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5个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兴业证券宏观研究团队逐句对比学习本次及以往分析研究经济工作的会议,有五点理解:理解1:明年经济工作方向——提信心,防风险,促好转。理解2:宏观政策基调——财政加力提效,货币精准有力。理解3: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部署——发展和安全并举,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理解4:疫情防控方面——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大势明确。理解5:房地产相关——没有特别提及,“三支箭”先飞一会儿。 摘要: 2022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我们逐句对比学习本次及以往分析研究经济工作的会议,有五点理解如下: 理解1:明年经济工作方向——提信心,防风险,促好转。 本次政治局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强调四大方向:(1)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2)大力提振市场信心,(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4)推动经济好转。具体工作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部署保持一致,提振市场信心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好转要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些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部署高质量发展时特别强调的目标与要求。 理解2:宏观政策基调——财政加力提效,货币精准有力。 财政政策方面,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定调,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对于财政政策效能提升强调加强。货币政策方面,延续“稳健的货币政策”定调,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对于流动性环境的宽松没有特别强调。整体来看,会议传递出明年财政政策发力要比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的信号。此外,从本次会议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部署来看,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部署,结构性、开发性货币金融工具精准发力与财政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可能性更大。 理解3: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部署——发展和安全并举,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会议除了在工作要求方面强调“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在产业政策部署方面也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引与部署,要求积极落实,要求“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些部署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都有细化部署安排。我们在2022年年度宏观策略报告(20221114,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兴业证券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中曾提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不仅要发展经济,也要确保安全,随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部署落地推进,经济政策春风可期。本次会议进一步传递2023年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政策春风信号。 理解4:疫情防控方面——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大势明确。 相较于2021年12月政治局会议部署岁末年初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本次会议,提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明年工作方面要求“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关于岁末年初的短期防疫工作没有特别提及。结合当前各地在前期“优化防疫20条措施”和“疫情防控方案(第九版)”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优化疫情防控相关举措,整体来看,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方向大势更加明确。 理解5:房地产相关——没有特别提及,“三支箭”先飞一会儿。 本次会议没有涉及房地产相关内容。当前,随着地产融资支持“三箭齐发”,房地产企业融资压力缓解迎来积极信号,但考虑到房地产行业融体量规模庞大,后续须持续关注房地产企业融资缺口回补和融资压力缓解情况。 风险提示: 疫情不确定性,经济下行风险。 正文如下: 经济工作要求:提信心,防风险,促好转 【2022年12月政治局会议原文】会议强调,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12月政治局会议原文】会议要求,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胜利召开。 理解1:明年经济工作方向——提信心,防风险,促好转。 相较于2021年12月政治局会议部署“六稳”、“六保”,以及稳定宏观经济大盘,2022年12月政治局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强调四大方向:(1)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2)大力提振市场信心,(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4)推动经济好转。在具体工作要求方面,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部署保持一致,提振市场信心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好转要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些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部署高质量发展时特别强调的目标与要求。 经济政策部署:财政加力提效,货币精准有力 【2022年12月政治局会议原文】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1)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2)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3)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4)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5)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6)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7)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8)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9)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10)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021年12月政治局会议原文】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1)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2)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3)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4)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5)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6)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7)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8)改革开放政策要增强发展动力,有效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9)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理解2:宏观政策基调——财政加力提效,货币精准有力。 财政政策方面,本次政治局会议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定调,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相较于2021年12月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的表述,当前对于财政政策效能提升的强调程度明显加强,并要求加力。货币政策方面,本次政治局会议整体延续“稳健的货币政策”定调,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提法,相较于去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提法,对于流动性环境的宽松没有特别强调。整体来看,政治局会议传递出明年财政政策发力要比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的信号。此外,从本次会议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部署来看,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部署,结构性、开发性货币金融工具精准发力与财政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可能性更大。 理解3: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部署——发展和安全并举,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本次政治局会议,除了在工作要求方面强调“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在产业政策部署方面也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引与部署,积极落实,要求“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些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都有更为细化的部署和安排。我们在2022年年度宏观策略报告(20221114,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兴业证券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中曾提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不仅要发展经济,也要确保安全,随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部署落地推进,经济领域政策春风可期。本次会议进一步传递2023年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策春风信号。 其他工作部署:疫情防控与房地产领域 【2022年12月政治局会议原文】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学习、把握、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要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021年12月政治局会议原文】会议指出,要做好岁末年初各方面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过好“两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安排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确保老百姓温暖过冬。要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要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确保办成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理解4:疫情防控方面——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大势明确。 相较于2021年12月政治局会议明确部署岁末年初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本次政治局会议,原则上提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明年工作方面提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关于岁末年初的短期防疫工作没有特别提及。结合当前各地在前期“优化防疫20条措施”和“疫情防控方案(第九版)”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优化疫情防控相关举措,整体来看,优化疫情防控的顶层政策方向大势更加明确。 理解5:房地产相关——没有特别提及,“三支箭”先飞一会儿。 相较于2021年12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本次政治局会议没有涉及房地产相关内容。当前,随着地产融资支持“三箭齐发”,房地产企业融资压力缓解迎来积极信号,但考虑到房地产行业融资体量规模庞大,后续须持续关注房地产企业融资缺口回补和融资压力缓解情况。 根据惯例,本次政治局会议是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前期会议,对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的前瞻意义。本次政治局会议在大方向上对2023年经济工作给出了定调,相关具体部署和安排,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会进一步丰富和体现。 风险提示: 疫情不确定性,经济下行风险。
继鲍威尔之后,美联储负责金融监管的副主席巴尔(Michael Barr)周四亦表示,虽然美联储在收紧货币政策方面还有更多工作要做,但本月会议上可能会放缓加息步伐。 他在一场线上活动上说,“我们处于限制性领域。我们正在研究的问题是:它是否具有足够的限制性?我们还需要采取多少限制措施,才能看到最终导致通货膨胀降低的经济变化。我认为我们在这方面还有一些工作要做。所以我们还没有结束。” 今年以来,美联储一直在快速加息,试图将通胀率从40年来的最高水平降下来。而最新数据显示,作为其最青睐的通胀指标,美国10月核心PCE价格指数(剔除食品和能源因素)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5%,分别低于预期的0.3%和5.1%,前值则分别为0.5%和5.1%。 目前,市场普遍预计,在12月13日至14日的下次会议上,美联储将把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4.4%左右,低于此前四次政策会议7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 根据巴尔的说法,放缓加息步伐是合理的,美联储可能最早在下次会议上就会放缓。他同时强调,这不应被误认为美联储降低物价压力的决心有所减弱。 “我认为,失业率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在高位。我们没有考虑放松。我们仍然非常百分之百地专注于达到一个足够高的利率,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保持这个高利率,以将通胀率降至2%。”他补充说。 他的言论与美联储理事鲍曼(Michelle Bowman)和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早些时候的言论一致。鲍威尔周三暗示,美联储本月将放慢升息步伐,同时强调借贷成本需要持续上升,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限制性,才能战胜通胀。 鲍威尔在演讲中说道,放慢加息步伐的时机点可能落在 12 月的议息会议上。他解释称,现在的央行利率已接近抑制水平,足以使美国通胀率持续下降,这个时候放慢加息是有意义的。 鲍曼周四早些时候则称,“现在美联储的利率正在接近充分限制性的水平,现在放慢加息步伐是合适的。但相应地,持续的通胀可能使终端利率达到更高的水平。”
今日,最新一期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11月份,制造业PMI降至48.0%,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制造业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6.7%和47.1%,低于上月2.0和1.9个百分点。 “11月份,受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回落,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接下来稳增长政策还有发力空间。如果短期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2月制造业PMI有望转入低位反弹过程,总体上看,本轮疫情对四季度经济运行的冲击程度将明显低于二季度。 制造业PMI继续回落,供需放缓,价格指数下降 11月份,疫情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生产活动有所放缓,产品订货量减少。产需两端继续放缓。 从数据表现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其中,生产指数为47.8%,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新订单指数为46.4%,比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均有所回落。 “11月供需两端有所放缓,主要是受多点散发疫情干扰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对内需构成抑制;同时,从国内制造业新订单及近期海外主要经济体PMI指数看,海外需求趋缓迹象。”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王青表示,11月制造业供需两端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还包括楼市继续处于低迷状态。房地产投资、涉房消费下滑,也会对制造业乃至服务业PMI指数形成一定不利影响。 此外,11月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部分调查企业反映受物流运输不畅和上下游企业生产活动受限等因素影响,供应商交货时间滞后和客户订单减少等情况有所增加。”赵庆河说。 价格方面,11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0.7%,低于上月2.6个百分点,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价格总体水平涨幅收窄;出厂价格指数为47.4%,低于上月1.3个百分点,产品出厂价格总体水平继续回落。 “两项价格指数在收缩区间下行,主要源于当月国际原油价格稳中略降,11月上中旬,钢铁、煤炭等主要工业品价格环比走低。不过预计,受上年同期价格基数剧烈下沉影响,11月PPI同比降幅会有所收窄。”王青说。 周茂华分析,由于需求放缓、散发疫情干扰影响了市场预期,11月企业经营预期指数有所波动。 数据显示,11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48.9%,低于上月3.7个百分点,市场预期波动加大,制造业市场预期总体有所回落。从行业看,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低于43.0%,企业信心不足。 本月制造业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落,但仍有部分行业保持扩张。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医药、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PMI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继续位于景气区间,市场需求保持增长,企业对行业发展较为乐观。 “需要指出的是,在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出台、疫情应对经验积累的背景下,当前各地运输物流基本保持畅通,生产和投资活动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小。由此,本轮疫情对制造业景气度的冲击弱于4月的上一轮疫情高峰时期。”王青表示。数据显示,4月制造业PMI指数为47.4%,低于11月。 服务业景气水平回落,疫情冲击或将弱于二季度 数据显示,11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走低。 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45.1%,低于上月1.9个百分点,服务业恢复有所放缓。然而,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4%,连续6个月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建筑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 “非制造业指数明显收缩,主要是区域散发疫情对服务业行业构成明显抑制作用;抵消了建筑业活动强劲扩张表现。”周茂华说。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处于很高景气水平,表明当前基建投资稳增长力度较大,有效对冲了房地产投资下滑带来的影响。”王青表示。 王青判断,四季度基建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两位数增长水平,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全口径)将达到13.0%左右,远高于去年全年0.2%的增长水平,将拉动今年GDP增速加快大约1个百分点,从而在今年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支柱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位于收缩区间。其中,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38.0%。在“双十一”促销活动带动下,快递需求量明显上升,邮政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5.4%,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此外,1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7.1%,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放缓。 周茂华表示,整体看,近两个月经济活动受到抑制,经济复苏基础仍不够牢固,随着国内精准防疫精准、科学落地,散发疫情影响经济活动抑制有望减弱。国内纾困助企、稳投资扩内需政策持续发力显效,预计12月制造业与服务业可能出现边际上改善。 王青判断,接下来稳增长政策还有发力空间。“如果短期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2月制造业PMI有望转入低位反弹过程,服务业PMI也将有所改善。总体上看,本轮疫情对四季度经济运行的冲击程度将明显低于二季度。”
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Philip Lane周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欧洲央行将于12月再次加息,但再次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已经有所下降。并且,欧洲央行明年可能会继续提高借贷成本,以确保通胀率回到2%的目标。 Lane表示:“我不认为12月将是最后一次加息。”而当被问及欧洲央行是否会在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的时候暂停加息时,Lane表示,“在这一点上有非常强烈的看法还为时过早。” 他表示,“与是否暂停加息相比,更有意义的争论是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较小的增量。”他补充道,在即将做出的决定中,欧洲央行将不得不考虑先前的举措对经济是否会有滞后的影响。 “考虑大幅加息(比如75个基点)的一个平台已不复存在,”Lane表示,“1.5%仍低于我们需要达到的水平,但是你在累积的基础上做的越多,就会改变任何给定增量的利弊。我们必须从12月的通胀前景的角度来看待它,并考虑到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不同的点上,同时也要认识到传导过程中存在滞后。”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欧洲央行缺乏在12月15日的会议上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的动力。自7月以来,欧洲央行已经将存款利率上调了200个基点,与此同时,欧元区可能正陷入衰退,通胀也有可能逐渐见顶。 Lane表示,任何衰退都将是“温和且短暂的”,并警告称,薪酬谈判双方都必须小心,不要引发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 他表示:“企业和工人应该充分认识到,通胀率在未来几年将朝着2%的目标下降。”
美国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梅斯特周一强化了美联储将在下个月放缓加息步伐的预期,不过她同时也强调仍有必要继续收紧政策。 虽然她承认最近的数据令人鼓舞,但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的)进展只是一个开始。梅斯特指出,在她准备停止主张加息之前,通胀需要显示出更多进展的迹象。 “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因为我们需要看到通货膨胀真正走上可持续的下降道路,回到2%,”她说,“我们在通货膨胀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好消息,但我们还需要看到更多的好消息和持续的好消息,以确保我们能尽快恢复价格稳定。” 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12月进行今年的第七次加息,但这一次的加息幅度将从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放缓至50个基点。梅斯特表示,她同意放缓加息步伐。 尽管如此,她也强调称,美联储政策刚刚进入对经济具备限制性作用的区域,她不认为已接近停止加息。联储在恢复物价稳定方面还有更多工作要做,但稍微减缓加息步伐是可行的。 “在12月的会议上,可以从75个基点的加息步伐上有所放缓,对12月加息幅度低于75个基点没有问题。但是在那之后,加息步伐要取决于经济表现。如果明年在通胀问题上看不到有意义的进展,仍需要做出回应。在达到2%的通胀目标上不会一帆风顺。”她说。 事实上,其他多位美联储官员近几天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们基本上认为加息的速度可以放慢一点,但在通胀出现更多放缓迹象之前,仍有必要继续收紧政策。 近几日,在数据显示物价涨幅低于预期之后,市场出现反弹,不过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通货膨胀年率仍为7.7%,而美联储的通胀目标是2%。 最近几天,美联储面临一些批评,称其对通胀的关注可能对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对此,梅斯特表示,美联储正试图“尽可能不痛苦地”压低通胀。 她还称,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将灵活调整资产负债表,但到目前为止,没有理由作出改变。她目前预计,2023年美国经济不会出现衰退,但由于经济增长趋势低于预期,意外的冲击可能会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不过,目前的重中之重仍是降低通胀。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低估持续通胀对经济健康的长期影响。”她补充说。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