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225

  • 周三沪镍继续上行,日内涨0.64%,报收171800元/吨。夜盘沪镍回落,LME期镍跌2.4%报20535美元/吨。 现货方面9月5日,广东现货1#镍报价174800-175200元/吨,均价报175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1000元/吨。今日金川公司板状金川镍报173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1000元/吨。 宏观面,美联储褐皮书:多数地区报告物价增长总体放缓,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增速放缓更快;大多数地区的受访者表示7月和8月经济增长温和。美国8月ISM非制造业PMI为54.5,创2月以来新高,预期52.5,前值52.7。欧元区7月零售销售环比下降0.2%,预期降0.1%,前值降0.3%。 美国8月服务业意外加速增长,新订单增加,企业投入价格上涨,表明通胀压力仍在持续,美指拉涨施压镍价。基本面,据Mysteel8月国内精炼镍总产量22675吨,环比增加4.78%,同比增加44.28%;2023年1-8月国内精炼镍累计产量151421吨,累计同比增加32.34%。 预计9月精炼镍产量继续增加。经过半年精炼镍放量,在供应增量上开始在市场体现,镍价承压。 操作建议:观望。

  • 9月6日讯:镍价保持在上行通道中运行。近期宏观流动性释放推高资金风险偏好和通胀预期,商品市场情绪偏多。现货市场金川镍升水下调350元/吨,俄镍贴水100元/吨,市场反馈高价下订单不足,成交偏弱。近期镍铁和硫酸镍的原料红土镍矿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镍铁和MHP价格坚挺,硫酸镍生产亏损可能有减产,价格今日小幅上调50元/吨,但三元订单减少,硫酸镍需求下滑,并不支持大涨。纯镍中长线供应相对宽松,但短期仍有宏观旺季预期和成本支撑,目前库存基本持稳,价格走势宽幅震荡基础上跟随市场情绪变化,关注2310合约17.5万元/吨阻力能否突破。 不锈钢企稳于5日线上。因其是房地产中后端消费,与近期刺激政策相关,市场给出对需求的乐观反馈,可能意味着旺季预期重燃,特别是十一假期较长,十一前备货预期较高。目前原料价格维持高位,镍铁成交重返1200元/镍点,已有10月交期成交。高排产和坚挺的原料价格匹配,但需求能否承接还要考验金九银十的成色。现货市场报价今日低幅下调50元/吨,可能有贸易商畏高出货。不锈钢这波上行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均线附近整理之后,可能在商品整体多头氛围中延续上行,关注均线支撑能否再上一个台阶。

  • 外电9月6日消息,以下为9月6日LME镍库存在全球主要仓库的分布变动情况:(单位:吨)

  • 今年年初青山集团电积镍项目正式投产的消息引爆市场,镍价应声下落。随之而来的是各地新增产能如火如荼的进行,镍产量也逐月增加,但是库存累积的速度却非常缓慢,问题出在哪里?这对镍价走势又有何影响? 国内电积项目陆续投产 精炼镍产量逐月增加 今年之前,全国精炼镍产能基本维持在1.88万吨左右,而从今年1月份开始,精炼镍的产能迅速提升,8月已经提升到2.67万吨,较去年年末增幅达41%。实际运行产能为2.47万吨,较去年年末增加65.7%。产能利用率达85%。 随着产能的投放,精炼镍的产量在今年也是逐月放大,2023年1-8月国内精炼镍累计产量151421吨,累计同比增加32.34%。 今年开工率也整体上一个台阶,5月份起一直维持在92%左右,可以说企业生产的积极性非常高。这和生产利润息息相关,传统的采用硫化镍矿生产电解镍企业的生产利润,由于数据来源有限不得而知。但单就以中间品生产硫酸镍转产电积镍的利润来看,每吨可以实现2.8万的利润,这是以硫酸镍市场价格进行计算的,如果是一体化生产,利润可能更高。 国内外显现库存维持低位 与产量逐月增加相矛盾的是,国内外显现库存仍然处于低位。国内社会库存(包含上期所库存),虽然从5月份开始出现阶段性累库,但累库速度相对缓慢。 1-7月进口精炼镍合计5.7万吨,同比减少3.7万吨,降幅达39%。一方面是由于今年以来进口窗口大多处于关闭状态,进口缺乏利润;另一方是由于国产电积镍的投放,对进口镍形成了替代作用。从近期升贴水走势也可以看出端倪,俄镍升贴水连续下行,甚至出现贴水。据SMM消息,由于国产电积镍具成本优势并持续放量,部分新增电积镍品牌为争夺市场主动下调升水。自今年6月份以来,现货市场中已经出现部分国产电积镍品牌出现贴水报价。到8月下旬,除金川外所有国产电积镍品牌均已全部做出贴水报价并持续到今日。竞争逐渐激烈,俄镍也难逃贴水报价的命运。 沪镍Back结构转弱 由于俄镍是上期所的主要交割品,俄镍转为贴水后,更多投资者会选择到盘面交仓,从而压低近月合约价格。也就是说新增电积镍不仅改变了俄镍的升贴水,也改变了沪镍的期限结构,使其从原来的高Back结构逐渐转弱,近期的沪镍结构已经变得非常平坦。这也就是供应增加的压力逐渐从中观层面传导至微观层面,也是供应压力对盘面价格影响的体现。 印尼镍矿供应受限 成本端带来扰动 近期行情不得不提印尼镍矿反腐事件,8月中旬以来印尼政府开展能矿部廉政调查,导致各镍矿山新生产配额获批缓慢,加之部分矿山因生产配额耗尽而无法继续出货,镍矿市场供应紧张气氛瞬间蔓延。根据印尼政府表示,由于对非法采矿的调查仍在进行,目前能矿部已恢复到较旧的配额审批程序,而较旧的审批程序需要审查27个因素才能批准配额,导致印尼的采矿配额分配被推迟。由于原材料供应短缺,部分印尼冶炼厂已开始从菲律宾进口镍矿。 印尼镍矿受限逐渐向产业链下游传导,镍铁价格快速上涨。近期硫酸镍价格也持续上行,一方面是由于镍中间品供应紧缺导致硫酸镍供产量受限,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硫酸镍生产电镍利润可观,电镍生产企业担心原料供应出现问题,对硫酸镍采购较为积极。短期利润丰厚,成本提升可能没那么快传导至电镍,所以电镍近期并没有出现明显上涨。但如果镍矿事件迟迟得不到解决,利润压缩下,价格可能会进一步向下传导。 综上所述,新增产能的供应压力已经逐步体现在价格中,累库缓慢是由于进口大幅减少的缘故,可以说阶段性供需趋于平衡,在没有较强的外力作用下,镍价大概率维持区间走势。如果后续镍矿事件进一步发酵或者终端需求好转,或能驱动价格进一步走强。反之,如果供应逐步放量最终打破平衡,形成趋势性的累库周期,那么最终可能会令价格再下一城。

  • 镍价白天站稳五日线继续拉涨,保持在上行通道中。宏观方面给出的地产利好政策对不锈钢拉动更直接,对镍来说链条过长,供需角度暂时看不到明显改善,主要是流动性释放推高资金风险偏好和通胀预期,目前镍价还在底部,值得资金操作。今日上涨后金川镍升水下调350元/吨,俄镍月初就已经在贴水交易,今日升水没有变化。近期镍铁和硫酸镍的原料红土镍矿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镍铁和MHP价格坚挺,硫酸镍生产亏损,未来有减产的可能;而三元订单减少导致硫酸镍需求下滑,无疑是对硫酸镍的雪上加霜。MHP到年底之前以上半年大项目爬产为主,后续供应预计逐渐增加,缓解现货流通偏紧的现状。纯镍中长线供应相对宽松,但短期仍有宏观旺季预期和成本支撑,目前库存基本持稳,价格走势宽幅震荡基础上跟随市场情绪变化,关注17.5万元/吨阻力能否突破。 不锈钢白天跟随其他品种回落。因其是房地产中后端消费,与近期刺激政策相关,市场给出对需求的乐观反馈,可能意味着旺季预期重燃,特别是十一假期较长,十一前备货预期较高。9月钢厂最新排产计划仍然维持增长,主要是200系和400系,300系基本持平。目前原料价格高位,钢厂采购谨慎,与铁厂陷入僵持。现货市场换月后表现乐观,一方面受钢厂限价政策支持,一方面对长假前下游备库预期较强。盘中走弱可能受外围市场带动,且有消息称10月有大量仓单准备交割,但最后收下影线回到20日线上方,关注均线支撑能否再上一个台阶。

  • 外电9月5日消息,以下为9月5日LME镍库存在全球主要仓库的分布变动情况:(单位:吨)

  • 必和必拓:预计2023年铁矿石供需将大体保持平衡 上调铜市增幅预测

    据必和必拓消息,必和必拓市场与经济分析副总裁马凯通过公司官微发文,对短期的大宗商品市场供需平衡的预期进行更新。迈入2023下半年, 必和必拓认为铜市场的供应将出现趋于平衡或略微过剩的情形,其中中国的铜终端需求好于预期而同时运营短缺情况比年初预计略好。必和必拓预计镍金属的供应过剩情形将略微加大 。此外, 预计整个2023年,铁矿石市场的供需将大体保持平衡 , 但也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炼焦煤市场供应紧张的状况已有所改善,整体市场走势基本符合预期,不会出现像2022年因供应紧张而推动价格屡创新高。 部分内容如下: 必和必拓基于对5月之后的经济数据以及一系列稳增长的经济政策所带来预期影响进行分析,必和必拓修正了对中国GDP增速、钢铁及铜市场走势的预测。必和必拓 预计2023年中国GDP增幅在5%-5.5%之间。同时,我们对中国钢铁市场增幅的预测目标进行了小幅下调,但对铜市增幅预测进行了上调。 钢铁 中国的钢铁产量过去四年来一直维持在10-11亿吨的水平,预计还将在近两年内延续这一水平。展望2023年,限产政策仍是中国钢铁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需要重点关注可能的限产政策所带来的影响。最近该问题均一直是市场讨论的热点,但限产措施的范围、时间、力度还尚未可知。 2023年上半年的中国钢铁年化产量达到了10.8亿吨,并高于2020年的10.65亿吨的年度产量峰值。基于对终端需求和未来可能的限产政策影响的判断,我们认为下半年粗钢年化产量约在10亿吨,预计全年粗钢产量增速将达2%。但如果按照市场传言的“平控”目标,即为了与2022年量产量持平,下半年的年化产量则需降至9.56亿吨。 目前影响中国钢材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1)住房建设需求复苏的速度和规模;(2)住房建设的用钢量(例如,住房开工阶段比竣工阶段单位用钢量更多,商业住宅比保障房的建筑面积大);(3)相关行业对机械设备的需求;(4)以及海外对间接钢材商品的需求放缓与国内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 放眼中国以外地区,今年年初粗钢产能利用率曾一度恢复到70%水平,但随后利用率开始走低。今年以来,除了印度以外,世界主要地区钢产量出现了同比负增长。印度现已经是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疫情后其钢铁行业出现了强劲的复苏。我们预计2023年其钢铁产量将比2020年的低点上升35%。中印两国2023年对全球钢铁增量的贡献率将达到60%左右。正是基于这一广泛预期,我们才会在一年前将这两个人口大国视为大宗商品需求的“定海神针”。 目前,中国的人均钢材蓄积量约为9吨,与美国的12吨人均蓄积量有较大差距。德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在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经济地理和人口结构等方面与中国较为相似,而这些国家的钢材蓄积量均高于美国。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到本世纪中叶,随着中国的城镇化率向80%左右迈进,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五分之三左右,中国的人均钢材蓄积量将从现在的9吨增加1.5-1.75倍。然而在此背景下,未来中国钢铁年产量的发展曲线路径仍难预测。但我们的基本观点仍然是,中国的钢铁产量在目前正处于平台期。 同时,中国钢铁行业正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其中提高废钢利用率是一个重要手段。为了实现脱碳,中国钢厂除了废钢增长这一“自然”的减碳手段,还在进一步探索不同的脱碳减排措施。这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综合炼钢设施的使用年限、政策框架,可能会影响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外部环境发展动态,以及过渡性和替代性炼钢技术的发展速度等。 正如我们在钢铁行业脱碳系列文章(《脱碳之路》系列的第2、3和7期)中所阐述的那样,基于必和必拓三个阶段的钢铁脱碳技术框架,在第一阶段 -- 优化阶段中,高品质粉矿、直接入炉矿(如块矿)、优质主焦煤都是促成高炉炼钢减排的重要手段。在中国,高炉-转炉制钢流程大约占到钢铁产能的90%,而且这类企业高炉炉役目前仅为12年左右,并将在未来持续生产高质量的钢铁产品。 在技术革新方面,我们的分析表明,依赖焦炭(由炼焦煤炼成)的高炉炼铁技术,在未来几十年内都不太可能被新兴技术大规模取代。从一定程度上说,单从当前高炉-转炉工艺的巨大产能规模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我们还认为,由于缺乏成本竞争力以及技术的不成熟,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具备替代潜力的新钢铁冶炼技术以及高成本的减排手段,例如基于氢气的冶铁技术和碳捕集与封存等,都很难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普及。 当然,我们也认识到:(1)在某些情况下,部分高炉喷吹煤粉(PCI)可能会被低碳燃料替代;(2)由于已发展的较为成熟的电弧炉技术不仅以废钢为原料,而且也无需使用炼焦煤,因此在当地废钢供应量充足的情况下,对于当前大规模部署的高炉而言,电弧炉技术很可能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注意到包括中国客户在内的全球客户对新型电熔炉(ESF)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目前,这种兴趣正在转化为初步实施阶段,例如,欧洲、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钢铁企业已经将该技术纳入其2030年计划和/或更长期的脱碳路径中。如果试点取得成功,我们预计这些初期项目将会推动整个行业的增长。 与专门用于处理废钢的成熟电弧炉(EAF)相比,电熔炉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在传统直接还原铁(DRI)技术上,应用电熔炉不仅能够处理中低品位的铁矿石,还能够与现有的炼钢设施相整合,为转炉(BOF)提供原料。 铜 从2023年年初至今,中国的能源转型需求保持强劲,同时,大部分传统行业也呈增长态势,其中最突出的行业包括建筑行业(在“保交楼”政策的推动下,与铜消费密切相关的建筑竣工同比增长19%,这与持续疲软的新开工形成鲜明对比)、空调行业(同比增长17%)、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短暂的去库存周期后迅速反弹)和电力基础设施行业(涉及脱碳化技术、传统电网、发电投资等领域)。在广义的电力基础设施类别中,电网投资规模(约占终端用铜总量的18%)同比增长7.8%(超过国家电网预算的4%),电源投资规模同比增长54%,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更是大幅攀升154%。 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增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101.4GW。按照装机容量计算,太阳能发电已经超过水力发电,成为中国的第二大电力来源。顺便提一句,如果与水力发电进行比较,101GW大致相当于美国在过去一个世纪建成的水电总装机容量,也就是说,中国在短短半年内就实现了与之相当的可再生能源名义装机容量。 2022年,全球其他地区对精炼铜的需求疲软,并在2023年进一步下滑。2023年,经合组织主要成员国(约占全球铜总需求量的30%)的需求量预计将有所下滑,这可能会抵消掉印度需求量的增长(同比增长8%,但仅占总需求量的3%)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需求量的回升(同比增长1.5%,占总需求量的14%)。预计到2023年年底,随着中国精炼铜需求的强劲增长,全球其他地区的需求占比预计会下降2个百分点,至44%左右。 2023年,预计铜市场的供应干扰可能会略高于平均水平。我们对铜供应干扰损失率(基于供应商的年度预期产量指引)的预测值为5.5%。请注意,该指标的长期平均值为5%,这也就是说,我们在每年年初采用的默认假设值都是5%。然而,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如果考虑到一些铜生产商已经显著调低了预期产量,2023年铜供应损失实际上要比平均值高得多。一些大型铜生产商在2022年或2023年初下调了他们的2023年铜产量指导目标,我们估计,预期的削减的产量占到供应发生中断之前的矿产铜产量的3%左右。因此,如果基于此前未下调指导目标,2023年铜供应干扰率在5%-5.5%则意味着,供应干扰损失可能相当于8-8.5%。 展望未来,一些备受期待的新铜矿项目(包括在秘鲁、智利、中非和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铜矿项目)已于近期投产,或有望在接下来1-2年期间投产。尽管在疫情期间,在项目投产和扩产方面遇到了诸多问题,但预计到2024年年底,铜矿供应量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增加12%左右。这一增幅接近同期全球精炼铜需求量预期增幅的两倍(7%)。预计在矿产铜供应量增加的同时,废铜供应量也会增加。未来两到三年,行业需要逐步消化掉这些增加的供应量。 一旦度过这个阶段,预计大概在2027-2030年,全球铜市场将可能会出现一个持续的供应缺口,使得价格长期具有吸引力,得以刺激新的铜矿项目投资。整体而言, 2024-2026铜库存可能会从目前的历史低位适当增加。一旦后期出现我们预测的铜供应短缺,这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从长期看,持续的结构性供需缺口意味着需要大力推动全球铜产业的投资,以满足传统行业对铜材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能源转型对金属产品急速攀升的需求。 预计在2030年前,如果基于比较乐观的需求增长情景,整个铜行业的用于产能增长的累计资本支出需达到2500亿美元。而基于最新的成本估算,实际投资规模可能比这一预测值更大。 这个融资规模有多大呢?对与铜价产业链和单个公司的财务资源而言,其可谓相当庞大。但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将其与目前每年面向上游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生产领域的约6500亿美元投资规模相比,这只是小巫见大巫。这一点令人深思。 现实情况是,考虑到新发现的铜矿资源不足,而已探明铜矿储藏深度大且开发难度大,市场风险日益增加,以及项目审批监管要求日趋严格等因素,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整个铜行业的发展选择相对有限。技术进步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率,但至少在最近十年内,成矿地质条件的限制似乎比技术进步更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在文章的结尾,必和必拓想再次重申:在未来十年内,铜的定价边际将主要基于成熟矿区低品位棕地项目扩张,或高风险和/或新兴矿区高品位绿地项目。所有这些项目不仅生产成本高、生产难度大,而且投产周期也比较长。 点击查看链接详情: 》必和必拓经济和大宗商品市场展望——2023年8月

  • 印度将大规模招标关键矿产勘探 拟拍卖区块涉及稀土、镍、锂、钴和铂等

    据Mining.com网站援引彭博通讯社报道,印度正准备在未来4个月拍卖100个关键矿产区块,这也是该国提高绿色能源转型所需原材料本土供应计划的一部分。 矿业部长维威克·巴拉德瓦杰(Vivek Bharadwaj)在新德里接受采访时表示,拟拍卖区块涉及矿产包括镍、锂、钴和铂,以及稀土等。 “法律框架已经搭建,区块已经圈定”,巴拉德瓦杰称。招标预计在12月份结束,三个月后进行拍卖,他补充说。 这个南亚国家试图成为全球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制造中心并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为此正加强关键矿产的安全保障。目前,印度国内并不生产锂、钴和镍等关键材料。 巴拉德瓦杰透露,为鼓励国内外矿企参与其中,印度政府计划返还一半的勘探费用。为此,企业必须最晚在三年内将矿山投入生产。 上个月,印度改革了矿业制度,允许私营企业勘探锂等关键矿产,以促进这些矿产的勘探。这些改革措施对于新发现锂矿的一些邦拍卖区块非常关键。 印度一些国营企业在全球寻找此类资产,印度煤业(Coal India Ltd.)和印度国家火电公司(NTPC Ltd.)正制定计划开采这些材料。由三家国有企业共同出资成立的哈尼吉比迪什印度有限公司(Khanij Bidesh India Ltd.)将重点前往澳大利亚和南美购买关键矿产资产。

  • 玻利维亚伊斯卡银锡多金属矿公布资源量

    据Mining.com网站报道,埃洛罗资源公司(Eloro Resources)日前宣布了其在玻利维亚西南部的伊斯卡伊斯卡(Iska Iska,以下简称伊斯卡)银锡多金属项目初步估算资源量结果。 鉴于伊斯卡矿床的多金属特征,资源量将以冶炼厂净收益(NSR,Net Smelter Return)边界值来圈定。 按照20.32美元/吨的NSR值,以及9.2美元/吨的边界值,该项目可露天开采的推测矿石资源量为5.41亿吨,锌品位0.69%,铅0.28%,银13.6克/吨。其中,按NSR值34.50美元/吨、边界值25美元/吨计算,近地表推测矿石资源量为1.32亿吨,锌品位1.11%、铅0.50%、银24.3克/吨。 总的矿石资源量为6.7亿吨,银金属量为2.98亿盎司,锌409万吨,铅174万吨,锡13万吨,即银当量11.5亿盎司。 “虽然我们将资源量划分为推测,但经过进一步钻探大多数可升级为推定资源量”,公司首席执行官汤姆·拉尔森(Tom Larson)表示。 另外,露天矿坑开采的铅锌银矿石NSR边界值为9.2美元/吨,地下开采为34美元/吨。铅锌锡矿石露天开采NSR边界值为6美元/吨。 地下开采推测矿石资源量为1900万吨,锌品位1.88%、铅0.36%、银18.8克/吨,NSR值为42.23美元/吨,边界值为34.40美元/吨。 总的推测矿石资源量为6.7亿吨,NSR值为19.62美元/吨,其中97%可露天开采。圣巴巴拉山露天采坑直径可达1.4公里,最大深度为750米,剥采比为1:1。 以上资源量是根据139个金刚钻孔、共计96386米的钻探结果计算的,所有孔都见到了明显矿化,矿体沿各个方向都未穿透。

  • 冈尼维尔铜镍硫化物矿概略研究完成

    查理斯矿业公司(Chalice Mining)公布其在西澳州珀斯北部的冈尼维尔(Gonneville)矿床概略研究结果。 冈尼维尔矿床矿石资源量为5.6亿吨,钯、铂和金(3E)品位0.88克/吨,镍0.16%,铜0.09%,钴0.015%,或镍当量品位0.54%,或钯当量品位1.7克/吨,即3E金属量为1600万盎司,镍86万吨,铜52万吨,钴8.3万吨,即镍当量300万吨,或钯当量3000万盎司。 概略研究设想了两种生产情景:1500万吨/年和3000万吨/年。 第一种情景下,前4年每年处理氧化矿200万吨,同时在第一阶段开发硫化矿750万吨/年,生产6年,需投资16亿美元。进一步扩大到每年1500万吨,需投资11亿美元,可再产16年。 该种情景下最终可处理矿石2.4亿吨,占冈尼维尔矿床总资源量的45%,可年产3E金属28万盎司,镍9000吨,铜1万吨和钴800吨。 矿山税后现金流预计为66亿美元,净现值(6.5%折现率)为28亿美元,内部回报率为26%。 第二种情景需投资23亿美元,最终可处理矿石量4.4亿吨,占该矿床总资源量的80%,服务年限18年,可年产3E金属47万盎司,镍1.6万吨,铜1.6万吨,钴1400吨。预计净现值为42亿美元,内部收益率为26%,税后现金流为99亿美元。 公司称,该项目将生产大量金属,而这些绿色金属的产量需要大幅提高。 以上两种情景的回报期都在两年左右,很有竞争力。 考虑镍铜钴副产品,3E金属的现金成本为160-230美元/盎司。 公司称,该项目将为西澳经济贡献18亿美元。 不过,以上情景假设钯价为2000美元/盎司,远高于目前1200美元/盎司的现价。 公司称,目前距离生产还有7年时间,估计钯价会上涨。 其他金属假设价格为镍2.4万美元/吨,铜1.1万美元/吨,钴4.6万美元/吨,铂1000美元/盎司,金1900美元/盎司。 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正在进行,预计2025年中完成。 地下开采正在研究之中,公司强调会增加勘探,资源量也会增长。 该项目吸引了汽车制造商、电池生产商、贸易商和大型矿企的关注。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