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公司】格林美荣膺“金梧桐”最佳内部治理上市公司奖 12月28日,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济安金信、钛媒体联合举办的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峰会暨中国投资基金群星峰会在深圳召开。 峰会现场,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金梧桐”奖重磅揭晓,格林美凭借突出的内部治理与管理,荣获“最佳内部治理上市公司”。 【公告】一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招标 四川蜀矿环锂科技有限公司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一期机电设备采购及安装施工招标公告 项目所在地区: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 递交截止时间:2023年01月16日10时00分 【公司】旺能环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旺能环境12月1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2022年12月16日,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旺能城矿科技有限公司与宁波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宁波朗辰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废旧储能蓄电池回收利用框架协议》。 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就废旧储能蓄电池回收资源化利用和企业生产用电购买的合作关系达成共识,双方自愿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并一致同意就前述领域开展长期合作。 【互动】格林美:公司已在2021年完成韩国浦项动力电池回收基地2万吨废旧电池处理产线的建设和运营 有投资者向格林美提问, 格林美公司在韩国浦项动力电池回收基地是否已经全面完成,并投产? 公司回答表示,感谢你的关注!公司已在2021年完成韩国浦项动力电池回收基地2万吨废旧电池处理产线的建设和运营。 【技术】伯明翰大学从废旧锂电池中回收铝和铜集流器 据外媒报道,伯明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研究人员展示了如何从废旧锂离子电池(LIB)中直接回收铝和铜集流器。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工作通过简单的化学处理,从商用废弃锂离子电池中回收铝和铜集流器,并分别将其成功地用于LiNi0.6Mn0.2Co0.2O2正极和石墨负极。 采用不同工艺处理的回收集流器,表现出与原始工艺不同的表面组成和形态,具有独特的可焊性(wettability)、粘附强度和导电性。
【公司】金牛新材料新建锂盐、电解液生产项目正式竣工进入试生产阶段 近日,位于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的天津金牛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新建锂盐、电解液生产项目正式竣工进入试生产阶段。 该项目占地面积约7.83万平方米,总投资2.7亿元,预计项目正式投产后可年产1200吨锂盐、15000吨电解液。 天津金牛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在天津经开区注册成立,是天津金牛电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金牛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研发并实现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产品有电解液、锂盐(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二氟磷酸锂),是锂离子电池生产的上游产业。 【公司】与宁德合资万吨六氟 预计23年2月投产 近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结束,在全体参建人员的见证下,贵州磷化开泰科技公司开阳1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污水处理装置、氯化铵装置主体结构工程顺利封顶。 至此,该项目全部关键工程实现全面封顶,标志着项目进度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贵州磷化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1年年底,是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宁德时代子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 经营范围包括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氟系电解质、电解液等新能源材料和相关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技术服务,钛白粉的生产制造及销售,废旧电池回收,新能源产业投资、项目建设、技术研究和配套产品的开发等。 【公告】多氟多增资子公司 12月28日,多氟多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增注册资本4.15亿元,注册资本由6亿元变更为10.15亿元。 经公司、南宁科晟能源动力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焦作多氟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爱玛创业投资(宁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产业直投基金、南宁揽胜泽泉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广西宁芯聚锂投资合伙企业共同协商后,一致同意以下增资方以1元/注册资本的价格认购广西宁福新增注册资本,宁芯聚锂放弃本次增资的优先认购权。 【互动】瑞泰新材: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适用于麒麟电池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麒麟电池的电解液供应如何?是否为独供? 瑞泰新材12月2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 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适用于麒麟电池。 公司将积极运用自身资源,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 【公告】天赐材料:GDR申请事宜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 天赐材料12月26日晚公告显示,公司收到了中国证监会于2022年12月23日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单》,中国证监会对公司提交的关于公司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s,“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查,认为所有材料齐全,决定对该行政许可申请予以受理。 天赐材料表示,公司本次发行上市事宜尚需获得中国证监会、瑞士相关证券监管部门等境内外主管部门的批准、核准或备案后方能实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将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并将根据有关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司】金牛新材料新建锂盐、电解液生产项目正式竣工进入试生产阶段 近日,位于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的天津金牛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新建锂盐、电解液生产项目正式竣工进入试生产阶段。 该项目占地面积约7.83万平方米,总投资2.7亿元,预计项目正式投产后可年产1200吨锂盐、15000吨电解液。 天津金牛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在天津经开区注册成立,是天津金牛电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金牛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研发并实现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产品有电解液、锂盐(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二氟磷酸锂),是锂离子电池生产的上游产业。 【公司】与宁德合资万吨六氟 预计23年2月投产 近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结束,在全体参建人员的见证下,贵州磷化开泰科技公司开阳1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污水处理装置、氯化铵装置主体结构工程顺利封顶。 至此,该项目全部关键工程实现全面封顶,标志着项目进度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贵州磷化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1年年底,是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宁德时代子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 经营范围包括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氟系电解质、电解液等新能源材料和相关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技术服务,钛白粉的生产制造及销售,废旧电池回收,新能源产业投资、项目建设、技术研究和配套产品的开发等。 【公告】多氟多增资子公司 12月28日,多氟多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增注册资本4.15亿元,注册资本由6亿元变更为10.15亿元。 经公司、南宁科晟能源动力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焦作多氟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爱玛创业投资(宁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产业直投基金、南宁揽胜泽泉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广西宁芯聚锂投资合伙企业共同协商后,一致同意以下增资方以1元/注册资本的价格认购广西宁福新增注册资本,宁芯聚锂放弃本次增资的优先认购权。 【互动】瑞泰新材: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适用于麒麟电池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麒麟电池的电解液供应如何?是否为独供? 瑞泰新材12月2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 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适用于麒麟电池。 公司将积极运用自身资源,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 【公告】天赐材料:GDR申请事宜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 天赐材料12月26日晚公告显示,公司收到了中国证监会于2022年12月23日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单》,中国证监会对公司提交的关于公司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s,“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查,认为所有材料齐全,决定对该行政许可申请予以受理。 天赐材料表示,公司本次发行上市事宜尚需获得中国证监会、瑞士相关证券监管部门等境内外主管部门的批准、核准或备案后方能实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将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并将根据有关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贤丰控股:子公司工业级碳酸锂建设项目2000吨中试工程获备案】 贤丰控股公告,子公司中贤锂业申请的3万吨/年工业级碳酸锂建设项目2000吨中试工程获得备案。 【千亿投资涌向湖南郴州 “新锂都”打造“电池之都】 湖南郴州2022年12月末举行含锂资源项目合作的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郴州市桂阳县人民政府与宁夏汉尧富锂科技有限公司、大为股份签订相关项目合作协议,签约金额共计343亿元。接近当地政府的人士透露:“郴州的锂矿资源非常丰富,目前仍在进一步勘探中,在资源换产业的政策指引下,当地锂电产业开发刚刚开始,郴州正在瞄准打造‘电池之都’。”据统计,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依托锂矿资源,郴州已经吸纳了超千亿元锂电产业投资。 【天华超净:天宜锂业与成都巴莫已签署日常经营合同累计金额约18.9亿元】 天华超净公告,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期间,控股子公司天宜锂业与成都巴莫已签署可确定合同金额的日常经营合同累计金额约为18.9亿元,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了50%。 【长远锂科: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100%-128%】 长远锂科公告,预计2022年净利润14亿元-16亿元,同比增长99.82%到128.36%;报告期内,下游客户对公司新型号、新技术产品需求量快速增长,且公司4万吨/年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项目全面实现满负荷运营,二期项目部分产线完成建设并试运行,公司产品产销两旺,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小财注:Q3净利3.56亿元,据此计算,预计Q4净利2.86亿元-4.86亿元,环比变动-19%至36%。 【国轩高科:年处理300万吨瓷土矿(含锂)选矿厂预计5月投产】 国轩高科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宜丰国轩锂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碳酸锂项目一期(年产2.5万吨),预计2023年4月投产。同时,与其配套的年处理300万吨瓷土矿(含锂)选矿厂同步在厂房施工,预计2023年5月投产。 【“国补”退出推动部分消费提前 多家车企去年12月份销量持续强劲】 元旦以来,包括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北汽新能源、赛力斯等在内的多家车企先后公布去年12月份的销售“成绩单”。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多家车企单月销量持续强劲。进入2023年,延续13年的“国补”退出,业界对于车市的未来表现十分关注。在此背景下,部分城市发放新一轮汽车消费券,以提振市场消费信心。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汽车市场竞争进入耐力赛阶段,各赛道的竞争激烈程度都将有所提升。同时,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等发力追赶,行业格局仍存变数。 相关阅读: “国补”退出!新能源车企有人涨价有人保价 价格战要开始了?【SMM专题】 复盘2022年8起锂矿大事件!锂盐高位下 锂矿“战场”硝烟四起【SMM年度回顾】 碳酸锂跳水跌共3.4万!2022年最后一个周钴锂市场以下跌收尾【新能源产业周度观察】 本周碳酸锂跳水跌去3.4万 | 2022年锂矿大事件全回顾【新能源产业一周要闻】 下游需求转弱叠加国产化替代征程 正极粘结剂PVDF价格持续走低【SMM分析】 贵州雅友10万吨磷酸铁产线落子瓮安!【SMM分析】 成本、需求延续颓势 锰酸锂价格加速下跌【SMM分析】 新能源市场相对“静默” 12月电池行业PMI指数跌落荣枯线之下【SMM分析】
SMM 1月3日讯:2023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是并不平凡的一年,根据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系列政策及规划,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已经于2022年12月31日截止,在此之后上牌的车辆将不再享受相关补贴。 据悉,这场豪掷千金的补贴已经持续了13年,在13年前,《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首次提出要以新能源汽车为今后的发展目标,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政府安排资金给予补贴。 但随着2022年的结束,这场声势浩大的国补也终于落下了帷幕,值得一提的是,在临近年底国补退出之际,也有不少新能源车企轮番发布关于调价的相关消息。SMM此前也整理了受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即将退坡以及原材料涨价影响,宣布将于2023年1月1日涨价的车企,具体可移步“ 受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即将退坡及原材料涨价影响 逾4家车企宣布涨价!【SMM专题】 ”一文查看。 而在2023年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此前宣布调价的一众车企也纷纷开始动作,有的车企如期“兑现”其之前的涨价诺言,不过也有车企开始玩起了价格战。 比亚迪在11月23日曾发布公告称,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及下半年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大涨影响,决定将对王朝、海洋和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进行调价,价格上涨幅度在2000元到6000元不等。不过2023年1月1日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将不受此次调价影响。彼时,比亚迪在公告提到,具体车型的调价将另行发布。 而12月31日,比亚迪汽车官方微博发布公告“兑现”此前的承诺表示,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对王朝、海洋和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正式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6000元不等,详情可咨询当地经销商。而新的价格将于1月1日零时起生效,在此之前支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不同于依言涨价的比亚迪,小鹏汽车也曾在11月30日发布公告,不过在比亚迪表示将在2023年1月1日起涨价之际,小鹏汽车却表示要对2022年国补“限时保价”,承诺在2022年12月31日24:00前完成定金支付的订单,可享受2022年国家新能源补贴,由于上牌时间导致的补贴差额由小鹏汽车承担。 随后,在2023年1月1日,小鹏汽车又在官博发布公告称,为了让更多用户享受到智能汽车带来的出行体验,2023年小鹏汽车各车型全国建议零售价讲保持与2022年底的综合补贴后价格一致。 此外,几何汽车也在12月21日发布微博称,几何汽车将于2023年正式调整旗下各款产品(包含几何A Pro、几何C、几何G6、几何M6、几何E)的官方指导价,上涨幅度在3000~6000元不等。 12月22日,睿蓝汽车也发布车型调价说明表示,因受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及全球原材料大幅上涨影响,睿蓝汽车将于2023年1月1日零时起调整售价,上涨幅度5000-8000元不等。 此外,东风EV新能源也在12月6日发布公告称,决定对有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上调,预计上调幅度为7000元-9000元不等,不过东风EV新能源并没有在公告中提及具体调价时间,只说具体调价通知将另行发布。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上述宣布调价的新能源车企,其调价的理由都是“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及2022年以来电池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影响”。其中电池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这点从SMM现货报价中也可以窥见一二。据SMM历史报价显示,2022年一年间,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价整体呈现上涨态势,截止2022年12月30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报51.2万元/吨,较年初的27.8万元/吨上涨23.4万元/吨,涨幅高达84.17%。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且自9、10月份以来,因青海疫情防控,当地盐湖锂散单货源供给减少,长单交付出现搁置,有不少客户到市场高价找货,锂价进入接连攀升的阶段。自9月23日之后便屡刷历史新高,直到11月9日上探至56.75万元/吨之后才终止了其继续上行的态势。虽然临近年底碳酸锂进入下行通道,但整体依旧维持高位。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即将退坡的情况,SMM此前评论称,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将正式进入真刀实枪的时刻,对于车企而言,除了要考虑锂等重要原料维持高位,降本势在必行外,更需要找准自身定位,积极寻求产品差异化路线,以提高自身竞争力。部分国产汽车品牌品牌控制能力较强,一味的降低价格,或将存在牺牲性能的风险,预计明年之后的新能源市场,更专注细分市场的需求。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在即将涨价的2022年12月最后一个周,有不少将在2023年1月1日涨价的车企都迎来了一波“订购潮”,北京某新能源汽车门店表示,每天都有10~20个订单产生。同时,也不乏譬如小鹏汽车那样退出各种优惠措施,希望通过延长保价的方式来刺激销售。 且除了新能源车,当前一些燃油车品牌也在进行价格调整。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与新能源企业相比,传统车企需求萎缩,涨价底气不足,随着新能源车制造成本的降低和规模总量的不断扩大,2023年汽车行业不会出现持续大幅度涨价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1月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还刚刚发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其中提到,鼓励各地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惠民政策,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至2023年3月底,对在省内新购汽车按购车价格的5%给予消费者补贴,最高不超过10000元/台。 》点击查看详情 而虽然国补已经在2022年年底结束,但是2023年,“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仍将延续。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预测,不排除未来会有新的汽车行业刺激政策出台的可能性。 同时,国家也屡屡提及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相关事项,在2022年12月底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我们将着力稳定汽车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 如今,2022年已经结束,SMM也将持续关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动态,近期将整理国内新能源车企的年度专题,敬请关注! 相关阅读: 复盘2022年8起锂矿大事件!锂盐高位下 锂矿“战场”硝烟四起【SMM年度回顾】 伴随全球能源安全、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能源体系转型成为全球共识。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革命已经到来。为响应国家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碳”战略,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电池产业发展。SMM将于2023年5月9-12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本次大会主题“创新驱动发展 低碳引领未来”。大会由SMM主办,采取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大会拟邀请政、产、学、研、融、介、媒等方面重要嘉宾出席大会,大会设立高质量开幕式、新能源企业家鸡尾酒会、融通高科之夜、商务考察活动、投资促进交流会、主论坛、12个分论坛、3大闭门会、5大理事会、展览会、CLNB友谊赛、健康乐跑等重大活动。 在此,SMM诚挚邀请您出席本次大会,与行业大咖一起,共同把2023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打造成为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平台、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全球共襄的世界级盛会,为抢占世界新能源产业竞争制高点、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点击了解并在线报名: 》 2023年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继港交所上市之后,中创新航(03931.HK)又有大动作! 2022年12月29日晚,中创新航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已就A股IPO提交上市前辅导的备案登记,有关材料已于当日递交。 据悉,2022年10月6日,中创新航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正式登陆国际资本市场。中创新航此次IPO共募资98.6亿港元(约合89.3亿元人民币),引入15名基石投资者,其中包括天齐锂业、盛屯矿业、大族激光、中伟股份、诺德股份、精测电子、小鹏汽车等锂电产业公司。15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7.36亿美元,占募资总额的43.3%。 产能方面,2022年以来,中创新航已先后官宣在广东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北省扩产。项目全部落地后,公司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生产基地将多达10个,包括常州、洛阳、厦门、成都、武汉、合肥、黑龙江、广州、江门和眉山。根据规划,公司2025年动力电池目标产能至500GWh,2030年预计产能达1TWh。 竞争力方面,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1-11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58.5GWh,累计同比增长101.5%。其中,中创新航装车量达到17.39GWh,市占率为6.73%,排名国内第三。
继港交所上市之后,中创新航(03931.HK)又有大动作! 2022年12月29日晚,中创新航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已就A股IPO提交上市前辅导的备案登记,有关材料已于当日递交。 据悉,2022年10月6日,中创新航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正式登陆国际资本市场。中创新航此次IPO共募资98.6亿港元(约合89.3亿元人民币),引入15名基石投资者,其中包括天齐锂业、盛屯矿业、大族激光、中伟股份、诺德股份、精测电子、小鹏汽车等锂电产业公司。15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7.36亿美元,占募资总额的43.3%。 产能方面,2022年以来,中创新航已先后官宣在广东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北省扩产。项目全部落地后,公司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生产基地将多达10个,包括常州、洛阳、厦门、成都、武汉、合肥、黑龙江、广州、江门和眉山。根据规划,公司2025年动力电池目标产能至500GWh,2030年预计产能达1TWh。 竞争力方面,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1-11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58.5GWh,累计同比增长101.5%。其中,中创新航装车量达到17.39GWh,市占率为6.73%,排名国内第三。
跨年之前,车企针对“新能源车、燃油车相关补贴政策退出”招数频出;进入2023年,车市则分为“涨价”、“保价”两大阵营,从去年11月开始的营销大战仍在持续。 2023年伊始的“涨价潮”,正是以去年11月23日比亚迪发布的《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为起点陆续展开。2022年最后一天,比亚迪兑现“承诺”,宣布自2023年1月1日起,对相关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正式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6000元不等。“新价格将手1月1日零时起生效,在此之前支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比亚迪官方表示。 “2022年年末不仅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新能源车降价潮,反而有可能出现一轮涨价潮。新能源车国补即将退坡,车企涨价是必然的事情。”如今的大规模涨价消息,印证了彼时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预测。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元旦前后有15个汽车品牌相继官宣涨价,其中包括比亚迪、奇瑞新能源、长安深蓝、荣威、东风新能源、上汽大众、一汽-大众、零跑等。 财通证劵研报称,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或能更好应对终端价格变化,产品力较强的公司可通过提价的方式部分传导成本上涨和补贴下行带来的价格压力。 相较“简单粗暴”的涨价,利用“补贴退出”进行二次营销亦成为一些车企的首选。 1月1日,小鹏汽车发布关于各车型2023年销售价格的说明: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已经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自2023年1月1日起上牌的车辆不再享受国家补贴(每辆补贴金额10080元-13860元不等)。2023年小鹏汽车各车型全国建议零售价将保持与2022年底的综合补贴后价格一致。 虽然在2021年以98,155辆的成绩拿到了当年新势力交付排行榜第一名,但小鹏汽车在2022年遇到了较大波折,出现连续5个月的低迷表现。“小鹏汽车在去年表现并不符合预期,12万辆的成绩虽同比去年有所提升,但较其他头部新势力增幅过缓,且与25万辆的全年目标相距甚远,小鹏汽车显然希望通过一些活动在2023年提早发力。”有业内人士分析称。 同日,东风汽车集团旗下岚图品牌也宣布了最新补贴政策,将2022年12月31日到期的补贴延续90天,“2023年3月31日前,全国用户购买岚图FREE全系车型都可无门槛享受30000元补贴。” 上汽名爵、江铃福特则将购置税减免“包装”成更有年味儿的红包形式。名爵表示,即日起至2023年1月31日,名爵推出超级年货购车节活动,在购置税减半政策取消情况下,名爵品牌继续为客户减免50%购置税;江铃福特则称,2023年1月1日至20日,选购领睿、领裕任意车型,即可享至高100%购置税减免。除上述汽车品牌外,官宣“保价”的还有五菱、宝骏、魏牌、零跑、荣威等。 业内普遍认为,受2023年补贴退出、涨价潮及春节因素影响,2023年初汽车消费将承受一定压力。国泰君安证券研报称,展望2023年,预计燃油车承压,新能源和出口贡献主要增量,景气度受2022年基数及政策实施节奏的影响,预计2023年Q1为行业低谷,Q2销量有望实现同环比高增,Q3起同比增速预计有所承压,Q4同环比或均有压力。 “2022年的车购税减半政策和新能源车补贴已经退出,消费税费变化带来的消费心理压力不小,需要有效的政策引导。”崔东树表示,2023年需要国家政策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近年来,受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市场需求提升的影响,电解液出货量逐年提升。机构预计到2025年全球锂电池电解液需求量将达到216.3万吨,2030年将达到548.5万吨,其中超85%的需求量将由中国企业来满足。 供需方面,电解液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配方。目前配方来源主要有电解液企业独立研发、与电池企业合作研发、由电池企业提供三种方式。其中,配方由电池企业和电解液企业共同研制的模式,通常研发成功后,双方顺理成章形成绑定关系,而具备领先的研发能力的电解液企业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伴随锂电池技术路线的创新,新型电解液的开发成为电池企业和电解液企业关注的重点。 近日,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科技知识产权部经理秦虎,在第七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2)上作题为《磷酸铁锂电池新型电解液的开发》的主题演讲,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国泰华荣在电解液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研发情况和技术成果。 据秦虎介绍,针对市场上磷酸铁锂、三元和钴酸锂等锂电池主流技术路线,国泰华荣均提供相应的电解液解决方案。他指出,“为了满足新型电解液的需求,需要综合考虑SEI、CEI、锂枝晶、金属离子的溶出、氧气的释放、体积的膨胀,以及内阻等方面问题,才能为客户研发并提供一款比较适合的电解液产品。” 秦虎表示,国泰华荣对未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信心十足。就未来电解液创新技术将如何迅速商业化应用的问题,以磷酸铁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锂为例,秦虎认为:“六氟磷酸锂主要起到提供锂离子的作用。一直以来,六氟磷酸锂是商用的最主要电解液锂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将占据主导地位。” 从新型电解液锂盐开发角度,秦虎表示,“现在开发中的锂盐比较多,如LiBF4、LiClO4、LiODFB 、LiTFSI 、LiFSI 、LiDFP、LiTDI,而哪一种能够替代LiFP6,是业内聚焦的问题,国泰华荣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和实验工作。” 从实验结论来看,秦虎指出: 一是,LiFSI可以在电解质中发挥与LiPF6相同的作用,当磷酸铁锂电池电解液中锂的摩尔浓度相同时,两者表现出相同的性能。 二是,LiODFB用作电解质中的添加剂可以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三是,PES可以有限地提高一些电池性能。 作为全球三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供应商之一,在其前沿技术加持下,国泰华荣积极布局相关专利,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秦虎介绍,国泰华荣专利布局主要集中在非水电解液领域(包括新型添加剂在不同电池体系中的应用)、电解液合成方法以及电解液测定方法及分析方法。 截至2022年11月31日,张家港市国泰华荣授权专利107件(发明99件,实用新型8件),宁德国泰华荣授权专利12件(发明8件,实用新型4件)。 技术和产品方面,秦虎表示,国泰华荣不仅在高压高温电解液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同时,还开发出富锂锰正极、硅碳负极等锂电池新技术适用的电解液工艺体系和产品,并使锂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也得到提升。其锂电池功能性电解液,已被广泛应用于动力、储能、3C数码电池的生产制造。 产能方面,据秦虎介绍,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泰华荣现有四大生产基地,总部在张家港,其他基地分别位于福建宁德福鼎、四川自贡(在建)和欧洲的波兰。目前其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年产能为11万吨,中长期规划到2025年,产能将超过100万吨。 目前,国泰华荣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已远销韩国、日本、美国、波兰、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凭借领先的技术和卓越的品质,其已与行业多家龙头企业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2022年已画上句号,纵观全年,造车浪潮喜忧参半、动力电池扩产潮热、电池厂商盈利提升、锂资源保卫战升级、电动汽车补贴转折、新能源车涨跌不一、新能源车召回频发、海外环保新规生变、缺芯贵电困扰犹存、中国军团出海征战……电池网(微号:mybattery)从国家、产业、市场、企业等多维度出发,盘点了2022全球电池新能源行业现状及关键词,总结了十大国际新闻,并对2023年机遇与挑战给予预见及期许。 此外,还盘点了2022年电池新能源行业十大国内新闻,全球抢矿与贵电焦虑、国补退场与巨头入场、芯痛持续与涨价热潮、销量高增与召回频发、品牌向上与出海提速、锂电创新与钠电走红、IPO大年与GDR赶考、扩产狂潮与过剩风险、零碳革命与回收风潮、抱团发展与韧性强化……复盘中国电池新能源行业过去一年里的得与失,进与退,危与机,竞与合,困惑与坚守,挑战与希望,保供与降本,行稳与有为。 造车浪潮喜忧参半 全球减碳的大方向下,“弃油改电”趋势已不可逆转。2022年,在新能源赛道上仍然是“掉队”的合资车企开始发力,一汽丰田、上汽通用、马自达、北京现代、大众集团、本田汽车等合资车企加快电动化转型速度。此外,电池网还注意到,在中国,传统车企培育的新能源品牌中,极氪、岚图、埃安、阿维塔、智己等品牌加快发展新能源车步伐的同时,还积极融资,寻求独立上市。 与此同时,发展新能源道路上也有一批倒下的企业。因研发制造电动汽车成本太高,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斯特兰蒂斯宣布,将于2023年2月无限期关闭其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家组装工厂。此外,观致汽车、北京宝沃、奇点汽车等一批车企梦碎,还有威马汽车、自游家、恒驰汽车等在风波中自救。 新能源赛道有人跑步入场,亦有人黯然离场。入局者接踵而至,未来竞争也将更为残酷,有企业脱颖而出,也会有企业惨遭淘汰。泡沫破裂才知道谁在裸泳,2023年补贴退出,车企还要在创新、成本等方面多加发力。 动力电池扩产潮热 2022年,为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占据更多市场份额,SK集团,三星以及LG集团韩系三强竞相官宣五年投资动向,将在多个领域进行巨额投资。在电池产能规划方面,SK On电池年产能计划将在2023年扩大到85GWh,2025年扩大到220GWh,2030年超过500GWh;LG新能源计划2022年投资约7万亿韩元(约362.7亿元人民币),用于扩大公司在全球的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到2025年计划将全球电池产能提升至520GWh;三星SDI将扩张匈牙利工厂及新建美国工厂,2023年产能预计为91GWh,其产能规划较为保守,目标在2030年成为全球顶级电池制造商。 在中国市场,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0日,仅在锂电池生产制造领域,年内新公布的投资扩产项目就多达102个,其中有84个公布投资金额,总金额近8832亿元,平均单个项目投资额超105亿元;公布年产能的项目有84个,规划总产能超2.1TWh。 为重新夺回丢失的市场份额,日本松下发布声明表示,将在包括电动汽车电池在内的“增长领域”投资4000亿日元(约208亿元人民币)。 从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来看,目前以中日韩动力电池市场“三国杀”为主,电池厂的巨资布局,也侧面反映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电池需求持续扩大,相信有了优质产能保供,新能源车步伐将走得更为稳健。 电池厂商盈利提升 市场调查机构FnGuide透露,2022年,LG新能源的营收预计将同比增加41.4%,达到25.2万亿韩元;净利润预计将同比大涨95.3%,达到1.5万亿韩元,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大关。三星SDI的营收和净利润预计分别为20.1万亿韩元和1.9万亿韩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8.5%和81.1%。自去年从母公司SK Innovation拆分出来后,SK On的营收有望达到6万亿韩元,并实现盈利。 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五名中上市公司有9家,除中创新航未公开披露三季报,前三季度,8家动力电池上市公司营收总额5777.49亿元,平均营收722亿元,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营收超2000亿元,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营收同比增长翻倍,孚能科技营收同比增长超3.3倍。前三季度,8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323亿元,平均净利40.38亿元,其中,宁德时代净利超170亿元,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多氟多、鹏辉能源净利增长同比翻倍,比亚迪净利增长超2.8倍。 在2022年上半年,由于原材料价格飙升,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还普遍处在增收不增利状态,但随着定价机制调整,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从三季报看动力电池企业盈利得到修复。另外,从部分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的厂商来看,业绩增长驱动力还是锂电池的放量。 锂资源保卫战升级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戈志敏在ABEC 2022上表示,全球锂资源分布集中,主要集中在南美洲(锂三角:智利、阿根延、玻利维亚)和亚洲(澳大利亚、中国)。锂资源量排名前6(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占80.5%,锂储量排名前4(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占83%。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高速增长,抢矿热度已不容忽视,吸引上游原料企业、电池厂、整车厂等纷纷下场,以提升资源自给率,由此引发的锂资源保卫战也愈演愈烈。 五矿证券研报指出,全球分工正在由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从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IRA)到加拿大的《加拿大投资法》(ICA),再到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的“零门槛审核”及南美三国关于“锂佩克”的讨论,世界锂资源供应体系的深刻变局已拉开序幕。 据统计,2022年全年,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累计涨幅超80%。物以稀为贵,每经历一轮供需错配必将导致资源争夺战升级,当下,下游需求旺盛,产能持续扩充,为避免卡脖子,手握锂矿已成为产业链企业一大竞争点,接下来一段时间,资源为王与资源保卫战将持续上演。 电动汽车补贴转折 全球新能源汽车“去补贴”行动不断。2022年6月14日,英国宣布取消对电动汽车1500英镑补贴的政策,该决定立即生效,意味着英国于2011年开始的电动汽车补贴计划正式结束。同年7月12日,瑞典政府规定,取消售价超过70万瑞典克朗的新能源车的补贴资格。按照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车购置补贴将于12月31日终止,在此之后上牌的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 与此同时,加大新能源车补贴的做法也在探索中前行。根据欧洲部分国家公布的2022年电动汽车补贴方案,与2021年相比,德国每辆纯电动汽车2022年的平均补贴金额已从约4.3万元人民币提升至5.0万—5.8万元人民币,每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平均补贴金额也增加了5400元—1.1万元人民币。法国对每辆纯电动汽车的补贴最高可达约8.6万元人民币,荷兰则为每辆价格低于约32.4万元人民币的电动车补贴3.2万元人民币。 欧洲国家之所以加大补贴主要源于其发展远未到全面市场化阶段,仍要依靠政策驱动。在中国,截至2022年9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取得1149万辆的好成绩。自2009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享受长达13年的补贴红利,以年龄段计算,已经跨越了小升初,是时候脱离父母的港湾,走路靠自己,方才能行稳致远。 新能源车涨跌不一 2022年,全球大力发展新能源车目标相同,但价格走势表现却各有不同。2022年10月24日,特斯拉官宣最高降价3.7万元的消息,随后奔驰、福特电马等海外车企迅速跟进,其中奔驰更是直接官宣2022年刚刚导入市场的新车降价。 在中国市场,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为应对原材料涨价及国补退出,目前,已有比亚迪、哪吒、埃安、东风EV、天际、五菱、深蓝等多家车企接连官宣将在补贴退出后上调旗下车型的售价。 而这种涨跌不一,也反映了国内外车企利润率的差距。根据金十数据的统计,2022年三季度,特斯拉单车利润9711美元、奔驰7469美元、比亚迪1466美元、广汽473美元、小鹏-9889美元……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预计2023年新能源车销量将突破900万辆,从数据来看,国产新能源车利润率普遍偏低,有些甚至还处于亏损阶段,进入2023,失去政策补给,市场化竞争将更为激烈。与此同时,为摆脱高销量却不盈利的窘境,发展高端化已势在必行,相信2023年车企会卷出新高度。 新能源车召回频发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召回事件频发。其中,特斯拉在美国地区召回19次,涉及约377万辆,在中国召回6次,涉及约79万辆车。其次,奔驰召回规模仅次于特斯拉,进口奔驰召回约36万辆,国产奔驰召回16万辆。此外,上汽通用五菱、一汽丰田、保时捷等车企也宣布大批量召回。 电池网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公布的数据梳理发现,2022年全年,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共有19个品牌发布召回公告31个,涉及缺陷车辆超109.04万辆。 据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达到670万辆,目前已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已超109万辆,数量之庞大,既让我们感慨车企负责任的态度,又担忧产品的技术及质量。新能源车持续高增长态势不变,而车企也要对生命、对品牌负责,把好安全关。 海外环保新规生变 2022年12月9日,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就《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欧盟《新电池法》)提案达成临时政治协议。该项立法将是首个针对电池全生命周期阶段进行规范的法律文件。欧盟《新电池法》的要点:提供电池碳足迹声明和标签、设定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提供电池二维码和数字护照。 2022年8月,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依据该法,美国政府将为主要生产环节在美国境内完成的绿色产业提供高额补贴,包括电动汽车及电池等相关配件和技术。同月,美国还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向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和减税优惠,并要求任何接受美方补贴的公司必须在美国本土制造芯片。 美国两大法案一经发布便引起哗然,其中歧视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条款遭到包括美国大多盟友在内的国际一致反对。近来,多名欧洲官员接连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发声,表达不满之情。近日,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等9个欧盟地中海国家的领导人在西班牙阿利坎特举行会议,一致认为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是保护主义政策,有损欧洲产业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求欧盟对该法案做出共同回应。 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目标出口地纷纷瞄准欧洲,欧盟《新电池法》的出台,可以说将对中国产品出口造成一定冲击,但也不失为当下治理电池污染问题的有效尝试。相比之下,美国两大法规出台有失公平已引起多方质疑,可能会激发全球贸易战。 缺芯贵电困扰犹存 芯片短缺已经持续了整整两年。根据AFS的数据,这两年全球已减产约1490万辆汽车。AFS预计,由于芯片供应不足,2022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将攀升至456万辆。自芯片危机以来,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可能会突破1,500万辆。 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司日前在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自2010年开始,在2022年,锂离子电池价格首涨7%。研究人员指出,至少在电动汽车中,电池成本现在占总成本的比例比以前高得多。传统上,电池占到电池组总成本的70%,但这一比例正在逐渐变化,2021年约为74%。电池目前占电动汽车平均成本的将近83%,电池成本对材料和组件成本波动尤为敏感。 2022年,“缺芯贵电”两大痛点牵绊着汽车行业前进的步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仍面临着不小挑战,而这些也引起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工信部正多举措推动汽车高质量发展,接下来“缺芯贵电”困境有望得到改善。 中国军团出海征战 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全球各国注册的电动汽车电池总装车量为390.4GWh,同比增长75.4%。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市场呈现持续增长。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榜单中,6家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58.6%,妥妥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速近一倍,持续位居全球装车量榜首;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亿纬锂能装车量均呈现了三位数以上的高增长,分别位列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行的第三、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位。 此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还加速出海扩充产能,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蜂巢能源、远景动力、国轩高科、蔚蓝锂芯、孚能科技、中创新航在内的多家中国锂电池企业官宣在海外建厂,工厂数量达23家,其中,18个工厂公布了规划产能,总计超366.5GWh。 吴晓波在年终演讲中提到“能源战场,换道超越”。在2022年,全球每卖出10辆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占到6辆;中国每卖出10辆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占到3辆。在2022年,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了全球销量第一的新能源汽车公司。 可以看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换道超车,且在全球中地位越来越稳固,业内普遍预测,未来十年新能源高景气确定性仍强,深耕新能源赛道,还将持续大有可为!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