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

  • 硫酸镍反超硫酸钴! 高镍去钴态势将如何发展【SMM分析】

    SMM2月9日讯:   钴镍价格迎来历史性反转 近期电镍价格表现良好,硫酸镍转电镍生产带动硫酸镍需求,近期硫酸镍价格一路高歌猛进。与此同时数码与动力的低迷,原料的长期过剩,导致钴市场表现颓靡。近期价格持续下行。 至本月8日,出现历史性较为罕见的一幕——“硫酸镍价格反超硫酸钴价格” 钴在电池中的作用是什么? 钴的作用就是为了抑制锂电池的“镍锂混排”现象。因为,如果发生“镍锂混排”现象,那么三元锂电池里面的微观结构可能就彻底发生混乱,会导致电池寿命和容量大幅缩短,甚至发生其它危险。 除此之外,钴还可以降低材料的 阻抗值,提高材料电子电导率,改善倍率性能、降低电芯内阻等等,原则上是不可替代的。   为什么要去钴? 供应链的扰动: 全球钴资源分布于刚果地区,钴开采的地缘政治限制,使其运输(a刚果-南非德班陆路运输的不畅,b.相关地区罢工c.集装箱偏紧等),开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价格的高昂: 当供应链的扰动遇到国内动力与数码市场的需求双双猛增,钴价遂呈现不理性态势,叠加2020年海外头部矿企产量缩减,过往几年硫酸钴价格较为高昂。   当前去钴态势如何了? 自高镍去钴趋势以来多数电池厂纷纷加入去钴大军,2022年高镍前驱体占比已经同其他前驱体平分秋色,预计2023年高镍年驱将反超其他其他前驱体,并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海外动力市场的扩张机遇,高镍前驱将成为三元动力主流。(高镍前驱暂定义为8系以上)   技术层面有没有必要去钴? 但高镍正极热和化学机械不稳定性不可避免,仍存在安全风险,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其商业化和实际应用。高镍正极材料中,普遍存在的大体积变化会导致结构退化和机械故障。一方面,沿c轴的大晶格收缩,不可避免地导致有害的O1层错或相,从而导致高镍正极失活。另一方面,非均质体积变化引起的局部应变集中会通过形成多尺度裂纹(包括晶间裂纹和晶内裂纹)直接导致正极的力学破坏。 几乎所有的高镍正极,无论Co水平如何,由于Ni4+的强氧化性和氧的释放,在释放状态下的热耐受性本质上很差。有害的裂纹和高度反应的表面协同加剧了热不稳定性,导致热流失甚至爆炸。得出的结论是,所有当前高镍正极共同面对的一件事是容量和稳定性之间的权衡。因此钴元素在电池技术层面仍具重要的应用空间。   成本层面有没有必要去钴? “ 高镍去钴的技术路线”,并非时髦先进技术的代名词,从技术层面来看,实用与性价比的才是人们所关注的,企业并非为“高镍”而“高镍”,更多是因为成本而高镍。以三元锂电芯为例 2021年钴成本占比17% ,2023年钴成本占比仅为5%。从成本来看去钴的必要性有所转弱。   供应链稳定上有没有必要去钴? 21 年以前,全球钴原料非洲地区生产占据绝对优势,随22年中国回收锂电的高速发展,城市矿山的意义逐渐凸显,并在未来稳步上涨。随锂电厂商高镍趋势的布局,近两年印尼MHP项目如雨后春笋,带动印尼MHP产估量大幅上行,且未来三年增速明显。现如今“三驾马车”共同拉动钴原料供应。供给格局不再单一,供应链风险较之前有所下降。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库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 电池设计新思路:“人造缺陷”为离子打开更多大门 锂电性能有望大增

    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随着科学家们不断地研究和改进,这些电池可能会对交通运输产生重大影响,并可作为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存储设备。 据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CSU)与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来自高功率激光的极短脉冲,可以在锂离子电池材料中造成微小的缺陷,但这些缺陷的存在反而是好事,可以提高电池性能。 这项技术被称为纳秒脉冲激光退火,仅持续100纳秒,由现代眼科手术中使用的相同类型激光产生。研究人员在石墨上测试了这项技术,石墨是一种广泛用于锂离子电池阳极或正极的材料。他们分别以10个脉冲和80个脉冲测试了这项技术,并比较了电流容量的差异。 该研究论文的通讯作者Jay Narayan表示,“材料缺陷可能是一件麻烦事,但如果你能正确地设计它们,就能使它们成为一种优势。可以说,这项技术为锂离子打开了一扇门,它提高了电流容量。” 他解释称,石墨阳极通常由表面的“台阶”和凹槽组成,创造更多的台阶就像创造更多的锂离子进出的门,这是有益的。他指出,实验表明,当使用最优脉冲数(接近10个脉冲而不是80个脉冲)时,电流容量增加了20%。 “这项技术还会产生一种叫做空位的缺陷,即缺少原子,这有助于为锂离子提供更多的进出场所,这与当前的容量有关。”他补充说。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碳》杂志上。 在谈及实际应用时,研究人员们表示,制造商应该有能力在生产阳极和阴极时使用纳秒脉冲激光退火。在最近的另一项研究中,他们在阴极材料上也使用了同样的激光技术,并证明了该技术增强阴极材料的能力。 “这些高功率激光器可以在一微秒内处理阳极和阴极。阴极或阳极是在薄片上制成的,这使得处理相对快速和容易。”他们说。 下一步,研究人员们表示,他们将努力消除使用昂贵材料的需求,例如电池阴极中的钴,以制造更高功率和更持久的电池。

  • 碳酸锂价向下“跌落”

    曾经不可一世的碳酸锂,价格已经显出了颓势。进入2023年,碳酸锂价格一直跌跌不休。截止2023年2月9日,国产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报价已经跌至45~46.5万元/吨,均价报45.75万元/吨,较2022年11月21日的高点56.75万元/吨跌去11万元/吨,跌幅达19.38%。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碳酸锂价格下跌直接原因是年初锂电下游进入传统需求淡季,不少下游厂商纷纷进入“检修模式”,导致市场成交氛围表现冷清。而深层原因是,新能源补贴退坡、汽车终端需求减弱、电池厂减产、锂盐供给增加等多重因素叠加。 对于锂价未来的走势,国信证券则预计,2023年全球锂资源端供给增量在28万吨LCE左右,全球锂盐供需基本面会出现一定反转,预计供需将维持偏紧格局,锂价出现回落,整体是缓跌的格局。 浙商证券也预计,2023年上半年锂资源仍将维持供需紧张,下半年锂资源边际将供大于求,行业或出现供给过剩的局面。川财证券认为,碳酸锂价格下跌,叠加正极加工费、负极和电解液等核心材料价格下行趋势明确,未来行业成本将明显下降,企业盈利边际改善。 疯狂的碳酸锂 过去的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碳酸锂经历了史诗般的行情。遥想2021年年初,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仅为每吨5万元左右,到2021年8月,电池级碳酸锂报价10万元/吨,短短几个月实现翻番增长。 但与后面的行情相比,这只是小巫见大巫。仅仅一年之后,2022年9月,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即突破50万元/吨,而到了2022年11月最高报价甚至蹿升至超60万元/吨,两年时间涨幅超过10倍。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秘书长刘彦龙在此前召开的第七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表示,2021年以来,锂电产业链价格上涨,实际上主要是下游的需求超预期的增长,电池、材料企业大多没有预估到这一增长速度。 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新车销售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市场表现强劲超出早先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延续,产业链上大多数环节仍然保持景气高涨。 然而另一方面,随着需求爆发带来的碳酸锂价格的暴涨,下游企业成本迅速增加,甚至引发了行业“骚动”。据报道,国内某龙头电池企业曾放言:若碳酸锂价格涨到47万元/吨价格以上将不再接单。另外,国内一些正极材料企业也在号召以不买货的方式,一起抵抗锂价上涨。 为此,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多家动力电池厂商在2022年也上调了电池售价。而整车厂则抱怨是在给电池企业打工。长安汽车表示,动力电池价格上涨导致公司旗下不同车型的单车成本上涨,对企业成本构成极大干扰,整车厂苦不堪言。 巨头出击海外 虽然目前碳酸锂价格还在持续下跌,但仍然处于高位,整体供给仍然是紧平衡状态。彭博社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增长,对电池的总需求将分别超过1.5TWh和3TWh。这必然会带动锂材料需求大幅增加。 当下锂电池产业链企业对锂资源的争夺十分激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锂原料对外的依存度高达65%,盐湖锂占据我国锂资源总量的85%,且开采难度大、成本高,因此国内众多企业纷纷向海外矿山进发。 1月下旬,经过长时间的竞标之后,玻利维亚已经决定交由宁德时代牵头的一个企业联合体,来开采该国储藏量巨大但是目前尚未能够得到开发的锂矿资源。据悉,宁德时代牵头的企业联合体将会从玻利维亚的Potosi和Oruro盐湖中开采锂矿,同时还可以建设两家每年可生产2.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的工厂。 1月19日,海南矿业发布公告,拟以1.18亿美元(约7.6亿人民币)增资英国上市公司Kodal Minerals PLC及其全资子公司Kodal Mining UK,从而获得非洲马里的Bougouni锂矿资产。Bougouni锂矿主要产品为锂辉石精矿,矿石资源量约为2131万吨, 氧化锂平均品位1.11%,对应的氧化锂含量为23.65万吨,碳酸锂当量为58.47万吨。 今年1月初,天齐锂业公告称,子公司TLEA拟与澳大利亚上市公司 Essential Metals Limited签订协议,拟以现金约1.36亿澳元(折合人民币6.39亿元)购买ESS的所有股份。交易完成后,TLEA将持有ESS发行在外的100%股权。根据ESS资源报告,ESS锂矿资源总量为1120万吨,平均氧化锂含量为1.16%,合计为12.90万吨氧化锂当量。 平安证券表示,当前加拿大、墨西哥等海外主要锂资源国家矿权政策收紧,海外拿矿难度升级,国内锂资源竞争同样激烈,天齐锂业此次收购的锂矿具备高性价比和投资价值。此次收购完成后,天齐锂业锂矿总量将达约1862万吨LCE。 去年年底,雅化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拟以1.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82亿元)收购中非实业旗下两个全资子公司70%股权,从而获得非洲纳米比亚4个锂矿70%的控制权。此前,赣锋锂业斥资1.3亿美元收购马里古拉米纳(Goulamina)硬岩型锂矿项目50%的股权,从而至少获得该矿山第一期锂精矿产量45.5万吨的一半。 据报道,比亚迪在非洲寻得6座锂矿矿山,可满足其未来十余年电池生产需求。经测算,在这6座锂矿中,氧化锂品位2.5%的矿石量达到了2500万吨以上,折算为碳酸锂可达100万吨。据了解,这2500万吨矿石若被全部开采,可以满足2778万辆60度纯电车型的动力电池需求。

  • 天奇股份牵手蜂巢能源 加码电池回收

    2月8日晚间,天奇股份公告,公司拟与蜂巢能源签署《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湿法冶金项目合资协议书》,双方拟直接或通过下属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并以合资公司为主体在江西省上饶市新建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利用湿法冶金项目。 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37亿元,其中天奇股份拟出资6693.32万元,持有合资公司49%的股权;蜂巢能源拟出资6966.52万元,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权。 公告显示,合资公司为项目运营主体,负责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边角料、报废及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湿法冶金项目运作。项目产能规模为年产0.5万吨碳酸锂及2万吨磷酸铁。项目投资金额约为6.7亿元,其中1.37亿元作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余下5.33亿元,由合资公司开展项目融资,双方股东积极配合。 天奇股份表示,此次合作为公司探索与电池厂共建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生态圈的实际落地,双方以资本为纽带深度绑定,共同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闭环,将进一步增强公司锂电池回收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资料显示,天奇股份主营业务为智能装备、重工装备、循环产业、汽车后市场。其中,汽车后市场业务是天奇股份近年来重点布局的方向之一,涵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汽车核心零部件再制造及动力电池回收资源化利用。 在动力电池回收业务方面,天奇股份近年来频频出手布局,此前已签订六份合作协议,与多家不同领域的企业共同打造锂电池回收再生利用闭环产业链。合作方包括一汽集团全资子公司一汽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京东科技、海通恒信、深高速集团、华胜科技、泾河新城陕煤技术研究院等。 产能方面,天奇股份目前拥有5万吨三元废旧电池的产能规模,以及在建的5万吨磷酸铁锂回收处理产线,2023年废旧电池处理规模将达10万吨。按照规划,公司2023年钴锰镍合计目标产出12000金吨,碳酸锂7000-7500吨,电池级磷酸铁8000-11000吨。 客户方面,天奇股份的钴锰镍盐产品目前已向中伟股份、广东佳纳(道氏技术子公司)以及赣锋循环(赣锋锂业子公司)等大型电池及材料厂商供应,碳酸锂产品主要供给锰酸锂、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厂商。

  • 天奇股份牵手蜂巢能源 加码电池回收

    2月8日晚间,天奇股份公告,公司拟与蜂巢能源签署《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湿法冶金项目合资协议书》,双方拟直接或通过下属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并以合资公司为主体在江西省上饶市新建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利用湿法冶金项目。 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37亿元,其中天奇股份拟出资6693.32万元,持有合资公司49%的股权;蜂巢能源拟出资6966.52万元,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权。 公告显示,合资公司为项目运营主体,负责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边角料、报废及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湿法冶金项目运作。项目产能规模为年产0.5万吨碳酸锂及2万吨磷酸铁。项目投资金额约为6.7亿元,其中1.37亿元作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余下5.33亿元,由合资公司开展项目融资,双方股东积极配合。 天奇股份表示,此次合作为公司探索与电池厂共建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生态圈的实际落地,双方以资本为纽带深度绑定,共同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闭环,将进一步增强公司锂电池回收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资料显示,天奇股份主营业务为智能装备、重工装备、循环产业、汽车后市场。其中,汽车后市场业务是天奇股份近年来重点布局的方向之一,涵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汽车核心零部件再制造及动力电池回收资源化利用。 在动力电池回收业务方面,天奇股份近年来频频出手布局,此前已签订六份合作协议,与多家不同领域的企业共同打造锂电池回收再生利用闭环产业链。合作方包括一汽集团全资子公司一汽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京东科技、海通恒信、深高速集团、华胜科技、泾河新城陕煤技术研究院等。 产能方面,天奇股份目前拥有5万吨三元废旧电池的产能规模,以及在建的5万吨磷酸铁锂回收处理产线,2023年废旧电池处理规模将达10万吨。按照规划,公司2023年钴锰镍合计目标产出12000金吨,碳酸锂7000-7500吨,电池级磷酸铁8000-11000吨。 客户方面,天奇股份的钴锰镍盐产品目前已向中伟股份、广东佳纳(道氏技术子公司)以及赣锋循环(赣锋锂业子公司)等大型电池及材料厂商供应,碳酸锂产品主要供给锰酸锂、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厂商。

  • “磷酸铁锂一哥”今日上市 市值突破400亿元

    2月9日,湖南裕能正式登陆创业板,截至发稿时间,其股价为53.59元,涨幅达125.45%,市值攀升至405.8亿元。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2021年湖南裕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2万吨,增速高达287.1%,连续两年中国市场排名第一,有“磷酸铁锂一哥”之誉。 湖南裕能在四川、湖南、贵州、云南建有磷酸铁、磷酸铁锂产能。据统计,截至2022年上半年,湖南裕能已建成磷酸铁锂年产能合计34.3万吨。其预计规划产能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将达到89.3万吨。 湖南裕能预计,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预计为400.8亿元-434.6亿元,同比增长467%-515%;净利润为28亿元-32亿元,同比上涨138%-170%。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裕能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的主要磷酸铁锂材料供应商,在2019年-2022年上半年期间,湖南裕能对两家企业的年合计销售额在其营收中的占比均超过八成。 另外,湖南裕能透露,公司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部分客户已签署了为期三年的保底采购量、供货能力保证协议,并在协议中约定了定价原则、未达供货数量补偿等限制性条款。 同时,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均在2020年12月入股湖南裕能。其中宁德时代持股10.54%,成为湖南裕能第三大股东。比亚迪则持股5.27%,为第七大股东。 此外,湖南裕能还与亿纬锂能、蜂巢能源、远景动力、赣锋锂电、瑞浦能源、宁德新能源、南都电源、中兴派能、鹏辉能源等众多知名锂电池企业签订了相关供应协议。以此看,湖南裕能客户群几乎已实现了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重点企业的全面覆盖。 本次IPO,湖南裕能拟公开发行不超过约1.89亿股,在募得资金中按照轻重缓急,拟投入6亿元用于“四川裕能三期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7亿元用于“四川裕能四期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5亿元,合计拟使用金额18亿元。  

  • “磷酸铁锂一哥”今日上市 市值突破400亿元

    2月9日,湖南裕能正式登陆创业板,截至发稿时间,其股价为53.59元,涨幅达125.45%,市值攀升至405.8亿元。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2021年湖南裕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2万吨,增速高达287.1%,连续两年中国市场排名第一,有“磷酸铁锂一哥”之誉。 湖南裕能在四川、湖南、贵州、云南建有磷酸铁、磷酸铁锂产能。据统计,截至2022年上半年,湖南裕能已建成磷酸铁锂年产能合计34.3万吨。其预计规划产能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将达到89.3万吨。 湖南裕能预计,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预计为400.8亿元-434.6亿元,同比增长467%-515%;净利润为28亿元-32亿元,同比上涨138%-170%。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裕能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的主要磷酸铁锂材料供应商,在2019年-2022年上半年期间,湖南裕能对两家企业的年合计销售额在其营收中的占比均超过八成。 另外,湖南裕能透露,公司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部分客户已签署了为期三年的保底采购量、供货能力保证协议,并在协议中约定了定价原则、未达供货数量补偿等限制性条款。 同时,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均在2020年12月入股湖南裕能。其中宁德时代持股10.54%,成为湖南裕能第三大股东。比亚迪则持股5.27%,为第七大股东。 此外,湖南裕能还与亿纬锂能、蜂巢能源、远景动力、赣锋锂电、瑞浦能源、宁德新能源、南都电源、中兴派能、鹏辉能源等众多知名锂电池企业签订了相关供应协议。以此看,湖南裕能客户群几乎已实现了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重点企业的全面覆盖。 本次IPO,湖南裕能拟公开发行不超过约1.89亿股,在募得资金中按照轻重缓急,拟投入6亿元用于“四川裕能三期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7亿元用于“四川裕能四期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5亿元,合计拟使用金额18亿元。

  • 恒大汽车生存现状之实探天津工厂:厂房大门被“包围”、节后复工一片寂静

    过完农历正月十五,虽已复工的恒大汽车天津工厂依然一片寂静。临近中午,偶有经过一辆轻微伪装的黑色测试车、陆续出现在去往食堂路上的员工,才打破了这一占地面积700余亩厂区内的沉寂。 这番景象与绝大多数过完兔年春节后即开工的主机厂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恒大汽车2023年开局的艰难处境。 “运输大门”紧闭 仍处复工恢复中 “滨海科技园附近我熟,知道有个汽车工厂,恒大就不了解了,只是之前看到(恒大)在房地产方面出了很多新闻。”出租车司机边说边递过手机,“你来搜索下具体地址,那工厂挺大的,我记得有好几个门。” 恒大汽车天津工厂全名恒大新能源汽车(天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系恒大收购NEVS国能汽车而来,地处天津滨海科技园,周边企业包括电子材料、电气、自动化,以及金属材料物流配送公司等。去年9月,恒大集团官方网站披露称,恒驰5在天津工厂正式量产。 时至今日,工厂北侧仍是一条“断头”小路,路边随处可见“打孔”相关的喷涂广告,亦能透过杂草清楚看到工厂售后技术培训中心及测试专用道路。走在滨海科技园高新二路,会轻易被工厂东门处所吸引——这并非因为入口处大楼上方醒目的“恒驰汽车”四个大字,而是门口处“施工围挡”与铁丝网异常显眼。 在记者驻足的一个多小时里,有两辆货车从可手动拉动的铁板围挡中驶出,其中一辆为空载轿运车。据工作人员向财联社记者介绍,工厂生产出来的新车皆由此门拉出运往全国各地。当被问及工厂目前是否还在正常生产运转时,该人员显得有些警惕,“(工厂)开着倒是开着......你去南门问吧,那里是办公区。” 相较高新二路,工厂南侧路边停放的车辆更多、更集中。“我们一般都把车停在这条小路上,(这些车)基本都是旁边物流公司的,它们(恒大汽车天津工厂)的车很少见到。”一名正在路边休息的货车司机称。 工厂南门办公楼内不时有工作人员走动,虽已至节后,部分大楼的一层窗户封条仍未被撕掉,个别区域的封条与福字、春联搭配在一起,显得颇有违和感。“十五过完,(2月)6号我们才刚刚复工。这两天好像没有新车往外拉,最后一批车春节前都拉走了。”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工厂深陷舆论漩涡 交付进度缓慢 恒大汽车天津工厂的现状,只是恒大造车窘境的一个缩影。2020年8月3日,恒大在上海、广州同时发布六款车,覆盖了从A到D所有级别,涉及轿车、轿跑、SUV、MPV、跨界车等类别。在恒驰5开启交付后,官方曾表示新车预售开启后的15天内,订单已经超过3.7万辆,同时将在2023年一季度前完成首批1万辆的交付。 去年12月30日晚间,恒大汽车在港交所的一纸公告击碎了梦想的泡沫。官方表示,恒驰5正在量产,并已交付共324辆恒驰5。这一成绩,距1万辆的交付目标相去甚远。 除交付速度迟缓外,恒大汽车还背负了“老赖”的名号。 2月1日,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上海)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4,090,576元,执行法院为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这条最新出现的被执行人信息,仅为冰山一角。天眼查显示,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上海)共有风险信息410条,法律诉讼35条,涉案总金额984.667728万元;恒大新能源汽车(天津)有风险信息1356条,法律诉讼205条,涉案总金额9642.873576万元。有数据统计,恒大汽车已累计被强制执行近3亿元。 去年底有传闻称,恒大汽车天津工厂正在进行裁员,计划裁员60%,有员工已在内部被约谈,此外还有一部分将进入休假。上述港交所公告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该传闻的真实性。公告称,为了节省成本,本集团正进行一系列的减省成本措施,包括减少整体员工数目、安排部分员工停工休息、部分员工减薪等,“本集团将继续以最大力度为恒驰5量产创造有利条件。” “2023年是恒大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千方百计保交楼的关键年。”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2023年年初的《致全体恒大人的一封家书》中表示,“只要全体恒大人齐心协力、永不放弃,努力拼搏、苦干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全面正常施工、恢复销售、恢复经营等各方面工作,我们一定能完成保交楼任务,一定能偿还各种债务、化解风险,一定能开启涅槃重生的新篇章。” 《家书》中的豪言言犹在耳,只是天津工厂的沉寂表明恒大汽车“新篇章”的开启仍举步维艰。

  • 广州生态局印发关于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2月3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约定在本方案印发之日起到2023年12月31日,依托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建立一批规范有序的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提高全市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处理率,有效防范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风险。 具体原文如下: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穗环〔2023〕12号 各处室,各分局,监测站,各直属单位: 为规范我市废铅蓄电池收集行为,结合《关于继续开展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0〕726号)、《关于开展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2〕66号)、《关于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工作有关事宜的复函》(环办固体函〔2022〕499号)等文件精神,我局编制了《广州市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执行过程若有疑问,请径向固辐处反映。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3年2月3日 广州市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建立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络体系,规范我市废铅蓄电池收集行为,按照《关于继续开展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0〕726号)、《关于开展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2〕66号)、《关于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工作有关事宜的复函》(环办固体函〔2022〕49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广州实际,制定本试点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落实《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有关任务要求,补充完善《广州市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工作方案》(穗环〔2022〕88号)相关内容,依托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建立一批规范有序的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提高全市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处理率,有效防范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风险。 二、试点期限 本方案印发之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与《广州市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工作方案》(穗环〔2022〕88号)保持一致。 三、试点内容 (一)电池分类。 根据环境风险大小,将废铅蓄电池分为如下两类: 第Ⅰ类废铅蓄电池:未破损的密封式免维护废铅蓄电池; 第Ⅱ类废铅蓄电池:开口式废铅蓄电池,破损的密封式免维护废铅蓄电池。 (二)试点单位范围。 全市取得废铅蓄电池收集许可证的单位。 上述试点单位可自建收集网点,或依托铅蓄电池销售网点、机动车4S店、汽车、电动自行车维修店及生活垃圾分类点位等设立收集网点。 (三)收集对象。 收集网点仅限于收集如下来源的废铅蓄电池: 1.个人、家庭等生活源; 2.铅蓄电池销售网点、机动车4S店、汽车及电动自行车维修店、科研机构、实验室等社会源。 (四)收集网点设置要求。 收集网点可以暂时存放少量的废铅蓄电池(包括第Ⅰ类、第Ⅱ类废铅蓄电池),但应当划分出专门存放区域,采取防止废铅蓄电池破损及酸液泄漏的措施,并在显著位置张贴废铅蓄电池收集提示性信息。第Ⅱ类废铅蓄电池应当放置在耐腐蚀、不易破损变形的专用容器内,防止酸液泄漏造成环境污染。 收集网点建设具体要求见附件1,收集网点转运管理具体要求见附件2。 四、试点工作程序 (一)收集网点建设。 试点单位根据自身收集能力和需求等情况,按要求选择合适地址开展收集网点建设,依法办理相关必备手续。 (二)试点单位申请。 收集网点建设完毕后,试点单位向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开展试点书面申请(可分批提出),填报《广州市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建设试点申请表》并提供相关申请资料(附件3)。 (三)试点资格审核。 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属地分局对收集网点进行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纳入试点范围,按公文流程拟制相关复函,并对外公告收集网点信息。 (四)网点日常监管。 各分局负责收集网点的日常环境监督管理,督促被取消试点资格的收集网点,在5个自然日之内将其收集、贮存的废铅蓄电池转移至试点单位建设的危险废物贮存仓库。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试点单位日常监督管理。各分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试点单位、收集网点的监督管理,严防环境风险;对存在台账数据等弄虚作假、未落实产废申报或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环境管理要求以及在试点过程中引发环境污染事故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收集网点存在问题拒不整改或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上报市生态环境局提请取消试点资格。市生态环境局相关部门依职责做好试点工作的指导和帮扶,及时对外公布收集网点批准、资格取消等情况。 (二)强化试点单位主体责任。试点单位应落实收集网点运营管理主体责任,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确保其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掌握废铅蓄电池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提高规范化运营操作和管理水平。 (三)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各分局应持续开展废铅蓄电池产生单位、试点单位以及收集网点环境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进一步强化废铅蓄电池产生源头管理,引导鼓励企业或单位将产生的废铅蓄电池向试点单位转移;加强对辖区内非法收集、转运、利用处置废铅蓄电池行为的打击力度,严肃查处非法收集、“倒酸”等恶劣环境违法行为,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部门侦办。 附件:1.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建设要求一览表 附件:2.废铅蓄电池转运管理要求一览表 附件:3.广州市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建设试点申请表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                   2023年2月6日印发 打开链接: 广州市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明白卡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 湖南裕能今日在深交所上市【SMM分析】

    2月9日,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2023年湖南省首家上市企业。据SMM统计,该公司国内磷酸铁锂市场产量和出货量均排名第一。                                                                                                                        湖南裕能是国内主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获得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下游知名客户的广泛认可。 目前,公司在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设有生产基地,已设计产线合计产能合计为45万吨。此番上市,湖南裕能募投项目中"四川裕能三期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以及"四川裕能四期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是其主营产品磷酸铁锂的扩产项目,在湖南裕能现有核心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产品性能,项目投产后将有效提升其磷酸铁锂产能规模,缓解产能不足问题,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需求。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