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086个
在由SMM主办的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 主论坛宏观专场 上,原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徐锭明围绕“投身能源百年大变局 研究能源革命新课题”的话题展开分享。 能源革命的两大新课题——储能与氢能 能源转型是一种工具,同时,能源转型也是一次机遇。用好能源转型工具,抓住能源转型机遇。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总结人类能源发展和转换的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它正沿着高碳到低碳、低效到高效、不清洁到清洁、分散到集中再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小型到大型再到大型与小型相结合、不可持续到可持续的历史轨迹,从低级到高级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 更重要的是,在能源发展和转换的过程中,人类也经历了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不自觉到自觉,被动到主动的历史发展过程。这次能源的更替必定将把我们带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能源革命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不推进能源革命,无法确保能源安全;不确保能源安全,便无法推进能源革命。 储能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储能行业的发展,关于政策面的利好频出,而新型储能作为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重要支撑,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装备。新型储能选址灵活、建设周期短、响应快速灵活、功能特性多样,正日益广泛地嵌入电力系统源、网、荷各个环节,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成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配套设施。 新型储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未来还将彻底颠覆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结构和电力运营格局。当前,从技术路线到市场机制,从安全程度到标准体系都还在不断成熟完善,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能源互联网的五大特征 一是可再生特征:可再生能源是互联网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是分布式特征:每个微型能源网络构成能源互联网的一个节点; 三是互联之特性:将分布式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组成的能源网络互联起来; 四是开放的特征:对等扁平和能源双向流动的能源共享网络,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能够“即插即用”; 五是智能化特征:互联网中的能源的生产传输转换和使用都应该具备智能化要求。 未来储能(动力电池)是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短板;是规模使用再生能源的关键;是积极发展微型电网的保障;是普及推广电动汽车的重点。 建设储能系统 融入源网荷储生态体系、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成本不受地理困扰、灵活应用不受时间困扰、为建新型电力系统铺路。 储能行业面临“双降”:一为储能系统安全降温;二为储能发展安全降温。 我国储能行业现状:储能产业是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和推手,加快储能产业的发展,对推动经济发展和建设健康的能源产出与消费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碳中和的核心也是储能。开启储能大时代。 中国有可能将率先跨入氢能时代 在由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室主任徐晓东共同撰文的《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查纪实之二》中提到,中国有可能率先跨入氢能时代。 什么是氢能源?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与此同时,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结构有待优化、碳排放量大等问题也不断显现,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能源安全等成为我国重点发展领域。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实现“双碳”目标为总体方向 ,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氢能作为高效低碳的能源载体,绿色清洁的工业原料,在交通、工业、建筑、电力等多领域拥有丰富的落地场景,未来有望获得快速发展。 氢能的特点:环境友好性、利用高效性、储运多样性、应用广泛性。 氢能发展的趋势和展望 在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投资扩大等有利因素促进下,氢能产业有望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展望未来,氢能产业或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氢能有望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实现商业化。 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氢能应用的需求增量主要来自于交通运输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推广是关键驱动力。长期来看工业领域有望是氢能应用的第一大领域,需求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下不断释放。 绿色制氢、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加氢站设备国产化将成为氢能行业热门赛道。 随着下游应用场景不断呈现,目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央企在制定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的布局。龙头企业入局产生了强有力的带动作用,预计资本市场对氢能关注度将持续升温,投资者重点关注绿色制氢、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加氢站设备国产化等赛道,推动我国氢能科技迭代创新。 氢能区域产业布局快速形成。 氢能产业布局与区域资源禀赋高度相关,且短期内氢能长距离运输、大规模储运的成本瓶颈依然存在。预计在产业发展初期阶段,各地将优先打造区域内产业生态。随着产业进一步成熟,输氢管道、运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将逐渐形成全国性网络。 我国氢能发展面临现实问题 :目前成本偏高、关键技术受限、配套尚未完善、市场仍需培育、二氧化碳处置。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一靠氢能、二靠储能、三靠智能。 未来,氢气管道运输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储运方式,管道输氢可仅以输电线路八分之一的成本传输其10倍的能量。
在由SMM主办的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 院士专场 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徐政和介绍了“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现状与挑战”的相关话题。他表示,据中信证券等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超20万吨,市场规模达130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预计到2030年,三元锂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规模将超1500亿。 背景 全球能源消费构成 电力和氢能在全球能源结构占比快速增长,到2050年,电力和氢能在能源消费占比中将增加至50%,化石能源消费预计降低至40%; 能源消费很快迎来峰值,人口预计增长20亿,但能源消费仅增长14%; GDP 能源强度持续下降,其中电气化带来的能效提高至关重要。 电池的重要性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情况 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商用车3年,乘用车5年。据前瞻研究院与中信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超20万吨,市场规模达130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预计到2030年,三元锂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规模将超1500亿。 预计至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40%;至2035年,占比高达50%;从动力电池市场来看,全球电动车锂离子电池消耗量年增长率26%;从动力电池市场来看,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将长期处于胶着态势。 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 据媒体数据显示,中国锂电池关键材料占全球储量: 锂占比在22.9%、 钴占比在1.1%、镍占比在3.0%、锰占4.2%、石墨占比在22.8%。而镍钴锰锂的金属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70%。 据媒体对对主要材料需求预测显示,2021年锂需求在0.7万吨左右,钴需求在0.8万吨左右,镍需求在1.9万吨左右,锰需求在1.1万吨左右,预计到2025年,需求预测将分别增长至2.5万吨、 2.8万吨、 7.1万吨 、 4.1万吨。 动力电池回收重要性-资源循环利用 从资源角度,为了保证资源安全,电池回收势在必行;布局锂、钴、镍等关键资源,建立一个电池生产和回收的循环体系,通过电池回收及电池材料生产,可从根本上影响全球的资源可持续发展。 2022年12月,Redwood Materials公司表示,将斥资35亿美元建造电池回收工厂,该公司的目标是要颠覆美国电动汽车供应链。(2023回收10 GWh 锂电池,44,000 吨材料,10万辆特斯拉车电池) 动力电池回收重要性-环境污染 电池对土壤和水体皆有污染,且有一定的爆炸危险。从环境角度看,为了避免环境污染问题,电池回收同样是势在必行。 欧盟电池法: 产业发展需求 2023年8月17日,《欧盟新电池法案》正式生效,法规将针对投放到欧盟市场的便携式、启动用、工业、电动汽车以及轻型交通工具电池,对其进行全方位监管,以期实现全生命周期更加可持续的电池。 从2031年8月18日起,电动车电池、启动、照明和点火电池以及容量大于2kWh的工业电池再生成分最低使用比例:钴16%、铅85%、锂6%、镍6%。 从2036年8月18日起,电动车电池、轻型交通工具电池、启动、照明和点火电池以及容量大于2kWh的工业电池再生成分最低使用比例:钴26%、铅85%、锂12%、镍15%。 研究与发展现状 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梯次利用: 20% <容量 < 80%,进行梯次利用(通信基站、电力储能、低速电动车领域),延长电池生命周期。 资源回收: 退役后的废电池,经预处理后采用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直接修复再生等手段进行回收再生,实现闭路循环利用。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代表性企业:梯次利用以格林美、安徽巡鹰、蜂巢等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广东和江苏。 回收利用工艺路线 预处理工序: 火法冶金无需复杂的预处理工序,可以将合适尺寸的废电池直接投入熔炼炉总进行高温熔炼; 湿法冶金需要进行放电、机械破碎、分筛等预处理,以获取黑粉; 直接再生工艺需要更复杂的预处理工序,以获取高纯正极材料。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代表性企业:破碎拆解以杰成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西、河南。湿法冶炼以传统的湿法冶金企业格林美、邦普等为代表,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广东。 挑战与机遇 回收工艺概况 挑战与机遇 结论与展望 未来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技术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拟解决的科学工程问题 1. 化学(电化学): 电化学性能、失效机理、 有价金属元素的高效分离。 2. 智能制造、机械工程: 设计和开发回收设备,包括破碎、分选、提取等设备。 3. 反应工程与物质分离科学 :宏观物料的精细化分选。 4. 材料科学: 电极材料的回收与再生。 5. 环境工程: 回收过程“三废”碳足迹。 结论与展望 灵活通用的安全绿色回收技术(拆解与破碎); 混合物料的精细化物理分离技术; 从电池设计层面考虑回收,方便回收并且对环境无污染; 规范电池的出厂标准,方便采用标准化回收工艺回收废旧电池; 电解液的无害化处理以及负极材料的高值化利用技术; 开发直接再生废旧正负极材料的绿色回收方法; 开发和完善电池溯源管理系统,实现废旧电池信息互联网化,规范电池回收市场。 》点击查看会议专题链接
在由SMM主办的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 主论坛宏观专场 上,中国地质科学院 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安建针对“全球新能源矿产需求与展望”的话题展开分享。他表示,预计到2040年,电动汽车领域对铜的需求在279万吨左右,2050年在312万吨左右;2040年电动汽车领域对镍的需求在186万吨左右,2050年或将收窄至163万吨左右;到2040年电动汽车领域对锂的需求量在73万吨左右,到2050年的需求量在88万吨左右;到2040年,电动汽车领域对钴的需求量在17万吨左右,到2050年或将提升至20万吨左右。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一系列灾难事件 近50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超过1万起,死亡人数高于200万,经济损失4.3万亿美元,每天平均损失约2亿美元; 近10年,冰川年均消融冰雪总量逾2980亿吨,若海水继续变暖,到本世纪末全球所有珊瑚礁都可能白化,约100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 全球29.6%的人口无法持续获得食物,11.7%的人口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约36亿人生活在高度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 气候变化造成每年约2310万人流离失所;2030年后,气候变化将导致增加约25万人/年死亡;公共卫生造成直接损失20~40亿美元/年。 降低碳排放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重要手段,而碳减排依赖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则需要特定关键矿产支撑,譬如地热、风电、光伏等产业的发展均需要各自所需的特定的关键矿产支撑。 全球能源需求与结构变化趋势 全球能源系统的变革性变化正在显现 碳排放约束倒逼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受清洁能源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与化石能源消费的密切关系发生变化;STEPS情景下,三种化石能源都将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 电力化是降低化石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关键 光伏、风电将重塑电力供应结构,水电、核电等也将发挥作用;化石能源在电力所占比重降低。 光伏、风电和储能电池是全球电力装机容量的重要组成 2030年,STEPS情景光伏和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翻一番,在NZE情景中扩大近4倍;STEPS情景下,电动汽车销售份额几乎增加了2倍,比NZE情景的水平低约40%。 全球光伏发展现状 全球光伏装机逐年增长,2021年累计装机已达940GW; 光伏装机主要集中在中国(33%)、美国(13%)、日本(8%)和德国(6%)等。 全球风电发展现状 2001~2023年,全球风电装机逐年增长,2023年累计装机已达1021GW;光伏装机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国家。 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2010~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存量快速上升,中国增量尤为明显;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全球占比32%、电动汽车全球产量占比62%,电动汽车全球销售份额占比近40%。 2010~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快速上升,2023年达1465万辆,中国952万辆,占比65%; 2035年,NZE情景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接近1.05亿辆,较目前高出约8000万辆; 2030年、2035年,每种情景下中国、欧洲和美国都是电动汽车销量大国。 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矿产需求展望 光伏和风电发电具有成本和环境优势 发电成本:光伏<风电<传统能源;碳排放:风电<光伏<传统能源。 清洁能源技术对新能源矿产的需求 清洁能源转型推动铜、锂、镍、钴、石墨和稀土需求大幅增长; 除稀土外,锂、钴、镍、铜、石墨在清洁能源技术中的需求占比超50%;电动汽车将成为镍最大的消费领域;2040年前钴的需求增长幅度低于其他电池金属;2050年稀土元素需求将翻一番。 不同机构、不同情景对未来新能源矿产的需求差异较大 不同技术路线对未来新能源矿产的需求差异较大 不同光伏技术对铟需求有较大差别,高CIGS和高晶硅对铟的需求是基准结构的1.72倍和0.61倍; 铝、铟矿物也应用于其他低碳技术,但光伏主导其未来需求; 在2DS情景下,铝和铟的需求量将比基准情景增长1.19和1.17倍。 不同技术路线对未来新能源矿产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 2040年,高CdTe在SDS情景下镉和碲需求将达到1300吨和1400吨;高钙钛矿(30%-US,15-D)将降低10%硅的需求,但增加45%的铅需求;高砷化镓(15%-US,5-D)将增加需求砷8000吨,镓3500吨和铟100吨。 新能源矿产市场价值 2040年,能源转型关键矿产的总市场价值将翻一番多,NZE情景下达7700亿美元;拉丁美洲、非洲和印度尼西亚的采矿业务市场价值不断增长;2030年后,约50%的精炼市场价值集中在中国。 2025 年电池矿物和电动汽车价值链的估计价值(美元)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关键矿产需求趋势 碳排放现状与趋势 中国能源碳排放 (101亿吨) 将于“十五五”期间达峰;碳中和时碳排放量为13~24亿吨,主要依靠压减煤炭和工业部门碳排放实现。 能源消费现状与需求趋势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 (>62亿吨标煤) 将于2030~2035年间达峰;达峰时,非化石能源占比30%左右,而碳中和时将占80%。 电力供应现状与趋势 206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占电力供应的92.88%。光伏、风电发电量分别为5.53和5.26万亿度,装机分别为39.68和21.20亿千瓦。 新能源发电结构与变化趋势 非化石能源已成为能源系统增量主体,增量主要来自于光伏、风电。 中国在全球光伏、风电、电动汽车供应链的中下游占据主导地位 且我国光伏、风电和电动车等新能源产业高增长情景所需的铜、锂、镍、钴、石墨和稀土约占全球NZE情景的60%以上。 电动汽车领域关键矿产需求 预计到2040年,电动汽车领域对铜的需求在279万吨左右,2050年在312万吨左右;2040年电动汽车领域对镍的需求在186万吨左右,2050年或将收窄至163万吨左右;到2024年电动汽车领域对锂的需求量在73万吨左右,到2050年的需求量在88万吨左右;到2040年,电动汽车领域对钴的需求量在17万吨左右,到2050年或将提升至20万吨左右。 能源资源需求展望 工业化后期+现代化建设期,大宗矿产消费峰值期与关键矿产消费快速增两期叠加,重要矿产资源需求将会维持一段时间的高位运行。 几点认识和体会 持续推动全球化,强化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体系建设 区域化、阵营化、脱钩断链,技术壁垒、贸易壁垒、投资壁垒恶性竞争等无助于人类共同面对同一个地球气候问题的解决. 构建清洁能源矿产全球治理体系 像气候治理一样,构建由供需方政府、联合国机构、NGO、相关企业和市场共同参与的公正、均衡、有序和稳定全球战略性关键矿产安全供应体系。 高度重视深海资源勘查开发 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向海洋要资源。 世界各大洋中多金属结核总储量约30000亿吨,仅太平洋底储量就有17000亿吨。其中含锰4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58亿吨,分别为陆地储量的200倍、600倍、50倍、3000倍。 》点击查看会议专题链接
中信金属5月27日晚间公告:为优化资源配置,释放公司部分投资价值,更好地满足公司发展需要,公司于2024年5月24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择机减持参股公司部分股票的议案》,同意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在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 择机减持不超过25,390,428股艾芬豪股票,占艾芬豪总股本的比例约为2%(具体比例以实际减持为准,相关股票减持和披露需同时遵守加拿大证券法律)。 对于持股情况,中信金属的公告显示:中信金属通过全资子公司中信金属非洲投资有限公司持有314,671,533股艾芬豪股票,占其总股本的比例约为24.78%,前述股票不存在抵押、质押或者其他第三人权利,也不涉及争议、诉讼或仲裁事项及被查封、冻结等,以及妨碍权属转移的其他情况。 对于交易数量及方式,中信金属表示:通过加拿大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择机减持不超过25,390,428股股票,占艾芬豪总股本的比例约为2%(具体比例以实际减持为准)。 谈及减持目的,中信金属表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中信金属通过全资子公司中信金属非洲投资有限公司持有314,671,533股艾芬豪股票,占其总股本的比例约为24.78%,中信金属所持艾芬豪股票对应市值约为307亿元人民币(按照艾芬豪2024年4月30日股价测算),实现了较好的投资回报。为释放公司部分投资价值,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公司发展需要,公司拟在当前实现较好收益的减持窗口期进行本次股票减持交易。 中信金属还公告了本次减持对公司在艾芬豪股东权利的影响: 本次减持计划完成后,如按照最大减持数量测算,中信金属对艾芬豪持股数量为289,281,105股,比例仍超过20%(按艾芬豪目前的股本总额计算),对公司在艾芬豪的董事席位等股东相关权利无影响。 本次减持是公司综合考虑后的战略经济行为,不妨碍公司对艾芬豪长期以来的战略投资。 本次减持不影响公司聚焦上游资源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中信金属将持续加强与艾芬豪的长期稳固战略合作。 对于艾芬豪的基本和财务情况:中信金属的公告显示:艾芬豪英文名IvanhoeMinesLtd.,成立于1993年4月29日,注册地为:Suite654-999CanadaPlace,Vancouver,BritishColumbia,CanadaV6C3E1,主营业务主要为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于2012年10月23日在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TSX:IVN。根据2024年4月30日艾芬豪股价18.66加元/股测算,其总市值约为237亿加元(折合美元约为175亿美元)。艾芬豪主要股东构成如下:中信金属持股比例约24.78%,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约13.03%,RobertM.Friedland持股比例约12.84%,其他基金、公众股东持股比例约49.35%。截至2023年12月31日,艾芬豪总资产50.00亿美元,净资产35.81亿美元,2023年归母净利润3.19亿美元(2023年财务数据已经审计);截至2024年3月31日,艾芬豪总资产50.76亿美元,净资产36.34亿美元,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0.66亿美元(2024年一季度财务数据未经审计)。 据mining的消息显示:艾芬豪公司目前与紫金集团共同拥有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Kamoa-Kakula大型铜矿综合体,该铜矿于2021年开始商业化生产。在其最后阶段,Kamoa-Kakula预计将成为全球前三大铜矿综合体,最高年产量可达70万吨。 中信金属此前披露登陆A股市场后的首份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9.99亿元,同比增长4.89%,其中黑色金属实现收入511.72亿元,有色金属实现收入736.5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66亿元,同比增长34.88%。 2023, 公司海外重大项目提前投产,保障关键资源稳定供应;境内投资项目运营稳定,为公司贡献良好稳定收益。 艾芬豪矿业旗下重点项目建设顺利,为公司贡献权益利润5.82亿元。秘鲁邦巴斯铜矿全年生产铜精矿含铜30.2万吨,销售铜精矿含铜37.5万吨,为公司贡献权益利润3.19亿元。巴西矿冶公司生产运营情况稳定,全球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西部超导坚持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在新领域的推广应用。 中信金属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也表示,铜业务一直是公司的核心投资及贸易品种。投资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对艾芬豪矿业、秘鲁邦巴斯铜矿等世界级资产的账面价值约145亿元,当年为公司贡献权益利润约9亿元;贸易方面,公司引入新团队,积极拓展新品种,业务规模增长显著, 2023年铜业务年营收规模突破500亿元。 2024年一季度,公司继续抓住市场机遇,积极营销,大力拓展渠道,铜业务业绩保持良好。 中信金属在其2023年年报中介绍:中信金属的主要业务聚焦金属矿产资源领域的大宗商品贸易和相关上游资源投资,主营的贸易品种主要包括铁矿石、钢材、锰矿、铬矿等黑色金属产品,以及铜、铝、铌、镍等有色金属产品;投资项目主要有艾芬豪矿业、秘鲁邦巴斯铜矿、巴西矿冶公司、西部超导、中博世金等。公司在黑色金属的铁矿石、有色金属的铜和铌等产品领域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已成为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贸易商。公司拥有一批境内外优质投资项目,在金属矿产资源领域的资源投资,具有资源稀缺、储量大、潜能大、寿命长、品位高、产品的进口依存度高等优势。
中信金属5月27日晚间公告:为优化资源配置,释放公司部分投资价值,更好地满足公司发展需要,公司于2024年5月24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择机减持参股公司部分股票的议案》,同意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在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 择机减持不超过25,390,428股艾芬豪股票,占艾芬豪总股本的比例约为2%(具体比例以实际减持为准,相关股票减持和披露需同时遵守加拿大证券法律)。 对于持股情况,中信金属的公告显示:中信金属通过全资子公司中信金属非洲投资有限公司持有314,671,533股艾芬豪股票,占其总股本的比例约为24.78%,前述股票不存在抵押、质押或者其他第三人权利,也不涉及争议、诉讼或仲裁事项及被查封、冻结等,以及妨碍权属转移的其他情况。 对于交易数量及方式,中信金属表示:通过加拿大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择机减持不超过25,390,428股股票,占艾芬豪总股本的比例约为2%(具体比例以实际减持为准)。 谈及减持目的,中信金属表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中信金属通过全资子公司中信金属非洲投资有限公司持有314,671,533股艾芬豪股票,占其总股本的比例约为24.78%,中信金属所持艾芬豪股票对应市值约为307亿元人民币(按照艾芬豪2024年4月30日股价测算),实现了较好的投资回报。为释放公司部分投资价值,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公司发展需要,公司拟在当前实现较好收益的减持窗口期进行本次股票减持交易。 中信金属还公告了本次减持对公司在艾芬豪股东权利的影响: 本次减持计划完成后,如按照最大减持数量测算,中信金属对艾芬豪持股数量为289,281,105股,比例仍超过20%(按艾芬豪目前的股本总额计算),对公司在艾芬豪的董事席位等股东相关权利无影响。 本次减持是公司综合考虑后的战略经济行为,不妨碍公司对艾芬豪长期以来的战略投资。 本次减持不影响公司聚焦上游资源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中信金属将持续加强与艾芬豪的长期稳固战略合作。 对于艾芬豪的基本和财务情况:中信金属的公告显示:艾芬豪英文名IvanhoeMinesLtd.,成立于1993年4月29日,注册地为:Suite654-999CanadaPlace,Vancouver,BritishColumbia,CanadaV6C3E1,主营业务主要为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于2012年10月23日在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TSX:IVN。根据2024年4月30日艾芬豪股价18.66加元/股测算,其总市值约为237亿加元(折合美元约为175亿美元)。艾芬豪主要股东构成如下:中信金属持股比例约24.78%,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约13.03%,RobertM.Friedland持股比例约12.84%,其他基金、公众股东持股比例约49.35%。截至2023年12月31日,艾芬豪总资产50.00亿美元,净资产35.81亿美元,2023年归母净利润3.19亿美元(2023年财务数据已经审计);截至2024年3月31日,艾芬豪总资产50.76亿美元,净资产36.34亿美元,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0.66亿美元(2024年一季度财务数据未经审计)。 据mining的消息显示:艾芬豪公司目前与紫金集团共同拥有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Kamoa-Kakula大型铜矿综合体,该铜矿于2021年开始商业化生产。在其最后阶段,Kamoa-Kakula预计将成为全球前三大铜矿综合体,最高年产量可达70万吨。 中信金属此前披露登陆A股市场后的首份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9.99亿元,同比增长4.89%,其中黑色金属实现收入511.72亿元,有色金属实现收入736.5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66亿元,同比增长34.88%。 2023, 公司海外重大项目提前投产,保障关键资源稳定供应;境内投资项目运营稳定,为公司贡献良好稳定收益。 艾芬豪矿业旗下重点项目建设顺利,为公司贡献权益利润5.82亿元。秘鲁邦巴斯铜矿全年生产铜精矿含铜30.2万吨,销售铜精矿含铜37.5万吨,为公司贡献权益利润3.19亿元。巴西矿冶公司生产运营情况稳定,全球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西部超导坚持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在新领域的推广应用。 中信金属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也表示,铜业务一直是公司的核心投资及贸易品种。投资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对艾芬豪矿业、秘鲁邦巴斯铜矿等世界级资产的账面价值约145亿元,当年为公司贡献权益利润约9亿元;贸易方面,公司引入新团队,积极拓展新品种,业务规模增长显著, 2023年铜业务年营收规模突破500亿元。 2024年一季度,公司继续抓住市场机遇,积极营销,大力拓展渠道,铜业务业绩保持良好。 中信金属在其2023年年报中介绍:中信金属的主要业务聚焦金属矿产资源领域的大宗商品贸易和相关上游资源投资,主营的贸易品种主要包括铁矿石、钢材、锰矿、铬矿等黑色金属产品,以及铜、铝、铌、镍等有色金属产品;投资项目主要有艾芬豪矿业、秘鲁邦巴斯铜矿、巴西矿冶公司、西部超导、中博世金等。公司在黑色金属的铁矿石、有色金属的铜和铌等产品领域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已成为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贸易商。公司拥有一批境内外优质投资项目,在金属矿产资源领域的资源投资,具有资源稀缺、储量大、潜能大、寿命长、品位高、产品的进口依存度高等优势。
SMM5月28日讯: 近几日,国内钼市场价格整体呈现相对平稳的走势。 从供应端来看: 钼矿山产出稳定,利润情况表现可观, 矿山企业心态良好,故出货意向有限 ;矿端持货商预期看涨情绪突出, 叠加社会库存位置不高,所以惜售挺价操作较为明显 。日前,市场主流钼精矿报价围绕 3850元/吨度 及以上展开,市场低价货源难寻,成交暂未批量展开。 从需求端来看: 据SMM了解, 受近段时间有色金属价格普涨的影响,含钼钢材市场的原料成本均有所上行,钢材的利润空间被明显压缩;同时,终端消费市场需求维稳,新增需求较少导致下游市场对于产品价格上行的接受度较低, 故钢厂采购原料态度谨慎,倒压价格的情绪明显有增。 情绪上传至钼铁端,钼铁市场同时承受原料价格高涨坚挺以及下游需求倒压的影响,外加原料补库难度较大,钼铁冶炼企业偶有倒挂局面显现,现货市场报价不一致, 钢招流标时有发生;贸易商偶有背对背顶订单进场,市场成交等待放量。 截至5月28日, 钼铁主流钢招量接近9000吨,部分需求方受价格影响选择延迟进场。 钼化工端,有市场人士表示: 近期钼市风险提升,生产端严格以销定采;贸易端消耗原有库存为主,主动备库计划暂停。 综合来看,现阶段国内钼市场呈现“ 流通货源趋紧、原料价格强势、需求跟进滞后” 的状态,供需两端博弈加剧难分高下。 SMM预计短期钼价将继续高位盘整前行。 》查看SMM钨钼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点击查看SMM钼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点击填写 报名表单 立即登记参会,与业界精英共同探讨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我们期待您的到来,与SMM共同开启这场新能源产业的盛宴。在本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上,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将盛装出席,与新能源行业同仁共商产业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并共同描绘新能源的美好蓝图。 展馆:材料馆 展位号:D38-2 自1982年在中国设立第一个销售办事处至今,赛默飞世尔科技已正式进入中国40余年。我们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济南等地设立了17个商业办公室,员工人数超过70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以及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 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9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苏州和广州等地运营。赛默飞在全国还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以及示范实验室,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中国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和苏州的2个中国创新研发中心,拥有110多位专业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及100多项专利。创新中心专注于垂直市场的产品研究和开发,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用户的技术和产品;赛默飞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9个服务中心以及2800余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 产品展示 01 Thermo Scientific™ Scios 2 通用型高性能双束电镜 产品简介: 电子透镜内Trinity™ 检测技术能够同时收集所有信号,既节省时间又可形成鲜明的衬度,有助于采集尽可能多的数据;创新的同轴背散射检测器能提高效率,可根据信号的角度分布选择信号,从而轻松分离成分衬度和形貌衬度,为包括磁性材料在内的众多样品提供出色的二维和三维分析结果。 产品特 点: NiCol™电子镜筒可进行超高分辨率成像,获得最广泛类型样品(包括磁性和不导电材料样品)的高质量成像 Sidewinder™离子镜筒可快速、简便地制备高质量透射电镜和原子探针样品 各类集成化镜筒内及极靴下探测器,采集优质、锐利、无荷电图像,提供最完整的样品信息 可选Auto Slice & View软件,精确定位感兴趣区域,获取优质、多模态内部和三维信息 凭借高度灵活的110 mm 样品台和内置的 Thermo Scientific Nav Cam™ 相机,实现精准的样品导航 针对锂电池材料表征,可以提供以下信息: 二维表征,得到正负极极片、隔膜、包覆及掺杂的形貌、结构、成分分析 加工正负极、隔膜等材料的截面,得到截面形貌、结构等信息 三维结构表征,得到颗粒粒度、孔隙率、裂缝尺寸分布 制备高精度S/TEM 样品 02 Thermo Scientific™ iCAP™ RQplus 系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产品简介: iCAP Rqplus ICP-MS能够为不同基质样品长期日常分析提供所需的操作简易性、稳健性和稳定性,且无基线漂移、QC失败或需要重新进行样品检测。主动的仪器性能和耗材检测,排除了维护中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确保操作可靠、高效、无忧 产品特点: • 三挡可选自动化在线氩气稀释(AGD)模式,重塑复杂样品超痕量分析需求 • HAWK耗材/维护助手和自动仪器检测预警等功能,赋能仪器正常运行时间管理 • 结构化Qtegra智能科学数据解决方案(ISDS)全面简化工作流程 • 丰富的高级附件处理功能,满足前沿应用需求 由上海有色网主办的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将于 2024年5月29日至31日 在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举行。本届博览会将聚焦新能源全产业链,围绕行业发展、技术创新、储能应用、新能源汽车、关键矿产等多个领域,集中展示锂电、钠电、储能应用、氢能及燃料电池、光伏产业、充换电、新能源材料、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等板块。展会将覆盖 8大板块 , 1200多家国内外企业 将聚集在此次展会。 SMM全球Tier 1储能榜单 SMM全球Tier 1储能榜单 5月苏州新能源博览会——重磅发布! 国际标准,面向全球! 中国、中东、欧洲、北美、澳洲五大国际市场 同步发布 助力企业拓展全球版图! 【CLNB 2024——火热报名中】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2024年5月29日-31日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联系我们
》查看更多金属库存信息 LME库存 各具体仓库库存变化情况 LME铜库存 LME铝库存 LME铅库存 LME锌库存 LME锡库存 LME镍库存
SMM5月28日讯: 5月28日,金川升水报700-1000元/吨,均价850元/吨,均价与上一交易日相比减少250元/吨,俄镍升水报价-800至-200元/吨,均价-500元/吨,均价较前一交易日相比减少100元/吨。今日早间盘面随有色整体上行,现货报价出现传统品牌下调,而新增品牌上调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新增电积镍国内现货短缺。但整体来看现货市场成交仍然以刚需采购为主。今日镍豆价格152500-15330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现货价格增加2750元/吨,今日镍豆与硫酸镍价差约为2900元/吨。(硫酸镍价格较镍豆价格低2900元/吨)。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