约合1.88万亿美元)。 在印度与英国即将达成贸易协议的同时,一个印度贸易代表团正在华盛顿与美国政府举行会谈,商讨与美国达成潜在贸易协议的事宜。此次谈判正值特朗普政府升级贸易战威胁之际——美方宣布自8月1日起将大幅提高多国进口商品的关税。
行业咨询公司DesRosiers Automotive Consultants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4月至6月,美国进口汽车在加拿大汽车销量中的占比为39%,低于第一季度的41%。 分析称,美国和加拿大的双边关税令这两个长期合作伙伴之间的贸易遇冷,且汽车制造商启动了应急计划,导致第二季度美国制造的汽车在加拿大市场的份额有所下滑。 DesRosiers公司的管理合伙人Andrew King表示,目前美国产汽车在加拿大的市场份额下滑幅度尚小,但随着汽车经销商清理关税实施前的库存,以及汽车制造商评估进口美国组装车型到加拿大的经济性(这些车型面临加拿大25%的报复性关税),下滑趋势可能会加速。 加拿大政府于4月9日对美国进口车辆征收反制关税。而在此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于4月3日对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全球车辆加征25%的进口关税。 King指出,受影响车型正承受“显著冲击”,包括马自达CX-50、日产Pathfinder、Murano和Frontier等车型的制造商已采取应对措施,暂停在美国工厂生产销往加拿大的车型,以观望关税政策走向。 King表示,“车企的另一个选择只能是涨价,显然,对大多数细分市场、大多数车型来说,提价25%是不现实的。” King对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在第三季度达成贸易协议持乐观态度,但如果未能达成,他预计将有更多汽车制造商缩减加拿大产品线中美国制造的车型。 第二季度,由于现有库存充足,且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对美国和加拿大的贸易谈判采取“观望”态度,加拿大的反制关税带来的影响有限。 此外,加拿大政府为五家在当地生产车辆的汽车制造商制定的关税豁免框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加拿大政府未公开该计划的细节,但对于福特、通用汽车、本田、Stellantis和丰田这五家企业,若维持在加拿大本地的生产和投资,加拿大将减免它们的进口关税。 而对于部分车型在美国生产但未在加拿大建立组装厂的汽车制造商,如现代、起亚、马自达和日产等,他们从美国进口到加拿大的车型直接受到关税冲击。这类企业是导致美国产车辆在加拿大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其市场份额已从9%降至7%。 在过去20年里,美国产车辆在加拿大市场曾经的垄断地位已经逐渐减弱,而关税政策加剧了这一趋势。 加拿大创新、科学与经济发展部(ISED)的贸易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产车辆占加拿大汽车进口总额的48.9%,低于2014年的60.8%和2004年的66%。 加拿大安大略省制造业倡导组织Trillium Network for Advanced Manufacturing的常务董事Brendan Sweeney指出,2024年是美国产汽车在加拿大汽车进口总值中占比首次跌破50%的历史性节点。 King表示,由于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制造的车辆在加拿大销量下降,加拿大本土制造的汽车获得了少量市场份额,但在其他海外市场组装的车辆是最大赢家。 Sweeney也称,墨西哥的“崛起”是美国产车辆在加拿大遇冷的最大推手,2024年墨西哥在加拿大进口车辆中的占比从2004年的6.7%增至16.7%,翻了一倍多。韩国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其在加拿大进口车辆总值中的占比从2004年的5.8%升至10.2%。 未来,加拿大和美国之间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加拿大未来的汽车进口结构。两国正努力在8月1日的最后期限前达成贸易协议,而特朗普则以35%的关税威胁向加拿大施压。
美东时间周二,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他已经与日本完成了一项“大规模协议”,其中包括对日本对美国出口商品征收15%的“对等”关税。 “我们刚刚与日本达成了一项大规模协议,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协议,”特朗普当天在社交网站Truth Social上表示,“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美国将获得90%的利润。” 据央视新闻报道,特朗普还表示,日本将“开放他们的国家,包括汽车和卡车、大米和某些其他农产品,以及其他东西的贸易。” 他还补充称,该协议还将创造“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大米和汽车是谈判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大米和汽车是这次美日贸易谈判中的重点。 上个月底,特朗普强调大米销售是两国争论的焦点之一。特朗普在Truth Social网站上发帖 称:“他们(日本)不接受我们的大米,但他们却面临严重的大米短缺。”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贸易数据,去年日本从美国购买了价值2.98亿美元的大米。今年1月至4月,日本购买了价值1.14亿美元的大米。 与此同时,汽车——日本经济的支柱——也一直是谈判中的一个议题。特朗普曾表示,日本不进口美国汽车。“我们十年来一辆车都没给他们,”他本月早些时候说道。 据日本汽车进口商协会称,去年日本进口了 16707 辆美国汽车。 据透露,特朗普是在周二在白宫与日本首席关税谈判代表赤泽良圣会晤后宣布这一消息的。此前赤泽还与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和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举行了会谈。 在特朗普公布消息后,美元兑日元有小幅上升,截至发稿报1美元兑146.68日元。 日本股市早盘上涨,日经225指数开盘涨0.99%。日本东证汽车指数早间涨幅一度扩大至4.8%。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