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91

  • 供给整体偏紧叠加需求温和复苏 油价上行趋势有望延续

    日前,国家能源局在北京组织召开2024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加快建立油气勘探开发基地、加快突破万米级深地、千米级深水、纳米级非常规和老油气田高效开发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加快绿色转型,推动油气勘探开发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6月2日OPEC+召开部长级会议,会议决定将366万桶/日集体减产目标延长至2025年底,将220万桶/日自愿减产目标延长3个月至2024年9月底。国信石化化工团队指出,美国战略石油储备进入补充阶段,且页岩油资本开支不足,增产有限,供给端整体偏紧。需求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修复,逐渐进入季节性需求旺季,认为石油需求温和复苏,整体供需相对偏紧,油价有望继续维持较高区间。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中曼石油 是一家专注于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钻完井工程技术服务、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业务的国际化、综合性油气公司。此外,公司三大油田都具有储量丰、开发条件好,成本低的优势。 贝肯能源 为国内领先的油气资源开发综合服务商,是民营企业中为数不多的能够为客户提供钻井总承包、压裂、化工产品销售及配套的检测、维修等一揽子技术服务的油服企业。

  • 中国6月商品进口量放缓 原油、未锻轧铜同比回落 铁矿石进口量跌破1亿吨

    12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大豆、煤炭、铜矿砂、铁矿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加,而原油、成品油、钢材和未锻轧铜进口量减少。 今年1-6月,天然气进口增长最为醒目,今年前6个月累计进口6465.22万吨,同比增加14.3%;成品油累计进口2507.59万吨,同比增长9.9%。 6月,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涨跌不一 按数量计算,6月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涨跌不一。其中煤炭、铜矿砂、集成电路增长最为迅猛,同比增速分别为11.87%、8.73%和9.44%,大豆进口量同比增长8.22%。 受电动车快速普及的影响,今年6月原油进口量有所下降,同比减少10.77%。钢材、铜矿砂进口量均有所下降,未锻轧铜进口量跌至四个月低点。 环比方面,6月份大豆增长8.73%至1111.4万吨,铜矿砂、煤炭分别增长2.06%和1.08%。天然气的进口量连续第八个月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 6月铁矿石进口量4个月来首次跌破一亿吨。成品油进口量下降33.25%至297.2万吨,未锻轧铜及铜材、天然气等进口量均有所下跌。 按金额计算,6月份未锻轧铜增长最为迅猛,同比增长17.3%达318.3亿元,前6个月的同比增速也达到了16.0%。铜矿砂、铁矿砂、原油进口额同比增长17.0%、4.8%、2.1%,成品油、大豆、钢材进口额同比减少15.3%、8.8%、7.5%。 环比方面,大豆、铜矿砂、煤炭的进口额分别增加9%、5%、2.7%,成品油、未锻轧铜、钢材的进口额分别减少29.2%、12%、11.4%。 前6个月,成品油、集成电路、铜矿砂量价齐升,钢材、大豆量价齐跌,天然气、煤炭量升价跌 今年前6个月,我国大宗商品进口量稳步增长。其中,量价齐升的主要大宗商品有成品油、集成电路、铜矿砂等,钢材、大豆量价齐跌,天然气、煤炭量升价跌。 具体来看: 进口铁矿砂6.11亿吨,增加6.2%,进口均价(下同)每吨841.8元,上涨7%; 原油2.75亿吨,减少2.3%,每吨4316.3元,上涨7.9%; 煤2.5亿吨,增加12.5%,每吨716.3元,下跌17%; 天然气6465.2万吨,增加14.3%,每吨3488.5元,下跌10.5%; 大豆4848.1万吨,减少2.2%,每吨3691.4元,下跌15.8%; 成品油2507.6万吨,增加9.9%,每吨4330.6元,上涨7.9%; 初级形状的塑料1420.2万吨,增加0.1%,每吨1.08万元,下跌1%; 未锻轧铜及铜材276.3万吨,增加6.8%,每吨6.59万元,上涨8.6%。

  • OPEC月报:未来几个月或出现石油供应短缺 俄罗斯等国仍未履行减产

    周三,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 尽管俄罗斯在6月份明显减产原油,但俄罗斯、伊拉克、哈萨克斯坦这三个OPEC+的主要成员国每天的原油供应量仍比今年初设定的配额高出十几万桶。 这几个国家也没有如早先承诺那样进行额外减产,以弥补之前多出来的产量。 具体来说: 俄罗斯6月将日产量削减了11.4万桶,至913.9万桶,这仍然比其指定配额高出16.1万桶。 伊拉克的日产量仅减少了2.5万桶,至418.9万桶,仍比其限额高出18.9万桶。伊拉克经常对OPEC+的限制感到不满,该国寻求更多收入来重建经济。 在沙特的牵头下,OPEC+自2022年晚些时候以来实施了一系列减产政策,以帮助平衡来自美国和其他地区大量原油供给给油价带来的冲击。尽管如此,OPEC+的减产计划未能推动油价大幅上涨。OPEC+部分产油国不能按计划减产,给原油市场带来了进一步的阻力。 OPEC+的减产政策有所放松,在6月会议上,同意延长其减产政策至2025年,但9月底起逐步取消自愿额外减产。该决定引发油价下挫,沙特等国随后紧急澄清说,市场终将认识到最新决策的正确性,此外该组织保留在必要时暂停或逆转产量变化的选择权。油价自那之后出现明显的反弹。 OPEC+将于8月1日举行监督会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当前油价对于包括沙特在内的OPEC+成员国来说,可能还是太低了,沙特需要接近每桶100美元的油价才能弥补其政府的巨额支出。 OPEC还在最新的月度报告中坚持其对今年和明年全球石油需求相对强劲增长的预测,认为有韧性的经济增长外加航空旅行,将支持夏季期间的燃料使用。 具体来说,OPEC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225万桶/日,明年将增加185万桶/日,这两个数据的预测与上个月预测持平。 当前,市场对今年和中期的石油需求增长力度的看法分歧很大,部分原因是对全球向清洁燃料过渡的速度存在分歧。周三早些时候,英国石油公司表示,石油需求将在明年达到峰值。 OPEC预计,未来几个月和2025年将出现石油供应短缺,短缺程度大于本周二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预测。OPEC预测今年第三季度对OPEC+原油的需求将达到4360万桶/日,远高于该组织目前的产量。 OPEC认为,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势头保持强劲,还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2.8%上调至2.9%,并表示这一数字还有上行潜力,理由是,经合组织(OECD)发达国家以外的增长势头强劲。 周三同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上周EIA原油库存创3月中旬以来新低。 美国上周EIA原油库存减少334万桶,媒体调查预计减少300万桶,受访分析师预期增加44.2万桶,前值为减少1215.7万桶。 周三,WTI 8月原油期货收涨0.69美元,涨幅将近0.85%,报82.10美元/桶。布伦特9月原油期货收涨0.42美元,涨幅0.49%,报85.08美元/桶。

  • 国家发改委:7月11日24时起 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110元、105元

    国家发改委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4年7月1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110元、105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及其他原油加工企业要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确保市场稳定供应,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各地相关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不执行国家价格政策的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消费者可通过12315平台举报价格违法行为。 附: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

  • IEA继续看空石油需求:下修明年全球需求增长预测至98万桶/天

    国际能源署(IEA)称,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将放缓至略低于100万桶/天,因中国经济低迷导致第二季度石油消费萎缩。IEA对今年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期相对较低,为97万桶/天,与上月基本持平;同时预计明年石油需求增长为98万/天,较此前预测下调5万桶/天。 IEA在其月度石油报告中写道,第二季度全球石油日均消费量仅增加71万桶/天,为一年多来最低季度增幅。国际能源署补充说,随着新冠疫情后全球经济反弹趋于平缓,经济增长乏力、能源效率提高和电动汽车的兴起将成为今年和明年经济增长的阻力。 IEA表示,对燃料的需求趋弱,而这时来自美国和美洲其他地区的大量新供应涌入市场。结果截至5月份全球统计库存连续四个月增长,达到2021年年中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IEA,第四季度全球库存应会大致平衡,即便OPEC+联盟计划回复部分产量。该机构预计明年大部分时间里市场应该会出现供应过剩。

  • 沙特5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2.9% 采矿及石油生产下滑显著

    根据沙特统计总局(GASTAT)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沙特阿拉伯的工业生产指标在5月份下滑,工业生产指数(IPI)同比下滑了2.9%。主要原因是采矿和采石活动大幅减少,以及石油产出有一定缩减。 据GASTAT表示,采矿和采石活动在5月份同比减少了9.7%,成为IPI下降的主要驱动力。这一变化与沙特根据OPEC+协议减少石油产量的决策紧密相关。 沙特2023年4月宣布自当年5月起日均减产石油50万桶。2023年6月4日,沙特宣布,7月沙特将日均额外减产100万桶,这一减产措施一直延续至现在。这导致今年5月的石油活动指数同比下降了8.4%。另外,今年5月石油和焦炭精炼产品的生产也出现了0.4%的下降。 IPI作为反映工业产出量相对变化的经济指标,其整体下降反映了沙特经济在石油减产政策下的结构调整。 尽管石油生产下降,但非石油部门有所上升,非石油活动指数同比增长了12.8%。制造业在5月份也展现出积极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2%,其中化学品和食品制造部门的生产指数较上月上升了0.9%,非金属产品制造也增长了0.9%。同时,电力、燃气、蒸汽和空调供应业务也实现了6.6%的增长。 GASTAT在报告中指出,尽管石油生产下降对IPI产生了负面影响,但非石油部门的增长为沙特经济提供了支撑。沙特政府正致力于通过多元化经济来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OPEC+减产协议的持续实施,沙特将继续面临如何在保持市场稳定的同时,推动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 BP能源展望:石油需求明年见顶 可再生能源继续快速增长

    当地时间周三,能源巨头英国石油(BP)发布了最新的年度能源展望报告。该公司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在明年见顶,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继续快速增长。 英国石油在报告中假设了两种可能的情景,一种是基于各国政府目前的能源转型计划,到2030年代中期,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然后趋于平稳,新兴经济体的能源消费增量将被发达经济体的下降所抵消。在这种情况下,到2050年的能源需求将比2022年高出5%左右。 在净零排放情景下,能源需求将在本十年中期达到峰值,之后就会下降。与2022年相比,2050年的能源需求将降低25%左右。 而无论是上述哪种情景,英国石油都预计石油需求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约为1.02亿桶/日。当然,在2025年之后,不同情景下,石油需求会呈现相当大的差异。 按照目前的发展轨迹,石油消费量将在未来半年内逐渐下降,到2050年将降至7500万桶/日左右。在净零排放情景下,石油消费量的下降更为明显,2050年需求将降至2500万至3000万桶/日。 天然气需求继续保持增长,到2050年将增长约五分之一。这一趋势是由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增长推动的,主要是在电力和工业部门。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在2030年之前都将快速增长,在当前轨迹和净零排放的情况下,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分别比2022年增长40%和30%。 可再生能源方面,在目前的发展情景下,到2050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增加约8倍,在净零排放情景下,将增加14倍。 风能和太阳能的快速扩张步伐是由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所支撑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能源生产成本的降低,这些能源的部署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得成本效益更加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英国石油公司重新将重点放在了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业务上,在前任首席执行官伯纳德·鲁尼的领导下,该公司调整了此前迅速转向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一战略受到一些激进股东的反对。

  • 能源巨头的危机感:BP、埃克森美孚双双警告炼油利润率下降

    能源巨头英国石油(BP)指出,预计其第二季度将面临10亿至20亿美元的额外费用,并发出警告称其炼油利润率“大幅下降”,石油交易方面的业绩预计出现疲软。 这一消息公布后,该股周二在伦敦收跌4.30%,在纽约收跌4.80%,显示出市场对这一消息的反应激烈。 英国石油公司定于本月底(7月30日)公布其第二季度业绩,而当前的预告无疑为其业绩蒙上了一层阴影。 税后资产减值和一次性合同拨备金是导致第二季新增费用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其德国盖尔森基兴炼油厂正在进行的审查的有关费用。 由于中间馏分油利润率较弱、北美重质原油价差收窄、以及周转水平较高,炼油利润率预计较低,料将公司第二季整体利润水平较上季出现5亿至7亿美元的下滑。 上述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英国石油第二季度业绩预期不佳的复杂背景。 不过,尽管面临诸多挑战,英国石油仍预计其第二季度上游产量将基本持平,其中石油生产和运营产量也将保持稳定,但天然气和低碳能源产量略有下降。 具体来看,在天然气和低碳能源领域,与第一季度相比,销售收入预计将产生约1亿美元的下滑,这主要归因于非亨利港(Henry Hub)的天然气市场价格的下降。然而,在石油生产和运营方面,与第一季度相比,预计货物销售将产生1亿至3亿美元的增量,这为整体业绩提供了一定的缓冲。 美投行杰富瑞(Jefferies)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周二公布的最新数据预告应该会使公司业绩预期下调20%左右,主要原因是天然气和石油的交易贡献下降,以及炼油业务的业绩预期被下调。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的分析师则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英国石油的上游业务看起来强于预期,抵消了其他业务出现的一些疲软。 能源巨头的苦恼 英国石油并不是唯一面临不利局面的能源巨头。就在其发布上述预测的前一天,美国的埃克森美孚也发出了类似的警告。 埃克森美孚预计,由于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下降,其炼油利润也将大幅下降。与前三个月相比,该公司第二季度的炼油收益预计将下降11亿至15亿美元。 此外,埃克森美孚还表示,天然气价格走弱将影响其第二季度上游业务收益。由于天然气价格的变化,其第二季度上游收益比第一季度减少了3亿至7亿美元。这一损失可能会使油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增长被完全抵消。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的分析师Biraj Borkhataria指出,炼油业务受到打击,意味着公司该季度整体每股收益“低于市场预期”,他预计埃克森美孚第二季净利润约为83亿美元。然而,分析师此前普遍预计埃克森美孚第二季的净利润约为100亿美元。 杰富瑞分析师也表示,最新数据显示每股收益为1.50-2.40美元,低于VisibleAlpha预期的每股约2.30美元。 这些数字无疑揭示了能源行业当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无论是炼油利润率的下降还是天然气价格的走弱,都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 这些因素背后的更深层次原因可能与全球能源市场的转型和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兴起和传统燃料需求的下降,能源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这一变革中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所有能源公司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 煤炭行业估值已位于近5年高位 中国神华H股盈警后跌逾5%

    今日港股煤炭板块陷入调整,整体跌幅居前。 截至发稿,兖矿能源(01171.HK)跌超8%、中煤能源(01898.HK)跌超6%,中国神华(01088.HK)跌约5%,首钢资源(00639.HK)、南戈壁(01878.HK)跟跌超4%。 消息面上,中国神华发布公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286亿元至306亿元,同比下滑8.1%至14.1%。且据公司一季度盈利158.84亿元测算,二季度利润环比下滑约7%-20%。 公告还称,业绩下降主要是受煤炭平均销售价格下降、燃煤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作为行业龙头,一季度中国神华的业绩已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二季度公司盈利环比继续“缩水”,也让市场对煤炭股的预期偏向悲观。 据中信证券此前发布的研究,预计跟踪的煤炭行业样本公司二季度净利润平均同比降幅约12%,环比降幅约7%。 不过,中信证券认为,煤炭龙头公司在估值及股息率预期方面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后续在煤价上涨阶段及红利风格的加持下,板块仍会展开新一轮行情。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今年以来煤炭股红利属性凸显,吸引资金持续追涨,估值水平已大幅走高。 据首创证券跟踪数据显示,目前A股煤炭行业PE估值已处于过去五年90%分位数以上。 另一方面,尽管已进入需求旺季,但终端煤价目前仍显疲软,也暂时利空煤炭股的短线行情。 山西证券分析师刘贵军、胡博在7月8日的报告中指出,由于全国普遍进入高温状态,火电负荷提高,电煤需求提振。但非电行业开工仍未明显起色,叠加进口煤和港口存煤有出货需求,综合影响下动力煤价格或继续弱稳运行。

  • 巴菲特笑了!西方石油正从AI热潮中受益:向微软大规模出售碳信用

    在人工智能浪潮下,微软等科技巨头的碳排放量大增。为了兑现其气候承诺,微软正大量购买碳信用额度,而巴菲特重仓的石油巨头西方石油正从中获益。 美东时间周二,西方石油公司与微软公司达成了一项创纪录的减碳协议:西方石油公司的子公司1PointFive计划建立一批直接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工厂,而微软同意从1PointFive旗下的Stratos工厂购买50万吨信用额度。 尽管具体交易金额未公开,但两家公司都表示, 这笔交易标志着这是最大单笔购买所谓的“直接空气捕捉”(DAC)产生的信用额度交易。 对于西方石油来说,这笔交易巩固了西方石油在碳捕捉技术规模化和货币化竞争中的地位。而对于微软来说,此类协议对于其解决不断增长的碳足迹至关重要。 什么是DAC? DAC(Direct Air Capture)是一种利用巨大的风扇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技术,价格昂贵,能源密集,而且尚未在工业规模上得到验证。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DAC工厂由Climeworks AG公司运营,其设计目标是每年捕获3.6万吨二氧化碳。 尽管这一数量级相较于避免全球变暖最严重影响所需的数十亿吨减碳量来说,不过杯水车薪,但是,如果DAC技术能够如计划般发挥作用并大规模扩张,它将有助于限制全球变暖,并提高碳市场的质量。 在本次微软和西方石油协议中的Stratos工厂,是西方石油在西德克萨斯州的首个DAC项目。该项目耗资10亿美元,预计明年年中投产,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DAC工厂。除了微软以外,该工厂还向亚马逊、Shopify Inc.和空客出售了碳信用额度。 微软正大规模购买碳信用 作为一直倡导减排口号的科技巨头,微软早早就开始布局,大量购买碳信用。该公司此前已经与斯德哥尔摩能源公司和奥斯特A/S签署了重大协议,购买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信用额度。 根据行业追踪机构cdr.fyi的数据,微软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碳减排信用额度投资者,已在其投资组合中购买了800多万吨碳减排信用额度。 然而,虽然微软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碳负排放,但 其2023年的碳排放量比2020年高出约30%,部分原因是建立能源密集型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最近表示,微软现在距离原本脱碳目标的距离已经拉长到了“2020年的五倍多”。 在AI热潮之下,微软的数据中心建设脚步显然是不可能停下的。所以,进一步加大力度购买碳信用,成为微软的当务之急,这也就促成了今天微软和西方石油的这笔合作。 或许在2019年刚开始投资西方石油的巴菲特本人当时都没有料到,西方石油这样一个能源巨头竟然可以从后来的人工智能热潮之中间接获利。 西方石油有望从碳捕获中大赚一笔? 作为一家石油巨头,西方石油建设DAC项目的初衷其实并非限制全球变暖,而是为了提高其石油采收率。 西方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Vicki Hollub曾直言,DAC是生产“净零石油”的一种方式,并表示从其设施中捕获的二氧化碳将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即向油井中注入二氧化碳以提取更多石油。这也招致了不少批评人士的指责,认为这与DAC限制全球变暖最坏影响的最终承诺不符。 不过,微软的到来解决了这一矛盾。根据声明,微软与1PointFive协议中碳信用额度的二氧化碳将不会用于生产石油和天然气。 西方石油公司希望在未来10年内再建造99座这样的DAC工厂。在今年2月份的投资者报告中,该公司预计,它将能够以每吨125美元至200美元的价格大规模捕获碳。考虑到这一过程的能源强度,一些DAC专家认为,这一预估根本是在痴人说梦。 但是,假如西方石油公司真的成功兑现了目标,到2050年,这家目前市值540亿美元的公司的身价将暴涨到1500亿美元。 如果这一预期兑现,巴菲特绝对将从中大赚一笔。自2019年以来,巴菲特已经大举加仓西方石油,伯克希尔的西方石油持股总数已经达到超过2.55亿股,占28.8%的股份。西方石油目前是伯克希尔的第六大股票持仓,而伯克希尔已经成为西方石油的最大机构投资者。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