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41

  • 中国铝业表示,2023上半年营收为134,062,610千元,同比减15.66%,主要由于原铝市场价格以及贸易业务量同比下降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3,416,724千元,同比减23.32%,主要受到原铝、氧化铝市场价格同比下降影响。 氧化铝板块: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氧化铝板块的营业收入为215.2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81.73亿元减少66.46亿元,主要是氧化铝产销量及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影响。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氧化铝板块利润总额13.2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48亿元增加2.74亿元,主要由于公司氧化铝利润同比减利,矿石利润同比增利,以及资产减值事项同比减少增利共同影响。 原铝板块: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原铝板块的营业收入为565.9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96.04亿元减少130.11亿元,主要是电解铝市场价格同比下降影响。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原铝板块利润总额39.4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5.12亿元减少35.70亿元,主要受到电解铝市场价格同比下降影响。

  • 紫金矿业:卡莫阿铜矿三期及配套50万吨铜冶炼厂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建成投产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卡莫阿铜矿目前运营情况如何?刚果金政府是否已经接管该铜矿?权益是否能得到保障?”紫金矿业9月1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卡莫阿铜矿权属情况及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并取得良好业绩。 2023年上半年,卡莫阿铜矿生产19.7万吨铜。目前一、二期联合改扩能计划已完成,年产能已达45万吨铜;三期及配套50万吨铜冶炼厂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建成投产,届时年产能将提升至60万吨铜以上;当项目处理产能达到1,900万吨/年、年产铜80多万吨,将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产铜矿山。 对于“最近铜价正在上涨,贵司是否会增产稳定铜价”的问题,紫金矿业介绍:根据公司年初披露的产量规划,2023年公司计划矿产铜95万吨。 紫金矿业还介绍:目前公司暂无铁锂电池回收业务。 紫金矿业此前在8月30日举行的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介绍了上半年的企业经营业绩以及金属产量情况,该公司将争取全年矿产产量超过年初预期计划。今年开始公司的并购战略将出现微调,未来将加大国内及周边国家的投资机会,同时将更加关注大型项目并重视新能源产业。紫金矿业介绍:丘卡卢-佩吉铜金矿下部矿及博尔铜矿未来规划年产铜50万吨,有望晋升为欧洲第一大铜企。紫金矿业预计波格拉金矿复产剩余程序有望在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 从紫金矿业的半年报中可以看出:2023 年上半年,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除黄金外,铜、锌等金属价格整体受挫,全球有色金属矿企普遍面临成本控制和增长压力。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3 亿元,环比增长9.04%、同比增长13.50%;利润总额155 亿元,环比增长36.09%,归母净利润103 亿元,环比增长38.99%;利润指标同比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上升以及铜价、锌价阶段回调,因金属价格影响利润减少15.6 亿元。 从产量来看:紫金矿业主要指标保持国内领先、全球前十位,主营矿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重点建设项目高效推进,深化改革和ESG 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全球矿业竞争力进一步培强,为年度生产经营目标达成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来看:紫金矿业主营矿种产能稳步提升,实现矿产铜49 万吨、矿产金32 吨、矿产锌(铅)24 万吨、矿产银208 吨,分别同比增长14.21%、19.63%、5.02%、10.92%,新增当量碳酸锂1,293 吨。 机构点评: 首创证券点评紫金矿业的研报显示:公司为全球化矿业龙头,资源并购+自主探勘助力公司黄金、铜、锂资源储量持续扩张,多个矿山项目新建及改扩建支持未来三年公司铜金锂产能及产量保持增长态势。风险提示:铜锌金价格大幅回落,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华鑫证券研报认为:紫金矿业营收上涨,价格下跌成本上升致利润同比下滑;多板块产量增长显著,毛利待价格回升后有望恢复增长;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新能源项目产能厚积薄发:铜板块:刚果(金)卡莫阿一、二期联合改扩建提前建成投产见效、三期及50万吨铜冶炼快速推进,塞尔维亚博尔铜矿冶炼厂技改建成投产、VK矿新排洪硐全线贯通,丘卡卢-佩吉铜金矿下部矿带开发稳步推进;西藏巨龙铜矿二期改扩建、多宝山铜山矿地采有序进展。8月21日,公司新并购西藏朱诺铜矿,新增权益铜资源量172万吨,公司铜资源量将超过7,500万吨,朱诺铜矿有望快速推进,未来将形成10万吨/年产能铜矿山。金板块:新并购的苏里南罗斯贝尔金矿交割后仅1个月即实现盈利,塔吉克泽拉夫尚塔罗金矿加压氧化建成试车,澳大利亚诺顿金田Binduli采选全线打通投产见效;山西紫金河湾斑岩型金矿全面建成投产,新并购的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240万吨采选项目启动建设,甘肃陇南紫金金山金矿开发有序推进;巴布亚新几内亚波格拉金矿计划下半年复产。新能源板块:湖南道县湘源硬岩锂矿实现100%控股、一期30万吨采选系统复产见效、二期500万吨采选冶系统筹备工作有序开展,阿根廷3Q锂盐湖一期工程产出粗制碳酸锂并向年底投产冲刺,西藏拉果错锂盐湖快速推进。公司主要矿产,铜和黄金产能持续攀升,金属价格已部分企稳回升。风险提示:1)产品大幅降价风险;2)铜矿扩建及爬产不及预期;3)金矿扩建及爬产进度不及预期;4)碳酸锂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5)海外开矿政治风险等。 推荐阅读: 》紫金矿业拟投资数十亿美元大规模扩大开采塞尔维亚铜矿 》紫金矿业:有望晋升为欧洲第一大铜企 波格拉金矿计划下半年复产 》紫金矿业上半年矿产量创新高 铜、金、锌矿产量分别增14.2%、19.6%、5%

  • 三祥新材:二季度盈利延续改善趋势 关注镁铝合金业务进程【机构研报】

    中航证券点评三祥新材研报显示: 业绩概要: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5亿元(+28.8%),实现归母净利润0.79亿元(-3.5%),对应基本EPS为0.26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77亿元(+1.3%)。2023Q2营收为2.97亿元(同比+6%,环比-0.3%),归母净利润为0.43亿元(同比-16.2%,环比+20.4%),单季度EPS为0.14元; 需求不及预期,业绩同比表现平淡,环比继续修复:2023年上半年由于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叠加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造成电熔锆价格有所回落,上半年平均价格为5.9万元/吨(-23%),与此同时上游原材料锆英砂因汇率贬值因素导致进口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电熔锆产品的成本;在电熔锆下游海绵锆领域,随着下游化工项目陆续开工,订单逐步恢复,海绵锆市场价格基本维持在21万元/吨的高位,目前公司拥有年产5000吨工业级海绵锆生产能力,国内市占率超50%;氧氯化锆方面,下游需求持续疲软,价格呈现不断下滑趋势,上半年平均价格为1.9万元/吨(-22%),年产2万吨氧氯化锆项目处于投产初期,设备尚处于磨合期,批量产品已初步进入市场对接并获得客户认可。综上,上半年公司锆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9亿元(+38.3%),虽然产品价格同比有所下滑,但得益于销量提升,整体营收仍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整体产品价格下降过程中,由于成本端锆英砂价格相对坚挺,锆系产品毛利率为35.2%,同比下降2.9pcts。但从分季度情况来看,得益于海绵锆、光伏等行业销量增长,以及产品结构优化,公司2023Q2毛利率为32.3%(环比+1.7%),延续了环比改善趋势; 财务数据:随着研发项目投入增加,研发费用率提升0.7pcts至5.13%;应收账款同比大幅增长90%,主要系销售规模扩大,对应客户贷款增加所致;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同比增长107%,主要为新增加对大连章谷成型科技有限公司等投资; 关注镁铝合金业务进程:公司与宁德时代、万顺集团等企业合作投资建设了轻量化新材料镁铝合金项目宁德文达镁铝科技有限公司(三祥持股35%)。镁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汽车轻量化、建筑模板、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由于具备轻量化、性能、可回收等优势,镁合金建筑模板市场渗透率逐步加快,宁德文达已实现批量出货;动力电池轻量化方面,物流运输、产业资源等优势互通,未来镁合金产品投产后,宁德时代有望优先采用,公司已向下游客户批量供应铝合金、镁合金电池PACK结构件,下游涉及新能源车及储能等领域;一体化压铸方面,公司正积极开发大型一体化压铸产品,不断向汽车、电动船舶船体等领域拓展。公司虽然在镁铝合金材料领域起步较晚,但背靠合作方新能源产业链和客户资源,叠加文达镁业技术优势,以动力电池轻量化和建筑模板作为突破口,未来在轻金属材料领域发展前景可期; 投资建议:受制于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公司锆系产品上半年盈利同比表现平淡,但环比延续改善趋势,通过产业链延伸,销售规模和盈利性持续增强。而镁铝合金作为公司外延发展的新方向,有望成为公司业务突破的亮点。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1/16.0/19.7亿元,同比增长34%/22%/23%,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7/3.4亿元,同比增长34%/32%/27%,对应PE21X/16X/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疫情对下游需求影响,新增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等。

  • 云海金属:镁价企稳 二季度业绩环比改善【机构研报】

    中航证券点评云海金属研报显示: 业绩概要: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28.9%),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元(-75.9%),对应基本EPS为0.19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1亿元(-77.3%)。2023Q2营收为18.4亿元(同比-25.3%,环比+8.6%),归母净利润为0.71亿元(同比-64.5%,环比+39.7%),单季度EPS为0.11元; 镁价整体底部震荡,深加工产品占比持续提升:由于下游需求不足,原镁出口减弱,以及硅铁、煤炭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因素,除了4-5月份受府谷地区行业提标升级改造因素影响,价格有所反弹,2023年上半年镁价基本维持底部震荡态势,镁锭均价为2.39万元/吨,由于高基数原因,同比大幅下降40.3%。受产品价格疲软拖累,报告期内公司镁合金产品营收为12亿元,同比减少39.2%;铝合金方面,由于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影响,产品营收同比大幅降低53.2%。在稳定的镁、铝合金材料稳定供应的基础上,公司深加工产品继续拓展:镁合金方面上半年成功开发了国内外汽车的仪表盘支架、座椅支架等新项目,建筑模板方面已经与部分国企达成合作意向并实质性取得订单;铝合金方面,铝挤压汽车结构件销量上半年同比增加38%;上半年镁铝深加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4%,相比2022年同期的23%有明显增长。从分产品盈利性来看,虽然受镁价下行负面影响,但公司深加工产品继续深化布局,镁合金和镁深加工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4.4%(-26.5pcts)和7.9%(+5.5pcts);得益于产品结构调整,铝合金毛利率为3.9%(+2.1pcts),铝深加工产品毛利率为10%,基本保持稳定; 财务数据: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减少51.2%,主要为上期销售仓储费用较高;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0.6%,原因为本期银行借款利息较上年同期增加;资产减值损失为2577万元,主要为计提的存货跌价损失转回;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58.1%,是因为本期取得的银行借款较上年同期减少; 淡化镁价波动,重视公司全产业链优势:镁价在经历了去年前高后低的大幅波动后,今年以来逐步筑底企稳,二季度因为府谷地区提标改造,价格环比有所反弹,(镁锭平均价格为2.5万元/吨,环比+9.6%),这也是公司Q2营收和利润改善的重要原因。公司作为镁行业龙头企业,现已具有从白云石开采-原镁冶炼-镁合金-镁合金深加工-镁合金回收的完整产业链,目前镁合金国内市占率达到40%以上,全产业链成本优势显著。同时公司还在持续扩大原镁和镁合金产能,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镁合金应用需求,巢湖5万吨原镁项目、安徽青阳30万吨原镁和30万吨镁合金项目、安徽铝业15万吨铝挤压型材项目等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中长期规模优势持续加强,产业链不断优化。同时还布局掌握原材料硅铁等上游资源,结合中国宝武规模化生产技术和装备优势,未来能够有效稳定镁产品价格,推广引领镁合金在下游领域不断扩大应用; 一体化压铸取得新进展:当前各路车企纷纷布局一体化压铸,随着技术加速渗透,相关材料发展成为重要的前提条件。镁合金凭借其优良的压铸性能,可以满足汽车一体化结构件压铸需求。公司上半年成功试制出一体化车身铸件和电池箱盖两类超大型新能源汽车结构件,投影面积均大于2.2m2,将有力推动镁合金在大型复杂结构件领域的进一步大规模应用,对于镁合金在汽车、建筑、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超大部件的应用具有战略意义; 投资建议:受镁价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公司上半年业绩有所下滑,但镁铝合金深加工产品占比提升显示出下游战略布局的进展。长期来看,应淡化镁价格周期波动,重视公司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在汽车、建筑等领域轻量化推广不断加速的过程中,公司有望全面受益。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86/132/178亿元,同比增长-6.0%/55%/34%,实现归母净利润4.2/7.6/12.2亿元,同比增长-32%/82%/61%,对应PE30X/16X/1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项目投产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 8月“超强”车市:理想销量同比暴涨超6倍

    随着各大车企8月份成绩单的相继公布,新能源车企零售销量TOP10榜单也正式出炉。 整体来看, 8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71.6万辆,同比增长34.5%,环比增长11.8%;1-8月份累计零售销量444.1万辆,同比增长36.0%。 乘联会分析表示,8月零售甚至比2017年零售峰值年份的8月销量还高2%, 达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这主要归功于上下一条心,政府出政策,厂商推新品,通过成都车展展示和各地促销活动等措施,适逢开学季,也是销售的旺季,综合作用下,推动了8月车市的繁荣。 当前新能源与出口正成为热点。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沟通会上多次表示, 8月车市呈现了“超强”态势,高于协会预期,不仅是“淡季不淡”,而是“淡季火爆”。 具体品牌排名来看, 比亚迪以241592辆的零售成绩,再次毫无悬念的占据了榜首的位置。 在同比增长43.1%的同时,环比也由负转正。8月零售销量也占据了整个市场33.7%的份额。不过,由于比亚迪1-8月的批发销量为178.34万辆,相比内部定下的年销量目标300万台,完成度还未到60%。想要在剩下的4个月内完成预定目标,仍存在 一定难度。 经历“7月出口月”的特斯拉8月零售销量出现环比大涨超100%,重归榜单次席。 致使7月榜单2至7名的车企均下调一名,其余排名未出现变化。 另外,排名前十的车企中,除了上汽通用五菱同比变化为负,其余车企均呈现同比上涨的态势,且部分车企涨幅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七的 理想汽车迎来高光时刻,8月零售销量同比增长663.8%,在销量同比增超6倍的同时,也保持住了连续3个月交付数量超过3万辆的好成绩。 其中,理想L7、L8、L9三款车型均月销破万辆,持续巩固其在豪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销量表现持续火爆的助力下,理想汽车今年以来的业绩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在2020年~2022年,理想汽车净亏损分别为7.92亿元、3.21亿元和20.12亿元。 而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净利润为32.23亿元,填平了之前三年的累计亏损。有分析认为,理想汽车有望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成为年度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 【9.12锂电快讯】8月汽车及动力电池数据出炉 | 中汽协预计全年汽车销量或好于3%的增长预期

    【中汽协: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84.6万辆 同比增长27%】 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3万辆和84.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7%和8.5%,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市场占有率达到32.8%。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9%和39.2%,市场占有率达到29.5%。 【8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产量为73.3GWh 同比增长46.8%】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3年8月动力和储能电池月度数据,8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产量为73.3GWh,环比增长7.4%,同比增长46.8%。其中动力电池产量占比为87.6%。8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销量为65.0GWh,环比增长13.3%。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55.1GWh,环比增长3.7%;储能电池销量为9.9GWh,环比增长131.7%。8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出口12.5GWh,同比增长142.2%,环比增长0.3%。8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4.9GWh,同比增长25.7%,环比增长8.2%。 【长远锂科:预计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今年全面建成投产】 长远锂科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已有部分产线投产,预计今年全面建成投产,已取得部分主要客户的订单,预计9月份向客户进行批量出货。此外,公司目前已取得PPES的订单,按PPES的要求进行持续供货,并积极扩展主流的海外客户,相关导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三星SDI将在匈牙利投资电池研发项目 投资额达人民币4.59亿元】 匈牙利外交贸易部长Péter Szijjártó日前宣布,三星SDI将投资匈牙利225亿福林(约合人民币4.59亿元)进行研发专案,将提升电池容量及安全性,并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匈牙利政府将支持该投资项目55亿福林。 【北京昌平发放汽车消费券 每车最高可补贴9000元】 北京昌平区启动2023年第三期汽车消费券发放活动,总额1000万元,单次购车最高可享8000元补贴,水灾受损车主可额外再享1000元补贴。 》点击查看详情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全年汽车销量可能会好于3%的增长预期】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年初预计全年汽车销量将实现3%的正增长,从现在的表现来看,可能会好于预期。“今年以来,汽车出口表现非常好,商用车也在按照我们的预计增加,接下来几个月份的销量会高于去年。”此外,许海东预计,下半年不会出现大幅降价的情况。 相关阅读: 钴系产品价格连跌一个多月后反弹! 下周仍偏强?【SMM周度观察】 【SMM分析】澳大利亚锂矿巨头MinRes或将收购新锂矿产权 【SMM分析】147亿!国轩北美超级电池工厂计划敲定了! 【SMM分析】终端需求恢复弱 电解液及六氟8月产量微增 【SMM分析】磷酸铁因下游需求不旺 8月产量环比微减 【SMM分析】8月电解钴市场维持下跌 后市电钴市场能否扭转 【SMM分析】动力电池巨头连发三大重磅公告 将在北美建电池产线 【SMM分析】动力消费表现均现弱稳 8月三元材料产出环减1% 【SMM分析】情绪指引占主导 周内电钴价格小幅上行 【SMM分析】国轩高科147亿在美建厂 【SMM分析】中国企业亮相德国慕尼黑车展 中欧新能源合作成瞩目亮点 【SMM分析】8月下游需求无明显提升 负极产量仅环增1% 【SMM分析】8月隔膜产量环增4% 动储走势偏弱后续增幅将收窄? 【SMM分析】8月钴锂材料生产环比减量 电芯企业采购备货较为谨慎 【SMM分析】8月磷酸铁锂市场观望情绪较重 产量环减 【SMM分析】澳大利亚或将成为印度尼西亚电动车制造合作伙伴 【SMM分析】负极产能爬坡仍在继续 后续价格仍有下跌风险 【SMM数据】锰酸锂连续两月低迷 9月能否迎来拐点 【SMM分析】“碳”“氢”转化现象频出 后市供需表现如何 【SMM分析】浅析江西省发布新能源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推动回收行业发展

  • 市占率达32.8%!8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销数据出炉

    9月11日,中汽协发布我国2023年8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8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产销继续保持恢复态势。加之去年同期南方限电等影响,8月份整体市场表现淡季不淡,环比同比均有所增长。 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2.5万辆和18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和8%,生产增速较1-7月持平,销售增速较1-7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中汽协分析称,8月,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销双增,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依然表现良好。 新能源汽车方面, 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3万辆和84.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7%和8.5%,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市场占有率达到32.8%。 其中,纯电动产销分别完成58.9万辆和59.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9%和14.4%;插电式混合动力分别完成25.3万辆和2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3.9%和72.8%;燃料电池分别完成0.01万辆和0.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和-30.6%。 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9%和39.2%,市场占有率达到29.5%。 其中,纯电动产销分别完成387.2万辆和384.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5%和26.4%;插电式混合动力分别完成155.9万辆和152.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9%和86.9%;燃料电池分别完成0.3万辆和0.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1%和51.3%。 出口方面, 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9万辆,环比下降11.2%,同比增长8.1%。 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8.3万辆,环比下降9.9%,同比增长8.1%;插混汽车出口0.7万辆,环比下降24%,同比增长8.6%。 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72.7万辆,同比增长1.1倍。 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66.5万辆,同比增长1.2倍;插混汽车出口6.2万辆,同比增长73.5%。 重点企业(集团)方面, 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467.5万辆,同比增长53.8%,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7%,高于上年同期8.2个百分点。 整个新能源市场依旧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中,与上年同期相比,理想汽车增速最为显著,同比增速达到1.8倍,上汽和东风销量增速有所下降,其他企业呈不同程度增长。 从新能源乘用车产销数据看,1-8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中,随着车型品种的丰富、新车型的大量上市、车型价格下探等因素影响,AOO级车同比明显下降,其他各级别销量同比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D级车由于同期低基数影响涨幅最大,达18.2倍。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A级,累计销量202.5万辆,同比增长52.1%。 1-8月,新能源乘用车中,10-25万和30万以上价格区间的车型同比呈正增长,其中35-40万价格区间涨幅最大。10万以下、25-30万价格区间车型同比下降。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15-20万价格区间,累计销量163.6万辆,同比增长70.5%。 另外,据乘联会近日发布的8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 8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9.8万辆,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8.2%。 今年以来累计批发507.8万辆,同比增长38.5%。 8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71.6万辆,同比增长34.5%,环比增长11.8%。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444.1万辆,同比增长36.0%。 批发渗透率方面, 8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35.7%,较2022年8月30.2%的渗透率提升5.5个百分点。 8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51%;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4.6%;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1%。 零售渗透率方面, 8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7.3%,较去年同期28.4%的渗透率提升9个百分点。 8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60.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0.0%;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2%。 出口方面, 8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8万辆,同比增长1.7%,环比下降11.8%,占乘用车出口24%; 其中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的93.3%,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50%。 充电换基础设施方面,9月11日,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023年8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8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99.8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47.4万台,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152.4万台,同比上升24.8%。截止2023年8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720.8万台,同比增加67.0%。 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对比情况,1-8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99.8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537.4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7,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 避免罢工!第一量子与巴拿马铜矿工会达成协议

    曾因工资谈判陷入僵局,巴拿马First Quantum铜矿一度面临即将罢工的处境。不过,随着加拿大第一量子矿业公司(First Quantum Minerals)巴拿马分公司和该公司在巴拿马的一个重要铜矿的工会达成协议,罢工得以避免。 援引路透、彭博消息:加拿大第一量子矿业公司巴拿马分公司和该公司在巴拿马的一个重要铜矿的工会上周六表示,他们已经达成协议,避免了因利润分配和工资增长而计划举行的罢工。 巴拿马矿业公司在周六的一份声明中证实,该公司已与工人达成协议。该声明说:"这项协议的达成要归功于我们的合作、公开对话以及对合作者集体福祉的共同承诺。“ 工会领导人Michael Camacho上周六早些时候在一段视频中表示:"Utramipa公司已经达成协议,我们已经完成了与Minera Panama公司的谈判进程,并遵守了相应的最后期限。没有罢工。我们已经成功地获得了这个新项目中提出的所有条款。双方已就加薪(但未说明具体数额)、多项奖金和改善退休福利达成一致。工会将很快提供有关协议的更多细节。“ Utramipa 工会于上周四威胁要在上周六停工,声称与矿业公司在当地的子公司 Minera Panama 的董事谈判陷入僵局。该公司上周五表示正在与工人谈判。 Camacho上周五曾在短信中表示:谈判人员与巴拿马科布雷矿业公司(Cobre Panama)工人的工资谈判已进入最后一天,但在工资调整和奖金的一些细节问题上 "卡住了"。工人们在上周四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利润分配和工资增长方面存在分歧,公司提出的是一种激励措施而不是福利,这将不包括在集体谈判协议中。 6个月前,这家总部位于温哥华的公司与巴拿马政府达成了一项临时税收协议,以维持Cobre Panama的运营。与此同时,巴拿马国会议员正在考虑一项由政府和该公司斡旋达成的新运营协议,薪资谈判正接近最后期限。据当地媒体报道,巴拿马国会对税收协议的审议上周在首都引发了街头抗议。 Cobre Panama 是位于巴拿马丛林中的一个大型露天铜矿项目,是第一量子的旗舰业务,占其收益的近一半。

  • 振华股份:2023上半年净利同比减20.27% 含铬芒硝制硫酸钾生产线及年产10万吨超细氢氧化铝生产线进入投建阶段

    振华股份表示,2023上半年营收为17.05亿元,同比减5.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1.94亿元,同比减20.27%。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国内消费需求尚处于恢复阶段,企业部门投资、工业品采购、就业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持续承压。同时,由于国内化工产品产能未能有效向国外传导,给供给端的产能消纳造成进一步拖累。报告期内,国内大宗原材料及基础化学品价格下行压力凸显。国际方面化工产品需求也持续低迷,境外主要化工厂商经营业绩下滑幅度明显,后续业绩预测也趋于谨慎。 在此局势下,公司充分把握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结构性机遇,在行业收缩期间持续筑牢现有的市场格局优势,深耕下游细分领域并满足相关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展现出较强的产品刚需属性及经营韧性。报告期内,公司铬的氧化物实现销量同比提升约5个百分点,业绩贡献同比基本稳定;铬盐联产产品受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产品售价降幅较大,公司依托自身工艺优势及规模效应,使相关产品仍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超细氢氧化铝销量超过1.8万吨,营业收入及毛利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毛利增长比例近30%;海外销售收入同比亦保持稳定。价格方面,报告期内在除铬铁矿以外的各项主要原材料价格环比均出现大幅回调的情况下,公司铬盐产品售价亦进行了小幅调整,在此过程中,公司产品售价的市场平衡能力进一步得到体现。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厂内技术改造及工艺升级,使生产要素的组织更加精细化,生产成本持续优化。随着窑外预热系统、新型冷却及热能回收系统、高效多级蒸发系统等技改装置的稳定运行,其联合效能开始发挥。2023年二季度末,继公司重庆基地实现蒸汽全自产后,黄石基地也初步实现了蒸汽动力材料的完全自给,能源结构的革新将为公司后续的精细化产品延伸和节能减碳提供宝贵的治理思路和实践经验。 随着公司副产物深加工利用持续取得实质性进展,铬盐产业链全维度提质增效也持续带来业绩贡献。2023年上半年,在无机化学品市场价格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公司高纯元明粉、多钒等副产品的品质及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产品售价及综合毛利均实现同比增长。截止本报告出具日,公司含铬芒硝制硫酸钾生产线及年产10万吨超细氢氧化铝生产线已完成全部前置性审批程序,进入投建阶段。 作为全球最大的铬化学品生产商,基于自身对铬盐产业及铬元素电化学属性的深度理解和技术积累,公司在铁铬液流储能市场的原材料开发领域持续增加资源投放力度,深度融入液流储能产业链。自2021年11月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成立新材料市场开发部以来,公司将铬盐产品在液流储能市场的拓展应用作为自身“铬化学品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战略的核心举措,全力聚焦铁铬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性能开发和市场营销。2022年年中,公司中标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北京和瑞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电解液框架招标项目,以原材料主力厂商的身份进入液流储能市场。截止本报告出具日,公司电解液产品已实现向包括北京和瑞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两家业内主流厂商的批量交付;并与其他下游客户签订了多份铁铬液流电池电解液及相关铬化学品的购销合同或采购意向协议书;对于潜在需求较大的意向客户,公司也实现了产品送样、参数对接等方面的初步合作。 根据液流储能系统的基本原理,电解液的性能须以其在电池堆中的运行指标进行验证,电解液的品质优化和制备工艺的提升须以电解液和电池堆的融合开发为前提。截止本报告出具日,公司液流储能研发中心项目已完成全部前置性行政审批程序,部分设施的场地装修和设备采购已基本结束,将于2023年四季度投入使用。公司液流储能研发中心的研发体系由复旦大学博士后和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牵头组建,截止本报告出具日,公司专职从事液流储能研发的人员占黄石基地总研发人数比例已近20%,成为人员占比最高的研发资源配置方向。当前,研发团队在铁铬液流储能电解液关键材料循环利用、差异化应用场景开发和成本优化方面取得了多项研发成果,公司将依托自身在化工材料规模化生产领域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加快研发成果转化效率,全面匹配下游客户的原材料降本提质需求。

  • 振华股份表示,2023上半年营收为17.05亿元,同比减5.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1.94亿元,同比减20.27%。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国内消费需求尚处于恢复阶段,企业部门投资、工业品采购、就业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持续承压。同时,由于国内化工产品产能未能有效向国外传导,给供给端的产能消纳造成进一步拖累。报告期内,国内大宗原材料及基础化学品价格下行压力凸显。国际方面化工产品需求也持续低迷,境外主要化工厂商经营业绩下滑幅度明显,后续业绩预测也趋于谨慎。 在此局势下,公司充分把握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结构性机遇,在行业收缩期间持续筑牢现有的市场格局优势,深耕下游细分领域并满足相关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展现出较强的产品刚需属性及经营韧性。报告期内,公司铬的氧化物实现销量同比提升约5个百分点,业绩贡献同比基本稳定;铬盐联产产品受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产品售价降幅较大,公司依托自身工艺优势及规模效应,使相关产品仍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超细氢氧化铝销量超过1.8万吨,营业收入及毛利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毛利增长比例近30%;海外销售收入同比亦保持稳定。价格方面,报告期内在除铬铁矿以外的各项主要原材料价格环比均出现大幅回调的情况下,公司铬盐产品售价亦进行了小幅调整,在此过程中,公司产品售价的市场平衡能力进一步得到体现。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厂内技术改造及工艺升级,使生产要素的组织更加精细化,生产成本持续优化。随着窑外预热系统、新型冷却及热能回收系统、高效多级蒸发系统等技改装置的稳定运行,其联合效能开始发挥。2023年二季度末,继公司重庆基地实现蒸汽全自产后,黄石基地也初步实现了蒸汽动力材料的完全自给,能源结构的革新将为公司后续的精细化产品延伸和节能减碳提供宝贵的治理思路和实践经验。 随着公司副产物深加工利用持续取得实质性进展,铬盐产业链全维度提质增效也持续带来业绩贡献。2023年上半年,在无机化学品市场价格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公司高纯元明粉、多钒等副产品的品质及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产品售价及综合毛利均实现同比增长。截止本报告出具日,公司含铬芒硝制硫酸钾生产线及年产10万吨超细氢氧化铝生产线已完成全部前置性审批程序,进入投建阶段。 作为全球最大的铬化学品生产商,基于自身对铬盐产业及铬元素电化学属性的深度理解和技术积累,公司在铁铬液流储能市场的原材料开发领域持续增加资源投放力度,深度融入液流储能产业链。自2021年11月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成立新材料市场开发部以来,公司将铬盐产品在液流储能市场的拓展应用作为自身“铬化学品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战略的核心举措,全力聚焦铁铬液流电池电解液的性能开发和市场营销。2022年年中,公司中标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北京和瑞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电解液框架招标项目,以原材料主力厂商的身份进入液流储能市场。截止本报告出具日,公司电解液产品已实现向包括北京和瑞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两家业内主流厂商的批量交付;并与其他下游客户签订了多份铁铬液流电池电解液及相关铬化学品的购销合同或采购意向协议书;对于潜在需求较大的意向客户,公司也实现了产品送样、参数对接等方面的初步合作。 根据液流储能系统的基本原理,电解液的性能须以其在电池堆中的运行指标进行验证,电解液的品质优化和制备工艺的提升须以电解液和电池堆的融合开发为前提。截止本报告出具日,公司液流储能研发中心项目已完成全部前置性行政审批程序,部分设施的场地装修和设备采购已基本结束,将于2023年四季度投入使用。公司液流储能研发中心的研发体系由复旦大学博士后和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牵头组建,截止本报告出具日,公司专职从事液流储能研发的人员占黄石基地总研发人数比例已近20%,成为人员占比最高的研发资源配置方向。当前,研发团队在铁铬液流储能电解液关键材料循环利用、差异化应用场景开发和成本优化方面取得了多项研发成果,公司将依托自身在化工材料规模化生产领域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加快研发成果转化效率,全面匹配下游客户的原材料降本提质需求。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