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韩国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SK On的一位高管在周四表示,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前生产一种新的磷酸锂铁电动汽车电池,这是该公司向受电动汽车成本上涨挤压的汽车制造商提供低成本电池的努力的一部分。 SK On的客户福特汽车(F.US)去年表示,计划明年在其纯电皮卡F-150 Lightning搭载来自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特斯拉(TSLA.US)和Rivian(RIVN.US)也宣布了使用磷酸锂铁电池的计划。 据悉,SK On正在美国投资新的电池生产设施,预计到2026年将拥有150千兆瓦时的产能。SK On的高管表示,这些投资以及该公司在美国生产阴极的投资应该能让SK On的美国客户得以满足《通胀削减法案》中美国电动汽车补贴附带的要求。 目前,电池制造商和汽车制造商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大电动汽车电池产能。一些行业分析师质疑这可能会导致供应过剩。SK On的高管则认为,预计近期不会出现供应过剩的情况。他表示,SK On的新工厂是在汽车制造商保证他们会接受所生产的电动汽车电池的情况下才建造的。他还补充称,SK On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筹集所需资金以投资产能和新化学品。
2022年全球股市经历了大幅波动,曾经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新能源相关个股,亦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疯狂与无情”。特别是对于当前最需要资金支持的造车新势力来说,2022年在资本市场上最终悻悻而归。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蔚小理股价在美股市场均现大幅下跌。其中,小鹏汽车全年跌幅超过80%。而在港股市场,蔚小理零同样未能幸免,除稍晚登陆港股的零跑至2022年收盘录得5.33%的跌幅外,蔚小理港股股价的跌幅皆达二位数。 为分散风险,2022年5月6日,蔚来宣布已从新加坡交易所取得主板二次上市的附条件上市资格函,并将于本月发布上市文件。蔚来赴新加坡上市将采用介绍上市的方式,不涉及新股发行及资金募集;上市每股面值0.00025美元,在新交所上市的A类股可与其在纽交所上市的美国存托股份实现完全转换。 此前的3月10日,蔚来汽车同样以介绍方式在港交所主板二次上市。至此,“蔚小理”继相约美股后,又在港股团聚,而蔚来也实现了三地上市。之后,零跑汽车又在2022年9月29日登陆港股,港交所也拥有了四家内地的造车新势力企业。 然而,登陆资本市场或许只是站上了另一条起跑线。今年以来,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车企在股市的大幅跳水,而资本市场对于造车新势力的热度也正在退去。在美股上,理想汽车从2021年12月31股价32.10美元跌至2022年12月30的20.40元,跌幅36.45%;小鹏汽车从50.33美元跌至9.94美元,跌幅80.25%;蔚来从31.68美元跌至9.75美元,跌幅69.22%。 2021年在港股的上市的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年内股价分别下滑37.41%和79.41%;2022年登陆港股的蔚来和零跑汽车相较上市之初,股价也分别下滑50.6%和5.3%。 从上述四家车企2022年三季度财报来看,理想汽车三季度净亏损扩大16.46亿元,净亏损16.46亿元,环比增加156.7%,创下单季亏损新高;蔚来汽车三季度净亏损为41.108亿元,同比增亏392.1%、环比增亏49.1%;小鹏汽车三季度净亏损也达到了23.8亿元。而在三季度首次发布财报的零跑汽车,净亏损13.4亿元,2019年-2021年这三年亏损总金额达到48.47亿元。 与此同时,“蔚小理”也未能完成年初既定的销量KPI。其中,蔚来汽车完成度为81.66%、理想汽车66.62%,而小鹏汽车的完成度尚不足一半。 在此背景下,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相继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据悉,小鹏汽车特别设立了财经平台,意在提升成本费用管控的精细化水平和财务体系的合规能力。而此前,小鹏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大幅调整,成立了五大虚拟委员会组织,打通公司各条业务线的沟通渠道,以提升协作效率。同时,建立了三个虚拟产品矩阵组织,确保以客户和市场导向为主。何小鹏本人则表示,将专注于小鹏汽车产品本身。 同样,理想汽车发布全新人事任命以及启动矩阵型组织模式调整。理想汽车总工程师马东辉将接替沈亚楠担任理想汽车总裁并进入董事会,整体负责研发和供应链群组;高级副总裁谢炎将出任理想汽车CTO,全权负责系统与计算群组。沈亚楠则退出董事会,加入理想汽车流程变革委员会,并将于今年6月底结束在理想汽车的工作。 在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发布的最新内部信中,也悉数列举了公司过去的不足之处,共有8项之多,包括“组织和团队在过去一年中扩展过快,内部沟通效率亟需提升。”李斌在这份内部信中提到。“2023年的工作任务会增加很多,但公司的资源投入只会有小幅增加,我们必须从内部挖掘潜力,尤其是对于低效的组织、低效的团队、低效的流程、低效的项目,需要进行全面的梳理和优化。” 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官宣Model 3/Y全系车型降价,最大降幅达13.4%,成为2023年首个宣布降价的新能源车企。受特斯拉这一动作的影响,截至当日收盘,小鹏汽车港股股价下跌6.82%,理想汽车下跌6.55%,蔚来汽车跌幅亦达4.03%。 “特斯拉价格调整的背后,涵盖了无数工程创新,实质上是独一无二的成本控制之极佳定律:包括不限于整车集成设计、产线设计、供应链管理、甚至以毫秒级优化机械臂协同路线……”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解释了特斯拉降价的逻辑——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坚持以成本定价。 “资本对新造车势力的青睐变弱后,融资困难加剧。且市场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将导致经营变得愈发艰难。”有分析师认为,“节衣缩食”是造车新势力在2023年需要面对的常态。
国家能源局网站1月6日消息,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就《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推动多领域清洁能源电能替代,充分挖掘用户侧消纳新能源潜力。推动各领域先进电气化技术及装备发展进步并向各行业高比例渗透,交通领域大力推动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替代传统能源汽车,建筑领域积极推广建筑光伏一体化清洁替代。工业领域加快电炉钢、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技术应用,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积极培育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负荷聚合服务、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贴近终端用户的新业态新模式,整合分散需求响应资源,打造具备实时可观、可测、可控能力的需求响应系统平台与控制终端参与电网调度运行,提升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 另外,《意见稿》还提到,要积极推动各具特色的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围绕公共建筑、居住社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铁路高速公路沿线等建筑、交通领域,发展新能源多领域融合的新型开发利用模式。 以下是具体原文: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开征求《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国家能源局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欢迎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请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内将相关意见建议传真至010-81929279,或通过电子邮件发至sunhe@nea.gov.cn。 感谢参与和支持! 附件: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2023年1月4日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开征求《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SMM1月6日讯:近日,国内磷化工巨头云图控股发布消息,称旗下子公司云图新能源(荆州)有限公司经过前期精心筹备、建设,部分磷酸铁生产线已可正式投入使用,主要为年产能5万吨的磷酸铁装置进入了联调联试状态,正开始全力生产,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据了解,上述的项目为此前云图控股规划的的35万吨电池级磷酸铁及配套30万吨湿法磷酸,30万吨精制酸150万吨磷矿选矿,100万吨硫磺制酸,60万吨缓控释复合肥、10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和20MW余热发电等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额为45.9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95亿元,配套流动资金5亿元。 据了解,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自成立以来持续专注复合肥的生产和销售,并沿着复合肥产业链进行深度开发和市场拓展,现已形成复合肥、联碱、磷化工等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此外,该公司旗下拥有丰富的优质磷矿、盐矿资源,已探明的磷矿及盐矿储量便有1.81亿吨与2.5亿吨,而此番进入新能源磷酸铁赛道便是凭借上游矿端资源优势而采取的新的尝试。 而据SMM了解,本次建成并投产的磷酸铁生产线,其主要产品为电池级磷酸铁。目前一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湿法磷酸、缓控释复合肥等生产线将在2023年陆续投产。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SMM 1月 6日讯:据公开资料显示,在12月28日刚刚上市的锂电新秀尚太科技,自首日开盘以来便一路跳涨,屡屡涨停,截止1月5日,尚太科技已经连续6个交易日涨停封板。其中,在12月28日上市当天,因盘中一度涨超44%而临时停牌。 据悉,尚太科技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碳素制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因股价持续异动,尚太科技自1月3日以来已经连续发布了两则股票异常波动公告。在首则公告中,公司表示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此外也并没有发现近期公共传媒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本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要信息;且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其中公司特意指出,公司可预见的重大投资为在山西省拟兴建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不过截止1月6日,该项目具体方案仍处于论证阶段,尚未具体实施。 在1月6日再次发布股价异常波动公告,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之后,尚太科技股价终于结束了此前连板的情况,截止发稿,尚太科技股价报78.57元/股,较其上市当日发行价33.88元/股上涨44.69元/股,涨幅达132.22%。作为宁德时代的负极材料供应商,尚太科技早在2017年便成功通过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成功过加入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以及欣旺达等国内知名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据公司此前透露,受下游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公司业绩持续攀升,2021年以来,公司负极产品更加供不应求,处于满产满销的状态。在2019年到2021年年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8800多万元提升至1.53亿元再到5.43亿元,公司更是大胆预测,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约在14.18亿元至14.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60.91%至171.22%。 而在谈及公司未来的产能规划之际,尚太科技董事长表示,目前比较明确的规划是在山西投资建设山西四期产线,产能初步预计30万吨/年,建成后,公司产能规模将达到50万吨/年左右。 2022年SMM发布了修正后的人造石墨相关报价,以 人造石墨高端(≥355mah/g) 为例,据SMM现货报价显示,其现货报价自2022年4月4日以来维持了超8个月的7.6万元/吨的高位,在年底因下游需求偏弱运行叠加石墨化及焦类价格成本下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缺乏成本支撑,价格开始出现实质性松动。截止2023年1月6日, 人造石墨高端(≥355mah/g) 现货报价跌至6.75~7.85万元/吨的范畴,均价报7.3万元/吨。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华金证券表示,整体考虑到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动力电池行业也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整体对负极材料需求较为旺盛,且尚太科技所深耕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又以较优性价比占据着市场主流地位,因此,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当前正处于产销两旺的局面。
【永兴材料:公司二期年产180万吨选矿项目已投产】 永兴材料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称,目前公司二期年产180万吨选矿项目已投产,同时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控股子公司永诚锂业投资建设的年产300万吨选矿项目。 【尚太科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仍处于论证阶段】 尚太科技披露股票交易异动公告,公司可预见的重大投资为在山西省拟兴建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相关事项及进展已在招股说明书中完整披露。截至本公告日,该项目具体方案仍处于论证阶段,尚未具体实施。 【东方电热:2022年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贡献约2-2.2亿元】 东方电热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2022年业绩预告的净利润中值在3亿元,根据财务部门的初步统计,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贡献约2-2.2亿元,新能源汽车元器件业务贡献约2000万元,家用电器元器件业务贡献约6000万元,大额计提坏账准备后光通信材料业务贡献约750万元,锂电池材料(预镀镍)业务贡献较少,符合年初目标预期。公司目前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在手订单约36亿元左右,目前没有接到任何已签项目订单延期或取消的信息。按照合同交货条款计划,预计2023年交付目标30亿元。我们之前预测2023年可能最低会有50万吨的多晶硅项目产能落地,公司对应可获得订单金额约在20亿元偏上,据此测算,公司2024年预计需要交付订单金额约在20亿元向上。 【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徐州基地奠基 将建设刀片电池产线】 据“徐州发布”公众号消息,2023年全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暨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徐州生产基地奠基活动于4日举行。本次奠基的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徐州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其中一期用地约706亩,包括洁净、组装、配料、无尘、恒温、干燥等车间,建设刀片电池生产线,计划2023年12月部分产线投产运营。 【振华新材:预计2022年净利同比增长196%-215%】 振华新材公告,预计2022年年度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到13亿元,同比增加195.70%到215.09%。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下游客户对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产品需求旺盛,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开始大批量出货,超高镍9系三元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实现十吨级销售。据悉,振华新材Q3净利3.4亿元,据此计算,预计Q4净利2.14亿元-2.94亿元,环比下降13%-37%。 》点击查看详情 【中汽协:预计2022年12月汽车销量245.5万辆 环比增长5.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重点企业周报数据推算,2022年12月汽车销量245.5万辆,环比增长5.5%,同比下降12.1%;2022年,汽车销量2675.7万辆,同比增长1.7%。 相关阅读: 多家锂电企年度业绩预喜带动股价上行 锂电池厂盈利望修复 【SMM快讯】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中国企业均大涨 日韩企业增速逐渐放缓!【SMM分析】 华友拿下浦项及浦华三年约17.5万吨三元前驱体大订单!【SMM分析】 美国IRA正式生效 几家欢喜几家愁【SMM分析】 需求延续弱势 天然石墨负极价格小幅下调【SMM分析】 12月六氟均价环比下滑15% 后续仍有下调预期【SMM分析】 碳酸锂元旦后两连跌 澳预计未来2年锂需求增40%以上【SMM快讯】 锂盐厂心态或转变 长单签订僵持中【SMM分析】 智能手机的救命稻草 折叠屏或将引领新时代【SMM分析】 “国补”退出!新能源车企有人涨价有人保价 价格战要开始了?【SMM专题】 复盘2022年8起锂矿大事件!锂盐高位下 锂矿“战场”硝烟四起【SMM年度回顾】
SMM1月5日讯: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在经历了10月的大幅回撤之后,于11月迎来回暖,据数据显示, 11月当月,全球动力电池实现装机57.2Gwh,同比增长65.7%,环比大幅增长19%。而从累计数据看,2022年1-11月全球新能源行业实现动力电池装机446Gwh,相较2021年的255.3Gwh同比增长75%。 从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榜单看,中日韩三国动力电池企业增速较为分化,其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均实现100%以上的同比增幅,在Top10榜单中独占6席,并占据全球市场总份额的61%。而去年增长势头较猛的日韩系电芯企业今年增速有所放缓,市场份额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国内企业稀释,其中韩国企业市场份额下滑7.4%至23.1%,主因LG新能源方面增速放缓所致。而松下市占率也从此前的13%下滑至8%左右,日韩企业主因2022年海外市场需求在能源危机、通胀等因素影响下表现不佳所致。 从企业细分来看,国内两大巨头宁德时代、比亚迪2022年前11月已分别实现装车165.7与60.6Gwh,分别同增102%与168%,分列全球前二位。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比亚迪装机量增速达168%,在Top10榜单中仅次于同增287%的欣旺达位列第二,其市场份额反超了此前常年占据第二位置的LG新能源。据了解,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极为迅速,据数据显示,在旗下秦Plus,宋Plus等多款主力车型的发力下,比亚迪2022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交付量达186万辆,同比大涨208%,冠绝全球。而得益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电池供应方面自产自销的策略,其终端车型的热销,对上游动力电池装机量自然提振明显。此外,自2022年3月以来,弗迪电池正式开启对外供货,积极引入红旗,福特,东风等外部车企,同样助推其装机量进一步上行。 而相较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高歌猛进,LG新能源今年则表现不佳,2022年1-11月仅实现装机54.8Gwh,小幅同增9.7%,远低于行业平均增速75%。LG新能源2022年装机逐渐放缓主因此前LG电芯多次出现内部故障,致使召回事件频发。此外,因锂电材料的上行、通胀等因素影响,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逐步放缓,且对三元电芯需求增速不及铁锂等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对LG装机量增速构成不利影响。而另外两家韩国厂商SK on与三星SDI表现稍好,分别实现装机26Gwh与22.1Gwh,分别同增74%与75%,位列top10中的5-6名。 而榜单中唯一的日系厂商松下今年同样表现疲软,2022年前十一月仅实现装机34.1Gwh,小幅同增4.7%,份额也从去年的12.8%下滑至7.7%。 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常年占据第三位置的中创新航2022年前十一月实现装机17.8Gwh,同比大增161%,其增速在top10中仅次于欣旺达于比亚迪,位列第三。同时其市场份额今年也从去年的2.7%快速上行至4%,紧咬松下,SK on与三星SDI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第二集团。 而国轩高科,欣旺达与亿维锂能2022年前十一月也分别实现装机12.7Gwh,7.5Gwh与5.9Gwh,分别同增131%、287%与110%,均实现装机的大幅增长。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SMM 1月5日讯:虽然碳酸锂现货报价近期接连下探,但是今日在多家锂电池企业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报喜之后,锂矿及锂电池板块指数盘中一度涨近2%,个股方面,美利云、科达利、恩捷股份、尚太科技、欧克科技等多股盘中涨停,星源材质、蓝晓科技、宁德时代等多股涨逾6%。 消息面上,1月3日,锂电正极材料企业长远锂科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称,预计2022年净利润在14亿—16亿元之间,同比增长99.82%—128.36%。提及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长远锂科表示,报告期内下游客户对公司新型号、新技术产品的需求量快速增长,公司产品产销两旺,此外,报告期内随着公司部分新产线的投产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产线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 另外,同属电池行业的帕瓦股份也在同日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1.45亿—1.6亿元,同比增加73.83%—91.81%。 提及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帕瓦股份提到,是受益于报告期内下游电池企业需求大幅增长,带动验证了行业的高景气,公司销量、盈利同比大幅增加。 公开资料显示,帕瓦股份主要从事于离子电池及原材料研发、制造、销售以及硫酸钠、粗氢氧化镍的生产和销售。 此外,尚太科技,雄韬股份、容百科技等锂电产业链相关企业2022年业绩预告同样涨势喜人。究其原因,多数企业都表示主要是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主要产品产销两旺所致。 而随着当前锂电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回落,有业内人士表示,此前受原材料成本压制的锂电制造商利润空间有望继续恢复。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此评论称,锂电池厂商2022年业绩大幅预喜与新能源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市场爆发有关,锂电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引发锂电池制造环节成本下降,电池厂商毛利润空间扩大。相比于今年上半年的增收不增利,电池厂商的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修复。 中信证券近期发布研报指出,结合国内外行业动态、细分领域价格走势、月度销量及行业发展趋势,行业景气度总体持续向上,但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2023年国家和地方补贴到期影响。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1月5日,国产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报价已经跌至48.6~51.8万元/吨,均价报50.2万元/吨,单日下跌3500元/吨,截止1月5日,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报价已经在2023年前三个交易日中录得三连跌,累计下跌10000元/吨。 基本面来看,据SMM最新调研显示,元旦之后,锂盐厂方面,大部分锂盐厂继续下调心理预期价格,市场上存在极少量的碳酸锂散单成交。另外,由于近期下游需求很差,锂盐厂心态发生些许转变,大多认为即使碳酸锂报价陡降也仍无法改变需求减弱的事实,因此由节前想要出货的心态转变为当前的多以观望为主,做好囤货准备,大部分锂盐厂有检修或放假预期。 而下游需求端方面,正极厂目前普遍反映订单减少明显,且对锂盐的备库情况也足以支撑完今年一月的生产,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否则的话暂无采购需求;且正极厂心理预期成交价格不断走低,观望情绪重,部分正极厂已做好放假准备。此外,大多数正极厂由于订单不足且持续看跌后市碳酸锂价格,存在延期提货或不提货情况。 而贸易商方面对碳酸锂的报价也在持续走低,以少量现货成交拉动市场价格逐渐下探,部分贸易商反映有放假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四季度,青海等地盐湖企业因气温原因有减产预期,此前SMM调研显示,有一盐湖头部企业,12月受气温影响,产量环比减少13%,预期1月或将持平。考虑到盐湖碳酸锂产量受气温影响具有不确定性,SMM后续将持续关注盐湖碳酸锂放货节奏及价格,该情况可能会影响锂盐短期价格走势。 除了碳酸锂,电解液主要成分之一的六氟磷酸锂现货报价也在持续走低。据SMM现货报价显示,进入2023年之后, 六氟磷酸锂 也已经连跌三个交易日,1月5日, 六氟磷酸锂 现货报价跌至22.4~23.2万元/吨,均价报22.8万元/吨,较12月30日跌去4000元/吨。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对于六氟磷酸锂价格下跌的原因,SMM调研显示,1月包含春节假期,虽然供应端部分六氟磷酸锂厂家存在放假预期,1月六氟磷酸锂产量仍有下降趋势,但是需求端终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叠加多地疫情影响,下游电解液需求仍偏弱运行。 另外,原料端方面,在六氟磷酸锂原料中占比近60%的碳酸锂近期价格仍有下降趋势,市场对于六氟磷酸锂采购观望态度延续。 复盘2022年8起锂矿大事件!锂盐高位下 锂矿“战场”硝烟四起【SMM年度回顾】 “国补”退出!新能源车企有人涨价有人保价 价格战要开始了?【SMM专题】 伴随全球能源安全、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能源体系转型成为全球共识。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革命已经到来。为响应国家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碳”战略,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电池产业发展。SMM将于2023年5月9-12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本次大会主题“创新驱动发展 低碳引领未来”。大会由SMM主办,采取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大会拟邀请政、产、学、研、融、介、媒等方面重要嘉宾出席大会,大会设立高质量开幕式、新能源企业家鸡尾酒会、融通高科之夜、商务考察活动、投资促进交流会、主论坛、12个分论坛、3大闭门会、5大理事会、展览会、CLNB友谊赛、健康乐跑等重大活动。 在此,SMM诚挚邀请您出席本次大会,与行业大咖一起,共同把2023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打造成为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平台、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全球共襄的世界级盛会,为抢占世界新能源产业竞争制高点、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点击了解并在线报名: 》 2023年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12月15日、16日,派能科技(688063.SH)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 目前公司的订单充足 , 产能利用率一直维持在非常高的水平 ,近几年产能一直是限制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公司正在加紧前次募投项目剩余产能建设,提高产品交付能力。截至目前, 公司电芯年产能为7GWh。“10GWh锂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第一期5GWh电芯年产能建设计划于2024年一季度完成建设并投产 ,目前已经开工建设,因为公司目前交付压力较大,公司正在积极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希望能够较项目建设计划有所提前。 当被提问到新产能投产后供给大量增加是否会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时,公司表示当前全球电化学储能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凭借产品稳定性和一致性,还有长期以来在业内积攒的口碑,产能一直充分利用,在手订单一直保持充足,市场份额保持稳步提升。公司产能扩张计划已结合行业增速和公司市场地位进行了充分论证,相信公司产能利用率能够维持较高水平。 首先,家用储能方面,公司市场份额稳步提升,龙头地位稳固,GGII预测2025全球户用家储将达100GWh,预计未来市场需求足以消化公司新增产能。其次工商业和电网储能方面,公司与多家电力设备生产商、集成商达成合作,集装箱储能系统及MWh级电池系统实现持续规模发货,在工商业储能、微电网储能等市场实现商用,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应用经验和优质用户资源。综合考虑储能、新能源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市场预期,公司认为新增产能建设项目达产后的产能利用率也将会保持在合理水平。 海外方面,公司在保持存量储能市场竞争优势的同时,加快并提升新区域、新市场的开拓速度与效率, 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如美国、日本等,不管是定制化产品、产品认证还是本土销售人员都已经完成了相应的布局,如公司电芯、储能系统产品均已经通过了美国UL认证和日本JIS认证,并且公司已经在美国、日本市场形成了规模化发货。 相信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公司在新区域、新市场的发货量会有较大幅度提升。 提及户用市场储能产品渗透率情况时,公司表示,目前新增户用储能搭配光伏的装机量渗透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成长空间广阔。另外还有既有市场的改造,比如以前安装了光伏但是没有搭配储能,或者已经搭配储能但是需要扩容的,渗透率百分比基本还处于个位数水平。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