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

  • 新造车势力1月销量普跌!国补退出后 新能源车卖不动了?

    2月8日,在港上市的汽车股多数走低。截至发稿,小鹏汽车-W(09868)、蔚来-SW(09866)、长城汽车(02333)分别下跌3.81%、2.44%、0.75%.。消息面上,乘联会初步统计,1月1-31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24.1万辆,同比去年下降41%,较上月下降43%;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34.1万辆,同比去年下降38%,较上月下降40%。 2月7日晚,长城汽车公布1月销量, 销量同比出现“ 两位数 ”跌幅。 数据显示,长城汽车今年1月销量61,519辆,同比下降44.96%。其中,新能源车销售6,313辆。其中WEY品牌和欧拉的销量为1056辆和3676辆,分别同比下滑79.2%和72.21%。 新造车势力1月销量普跌, 在新能源车企中,仅理想汽车交付量破万,蔚来汽车、哪吒汽车、小鹏汽车均出现了同比和环比大幅下滑的情况 。 具体来看: 1月份理想汽车销量为15141辆,同比增长了23.4%。 蔚来2023年1月交付新车8506台,同比下滑11.87%,环比下滑46.22%。其中包括2190辆高端智能电动SUV以及6316辆高端智能电动轿车。 哪吒汽车1月交付新车6016辆,同比下降45.4%;其中,哪吒V车系交付3487辆,哪吒U车系交付1012辆,哪吒S交付1517辆。 小鹏汽车1月共计交付新车5218辆,相比2022年12月腰斩,比去年同期下滑59.6%。其中G9交付2249辆,其他车型2968辆, 广汽埃安今年1月仅销售了10206辆新能源汽车,同比下降36.3%,环比下降66%。2月7日广汽集团公告显示,旗下广汽丰田发布1月销量业绩,1月销量为75,500辆,同比下降24%。 对此,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国补退出”是今年1月份新能源车型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已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在那之后上牌的车辆则没有补贴。国内数家新能源车企在去年11月和12月宣布将在补贴结束后调价,同时推出“限时保价政策”。一方面, “限时保价政策”在去年12月销量提前透支车企们第二年的销量, 去年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迎来了不小的涨幅。另一方面, 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涨价后的确会影响销量。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新能源车国家补贴退出后,1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如期迅速进入冰点,随后逐步回暖。由于春节前销售时间仅有20天,新能源车市仍未全面回暖。同时, 随着近期碳酸锂降价趋势明显,部分厂商1月产销主动减速, 实现春节前的顺势休整,等待2月的开门红。 另外,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向,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展开更公平的竞争,得靠新能源车产品本身的竞争力;这会倒逼新能源车行业集中攻克最后的短板, 如动力电池成本/安全,充电便捷/充电速度,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的实用价值。

  • 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129万辆 新能源车零售环比下降48%

    2月8日,乘联会发布了乘用车最新产销数据。1月,我国狭义乘用车产量为135.3万辆,环比下降36%,同比下降33.9%。销量方面,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129.3万辆,环比下降40.4%,同比下降37.9%,市场呈现相对低迷的特征。 乘联会分析认为,在车购税减半政策结束以及新能源补贴退出的刺激下,消费者的购买力在去年12月份得到了有效释放,所以促使了12月份乘用车产销达到极其火爆的情况,也导致了今年1月产销出现了下降幅度较大的特征。 新能源车方面,1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40.0万辆,同比下降7.9%,环比下降46.9%;零售33.2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批发38.9万辆,环比下降48.2%,同比下降7.3%。整体来看,1月新能源乘用车表现低于预期,尤其在批发上,出现了少有的单月同比下降情况。乘联会认为,1月新能源车产销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春节和补贴退出的共同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1月新能源车零售出现了纯电和插电混动走势分化的特征,数据显示,1月纯电动乘用车零售同比下降了22.2%,插电混动零售同比增长了48.8%。另外,1月纯电动乘用车相比去年12月份零售下降了53.2%,这一下降幅度属实不小。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1月国内车市遭遇了新能源下降带来整体车市增长相对不强的状态。 实际上,1月纯电动车销量之所以大幅下滑,还有一定的生产因素,即1月纯电动车的产量环比就下滑了49.8%,这说明车企在1月份的生产端保持着相对谨慎的态度。 在新能源厂商批发层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1月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降到7家(环比减半,同比减少4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76%。其中:比亚迪汽车批发量为150,164辆、特斯拉中国66,051辆、长安汽车24,960辆、上汽乘用车18,178辆、理想汽车15,141辆、吉利汽车11,032辆、广汽埃安10,206辆。

  • 合建40GWh!国轩高科与欧洲电池公司InoBat达成合作意向

    2月5日,国轩高科(002074)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与欧洲电池制造商InoBat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互补能力,以及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携手探索包括在欧洲合资建设40GWh产能在内的合作机会,推动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的变革。 据协议,双方将在生产制造、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探讨。在电芯制造领域,双方将共同探索以合资形式建设40GWh电芯及Pack工厂;在技术合作领域,将基于双方各自在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领域的优势展开合作;在储能领域,双方将基于InoBat在斯洛伐克现有工厂,共同探索开展储能电池生产的潜力,以尽快开拓欧洲市场。此外,双方还致力于在设施运营方面建立技术与商业合作,并共同探讨生产废料和报废电池循环再生产的可行性方案。 资料显示,InoBat是一家从事电池开拓性研发、制造、回收的电池制造商,致力于为乘用车、商用车、赛车和航空航天设备提供通用和定制化解决方案。该公司以循环方式制造电池的绿色生产理念,通过“从摇篮到摇篮”的电池供应链创新解决方案,得到力拓集团、印度Amara Raja集团、美国Ideanomics公司、国际金融公司(IFC)、IPM集团等众多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支持,并入选欧盟委员会“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IPCEI)”。 国轩高科工研总院院长、高级副总裁蔡毅表示:“国轩高科与InoBat联手,将在电池技术创新、欧洲本地化生产及电池的循环回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探讨,相信这是一次合作共赢、共创未来的佳机,可以加速推进国轩高科2025年实现在海外的100GWh电池布局,助力公司的国际化进程。” 业绩方面,国轩高科预计2022年营业收入211亿元-239亿元;2022年归母净利润2.2亿元-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92%-214.06%;基本每股收益0.13元/股-0.19元/股。 国轩高科表示,2022年,受益于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动力锂电池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动力锂电池业务高速发展。作为新能源行业头部企业,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力度,加快产能扩张速度,为下游客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和服务。2022年度公司新建产能逐步投产,供货能力进一步加强,同时加强了国内外市场开拓能力和战略客户维护,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120%。 另外,国轩高科积极布局动力锂电池上游产业,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同时持续实施降本增效措施,加强费用控制,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 装车量方面,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4.6GWh,累计同比增长90.7%。其中,国轩高科装车量为13.33GWh,市占率为4.52%。 韩国机构SNE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登记的电动汽车(EV、PHEV、HEV)电池装车量为517.9GWh,同比增长71.8%。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榜单中,6家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60.4%。其中,国轩高科装车量14.1GWh,同比增长112.2%,位列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第八。  

  • 合建40GWh!国轩高科与欧洲电池公司InoBat达成合作意向

    2月5日,国轩高科(002074)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与欧洲电池制造商InoBat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互补能力,以及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携手探索包括在欧洲合资建设40GWh产能在内的合作机会,推动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的变革。 据协议,双方将在生产制造、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探讨。在电芯制造领域,双方将共同探索以合资形式建设40GWh电芯及Pack工厂;在技术合作领域,将基于双方各自在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领域的优势展开合作;在储能领域,双方将基于InoBat在斯洛伐克现有工厂,共同探索开展储能电池生产的潜力,以尽快开拓欧洲市场。此外,双方还致力于在设施运营方面建立技术与商业合作,并共同探讨生产废料和报废电池循环再生产的可行性方案。 资料显示,InoBat是一家从事电池开拓性研发、制造、回收的电池制造商,致力于为乘用车、商用车、赛车和航空航天设备提供通用和定制化解决方案。该公司以循环方式制造电池的绿色生产理念,通过“从摇篮到摇篮”的电池供应链创新解决方案,得到力拓集团、印度Amara Raja集团、美国Ideanomics公司、国际金融公司(IFC)、IPM集团等众多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支持,并入选欧盟委员会“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IPCEI)”。 国轩高科工研总院院长、高级副总裁蔡毅表示:“国轩高科与InoBat联手,将在电池技术创新、欧洲本地化生产及电池的循环回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探讨,相信这是一次合作共赢、共创未来的佳机,可以加速推进国轩高科2025年实现在海外的100GWh电池布局,助力公司的国际化进程。” 业绩方面,国轩高科预计2022年营业收入211亿元-239亿元;2022年归母净利润2.2亿元-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92%-214.06%;基本每股收益0.13元/股-0.19元/股。 国轩高科表示,2022年,受益于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动力锂电池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动力锂电池业务高速发展。作为新能源行业头部企业,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力度,加快产能扩张速度,为下游客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和服务。2022年度公司新建产能逐步投产,供货能力进一步加强,同时加强了国内外市场开拓能力和战略客户维护,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120%。 另外,国轩高科积极布局动力锂电池上游产业,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同时持续实施降本增效措施,加强费用控制,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 装车量方面,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4.6GWh,累计同比增长90.7%。其中,国轩高科装车量为13.33GWh,市占率为4.52%。 韩国机构SNE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登记的电动汽车(EV、PHEV、HEV)电池装车量为517.9GWh,同比增长71.8%。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榜单中,6家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60.4%。其中,国轩高科装车量14.1GWh,同比增长112.2%,位列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第八。

  • 车、储、AI?特斯拉“宏图第三篇章”待揭晓 这些蛛丝马迹值得推敲

    特斯拉宏图第三篇章终于即将现身。 今日,马斯克发文宣布,将于3月1日(投资者日)推出特斯拉宏图第三篇章(Master Plan Part 3),这将是一条通向“完全可再生能源未来”之路,前路一片光明。 第三篇章具体内容为何,马斯克并未多言。不过,从此前他的一些相关表述中或许能窥得一二。 在去年3月17日,马斯克的一句“正在制定宏图第三篇章”引起了外界的好奇,这也是第三篇章首次对外公开的“蛛丝马迹”。 之后他在回复中透露了更多信息:特斯拉的主旨包括将规模扩张至“极致”,这也是人类摆脱化石燃料所需要的;此外还有AI、SpaceX、特斯拉和Boring公司的部分。 而在去年6月的公司会议上,马斯克进一步给出了第三篇章的更多细节,“规模”似乎也成了第三篇章的关键词: 特斯拉宏图第三篇章都聚焦于“达到非常大的规模(achieving very large scale)”——为了转变地球上整个能源基础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必须有一个非常高规模(的内容支撑)。 究竟有多大规模、实际吨位有多少?举例来说,如果从300TWh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倒推,那么从采矿和提炼环节来算,在环保的方式下,我们如何实现这个规模? 简而言之,这就是宏图第三篇章——如何有足够的规模,来真正转变地球上的整个能源基建? ▌第一篇章大业已成 第二篇章几近尾声 特斯拉宏图一直是公司的重要规划,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将其看作特斯拉如今成就的基石。 回溯前两个篇章,其中,特斯拉宏图第一篇章在2006年8月2日公布,马斯克在博文《特斯拉汽车的秘密宏图(不要告诉别人)》中,介绍了特斯拉的四步计划: (1)造一辆跑车;(2)用这笔钱开发一款人们买得起的轿车;(3)再用这笔钱开发一款更便宜的轿车;(4)在进行上述三步的同时,提供可持续能源。 可以看到,眼下第一篇章的目标已全部实现,上述四步分别对应特斯拉跑车Roadster、Model S/X、Model 3/Y、特斯拉太阳能业务。 十年后,马斯克又在2016年7月20日公开了特斯拉宏图的第二篇章: (1)用集成电池建成太阳能屋顶;(2)扩展电动汽车产品线,以覆盖主要细分市场;(3)通过大量汽车行驶数据,开发出比手动驾驶安全10倍的自动驾驶;(4)让你的车在不使用时为你赚钱。 对应来看,目前大部分构想同样已经达成,相关产品包括特斯拉屋顶光伏与Powerwall等,Model3/Y、Cybertruck、Semi,FSD系统等。 彼时在博文中,马斯克解释道,发布宏图是为了阐明公司目前所在的战略位置,以及公司行为的计划性。 所有规划、行动的目的,一直以来,都是加速可持续能源的到来,使我们能够畅想未来和依然拥有美好的生活。这是“可持续性”的真正意义所在。它不是一件愚蠢、嬉皮的事情,它关乎我们每一个人。 从本质上讲,我们必须在某一个时刻实现可持续的能源经济性,否则化石燃料将会用尽,人类文明便会坍塌……因此实现可持续性的速度,越快越好。 ▌新车?风光储能?还是AI? 特斯拉宏图第三篇章细节究竟如何,只能等3月1日揭开面纱。不过目前,已有多方展开猜测。 有网友从投资者日海报入手,认为背景满是汽车铸件,第三篇章或与新车相关。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之前表示,公司正在开发下一代汽车平台,更多细节将在本次投资者日展示。当时已有外媒猜测,这款车型很可能是之前传出的经济型电动车,售价仅25000美元。 还有人从马斯克在年初的财报电话会议表态出发,认为与风光储能相关。当时马斯克表示,可持续能源未来的三大支柱是电动汽车、太阳能和风能、储能。有了这三样东西后,可以转换到一个(规模)大很多倍的完全可持续发展状态。“存在着这么一条通向完全可持续未来的道路,而特斯拉的目标便是在这条路上尽可能地快速前进”。 另外,Not a Tesla App网站也针对第三篇章,给出了一些预测,包括: (1)开发最好的AI训练超级计算机,以解决现实世界问题,这将远远超出自动驾驶的技术范畴; (2)通过建立数以百万计的特斯拉机器人Tesla bot,让电池制造不再成为汽车生产的限制因素,以消除对危险、无聊、重复性工作(采矿)的需求协同。

  • 科恒股份:同意格力金投入股 持股比例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22.90%

    SMM 2月8日讯:2月7日,科恒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了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珠海格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事项的意见》, 同意格力金投以每股均价不超过9.27元/股的价格,不超过6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总额收购科恒股份向特定对象发行的全部股票,成为科恒股份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22.90%。 公告中提到,本次交易涉及的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尚需取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局的关于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实施进一步审查决定书或同意文件并报深交所审核同意、中国证监会注册后方可实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经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本次交易相关协议中约定的生效条件方可全部满足,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公司将持续关注后续进展情况,并根据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开资料显示,科恒股份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智能装备和稀土功能材料研发、生产、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便携式通讯、电子产品、照明及催化剂等行业领域。目前拥有二十多家全资子公司及参控股公司,江门、清远、深圳、珠海四大生产基地。 1月30日晚间,科恒股份还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称,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9亿元~4.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提及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科恒股份表示, 报告期内,受疫情、俄乌战争、全球宏观经济水平、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市场供需等因素影响,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据SMM现货价格显示,2022年以碳酸锂为首的锂盐价格因终端动力、储能需求拉涨以及下游产能扩张而持续走高,碳酸锂现货报价更是在2022年11月9日冲至历史高位56.75万元/吨。截止2022年12月30日,国产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均价报51.2万元/吨,较2021年年底的27.5万元/吨上涨23.7万元/吨,涨幅高达86.18%。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而 氢氧化锂 价格也跟随碳酸锂持续攀升,最高一度触及56万元/吨,截止2022年年底, 电池级氢氧化锂 现货均价报53.35万元/吨,较2021年12月31日涨幅高达139.78%。 但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于科恒股份而言,在资金相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公司无法及时锁定低成本材料采购机会及造成部分订单延期交付,使得各项费用上升; 此外,公司对收购深圳市浩能科技有限公司形成的商誉及对联营企业瑞孚信江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了初步减值测试,基于财务谨慎性原则,公司拟计提部分商誉减值及长期投资减值。 业绩预告发布之后,科恒股份火速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其说明2022年公司生产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的每月市场价格及原材料采购时间、全年平均采购成本,结合2022年、2021年的主要成本、费用构成情况说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具体影响及其合理性。以及说明延期交付订单的主要情况,包括合同签订时间、合同金额、原定交付时间、收入确认条件、已确认的费用金额、延期交付涉及金额、最新执行进展,以及相应会计处理及合规性。 2月7日,科恒股份申请延期回复深交所关注函,至2023年2月14日前完成关注函回复及对外披露。  

  • 再斩3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大单!雅化集团与LGC签署4年供货协议

    SMM 2月8日讯:2月7日,雅化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雅化锂业与LGC签署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采购协议,2023-2026年协议数量总计约30000吨。 提及对公司的影响,雅化集团表示,本协议的签订进一步拓展了公司锂盐产品的销售渠道,随着公司未来锂盐产能的逐步扩张,本协议的签订将进一步保障公司锂盐产品的顺利销售,从而提升公司锂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且考虑到本协议有效期是从2023年到2026年,预计随着后续协议的有效执行,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公司已具备履行该协议的能力,能够保证协议的顺利履行。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年底,雅化锂业还发布公告称延长与LGEnergySolution,Ltd.(简称LGES)已经氢氧化锂采购协议,双方在此前约定的2021年-2023年协议基础上,延长合作合作时间至2025年并增加2024-2025年的购销数量。补充协议签订后,在2023年-2025年雅安锂业向LGES销售的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产品数量合计不超过30000吨。 从这短时间内“连签”两单协议也可以看出,目前企业依旧在持续对上游锂资源展开布局。 且2022年以来锂价上涨明显,锂盐价格也整体较往年有所提升。以 国产电池级氢氧化锂 为例,据SMM历史价格显示, 国产电池级氢氧化锂 从2021年年底的22.25万元/吨,涨至2022年12月30日的53.35万元/吨,年内上涨31.1万元/吨,涨幅高达139.78%。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不过近期,受下游需求疲软及碳酸锂价格继续下调影响,国产 国产电池级氢氧化锂 现货报价有所回落。截止2月8日, 国产电池级氢氧化锂 现货报价跌至45.8~48万元/吨,均价报46.95万元/吨。 SMM此前调研显示,近期国内氢氧化锂需求较弱,询价增加但鲜有零单成交,多以观望为主,且受主流厂家报价影响,国内价格持续下调。预计年后氢氧化锂需求短期内难有起色,且受到碳酸锂价格下调影响,氢氧化锂价格短期内以下跌为主,下跌幅度或小于碳酸锂。 》点击查看详情

  • 再斩3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大单!雅化集团与LGC签署4年供货协议

    SMM 2月8日讯:2月7日,雅化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雅化锂业与LGC签署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采购协议,2023-2026年协议数量总计约30000吨。 提及对公司的影响,雅化集团表示,本协议的签订进一步拓展了公司锂盐产品的销售渠道,随着公司未来锂盐产能的逐步扩张,本协议的签订将进一步保障公司锂盐产品的顺利销售,从而提升公司锂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且考虑到本协议有效期是从2023年到2026年,预计随着后续协议的有效执行,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公司已具备履行该协议的能力,能够保证协议的顺利履行。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年底,雅化锂业还发布公告称延长与LGEnergySolution,Ltd.(简称LGES)已经氢氧化锂采购协议,双方在此前约定的2021年-2023年协议基础上,延长合作合作时间至2025年并增加2024-2025年的购销数量。补充协议签订后,在2023年-2025年雅安锂业向LGES销售的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产品数量合计不超过30000吨。 从这短时间内“连签”两单协议也可以看出,目前企业依旧在持续对上游锂资源展开布局。 且2022年以来锂价上涨明显,锂盐价格也整体较往年有所提升。以 国产电池级氢氧化锂 为例,据SMM历史价格显示, 国产电池级氢氧化锂 从2021年年底的22.25万元/吨,涨至2022年12月30日的53.35万元/吨,年内上涨31.1万元/吨,涨幅高达139.78%。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不过近期,受下游需求疲软及碳酸锂价格继续下调影响,国产 国产电池级氢氧化锂 现货报价有所回落。截止2月8日, 国产电池级氢氧化锂 现货报价跌至45.8~48万元/吨,均价报46.95万元/吨。 SMM此前调研显示,近期国内氢氧化锂需求较弱,询价增加但鲜有零单成交,多以观望为主,且受主流厂家报价影响,国内价格持续下调。预计年后氢氧化锂需求短期内难有起色,且受到碳酸锂价格下调影响,氢氧化锂价格短期内以下跌为主,下跌幅度或小于碳酸锂。 》点击查看详情

  • 电池金属供应格局变动!印尼跃升成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国

    近年来,凭借着其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在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上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根据美国政府的数据,去年,印尼的钴产量激增,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成为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国,仅次于刚果。 印尼钴产量将持续扩张 在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的推动下,印尼正凭借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加速建立其本土的电池和电动汽车产业,并在电动汽车供应链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分析人士表示,印尼的钴产量扩张将在2030年前执续下去,从而缓解世界对刚果钴供应的过分依赖,并避免潜在的供应短缺——目前,刚果仍占全球钴供应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基准矿产情报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印尼已经生产了全球约一半的镍, 到2030年,印尼在全球钴产量中的份额将从2021年的约1%上升到近20%。 基准矿产情报公司的数据显示, 今年印尼的钴产量将再次增长一倍以上 。 印尼将“改变游戏规则” 尽管一开始人们担心印尼钴项目的预算和成本超支,但该国迄今为止的一系列项目“都在按计划进行,并正在成功地扩大生产规模”。 印尼的钴产量扩张,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企业对该国的投资。 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商青山控股集团、钴精炼巨头浙江华友钴业和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等多家中国企业,已经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参与了与印尼钴资源相关的投资。 印尼的产能扩张,也有助于缓解人们对钴供应紧张的担忧。自去年5月以来,全球基准钴价已经下跌了一半以上,今年迄今已下跌13%。 Rystad Energy分析师Susan Zou则表示, 今年全球钴市场将出现过剩,随着供应扩大,短期内价格将继续“停滞不前”。 她表示,在印尼,“每隔3-4个月就会有一个新(钴矿)项目宣布”,“它将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基准矿产情报公司分析师哈里·费舍尔和格雷格·米勒也表示,印尼的扩张“在某种程度上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

  • 电池金属供应格局变动!印尼跃升成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国

    近年来,凭借着其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在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上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根据美国政府的数据,去年,印尼的钴产量激增,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成为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国,仅次于刚果。 印尼钴产量将持续扩张 在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的推动下,印尼正凭借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加速建立其本土的电池和电动汽车产业,并在电动汽车供应链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分析人士表示,印尼的钴产量扩张将在2030年前执续下去,从而缓解世界对刚果钴供应的过分依赖,并避免潜在的供应短缺——目前,刚果仍占全球钴供应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基准矿产情报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印尼已经生产了全球约一半的镍, 到2030年,印尼在全球钴产量中的份额将从2021年的约1%上升到近20%。 基准矿产情报公司的数据显示, 今年印尼的钴产量将再次增长一倍以上 。 印尼将“改变游戏规则” 尽管一开始人们担心印尼钴项目的预算和成本超支,但该国迄今为止的一系列项目“都在按计划进行,并正在成功地扩大生产规模”。 印尼的钴产量扩张,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企业对该国的投资。 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商青山控股集团、钴精炼巨头浙江华友钴业和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等多家中国企业,已经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参与了与印尼钴资源相关的投资。 印尼的产能扩张,也有助于缓解人们对钴供应紧张的担忧。自去年5月以来,全球基准钴价已经下跌了一半以上,今年迄今已下跌13%。 Rystad Energy分析师Susan Zou则表示, 今年全球钴市场将出现过剩,随着供应扩大,短期内价格将继续“停滞不前”。 她表示,在印尼,“每隔3-4个月就会有一个新(钴矿)项目宣布”,“它将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基准矿产情报公司分析师哈里·费舍尔和格雷格·米勒也表示,印尼的扩张“在某种程度上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