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来自山东省东营市投资促进局的消息显示,近日,胜华新材(603026)东营30万吨/年电解液项目提前半年建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6亿元,占地50亩。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建设原定期限为2022年初至2023年7月。“我们从2022年3月开始拆除原有设备、清理场地,今年2月初已经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并实现投产试运行,目前已经排满了生产订单。”胜华新能源(东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德正说,项目在1个建设年度内实现了立项、建设和竣工投产,较预计建成时间提前了半年。 此外,在30万吨电解液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胜华新材年产1.1万吨添加剂、10.3万吨液态锂盐和固态锂盐等配套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据外媒报道,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计划在美国密歇根州建设电池工厂, 预计投资规模达35亿美元 ,将创造约2500个就业岗位。据了解,该工厂将为福特的电动车型生产磷酸铁锂电池。 事实上,此前已有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合作建厂的传闻传出。据彭博社2022年12月15日报道,福特汽车称,正在继续与宁德时代的谈判。宁德时代则表示,考虑在美国投资,但并未做出决定,正在讨论多种模式。 而有关两者的合作模式,知情人士曾透露, 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正在考虑一种新的所有权结构。在该结构下,福特将拥有工厂100%的股权,包括建筑和基础设施,而宁德时代将拥有工厂的运营权和技术所有权。 在2022年7月,两家公司也曾签署一项战略协议。从2023年起,宁德时代将陆续为福特生产的Mustang Mach-E以及F-150 Lightning等车型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包。在未来10年内,福特都将从宁德时代获得稳定的电池供应。 国金证券认为,宁德时代与福特在美建厂进一步敲定细节,将有望提升其北美本土化生产能力,进一步打开美国本土市场,持续巩固全球龙头地位。宁德时代供应链管控能力领先,长期成本优势突出。此外,技术出海增强公司国际产业链话语权,龙头地位或将始终保持。 同样看好宁德时代的机构还有摩根大通。 近日,摩根大通将宁德时代评级上调至超配,目标价为600元,即上涨35%,之前的评级为中性。 截至2月12日,宁德时代的股价为445.95元,距离股价历史高点(691.35元)已回落超过三成。 回看国内机构, 有关宁德时代的目标价,东吴证券、财信证券、海通国际证券则分别给出712元、629.62元、565.8元。
据外媒报道,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计划在美国密歇根州建设电池工厂, 预计投资规模达35亿美元 ,将创造约2500个就业岗位。据了解,该工厂将为福特的电动车型生产磷酸铁锂电池。 事实上,此前已有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合作建厂的传闻传出。据彭博社2022年12月15日报道,福特汽车称,正在继续与宁德时代的谈判。宁德时代则表示,考虑在美国投资,但并未做出决定,正在讨论多种模式。 而有关两者的合作模式,知情人士曾透露, 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正在考虑一种新的所有权结构。在该结构下,福特将拥有工厂100%的股权,包括建筑和基础设施,而宁德时代将拥有工厂的运营权和技术所有权。 在2022年7月,两家公司也曾签署一项战略协议。从2023年起,宁德时代将陆续为福特生产的Mustang Mach-E以及F-150 Lightning等车型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包。在未来10年内,福特都将从宁德时代获得稳定的电池供应。 国金证券认为,宁德时代与福特在美建厂进一步敲定细节,将有望提升其北美本土化生产能力,进一步打开美国本土市场,持续巩固全球龙头地位。宁德时代供应链管控能力领先,长期成本优势突出。此外,技术出海增强公司国际产业链话语权,龙头地位或将始终保持。 同样看好宁德时代的机构还有摩根大通。 近日,摩根大通将宁德时代评级上调至超配,目标价为600元,即上涨35%,之前的评级为中性。 截至2月12日,宁德时代的股价为445.95元,距离股价历史高点(691.35元)已回落超过三成。 回看国内机构, 有关宁德时代的目标价,东吴证券、财信证券、海通国际证券则分别给出712元、629.62元、565.8元。
2月13日,东方电热调研活动信息显示,有投资者提问预镀镍相关内容,东方电热并做出了答复,主要内容如下: 问: 2万吨预镀镍产线建设情况? 答:公司在建的2万吨预镀镍锂电池材料募投项目已于2月5日热联动试车一次性成功,产品已经下线。经检测,预镀镍阶段的工艺指标、产品质量指标总体上都达到了设计预期,后期公司将根据产线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从整体质量指标来看,和进口材料基本一致。 问: 2023年,公司预镀镍预计能达到什么样的产能规模?2023年的出货有什么计划? 答:1、公司这条生产线的设计产能是2万吨/年。如果考虑到材料厚薄、连续化生产等因素,在市场需求足够的前提下,最大年产能可以达到6万吨。 2、公司预测,大圆柱电池放量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可能性极大;同时,公司年产2万吨预镀镍募投项目也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具备达产能力。公司2023年预镀镍钢基带出货目标是1.5万吨至2万吨。 问: 预镀镍是公司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后镀镍业务还有多少? 答:公司后镀镍业务基本已全部停下来,后面基本上不会考虑再去做。公司将来的重点就是在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电子也会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占比不会超过20%。
国城矿业(000688.SZ)公布,为落实新能源战略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锂矿资源优势,通过延伸产业链布局基础锂盐业务,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拟投资人民币1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四川国城锂业有限公司(暂定名,最终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为准)。 经营范围: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碳酸锂、氢氧化锂、金属锂的制造;碳酸锂、氢氧化锂、金属锂的销售;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合金销售;再生资源加工;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检验检测服务。
【印度首次在国内发现锂矿】 印度地质调查局 (GSI) 周四表示,在印度首次发现了锂矿床,推断至少能生产590万吨锂。印度近期一直在寻求加强关键矿物的供应,包括锂,这对于推进其电动汽车计划至关重要。 【Redwood Materials获美国能源部20亿美元贷款 将用于扩建锂电回收厂】 Redwood Materials日前收到美国能源部提供的20亿美元贷款,这笔资金将支持Redwood Materials内华达州麦卡伦工厂扩建。 公司计划建立动力电池回收生产厂,将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废铜线重新加工成金属商品,还将生产阳极铜箔和阴极材料。这将是美国第一家为报废电池和废料提供回收的设施。据悉,Redwood Materials为电池回收公司,由特斯拉前高管JB Straubel创办。 【国城矿业:拟1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 国城矿业公告,为落实新能源战略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锂矿资源优势,通过延伸产业链布局基础锂盐业务,公司拟投资1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四川国城锂业有限公司。 》点击查看详情 【德方纳米:补锂剂产线预计将于今年一季度开始投产】 德方纳米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的补锂剂产品适用于各种体系的锂离子电池,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数码3C电池等领域。补锂剂的原理是为了补充化学体系中损失的锂。在锂电池充放电的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会在负极表面损失一部分锂,同时在负极会形成一层SEI膜,SEI膜形成之后不可逆,在电池内部可以运载电荷的锂离子减少,电池的容量就会衰减,循环寿命减少。公司的补锂剂产品已通过核心客户的验证,产品性能和产业化进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产线预计将于今年一季度开始投产。 【扩产迭起 隔膜行业竞争格局生变】 近日,隔膜行业再迎扩产潮。星源材质、东风股份接连宣布投建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看好行业发展前景。此外,受行业高景气影响,多家隔膜企业2022年业绩预喜。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多家企业隔膜产能逐渐进入释放期,且新进入者持续涌入,2023年隔膜行业竞争格局生变。 【乘联会崔东树: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处于低位】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8.9万辆,同比下降7%,环比降48%。今年以来由于锂和镍等原材料涨价导致动力电池价格上涨的速度大大出乎业内预期,因此在动力电池涨价后的车企压力非常大,只能通过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5.7%,较2021年1月17%的渗透率提升8.7个百分点。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处于低位。近几年新能源车国内零售率走势持续走强,超预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明显,2022年的3月渗透率已经到28%的高位,随后进入顶部波动期。今年的渗透率也是会逐步提升。 相关阅读: 钴锂价格继续下行 碳酸锂跌势放缓 六氟跌破20万【新能源产业周度观察】 本周钴锂价格集体飘绿 | 逾10个省市密集发布促新能源消费政策【新能源产业一周要闻】 产量装机均环降40%以上 动力市场低迷情况将维持到二季度?【SMM分析】 2023年1月国内废旧锂电回收2.42万吨 春节期间回收市场尚未回暖【SMM分析】 1月负极产量环比下滑14% 节后需求陆续恢复【SMM分析】 动力需求大幅回撤 1月三元材料产量延续大幅下跌趋势【SMM分析】 1月六氟需求降至低位 六氟产量环比下滑17%【SMM分析】 碳酸锂下跌 连带锰酸锂价格走弱【SMM锰酸锂周评】 隔膜市场波动 2023年1月中国产量约11亿平米【SMM分析】 开年淡季 中国电解液2023年1月产量环减26%【SMM分析】 动力需求锐减 1月电芯产量环降超30%【SMM分析】 硫酸镍反超硫酸钴! 高镍去钴态势将如何发展【SMM分析】 湖南裕能2月9日在深交所上市【SMM分析】 1月中国磷酸铁产量为62102吨 环比下降23.4%【SMM分析】 2月多省市密集发利好政策 原料价回调&特斯拉降价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激烈进行!【SMM专题】 春节期间钴锂材料产量受影响 2月预计开工率将会稳步恢复【SMM分析】 需求仍于低谷徘徊 锰酸锂生产受阻【SMM分析】 中国碳酸锂市场回顾及展望【SMM分析】 回顾 2022年钴市场价格起落 展望未来供需变化【SMM分析】 工信部八部门提出适度超前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 充电桩板块集体拉升【热股】
近几年来,全球电动汽车和电池市场蓬勃发展。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已从2018年的200万辆上涨至2022年的1,000多万辆,市场份额也从2.5%涨至14%。电动汽车浪潮席卷全球也推动了动力电池市场的发展,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从2017年的59 GWh大幅增长至2022年的518 GWh,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4%。 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一家独大,市占率高达37% 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EV、PHEV和HEV)电池装机量为517.9 GWh,同比增长71.8%,延续了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增长趋势。 在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竞赛中,中国电池企业再度创下了优异的成绩,占据了全球60.4%的市场份额。其中,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装机量高达191.6 GWh,市占率为37%,连续第六年卫冕冠军;比亚迪更是从2021年的第四名强势闯进前三,装机量和市占率与LG新能源持平。 中国二线电池厂商中,中创新航装机量一年内从8 GWh增至20 GWh,进一步缩小了与三星SDI的装机量差距;国轩高科装机量首次突破10 GWh大关;欣旺达成为榜单前十的常客;孚能科技也在年末赶上“末班车”。虽然亿纬锂能和蜂巢能源未能在年末进入榜单,但也是2022年2月至11月月度榜单的常客,实力也不容小觑。 相比之下,日韩电池企业的成绩则稍显逊色。日本松下自2022年初开始就与榜单前三名无缘;韩国电池三巨头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电池装机量的同比增幅有所放缓,市场份额也较2021年有所下降,被中国二线电池厂商步步追赶。其中仅LG新能源就损失了6.1%的市场份额。 对比中日韩电池厂商,从同比增幅来看,除宁德时代外,其余中国电池厂商装机量的同比增幅均超过100%,而韩国电池厂商的增幅均未超过100%,日本厂商的增幅甚至已不足10%。从市占率来看,2021年,中日韩电池厂商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分别为48.2%、12%和30.2%。短短一年时间,中国电池厂商市场份额增至60.4%,日韩电池厂商的市场份额分别缩减至7.3%和23.7%。 中国电池厂商在全球电池领域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并逐渐形成了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的局面。 虽然宁德时代连续六年夺得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冠军,但在2020年前也并未形成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的局面。在过去的五年里,全球电池市场一直在进行洗牌,从最初的“双雄争霸”,到期间的“三足鼎立”,再到如今的“一家独大”。 2017年,宁德时代和松下是全球电池市场的“双雄”,虽然宁德时代略占优势,但松下也紧追不舍,市场份额均超过15%,几乎并驾齐驱。“双雄”并立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019年,宁德时代和松下并驱争先,双方的市场份额也持续增长至近25%。 2019年,LG新能源蓄势待发,突然快速增长,并在2020年与宁德时代和松下几乎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相比之下,宁德时代和松下在这一年似乎增长放缓,市场份额均有所下跌。尤其是2020年市场份额不足20%的松下,自2019年到达顶峰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2020年至2022年期间,随着松下继续走下坡路以及LG新能源的增长放缓,“三足鼎立”之势逐步被宁德时代“一家独大”所取代,曾有机会与宁王一争高下的LG新能源也遭遇了新的危机,正在与比亚迪展开激烈的亚军争夺战。未来,全球电池市场的格局将会持续变化,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全球十大动力电池企业凭借什么领跑市场? 宁德时代连续六年卫冕冠军,并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实力可见一斑。作为特斯拉等主要电动车企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客户数量庞大,并且仍在不断增加。其次,宁德时代还在不断开发新的电池技术,例如钠离子电池和麒麟电池。此外,根据相关研报,预计2025年宁德时代电池产能有望达到1000 GWh。借助全球电气化的“东风”,背靠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外加手握订单、新技术和产能以及多年的蓄力发展,宁德时代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似乎是必然之势,这种趋势很有可能会延续至2023年。 LG新能源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以电池业务出身的比亚迪正在全国建设电池生产基地,目前已投建深圳、惠州、青海、西安等20多个生产基地。比亚迪今年电池产能实际产出预计达200 GWh,全部投产后将超过600 GWh。比亚迪核心产品“刀片电池”因成本低,安全性可靠性高等优势,获得主流市场认可,客户队伍也在持续扩大,包括丰田、特斯拉、福特、红旗等国内外企业。比亚迪很有可能在2023年夺取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亚军的称号。 中国二线电池厂商的发展也不容小觑,过去一年也在积极融资扩产。例如,欲在五年内跻身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前三的中创新航去年10月成功在香港上市,筹资约101亿港元(合13亿美元),并计划2025年实现动力电池产能达500 GWh的目标。国轩高科于去年7月成功登陆瑞士证券交易所,融资6.85亿美元。背靠最大股东大众汽车集团,国轩高科计划在2025年将电池产能提高两倍以上,达到300 GWh。欣旺达也于去年11月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募资约4.4亿美元,此外还获得了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等多家有电池需求的企业的投资。 与此同时,韩国三大电池厂商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手握大量高额的积压订单,正在北美、欧洲等地加速产能布局。其中,LG新能源截至2022年12月底的电池积压订单价值高达385万亿韩元(约3,130亿美元),是其2023年预期收入的逾11倍。LG新能源重点布局北美电池产能,计划与通用汽车在美国建设三家电池厂,还计划分别与Stellantis和本田在北美建立电池合资工厂。SK On也将从母公司SK Innovation和韩国私募基金手中筹集2.8万亿韩元(合21.7亿美元)的资金,以扩大电池业务规模。 日本电池厂商松下是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之一,并且已经与其合作了十多年。虽然松下从早期开始就为特斯拉提供产品,但与LG新能源和宁德时代相比,松下规模化的速度比较慢。不过,利润和安全性在松下看来比市场份额更重要。松下也在扩大产能,并希望加强与特斯拉的供应关系。松下正在美国堪萨斯州建设一座新的电池工厂,计划在2025年3月前开始量产,初始年产能约为30 GWh,瞄准特斯拉得州工厂以及北美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 全球电气化大势所趋,并加速发展。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预计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再创新高,达到1360万辆。SNE Research则预计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将从2022年的518 GWh增长至约749 GWh,再创历史新高。
近几年来,全球电动汽车和电池市场蓬勃发展。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已从2018年的200万辆上涨至2022年的1,000多万辆,市场份额也从2.5%涨至14%。电动汽车浪潮席卷全球也推动了动力电池市场的发展,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从2017年的59 GWh大幅增长至2022年的518 GWh,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4%。 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一家独大,市占率高达37% 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EV、PHEV和HEV)电池装机量为517.9 GWh,同比增长71.8%,延续了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增长趋势。 在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竞赛中,中国电池企业再度创下了优异的成绩,占据了全球60.4%的市场份额。其中,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装机量高达191.6 GWh,市占率为37%,连续第六年卫冕冠军;比亚迪更是从2021年的第四名强势闯进前三,装机量和市占率与LG新能源持平。 中国二线电池厂商中,中创新航装机量一年内从8 GWh增至20 GWh,进一步缩小了与三星SDI的装机量差距;国轩高科装机量首次突破10 GWh大关;欣旺达成为榜单前十的常客;孚能科技也在年末赶上“末班车”。虽然亿纬锂能和蜂巢能源未能在年末进入榜单,但也是2022年2月至11月月度榜单的常客,实力也不容小觑。 相比之下,日韩电池企业的成绩则稍显逊色。日本松下自2022年初开始就与榜单前三名无缘;韩国电池三巨头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电池装机量的同比增幅有所放缓,市场份额也较2021年有所下降,被中国二线电池厂商步步追赶。其中仅LG新能源就损失了6.1%的市场份额。 对比中日韩电池厂商,从同比增幅来看,除宁德时代外,其余中国电池厂商装机量的同比增幅均超过100%,而韩国电池厂商的增幅均未超过100%,日本厂商的增幅甚至已不足10%。从市占率来看,2021年,中日韩电池厂商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分别为48.2%、12%和30.2%。短短一年时间,中国电池厂商市场份额增至60.4%,日韩电池厂商的市场份额分别缩减至7.3%和23.7%。 中国电池厂商在全球电池领域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并逐渐形成了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的局面。 虽然宁德时代连续六年夺得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冠军,但在2020年前也并未形成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的局面。在过去的五年里,全球电池市场一直在进行洗牌,从最初的“双雄争霸”,到期间的“三足鼎立”,再到如今的“一家独大”。 2017年,宁德时代和松下是全球电池市场的“双雄”,虽然宁德时代略占优势,但松下也紧追不舍,市场份额均超过15%,几乎并驾齐驱。“双雄”并立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019年,宁德时代和松下并驱争先,双方的市场份额也持续增长至近25%。 2019年,LG新能源蓄势待发,突然快速增长,并在2020年与宁德时代和松下几乎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相比之下,宁德时代和松下在这一年似乎增长放缓,市场份额均有所下跌。尤其是2020年市场份额不足20%的松下,自2019年到达顶峰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2020年至2022年期间,随着松下继续走下坡路以及LG新能源的增长放缓,“三足鼎立”之势逐步被宁德时代“一家独大”所取代,曾有机会与宁王一争高下的LG新能源也遭遇了新的危机,正在与比亚迪展开激烈的亚军争夺战。未来,全球电池市场的格局将会持续变化,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全球十大动力电池企业凭借什么领跑市场? 宁德时代连续六年卫冕冠军,并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实力可见一斑。作为特斯拉等主要电动车企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客户数量庞大,并且仍在不断增加。其次,宁德时代还在不断开发新的电池技术,例如钠离子电池和麒麟电池。此外,根据相关研报,预计2025年宁德时代电池产能有望达到1000 GWh。借助全球电气化的“东风”,背靠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外加手握订单、新技术和产能以及多年的蓄力发展,宁德时代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似乎是必然之势,这种趋势很有可能会延续至2023年。 LG新能源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以电池业务出身的比亚迪正在全国建设电池生产基地,目前已投建深圳、惠州、青海、西安等20多个生产基地。比亚迪今年电池产能实际产出预计达200 GWh,全部投产后将超过600 GWh。比亚迪核心产品“刀片电池”因成本低,安全性可靠性高等优势,获得主流市场认可,客户队伍也在持续扩大,包括丰田、特斯拉、福特、红旗等国内外企业。比亚迪很有可能在2023年夺取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亚军的称号。 中国二线电池厂商的发展也不容小觑,过去一年也在积极融资扩产。例如,欲在五年内跻身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前三的中创新航去年10月成功在香港上市,筹资约101亿港元(合13亿美元),并计划2025年实现动力电池产能达500 GWh的目标。国轩高科于去年7月成功登陆瑞士证券交易所,融资6.85亿美元。背靠最大股东大众汽车集团,国轩高科计划在2025年将电池产能提高两倍以上,达到300 GWh。欣旺达也于去年11月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募资约4.4亿美元,此外还获得了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等多家有电池需求的企业的投资。 与此同时,韩国三大电池厂商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手握大量高额的积压订单,正在北美、欧洲等地加速产能布局。其中,LG新能源截至2022年12月底的电池积压订单价值高达385万亿韩元(约3,130亿美元),是其2023年预期收入的逾11倍。LG新能源重点布局北美电池产能,计划与通用汽车在美国建设三家电池厂,还计划分别与Stellantis和本田在北美建立电池合资工厂。SK On也将从母公司SK Innovation和韩国私募基金手中筹集2.8万亿韩元(合21.7亿美元)的资金,以扩大电池业务规模。 日本电池厂商松下是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之一,并且已经与其合作了十多年。虽然松下从早期开始就为特斯拉提供产品,但与LG新能源和宁德时代相比,松下规模化的速度比较慢。不过,利润和安全性在松下看来比市场份额更重要。松下也在扩大产能,并希望加强与特斯拉的供应关系。松下正在美国堪萨斯州建设一座新的电池工厂,计划在2025年3月前开始量产,初始年产能约为30 GWh,瞄准特斯拉得州工厂以及北美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 全球电气化大势所趋,并加速发展。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预计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再创新高,达到1360万辆。SNE Research则预计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将从2022年的518 GWh增长至约749 GWh,再创历史新高。
钒钛股份发布公告,该公司与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融科”)于近日在辽宁省大连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方就提高攀枝花钒钛之都钒产业引领能力,建设世界级钒产业基地和钒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中心,提升攀枝花市钒资源在非钢领域的高效率高附加值利用,推动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商业化快速发展,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同意建立更加紧密、深入、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 根据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包括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建设、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与推广应用、金融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及全钒液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开发。
来自库博能源的消息显示,2月10日,库博能源广东东莞企石工商业和电网级储能系统生产基地投产,标志着库博能源从此拥有GWh项目快速交付能力,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 据悉,库博能源企石生产基地引进全自动高精密数控电池系统加工生产线,并且自行设计配置有专用工装的自动化PACK生产车间及半自动化全室内型集装箱储能系统集成生产线,通过先进的精密测试仪器和电池系统系统测试实验室,可实现年产能5GWh以上的系统集成测试产能与项目交付能力。 资料显示,库博能源全称为深圳库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深圳南山,专注于“工商业客户电力运营数据服务、分布式储能、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四大业务单元的运行与研究。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