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5

  • 台积电12月营收同比增24% 但数据喜中透忧 行业景气复苏言之尚早

    今日,台积电公布了去年全年业绩,2022年12月销售额同比增长23.9%达1925.6亿台币,创历年同期新高;1-12累计销售额同比增长42.6%至2.26万亿台币,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芯片行业寒气未散, 尽管月度、年度销售额均创新高,但台积电的这份答卷实则并不尽如人意 。 2022年12月,台积电销售额环比下降13.5%,为5个月以来新低,过去9月-11月,其营收均在2000亿台币之上;第四季度营收6255.32亿台币,环比仅增约2%,略低于预期,此前台积电预计四季度营收有望达到199亿美元至207亿美元。 据台湾经济日报援引业内人士观点,台积电去年12月营收不佳的主因在于, 计算机及手机市况低迷,7nm及6nm产品需求疲弱,加上客户处于年终库存盘点期 。 分析师们早已忧心忡忡。投资银行华兴资本分析师此前便表示,对该公司的真正考验将是在2023年上半年。 根据外资的最新报告指出, 因为全球的经济放缓和疫情大流行后的库存调整等因素,造成了台积电的订单减少,加上台积电当前正在花费大量资本来投资于产能扩张,以生产先进半导体的情况下,使得该公司当前正处于艰难的营运时期 。 台湾经济日报此前报道称,有半导体厂商坦言,PC、手机、消费电子等三大应用需求疲弱,部分IC设计厂本季度持续降低对晶圆代工厂投片量,牵动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接单。 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对台积电2023年营收预测,认为该公司全年将“温和成长”,营收或微增1%。第一季度则将环比下降14%-15%,主因是高端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订单削减,但由于代工价格提高,因此第一季度毛利率可保持在55%。 在资本支出方面,据台湾经济日报此前报道,台积电今年资本支出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在380亿美元-390亿美元,逼近400亿美元(逾2754亿元人民币)。 展望未来,大摩预期,半导体产业将于2023年下半年迎来复苏,理由有三:一是晶圆代工资本支出和生产量的减少;二是科技产品(如电视和手机)价格下跌;三是经济重新开放。 瑞银、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和高盛等外资投行认为,随着台积电3nm产能的提升和最新制程产品的出货,它将在2023年二季度触底、在2024年恢复成长。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1% 商品价格存在回落空间

    1月6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22年1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1.0%,较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指数止跌回升。从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本月指数回升主要是受代表供应端的供应指数和库存指数上升拉动所致,而销售指数反弹动力明显不足,显示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再度形成,市场情绪逐步在向悲观转化。后期随着春节来临,受节日因素影响,市场终端需求基本停滞,加之年关临近,市场资金压力开始显现,供方为了回笼资金,有意加快出货速度,供应压力将会进一步凸显,大宗商品市场运行压力将会明显加大,商品价格存在回落空间。 原文如下: 2022年1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1.0%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发布的2022年1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1.0%,较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指数止跌回升。各分项指数中,供应指数、销售指数和库存指数均有所回升,但从数据情况来看,本月销售量仍呈现下降态势,仅是降幅有所收窄。从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本月指数回升主要是受代表供应端的供应指数和库存指数上升拉动所致,而销售指数反弹动力明显不足,显示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再度形成,市场情绪逐步在向悲观转化。后期随着春节来临,受节日因素影响,市场终端需求基本停滞,加之年关临近,市场资金压力开始显现,供方为了回笼资金,有意加快出货速度,供应压力将会进一步凸显,大宗商品市场运行压力将会明显加大,商品价格存在回落空间。 商品供应增速加快。2022年12月份,大宗商品供应指数止跌回升至101.5%,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显示商品供应增速加快。从市场情况来看,本月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低迷,生产企业利润收窄,普遍亏损,但预期节前消费端备货增加,部分商品生产企业生产热情依然高涨,导致市场供应压力加大。从各主要商品来看,除钢铁和汽车外,其余品种供应量均呈现增长态势。本月钢铁供应量较上月减少1.1%,连续两个月下降,但本月降幅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汽车供应量受产量下降的影响,时隔七个月后再现减少格局,本月较上月减少1.7%;本月铁矿石供应量止跌回升,当月较上月增长1.8%;煤炭、成品油和化工供应量较上月分别增加5.7%、4.2%和4.9%,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2.4、1.9和1.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供应量较上月增加2.5%,增速较上月减缓1.4个百分点。 终端需求持续减弱。2022年12月份,大宗商品指数为99.9%,商品销售量连续两个月呈现下降态势,显示需求季节性趋弱情况较为明显,加之部分地区疫情加重,病例增多,又进一步影响了市场需求,终端企业采购越发趋于谨慎,市场订货积极性仍在降低,成交继续减弱,商品生产企业订单组织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各主要商品情况来看,钢铁、煤炭和有色金属等商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销售量减少,铁矿石、成品油和汽车销售量则止跌回升,化工销售增速和上月持平。本月钢铁、煤炭和有色金属销售量较上月分别减少1.2%、1.6%和0.9%;铁矿石、成品油和汽车销售量较上月分别增加0.9%、1.8%和3.9%;化工销售量较上月增加0.5%,增速和上月持平。 商品库存增速加快。2022年12月份,大宗商品库存指数继续上升,至101.8%,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为近十个月以来的最高点,显示随着商品供应量明显增加,终端需求难以快速、有效地消化供应增量,商品继续累库,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各主要商品中,除铁矿石库存量有所下降外,其余品种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增速略有不同。本月钢铁、煤炭、成品油和有色金属库存量较上月分别增加1.5%、4.6%、2.6%和3.3%,其中钢铁库存量为止跌回升,煤炭、成品油和有色金属库存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1.7、0.7和2.1个百分点;化工库存量较上月增加2.8%,增速和上月持平;汽车库存量较上月增加0.4%,增速较上月回落4.0个百分点;铁矿石库存量由升转降,本月较上月减少0.6%。

  • 多环节受疫情拖累 12月制造业PMI下探新低 业内预计明年PMI总体将稳步上行

    今日,年内最后一期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12月份,制造业PMI降至47.0%,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创下年内最低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1.6%和42.6%,分别比上月下降5.1%、4.5%。 “12月份,受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比上月有所下降,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 受访人士表示,受疫情干扰,制造业PMI指数在收缩区间延续下行,短期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预计12月PPI同比仍将为负。但随着疫情形势逐步好转,随着一揽子政策持续落地,后期市场走势有望回暖,更多服务业将出现较大幅度反弹。明年我国PMI总体呈稳步上行趋势。 疫情拖累制造业PMI明显,影响生产、物流、物流等环节 “短期疫情对生产生活(供需两端)干扰明显,由于疫情导致劳动力短期出现缺口,影响了制造业生产、物流等环节,导致生产活动下滑,从四季度PMI指数看,四季度经济景气度有所回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有数据显示,12月份在调查的制造业企业中,反映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比重为56.3%,高于上月15.5个百分点。 从分类指数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4.6%和43.9%,低于上月3.2和2.5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活动继续放缓,产品订货量有所下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新订单指数下降,主要原因包括感染数量上升后,居民消费受到较大影响,制造业下游需求减弱;伴随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显现,外需也在走弱。 受疫情短期影响,制造业企业员工到岗率明显不足。从业人员指数降至44.8%,低于上月2.6个百分点,下拉本月制造业PMI 0.5个百分点。 此外,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降至40.1%。“部分调查企业反映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人力不足,配送时间有所延长。”赵庆河说。 从价格指数看,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1.6%,高于上月0.9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为49.0%,高于上月1.6个百分点,均有所回升。 周茂华表示,在短期需求放缓情况下,出厂价格走高,更多体现上下游成本传导,需要防范潜在输入型通胀。 王青指出,12月出厂价格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结合上年同期工业品价格基数偏高,预计12月PPI同比仍将为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月制造业PMI有所回落,但农副食品加工、医药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PMI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同时,调查中多数企业认为,随着疫情形势逐步好转,后期市场走势有望回暖。 周茂华也表示,随着一揽子政策持续落地,房地产逐步企稳复苏,后续经济活动加快恢复,内需复苏带动制造业扩张完全可以预期。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探新低,预计更多服务业出现大幅反弹 数据显示,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1.6%,比上月下降5.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创下年内新低,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下降。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但仍处在高景气区间。 “表明当前基建投资稳增长力度较大。这有效对冲了房地产投资下滑带来的影响。预计四季度及2023年初基建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两位数增长水平。这也是短期内宏观政策加力稳增长的最直接体现。”王青说。 此外,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39.4%,比上月下降5.7个百分点,也创下年内新低。 王青表示,12月服务业PMI指数大幅下滑,符合疫情波动影响加大的一般规律。其中,接触型服务业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不过,航空运输业明显修复,这或预示着若一季度末疫情影响全面退去,更多服务业将出现较大幅度反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受疫情高峰影响,消费、房地产投资大概率面临一定程度冲击。加上出口增速的下行,制造业投资增速大概率也将下行。预计2023年1-2月,我国PMI大概率继续位于荣枯线之下,1-4季度总体呈稳步上行趋势。 王青认为,受短期疫情加剧影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加力稳增长。短期内基建投资仍将成为稳住经济大盘的主要抓手。 “不排除2023年一季度监管层引导5年期LPR报价下调的可能。不过,在2023年经济增速回升前景较为明朗的趋势下,明年初下调政策利率的可能性不大。”王青说。

  •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为47.0% 指数回落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为47.0% 2022年12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12月份,受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比上月有所下降,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7.0%、41.6%和42.6%,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落。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低于上月 12月份,制造业PMI降至47.0%,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 (一)产需两端有所下降。疫情对企业产需、人员到岗、物流配送带来较大影响。12月份,调查的制造业企业中反映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比重为56.3%,高于上月15.5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4.6%和43.9%,低于上月3.2和2.5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活动继续放缓,产品订货量有所下降。同时,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降至40.1%,部分调查企业反映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人力不足,配送时间有所延长。 (二)价格指数均有回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1.6%,高于上月0.9个百分点,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上涨;出厂价格指数为49.0%,高于上月1.6个百分点,产品出厂价格总体水平降幅有所收窄。本月不同行业价格走势差异明显,其中农副食品加工、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等行业两个价格指数均低于45.0%,企业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价格均较上月有所下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两个价格指数均位于55.0%以上高位,价格上涨明显。 (三)从业人员指数继续下降。受疫情短期影响,制造业企业员工到岗率明显不足。从业人员指数降至44.8%,低于上月2.6个百分点,下拉本月制造业PMI 0.5个百分点。同时,反映劳动力供应不足的企业比重高于上月6.5个百分点。 (四)民生相关行业PMI继续扩张。本月制造业PMI虽有所回落,但农副食品加工、医药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PMI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为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调查中多数企业认为,随着疫情形势逐步好转,后期市场走势有望回暖。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 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1.6%,比上月下降5.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落。 (一)服务业景气水平回落。12月份,调查的服务业企业中反映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比重升至61.3%,高于上月10.0个百分点。商务活动指数降至39.4%,低于上月5.7个百分点,服务业市场活跃度明显降低。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位于收缩区间,其中零售、道路运输、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低于35.0%,行业业务总量明显回落。随着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十条措施等政策落地生效,加之春节临近,国内及国际客运航班执飞量均明显恢复,航空运输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继续位于景气区间,业务总量稳定增长。 (二)建筑业保持扩张。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低于上月1.0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建筑业总体继续保持增长。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7.1%,连续11个月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等各项政策措施带动下,土木工程建筑业企业保持较快施工进度。 三、综合 PMI 产出指数有所下降 12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2.6%,比上月下降4.5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有所放缓。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44.6%和41.6%。 1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0%,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较上月有所回落。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3%、46.4%和44.7%,比上月下降0.8、1.7和0.9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44.6%,比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继续回落。 新订单指数为43.9%,比上月下降2.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持续减少。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1%,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有所收窄。 从业人员指数为44.8%,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降低。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0.1%,比上月下降6.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有所延长。 二、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1.6%,比上月下降5.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下降。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39.4%,比上月下降5.7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2.0%以上景气区间;零售、道路运输、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35.0%。 新订单指数为39.1%,比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减少。分行业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48.8%,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37.4%,比上月下降4.0个百分点。 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分行业看,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1.2%,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8.9%,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 销售价格指数为47.5%,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继续下降。分行业看,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服务业销售价格指数为47.0%,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指数为42.9%,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回落。分行业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5.7%,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2.4%,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  三、中国综合 PMI 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12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2.6%,比上月下降4.5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有所放缓。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反映当期全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的综合指数。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3200家调查样本;非制造业的43个行业大类,4300家调查样本。 3、调查方法 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或非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或非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1)分类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3个分类指数。非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包括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存货、投入品价格、销售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等10个分类指数。分类指数采用扩散指数计算方法,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由于非制造业没有合成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 (2)制造业PMI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PMI是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制造业PMI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3)综合PMI产出指数的计算方法。综合PMI产出指数由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加权求和而成,权数分别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占GDP的比重。 5、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指数均为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为47.0%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0%,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较上月有所回落。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3%、46.4%和44.7%,比上月下降0.8、1.7和0.9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44.6%,比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继续回落。 新订单指数为43.9%,比上月下降2.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持续减少。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1%,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有所收窄。 从业人员指数为44.8%,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降低。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0.1%,比上月下降6.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有所延长。 二、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1.6%,比上月下降5.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下降。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39.4%,比上月下降5.7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2.0%以上景气区间;零售、道路运输、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35.0%。 新订单指数为39.1%,比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减少。分行业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48.8%,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37.4%,比上月下降4.0个百分点。 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分行业看,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1.2%,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8.9%,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 销售价格指数为47.5%,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继续下降。分行业看,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服务业销售价格指数为47.0%,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指数为42.9%,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回落。分行业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5.7%,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2.4%,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  三、中国综合 PMI 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12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2.6%,比上月下降4.5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有所放缓。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反映当期全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的综合指数。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3200家调查样本;非制造业的43个行业大类,4300家调查样本。 3、调查方法 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或非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或非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1)分类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3个分类指数。非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包括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存货、投入品价格、销售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等10个分类指数。分类指数采用扩散指数计算方法,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由于非制造业没有合成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 (2)制造业PMI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PMI是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制造业PMI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3)综合PMI产出指数的计算方法。综合PMI产出指数由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加权求和而成,权数分别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占GDP的比重。 5、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指数均为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 “黑五”也哑火?美国 “恐怖数据”创近11个月最大环比跌幅

    周四(12月15日)美股盘前公布的美国“恐怖数据”季率创近11月新低,或预示高通胀叠加激进加息对经济的伤害将变得越来越明显。 美国商务部的具体数据显示,素有“恐怖数据”之称的美国11月零售销售环比下跌0.6%,创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环比跌幅,不仅逊于市场此前预期的下跌0.1%,还与10月的上升1.3%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零售销售是尚未剔除通胀影响的数据。周二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美国11月CPI环比上升0.1%。环比零售增长率跑输环比CPI增幅,意味着该行业11月的表现不及10月。 报告还显示,上个月13个零售类别中有9个下降,包括电子产品、家具、建材等。汽车销售额也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二手车和卡车的价格走低。 由于汽油价格的下跌,加油站的销售额也下降了0.1%。这使得11月核心零售销售月率录得下跌0.2%,不及预期的上升0.2%。 报告表明,在高通胀以及偏好转向服务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有所减弱。虽然上涨的工资和新冠大流行的储蓄仍在支持购买活动,但美国人明显开始感到压力——储蓄率接近历史最低点,信用卡已使用额度激增。 对美国人来说,11月一直是购物活动较频繁的月份,尤其是以打折促销为特色的“黑五”(11月25日)对于很多人来说,意味着“疯狂购入”和“囤货”的好机会。 但媒体分析称,很多零售商为了清理库存,在大多数商品上都提供了可观的折扣,造成零售额表现疲软。除此以外,沃尔玛、塔吉特等连锁大卖场已经注意到了消费者支出的变化。 32岁的Marcus McNeil告诉媒体,由于通胀侵蚀了他的工资,他只能为他2岁的孩子购买特价商品,“去年和前年的时候,你可以用钱买到很多东西,但现在你必须作出取舍。” “我们一直在等(电器)打折。”28岁的图里奥·罗斯告诉记者,他最终和家人一起在洛杉矶的百思买零售店买了一台85英寸的三星电视,价格比之前便宜了大概500美元。

  • 欧洲央行利率决议前瞻:预计加息50个基点并缩表5万亿欧元

    欧洲央行可能将于周四放缓加息步伐,并公布缩减近5万亿欧元(5.3万亿美元)债券储备的计划,以加大力度遏制通胀。根据一项调查,51位经济学家中有48位预计欧洲央行周四将加息50个基点,使利率达到2%。这一水平被广泛认为既不会刺激也不会限制欧元区的经济。 在欧洲央行实行历史上最激进的一轮货币紧缩政策之后,更温和的加息可能预示着利率峰值即将到来。上个月,欧元区的通胀在近一年半内首次放缓,不过仍为两位数。 虽然通胀风险尚未消除,但其他央行也开始放慢加息步伐。在四次加息75个基点后,美联储周三决定加息50个基点。预计英国央行将在周四以类似的方式放松紧缩政策。 欧洲央行将于当地时间下午2点15分在法兰克福公布决议,同时还将发布到2025年的最新经济预测。半小时之后,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将接受媒体采访。 利率 欧洲央行此前已明确表示要放慢加息步伐,甚至一些鹰派的官员如德国央行行长内格尔和荷兰央行行长诺特也称他们愿意妥协。 若欧洲央行周四加息50个基点,将使利率较7月份高出250个基点。欧元区的经济需要时间消化如此急剧的利率增长,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Philip Lane带头呼吁采取更多渐进措施,防止欧洲央行过度抑制需求。 交易员正密切关注欧洲央行的加息举措,货币市场的押注是上升53个基点。 经济学家预计欧洲央行将在2023年将利率上调至2.5%,低于市场押注的2.9%的峰值。拉加德可能会强调,本周加息不会是最后一次,未来的行动将由数据决定。 量化紧缩计划 拉加德还将宣布欧洲央行计划如何减少在资产购买计划下积累的债券的“关键原则”,并承诺采取“可衡量和可预测”的方法。准确的细节和时间安排可能要到明年2月的会议上才会公布。但政策制定者已经暗示,他们更愿意通过停止再投资的方式逐步减少到期债务。美联储已经在使用这种策略,不像英国央行那样直接出售债券。 对于是否设置月度缩表上限以免扰乱市场,政策制定者意见不一。最近,随着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奉行有利于投资者的财政政策,意大利和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差距已经缩小。 即使债市状况不佳,欧洲央行也可能会继续推进量化紧缩,因为它有应对任何后果的支持措施。它们包括将再投资从一个单独的疫情投资组合转移到问题点、启用一个新创建的债券购买工具。 经济预测 欧洲央行将对2025年的经济增长和通胀情况进行展望。该行此前的预测严重低估了通胀压力,相关政策可能会与过去存在较大差异,但通胀是达到还是低于2%的目标仍将引起争论。 一些指标表明欧元区的通胀正在见顶,但拉加德告诫不要过早宣布胜利,尤其是在潜在通胀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欧洲央行的工资增长假设将表明该行对第二轮效应有多高的担忧程度。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欧元区明年的经济是否会收缩。有分析师预计,该地区的经济将萎缩0.1%。 多位欧洲央行官员表示,任何经济下行都将是短暂的。虽然冬季的经济衰退不可避免,但官员们的这种观点得到了一些印证,如政府对企业和家庭采取支持措施、德国的天然气库存处于高位。

  • 12月MLF“加量平价续作” 支撑中长期流动性投放量维持高位 LPR能否以下调收官?

    人民银行今日开展65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不变,分别为2.75%、2.00%,MLF实现“加量平价续作”,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1500亿元。 12月MLF“平价”符合预期,而“加量”略超预期。在本月初进行的财联社C50风向指数调查中,综合多家机构的观点来看,考虑到12月5日25个基点的全面降准将释放5000亿元中长期资金,央行或将缩量续作12月到期的5000亿元MLF。 业内人士表示,12月MLF“加量”操作或是基于维护资金面稳定、呵护流动性角度出发,有助于稳住近期银行边际资金成本较快的上升势头,从而支持银行岁末年初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在此背景下,虽然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定价基准未变,但可能增加报价行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幅度或在15个基点。 加量操作略超预期 中长期流动性投放高于到期量 对于加量续作MLF,广发证券资深银行分析师王先爽此前表示,“考虑到明年春节在一月份,银行体系需要更高的流动性备负,为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估计央行12月会增量续作MLF,其他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有增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12月MLF到期量为5000亿,虽然比上月创历史记录的1万亿大幅减半,但仍属于偏高水平,央行未延续上月的缩量操作,显示意在加大对市场的中长期流动性投放。 具体来看,王青表示,估计12月央行仍在以抵押补充贷款(PSL)、各类再贷款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加上12月降准落地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这意味着本月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总量将明显高于MLF到期量。 “(本月MLF)超量续作,主要是国内经济遭遇短期因素冲击,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助力宽信用;近期同业存单利率上升较快,也一定程度推升了MLF需求;临近年底,适度加大流动性投放,稳定市场预期。”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从资金利率来看,12月DR007均值较上月有所回落,截至财联社记者发稿,DR007加权利率为1.4537%;但同时,1年期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仍大幅上行,昨日已上行至2.7758%,高于2.75%的政策利率水平,银行的边际资金成本有一定抬头之势。 “在MLF大额到期背景下实施加量续作,再加上通过其它方式加量投放中长期流动性,有助于控制市场利率上行势头,引导资金面继续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王青进一步表示,整体来看,当前央行以各种方式较大规模向市场投放中长期流动性,会直接提升银行信贷投放能力,预计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有望恢复较大规模的同比多增。 2022最后一期LPR仍有下调空间 12月MLF“平价”操作,中标利率保持在2.75%,已连续4个月未变。对此,周茂华认为,MLF“平价”主要是短期市场利率整体处于合理区间,央行等部门通过结构工具和改革手段,也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小微企业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融资成本等。 鉴于12月MLF利率持平,这意味着本年度最后一期LPR的定价基础也未发生变化。此外,也有市场观点认为,LPR的下降空间仍在,尤其是与个人按揭房贷利率挂钩的5年期以上LPR。 对此,王青表示,9月以来商业银行启动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而且12月降准落地也会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预计会抵消近期市场利率上升的影响,增加报价行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 “着眼于今年底明年初稳增长,推动楼市尽快出现趋势性回暖势头,判断监管层近期将引导报价行下调5年期LPR报价,其中最早可能在本月20日落地。考虑到居民房贷重定价日多为每年1月1日,也不排除报价行从维护明年资产收益角度考虑,推迟到1月下调5年期LPR报价的可能。”王青分析称。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亦表示,11月金融数据显示,住户贷款特别是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应继续引导LPR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适度下行,既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又激发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更好地推动宏观经济稳步恢复。 此外,结合1年期LPR来看,有市场观点指出,当前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居民房贷利率,且各类结构性支持政策工具丰富,都会引导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由此年底前1年期LPR报价有望保持稳定,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为5年期LPR报价更大幅度下调腾出空间。

  • 美联储12月利率决议来袭 专家关注五大要点!

    北京时间12月15日03:00,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政策声明及经济预期。以下是专家们关注的要点: 1、市场料美联储将放缓加息步伐 人们普遍认为,美联储将放缓加息步伐,本周仅加息50个基点,低于6月以来四次,每次加息75个基点的加息速度。这将使美联储的基准利率达到4.25%-4.5%的区间。 虽然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强劲的11月就业报告使加息75个基点的计划重新被提上日程,但大多数人并不同意这一点。SGH Macro Advisors经济学家Tim Duy表示:“无论出于何种意图和目的,这艘船都在11月FOMC会议上启航了。”他补充说:“像6月份那样的调整没有发生。”他指的是美联储在最后一刻出人意料地决定首次加息75个基点。  2、预示着未来还会有更多加息 为了避免在加息放缓的情况下显得鸽派,鲍威尔和美联储将再次强调,利率需要走高。 经济学家表示,美联储将保持在11月声明中的一个关键措辞,即央行官员预计基准利率将“持续上升”。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经济学家Ellen Zentner认为,美联储可能会改变措辞,以“一些进一步提高”基准利率为合适,以赋予美联储灵活性。 加拿大帝国银行(CIBC)世界市场首席经济学家Avery Shenfeld认为,美联储现在软化措辞还为时过早。 Shenfeld说:“当你还需要再提高50个基点,你很确定你会这样做,而且你可能不得不做得更多时,你不会改变措辞。” Shenfeld认为,美联储可以在5%停止加息,并保持到2024年。 3、利率会有多高,在那里会维持多久? 在9月份的上一次“点阵图”中,美联储预测其基准利率的上限将达到4.75%。道明证券的Groen表示,美联储的新点阵图将推高终端利率,但仅略低于5%。 Groen说,为了提高中位数,点的分布必须有一个真正的大移动。 Groen说,市场的关键是,有多少美联储官员在5%以上写下了他们的点。9月份,没有一位美联储官员预计最终利率将超过5%。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可能会将终端区间的上端上推至5.25%。 经济学家表示,为了试图强调它打算保持利率在高水平,美联储将预测在2023年不会降息。 4、美国经济更多的痛苦摆在桌面上 随着美联储计划加息,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的预测将反映出经济面临的更多痛苦。 美国银行经济学家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从2023-2025年,我们预计美国GDP增长将被下调,失业率将被上调,通胀也将被下调。” 9月份,美联储预计2023年失业率将升至4.4%,然后缓慢下降。11月份的失业率为3.7%。 Shenfeld说,市场需要看到通胀走软的预测,而不是深度衰退。Shenfeld说,市场认为通胀将迅速下降,经济增长也将显示出经济如此疲弱,美联储将不得不出手拯救。 5、本周美联储新闻发布会可能很精彩 贸易信用保险公司Allianz Trade North America的高级经济学家Dan North说,在美联储面临如此多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新闻发布会可能会很精彩。  声明是精心准备的,措辞也很谨慎。在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可能会透露更多想法,因此可能会透露更多未来可能的收紧政策路径,以及何时可能最终停止和转向。” 他补充说:“我们现在正处于悬崖边上,美联储可能离停止不远了。” 衡量鲍威尔鹰派的一种方法是,他如何谈论过度紧缩的风险。鲍威尔在11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美联储过度收紧,我们可以使用我们的工具来支持经济。”然后,市场从鲍威尔一周前的评论中获得了一个鸽派信号,即美联储不想过度收紧。、 Evercore ISI副董事长Krishna Guha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我们应该期待12月更加严峻的基调。”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