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612个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点击查看SMM铜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2023年我国国家电网计划投资额达5200亿元,同比增长约4%,国网已连续四年提高电网投资额。据SMM测算,2023年我国电力行业总耗铜量约为704万吨,同比增长5.07%,增幅处于近年来高位,SMM认为2023年我国电力系统耗铜量能实现如此增幅与国网加大投资力度息息相关。 数据来源:SMM 从我国国网铜交货量来看,自2020年起,国网铜交货量逐年增加。其中,二季度和四季度为电网订单的集中交货期,铜交货量均明显增多。 数据来源:SMM 数据来源:SMM 从SMM线缆开工率来看,今年线缆企业开工率较前两年有所提升,且自6月起,线缆企业开工率连续5个月增长并于11月时线缆企业开工率创今年新高。据某大型线缆企业向SMM表示:今年其订单增长的原因之一就是受到电网订单的提振,尤其是进入下半年后,线缆企业订单量较上半年有所增加,在11月时其国网和新能源类订单超预期增长,单日用铜量超千吨,也创下今年该企业单日用铜量记录。 在SMM调研过程中,“铝线缆订单占比增多”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甚至有个别小型企业的铜线缆订单已完全被铝线缆订单替代。据SMM了解,近年来电网投资的重点方向为特高压、抽水蓄能以及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整体建设;当前随着风光大的加速建设,新能源消纳需求压力推动着全国特高压建设的进程,这使得铝线缆的需求量快速增加。SMM预计,2024年我国电力行业用铜总量仍将增长,预计达到729万吨,但因受到“铝代铜”的影响,同比增速较2023年已有所放缓;另外,2024年我国国网铜交货量也将呈现减少趋势。 》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12月15日 今日11:30期货收盘价6902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升390元/吨,现货升贴水均价4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升125元/吨,今日再生铜价格上升200元/吨。今日广东再生铜价格63000-632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升200元/吨,精废价差208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升303元/吨,精废杆价差1250元/吨。据SMM调研了解,今日精废杆价差外扩130元/吨,再生铜杆经济效益提高,但受到再生铜原料库存有限原因,再生铜杆供应量不足。
》查看SMM铝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价格回顾 :截至本周五,SMM地区加权指数2,996元/吨,较上周五持平。其中山东地区报2,910-2,980元/吨,较上周五持平;河南地区报2,980-3,040元/吨,较上周五持平;山西地区报2,990-3,010元/吨,较上周五持平;广西地区报2,980-3,050元/吨,较上周五持平;贵州地区报2, 970-3,060元/吨,较上周五持平;鲅鱼圈地区报2,950-3,000元/吨。 海外市场 :截止本周五,西澳FOB氧化铝价格为335美元/吨,较上周五持平,美元/人民币汇率近期在7.10附近,海运费较前期下跌至21.35美元/吨,该价格折合国内主流港口对外售价约2,937元/吨左右,低于国内氧化铝价格59元/吨,氧化铝现货进口窗口保持开启状态。 国内市场 :现货方面,本周国内现货价格暂稳。本周,氧化铝现货基本面暂无较大变动,企业复产、减产交织,近期国内氧化铝厂陆续恢复或计划于近期恢复此前因能源供应、检修而导致减产的产能:贵州地区某氧化铝厂此前因检修计划所影响的30万吨年产能已于近期恢复正常生产;山西地区某氧化铝厂近期因能源供应问题停止一台焙烧炉生产,计划于近期恢复生产;北方某大型氧化铝厂初步计划于12月16日恢复此前因蒸汽供应问题影响的氧化铝产能。进入12月,山西吕梁地区煤炭安全事影响发酵,山西地区部分矿山受相关影响关停,当地个别氧化铝厂因矿石供应紧张被迫减产运行且开始采购进口矿石。需求端,本周北方地区大雪天气蔓延,西北地区部分电解铝厂或有提前备货需求,叠加近期山东、河南至新疆公路运费较前期上涨,导致市场下游对新疆交割库仓单货源询价频繁,据SMM了解,本周二新疆区域仓单交易,成交0.2万吨左右,到厂价格在3250元/吨,考虑到山西到新疆公路运费目前在320元/吨左右,以及50元/吨左右的短驳费,较目前山西区域氧化铝现货成交出厂价格2990-3000元/吨价差不大。 整体而言 :北方现货市场近期受矿石供应受限、环保问题、设备检修等干扰,现货供应偏紧,企业报价坚挺,但本周氧化铝主力合约偏弱震荡,最低下探至2830元/吨下方位置,市场将注意力逐步转到新疆区域仓单货源,考虑到明年3月份左右仓单集中注销的可能性对现货价格的压力,市场上下游对峙僵持不下,观望情绪较浓,在市场现货偏紧叠加下游受天气影响短期采购需求增加的背景下,新疆区域仓单货源或对现货价格施压,现货价格或维持窄幅震荡,后续需持续关注晋豫地区矿石供应局势演变以及近期北方大雪天气对贸易走势影响。 图1. 国内主流地区氧 化铝价格走势 来源:SMM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进入2023年以来,“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成为行业共识,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此前也坦言,当前中国光伏行业确实存在一定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风险,但总体属于行业发展正常范围。不过在近期工信部发布9~10月光伏制造业运行情况之际,工信部方面也提到,下半年以来国内光伏产品价格连续走低,1至10月,多晶硅、组件产品价格降幅分别达60%和40%;部分光伏产品出口增速有所放缓,其中组件出口额同比下降4.6%。 中低端产能过剩风险需高度关注。 光伏产能阶段性过剩 有利行业落后产能加速出清 众所周知,光伏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发展特征,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至今,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而阶段性产能也过剩是包括汽车、钢铁等其他行业都会存在的问题。目前,市场不少市场人士及龙头企业对于光伏产能阶段性过剩的观点较为一致。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认为,市场竞争条件下,产能过剩是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促进竞争的一个必然现象。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光伏行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未来需要比今天大得多的产业规模才能够支撑能源转型。其表示,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发现需求和平衡需求,以及投资、减少投资、扩大投资的反反复复的过程,所以当下的情况很正常。 协鑫科技高级副总裁胡泽义也表示,虽然表面上来看,光伏行业在资本市场估值连续下调的原因是产能过剩,但根本原因还是行业‘周期性规律’在背后主导,同时也是一个创新与传统工艺洗牌的优胜劣汰过程。其认为,虽然光伏行业目前迎来阶段性产能过剩,但从长远来看,光伏发展仍具备十分广阔市场空间。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其并不认同国内光伏产业又遭遇“寒冬”的这一说法,其认为,光伏市场出现波动性很正常,这种波动也有利于行业落后产能的加速出清。 高测股份此前便曾在投资者活动调研时回复道,当前光伏行业各环节出现开工不足及价格低迷情况,短期内各环节均面临盈利下滑的风险,行业可能迎来一轮产能出清的竞争。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 高成本的落后产能可能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而具有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资金优势的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组件招标价格跌破1元消息频传 企业对此有何看法? 而回顾光伏市场,2023年作为国内光伏行业洗牌开始的“元年”,各主材环节开始严重过剩,价格起伏不定,以光伏上游原材料多晶硅价格为例,据SMM历史价格显示,截至12月14日, 多晶硅致密料 现货报价已经跌至59~62元/千克,均价报60.5元/千克,较年初下跌109.5元/千克,跌幅达64.41%。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而在上游各环节价格下跌的传导以及愈发白热化的竞争下,组件环节的价格近期更是频频引发市场热议。据SMM了解,随着年末逼近部分终端抢装项目的完成,光伏市场仍维持一致的看空预期,电池成本持续倒挂、组件招标价格频频跌破1元甚至9毛的消息频传,致使光伏市场情绪持续“恶化“,12月组件预计开工进一步走跌至45GW左右,多家三线企业开工率不足50%,市场甚至流传出明年部分光伏企业规划减招、裁员的消息……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截至12月14日, 单晶PERC组件双面-182mm 报价暂时持稳于1.01~1.06元/瓦,均价报1.03元/瓦,较2023年年初的1.76元/瓦下降0.73元/瓦,均价报41.48%。 》订购查看SMM现货历史价格 提及近期组件市场情况,据SMM调研显示,海外远期组件报价维持低位,市场情绪未见明显好转。组件库存继续保持较高位置,二三线企业压力尤其较大,后续高价有走跌可能。 对于组件价格下跌对光伏产业链的相关影响,市场上的观点可谓是众说纷纭。晶科能源方面认为,光伏组件价格下降有望加速行业落后产能的出清,最终推动供需关系趋于平衡。未来一体化、有技术领先优势或规模成本优势的企业会有更好的盈利机会。 而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虽然也认为组件价格下降对产业链有益,有望推动市场扩大,但同时他也表示,组件价格的快速下降对于企业利润却带来了挑战,其表示,“仅一年时间,组件价格从2块钱降到1块钱,甚至有些招标已低于1块钱。这种招标价格产业链都没利润了,不可能持续。”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与高纪凡的看法不谋而合,其认为,组件环节出现低至直逼1元/瓦的非理性价格,现阶段这一价格水平上全产业链都难以盈利,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即使是拥有一体化产业链的企业,在1块钱的水位上也只能勉强维持。 而身为全球组件出货量的头部企业,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也曾表示,“光伏行业现在已处于‘史上最强内卷正在进行时’,大家不要期待明年光伏能有特别高的单瓦盈利能力。” 不过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却认为,对于一体化、有技术领先优势或成本优势的企业而言,组件价格即使低到了一块钱,也会有不错的盈利机会,但考虑到当前组件市场规模已经足够大,可能企业的利润会没有以前那么暴利。但归根究底,其认为,光伏组件价格的下降会推动行业的发展。 高成本落后产能未来或面临较大压力 但先进产能不会过剩? 正如上文提到的,光伏产业链企业而言,各大主材价格的剧烈波动,会对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加之当前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一体化布局”早已成为光伏产业链企业降本增效,增强自身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譬如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TCL中环、上机数控等企业也均在垂直一体化道路上辛勤耕耘。 SMM认为,随着新老产能迭代加速,2024年P型产品库存和销售压力都比较大,这一阶段,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凭借技术、成本等优势更加具有竞争优势。 捷泰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光伏产业链阶段性的竞争加剧有利于抑制行业新产能的扩张,加速落后产能的出清,也有利于N型电池产能盈利的提升。预计明年,N型先进产能仍将保持较好盈利水平。其预计,随着TOPCon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向N型电池转型。 SMM预计, 2024年上半年,光伏市场将是厮杀最激烈的时候。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它们直接面对的将是能否活下去的问题,而非利润高低的问题;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也曾公开表示,由于今年光伏产能和需求快速扩张,产业链有向前冲的惯性,但其预计这种惯性在明年会发生撞车,引发一轮洗牌或调整。 与此同时,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先进的产能永不过剩。高测股份总经理张秀涛便曾提到,当前市场讨论的产能过剩,准确地说应该是阶段性和结构性的过剩,优势产能、先进产能它其实一直是不过剩的;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陆川也预测,2024年~2026年,整个行业在需求的角度仍会保持30%左右的增速,而且新增的产能通常是先进产能,意味着老产能已经被淘汰,先进产能没有过剩。 当前光伏行业呈现阶段过剩 企业该如何破局自救? 对于当前光伏行业阶段性过剩的情况,工信部负责人方面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光伏行业规范管理,引导产业合理规划布局,稳步推进产业技术迭代和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曹仁贤则表示,就目前光伏行业面临的困境,要坚信光伏产业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坚信目前是光伏产业周期率驱动下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出清,坚持市场化调节能力与共赢理念。面对市场上的种种挑战,企业应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支撑和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协鑫科技高级副总裁胡泽义认为,光伏行业企业要穿越周期,有几大核心要素需要始终把握:其一,在发展节奏上一定坚持“理性第一,有序进化”;其二,光伏企业一定要以科技为先,打造自身的技术壁垒;其三,在国内市场即将饱和的前提下,产业需要向国外拓展市场,进而内外兼修。 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表示,为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要努力做好三件事情,一是通过进一步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助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通过四链融合建立光伏产业新生态,助推光储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通过支持龙头光伏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打造世界一流的光伏企业。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一、三元产业链定价机制 1.1、三元前驱端 动力市场:三元前驱体与下游的成交主要是以执行长单为主, 主要计价公式=(SMM硫酸镍月均价低辐*镍单耗+ SMM硫酸钴月均价低辐*钴单耗+SMM硫酸锰月均价低辐*锰单耗)+前驱端加工费1。 消费市场:三元前驱体与下游主要是以零单成交为主,基本以打包一口价的形式。 1.2、三元材料端 动力市场: 主要计价公式=(SMM硫酸镍月均价低辐*镍单耗+ SMM硫酸钴月均价低辐*钴单耗+SMM硫酸锰月均价低辐*锰单耗)+前驱端加工费1+SMM锂盐月均价*锂单耗+正极端加工费2 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与动力市场有所不同,消费电芯的下游小动力和电动工具会出现集中采买的现象。为了匹配下游,电芯厂与上游正极材料议价也基本以一口价的打包形式。 二、全年价格回顾和2024年长单签订 2.1、全年三元前驱体价格回顾 一季度,终端需求弱势, 三元前驱体开工率较低,部分企业基地停产,全产业链去库存,三元前驱体价格下行。 二季度,终端需求复苏 ,三元前驱价格下跌后持稳反弹。6月动力、数码及小动力市场需求均有实质回暖,镍钴盐也由于下游库存低位刚需补库,成交价格走高,三元前驱体价格随成本支撑及需求好转小幅反弹。 三季度,终端需求小幅增量 ,三元前驱体产能过剩下价格小幅波动。季度初镍钴价格延续涨势,成本驱动下前驱体价格上行,季度末镍钴价格由于原料端短期结构性错配成本支撑下迎来小幅回涨,但是需求弱势下,行业产能过剩,价格内卷严重。三元前驱体价格迎来微幅回涨。 四季度,海外内去库仍是主旋律 ,镍钴价格再次进入下行区间,前驱体受原料价格带动再次走低。年末部分企业为回笼资金且保全年量级,三元前驱体成交价格不断下行。 2.2、2024年长单 据SMM了解,目前2024年三元前驱体长单签订还是处于僵持阶段,对于部分前驱体企业来说一方面镍钴原料端的价格很难谈拢,另一方面下游要求的前驱体售价又是极低的。 (注,此处成本核算,锚定的是全年零单外采硫酸盐的三元前驱企业成本) 上表反映了2023年三元前驱体行业一大特点:资源端没有布局,需要外采镍钴金属原料的厂家今年生存处境相当困难。 目前镍钴价格实则已到历史低位,而下游要求的金属价格也是异常低的,部分企业的隐忧也在这里,如果后续真的跌破部分企业成本线,2023年谈的年单在2024年执行率究竟能有几成?这也是今年长单较难谈成的原因之一。 三、行业现状分析 锂钴镍锰作为新能源金属,下游对其越来越低的价格要求也算是新能源产业的一大特色。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三元前驱体/正极这类材料企业如何能盈利? 1)如果是一个有资源布局的企业, 在镍钴原料端布局进行降本为其后续竞争及盈利提供空间,比如MHP一体化的企业其盈利还是相对可观的,但是如果下游要求价格进一步大幅下降就未可知了。 2)如果是一个没有资源端布局的企业, 首先你得至少有一个较稳定的下游战略型客户(有股权交叉/有利益捆绑,不完全成本导向),其次你得锁定较大比例的镍钴(锂)原料长单,这个行业的现状是:原料长单成本价格与下游终端销售订单未必完全匹配,如果存在倒挂,加工费和收率能否有摊掉倒挂提供利润的空间。最后默默祈祷,有资源端布局的前驱企业不会整个异常低的行业折扣。 总体来看, 低价格对整个三元产业材料端都是一个恶性的价格竞争机制 ,为何身处其中的企业依旧同意了? 这里关注,目前三元前驱体行业开工率在40%左右, 基本可以被定义为产能过剩的行业了。虽然行业总体停止了大规模扩张步伐, 但是行业过剩主要体现在 1) 头部几家前驱大厂 此前受资本热捧,大规模扩张的产线产能需要消化;2) 新进入的 ,从矿端或者盐端往下游拓展的,钱是之前募的,但是这么快过剩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也是始料未及的。 这样的大背景下,在未来的竞争局面较为残酷,头部大厂之间折扣内卷,大厂下沉式内卷,行业出清成为2024年三元产业的关键词,保量成为一些企业的首要选择,三元前驱体已被做成”大宗商品”,短期来看导入下游验证拓展新的通道需要时间,但是长期来看技术瓶颈已不在,产品长维度的无差异也是使得价格持续下降的因素。 这里也可以拿囚徒困境举例,为了方便理解,对博弈方的收益进行赋值,假设如果双方都不降价,将维持日常的收益(6,6),均降价收益在(5,5) 毫无疑问,这场博弈的最优解是均不下降折扣,却不是这场博弈的均衡解。为了面对对方无论采用何种举措,自身均不处于劣势的情况,降价是最符合企业利益导向的选择。 四、未来展望 发展中国家很容易形成对某一行业光明前景的共识,这一共识引发经济中的资本、企业大量涌入行业出现投资的“潮涌”,然而等到投资完成后却发现产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热钱退去后,大量企业亏损破产。“潮涌现象”在中国的各新兴产业均有得到验证,对于三元产业链亦是如此,低价格只是表象,价格最终要回到供需关系,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才是本质。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袁野 021-51595792 周致丞021-51666711 孙贤珏 021-51666757 林子雅 021-51666902 林辰思 021-51666836
》查看SMM金属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本周沪铜2312合约临近交割,2312合约对2401合约月差周内连续走高,一度上扩至BACK620元/吨,叠加近期进口铜到港增多,电解铜现货供应量增加,上海地区周内电解铜现货升水一降再降。至发稿当日SMM1#电解铜报贴水110元/吨-贴水50元/吨。升水虽连连走跌,但下游普遍担忧2312合约如2311合约交割前月差拉大的情况重现,采购多持谨慎态度。目前沪铜2401合约对2402合约月差亦走扩至BACK200元/吨附近,换月后升水能否保持坚挺? 数据来源:SMM 宏观面上看,本周美国公布11月未季调CPI年率录得3.1%,前值3.2%;季调后CPI月率0.1%,前值0%;未季调核心CPI月率4%,前值4%,可以看到通胀虽有缓解但粘性仍存,故周初美元表现小幅抬升。而本周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维持在5.25%-5.5%不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亦发表了较明确的“鸽派”言论,美元或已经结束本轮加息周期。受此影响美元大幅走跌,截至发稿日已跌至102点低位附近,伦铜受提振收阳,已经运行至8550美元/吨附近,预计下周仍将保持高位运行。 基本面上,短期内国内呈现供大于求的市场结构。据SMM社会库存数据显示,国内保税区及社会库存处于历史低位状态,上周呈现小幅垒库。受月初进口窗口盈利打开影响,据悉从20号至月末仍将有较多进口铜流入国内市场,持货商出货意愿较强。消费上看本周上海及周边地区下游消费已进入传统淡季,据悉持货商2023年长单将在本周陆续结束,各家企业进入财务年度总结阶段,采购备货多维持刚需运转,需求面支撑乏力。 数据来源:SMM 综上所述,虽然本周月差高企,且明日进入最后交易日月差亦有继续上扩趋势;预计换月后升水将处于升300-500元/吨区间内。然而宏观上铜价持续高位运行,且受季节性淡季因素影响,下游消费缺乏有力支撑;叠加下周进口铜陆续流入国内市场的冲击,基本面上升水亦将承压。预计换月后升水难以持坚,将呈现高报低走的态势。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12月14日 今日11:30期货收盘价6863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升330元/吨,现货升贴水均价-8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降65元/吨,今日再生铜价格保持不变。今日广东再生铜价格62800-63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保持不变,精废价差1777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升265元/吨,精废杆价差1120元/吨。据SMM调研了解,广东地区再生铜主流成交价格63100-63200元/吨,再生铜杆厂表示目前再生铜价格仍然跟涨不跟跌。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12月13日 今日11:30期货收盘价683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降110元/吨,现货升贴水均价-1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降5元/吨,今日再生铜价格保持不变。今日广东再生铜价格62800-63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保持不变,精废价差1512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降100元/吨,精废杆价差1060元/吨。据SMM调研了解,北方地区由于大雪原因,再生铜原料受阻,企业无法采购足够再生铜生而被迫停产,另外大雪预计持续至本周五,将严重影响再生铜杆厂开工情况。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