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5个
2022年12月,对标企业原燃料采购成本升降不一,冶金焦、铁矿石和废钢采购成本回升明显。 2022年,炼焦煤累计采购成本同比增长24.91%;冶金焦同比增长2.19%;国产铁精矿同比下降26.06%,进口粉矿同比下降24.16%;废钢同比下降4.67%。 1、炼焦煤 对标企业炼焦煤12月份加权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为2282.61元/吨,环比升高40.83元/吨,升幅为1.82%。1—12月累计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为2374.19元/吨,同比升高473.43元/吨,升幅为24.91%。 1—12月对标企业炼焦煤平均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折算成干基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809.07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565.12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23.80%;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609.41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235.22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9.91%。 2、喷吹煤 喷吹煤12月份加权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为1808.31元/吨,环比下降54.28元/吨,降幅为2.91%。1—12月累计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为1675.91元/吨,同比升高327.72元/吨,升幅为24.31%。 1—12月对标企业喷吹煤平均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折算成干基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221.74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454.18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27.10%;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058.93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383.02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22.85%。 3、冶金焦 冶金焦12月份加权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2644.73元/吨,环比升高107.58元/吨,升幅为4.24%。1—12月累计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为2924.57元/吨,同比升高62.60元/吨,升幅为2.19%。 1—12月对标企业冶金焦平均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478.22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446.35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15.26%;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3299.53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374.96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12.82%。 4、国产铁精矿 国产铁精矿(干基)12月份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725.42元/吨,环比下降8.82元/吨,降幅为1.20%。1—12月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822.84元/吨,同比下降290.02元/吨,降幅为26.06%。 1—12月对标企业国产铁精矿折算成62%品位的平均采购成本为808.15元/吨,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666.79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141.36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17.49%;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016.07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207.92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25.73%。 5、进口粉矿 进口粉矿12月份加权平均采购成本776.55元/吨,环比升高29.40元/吨,升幅为3.94%。1—12月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841.30元/吨,同比下降268.07元/吨,降幅为24.16%。 1—12月对标企业进口粉矿折算成62%品位的平均采购成本为856.31元/吨,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764.24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92.07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10.75%;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001.27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144.96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16.93%。 1—12月对标企业进口铁矿的采购总量为51890.44万吨,折算成62%品位的平均采购成本为884.55元/吨。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794.96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89.59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10.13%;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033.70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149.15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16.86%。 6、废钢 废钢12月份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694.17元/吨,环比升高110.88元/吨,升幅为4.29%。1—12月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3088.50元/吨,同比下降151.21元/吨,降幅为4.67%。 1—12月对标企业废钢平均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813.22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275.28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8.91%;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3399.61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311.11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10.07%。 对标企业采购成本对标中,先进水平和落后水平相差巨大,虽然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着地域差异、自产矿依存度差异、规模差异等,但市场经济不管差异,只认准成本高低,在产能过剩情况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在产品结构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成本低,谁就有竞争力,谁就有利润,谁就能发展和壮大,反之就会亏损并被市场所淘汰。因此钢铁企业应高度重视原燃料采购战略,从降低原燃料采购成本入手,认真研究原燃料采购的方式、结构、途径和时点,这是钢铁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最有效的手段。
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今日举办的“上海金融运行情况新闻通气会”上,据悉,截至2022年12月末,上海本外币贷款余额10.31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9.65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加8232亿元。 在信贷投放增长的同时,实体经济的综合融资成本也有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上海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9%,比2021年末下降62个基点。 此外,面对2022年的汇率波动,上海地区的企业外汇套保比例为30%,超出全国6个百分点,且货物贸易的外汇支出购汇率也同比上升,反映出市场主体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强化。 房地产业领涨12月上海地区贷款新增 对于信贷投放结构,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主任吕进中表示,2022年中长期贷款有明显增长,全年全市人民币企业贷款增加6205亿元,其中12月当月增加235亿元。此外,从期限结构看,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655亿元,是全年月均增量的2.3倍。 分行业看,12月贷款增量同比多增的行业主要是房地产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和文体娱乐业。“这反映出房地产业和接触性服务业需求边际好转。”吕进中分析说。 对于相关重点领域,金融服务体现出精准性和直达性。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40.4%;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5.8%、34.5%和27.8%。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在持续发力,帮扶重点领域。了解到,截至12月末,上海地区相关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要求的贷款超1000亿元。 此外,上海地区也已累计发放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贷款总额达206亿元,支持了15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补充资本金,相关商业银行同时提供配套融资累计授信137.8亿元。 债券市场开放推进 交易活跃度上升 对于2022年债券市场的运行特点,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副主任荣艺华总结指出,一是“参与机构范围广,持债规模和交易活跃度高”,这体现在2022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共完成178家境外机构法人备案,截至上年末,已有约70个国家、地区的1071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覆盖境外主权类机构、银行券商保险等境外各类持牌金融机构以及养老基金等中长期投资者。 从交易来看,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境外机构在我国债券市场的持债规模为3.46万亿元,其中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39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近25%。在交易活跃度方面,2022年全年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交易量约1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5%,近5年年均增速约43%。 其次为“市场开放程度深”。据荣艺华介绍,一方面是信用评级行业开放步伐加快,已有2家外资评级机构的境内子公司完成备案进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外资银行也在积极参与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已有2家银行取得A类主承销资格,2家银行取得B类主承销资格,5家银行取得承销资格。 债市“互联互通”取得的重要进展也值得关注。2017年7月债券通“北向通”落地;2021年9月“南向通”正式上线运行;2022年7月“互换通”相关准备工作启动。 荣艺华表示,“债券通”和“互换通”基于境内外基础设施机构之间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既尊重国际通行做法,又兼顾我国实践,有效畅通了境内外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渠道。 全年上海地区外汇套保比例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 虽然2022年外汇市场经历了跌宕起伏,但人民币汇率韧性增强,同时市场主体的持汇行为更趋理性。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外汇管理部副主任葛庆表示,2022年全年上海地区货物贸易外汇收入结汇率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货物贸易外汇支出购汇率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这表明市场主体汇率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年上海地区外汇套保比例为30%,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人民币在上海地区涉外收支中的占比连续5年攀升,2022年占比60.7%,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对于企业套保方面的情况,葛庆介绍说。 在整体外汇收支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地区银行代客涉外收支总额35065亿美元,同比增长5.7%,占全国的28.2%。其中,收入16089亿美元,支出1897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8.7%。 此外,在银行结售汇方面,上海辖内2022年全年总额达9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结汇3777亿美元,售汇554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4%、增长6.5%。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海地区货物贸易逆差收窄,全年货物贸易收支总额8826亿美元,同比增长1.3%;逆差1992亿美元,同比下降10.3%。 葛庆表示,2022年,上海地区外商来华直接投资(FDI)资本金流入360亿美元,保持较高规模,制造业FDI的资本金流入增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引资亮眼。
2022年12 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6410.24 万吨、同比下降8.20%,粗钢日产206.78万吨、环比增长2.02%;生产生铁5859.35万吨、同比下降2.16%,生铁日产189.01万吨、环比增长1.54%;生产钢材6548.64万吨、同比下降1.13%,钢材日产211.25 万吨、环比增长3.22%。 2022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生产粗钢8.15 亿吨、同比下降2.07%,粗钢累计日产223.41万吨;累计生产生铁7.29亿吨、同比增长0.03%,生铁累计日产199.68万吨;累计生产钢材8.02亿吨、同比下降0.50%,钢材累计日产219.84 万吨。 2022年12月,全国生产粗钢7789.0万吨、同比下降9.80%,日产251.26万吨、环比增长1.12%;生产生铁6900.0万吨,同比下降4.60%,日产222.58万吨、环比下降1.79%;生产钢材11193.0万吨、同比下降2.60%,日产361.06万吨、环比下降0.80%。 2022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0.13亿吨,同比下降2.10%,累计日产277.53 万吨;生产生铁8.64亿吨、同比下降0.80%,累计日产236.67万吨;生产钢材13.40亿吨、同比下降0.80%,累计日产367.22万吨。
中国铝冶炼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 2022年12月 2022年12月份,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为33.8,较上月下降1.8个点,处于“正常”区间中部;先行合成指数为58.5,较上月下降0.4个点。近13个月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见表1。 表1 近13个月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 景气指数在正常区间内下降 2022年12月份,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下降1.8个点至33.8,处于“正常”区间中部。中国铝冶炼产业月度景气指数走势见图1。 图1 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趋势图 由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信号灯(见表2)可见,2022年12月份,在构成产业景气指数的10个指标中,铝冶炼投资总额、LME铝结算价、M2、电解铝产量、氧化铝产量、主营业务收入、铝材出口总量和利润总额等8项指标均处于“正常”区间;发电量、商品房销售面积等2项指标均处于“偏冷”区间。 表2 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信号灯 先行合成指数下降 2022年12月份,先行合成指数为58.5,较上月下降0.4个点。中国铝冶炼产业合成指数曲线见图2。构成先行合成指数的5项指标中,经季节调整后,较上月有3项指标下降,其中,LME铝结算价下降0.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4%、发电量下降0.4%。 图2 中国铝冶炼产业合成指数曲线 行业运行特点及形势分析 2022年12月份,铝冶炼行业景气度总体处于正常区间中下部,运行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是铝价同比下行,环比上涨。进入2022年12月份,多重因素使得铝价持续下行。国内方面,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随着感染高峰的到来,下游多数企业到岗率下滑,需求端的走弱对铝价带来一定的冲击;国际方面,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预期峰值利率为5.1%左右,激进加息对市场的影响逐步显现,铝价上涨压力较大。12月沪铝主力合约18321元/吨~19244元/吨之间,均价为18782元/吨,同比下降591元/吨,降幅5.1%;环比上升242元/吨,涨幅1.3%。沪铝主力合约价格走势情况见图3。 图3 沪铝主力合约价格走势情况 二是生产总体保持平稳。2022年11月份,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四川、广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电解铝企业积极复产,运行产能持续增长。贵州地区电解铝运行产能下降,由于贵州地区用电量攀升,高热值煤不足、水电被迫超发等原因,贵州电网发布关于对电解铝企业实施负荷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对贵州铝厂下达每日按负荷分配的20%减负荷要求,削减产能27万吨左右。截至2022年11月底,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达到4089万吨,开工率约为90.9%。2022年11月份,全国电解铝产量为340.6万吨,同比增长9.4%,日均产量11.4万吨,环比下降0.1万吨,同比增长1.1万吨;氧化铝产量为680.3万吨,同比增长12.3%,日均产量22.7万吨,环比下降1.0万吨,同比增长2.5万吨。铝冶炼产品月度日均产量见图4。 图4 铝冶炼产品月度日均产量 三是国内铝表观消费不及预期。2022年12月份,多重因素使得下游消费表现不佳。房地产方面表现欠佳,同比大幅下降;汽车方面产销略显疲弱,环比、同比均呈现下降,下行趋势明显,总体表现不及预期;铝合金及铝材产量同比增长。总的来说,终端需求明显减弱。从主要铝消费领域看,房地产方面,2022年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918.3亿元,同比下降3.4%,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96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9.4%,新开工面积791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1%。铝材方面,2022年11月份全国产量554.8万吨,同比增长4.9%。铝合金方面,2022年11月份产量111.0万吨,同比增长19.5%。 四是铝土矿进口增长、铝材出口下降。由于国内铝土矿禀赋不佳,铝资源维持净进口。铝土矿方面,2022年11月份,我国铝土矿进口1179万吨,环比增长31.4%,同比增长53.1%。其中,自几内亚进口728万吨,环比增长65.0%,同比增长127.4%;自澳大利亚进口284万吨,环比下降14.3%,同比增长6.9%;自印度尼西亚进口136万吨,环比增长27.9%,同比下降25.4%。铝材方面,继续保持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双循环的发展格局。2022年11月份,我国出口铝材43.2万吨,同比下降12.6%,环比下降5.5%,其中,铝板带出口22.8万吨,环比下降11.2%,铝箔出口10.7万吨,环比下降6.2%,铝挤压材出口9.3万吨,环比增长12.0%。 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继续延续稳定恢复发展态势前提下,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铝冶炼行业将会继续在“正常”区间运行。 附注: 1、铝冶炼产业景气先行合成指数(简称:先行指数)用于判断铝冶炼产业经济运行的近期变化趋势。该指数由以下5项指标构成:LME铝结算价、M2、铝冶炼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发电量。 2、铝冶炼产业一致合成指标(简称:一致指数)反映当前铝冶炼产业经济的运行状况。该指数由以下5项指标构成:电解铝产量、氧化铝产量、铝冶炼企业营业收入、铝冶炼企业利润总额、铝材出口总量。 3、铝冶炼产业滞后合成指标(简称:滞后指数)与一致指标一起主要用来监测经济变动的趋势,起到事后验证的作用。该指数由以下3项指标构成:铝冶炼企业流动资本余额、铝冶炼企业应收账款余额、铝冶炼企业产成品资金余额。 4、综合景气指数反映当前铝冶炼产业发展景气程度。景气灯号图把铝冶炼产业经济运行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兰灯”表示经济偏冷,“兰灯”表示经济过冷。对单项指标灯号赋予不同的权重,将其汇总而成的综合景气指数也同样由5个灯区显示。 综合景气指数由10项指标构成,即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的构成指标。 5、编制指数所用各项指标均经过季节调整,已剔除季节因素。 6、每月都将对以前的月度景气指数进行修订。当时间序列加入最新的一个月的数据后,以往月度景气指数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是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
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12月份原铝(电解铝)产量为343万吨,同比增长10.3%,12月广西、四川地区电解铝维持复产,但受贵州地区电力紧张影响,当地连续两次要求电解铝企业停槽减产,月内电解铝产量受限。1-12月产量为4021万吨,同比增长4.5%,由于用电限制的放松,加上新产能的启动,2022年冶炼厂的产量有所上升,主要是在中国北部的内蒙古以及东南部的广西和云南省。进入1月份,SMM表示,国内电解铝供应端暂无规模性增产预期,西南地区电力紧张局面短期难以缓解,1月份贵州电解铝企业将继续大幅减产,四川、广西地区受电力方面及利润方面因素制约复产进度放缓。
推土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1家推土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2月当月销售各类推土机584台,同比增长24%,累计销售推土机7241台,同比增长4.73%。 平地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0家平地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2月当月销售各类平地机555台,同比下降4.31%,累计销售平地机7223台,同比增长3.33%。 汽车起重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7家汽车起重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2月当月销售各类汽车起重机1682台,同比下降39.1%,累计销售汽车起重机25942台,同比下降47.2%。 履带起重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8家履带起重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2月当月销售各类履带起重机246台,同比下降20.1%,累计销售履带起重机3215台,同比下降19.4%。 随车起重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6家随车起重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2月当月销售各类随车起重机847台,同比下降39.9%,累计销售随车起重机17465台,同比下降31.7%。 塔式起重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25家塔式起重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2月当月销售各类塔式起重机1334台,累计销售塔式起重机21045台。 工业车辆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33家叉车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2月当月销售各类叉车76081台,同比下降6.15%,累计销售叉车1047967台,同比下降4.68%。 压路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9家压路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2月当月销售各类压路机893台,同比下降14.9%,累计销售压路机15092台,同比下降22.7%。 摊铺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3家摊铺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2月当月销售各类摊铺机60台,同比下降43.9%,累计销售摊铺机1494台,同比下降37.1%。 升降工作平台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1家升降工作平台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2月当月销售各类升降工作平台12440台,同比增长36.9%,累计销售升降工作平台196152台,同比增长22.5%。 高空作业车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0家高空作业车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2月当月销售各类高空作业车176台,同比下降46.7%,累计销售高空作业车3353台,同比下降14.1%。
2022年12月楼市表现仍疲弱,房价下跌城市有所增多。 据国家统计局1月16日发布的70城房价数据,12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城市数量14个,较上月减少2城;下跌城市55个,较上月增加4城。二手住宅价格下跌城市53个,较上月增加1城。 “12月大部分城市房价在下跌,且下跌城市数增加,意味着当下楼市供给需求两端仍旧比较疲弱。”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 从各线城市来看,12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 “一线城市房价在12月基本止跌,显示四季度以来在供需两端积极的政策产生一定效果。”李宇嘉表示,供给端加快“三支箭”等资金投放、推进保交楼、改善房企资产负债表等;需求端积极降低按揭利率,鼓励住房购置和改善等,供需两端的政策稳定了购房者预期,反映在房价上,一线城市率先出现止跌企稳态势。 在房价上涨城市中,泉州新房价格以0.7%的环比涨幅领跑,其次是扬州环比涨幅为0.6%,成都、长沙环比涨幅均为0.5%。 而在房价下跌城市中,天津、昆明、惠州新房价格跌幅最大,均为0.7%,郑州、石家庄、太原、沈阳等城市下跌也较明显,新房环比跌幅均达到0.6%。 1月5日晚间,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房价格连降3个月可阶段性取消首套房贷利率下限。 易居研究院根据2022年10-12月份全国70城房价指数统计,70城中有35个城市符合下调房贷利率的标准。 其中一二线城市有14个,包括长春、沈阳、太原、大连、哈尔滨、郑州、天津、石家庄、福州、南宁、贵阳、厦门、武汉、兰州;三线城市有21个,包括牡丹江、湛江、洛阳、岳阳、北海、秦皇岛、吉林、徐州、金华、济宁、常德、韶关、桂林、唐山、锦州、温州、宜昌、惠州、丹东、蚌埠、襄阳。 “当前房价疲软城市数量较多,此类城市在春节后需要迫切关注楼市疲软现象,充分运用好房贷利率自由下调的权限,部分城市或将突破利率下限。”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称。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1月13日表示,根据2022年12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全国平均为4.26%,这是2008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这一次新调整的政策主要是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在前期政策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根据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动态调整允许阶段性放宽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的城市范围,形成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邹澜称。 “本次司长讲话,表明可进行贷款利率调整的城市不限于70个大中城市,其他城市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同时贷款利率调整具有稳定性,不会过于频繁的变动。”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告诉记者。 其进一步表示,短期来看,预计多地首套房贷利率将延续下行态势,符合条件的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利率下限有望降至4%以下,核心一二线城市亦有望下调利率加点幅度,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
国新办举行2022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表示,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外贸进出口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规模再上新台阶,质量稳步提升。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7万亿元,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元,增长4.3%。 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特点: 一是进出口韧性强、规模大。2022年,我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分季度看,一、二季度进出口总值分别超过9万亿和10万亿元,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增长至11.3万亿元,这是季度规模的新高点,四季度进出口总值继续保持11万亿元的水平。 二是贸易伙伴结构优、增势好。2022年,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6.52万亿、5.65万亿和5.05万亿元,分别增长15%、5.6%和3.7%。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9.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2.9%,提升3.2个百分点;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长7.5%。 三是一般贸易增长快、比重升。2022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6.81万亿元,增长11.5%,占进出口总值的63.7%,提升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25万亿元,增长15.4%;进口11.56万亿元,增长6.7%。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8.45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20.1%。 四是外贸主体数量增、活力强。2022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9.8万家,增加5.6%。其中,民营企业51万家,增加7%,进出口21.4万亿元,增长12.9%,占进出口总值的50.9%,提升2.3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3.82万亿元,国有企业进出口6.77万亿元,分别占进出口总值的32.9%和16.1%。 五是主要产品供需稳、优势足。2022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20.66万亿元,增长2.5%,占进出口总值的49.1%。其中,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和汽车出口分别增长67.8%、86.7%和82.2%。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28万亿元,增长8.9%,占出口总值的17.9%。其中,箱包、鞋和玩具出口分别增长32.6%、24.4%和9.1%。此外,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产品合计进口3.19万亿元,增长40.9%,占进口总值的17.6%;农产品进口1.57万亿元,增长10.8%,占进口总值的8.7%。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尽管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外贸进出口依然展现了强劲的韧性,在困难多挑战大的情况下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一年来,海关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守国门、促发展,高效统筹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工作,有力推动了外贸实现保稳提质,为经济稳健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看,2022年我国外贸实现了新的突破,进出口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成绩来之不易。展望今年,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仍然较多。正视这些困难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今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要更加坚定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信心。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海关总署今天正在召开全国海关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23年的工作,全国海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铸忠诚、担使命、守国门、促发展、齐奋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挖掘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2月销售各类挖掘机16869台,同比下降29.8%,其中国内6151台,同比下降60.1%;出口10718台,同比增长24.4%。 2022年1-12月,共销售挖掘机261346台,同比下降23.8%;其中国内151889台,同比下降44.6%;出口109457台,同比增长59.8%。 装载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22家装载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2月销售各类装载机8417台,同比下降4.97%。其中国内市场销量5162台,同比下降18.3%;出口销量3255台,同比增长28.1%。 2022年1-12月,共销售各类装载机123355台,同比下降12.2%。其中国内市场销量80894台,同比下降24%;出口销量42461台,同比增长24.9%。 2022年1-12月共销售电动装载机1160台( 5吨878台,6吨282台),其中12月销售77台。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