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08个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欧佩克+不太可能在6月会议之前改变石油产量政策,预计该联盟在下周的部长级会议上不会提出任何政策建议。 欧佩克+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以俄罗斯为首的国家组成的联盟,该联盟原油产量占全球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约为4300万桶/日。 欧佩克+将于下周三(4月3日)举行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会议,以审查市场和成员国的减产执行情况。消息人士称,预计欧佩克+在6月之前不会采取行动,4月份的会议可能会直截了当地迅速结束。 本月初,欧佩克+将220万桶/日的减产协议延长到了二季度末,以支撑市场。 由于经济不确定性和欧佩克+以外的国家增加了供应,国际油价今年的涨势整体受到了限制,但中东战争的持续影响,加上乌克兰近来频繁袭击俄罗斯的炼油厂,国际油价今年以来一直在走强。 作为全球油价基准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周二在86美元/桶附近徘徊,显著高于去年年底创下的70美元/桶的低点。 对沙特而言,目前的油价仍不够理想。据惠誉估计,沙特需要国际油价高于每桶90美元,因为该国正在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经济转型。 国际能源署(IEA)本月上调了对今年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期,原因是美国需求前景改善等因素。与此同时,IEA还下调了对全球石油供应的预期,因为欧佩克+的产量预期下降。
有迹象显示,机构投资者眼下正在以四年多来最快的速度购买石油,因为他们乐观地认为,沙特及其OPEC+盟友将继续维持限产政策,同时经济前景的改善将提振能源消费。 乌克兰对俄罗斯炼油厂和出口终端的无人机袭击,也有可能扰乱原油和燃料的生产和出口,这加速了市场情绪向更为看涨的一面发生转变。 根据向ICE和CFTC提交的持仓报告,在截至3月19日的一周里,对冲基金和其他基金经理在与石油价格挂钩的六种最重要的期货和期权合约上,净买入了相当于1.4亿桶的石油。 这是2019年12月以来净买入速度最快的一周,也足以跻身自2013年有记录以来单周净买入规模最大榜单的前十。 详细来看,从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和洲际交易所(ICE)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合约(+5700万桶)、到布伦特原油(+5500万桶)、欧洲柴油(+1800万桶)乃至美国汽油(+1000万桶)合约,基金经理几乎全线买入,仅美国柴油的净持仓基本没有变化。 尤为难得的是,多数买盘来自于新建的多头头寸(+1.11亿桶),仅有少量空头回补(3000万桶),这彰显了投资者的看涨热情。 所有六份合约的合计净持仓量已增至6.41亿桶,为六个月来最高;相比之下,去年12月中旬仅约为2.07亿桶。 油市大行情要来了吗? 目前,经通胀调整后的原油价格几乎与本世纪初以来的长期平均水平完全一致。但许多基金经理眼下正预计,产量限制和强劲消费,将使油价在未来几个月升至历史区间的上半部分。 在具体走势方面,由于预期俄罗斯减产和俄罗斯炼油厂遭到袭击将导致供应收紧,原油价格本周伊始进一步走高。 截止发稿,布伦特原油最新交投于每桶86.98美元附近,美国WTI原油期货则徘徊于82.20美元一线。上一交易日两份合约价格均收高逾1.30美元。 澳新银行分析师在本周的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原油价格正因供应方面的问题和持续的地缘紧张局势而上涨。 据两名消息人士周一透露,俄罗斯石油公司在俄罗斯萨马拉市拥有的古比雪夫炼油厂已停止了部分作业,在周末发生无人机袭击后,其产能预计将减少一半。 由Alex Hodes领导的StoneX堪萨斯城能源团队在周一的一份客户报告中表示,这次袭击将使俄罗斯炼油厂的产能每天再减少35000桶,在正常维护的基础上,总共已有大约40万桶/天的产能离线。这标志着乌克兰过去三周内对俄罗斯炼油厂的第8次袭击——这似乎是乌克兰有意破坏俄罗斯能源部门稳定的行动。 Nissan Securities旗下NS Trading的总裁Hiroyuki Kikukawa表示,对俄罗斯能源设施的袭击,引发了油市供应的担忧。 此外,周一还有报道称,俄罗斯政府已下令其国内企业在第二季度控制石油产量,以确保他们在6月底之前达到每天900万桶的限产目标,这将符合该国对欧佩克+的承诺。 Price Futures Group分析师Phil Flynn表示,“俄罗斯正致力于欧佩克+减产。他们正在超越当前的供需基本面,着眼于与维持欧佩克+的团结,以及未来进一步出现更大价格冲击的风险。” 从技术面看,布伦特原油的50日移动均线目前已超过了100日移动均线,形成“黄金交叉”。有迹象表明,欧佩克+将在下周举行的代表审议会议上坚持目前的减产计划。 随着欧佩克+继续实施限制措施,以及美国收紧对俄罗斯的制裁,原油价格本月料势将连续第三个月上涨。
据外电3月25日消息,高盛(Goldman Sachs)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欧洲和美联储等央行今年将开始降息的预期下,大宗商品将支撑工业和消费者需求。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将上涨,这与麦格理(Macquarie)和Carlyle Group的观点一致。 高盛称,随着借贷成本下降、制造业复苏以及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存在,原材料投资预计今年将有15%的回报率。 高盛预计,铜、铝、黄金和石油产品价格将上涨,但敦促投资者保持谨慎,因为预计这种升势不会是普遍的。 高盛在报告中称,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非衰退情况下降息,将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其中受刺激最大的是金属(尤其是铜和黄金),其次是原油。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原材料价格的积极影响将会增加,因为增长是通过宽松的金融环境引导的。
3月24日电,中国石化发布2023年全年业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21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04.6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505元。公司2023年实现经营性现金流人民币1,614.75亿元,同比增长38.9%。 报告期内,中国石化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主要业务取得高质量经营成果,油气当量产量、原油加工量和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均创历史新高。公司油气当量产量7,092万吨,同比增长3.1%;天然气产量37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1%;加工原油2.58亿吨,同比增长6.3%;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达1.88亿吨,同比增长15.8%;乙烯产量1,431.4万吨,同比增长6.5%。 2023年公司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创新驱动提质转型升级,全年申请境内外专利9601件,获得境内外专利授权5483件,专利质量持续国内领先。中国石化表示: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继续回升向好,能源化工行业也将加快转型,预计境内天然气、成品油和化工产品需求保持增长,给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注:公司2021年至2023年三年间现金分红金额人民币1,409亿元,回购股份金额人民币65亿元,合计总金额人民币1,474亿元。全年预计派发现金股利每股人民币0.345元(含税),合并计算后,全年分红派息比例达到75%。
全球石油的使用量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今年的需求量可能再次超出预期,这已再度引发了业内对全球石油消耗量何时会真正达到峰值的新探讨。 随着对原油的需求有增无减,在本周于美国“能源之都”休斯敦举行的年度CERAWeek活动上,能源行业高管们的语气正变得越来越自信。 在本周的会议上,许多与会者在接受采访或在台上发言时表示,尽管可再生能源在过去几年迅速崛起,但他们预计未来多年能源消费量仍将持续上升,这预计也将对实现全球经济去碳化的目标造成打击。 “我们应该放弃逐步淘汰石油和天然气的幻想。相反,我们应该根据现实的需求假设,在必要的时候对它们进行充分的投资”,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商沙特阿美公司首席执行官Amin Nasser表示。 与会者对Nasser在CERAWeek活动期间的演讲,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全球最大石油贸易商维多集团(Vitol SA)首席执行官Russell Hardy在会议上也表示,由于对电动汽车采用率的预期下调,该公司正在将石油消费峰值推迟到2030年代初。 国际能源署(IEA)本月早些时候也表示,由于欧佩克+似乎将在今年下半年继续减产,预计全球市场将在2024年全年面临供应短缺,而不是此前预期的供应过剩。IEA还提高了对今年全球需求的预测,将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上调11万桶至130万桶/日。虽然这一数字低于去年的220万桶——当时全球刚刚彻底摆脱新冠疫情拖累,但从历史标准来看,这一数字仍然是健康的。 IEA表示,其提高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前景更加乐观,以及船用燃料需求增加——大量船只需要更长的路线来避开胡塞武装在红海的袭击。 石油需求高峰远未至? 不少能源行业人士表示,国际能源署此前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在本十年结束前达到峰值,这从短期和中期来看可能都过于保守。 石油贸易商贡渥集团(Gunvor Group)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增加140万桶/日。另一家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巨头托克(Trafigura)则称,其共识预期约为150万桶,但认为这一预测存在相当大的上行风险。 托克首席经济学家Saad Rahim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美国经济的表现尤其令人感到惊讶。石油需求的表现好于预期。 行情数据显示,消费端的强劲需求,已经帮助推动国际基准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在今年上涨了11%,本周早些时候一度升破每桶87美元。 部分领域的需求尤其强劲——维多集团表示,仅红海船只的改道就使全球燃料需求增加了10万桶/日。航空燃油和塑料也是强劲的需求驱动因素。 印度也将成为新增需求的主要贡献者。印度政府预计,在4月开始的财政年度里,印度经济将增长7%,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印度目前已是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据国际能源署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印度将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最大来源。 美国石油生产商康菲石油公司首席经济学家Helen Currie表示,“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石油需求都一直非常强劲。我们预计,今年全球需求将全面再创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电动汽车的崛起此前曾被业界视为未来几年石油需求增长的最大阻力,尤其是在中国。但根据BloombergNEF的最新研究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将放缓,而汽油和柴油动力汽车的总保有量将继续上升。 科威特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Sheikh Nawaf Al-Sabah本周表示,“我们看到,在能源转型的整个过程中,需求都在增加,”这解释了为何这个中东国家眼下仍在计划扩大石油产能。
全球石油的使用量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今年的需求量可能再次超出预期,这已再度引发了业内对全球石油消耗量何时会真正达到峰值的新探讨。 随着对原油的需求有增无减,在本周于美国“能源之都”休斯敦举行的年度CERAWeek活动上,能源行业高管们的语气正变得越来越自信。 在本周的会议上,许多与会者在接受采访或在台上发言时表示,尽管可再生能源在过去几年迅速崛起,但他们预计未来多年能源消费量仍将持续上升,这预计也将对实现全球经济去碳化的目标造成打击。 “我们应该放弃逐步淘汰石油和天然气的幻想。相反,我们应该根据现实的需求假设,在必要的时候对它们进行充分的投资,”,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商沙特阿美公司首席执行官Amin Nasser表示。 与会者对Nasser在CERAWeek活动期间的演讲,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全球最大石油贸易商维多集团(Vitol SA)首席执行官Russell Hardy在会议上也表示,由于对电动汽车采用率的预期下调,该公司正在将石油消费峰值推迟到2030年代初。 国际能源署(IEA)本月早些时候也表示,由于欧佩克+似乎将在今年下半年继续减产,预计全球市场将在2024年全年面临供应短缺,而不是此前预期的供应过剩。IEA还提高了对今年全球需求的预测,将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上调11万桶至130万桶/日。虽然这一数字低于去年的220万桶——当时全球刚刚彻底摆脱新冠疫情拖累,但从历史标准来看,这一数字仍然是健康的。 IEA表示,其提高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前景更加乐观,以及船用燃料需求增加——大量船只需要更长的路线来避开胡塞武装在红海的袭击。 石油需求高峰远未至? 不少能源行业人士表示,国际能源署此前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在本十年结束前达到峰值,这从短期和中期来看可能都过于保守。 石油贸易商贡渥集团(Gunvor Group)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增加140万桶/日。另一家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巨头托克(Trafigura)则称,其共识预期约为150万桶,但认为这一预测存在相当大的上行风险。 托克首席经济学家Saad Rahim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美国经济的表现尤其令人感到惊讶。石油需求的表现好于预期。 行情数据显示,消费端的强劲需求,已经帮助推动国际基准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在今年上涨了11%,本周早些时候一度升破每桶87美元。 部分领域的需求尤其强劲——维多集团表示,仅红海船只的改道就使全球燃料需求增加了10万桶/日。航空燃油和塑料也是强劲的需求驱动因素。 印度也将成为新增需求的主要贡献者。印度政府预计,在4月开始的财政年度里,印度经济将增长7%,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印度目前已是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据国际能源署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印度将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最大来源。 美国石油生产商康菲石油公司首席经济学家Helen Currie表示,“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石油需求都一直非常强劲。我们预计,今年全球需求将全面再创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电动汽车的崛起此前曾被业界视为未来几年石油需求增长的最大阻力,尤其是在中国。但根据BloombergNEF的最新研究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将放缓,而汽油和柴油动力汽车的总保有量将继续上升。 科威特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Sheikh Nawaf Al-Sabah本周表示,“我们看到,在能源转型的整个过程中,需求都在增加,”这解释了为何这个中东国家眼下仍在计划扩大石油产能。
3月21日晚间,中国海油(600938.SH,00883.HK)发布年报披露,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66亿元,同比下降1%;归母净利润1238亿元,同比下降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665亿元,同比增长12%。 针对日前网传埃克森美孚与中海油或行使优先购买权,阻止雪佛龙收购Hess一事进展。中国海油董事会秘书徐玉高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已于3月15日向Hess提起了仲裁的申请。 徐玉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实际上埃克森是第一家提出仲裁申请的,Hess是第二家,我们是最后一家提出仲裁申请的,这都是按照当时与合作伙伴签订的联合作业协议相关的条款来进行的。后面的工作我们会按照条款的规定,运用法律手段来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司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 2023年10月,雪佛龙宣布计划以530亿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购赫斯(Hess),此次交易的企业总价值为600亿美元,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今年2月,雪佛龙方面提供文件显示,上述收购案可能无法按期完成,主要原因是收购案涉及圭亚那项目的优先购买权。 此外,业绩会上, 中国海油对业绩下滑解释称,主要系国际油价下行所致 。 2023年,中国海油实现石油液体销售量为514.5百万桶,同比上涨7.5% ,平均实现油价为77.96美元/桶,同比下降约19.3%。天然气销售量为807.4十亿立方英尺,比上年上升11.2%。天然气平均实现价格为7.98美元/千立方英尺,比上年下降约7.0%。 产量方面,中国海油2023年全年实现油气净产量678百万桶油当量,连续5年创新高,截至2023年底,中国海油共有净证实储量约67.8亿桶油当量。 勘探方面,中国海油获得多个亿吨级大油田和首个深层煤层气千亿方大气田发现。 谈及勘探工作进展,中国海油首席执行官及总裁周心怀在业绩说明会上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我个人认为中国海油在近海海域还是有比较好的勘探前景,近几年的勘探效果也印证了我们这个观点,应该说整体处于勘探(工作)的中期,随着我们勘探投入的稳定,我们可以有稳定预期的好的勘探发现。”
科威特石油公司(KPC)的首席执行官表示,如果红海危机再持续六个月,那么全球油轮船队将会面临短缺,进而影响全球石油运输的能力。 自去年11月以来,胡塞武装分子一直在红海袭击商船,这些袭击迫使许多集装箱航运公司和油轮公司绕道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增加了运输时间和成本。 KPC首席执行官Shaikh Nawaf al-Sabah在采访中谈到全球船队时指出,“我认为我们可能担心的一件事是, 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6个月,我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油轮队伍继续绕道而行 。” Al-Sabah表示,在危机期间,KPC已将大量船只转移到好望角绕行,但拒绝提供具体数字。同时,该公司仍在继续通过红海进行部分运输,并且每天都在决定船只应该走哪条航线。 他还指出, 该公司始终维持着一支战略油轮船队来应对紧急状况 ,“我们有信心可以按时向客户供应所需的货物,不会出现问题”。 不过,Al-Sabah并不认为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会导致进一步冲突,从而扰乱更大范围地区的原油供应。该首席执行官称,“ 我不认为会有供应方面的担忧,我相信整个行业和体系有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潜在供应危机 。” 相较于al-Sabah的坦然,雪佛龙首席执行官Michael Wirth则认为,中东的安全局势较“脆弱”,可能随时发生变化。Wirth指出,雪佛龙“不会将船只转移到红海”。 Wirth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天,以色列和加沙的冲突仍在继续,并且眼下似乎还没有解决方案,该地区的风险仍然很高。” 需求展望 虽说原油期货价格今年有所上涨,但由于围绕中国经济和美国原油产量强劲的不确定性,依旧令油价承压,原油价格一直难以突破。 不过Sabah认为,中国的原油需求稳步增长且坚实,而美国的原油产量增长将放缓。他预测, 今年下半年,原油需求的上行机会将超过下行风险。 Sabah称,他 并不担心中国的原油需求 ,“我经常拜访我们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反馈一直是,如果你有额外的供应,我们愿意接受。所以说中国的需求稳步增长,而且一直很稳定。” 在石油供给方面,Sabah指出 美国的原油产量增长将放缓 。此外康菲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Ryan Lance也表示,今年美国原油产量的增长也将从去年的100万桶/天放缓至30万至40万桶/天。 Al-Sabah称,“展望今年下半年,我认为需求的上行机会大于下行风险。我们将继续向市场供应,以保持平衡和稳定。”
俄罗斯海运原油出口量回吐了上周的全部涨幅,原因是波罗的海港口Primorsk的维护工作和太平洋沿岸港口Kozmino附近的强风打击了两个最重要港口的原油运输。数据显示,在截至3月17日的一周内,俄罗斯海运原油出货量为297万桶/日,较上一周减少了73万桶/日,环比降幅约为20%;在截至3月17日的过去四周,俄罗斯海运原油平均出货量也下降了约4万桶/日,至328万桶/日。 按俄罗斯海运原油出货目的地划分,在截至3月17日的过去四周内,运往亚洲地区的平均出货量为280万桶/日,运往黑海地区的平均出货量为40万桶/日,运往未知地区的平均出货量为10万桶/日。 俄罗斯海运原油上周出口量低于俄罗斯向OPEC+合作伙伴承诺的水平,这可能有助于支撑价格。不过,以更稳定的四周指标衡量,出口量符合俄罗斯向OPEC+合作伙伴承诺的水平。 另外,对一些运输俄罗斯原油的油轮和参与贸易的几家公司的制裁正在产生影响,尽管到目前为止,总体出货量还没有大幅减少。俄罗斯国有油轮公司PJSC Sovcomflot表示,美国更严厉的制裁措施正给其业务带来压力,这是美国制裁措施使俄罗斯原油运输复杂化的最新迹象。
摩根大通大宗商品研究部表示,受原油和贱金属价格和合约流量大幅增加的推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未平仓合约的估计价值上周飙升6%,达710亿美元左右,达六个月高位。 该行在一份日期为3月19日的报告中称,截至3月15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上所有交易商类型的资金流入连续一周持续,达到430亿美元的七个月高点。原油交易流入达到140亿美元,为2023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在贱金属市场,受工业生产、制造业和强劲出口带动的中国1月和2月活动强于预期的支撑,流入达到156亿美元。 乌克兰无人机对俄罗斯石油设施的多次袭击推动油价升至数月高点。然而,由于美元走强,价格已经回落,市场急切地等待美联储的利率决定和随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新闻发布会。布伦特原油日内下跌0.72%至86.75美元/桶,WTI原油下跌0.74%至82.12美元/桶。 在金属方面,贱金属市场的未平仓合约估值环比上升13.4%,主要受铜的推动。铜价上周反弹,上海铜价触及创纪录高位,伦敦铜价触及11个月高点。然而,今天大多数金属的价格都在走低,黄金下跌0.14%,至2154.17美元;白银下跌0.38%。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