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59个
12月6日,SMM锂电产业副总监 陈达走访深圳市兰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受到了公司副总经理危焕荣、销售经理朱森源的热烈欢迎。 深圳市兰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专门提供含油水处理设备与技术解决方案(包括现场中试)的综合服务商。公司于2008年在原格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的基础上重组成立,拥有设计研发能力强、治理经验丰富的优秀团队。公司拥有自己的独立的分析/测试实验室,同时可提供工业级的试验服务。 公司长期合作客户包括中色集团、洛阳钼业、兵器集团、灵宝黄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延长石油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和中国核电集团等大型集团公司。特别是近年来,我公司设备更是在湿法冶金领域、油田含油污水和石油化学工业含油污水处理的工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深圳市兰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专有技术,所生产的设备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近30年来公司出色的产品表现,优质的配套服务以及良好的商业信誉,令兰科公司的含油水处理设备在新老客户中保持良好的声誉,并吸引了海外客户的目光,现已在美国、印度尼西亚、刚果(金)、缅甸、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多个领域应用。 深圳兰科始终坚持“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和“诚信、创新、超越、共赢”的企业精神,不断强化创新,努力朝着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不断奋进。 深圳兰科期待与您精诚合作、携手共行,建功新时代、再创新辉煌!
12月3日,据滨海县人民政府官网信息显示,江苏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凯金)对其年产20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进行了重新报批。 据悉,该项目旨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海港工业园区内打造一处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投资总额172,149万元,占地面积311,087平方米(约合467亩)。项目选址位于黄海新区滨海片区的金光大道北侧、海乡路东侧。 公告显示,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凯金新能源)于2022年初提报拟在滨海港工业园区投资新建年产20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总体项目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并于2022年5月20日获得盐城市生态环境局环评批复,正在前期施工建设阶段,尚未建成投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满足后续最终产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性能需求,公司拟对原环评生产工艺进行调整,增加造粒(含预炭化)热处理工艺等。 目前,该项目正处于重新报批阶段,公示时间为自公示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变动后,本项目仍为凯金新能源年产20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总体项目的前端原料处理,产品不对外销售,仅在集团“凯金新能源”及其子公司(包括本项目建设单位江苏凯金)之间进行调配,进行后续石墨化、炭化等处理,最终实现年产20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能。 资料显示,江苏凯金系凯金新能源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和研发。 凯金新能源成立于2012年,主营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固态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储能硬碳负极材料等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已先后在浙江湖州、青海西宁、内蒙古乌兰察布、四川乐山、贵州铜仁、江苏盐城及上海青浦等地设立多家子公司与生产基地,并已实施土耳其、斯洛伐克的海外工厂拓展,形成辐射全球的生产基地布局。 截至目前,凯金新能源负极材料有效产能25万吨,江苏凯金、乐山凯金、贵州凯金项目正在加速建设,预计2025年底公司产能将达到59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与凯金新能源在江苏南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合作各方将结合自身资源、技术和产能及渠道优势,在挖掘优质负极原材料针状焦的基础上,共同打造一批高端负极材料,满足更高端的市场需求。
据mining.com网站援引路透消息:韩国锌业公司(Korea Zinc、其管理层正卷入一场针对全球最大精炼锌生产商的收购战中)周一表示,一个韩国政府小组认定其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受到出口管制。 韩国工业部设有一个专家委员会,负责审查和裁定“国家核心技术”指定申请,该部还表示,该小组最近批准了韩国锌业公司的申请,并通知了其这一决定,但没有详细说明。 韩国锌业及其子公司KEMCO拥有由镍、钴和锰制成的锂电三元前驱体材料的技术。 韩国锌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一指定将为建立一个完全基于国内技术的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稳定自给供应链的基础”。 该指定尚未通过公告正式发布。韩国法律规定,韩国政府控制此类技术的转让,“此类技术一旦泄露到国外,可能对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韩国锌业公司一直在试图阻止竞争对手锌生产商Young Poong和私募股权公司MBK Partners的收购。 在收购角逐中,韩国锌业对新的管理层是否会选择将锌生产商(该生产商还供应用于微芯片和电动汽车电池的材料)出售给外国实体表示担忧。 MBK周一表示,作为最大股东,它对这一指定表示欢迎,但有关国家核心技术的指定并没有消除该公司借贷巨额资金进行要约收购给股东造成的损失。 上个月,韩国锌业大量举债,以溢价买回了15亿美元的股份。 上周,韩国锌业宣布将放弃发行18亿美元新股的计划,这是董事长Yun B.Choi为保留公司控制权而做出的最新尝试。 Choi 和一个与他关系密切的集团持有该公司约 35% 的股份。Young Poong 和 MBK 在要约收购后持有近 40% 的股份。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根据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的公告,自2024年11月起,锂电池的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9%。这一政策调整旨在通过降低出口退税来引导国内价格修复,同时缓解国际贸易指责,并鼓励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出口退税的下调对锂电池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增加: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意味着锂电池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例如,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相当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增加约1个百分点。今年在原料成本下行和价格战的影响下,锂电芯价格一路下滑,根据SMM数据,当前方形三元电芯成本为0.51元/Wh,方形磷酸铁锂电芯成本为0.34元/Wh。后续在出口退税率下调的情况下,锂电池企业需要承担更高的出口成本,这可能进一步压缩其利润空间。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1月至9月,中国锂离子电池的出口额达到436.87亿美元,如果将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9%,中国锂电企业将减少17.47亿美元的出口退税收入。 2、市场竞争力下降:由于出口退税的降低,锂电池产品的出口价格将上升,可能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但降低出口退税率可以将价格竞争中的让利来在国内流通,从而减少国内财政对海外通胀的补贴,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然而,贸易摩擦和原材料价格波动仍然是锂电池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同时,锂电池企业还需要关注这些外部环境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以确保在去产能和转型升级过程中保持稳定发展。 3、行业去产能:出口退税的降低也被视为加速行业去产能的手段。通过降低退税,政府希望淘汰那些依靠价格战生存的企业,引导鼓励中高端制造业摆脱过度依赖价格竞争的局面,转向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为核心的良性竞争。这将有助于减少过剩产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上市公司三季报的披露已落下帷幕。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在科创板上市的锂电板块公司,由于原材料业务“量升价跌”、下游项目验收周期拉长等多重因素叠加,仅有少数企业实现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多数企业延续上半年业绩表现 行业产能、供需问题仍待完善 与今年往期业绩情况对比,大多数公司延续了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先惠技术前三季度逆势增长,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43亿元,同比增长4.17%;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629.55%。 就业绩增长原因,先惠技术表示,该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措施,主营业务利润率有所提升; 海外项目毛利较高,在年初至报告期末确认收入的海外项目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提高了主营业务毛利率; 同时,本报告期内因收回前期账款而转回较大金额减值准备,增加了净利润。 孚能科技、万润新能虽前三季度亏损同比缩窄,但营收同比呈下滑趋势。对于业绩表现,孚能科技表示,收入下降但亏损大幅缩窄主要原因系公司产品销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由于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带来产品售价下降。 万润新能亦提到了碳酸锂等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较上年同期降幅较大, 虽然磷酸铁锂销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但磷酸铁锂单吨销售价格同比下降。 业绩下滑幅度较大的是利元亨、信宇人、帕瓦股份,分别以-3328.84%、-3211.48%、-2135.801%的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位列前三,并呈现出不同程度亏损。 利元亨为锂电设备环节企业,对于业绩下滑原因,该公司解释主要系新能源行业目前处于产能消化阶段, 客户将项目的交付与验收周期拉长, 叠加动力锂电设备业务竞争剧烈导致毛利率偏低,且动力锂电设备业务部分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亏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纵观锂电板块厂商, 上游环节公司普遍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下滑致产品出货价格、售价下降的局面,而中下游环节公司的验收项目通常较少、周期较长,且有部分客户投产推迟或取消的情况。 不难看出,锂电行业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的情况仍未得到缓解,叠加行业增速放缓以及内部竞争加剧,多数厂商亏损、业绩下滑较为严重。 环比表现方面, 有12家公司三季度净利润环比二季度下降。其中,利元亨下滑幅度最大,为-2405.43%。 股价方面,多数厂商本年初至今股价下跌较为严重。如上图所示,仅有天能股份股价小幅上涨。 ▍电池材料出口表现分化 磷酸铁锂海外市场或迎转机 从行业层面来看,兴业证券分析师李亚男认为, 磷酸铁锂电池海外市场或将迎来转机。 据悉,截至2024年10月,除特斯拉已将磷酸铁锂电池用于装车外,戴姆勒、福特、通用、Rivian等多家海外主流车企也宣布将采用磷酸铁锂电池;LG、SK on、三星SDI等传统主流电池企业以及Kore power、Morrow Batteries等新兴电池企业也计划转向磷酸铁锂电池。 李亚男表示,长期以来海外市场以三元材料电池为主,但磷酸铁锂电池具备低成本和高安全优势,在电动汽车降本需求的带动下,预计磷酸铁锂电池将逐渐打开海外市场。 从近期磷酸铁锂出口量来看,2024年9月中国磷酸铁锂出口量538吨,环比增长105%,同比增长1212%。而同期中国三元正极出口量为4001.588吨,环比下降49.54%,同比下降43.24%。 “成本因素是一方面。”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一直在提升,叠加其安全性较高,所以磷酸铁锂电池的渗透率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各大电池厂商正加快海外布局,纷纷在海外市场规划产能、投资建厂。 宁德时代在德国的工厂产能正在稳步爬坡,并计划于年内实现盈亏平衡,匈牙利工厂预计2025年投产。亿纬锂能与戴姆勒卡车、帕卡及康明斯成立美国合资公司,用于投资建设电池产能。同时,亿纬锂能在印度尼西亚投资的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已投产。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孚能科技等企业均在海外建设动力电池工厂。 兴业证券分析师李亚男表示,从企业规划来看, 磷酸铁锂电池的海外装车量占比最早有望于2026年迎来快速提升。 但目前国内锂电产业竞争态势仍然较为激烈,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后续电池厂商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锂电产业供需失衡与国内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态势具有强相关的关系,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了30%, 预计后续增长率回落到10%左右时,电池产业的供需会逐步恢复正常状态。 ”
在SMM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 2024 (第二届)欧洲锂电池峰会 上,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冲对锂电铜箔技术发展路线进行了分享。 锂电铜箔概述 1.1铜箔在锂电池中的角色 其从动力电池中各元器件的重量比例、NCM811锂离子电池中各元器件的成本分配等展开了论述。 1.2铜箔在锂电池中的作用 1.3铜箔的制备工艺 其还对铜箔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介绍。 1.4用于锂电池的铜箔的主要特性 其对抗拉强度、翘曲值、面积密度、铜含量、表面粗糙度、达因值、铬含量、抗氧化性等进行了介绍。 1.5铜箔性能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锂电铜箔技术 2.1锂电池发展路线图 其介绍,阳极集流体的演变与电池技术的迭代并行发展。 2.2 铜箔的超薄化 其对8微米、6 微米、4.5 微米、3.5微米铜箔目前的进展以及不同规格超薄铜箔的抗拉强度等进行了介绍。 2.3 铜箔的强化 2.4 铜箔的环保性 与“绿色”发展的要求相一致、无铬钝化铜箔的抗氧化效果与传统铜箔一致。 铜箔的生产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 目前进展:碳减排措施对铜箔性能无影响;低碳铜箔目前正在进行认证,预计碳排放量将减少80%。 2.5铜箔的均匀性 ►铜箔的均匀性主要取决于面积密度的均匀性、添加剂流量的稳定性和缺陷检测的准确性。 1. 铜箔面积密度的影响 2. 添加剂流量的影响 3. 缺陷检测的影响 目前的进展:闭环面积密度反馈控制系统 对入口电解液的基本要求:调整阀门开度,确保铜箔表面密度均匀,以实现表面密度差异<0.5g/m2,并保持抗拉强度波动<5%。 ►闭环添加剂流量反馈控制系统 添加剂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加入,与启动的机器数量及其电流相关联,以减少产品性能波动以及因添加剂过多或不足而产生的缺陷。 目前的进展:无人驾驶拦截系统 实时记录缺陷类型,具有报警功能;与人工检测相比,提高了缺陷检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加强了缺陷控制和缺陷产品的流出。 2.6铜箔的安全增强——复合集流体 优势一:“三明治”结构,减轻重量,提升能量密度。 优势二:提升安全性,减少穿刺引发的火灾,防止锂枝晶生成。 优势三:增强延展性,降低断裂风险。 2.7铜箔的表面功能化 传统铜箔在全固态电池中的挑战 面临的挑战:硫化物电解质+水分子会产生腐蚀性硫化氢,腐蚀铜箔。界面处的腐蚀副产物导致所有固态电池性能严重下降。 策略:对铜箔表面进行钝化处理,以生成耐腐蚀层。 目前进展:其对镀镍铜箔的典型性能进行了介绍。 其还对干电池制造工艺以及涂炭铜箔等进行了解析。 2.8.3D铜箔——多孔铜箔或双面粗糙铜箔 其从金属锂阳极的优势、多孔铜箔的优点以及当前进展等做了详细论述。、 其对海亮的锂电铜箔技术进行了阐述。并表示:随着电池技术的迭代进步,铜箔产品的性能也需要进化发展! 最后,其对海亮集团新能源事业部进行了介绍。
在SMM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 2024 (第二届)欧洲锂电池峰会 上,国际锂业协会可持续发展和治理经理Astrid Karamira分享了材料趋势——关键金属全球供需解码。 反垄断与竞争法指南 ● ILiA致力于遵守竞争法,并要求其成员作出同样的承诺。 ● 会员申请者必须确认,他们已阅读并理解ILiA的反垄断和竞争法准则(“准则”),网址为https://lithium.org/antitrust-guidance/。 ● 所有全体会议和执行会议都将有竞争法律顾问(Mishcon de Reya)出席。 ● 法律顾问将提醒协会及其成员注意竞争法和相关调查方面的重要动态,尤其是涉及金属市场的调查。 需求的驱动因素 改善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净零目标(脱碳经济),电动交通,储能解决方案(ESS),锂已成为全球气候政策和能源转型战略的核心要素、旨在实现全球脱碳。 全球汽车政策公告 锂市场发展的维度 定价机制技术发展、新资源、新法规和新标准。 全球锂产量 其还对价格的发展进行了介绍。 价格透明度 锂期货合约 其还对CME期货交易所、广期所、LME以及SGX等期货交易所的锂期货合约进行了阐述。 技术发展 •直接提锂技术–DLE。 •新冶炼厂(我国境外):澳大利亚、韩国、德国。 •新资源:欧洲项目、地热、粘土、盐湖卤水提锂。 •回收。 美国和欧盟主要法规和立法 其对美国《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以及欧盟新电池法等美国和欧盟主要法规和立法进行了阐述。 其对国际锂业协会核心成员、国际锂业协会的准会员、锂电池中的国际锂业协会成员、其协会会员遍布全球、国际锂业协会工作:宣传、召集和倡导等进行了介绍。 锂产品环境足迹(PEF) 国际锂业协会(ILiA)正在为源自硬岩、盐沼、地热盐水、粘土等的锂资源制定锂特有的标准化产品环境足迹(PEF)指南。 产品碳足迹(PCF) 采用多利益攸关方方法为锂行业制定了全球首个产品碳足迹(PCF)指南。 结论 锂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并且将在未来许多年中继续保持这一势头。 趋势是明确的,在未来几年中,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当前态势的延续。
在SMM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 2024 (第二届)欧洲锂电池峰会 上,SMM伦敦办事处电池金属分析师 苏泓秋围绕“中国磷酸铁锂市场:对全球玩家的挑战和机遇”的话题展开分享。她通过分享中国磷酸铁锂市场的现状以及回收成本等情况来对意图海外发展磷酸铁锂产业链的企业作出启示。她认为,海外磷酸铁锂生产商应优先推动供应链中关键环节的本地化发展,监测从上游到回收的每个生产阶段,以评估其对锂价敏感性。欧洲市场初始资本支出、运输成本和环保合规要求较高,都可能影响正极材料生产的技术路线选择。此外,欧洲能完全自主回收磷酸铁锂电池所需的时间可能会超过预期。规划上,企业应更倾向于采用包括承购和长期供应协议的一体化模式。 中国以外的市场正在吸收更多的磷酸铁锂电池和正极材料 数据显示,中国以外的市场,磷酸铁锂电池和正极材料的量正在逐年攀升。据SMM调研,中国在2023年1月出口了约8GWh的电池,其中2.5GWh是磷酸铁锂电池;而到了2024年8月,电池总出口量达到16GWh,其中约9GWh是磷酸铁锂电池,3.4GWh来自电动汽车电池,5.6GWh来自储能电池。 可见,电池出口量在两年内翻了一番,而磷酸铁锂的份额从32%跃升至53%。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口方面,尽管总体出口量仍然较小,但与去年8月的89吨相比,今年8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口量大幅增加至262吨。这表明,产商正在按计划测试磷酸铁锂正极或在试生产中使用更多的正极材料。 基于此前的历史数据与近期动态,SMM相信磷酸铁锂未来将在我国以外的市场占有更多份额,甚至在未来取代NMC主导地位。 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过去7年的价格走势:随碳酸锂价格波动,并承受下游降价压力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金属现货报价 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走势来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价格走势跟随碳酸锂价格。2024年5月至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下行后逐渐趋于稳定,碳酸锂价格反弹乏力,磷酸铁锂价格波动。由于磷酸铁锂供应充足,且磷酸铁锂正极加工费稳定,磷酸铁锂价格逐渐降至35,000元/吨以下。不同层次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所用磷酸铁锂正极的平均价格也有所区分。储能用磷酸铁锂相对便宜,目前最低价可低于每吨3万元。同时,也可以看到高端和低端材料之间的区别。 得益于中国电动汽车销售在“金九银十”期间生产厂商需求的增长,磷酸铁锂材料正极材料的价格近期有小幅抬头。 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量和产能呈季节性强势扩张,目前利用率约为60% 据SMM调研,目前我国10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产能在39.3万吨。利用率方面,2022年10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利用率在81%左右;随着2023年和2024年初产能的大幅扩张,2023年10月利用率为57%,2024年10月为60%。主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量几乎翻了一番。 产量和产能同时呈现出季节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电动汽车销售的季节性,通常在9月和10月达到年度高峰并持续至年底,在1月和2月达到最低点。分析师提示,了解这种季节性及其对生产规划的影响是预测未来供应趋势的关键。下游制造商通常会在高峰来临前一个月增加产量,从而推动电池和正极材料产商提前排产。正极材料产商通常提前两个月做出准备,排产在7月或8月达到高位。 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企业盈利水平较低 上图是不同技术路线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商的成本情况,红线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均价,从中可以看出,不少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商的生产利润空间很小,甚至是处于亏损状态。 磷酸铁锂电池生产成本的37%来自正极材料;在正极材料成本中,碳酸锂占比51%,磷酸铁占比26% 据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分解来看,截至2024年中期,碳酸锂仍是成本占比最高的部分,占铁锂正极总成本的51%。 在铁锂正极中,磷酸铁是成本次高的部分,占比为26%,其中原料成本(磷酸一铵(MAP)、氢氧化钠、磷酸、硫酸亚铁和过氧化氢)占70%。 铁锂正极,在铁锂电池成本中的占比最大,在37%左右。随着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跌,SMM预计,到预计到2025年第三季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成本构成将略有变化。在磷酸铁锂正极成本中,碳酸锂的占比预计将从51%下降到40%至48%之间。 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的成本曲线较为平稳,在耗材、水电费及运输成本方面存在细微但决定性的差异 鉴于电池回收市场的不利条件,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磷酸铁锂黑粉的绝对交易量有所下降 当前电池回收市场总体较为不利,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交易的磷酸铁锂黑粉的绝对数量已经下降,从2023年8月的22739吨下降到如今的9746吨左右。据SMM调研数据显示,自2024年年初以来,非一体化磷酸铁锂黑粉回收一直处于亏损态势。非一体化回收商更容易暴露在锂价波动的风险中。 欧盟想要推动本土的回收和精炼市场,以及可监测的黑粉交易流向,可能还需要数年时间,但相关企业应从现在开始考虑回收商业模式。 海外磷酸铁锂产业链产商启示 应优先推动供应链中关键环节的本地化发展。 监测从上游到回收的每个生产阶段,以评估其对锂价敏感性。 欧洲市场初始资本支出、运输成本和环保合规要求较高,都可能影响正极材料生产的技术路线选择。 欧洲能完全自主回收磷酸铁锂电池所需的时间可能会超过预期。 规划上,企业应更倾向于采用包括承购和长期供应协议的一体化模式。
在SMM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 2024 (第二届)欧洲锂电池峰会 上,SMM新能源研究部总经理 王聪针对“关键比较——NCM和LFP的生存之道”的话题作出分享。她表示,SMM预计,2024年到2030年,全球来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锂电池需求复合年均增长率在16%左右。与5系三元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增加,带来持续压力。分电池类别来看,2024年到2030年,我国三元正极材料产量年复合增长率或达6%左右;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三元正极材料产量年复合增长率或在4%左右。相比而言,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增加要更快速一点,2024年到2030年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年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中国以外的地区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复合年增长率在23%左右。 磷酸铁锂电池的崛起:成本还是性能? 未来技术变革,谁将成为王者 众多领先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计划在磷酸铁锂电池上投入更多资金 原始设备制造商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更多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磷酸铁锂电池布局 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电池制造商 随着材料应用的增加,基于磷酸铁锂的电池技术也在持续改进。 磷酸铁锂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而三元电池则提供高能量密度和显著的回收价值 三元正极系统之争:三元电池性能之比较 利用高压技术和安全优势可使中镍和高镍在未来同样受欢迎 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比较——当前成本结构 磷酸铁锂电池相较于5系三元电池具有明显成本优势。核心差异来自正极材料的成本偏差。 固态电池的选择:三元正极材料可能成为固态电池行业新的增长点 高端新能源汽车对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低温性能有更高的要求。 固体电池与液体电池的性能比较 在安全性方面,固态电池预期中将会达到不易燃、不易爆、安全性高的特点,相比而言,液态电池有机电解质容易挥发和燃烧; 能量密度方面,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与高压材料兼容,液态电池能量密度有上限; 热稳定性方面,固态电池热稳定性好,循环性能好,内阻稳定;液态电池热稳定性差,损坏时易发生泄漏。 使用寿命方面,固态电池功率衰减慢,使用寿命更长;液态电池功率衰减快,寿命更短。 磷酸铁锂称王:为何它在储能领域独占鳌头 得益于出色的循环性能、成熟的供应链和成本优势,磷酸铁锂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持续增长。 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电池? 其他因素分析 原材料供应链:三元电池原材料对中国和印尼的依赖程度高于磷酸铁锂 我国磷酸铁锂案例复制到欧盟/美国的可行性与难点 由于应用需求激增,我国磷酸铁锂复制到欧盟/美国将具有吸引力,然而,当地供应链的缺乏和更严格的EHS标准可能会为新进入者设置障碍。 客户潜力方面并无问题: 磷酸铁锂预计将提高其在欧盟/美国储能系统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适应性,并且更多的锂电池企业计划扩大在欧盟/美国的磷酸铁锂产能。 原材料可用性方面并不适用: 关键金属(锂、磷)大多产自澳大利亚和我国,欧盟的原材料资源有限。 IP和技术门槛方面也并无问题: 欧盟对磷酸铁锂的销售和生产没有限制,因为其专利已经过期。欧盟/美国对磷酸铁锂的生产没有特定的技术门槛。 法规和EHS标准并不适用: 在欧盟,从磷肥生产和磷矿石加工中产生的废水受到严格管制。 未来电池市场占有率预测 全球三元电池预期趋势:与5系三元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增加,带来持续压力 SMM预计,2024年到2030年,全球来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锂电池需求复合年均增长率在16%左右。分电池类别来看, 2024年到2030年,我国三元正极材料产量年复合增长率或达6%左右;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三元正极材料产量年复合增长率或在4%左右。 相比而言,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增加要更快速一点,2024年到2030年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年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中国以外的地区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复合年增长率在23%左右。
在SMM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 2024 (第二届)欧洲锂电池峰会 上,SK tes Sustainable Battery Solutions总经理Nils Steinbrecher围绕“渠道理解——回收循环渠道探索及其发展趋势”的话题作出分享。 电池回收迫在眉睫的理由 如何实现《巴黎协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成员国2015年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30年议程:为人类和地球绘制现在和未来的和平与繁荣蓝图。 《巴黎协定》:自2016年起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目标是限制全球变暖至2°C以下,并努力将其限制在1.5°C。 全球电池废料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挑战在于减少电池生产在整个生命周期(从原材料到再利用和回收)中的环境足迹。 电动汽车数量将从2019年的190万辆增加到2030年的3,000万辆叠加锂离子电池需求每年将增加3000万,可令2030年面临锂储量耗尽的风险。 SK tes可保证满足不断升级的可持续废电池回收利用需求;为更清洁的环境做出贡献,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培养能源自主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动荡的市场中保障原材料供应链的安全;在安全性、效率和可持续性方面设定行业基准。 过去到未来 电池的寿命 过去: 采矿:来自欧盟以外的新原矿、自然资源污染、能源消耗; 冶炼厂:高碳足迹、污染、不同标准、耐久性低; 市场:缺乏共同标准、来自其他市场的竞争、价值链中客户缺乏信息; 使用寿命结束:钴和锂等资源在废物中流失、有效的废物收集、处理和回收服务很少、电池无法二次利用。 未来: 采矿:对原材料的原产地、碳强度要求以及原材料的更佳利用进行尽职调查; 精炼厂:新电池中提高回收材料含量,对生产过程的性能、耐用性和碳强度要求; 市场:推动循环电池产业发展,开拓二次原材料市场,通过“电池护照”和二维码提供更清晰的标签和信息; 使用末期:严格的收集计划和回收目标,旧电池再利用,可追溯性,更高效的回收,确保废旧电池的环保处理。 基于上述情况,欧盟绿色协议和电池法规应运而生。 技术 过去: 长期以来,焚烧炉和熔炉是回收锂电池的唯一商业途径; 火法冶炼工艺至今仍在许多国家普遍使用; 如今最常用的技术是湿法冶炼工艺,该工艺使用机械工艺产生的黑粉作为产物; 湿法工艺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能耗更低,且能从电池中回收更多材料。 未来: 直接回收的讨论更为频繁,实验室规模的研究以及少数初创企业都在研究这种回收技术。 尽管目前尚未有商业化的大规模直接回收工厂,但这项技术似乎适用于某些电池,尤其是电池可以轻易拆卸的情况,但不适用于大型粘合电池组。 未来,根据电池类型,结合使用不同的回收技术可能最为高效。 综合来看,上述技术是火法到湿法到直接回收工艺或它们的组合。 商业模式: 过去:电池化学性质不同,价格也有所差异,对某些化学电池,回收商向客户支付净正额;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小批量电池,在过去更为普遍,因为闭环解决方案成本过高;我国电池数量庞大,率先开始形成闭环。 未来: 自欧盟电池法规生效以来,由于新电池所需的未来最小回收含量,代加工业务模式的需求越来越大。 进一步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开始涌现,电池的一端需要在欧洲的任何地方进行回收,而另一端电池品位材料需要交付给OEM的电池制造供应链。 过去和未来,实现了从简单的废物处理到代加工和全面的E3E解决方案的发展。 电池化学 过去欧洲电池行业起初规模较小,主要使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中的钴酸锂电池,以及小型电动汽车中的一些镍锰钴和镍氢电池;如今,磷酸铁锂和磷酸锰铁锂电池正快速发展,可能很快就会占据电动汽车电池的主流,而它们已经是储能系统的主要化学成分。目前,大多数回收商仍将技术重点放在镍锰钴电池上。 未来,主要电池生产商已宣布将在几年内推出钠离子电池;此外,许多公司都投资固态电池的研发,有些公司甚至宣布了首次面市时间;其他化学体系也正在测试当中,该领域的研发非常活跃;回收商需要保持高度灵活性,为未来新的化学体系做好准备。 从过去到未来,实现从钴酸锂/三元材料到磷酸铁锂,再到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的发展之路的转变。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