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2个
7月12日,据工信部官网披露的第38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出现四款“小米牌”纯电动轿车。值得关注的是,其企业名称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尾标从“北京小米”变为“小米”。 此外公告显示,作为唯一对应的目录序号,也由此前的目录序号“11”变更为“217 ”。这意味着,小米汽车已取得独立造车资质。 去年11月15日,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7批),两款小米牌汽车正式亮相。彼时的企业名称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为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兆丰产业基地同心路1号。也就是说,小米汽车开始仅“借用”了北汽集团的生产资质,但与北汽方面并未产生其他资本关联。 在完成此次变更后,其注册地址为“北京经济开发区科创十街15号楼6层618室”,即,小米汽车有限公司的办公所在地;生产地址则依旧为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景路21号院的小米汽车自建工厂。 “一般而言,获取生产资质有两种方式。其一为收购其它汽车品牌或走代工路线,其二是通过自建工厂获得资质。从曝光的信息看,显然小米汽车尚未完全搞定生产资质问题,虽由自建工厂生产,但申报企业名称却是北汽越野车。”彼时,有分析人士表示,“小米汽车前期可能需要暂时使用北汽的生产资质,而后继续申请独立的资质。” 完成新车交付三月有余便获得独立的生产资质,是小米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在汽车领域影响力的重要一步。虽然首款量产车型小米SU7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馈,但小米汽车肯定不会止步于此。有行业消息称,小米汽车第二款新车定位纯电SUV,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推出;第三款车初步定位在15万元级别,承担起走量的任务。 除了完成资质的变更,小米汽车当前更重要的是尽快完成首款车型小米SU7的交付。据小米汽车官方消息,6月小米SU7交付量超1万台,7月交付量将依然超1万台。数据表明,其4月交付7058台,5月交付8630台。据此,截至目前,小米SU7的实际交付量尚不足4万台。 按照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的说法,小米要确保2024年全年交付超过10万台,“10万台是一个保底的数字,我们要尝试冲刺12万台。”按照当前的情况,小米能否在接下来的5个月里“抢回”产能,还是未知数。
7月1日午间,小米汽车官方宣布,其首款新车小米SU7 6月份交付量超10,000台。对于7月,小米汽车表示,“将依然超过1万台。” 从5月15日完成累计交付破万,到6月13日正式突破2万台,短短2个月10天的时间,小米SU7交付量快速提升。按照小米SU7超10万辆的锁单量,其规划将在2024年有效交付的9个月时间内,冲刺12万辆交付目标。 而这一庞大的订单规模无疑对小米汽车的交付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鉴于此,为了提高产能、缩短交付时间,小米汽车北京工厂计划于6月启动“双班模式”,即日生产时间从原先的8小时延长至16小时。据此推算,实施双班生产后,小米汽车的月产能有望大幅提升至接近2万辆的水平。 除产能方面的爬坡外。在销售网络的扩展上,小米汽车在6月份新增17家门店,目前在全国30个城市共有87家门店,并计划在7月份进一步扩大其销售网络,预计新增17家门店,将覆盖四座新的城市,济南、常州、长春、贵阳等。 到2024年年底,小米汽车计划其销售服务网络将达到219家销售门店,覆盖46个城市;143家服务中心,覆盖86个城市。
针对网传“小米SU7冲出停车场致一死三伤”的消息,小米公司发言人在微博发布声明称: 1、相关事故发生后,我们已经第一时间介入,正积极配合警方进行查验、勘察。 2、经配合警方调取车辆后台数据,事故发生时车辆各项状态正常,制动踏板状态正常,加速踏板处于持续下踩状态。我们已经向交警部门提供了事发时的车辆数据报告,后续将积极配合协助警方的调查,有相关结果,我们也将及时披露。 3、相关媒体在没有了解事实、数据的情况下,轻率描述“车辆失控”、“刹车失灵”等言辞,已严重失实。 4、我们将诚恳、妥善配合车主及相关事主关于此事故的善后事宜。
6月6日消息,据界面新闻报道,小米首款车型SU7的热度曾催生另类的生财之道,新车交付次日便涌现二手车加价转卖的信息,最热时加价2至6万元不等。但在小米汽车本月初发文表示即将进入新一轮的交付提速后,部分二手车卖家为尽快出手已大幅降价。 界面新闻从一位福建的二手车商处了解到,5月底购买小米SU7还需要加价1.4万左右,现在仅用加价4000元。目前的车源也比较多,高中低配均有现车,甚至还有小米官方限量发售的创始签名版。 即便降价出售,这些行驶里程短的小米SU7也不一定能吸引更多意向客户。一位刚刚转卖小米SU7订单的车主表示,现在仅需加价5000元便可购买到临近交付日期的订单。这意味着消费者仅需支付与购买二手车差不多的溢价,就可以最快在下月提走一辆全新的小米SU7。 几天前,小米汽车官方宣布小米SU7即将加快交付,工厂正式开启双班生产,计划在6月内确保交付超过1万辆新车。目前上述调整还未有效缩短新车交付周期,低配版本仍需要等待28至31周交付,受欢迎的高配版本则需要等待33至36周交付。对于二手车商而言,此时可能是最后的转卖时机。
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5月31日在微博发文回应“小米逼供应商买车”传闻,“眼瞅着小米SU7的交付量越来越稳定,交付规模越来越大,最新版的造谣已经开始编小作文了。看来小米法务部又有新收获了。” 据王化回应中的附图显示,此前有网络消息称小米逼供应商买车,每家10-30辆。
近日,“宁王”落户北京再进一程。 根据天眼查显示,北京时代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于5月17日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孟祥峰,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电池制造。 图片来源:天眼查 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汽海蓝芯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京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据此前报道,该公司将在北京投资建设电芯智能制造工厂。 宁德时代入京,众望所归 事实上,关于宁德时代落户北京投建电芯工厂的消息早已不是新闻。 早在今年1月,北京市发改委官网发布文章《北京将要推出1.0版产业地图》,其中提到“开建宁德时代北京工厂”。彼时,宁德时代方面对此消息却保持缄默,仅回应称:“暂无消息可披露。” 到2月,“开工建设宁德时代电芯工厂项目一期”出现在北京《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直至3月8日晚间,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宁德时代将与北汽海蓝芯、京能科技、小米汽车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北京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时代”),其中宁德时代出资5.1亿元,占比51%,才正式将这一消息落定。 有意思的是,直至稿件发布当日,关于此次合资项目的总投资、选址、产能规划、量产时间依旧没有松口。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北京对于宁德时代的渴求已久。 早在1958年6月20日,中国首辆独立自主研制的“井冈山”轿车驶入了中南hai,正式拉开了北京汽车生产的帷幕。随后,在1983年,北京汽车工程公司与美国汽车公司(AMC)签署了合资合同,创建了北京吉普,正式开启中外合资办厂的先例。可以说,北京汽车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汽车工业众多历史性突破的壮丽史诗。 2009年,更是凭借扎实的汽车工业“家底”,借助“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城市之一。 然而,当我们站在2024年这个新的历史节点上审视国内一线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时,却不难发现,北京早已退出了新能源产业领军城市的行列。 2023年9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颁布《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其中明确提出到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贡献显著提升,在京 产量 超30万辆。 然而,与其他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城市相比,北京的目标显然显得保守。比如,合肥、柳州、深圳、广州、西安、上海及重庆等城市,都设定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百万辆的宏大目标,累计产量更是惊人的超过了1300万辆。而武汉经开区,这个传统汽车制造重镇,在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目标就已经设定为突破40万辆,并计划在2025年冲击百万辆大关。 正因如此,面对上海引入特斯拉、合肥力捧蔚来、小鹏落户广州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态势,北京急需寻找新的突破口,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上实现突围。于是,我们看到,在2021年10月,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制造基地在顺义区正式开工建设;一个月后,小米汽车总部也成功落地北京。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进入2024年,随着理想汽车的首款纯电动车型MEGA和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SU7相继发布并交付用户,北京对于上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特别是这两款车型,均搭载了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这也进一步凸显了宁德时代在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中的核心地位。 紧抓流量密码,北京或迎黄金时代 相较于3月及之前,众人对于此次合资项目因北汽、理想、小米销量前景的不确定性而持保留态度不同,现如今,这一合作已广泛获得市场的认可,并普遍认为是宁德时代在新能源领域内又一项重大的战略联盟。 若问起2024年汽车圈的流量巅峰,我想答案非小米汽车莫属。自去年底小米汽车品牌正式发布以来,无论是首款车型的亮相、上市还是交付,乃至本该是百花齐放的北京车展,也都变成了雷军展现小米汽车魅力的舞台。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在这样高涨的关注度下,小米汽车于5月15日宣布其第10,000辆小米SU7正式交付。然而,其锁单量已突破10万辆,这一庞大的订单规模无疑对小米汽车的交付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从5月15日当天官网显示的交付时间看,小米SU7交付时间为29-32周、SU7 PRO为30-33周,而SU7 MAX则长达33-36周。交付时间过长让不少对这款车青睐有加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鉴于此,为了提高产能、缩短交付时间,小米汽车北京工厂计划于6月启动“双班模式”,即日生产时间从原先的8小时延长至16小时。据此推算,实施双班生产后,小米汽车的月产能有望大幅提升至接近2万辆的水平。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在5月13日小米汽车官方微博发布的《小米SU7答网友问(第四十集)》中亦有提到,“为了提拉本年产能,我们的工程师利用五一假期,进行了一轮设备维护改造,为接下来继续快速提升交付能力做好了准备。近期,我们会有一些好消息跟大家陆续汇报。”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正积极与上游供应商紧密合作,寻求大幅提高零部件供应量,以应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小米SU7加单约80%。”供应链人士表示,“其中一类零部件从每个月约1万套增加至最近的1.8万套+。” “我们还在持续努力提升产能,保证完成今年10万台交付目标。”雷军再次强调了小米汽车今年的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的产品线也在逐步扩展中。按照规划,继小米SU7之后,小米汽车的第二款、第三款车型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为了保障新车型的顺利推出和生产,小米汽车一期工厂正全力以赴进行生产,而二期工厂的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据了解,小米汽车二期工程位于亦庄新城的房辛店村和小张湾村,年规划产能达到15万辆。按照既定计划,二期工厂将于2024年动工建设,并预计在2025年完工投产。这意味着到2025年,仅小米汽车一家新能源车企就需要至少25万辆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需求。 与此同时,理想汽车亦对纯电市场怀有雄心壮志,与北汽新能源的发展需求相叠加,均显示出这一领域发展趋势,或远超北京所设定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目标。 博弈车企巨头,锁定未来市场 宁德时代通过与车企合资建厂,已成为其深度绑定下游客户的一种典型策略。 回首过去的数年,特别是在新势力企业刚刚崭露头角的那些岁月里,无论是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还是小鹏汽车的领军人物何小鹏都曾多次亲临宁德时代,旨在确保能顺利获得稳定的电池供应。而在疫情肆虐的三年间,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高速发展,动力电池供不应求的情况愈发凸显,这样的现象在产业内更是变得司空见惯。 彼时,宁德时代可谓风光无两,极为强势。为稳定电池供应,越来越多车企不得不加入共建产线的项目中来。 迄今为止,宁德时代已成功携手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以及吉利等众多国内头部汽车集团,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共同承担风险,并共享利益,以此构建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也由此打破传统燃油车时代,车企在整个供应链关系中的绝对话语权。 也由此,招来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2年的动力电池大会上直言:“电池厂商把所有利润拿走了,广汽一直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于是,车企开始加速自主造电池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十家国产车企开始自研电池。其中,除了零跑、岚图等少数车企在自研之余选择外采电芯外,比亚迪、广汽、上汽、吉利、长城、蔚来等大部分车企均选择了从0到1的全产业链布局。一些巨头如比亚迪、广汽甚至还将触手伸向了上游原材料领域。 同时,为了提升话语权和议价能力,那些原本依赖宁德时代独家供应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车企也开始积极培育第二供应商,以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 在这一背景下,随着去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的逐渐放缓,曾经激进的动力电池扩产后遗症开始显现。即便是宁德时代这样的行业巨头,也不得不面临产能空转的尴尬局面。根据业绩数据显示,宁德时代2022年全年电池系统的产能利用率为83.4%,但在2023年这一数据已降至70.47%。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2023年年报 但与此同时,细看宁德时代在国内的产能布局,其位于北方的基地仅有三座,分别位于山东济宁、河南洛阳、青海西宁,若按照小米汽车位于北京大兴的总部注册地为起点,无论是济宁还是洛阳基地,车程均超过6个小时,远不足以满足最优的4小时供应链圈所需,更遑论位于北京顺义的理想绿色智能制造基地。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结合前文所提及北京市对于宁德时代的需求,与其争论宁德时代是主动进京还是受邀进京,不如相信这是一次双赢的局面。而至于这场合作最终能否给宁德时代带来突破性的业务增量,答案只能交给未来的市场。
5月15日,小米汽车宣布第10000辆小米SU7正式交付。第10000辆小米SU7的交付也标志着小米汽车顺利度过初期产能爬坡,进入产能全面提速阶段。 财联社记者从多个消息源获悉,为提高产能、缩短交付时间,小米汽车北京工厂计划于6月开启“双班模式”,日生产时间从8小时增至16小时。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曾表示,小米汽车工厂每小时可生产40辆小米SU7,每76秒就可以有一辆新车下线。以此计算,开启双班生产后,其满产月产能有望提升至近2万辆的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小米汽车在五一假期期间就在为“双班”做准备。在5月13日小米汽车官方微博发布的《小米SU7答网友问(第四十集)》中提到,“为了提拉本年产能,我们的工程师利用五一假期,进行了一轮设备维护改造,为接下来继续快速提升交付能力做好了准备。近期,我们会有一些好消息跟大家陆续汇报。” 除进行产线改造外,小米汽车也在供应链端做出了相应调整。据市场消息,小米汽车正积极与上游供应商紧密合作,寻求大幅提高零部件供应量,以应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小米SU7加单约80%。”供应链人士表示,“其中一类零部件从每个月约1万套增加至最近的1.8万套+。”此外,财联社记者获悉,早在今年4月,小米汽车方面即已展开了一线员工的招聘,以为双班生产做准备。 从上市至今不足两个月,小米SU7锁单量已超10万辆。然而,庞大的订单量正考验着小米汽车的交付能力。从5月15日当天官网显示的交付时间看,小米SU7交付时间为29-32周、SU7 PRO为30-33周,而SU7 MAX则长达33-36周。交付时间过长让不少对这款车青睐有加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由于此前限时改配活动的影响,我们需要一段时间结合工厂的物料情况重新梳理大家的交付周期,所以一直没有更新预计交付周期。”对于交付周期过长,小米汽车在微博上作出了回应。 除小米汽车一期工厂正开足马力生产,二期工厂也正在按部就班地推进。据了解,小米汽车二期工程位于亦庄新城的房辛店村和小张湾村,年规划产能15万辆。财联社记者从实地了解到,目前这一区域已经进入拆迁阶段,标志性建筑“房辛店”的牌楼已经被拆除。按计划,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将在2024年动工、2025年完成。 此外,小米汽车还在全力以赴加速门店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将在46个城市中建成219家销售门店,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及直辖市。 “我们还在持续努力提升产能,保证完成今年10万台交付目标。”雷军再次强调了小米汽车今年的计划。
今日早间,小米汽车发布消息表示,完成了第10000辆小米SU7的交付。 小米汽车在官博发布消息:刚刚,我们完成了第10000辆小米SU7的交付。 从4月3日起的第43天,我们又跨过了一个小小的里程碑。 “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感谢有你,我们做到了! 我们还在持续努力提升产能,保证完成今年10万台交付目标。
4月29日,小米汽车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小米SU7第10000辆整车正式下产线,这距离小米SU7上市仅32天。 小米汽车表示,工厂正在全力扩充产能,2024年交付目标10万辆。 4月25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北京车展上公布,截至4月24日,小米SU7锁单量超过75723台;小米SU7发布28天,交付5781台。
日前,一则智界“截胡”小米SU7订单的消息冲上热搜。据报道,已经支付定金锁单小米SU7的车主若下单购买任意配置的智界S7,在支付完尾款之后都将获得5000元补贴。 华为鸿蒙智行门店销售向财联社记者证实了此事,并且表示仅需要出示锁单页面即可享受补贴。 财联社记者还从蔚来门店销售处获悉,针对转单的小米SU7下定车主,蔚来也将提供5000元补贴。 除了鸿蒙智行之外,如理想、小鹏等门店销售称,车型已经相应调价,优惠力度已经很大。 数据显示,4月上半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随着北京车展开幕在即,车企之间的价格战将会进入白热化阶段。 智界、蔚来补贴,小鹏跟进 财联社记者采访了华为鸿蒙智行线下门店,销售称补贴小米SU7锁单车主属实:“您只需要展示给我们看(小米SU7)定金支付页面,然后下单智界S7就行,我们可以给您申请特殊补贴。” 该名销售还表示:“这项补贴政策可与智界S7的其他优惠活动重叠,之后无论消费者是否购买小米SU7,都会在支付智界S7的尾款时减免5000元。” 据悉,小米SU7上市以来,华为各大门店就推出了这项临时政策,将持续到5月底。 近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发微博称,目前小米SU7的产能和交付速度正在快速提升,标准版和Max已经提前交付,并且会在北京车展上详细介绍小米的产能和交付计划。 雷军还表示:“如果您实在着急购车,国内新能源汽车都不错,比如,智界S7、蔚来ET5、小鹏P7系列等,大家也可以考虑选购。” 智界汽车官博发文称,“感谢雷总推荐智界S7,现已开启规模交付,欢迎体验。”小鹏汽车官博也发文表示,感谢雷军推荐智驾纯电鹏翼轿跑新标杆小鹏P7i,下订享至高价值6.5万元购车权益。 财联社记者也走访了雷军提及到的蔚来、小鹏等线下门店。其中蔚来门店销售表示,蔚来ET5/ET5T的价格与小米SU7顶配相近,二者为对标车型。 该名销售告诉记者:“我们也针对小米SU7下定车主推出了相应的补贴,只要您下单,我们同样补贴5000元。” 小鹏汽车线下门店销售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小鹏汽车已经推出了相应的补贴,每款车型的降价幅度已经达到了万元级别。” 据了解,小鹏汽车官方已经宣布,直至5月5日,将推出总额5亿元人民币的购车补贴,涉及小鹏G9、G6、P7i及2024款小鹏P5四款车型。 此次补贴后,小鹏G9起售价为24.39万元;G6全系限时减免2万元;P7i最高优惠6.5万元,限时减免至高5万元,售价低至20.39万元;P5每部售价降至14.19万元。 理想汽车线下门店销售则是对财联社记者直言:“我们不参与此次补贴活动。理想的车型多是家用(SUV)车型,与小米SU7的目标用户并不重合,主要对标的是问界系列的车型。” 随后他又补充道,理想官方刚刚(4月22日)已经宣布降价了,理想L7、理想L8、理想L9及理想MEGA将采用新的价格体系,新定购用户及已定购未交付的用户均可享受新价格,“直接降价就是理想最大的诚意,这不比补贴来的实惠吗?” 理想汽车官方4月22日宣布,2024款理想L7、理想L8、理想L9以及理想MEGA减价。L7系列减幅1.8万至2万元人民币,MEGA则从55.98万降至52.98万元,减幅3万元。 北京车展在即,车企“价格战”白热化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上半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为50.39%,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 尽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高,但近期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价格战正愈演愈烈,已有升级之势。 4月21日,特斯拉中国宣布,特斯拉Model 3、Y、S、X全系产品在中国内地均降价1.4万元。其中Model 3起售价降至23.19万元,Model Y起售价降至24.99万元。此番降价后,特斯拉Model 3起售价与小米SU7标准版的价差进一步缩小到1.6万元。 根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前文提到的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品牌在内,4月份以来,已有超38家车企,共126个车系,进行降价或优惠调整,其中传统燃油车型84个,新能源车型42个。 北京车展即将开幕,将有上百款新车和改款车型上市。其中,比亚迪将会亮相多款全新车型,其中包含10万级的家用轿车,同时也包含百万级的豪华超跑。 在北京车展前夕,华为鸿蒙智行问界将会推出新款问界M5,华为与北汽合作的首款车型,享界S9有望在北京车展迎来首发亮相。 此外,零跑、哪吒、极氪、极越、岚图等新势力品牌也将在2024北京车展期间发布新车型,小鹏将带来全新品牌,将主打10-15万元市场。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今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竞争注定非常激烈。今年价格战大概率会以降价促销和定位下探等多模式混合展开,新能源车厂商会包装更多权益优惠来稳定产品价格。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