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5个
隔夜一则关于俄罗斯原油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这也令中远海能(01138.HK)盘中一度上涨超10%。截至午间收盘,中远海能(01138.HK)涨9.30%,报收8.93港元。 注:中远海能走势 消息方面,据知情交易员透露,过去几周,俄罗斯乌拉尔和ESPO原油以及燃料油的报价水平大幅飙升。他们表示,中石化、中石油和恒力石化等中国大型炼油企业对俄罗斯石油的兴趣增加,再加上印度需求激增,导致俄油以更高价格被抢购。 根据公开资料,乌拉尔原油是俄罗斯出口原油中的旗舰产品,出口规模远远超过俄罗斯对外销售的任何其他原油。ESPO则是以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名称(Eastern Siberian Pacific Ocean pipeline)缩写来命名的混合原油。由于运送距离相对较短,ESPO尤其受到亚洲买家的欢迎。 交易员表示,从俄罗斯东部主要港口Kozmino装船的ESPO原油比布伦特原油每桶低6.50美元至7美元,而从俄罗斯西部港口的旗舰乌拉尔原油则比布伦特原油每桶低10美元左右。这比上个月上涨了2美元,是去年12月5日西方制裁生效以来的最大涨幅之一。 这一消息令中远海能大幅走强,该公司是全球第一大油轮船东,主要业务包括国际和中国沿海原油及成品油运输,以及国际液化天然气运输。 根据此前公告,中远海能预计截至2022年度归属于公司拥有人的净利润介于约人民币12.8亿元至约15.8亿元,而2021年度归属于公司拥有人的净亏损约为人民币49.9亿元。 对于净利润预期增加,中远海能解释称,在2022年中,受俄乌冲突影响,国际石油贸易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油轮运距的增长以及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释放有效地刺激了运输需求。 油运市场有望维持强势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中远海能油运业务盈利弹性充足,类似航运股中的“油运ETF”。过去两年油运业完成供需寻底,油运业未来两年景气复苏确定,且地缘冲突提供“超级牛市”期权。预测2023-24年归母净利润为37.5/58.1亿元人民币。 国泰君安还指出,预计2023-24年外贸油运市场将确定供需改善与景气复苏。从需求端来看,随着全球疫后恢复,原油终端消费将逐步恢复增长。原油去库存基本完成,原油终端消费至油运需求的传导将充分顺畅。若不考虑地缘冲突与补库影响,预计2023年油运需求恢复增长,2024年恢复长期稳健增长趋势。 国海证券研报表示,2月VLCC运价强势主要是受两点因素带动:中国需求复苏;俄油贸易进一步理顺,拉长运距。展望后市,中国经济复苏仍是VLCC需求端的最大催化。3月是验证中国需求复苏成色的时间点,同样也是VLCC全年走高的起点。
据欧洲智库Bruegel称,尽管欧盟正在努力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但其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LNG)的购买量达到了三年来的最高水平。 根据Bruegel的数据,欧盟27个成员国在2022年从俄罗斯进口了192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创三年多来的最高水平,比2021年的进口量增加了35%,彼时为142亿立方米。 这使欧盟成为俄罗斯的第二大液化天然气客户。尽管如此,欧洲国家还是试图努力切断俄罗斯其他能源的进口。 仍然面临能源危机 到目前为止,欧盟已经禁止了俄罗斯的石油和燃料油,但液化天然气的进出口仍在自由流动,且没有需求回落的迹象。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方为回应西方的制裁,在2022年年中削减了对欧洲的管道天然气出口。这令高度依赖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欧盟陷入能源安全担忧,欧洲天然气价格也一路飙涨。 本月又有消息传出,俄罗斯计划封存关键的北溪天然气管道,这表明它已经放弃了欧洲作为其管道天然气的主要买家。 至于欧洲地区,得益于冬季较为温和的天气,以及从美国、卡塔尔替代供应国获得的大量液化天然气储备,欧洲得以在今年冬天避免了一场能源危机。 不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总干事法提赫·比罗尔的说法,俄罗斯仍然是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来源地之一,特别是到2023年冬季。比罗尔预计,欧洲大陆仍然面临着能源危机的风险。 他还提醒道,欧洲大陆仍需加大努力实现能源多样化,否则今年晚些时候储备枯竭的时候可能再临停电的风险。 日前有报道称,欧盟计划今年4月开始以联合购买的形式进入全球天然气市场,以便使欧洲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取天然气。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塞夫科维奇指出,“我们正在建立一个新的体系,它将增加竞争,引入新的供应商,并压低能源价格。”
由于遭到亚洲买家抢购,俄罗斯原油和成品油的价格近来明显上涨。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大客户群体增加,从而推高了俄罗斯石油价格,这对那些急需廉价石油的小型炼油商造成了压力。 据知情交易员透露,过去几周,俄罗斯乌拉尔和ESPO原油以及燃料油的报价水平大幅飙升。他们表示,中石化、中石油和恒力石化等中国大型炼油企业对俄罗斯石油的兴趣增加,再加上印度需求激增,导致俄油以更高价格被抢购。 乌拉尔原油是俄罗斯出口原油中的旗舰产品,出口规模远远超过俄罗斯对外销售的任何其他原油。 ESPO则是以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名称(Eastern Siberian Pacific Ocean pipeline)缩写来命名的混合原油。由于运送距离相对较短,ESPO尤其受到亚洲买家的欢迎。 交易员表示,从俄罗斯东部主要港口Kozmino装船的ESPO原油比布伦特原油每桶低6.50美元至7美元,而从俄罗斯西部港口的旗舰乌拉尔原油则比布伦特原油每桶低10美元左右。这比上个月上涨了2美元,是去年12月5日西方制裁生效以来的最大涨幅之一。 与此同时,俄罗斯M-100燃料油的报价也在上涨,其比普氏能源资讯的基准价格最高高出每吨160美元至180美元。而上月则是每吨高出130美元左右。 七国集团(G7)、欧盟和澳大利亚从去年12月5日起针对俄罗斯原油实施60美元/桶的价格上限。一并生效的还有欧盟针对俄罗斯海运原油的禁令。 从上月5日开始,欧盟正式禁止进口俄罗斯海运成品油。西方针对俄罗斯成品油的价格上限也于同日生效。 中国和印度目前仍是俄罗斯石油的主要出口对象,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买家抛开对西方制裁的担忧,愿意从俄罗斯进口廉价石油的买家数量有所增加。 相关统计显示,在截至3月3日的四周内,俄罗斯对亚洲客户的平均发货量,加上没有最终目的地的船只发货量小幅上升,增至310万桶/日,达到了去年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根据船舶跟踪数据和贸易消息人士,阿联酋正在接收更多的俄罗斯原油。这是全球原油市场格局变化的又一新特征。 根据能源分析公司Kpler的数据,俄罗斯原油于2019年首次运往阿联酋,且在2022年4月之后,俄油在当地的出货量开始增加。2022年7月到10月间,阿联酋一度暂停进口俄油,但2022年11月俄油再次流入阿联酋,目前已有约150万桶俄罗斯原油运抵阿联酋。 阿联酋本身是全球最大的石油产油国之一,而此前持续进口俄油的沙特则是全球石油出口最大的国家。这两个海湾大国增加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极大可能是在玩暗度陈仓。 一边买,一边卖 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原油实施制裁之后,因买家减少,俄罗斯原油一直以折扣价出售。俄罗斯因此也积极将能源定向到亚洲市场,印度等亚洲买家消化了大部分的俄罗斯石油产能。 然而,现在出现了另一个选择。中东的产油国开始进口大量的俄罗斯能源,例如沙特就一直在进口俄罗斯燃料油以供应其发电厂需求。这样一来,沙特也能腾出更多自己的原油产品用于出口赚汇。 阿联酋则算是俄罗斯的新买家。Eikon船舶追踪网站的数据显示,一批俄罗斯原油于2022年11月抵达阿联酋的Ruwais炼油厂,另一批乌拉尔原油则在本月早些时候达到阿联酋富查伊拉的石油中心。 Kpler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两批货物的流向。 另据一名俄罗斯原油交易商称,现在他们偶尔也会和阿联酋做生意。 这一发展也凸显了俄罗斯与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地区主要产油国之间的合作关系。 石油组织欧佩克在欧美的联合制裁下曾多次表示,他们不会孤立俄罗斯,也不会将俄罗斯从石油联盟中剔除。
据知情人士最新透露,俄罗斯没有立即修复或重新启动“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计划,受损的管道接下来将被封存。 实际上,俄方曾提议修复受损的天然气管道,或者通过未受损的一条管道继续为欧盟继续提供能源,但德国却选择了拒绝。在目前极端对立的政治环境下,残破的北溪管道目前完全看不到修复和重启的希望。 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管道分别由两条管道组成,由俄罗斯国有控股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建造,每年可向德国输送1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在2022年9月26日,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同时遭遇袭击,其中三根管道因爆炸而破裂,只有北溪二号B线管道还完好无损。 爆破事件发生时,这两条天然气管道都没有向欧洲进行供气,北溪一号的供应于去年8月31日停止,而北溪二号始终未投入商业运营,尽管管道于2021年9月已完工。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曾表示,修复破裂的管道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两名熟悉计划的消息人士称,莫斯科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与西方的关系改善到足以重启管道的前景不大。 过去一年,欧洲大幅削减了从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一位俄罗斯消息人士称,俄罗斯认为该项目已“被埋葬”。另外两人表示,虽然没有修复破裂管道的计划,但至少会保留它们以备将来有可能会重新启用。 另一位熟悉该计划的消息人士证实,北溪的利益相关者正在考虑保护管道,这可能意味着密封破裂管道的末端,并在管道中涂上一层涂层以防止海水进一步腐蚀。 一位俄罗斯消息人士称,如果美国海运液化天然气(LNG)变得越来越昂贵,欧洲可能会再次准备从俄罗斯进口更多能源。 德国能源巨头E.ON的一位发言人近期声称:“据我们所知,作为北溪天然气公司的小股东,我们目前还没有做出任何决定,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恢复这条能源管道。” “北溪”爆破疑云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至今仍疑云重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本周表示,俄方将继续寻求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进行调查,不会让真相被掩盖。 拉夫罗夫称:"我们对在北约和欧盟责任区内的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破坏却不受惩罚感到震惊。我方坚持诚实、迅速调查对北溪的恐袭事件,让俄罗斯和其它相关方面参与。" 2月初,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发表文章称,美国策划参与了北溪管道爆炸事件。据他爆料,在北约2022年夏季的“波罗的海行动”演习期间,美国潜水员在北溪管道下安置了炸药,在三个月后,挪威人将其引爆。 赫什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是唯一的嫌疑人,美国策划炸毁北溪是为切断俄欧联系。 德国联邦议员塞维姆·达代伦表示,这是对能源基础设施最大的恐怖袭击,是对能源主权的侵犯,欧盟与德国政府无视美国记者赫什的指控,不去调查事实真相,我对此表示疑惑。他们甚至拒绝支持由联合国领导的国际联合调查,我认为德国政府有义务尽一切努力调查事实真相,找出这一恐怖袭击的幕后真凶,求证赫什的报道,看看我们所谓的盟友美国和挪威是否真的是幕后主使。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俄罗斯1月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入为18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收入为300亿美元,相较之下降低了38%。 国际能源署(IEA)指出,这代表着西方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正在产生影响,尤其是欧盟的石油禁运令和对俄罗斯原油60美元/桶的价格上限限制措施。 IEA负责人Fatih Birol表示,预期未来几个月,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上的收入降幅将拉大,且由于难获得技术和投资,俄罗斯能源业在稍长时期内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但与此同时,IEA也指出俄罗斯在全球石油市场上仍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全球市场的出口仅略有下降。而收入减少主要在于现在的俄罗斯石油价格相比去年1月有了明显的降低,其中很大部分的原因也在于欧美实施的价格上限机制。 然而,俄罗斯原油目前的卖价究竟处于什么水平,仍是一个无人解开的谜。这让人俄罗斯的石油收入变得十分神秘。 价格成谜 专家表示,影子船队可能会削弱制裁的效果,让俄罗斯以高于价格上限的价格出售石油。这也让准确判断俄罗斯石油的售价变得更加困难。 根据国际金融研究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学者们的计算,俄罗斯原油在欧美价格上限实施后(即去年12月5日)的四个星期内,平均价格实际上达到了每桶约74美元,这比上限价格高出约四分之一。 这份研究基于海关发票数据,而俄罗斯方面通常不会公开。学者们的估计与西方政府的设想有明显出入,按照西方主要媒体的披露,俄罗斯原油价格在最近几个月一直低于上限价格。 该项研究还指出,大约一半的俄罗斯货物由俄罗斯船队或者影子油轮进行运输,因此并不受价格上限的限制。而其他依赖西方航运服务的原油则确实在以低价销售。 据航运业内人士估计,俄罗斯的影子船队规模现已达到600艘,占全球大型游轮数量的10%,而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攀升。 另据船运追踪商Kpler的数据,遵守西方价格上限规定的欧洲船东的船舶,在1月份仅占到俄罗斯原油贸易的36%。 对此,美国政府亦有心理准备。美国官员此前曾表示,即使俄罗斯原油的交易价格可能确实高于上限,它仍为买家提供了议价能力,同时也避免了大量俄罗斯原油从市场上撤出。
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比罗尔(Fatih Birol)警告称,尽管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但欧洲尚未赢得与俄罗斯的能源战争。他敦促欧洲各国政府继续专注于节约使用和增加供应,为下一个冬天早做准备。 比罗尔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减少之后,人们一度担忧这会造成欧洲大范围能源短缺和停电,但欧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全面的能源危机,但下一个冬天如果欧洲大陆遭遇更冷的天气,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他指出,俄罗斯打出了能源牌,但没有打赢。然而,如果说欧洲已经赢得了能源战,那就太过于自负了。 比罗尔说道:“我认为,欧洲已经做得很好了,其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对明年冬天过于自信是有风险的。现在是时候在2023年继续加强努力了。” 他指出,在“清洁能源和缩减俄罗斯收入”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是显著的,但不能成为“永久的解决方案”。 比罗尔表示,温和的天气帮了我们。我们已经赢得了一些时间,这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位专家警告说,有两个因素对该地区的能源安全构成了重大风险。首先,俄罗斯可能会继续削减其输往欧洲的天然气(约为2021年水平的20%),目前这些天然气通过乌克兰和土耳其的过境管道流向欧洲。 其次,亚洲地区的经济复苏可能会加剧对液化天然气供应的竞争,欧洲在过去一年一直依赖液化天然气。这两种情况都将使补充储备变得越来越困难,可能导致能源短缺,特别是如果下一个冬天更加寒冷的话。 在俄乌冲突之前,欧盟近一半的能源供应依赖俄罗斯。然而,由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和技术障碍,俄罗斯输欧天然气在过去一年里逐渐减少,去年9月份俄罗斯北溪管道遭到破坏,导致这些天然气管道无法运行,出现了巨大的供应缺口。 不过,IEA也认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各种制裁措施正在产生“预期效果”,尽管俄罗斯的能源仍在流入市场,但俄罗斯从石油和天然气中获得的收入确实下降了。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哈萨克斯坦的能源部长布拉特·阿楚拉科夫周三宣布,该国将通过俄罗斯向德国输送原油,第一批油最快将从周三送出。 据哈萨克斯坦的国有石油管网公司KazTransOil披露, 已经向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申请往德国输送2万吨原油,今年哈萨克斯坦计划向德国总共输送120万吨原油。 由于哈萨克斯坦与德国并不接壤,所以 德国购买的原油只能通过俄罗斯“友谊”(Druzhba)输油管网系统来交付 。作为全世界最长的输油管道,启用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友谊”管网分为两线,分别途径波兰和乌克兰,向德国、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输送石油。 (“友谊”输油管道系统示意图,来源:美国能源部) 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欧盟的俄油进口禁令中并不包括管道原油,但作为欧盟的门面,德国已经主动承诺将在今年停止所有俄油的采购。 所以向哈萨克斯坦购买原油,也是德国寻找替代品的手段之一。 作为德国的盟友,至今仍在购买俄罗斯原油的波兰也在本月初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波兰环境部长Anna Moskwa质疑称, 德国这么干,不还是一样在买俄罗斯原油嘛。 毕竟是同一根管子里的原油,怎么分的清哪一滴是哈萨克斯坦油,哪一滴是俄罗斯油。 对此德国大方回应:没必要搞清楚啊。 德国经济部发言人表示, 哈油和俄油混在同一根输油管道里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所以真正重要的事情并不是“油的原产地是哪里”,而是这些油并不是俄罗斯方面发的货,同时收钱的也不是俄罗斯。 这里也有一段故事,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哈萨克斯坦的原油一直与俄油一起以“乌拉尔原油”(其实真实的品牌名应该叫REBCO)的名义对外出口。但在俄油面临西方国家制裁的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将自家的原油品牌更名为KEBCO,仍然依赖俄罗斯的港口和管道来卖油。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对于德国来说, 虽然第一批2万吨(大约14.5万桶)的原油采购量并不大,但哈萨克斯坦已经明确表示年供应量能够上升至600万吨,对应12万桶/天。 这个供应量足以维持德国关键炼厂Schwedt近一半的需求。当然,考虑到这些原油依然要经过俄罗斯的管道来运输,所以除了向俄罗斯支付管道费用,德国的能源供应也需要继续“看俄罗斯的脸色”。
俄罗斯海运原油出货量在这个全球第三大产油国即将减产之前迎来大幅增长。数据显示,在截至2月17日的一周内,俄罗斯海运原油出货量升至360万桶/日,为一个多月以来最高水平,较上一周增长了26%;截至2月17日的过去四周平均出货量为330万桶/日。 俄罗斯此前宣布计划将3月原油产量削减50万桶/日。一些分析人士曾表示,尽管这可能是俄罗斯对美欧等西方国家实施价格上限机制的应对措施,但也反映出俄罗斯在维持原油出口方面所面临的困难。而俄罗斯海运原油出货量的高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这一论点。 从运输俄罗斯原油的油轮来看,在欧盟对俄罗斯原油实施禁运的两个月后,属于欧盟的油轮所占的比例为36%,较实施禁运一个月后的26%出现明显上升。 按俄罗斯海运原油出货目的地划分,截至2月17日的过去四周内,运往亚洲地区的平均出货量为220万桶/日,运往南欧的平均出货量为10万桶/日,运往其他地中海地区的平均出货量为20万桶/日,运往未知地区的平均出货量为80万桶/日。
当地时间周一(2月20日),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Rosstat)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国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较2021年下降了2.1%。 虽然俄罗斯经济在去年录得收缩,但收缩的幅度要明显低于此前多家机构的预期。去年9月,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预测该国经济将下降2.9%;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俄罗斯央行都曾表示,降幅可能约为2.5%。 (来源: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 俄经济萎缩程度比较轻微 去年2月以来,欧洲国家追随美国对俄实施多轮制裁。当时,俄国内外专家对2022年经济普遍作出悲观论断:俄经济发展部一度预测经济可能萎缩超12%,而联合国相关机构也曾预测这个数字可能会达到15%。 但以目前的情形来看,俄经济实际运行要好得多。正如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罗金去年年底所述的那样,“俄罗斯的政治系统和经济模式经受住了制裁的考验”。 当时沃罗金表示,“2022年美国和欧盟预测俄罗斯经济将会崩溃,通货膨胀超过100%,卢布对美元汇率跌到1:200,国内生产总值下降25%,但是他们的计划落空了。” 有分析认为,去年俄罗斯经济没有大幅下滑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很多企业和公司的原材料等 物资储存充足 ;二是俄罗斯央行采取措施保持 卢布汇率稳定 ,将通货膨胀保持在可控水平,同时放宽面向私营企业的贷款条件。 展望2023年,沃罗金称这将会是发展的一年。俄罗斯央行上月也上调了对2023年经济走势的预期,最乐观的情况下有望增长1%。该行还预测,2024年GDP将增长0.5-2.5%,2025年将增长1.5-2.5%。 美副财长:将继续削弱俄罗斯经济 近日,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阿德耶莫(Wally Adeyomo)表示,美国承诺继续努力削弱俄罗斯经济,未来制裁政策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弥补现有制裁中的漏洞。 阿德耶莫还警告企业不要规避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据瑞士圣加仑大学上月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离开俄罗斯的西方企业数量要比预期少得多。 圣加仑大学还在声明中写道,研究结果显示这些企业撤资的规模非常有限,大多数公司仍继续留在俄罗斯经营业务,“这意味着,这些企业并没有依照他们自己政府的要求离开俄罗斯市场。” 阿德耶莫还对一些国家发出“带有威胁信号”的声音:“你可以选择继续做一些对俄罗斯提供支持的事情,但之后需要承担无法进入欧洲、美国、英国经济市场的风险。”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