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3

  • 11月钢铁产品进出口月报 钢材金瓯同比降 出口同比两连升

    一、钢铁进出口总体情况 11月,我国进口钢材75.2万吨,环比减少2.0万吨,同比减少67.2万吨;进口的平均单价1739.4美元/吨,环比上涨1.8%,同比上涨24.1%。1-11月,进口钢材986.7万吨,同比减少25.6%;进口的平均单价1610.2美元/吨,同比上涨24.4%;进口钢坯620.7万吨,同比下降50.5%。 11月,我国出口钢材559.0万吨,环比增加40.6万吨,两连升,同比增加122.9万吨;出口平均单价1315.4美元/吨,环比上涨0.7%,同比下跌23.9%。1-11月,出口钢材6194.8万吨,同比增加0.4%;出口平均单价1441.0美元/吨,同比上涨21.9%;出口钢坯96.0万吨,同比增加95.5万吨;粗钢净出口4860.8万吨,同比增长28.2%。 11月,我国钢材进出口价差424美元/吨,连续2个月处于400美元以上,较7-8月份扩大300美元左右,为2019年以来最高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出口价格的大幅下滑,11月出口均价较7月大幅下跌18.1%,而同期进口均价相对平稳。 图1 中国钢材进出口月度情况 图2 中国钢材进出口平均单价情况 图3 中国钢材进出口价差情况 二、钢铁产品出口情况 11月,我国钢材出口量环比两连升,其中板材、线材产品出口增长较为明显,对韩国及东盟主要国家出口量环比继续增长。具体情况如下: 1.分品种情况 11月,我国板材出口量330.1万吨,环比增长8.2%,占出口总量的59.0%;其中冷轧板卷、热轧板卷、中厚板出口量分别为42.8、82.1和61.9万吨,环比分别增长42.8%、9.5%和8.9%。特钢、不锈钢出口量分别为95.2和40.1万吨,环比分别增长2.1%和35.5%,环比两连升。价格方面,出口量激增的品种多伴随着出口均价的大幅下跌,其中钢筋出口均价大幅下跌19.7%至708美元/吨,出口量增长1.2倍至11.3万吨,创2008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特厚板出口均价下跌11.7%至857美元/吨,出口量增长71.9%至6.3万吨。 表1 2022年11月分品种钢材出口情况 2.分区域情况 11月,我国向东盟出口钢材162.7万吨,环比增长7.6%,实现两连升,占出口总量的29.1%;其中向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缅甸出口分别增长17.7%、17.1%、15.1%和15.0%。向韩国出口量环比增长25.1%至67.1万吨,连续2个月回升。 图4 中国钢材当月出口流向 3.初级产品出口情况 11月,我国出口初级钢铁产品(包括钢坯、生铁、直接还原铁、再生钢铁原料)6.8万吨,保持较低水平,其中出口钢坯3.8万吨。 三、钢铁产品进口情况 11月,我国钢材进口量环比回落,继续保持较低水平,从东盟进口大幅下滑,但部分高端产品进口量价齐升。具体情况如下: 1.分品种情况 11月,我国进口板材64.8万吨,环比下降2.6%,占比为86.2%。其中进口冷轧板卷24.6万吨,环比下降11.0%;热轧板卷进口量环比增长11.9%至12.3万吨;电工钢板进口量环比增长76.1%。另外,特钢、不锈钢进口量分别为42.4和29.2万吨,环比分别下降5.9%和6.2%。价格方面,进口均价居前的无缝钢管、热/冷轧窄钢带、焊接钢管进口数量、价格齐升,其中无缝钢管进口均价上涨19.9%至8158.6美元/吨。 表2 2022年11月分品种钢材进口情况 2.分区域情况 11月,我国自日韩合计进口钢材46.8万吨,环比下降2.6%,占比达到63.9%;其中自日本进口25.4万吨,环比增长4.1%;自韩国进口21.4万吨,环比下降9.4%。 图5 中国钢材当月主要进口来源 3.初级产品进口情况 11月,我国进口初级钢铁产品(包括钢坯、生铁、直接还原铁、再生钢铁原料)27.3万吨,环比大幅下降64.8%。其中,再生钢铁原料进口量环比增加23.1%;海外进口资源与中国内贸价差收窄,钢坯进口量环比大幅下降69.9%至16.3万吨,创2019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 表3 2022年11月主要初级钢铁产品进口情况 四、后期展望 进入四季度,海外需求前景依然悲观,欧洲及东南亚大型钢铁企业继续削减产量,11月全球除中国外粗钢产量6460万吨,降至年内最低水平,同比降幅扩大至12.7%。国内市场方面,10-11月我国钢材进出口价差快速大幅扩大,出口价格优势显现,出口量有所回升。不过12月份以来,随着国内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国内市场预期向好、钢价持续上涨,钢企看好国内市场。同时,由于内贸钢价的上涨以及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中国出口报价走高,价格优势有所下滑,短期钢材出口将承压。

  • 11月对标挖潜企业钢铁原料采购成本升降不一

    2022年11月,对标挖潜企业原燃料采购成本升降不一,以降为主。1-11月,炼焦煤累计采购成本同比增长28.72%;冶金焦同比增长3.45%;国产铁精矿同比下降23.68%,进口粉矿同比下降25.47%;废钢同比下降3.74%。 1、炼焦煤 对标企业炼焦煤11月份加权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为2241.78元/吨,环比升高16.26元/吨,升幅为0.73%。1-11月累计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为2382.49元/吨,同比升高531.60元/吨,升幅为28.72%。 1-11月对标企业炼焦煤平均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折算成干基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823.79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558.70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23.45%;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625.93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243.44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10.22%。 2、喷吹煤 喷吹煤11月份加权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为1862.59元/吨,环比升高75.89元/吨,升幅为4.25%。1-11月累计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为1666.98元/吨,同比升高348.89元/吨,升幅为26.47%。 1-11月对标企业喷吹煤平均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折算成干基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216.97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450.00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27.00%;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037.52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370.55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22.23%。 3、冶金焦 冶金焦11月份加权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2537.15元/吨,环比下降120.17元/吨,降幅为4.52%。1-11月累计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为2949.63元/吨,同比升高98.28元/吨,升幅为3.45%。 1-11月对标企业冶金焦平均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504.48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445.14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15.09%;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3334.15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384.53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13.04%。 4、国产铁精矿 国产铁精矿(干基)11月份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734.25元/吨,环比升高1.56元/吨,升幅为0.21%。1-11月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868.57元/吨,同比下降269.52元/吨,降幅为23.68%。 1-11月对标企业国产铁精矿折算成62%品位的平均采购成本为844.78元/吨,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696.65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148.14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17.54%;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031.26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186.48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22.07%。 5、进口粉矿 进口粉矿11月份加权平均采购成本747.14元/吨,环比下降100.41元/吨,降幅为11.85%。1-11月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851.02元/吨,同比下降290.83元/吨,降幅为25.47%。 1-11月对标企业进口粉矿折算成62%品位的平均采购成本为864.19元/吨,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766.33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97.86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11.32%;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024.68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160.49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18.57%。 1-11月对标企业进口铁矿的采购总量为47286.08万吨,折算成62%品位的平均采购成本为893.59元/吨。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798.68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94.90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10.62%;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042.56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148.97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16.67%。 6、废钢 废钢11月份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583.29元/吨,环比下降139.57元/吨,降幅为5.13%。1-11月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3127.30元/吨,同比下降121.50元/吨,降幅为3.74%。 1-11月对标企业废钢平均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864.56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262.74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8.40%;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3411.97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284.68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9.10%。

  • 11月中国工业硅出口4.9万吨 环比回升近3成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中国工业硅出口量为49165.80吨,环比增加27.46%,同比下降15.06%。11月出口量前五的国家分别为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其中,日本是最大出口目的地,中国11月向日本出口工业硅11,465.37吨,环比增加10.55%。

  • 四季度有色金属企业信心指数持续回落 处于临界点以下

    中国有色金属企业信心指数报告 2022年四季度 2022年四季度有色金属企业信心指数为48.4,比上季度回落0.2个点。信心指数持续回落,处于临界点50以下。另外,本期即期指数为48.6,较上期上升0.5个点;预期指数为48.2,较上期回落0.7个点,具体情况详见图1和图2。 图1   2018年至2022年有色金属企业信心指数 (图中红线为临界点50) 图2   2018年至2022年即期指数及预期指数 (图中红线为临界点50) 即期指数情况 本期,即期指数为48.6,较上期上升0.5个点。由表1可知,四季度即期指数10项指标中,除企业资金周转之外,9项指标低于临界点50。与上期相比,本期即期指数表现有所改善。首先,本期回落的指标数量比上期明显减少,回落指标包括生产量、原材料采购量、原材料购入单价和从业人数等4项指标,而三季度共有7项指标回落。其次,本期各指标降幅较上季度明显缩小,四季度即期指数回落前三位及降幅的分别是:原材料购入单价(-2.4)、生产量(-1.5)及原材料采购量(-1.0);三季度即期指数中回落前三位及降幅的分别是:单位产品售价(-8.4)、企业盈利水平(-5.8)及企业经营环境(-3.7)。 表1  2022年四季度10个分项的本季度即期指数表 (一)新订单量 本期,新订单量即期指数为49.7,与上期持平。其中17.3%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新订单量比上季度“增加”, 63.0%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新订单量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19.8%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新订单量比上季度“减少”。 (二)生产量 本期,生产量即期指数为48.1,较上期回落1.5个点。其中17.3%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生产量比上季度“增加”, 50.6%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生产量比上季度“基本持平”, 32.1%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生产量比上季度“减少”。 (三)原材料采购量 本期,原材料采购量即期指数为48.9,较上期回落1.0个点。其中16.0%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原材料采购量比上季度“增加”, 59.3%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原材料采购量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24.7%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原材料采购量比上季度“减少”。 (四)原材料购入单价 本期,原材料购入单价即期指数为46.5,较上期回落2.4个点。其中6.2%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原材料购入单价比上季度“下降”, 59.3%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原材料购入单价与上季度“变化不大”, 34.6%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原材料购入单价比上季度“上升”。 (五)单位产品售价 本期,单位产品售价即期指数为48.9,较上期上升3.2个点。其中18.5%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单位产品售价比上季度“上升”, 54.3%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单位产品售价与上季度“变化不大”, 27.2%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单位产品售价比上季度“下降”。 (六)从业人数 本期,从业人数即期指数为48.6,较上期回落0.5个点。其中3.7%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从业人数比上季度“增加”, 81.5%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从业人数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14.8%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从业人数比上季度“减少”。 (七)企业资金周转 本期,企业资金周转即期指数为50.5,较上期上升0.9个点。其中9.9%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资金周转比上季度“加快”,84.0%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资金周转与上季度“变化不大”,6.2%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资金周转比上季度“减慢”。 (八)企业盈利水平 本期,企业盈利水平即期指数为48.0,较上期上升1.8个点。其中14.8%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盈利水平比上季度“提升”,54.3%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盈利水平与上季度“变化不大”,30.9%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盈利水平比上季度“减弱”。 (九)下游产业需求 本期,下游产业需求即期指数为47.8,较上期上升0.2个点。其中9.9%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下游产业需求比上季度“上升”,63.0%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下游产业需求与上季度“变化不大”,27.2%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下游产业需求比上季度“变缓”。 (十)企业经营环境 本期,企业经营环境即期指数为48.1,较上期上升1.7个点。其中14.8%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经营环境比上季度“向好”,55.6%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经营环境与上季度“变化不大”,29.6%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经营环境比上季度“压力加大”。 预期指数情况 本期,预期指数为48.2,较上期回落0.7个点。由表2可知,10项指标中仅企业资金周转1项指标高于临界点50。与上期10项预期指数全部低于临界点相比,本期预期指数出现微弱好转。但也应看到本季度预期指数仍有7项指标相较于上季度出现回落,跌幅较明显的前3位及降幅分别是:生产量(-3.0)、新订单量(-2.6)和原材料采购量(-2.0)。 表2  2022年四季度10个分项的预期指数表 (一)新订单量 本期,新订单量预期指数为47.8,较上期回落2.6个点。其中8.6%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新订单量比上季度“增加”, 65.4%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新订单量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25.9%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新订单量比上季度“减少”。 (二)生产量 本期,生产量预期指数为48.3,较上期回落3.0个点。其中14.8%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生产量比上季度“增加”, 56.8%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生产量比上季度“基本持平”, 28.4%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生产量比上季度“减少”。 (三)原材料采购量 本期,原材料采购量预期指数为49.4,较上期回落2.0个点。其中14.8%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原材料采购量比上季度“增加”, 65.4%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原材料采购量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19.8%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原材料采购量比上季度“减少”。 (四)原材料购入单价 本期,原材料购入单价预期指数为47.5,较上期回落0.1个点。其中3.7%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原材料购入单价比上季度“下降”, 72.8%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原材料购入单价与上季度“变化不大”,23.5%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原材料购入单价比上季度“上升”。 (五)单位产品售价 本期,单位产品售价预期指数为49.4,较上期上升1.5个点。其中8.6%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单位产品售价比上季度“上升”,77.8%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单位产品售价与上季度“变化不大”, 13.6%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单位产品售价比上季度“下降”。 (六)从业人数 本期,从业人数预期指数为48.6,较上期回落0.4个点。其中1.2%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从业人数比上季度“增加”, 86.4%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从业人数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12.3%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从业人数比上季度“减少”。 (七)企业资金周转 本期,企业资金周转预期指数为50.0,较上期上升0.1个点。其中7.4%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资金周转比上季度“加快”,85.2%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资金周转与上季度“变化不大”,7.4%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资金周转比上季度“减慢”。 (八)企业盈利水平 本期,企业盈利水平预期指数为47.4,较上期回落0.3个点。其中7.4%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盈利水平比上季度“提升”, 64.2%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盈利水平与上季度“变化不大”,28.4%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盈利水平比上季度“减弱”。 (九)下游产业需求 本期,下游产业需求预期指数为46.6,较上期回落2.0个点。其中4.9%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下游产业需求比上季度“上升”,63.0%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下游产业需求与上季度“变化不大”, 32.1%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下游产业需求比上季度“变缓”。 (十)企业经营环境 本期,企业经营环境预期指数为47.1,较上期上升0.2个点。其中9.9%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经营环境比上季度“向好”,56.8%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经营环境与上季度“变化不大”,33.3%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的企业经营环境比上季度“压力加大”。综合来看,2022年四季度有色金属企业信心指数呈现2个特点:一、自今年二季度开始回落以来,信心指数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回落,并处于临界点50以下;二、本期即期指数及本期预期指数与上期相比出现微弱好转。据以上数据大致判断,有色金属行业整体信心仍显不足,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有待消解,因此行业整体经营环境与企业信心的修复仍待时日,需要一定的恢复周期。 附注: 1、有色金属企业信心指数是通过对有色金属重点联系企业的季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主要用于判断有色金属行业运行形势。本指数每季度发布一期,其中1季度包括上年12月、1月及2月;2季度包括3月、4月及5月;3季度包括6月、7月及8月;4季度包括9月、10月及11月。 2、计算方式: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重点联系企业采集分项指标所需数据,对每个单项指标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乐观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有色金属企业信心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数,分别由本季度指数、下季度指数构成,两指数由10个单项指标加权计算而成,单项指标及其权重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 3、所涉及的10个单项指标及其权重分别是新订单量指数(15%)、生产量指数(10%)、原材料采购量指数(5%)、原材料购入单价指数(10%)、单位产品售价指数(15%)、从业人数指数(5%)、企业资金周转指数(10%)、企业盈利水平指数(15%)、下游产业需求指数(7%)、企业经营环境指数(8%)。

  • 11月份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为36.9 出现小幅回升

    中国铝冶炼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 2022年11月 11月份,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为36.9,较上月上升0.1个点,处于“正常”区间中部;先行合成指数为56.3,较上月下降2.1个点。近13个月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见表1。 表1 近13个月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 景气指数出现小幅回升 11月份,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上升0.1个点至36.9,处于“正常”区间中部。中国铝冶炼产业月度景气指数走势见图1。 图1 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趋势图 由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信号灯(见表2)可见,11月份,在构成产业景气指数的10个指标中,发电量、LME铝结算价、M2、电解铝产量、氧化铝产量、主营业务收入、铝材出口总量和利润总额等8项指标均处于“正常”区间;铝冶炼投资总额、商品房销售面积等2项指标均处于“偏冷”区间。  表2 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信号灯 先行合成指数下降 11月份,先行合成指数为56.3,较上月下降2.1个点。中国铝冶炼产业合成指数曲线见图2。构成先行合成指数的5项指标中,经季节调整后,较上月有4项指标下降,其中,LME铝结算价下降3.9%、铝冶炼投资总额下降1.3%、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4.9%、发电量下降0.1%。 图2 中国铝冶炼产业合成指数曲线 行业运行特点及形势分析 11月份铝冶炼行业景气度总体处于正常区间中部,运行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是多重因素使得铝价上行。 进入11月份,铝价呈持续上涨走势。国内方面,近期国内宏观面整体向好,加之中央不断出台利好政策,下游消费持续回暖,企业拿货意愿增强,多重因素支撑铝价走强;国际方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在11月30日发表讲话称美联储可能在2022年最后一次会议上将加息幅度降至50个基点。市场对美联储放缓加息的预期逐步加强,美元指数也随之逐步走低。11月份,沪铝主力合约价格在17745元/吨~19245元/吨之间,均价为18540元/吨,环比上升554元/吨,涨幅3.1%,同比下降660元/吨,降幅3.4%。沪铝主力合约价格走势情况见图3。 图3  沪铝主力合约价格走势情况 二是生产总体保持平稳。 10月份,供应端呈现减产与复产并存的局面,截至10月底国内电解铝建成产能为4516万吨,运行产能为4034万吨,开工率为89.4%,环比上升0.2%。电解铝增产主要集中在四川、内蒙古地区。近期河南、山东地区部分电解铝厂因高成本企业盈利不佳及采暖季环保要求计划减产部分产能,预计减产规模达20万吨左右。目前西南地区复产进度缓慢,而山西、河南地区部分电解铝企业减产。10月份,全国电解铝产量为344.9万吨,同比增长9.5%,日均产量11.5万吨,环比增长0.2万吨,同比增长0.9万吨;氧化铝产量为710.8万吨,同比增长12.8%,日均产量23.7万吨,环比增长0.5万吨,同比增长1.4万吨。铝冶炼产品月度日均产量见图4。 图4 铝冶炼产品月度日均产量 三是国内铝表观消费小幅回暖。 11月份,下游迎来好转,但较往年相比仍表现不佳,以铝箔、工业型材、铝电缆为主的铝加工企业开工率小幅增长,消费市场整体仍呈现缓慢恢复态势,房地产板块表现欠佳,汽车产销量保持平稳增长,铝材及铝合金产量同比有所增长。从主要铝消费领域看,房地产方面,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386.8亿元,同比下降16.1%,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97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4%,新开工面积895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1%。汽车方面,10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9.9万辆和25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1%和6.9%。;铝材方面,10月份全国产量525.4万吨,同比增长6.2%;铝合金方面,10月份产量108.6万吨,同比增长22.5%。 四是铝土矿进口增长、铝材出口下降。 由于国内铝土矿禀赋不佳,铝资源维持净进口。铝土矿方面,10月份我国进口铝土矿897万吨,环比增长11.5%,同比增长9.3%。其中,自几内亚进口441万吨,环比增长6.3%,同比增长6.1%;自澳大利亚进口330万吨,环比增长18.5%,同比增长10.6%;自印度尼西亚进口106万吨,环比增长17.9%,同比增长22.3%;铝材方面,继续保持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双循环的发展格局。10月份我国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46万吨,环比下降2.2%,同比下降9.8%。 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继续延续恢复发展态势前提下,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铝冶炼行业将会继续在“正常”区间运行。 附注: 1、铝冶炼产业景气先行合成指数(简称:先行指数)用于判断铝冶炼产业经济运行的近期变化趋势。该指数由以下5项指标构成:LME铝结算价、M2、铝冶炼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发电量。 2、铝冶炼产业一致合成指标(简称:一致指数)反映当前铝冶炼产业经济的运行状况。该指数由以下5项指标构成:电解铝产量、氧化铝产量、铝冶炼企业营业收入、铝冶炼企业利润总额、铝材出口总量。 3、铝冶炼产业滞后合成指标(简称:滞后指数)与一致指标一起主要用来监测经济变动的趋势,起到事后验证的作用。该指数由以下3项指标构成:铝冶炼企业流动资本余额、铝冶炼企业应收账款余额、铝冶炼企业产成品资金余额。 4、综合景气指数反映当前铝冶炼产业发展景气程度。景气灯号图把铝冶炼产业经济运行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兰灯”表示经济偏冷,“兰灯”表示经济过冷。对单项指标灯号赋予不同的权重,将其汇总而成的综合景气指数也同样由5个灯区显示。 综合景气指数由10项指标构成,即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的构成指标。 5、编制指数所用各项指标均经过季节调整,已剔除季节因素。 6、每月都将对以前的月度景气指数进行修订。当时间序列加入最新的一个月的数据后,以往月度景气指数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是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

  • 世界钢铁协会:11月全球粗钢产量为1.391亿吨 同比下降2.6%

    12月22日,世界钢铁协会发布2022年11月全球粗钢产量。2022年11月全球64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391亿吨,同比下降2.6%。 2022年11月各地区粗钢产量 2022年11月,非洲粗钢产量为130万吨,同比下降11.4%;亚洲和大洋洲粗钢产量为1.014亿吨,同比提高2.7%;欧盟(27)粗钢产量为1050万吨,同比下降17.9%;其他欧洲国家粗钢产量为320万吨,同比下降25.1%;中东粗钢产量为400万吨,同比提高11.6%;北美粗钢产量为890万吨,同比下降6.3%;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的粗钢产量为650万吨,同比下降24.6%;南美粗钢产量为340万吨,同比下降14.3%。 表1:各地区粗钢产量 上述地区含64个产钢国提交的数据,其2021年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98%。 非洲:埃及、利比亚、南非 亚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新西兰、巴基斯坦、韩国、中国台湾、泰国、越南 欧盟 (27) 其他欧洲国家:波黑、马其顿、挪威、塞尔维亚、土耳其、英国 中东:伊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 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 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2022年11月,中国粗钢产量为7454万吨,同比提高7.3%; 印度粗钢产量为1040万吨,同比提高5.7%;日本粗钢产量为720万吨,同比下降10.7%;美国粗钢产量为640万吨,同比下降10.5%;俄罗斯粗钢预估产量为560万吨,同比下降9.6%;韩国粗钢产量为480万吨,同比下降18.1%;德国粗钢产量为280万吨,同比下降17.9%;土耳其粗钢产量为240万吨,同比下降30.7%;巴西粗钢产量为260万吨,同比下降16.3%;伊朗粗钢产量为290万吨,同比提高3.9%。 表2: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e - 预估值。排名依据为本年度累计粗钢产量。

  • IAI:全球11月原铝产量同比增3.8%至561.1万吨

    国际铝业协会(IAI)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球原铝产量为561.1万吨,同比增加3.8%。 数据还显示,11月份,中国原铝产量为331.1万吨。

  • 中国11月原铝进口量同比下滑逾51% 进口分项数据一览

    海关总署在线查询平台数据显示,中国11月原铝进口量为110,678.26吨,环比增加64.10%,同比减少51.75%。 以下为根据海关总署官网数据整理的 2022年11月原铝进口 分项数据一览表: 注:1、原铝包括含铝量≥99.95%的未锻轧非合金铝;含铝量<99.95%的未锻轧非合金铝; 2、进口总量(总计)中亦包括上表未列出的部分原产地数据。

  • 11月份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小幅下降 后期钢材需求有望保持平稳

    11月份,由于天气转冷,国内部分地区钢材市场需求呈下降趋势,钢材价格继续小幅下降。进入12月份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市场预期有所好转,钢材价格呈小幅回升走势。 一、国内钢材价格指数小幅下降 据钢铁协会监测,11月末,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为108.47点,环比下降1.03点,降幅为0.94%,较上月收窄1.9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5.16点,降幅为18.83%。(见下图) 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走势图 (一)长板材价格均小幅下降 11月末,CSPI长材指数为113.86点,环比下降0.95点,降幅为0.83%;CSPI板材指数为108.11点,环比下降0.94点,降幅为0.86%,比长材降幅高0.0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长材、板材指数分别下降24.70点和22.55点,降幅分别17.83%和17.26%。(见下图、表) CSPI长材和板材价格指数走势图 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变化情况表 (二)主要品种钢材价格变化情况 11月末,钢铁协会监测的八大钢材品种中,除高线价格止跌回升、环比上升19元/吨外,其他品种价格均持续下降。其中,三级钢筋、角钢、中厚板、热轧卷板、冷轧薄板、镀锌板和热轧无缝管价格分别环比下降50元/吨、61元/吨、143元/吨、5元/吨、45元/吨、53元/和156元/吨。(见下表) 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及指数变化情况表 (三)各周钢材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11月份,CSPI综合指数总体呈窄幅波动走势。其中第一周下降,第二、三周小幅上行,第四周小幅下降;进入12月份以来,钢材价格连续三周回升。(见下表) 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各周变化情况表 (四)主要地区钢材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11月份,CSPI全国六大地区钢材价格指数中,除西南地区由降转升外,其他地区指数均继续下降,但环比降幅有所收窄。其中西南地区环比上升0.24%,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和西北地区钢价指数环比分别下降1.20%、2.12%、0.73%、0.95%和1.61%。(见下表) CSPI分地区钢材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表 二、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变化因素分析 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延续了恢复态势。由于天气转冷,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钢材需求淡季,钢价小幅回落;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对稳定市场预期起到了一定作用,钢价呈止跌趋稳走势。 (一)基建及制造业保持增长,房地产业继续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比1-10月份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9%,比1-10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9.3%,比1-10月下降0.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8%,降幅较1-10月加大1.0个百分点。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38.9%,降幅较1-10月扩大1.1个百分点;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增速10月份放缓2.8个百分点。从总体情况看,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保持增长,房地产业继续回落,钢材总体需求态势变化不大。 (二)钢铁产量环比下降,钢材净出口量环比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份,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含重复材)产量分别为6799万吨、7454万吨和1091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9.7%、7.3%和7.1%;粗钢日产248.5万吨,环比下降3.4%。另据海关统计数据,11月份全国出口钢材559吨,进口钢材75万吨,净出口钢材484万吨,环比增加43万吨。总体来看,11月份国内市场钢材供给量有所下降。 (三)煤焦价格环比下降,进口矿和废钢环比上升 11月末,国产铁精矿价格环比下降2.54%,CIOPI进口矿价格环比上升27.75%,废钢价格环比上升0.75%;炼焦煤和冶金焦价格由升转降,环比分别下降3.93%和9.75%。从同比情况看,上述原燃料价格均低于上年同期价格水平。(见下表) 主要原燃材料价格变化情况表 三、国际市场钢材价格降幅加大 11月份,CRU国际钢材价格指数为206.8点,环比下降16.3点,降幅为7.3%,较上月降幅扩大3.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15.5点,同比降幅为35.8%。(见下图) 国际钢材价格指数(CRU )走势图 国际钢材价格指数(CRU)变化表 (一)长、板材价格均环比下降 11月份,CRU长材指数为241.6点,环比下降10.8点,降幅为4.3%;CRU板材指数为189.6点,环比下降18.9点,降幅为9.1%,比长材降幅高4.8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CRU长材指数下降36.4点,降幅为13.1%;CRU板材指数下降154.7点,降幅为44.9%。(见下图) CRU长材和板材价格指数走势图 (二)北美、欧洲降幅加大,亚洲降幅收窄 1、北美市场 11月份,CRU北美钢材价格指数为217.2点,环比下降20.4点,降幅为8.6%,较上月扩大2.7个百分点;美国制造业PMI为49.0%,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11月末,美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2.8%,环比下降1.7个百分点。本月美国中西部钢厂钢材品种价格均有所下降。(见下表) 美国中西部钢厂钢材出厂价格变化情况表 单位:美元/吨 2、欧洲市场 11月份,CRU欧洲钢材价格指数为254.4点,环比下降20.4点,降幅为7.4%,较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7.6%,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虽较上月有所上升,但仍在48%以下。其中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的制造业PMI分别为46.2%、48.4%、48.3%和45.7%,均有所回升。本月德国市场主要钢材品种中,除型钢价格略有回升外,其它品种价格继续下降。(见下表) 德国市场钢材价格变化情况 单位:美元/吨 3、亚洲市场 11月份,CRU亚洲钢材价格指数为174.5点,环比下降11.4点,降幅为6.1%,较上月收窄4.6个百分点;日本制造业PMI为49.0%,环比下降1.7个百分点;韩国制造业PMI为49.0%,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印度制造业PMI为55.7%,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PMI为48.0%,环比下降1.2百分点。本月印度市场钢材品种,除中厚板价格保持平稳外,其余品种价格均继续下降。(见下表) CRU印度市场钢材价格变化情况表 单位:美元/吨 四、后期钢材价格走势分析 随着国内市场进入需求淡季,后期钢铁需求形势面临较大压力。随着稳经济、稳疫情政策措施陆续显效,国民经济恢复态势进一步巩固,钢材需求有望保持平稳。 (一)稳经济政策措施陆续实施,钢材需求有望平稳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提出的奋斗目标明显提振了市场信心。11月21日,工信部、发改委、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提出了17条促进工业经济协同发展具体举措;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经济工作研究分析会议,强调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强调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后期形势看,国家对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调整后,有利于各地加力落实稳经济各项举措,国民经济将延续恢复态势,国内市场钢材需求有望保持平稳。 (二)钢铁产量环比持续下降,市场供需总体有望平衡 据钢铁协会统计,12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1987万吨、生铁1783万吨、钢材1898万吨,平均日产分别为198.67万吨、178.30万吨和189.75万吨,环比分别下降2.06%、4.18%和8.14%。据此估算,12月上旬全国日产粗钢246.20万吨、环比下降0.88%,日产生铁221.95万吨、环比下降2.66%,日产钢材351.51万吨、环比下降2.68%。从后期情况看,随着钢铁产量持续环比下降,国内钢材市场供需态势有望进一步改善。 (三)社会库存持续下降,企业库存仍居高位 据钢铁协会统计,12月上旬,21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量为735万吨,比11月末减少4万吨,下降0.5%;比年初减少53万吨,下降6.7%;比上年同期减少106万吨,下降12.6%。从企业库存情况看,12月上旬,比11月末增加4万吨,增长0.25%;比年初增加404万吨、增长35.80%;同比增加200万吨,增长14.98%。社会库存持续下降,企业库存仍居高位,显示需求端进入钢材消费淡季。 后期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天气转冷叠加疫情形势不利于下游需求释放。目前全国多个地区相继进入需求淡季,疫情防控“二十条”和新“十条”颁布实施,短期内形成的感染高峰也会影响市场需求。钢铁企业应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合理制定价格政策,维护钢材市场平稳运行。 二是铁矿石价格反弹不利于企业降本增效。11月份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持续反弹。据钢铁协会监测数据显示,截止12月15日,CIOPI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至112.15美元/吨,比10月末上涨了32.77美元/吨,涨幅达41.3%。而同期钢材价格仅上涨3.3%。后期企业降本增效压力有所加大。

  • 11月社零略减 餐饮拖累放缓 投资继续稳固 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态势

    今日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2.2%,较10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此外,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前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20043亿元,同比增长5.3%。 业内人士分析,疫情对消费市场、工业生产短期扰动影响明显,随着国内持续优化防疫措施,工业生产有望较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也具备了逐渐止跌企稳的条件,国内重点基建项目投资仍在加码,固定资产投资将逐步改善。预计12月多项经济数据恢复将会重新加快。 市场销售略减,线上消费涨势明显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为年内第三低位。 “11月份本土疫情波及全国多数省份,居民出行减少、消费场景受限,非必需类商品销售和聚集型消费受到明显冲击。”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尽管当月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得到大幅优化,但在疫情明显升温背景下,居民线下消费心理谨慎,商超、餐饮、店铺的正常经营也会受到影响。 按消费类型看,11月份,商品零售34180亿元,同比下降5.6%;餐饮收入4435亿元,下降8.4%。 植信投资研究院宏观高级研究员罗奂劼分析,餐饮收入降幅和对社零的拖累显著放缓。“11月餐饮收入下降8.4%,降幅仅扩大0.3个百分点,拖累社零程度由0.94个百分点大幅下降至0.03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 “从前11个月表现看,国内社会零售销售同比增速低迷,反映国内消费需求恢复动能偏弱,月度零售数据波动,反映国内消费复苏基础不够扎实。”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 不过,11月线上消费势头正盛,实物商品零售占比持续提升。 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2458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098亿元,增长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1%,比1—10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自9月份起占比连续提升。 “下一阶段,促消费政策仍需从提升消费需求、继续加大对服务性行业纾困和改善房地产市场销售环境等方面落到实处。”罗奂劼说。 工业生产增速回落,新能源产品生产保持高速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2.2%,较10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较1—10月份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 周茂华表示,短期散发疫情、工业企业利润整体下降影响、房地产持续低迷,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影响部分行业企业生产以及去年基数抬升,均对11月工业产出造成影响。 王青也表示,疫情扰动带动需求下行,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进一步放缓,但与今年4-5月上一轮疫情高峰期相比,本轮疫情对工业生产的冲击相对较弱。 11月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制造业增长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5%。 分行业看,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4%,为最高值。此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金属冶炼等均有不错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新能源产品生产保持高速。汽车制造业增长4.9%,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60.5%。此外,新能源、高技术产品增长较快。1-11月份,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4.1%、22.2%。 周茂华预计,国内持续优化防疫措施,纾困稳增长政策支持,内需有望稳步恢复,国内工业基础好,工业生产有望较快恢复。“但需要留意,此前这些干扰因素影响完全淡出,房地产和需求复苏需要一点时间,未来1-2个月工业产出恢复过程可能存在一定波动。” 固定投资规模扩大,预计将进一步改善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520043亿元,同比增长5.3%。从环比看,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下降0.87%。 罗奂劼表示,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成为稳增长重要抓手。前十一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较前十个月下降0.5个百分点,主要受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降幅扩大3.9个百分点的拖累,房地产投资仍在筑底过程中。 数据显示,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8%。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12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3%;商品房销售额118648亿元,下降26.6%。 “房地产投资同比下滑幅度继续扩大,主要是稳楼市政策效果显现存在一定滞后,以及去年高基数因素。”周茂华说。 王青预计,在各项政策调整到位支持下,2023年年中前后商品房销量有望转入趋势性回升过程,但房地产投资回升还将经历更长一段时期。12月月度房地产投资仍将处于较高的两位数下滑过程,全年累计同比降幅也将达到两位数。 不过,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仍然继续较好发挥着“稳投资”和“促增长”的作用。 数据显示,1—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9%,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连续七个月回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4.0个百分点,低于1—10月份0.4个百分点。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有力支撑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各方面积极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推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强化投资要素保障,促进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说。 周茂华表示,1-11月制造业投资放缓,主要是去年基数抬升,部分制造业继续面临经营压力,包括需求订单不稳定、短期物流供应不够通畅、部分投入成本压力等。但增速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反映近年来国内持续加大制造业纾困、支持力度,制造业企业整体对经济复苏前景保持乐观。 “展望12月,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文件的出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统筹工作将更为精准,有利于市场主体预期的改善和内需的逐步回暖。同时随着房企融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房地产市场也具备了逐渐止跌企稳的条件。”罗奂劼说。 罗奂劼进一步表示,12月多项经济数据恢复将会重新加快。但在上半年受疫情严重冲击,四季度受疫情大幅反弹影响导致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之际,当务之急仍是继续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快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 周茂华也认为,国内重点基建项目投资仍在加码,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速。需求逐步恢复,有望带动制造业景气度持续改善,房地产逐步企稳复苏。整体看,固定资产投资逐步改善。 王青判断,短期内宏观政策在扩投资、促消费方面有可能加大力度。明年一季度末,伴随疫情影响趋势性消退,国内消费大幅反弹,经济有望走出一个稳定上升过程。以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为标志,后续稳楼市政策也有望进一步加码,明年年中前后房地产也有望摆脱为期两年的低迷状态,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将全面修复。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