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SMM 5月29日讯: 据SMM了解,2023年5月23日上午10:30分,青海某盐湖开始竞拍。据悉,该盐湖拍卖碳酸锂共计32吨,起拍价为29.5万元/吨,拍卖过程中仅一人出价,最终以起拍价成交。另有共计96吨的磷酸锂拍卖,起拍价为23.6万元/吨,最终无人竞拍导致全部流标。 且不提被流拍的磷酸锂,单是此次碳酸锂拍卖过程中仅有一人出价的情况,对比之前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每次拍卖都引得市场人士前赴后继的拍卖盛况,如今的碳酸锂拍卖颇有几分从原本的门庭如市“沦落”至如今门可罗雀的意味。在短短半年的光阴里,碳酸锂发生了什么?又是因何失宠? 2021~2022年海内外锂矿拍卖如火如荼 一次更比一次高! 据SMM历史价格显示,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国产 电池级碳酸锂 便开始逐步上行,在2022年更是迎来了飞速上涨的阶段。而海外方面,被称为锂价风向标的Pilbara自2021年7月30日开启其首次锂辉石精矿的拍卖,成交价为1250美元/吨,第二次拍卖是在不到两个月之后的2021年9月13日,最终成交价便直接上涨近80%,达2240美元/吨。随后,在下游需求呈现爆发性增长的背景下,其拍卖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2022年6月23日,其更是在宣布第六次拍卖前,被提前以6350美元/吨的价格拍板。 虽然在第七次拍卖中,因中下游对彼时锂价看涨态度更为谨慎,拍卖价格相较第六次拍卖略有下行,但当前锂资源供需矛盾的紧张局面短期内并未得到缓解,导致锂盐价格依旧处于高位。 随后的五次拍卖,Pilbara锂辉石拍卖价格再度回归此前的“一次更比一次高”的态势,于2022年11月16日的第十二次拍卖成交价已经上涨至7804美元/吨,较首次拍卖的1250美元/吨上涨6554美元/吨,涨幅高达524.32%。 而彼时,国内锂盐价格也正因新能源国补在2022年年底退坡,四季度下游新能源汽车持续放量,需求向好而陷入供不应求的态势,价格一路上行,在2022年11月中旬更是一举冲上56.75万元/吨的历史高位。 不过随后,Pilbara于2022年12月14日举行的第13次拍卖,因国内需求趋于弱势,成交价小幅回落至7505美元/吨,但依旧相较2021年首次拍卖处于高位。 回归国内, 国内此前受关注度较高的拍卖分别有四川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54.2857%股权两度被抬上拍卖桌以及2023年5月蓝科锂业的碳酸锂拍卖。分别来看: 两度拍卖冲上20亿 四川一锂矿引发逾百万人关注 首先是四川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54.2857%股权拍卖,据悉,斯诺威公司拥有特大型锂矿——德扯弄巴锂矿的探矿权,资料显示,该矿可实现生产规模100万吨/年,露天开采选矿厂日处理原矿5000吨,达产后甚至能形成年产30万吨锂精矿的产能。而斯诺威股权第一次引发市场热议的拍卖在2022年5月17日,经过五天五夜的激烈加价鏖战之后,最终该股权从335.29万元的起拍价翻了近597倍,以约20亿的价格拍板落锤。期间,经历了 3448次出价,并吸引了98万人围观。 但随后,因最终买家“悔拍”未付款,斯诺威54.2857%股权在同年11月25日再度被抬上拍卖桌,此次拍卖设立了熔断机制,且保证金也相比5月份的拍卖更上一层楼,最终在以2亿元起拍价开拍之后,经历九度熔断,被再度叫价至20亿。但是在第十轮拍卖开始之前,因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重整计划草案可能对拍卖标的有重大影响而被中止拍卖。 下图是彼时拍卖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拍卖尚未开始之前,便有业内人士注意到,斯诺威股权拍卖与重组计划同时进行,市场上不乏有对其重组计划或将影响股权拍卖的担忧,最终结果似乎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 不过随后,宁德时代作为斯诺威公司的重组投资人,顺利拿下斯诺威矿业公司的归属权,结束了这绵延一整年的火爆拍卖盛况。 从斯诺威股权的拍卖情况来看,其拍卖的时间点恰好在2022年锂价飞速上涨的周期中,彼时,“沾锂就涨”“有矿为王”成为行业共识,企业高价买矿的情况不足为奇。 溢价近 400 倍竞得锂矿却弃购 官方出手惩戒! 而自进入2023年以来,在下游需求持续疲软的背景下,锂盐价格开始进入下行通道。今年2月20日,国内还出现了一则顶着锂价下行压力,却依旧拍卖出逾60亿元的成交价的新疆若羌县瓦石峡南锂矿的拍卖“高光时刻”。 据悉,新疆若羌县瓦石峡南锂矿勘查,面积为105.3935平方千米,起拍价为1580.9025万元,最终成交价高达60.88亿元,被新疆志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收入囊中。 但是4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一则公告却给这场“旷世拍卖”写出了一个遗憾的结局。公告显示,原本拍得新疆若羌县瓦石峡南锂矿勘查区块的新疆志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因自身原因未按出让公告约定签订《探矿权出让合同》,按照相关规定,取消新疆志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竞得资格,并对该公司实施联合惩戒,3年内禁止该公司参与全国矿业权出让交易活动。 截止4月24日,国产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均价报17.8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现货均价报14万元/吨。 青海盐湖碳酸锂拍卖价超24万 当期锂价处于非理性上涨时期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前期碳酸锂价格呈现下行态势,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均价一度在4月25日跌至17.65万元/吨, 工业级碳酸锂 也在4月20日最低一度跌至13.5万元/吨的低位。不过随后二者价格均有所上调,在这一背景下,2023年5月11日,青海蓝科锂业又拍卖了一部分碳酸锂,最终数量为600吨的工业级碳酸锂(碳酸锂主含量小于99.6%,大于等于99.2%) 在拍卖时被分为15个标段,以24.1万—25.1万元/吨成交。 值得一提的是,据SMM了解,此次蓝科锂业的碳酸锂拍卖成交价,高于当日 工业级碳酸锂 19~20.6万元/吨的报价。且在此次拍卖之前的5月8日,蓝科锂业还曾预售过2400吨工业级碳酸锂,拟定售价为18万元/吨,部分厂家提前提走一定数量的货物。 对于此轮碳酸锂拍卖价上涨,一时之间市场对于其是否意味着锂价将“复活”的探讨甚嚣尘上。彼时,据SMM调研显示,下游需求并未明显好转,碳酸锂价格上涨主要是因贸易商囤货加之部分锂盐厂挺价,另有下游希望在涨价过程中弥补前期跌价损失亦有采购行为等因素综合影响带动。因此上轮碳酸锂涨价可以算是脱离基本面的非理性上涨,不能反映供需面的真实情况。 不足半月 碳酸锂拍卖因何“门可罗雀”? 回归5月23日的拍卖,虽然此次盐湖拍卖的碳酸锂最终以29.5万元/吨的价格成交,高于当日 工业级碳酸锂 27.05万元/吨的均价,但是从原本的“万众哄抢”到如今的仅一人出价,前后的待遇也是相差悬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当前锂下游疲软的需求表现”是主因。 据SMM了解,2022年7月~10月间,随着长三角疫情好转,需求强势回弹。加之国补退坡在即,短中期需求向好,但上游受制于疫情及限电,供应受阻,锂盐价格快速拉涨。 而2022年11月~2023年3月间,因新能源汽车销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年末处于下游新能源车消费淡季,加之2023年国补退坡,市场对未来消费具有不确定性,在此前有充足备库的背景下,企业多以消化库存为主,反映到上游,下游对锂盐需求走弱,锂盐价格下滑。且随后受宁德时代锂矿返利计划以及在3月出现的燃油车降价促销等刺激,叠加终端需求回撤,锂价维持下行趋势。 不过4月底临近5月,受五一节前备货需求,下游采购意愿增强,加之持货商惜售情绪,锂盐现货价格小幅上涨。但彼时市场主要是受情绪指引,供需关系仍偏过剩,需求未见起色。 待到5月中旬,因市场询盘积极性较高,加之前期部分盐厂清库,市场现货库存有一定的消化。此外,由于矿端云母方面呈现供应紧缺的现象,矿价上涨导致盐端成本走高。因此持货商惜售心态明显,于此同时,5月11日蓝科锂业碳酸锂拍卖,导致市场看涨情绪愈发强烈,各方因素导致锂盐现货价格呈上涨趋势。 随后市场延续了一段时间的非理性上涨,锂价多受情绪指引,本周碳酸锂价格终是持稳,截止5月26日,国产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报价在27.8~31.2万元/吨,均价报29.5万元/吨。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据SMM了解, 当前供需关系并未实现明显逆转,在多方博弈现状下,碳酸锂市场并无明显多空因素。 从供应端来看,5月云母矿端督查事件仍有影响,云母冶炼产量较4月并未见明显恢复,辉石以稳为主,加之盐湖和回收部分有所增量,导致整体碳酸锂供应略增。锂盐厂方面,因大厂毁单加之惜售控价,整体市场定价较为统一,且4月底至今,锂盐厂库存转移现象明显。 下游正极材料厂总体依旧以刚需补库为主,并无大批量采购;电芯厂方面,因锂价传到有一定周期,加之头部电芯大厂客供比例较大,前期有一定数量稳定库存,近期有些许备库行为。不过其对后续碳酸锂价格走势以观望为主。 整体来看, 在供需双小增的情况下,碳酸锂整体供需结构仍呈现紧平衡状态。 》点击查看详情 锂“失宠”了? 未来锂需求依旧可期! 在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上,美国雅保公司(ALB)中国区总裁徐旸预计,2030年前全球电动车产量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电动车的渗透率也将从2022年的14%上升到48%。 预计2030年锂需求量为3.7MMt LCE,较之前版本预测需求增长15%。 中矿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张学书表示,随着锂元陆续被各国列入关键矿种,加之地缘政治、资源的主权意识,投资审查,环境、社区与工会(ESG)等因素均有可能会对未来锂资源项目的并购与开发带来阻碍,提高成本,未来锂资源项目并购与开发投资成本增大。 而展望未来,他表示,由新能源主导的锂需求依然旺盛, IRENA预测至2050年LCE年需求量将达200-400万吨;BMO预测未来锂需求量年增长率可达7-13%,2030年全球LCE年需求量达252.2万吨,届时年供应量亦将达到258万吨LCE ;锂矿产品性质将逐步朝大宗商品化发展,其供求价格变化将与新能源行业息息相关。 SMM行业研究-新能源事业部GM王聪也根据SMM整理的2022年一季度到2025年四季度中国碳酸锂供需平衡表预计,考虑到碳酸锂需求受新能源车需求的季节性影响,其供需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预计到 2023 年四季度,碳酸锂将再度回归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 她还预计, 以锂辉石及盐湖为主的锂资源未来均维持明显增长。锂矿供给稳步增长叠加回收体量释放,预计进一步助力锂电产业健康发展。 》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观看SMM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视频直播
5月25日,四川天力锂能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一期点火正式投产。四川天力锂能有限公司(简称:四川天力)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位于雅安经开区,四川天力是新乡天力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力锂能)全资子公司,该项目由天力锂能投资建设,总规划6万吨磷酸铁锂。 “从去年3月到今年5月,四川天力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从动工到正式投产用时1年2个月,在这期间,每每遇到困难和问题,市级相关部门、经开区相关部门总是第一时间解决,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雅安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市委、市政府,雅安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对企业的重视,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雅安,加快发展的信心。” 四川天力副总经理刘志勇说。 与传统制造业项目“建设-试生产-正式投产”模式不同,四川天力实现了“建成即投产即销售”,这得益于与项目建设同时展开的中试实验。在项目建设中期,四川天力便在雅安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内租用了一处厂房,对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产品进行提前试验,以确保项目建成和正式投产实现无缝对接。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不断变化和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磷酸铁锂电池的渗透率快速提升,装车量逐渐超越三元锂电池。目前我国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市场占比约为7:3,并且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高景气下,磷酸铁锂电池将保持高市场青睐度。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辛鑫 021-51595829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王一帆 021-20707914 周致丞021-51666711
5月29日,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培育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和国内外品牌消费集聚区。 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因地制宜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 此外, 建设现代化产业集群。 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梯次型产业格局,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推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海洋牧场等产业,新增若干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瞄准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领域抢占制高点,前瞻谋划打造一批未来产业集群。 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推动家具、智能家电、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加快制造业产业链数字化改造,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深入实施“金融+高端制造”工程,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完善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实施制造业当家“十百千万”人才专项行动,强化制造业人才支撑。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SMM 5月29日讯: 据SMM了解,2023年5月23日上午10:30分,青海某盐湖开始竞拍。据悉,该盐湖拍卖碳酸锂共计32吨,起拍价为29.5万元/吨,拍卖过程中仅一人出价,最终以起拍价成交。另有共计96吨的磷酸锂拍卖,起拍价为23.6万元/吨,最终无人竞拍导致全部流标。 且不提被流拍的磷酸锂,单是此次碳酸锂拍卖过程中仅有一人出价的情况,对比之前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每次拍卖都引得市场人士前赴后继的拍卖盛况,如今的碳酸锂拍卖颇有几分从原本的门庭如市“沦落”至如今门可罗雀的意味。在短短半年的光阴里,碳酸锂发生了什么?又是因何失宠? 2021~2022年海内外锂矿拍卖如火如荼 一次更比一次高! 据SMM历史价格显示,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国产 电池级碳酸锂 便开始逐步上行,在2022年更是迎来了飞速上涨的阶段。而海外方面,被称为锂价风向标的Pilbara自2021年7月30日开启其首次锂辉石精矿的拍卖,成交价为1250美元/吨,第二次拍卖是在不到两个月之后的2021年9月13日,最终成交价便直接上涨近80%,达2240美元/吨。随后,在下游需求呈现爆发性增长的背景下,其拍卖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2022年6月23日,其更是在宣布第六次拍卖前,被提前以6350美元/吨的价格拍板。 虽然在第七次拍卖中,因中下游对彼时锂价看涨态度更为谨慎,拍卖价格相较第六次拍卖略有下行,但当前锂资源供需矛盾的紧张局面短期内并未得到缓解,导致锂盐价格依旧处于高位。 随后的五次拍卖,Pilbara锂辉石拍卖价格再度回归此前的“一次更比一次高”的态势,于2022年11月16日的第十二次拍卖成交价已经上涨至7804美元/吨,较首次拍卖的1250美元/吨上涨6554美元/吨,涨幅高达524.32%。 而彼时,国内锂盐价格也正因新能源国补在2022年年底退坡,四季度下游新能源汽车持续放量,需求向好而陷入供不应求的态势,价格一路上行,在2022年11月中旬更是一举冲上56.75万元/吨的历史高位。 不过随后,Pilbara于2022年12月14日举行的第13次拍卖,因国内需求趋于弱势,成交价小幅回落至7505美元/吨,但依旧相较2021年首次拍卖处于高位。 回归国内, 国内此前受关注度较高的拍卖分别有四川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54.2857%股权两度被抬上拍卖桌以及2023年5月蓝科锂业的碳酸锂拍卖。分别来看: 两度拍卖冲上20亿 四川一锂矿引发逾百万人关注 首先是四川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54.2857%股权拍卖,据悉,斯诺威公司拥有特大型锂矿——德扯弄巴锂矿的探矿权,资料显示,该矿可实现生产规模100万吨/年,露天开采选矿厂日处理原矿5000吨,达产后甚至能形成年产30万吨锂精矿的产能。而斯诺威股权第一次引发市场热议的拍卖在2022年5月17日,经过五天五夜的激烈加价鏖战之后,最终该股权从335.29万元的起拍价翻了近597倍,以约20亿的价格拍板落锤。期间,经历了 3448次出价,并吸引了98万人围观。 但随后,因最终买家“悔拍”未付款,斯诺威54.2857%股权在同年11月25日再度被抬上拍卖桌,此次拍卖设立了熔断机制,且保证金也相比5月份的拍卖更上一层楼,最终在以2亿元起拍价开拍之后,经历九度熔断,被再度叫价至20亿。但是在第十轮拍卖开始之前,因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重整计划草案可能对拍卖标的有重大影响而被中止拍卖。 下图是彼时拍卖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拍卖尚未开始之前,便有业内人士注意到,斯诺威股权拍卖与重组计划同时进行,市场上不乏有对其重组计划或将影响股权拍卖的担忧,最终结果似乎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 不过随后,宁德时代作为斯诺威公司的重组投资人,顺利拿下斯诺威矿业公司的归属权,结束了这绵延一整年的火爆拍卖盛况。 从斯诺威股权的拍卖情况来看,其拍卖的时间点恰好在2022年锂价飞速上涨的周期中,彼时,“沾锂就涨”“有矿为王”成为行业共识,企业高价买矿的情况不足为奇。 溢价近 400 倍竞得锂矿却弃购 官方出手惩戒! 而自进入2023年以来,在下游需求持续疲软的背景下,锂盐价格开始进入下行通道。今年2月20日,国内还出现了一则顶着锂价下行压力,却依旧拍卖出逾60亿元的成交价的新疆若羌县瓦石峡南锂矿的拍卖“高光时刻”。 据悉,新疆若羌县瓦石峡南锂矿勘查,面积为105.3935平方千米,起拍价为1580.9025万元,最终成交价高达60.88亿元,被新疆志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收入囊中。 但是4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一则公告却给这场“旷世拍卖”写出了一个遗憾的结局。公告显示,原本拍得新疆若羌县瓦石峡南锂矿勘查区块的新疆志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因自身原因未按出让公告约定签订《探矿权出让合同》,按照相关规定,取消新疆志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竞得资格,并对该公司实施联合惩戒,3年内禁止该公司参与全国矿业权出让交易活动。 截止4月24日,国产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均价报17.8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现货均价报14万元/吨。 青海盐湖碳酸锂拍卖价超24万 当期锂价处于非理性上涨时期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前期碳酸锂价格呈现下行态势,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均价一度在4月25日跌至17.65万元/吨, 工业级碳酸锂 也在4月20日最低一度跌至13.5万元/吨的低位。不过随后二者价格均有所上调,在这一背景下,2023年5月11日,青海蓝科锂业又拍卖了一部分碳酸锂,最终数量为600吨的工业级碳酸锂(碳酸锂主含量小于99.6%,大于等于99.2%) 在拍卖时被分为15个标段,以24.1万—25.1万元/吨成交。 值得一提的是,据SMM了解,此次蓝科锂业的碳酸锂拍卖成交价,高于当日 工业级碳酸锂 19~20.6万元/吨的报价。且在此次拍卖之前的5月8日,蓝科锂业还曾预售过2400吨工业级碳酸锂,拟定售价为18万元/吨,部分厂家提前提走一定数量的货物。 对于此轮碳酸锂拍卖价上涨,一时之间市场对于其是否意味着锂价将“复活”的探讨甚嚣尘上。彼时,据SMM调研显示,下游需求并未明显好转,碳酸锂价格上涨主要是因贸易商囤货加之部分锂盐厂挺价,另有下游希望在涨价过程中弥补前期跌价损失亦有采购行为等因素综合影响带动。因此上轮碳酸锂涨价可以算是脱离基本面的非理性上涨,不能反映供需面的真实情况。 不足半月 碳酸锂拍卖因何“门可罗雀”? 回归5月23日的拍卖,虽然此次盐湖拍卖的碳酸锂最终以29.5万元/吨的价格成交,高于当日 工业级碳酸锂 27.05万元/吨的均价,但是从原本的“万众哄抢”到如今的仅一人出价,前后的待遇也是相差悬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当前锂下游疲软的需求表现”是主因。 据SMM了解,2022年7月~10月间,随着长三角疫情好转,需求强势回弹。加之国补退坡在即,短中期需求向好,但上游受制于疫情及限电,供应受阻,锂盐价格快速拉涨。 而2022年11月~2023年3月间,因新能源汽车销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年末处于下游新能源车消费淡季,加之2023年国补退坡,市场对未来消费具有不确定性,在此前有充足备库的背景下,企业多以消化库存为主,反映到上游,下游对锂盐需求走弱,锂盐价格下滑。且随后受宁德时代锂矿返利计划以及在3月出现的燃油车降价促销等刺激,叠加终端需求回撤,锂价维持下行趋势。 不过4月底临近5月,受五一节前备货需求,下游采购意愿增强,加之持货商惜售情绪,锂盐现货价格小幅上涨。但彼时市场主要是受情绪指引,供需关系仍偏过剩,需求未见起色。 待到5月中旬,因市场询盘积极性较高,加之前期部分盐厂清库,市场现货库存有一定的消化。此外,由于矿端云母方面呈现供应紧缺的现象,矿价上涨导致盐端成本走高。因此持货商惜售心态明显,于此同时,5月11日蓝科锂业碳酸锂拍卖,导致市场看涨情绪愈发强烈,各方因素导致锂盐现货价格呈上涨趋势。 随后市场延续了一段时间的非理性上涨,锂价多受情绪指引,本周碳酸锂价格终是持稳,截止5月26日,国产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报价在27.8~31.2万元/吨,均价报29.5万元/吨。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据SMM了解, 当前供需关系并未实现明显逆转,在多方博弈现状下,碳酸锂市场并无明显多空因素。 从供应端来看,5月云母矿端督查事件仍有影响,云母冶炼产量较4月并未见明显恢复,辉石以稳为主,加之盐湖和回收部分有所增量,导致整体碳酸锂供应略增。锂盐厂方面,因大厂毁单加之惜售控价,整体市场定价较为统一,且4月底至今,锂盐厂库存转移现象明显。 下游正极材料厂总体依旧以刚需补库为主,并无大批量采购;电芯厂方面,因锂价传到有一定周期,加之头部电芯大厂客供比例较大,前期有一定数量稳定库存,近期有些许备库行为。不过其对后续碳酸锂价格走势以观望为主。 整体来看, 在供需双小增的情况下,碳酸锂整体供需结构仍呈现紧平衡状态。 》点击查看详情 锂“失宠”了? 未来锂需求依旧可期! 在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上,美国雅保公司(ALB)中国区总裁徐旸预计,2030年前全球电动车产量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电动车的渗透率也将从2022年的14%上升到48%。 预计2030年锂需求量为3.7MMt LCE,较之前版本预测需求增长15%。 中矿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张学书表示,随着锂元陆续被各国列入关键矿种,加之地缘政治、资源的主权意识,投资审查,环境、社区与工会(ESG)等因素均有可能会对未来锂资源项目的并购与开发带来阻碍,提高成本,未来锂资源项目并购与开发投资成本增大。 而展望未来,他表示,由新能源主导的锂需求依然旺盛, IRENA预测至2050年LCE年需求量将达200-400万吨;BMO预测未来锂需求量年增长率可达7-13%,2030年全球LCE年需求量达252.2万吨,届时年供应量亦将达到258万吨LCE ;锂矿产品性质将逐步朝大宗商品化发展,其供求价格变化将与新能源行业息息相关。 SMM行业研究-新能源事业部GM王聪也根据SMM整理的2022年一季度到2025年四季度中国碳酸锂供需平衡表预计,考虑到碳酸锂需求受新能源车需求的季节性影响,其供需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预计到 2023 年四季度,碳酸锂将再度回归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 她还预计, 以锂辉石及盐湖为主的锂资源未来均维持明显增长。锂矿供给稳步增长叠加回收体量释放,预计进一步助力锂电产业健康发展。 》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观看SMM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视频直播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津巴布韦参议院副议长:俄罗斯对从津巴布韦购买锂感兴趣 可能已经在谈判】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28日报道,津巴布韦参议院副议长尼亚姆布雅表示,俄罗斯流露出从津巴布韦购买锂的兴趣,双方可能已经在进行谈判。尼亚姆布雅称:“津巴布韦在探测和加工锂方面有足够经验,因此我们只是在寻找销售市场,而且我们确信俄罗斯对此流露出兴趣。我认为,目前正在就俄罗斯购买我国一定数量锂的可能性进行讨论。”他补充道,有多家俄罗斯公司在津巴布韦从事“铂金开采”。 【智利政府就锂投资展开谈判】 智利政府预计其新的锂战略能够扩大国际贸易关系,同时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进入该行业。智利贸易部副部长Claudia Sanhueza表示,智利总统博里奇领导的政府正与十多个国家的40多家投资者进行谈判,这些投资者有意投资智利的锂产业。智利政府在上月公布了一项新模式,即国家将在智利未来公私合营的锂矿床中持有控股权。政府的目标是吸引更多的私人资本,但也要加强国家干预,以确保环境保护和增加附加值。Sanhueza说:“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能够为所提取的资源增加价值。” 【SQM宣布启动与Codelco洽谈新的锂合同磋商】 智利化工矿业(SQM)的CEO Ricardo Ramos会见智利国家铜业公司 (Codelco)董事会主席Maximo Pacheco,根据智利政府的锂矿开采新模式正式启动谈判程序。SQM预计,非公开磋商将持续数月时间。 【天齐锂业:澳大利亚氢氧化锂生产基地每条生产线计划年产能为 24000 吨电池级氢氧化锂】 据天齐锂业公众号消息,天齐锂业澳大利亚氢氧化锂生产基地坐落于西澳大利亚奎纳纳工业区,该生产基地于 2016 年开始投资建设,共分两期进行,一期项目是全球首个投入运营的全自动化电池级氢氧化锂工厂,已于 2022 年调试完成并达到商业化生产能力。第二条生产线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每条生产线的计划年产能为 24000 吨电池级氢氧化锂。 【永兴材料:全资子公司拟申请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 永兴材料公告,董事会同意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向广州期货交易所申请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的资质,并授权经营管理层及其授权人士办理本次申请相关事项。同日公告,拟开展碳酸锂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保证金金额不超过1亿元。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支持建设中关村(房山)氢能产业园 打造新型储能和氢能产业城市】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表示,近年来,北京大力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已在固态锂离子电池、氢能制取储运、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取得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其中,房山区持续大力扶持氢能、储能等新能源产业,推动了相关产业全链条多场景区域集聚式发展。下一步,北京将支持高水平建设中关村(房山)氢能产业园等产业高地,布局一批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和综合智慧能源园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和氢能产业城市与科技创新中心。 相关阅读: 【SMM分析】终端需求仅小幅恢复 六氟价格短期暂稳 瑞浦兰钧再获10GWh储能电池订单!【SMM分析】 本周磷酸铁锂材料行情简评【SMM分析】 【SMM重要分析】上下游强势博弈 碳酸锂价格如何 【SMM分析】印度补贴削减 对中国二轮车上下游市场影响如何? 【SMM分析】回收市场博弈持续 双方预期仍存价差 遭长城汽车举报 比亚迪火速回应:相关产品及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突发】
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给动力电池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生机。作为较早入局者之一,国轩高科近年可谓动作频频,从研发到生产,从原材料到储能,从国内到国内,均展开了新的布局。 磷酸铁锂加“锰”,实现续航1000公里 电池企业竞争的核心归于技术。资料显示,2022年国轩高科研发投入费用达到24.16亿元,同比增长107.09%,连续4年占营收比例超过10%。除了重投内部研发外,国轩高科长期以来还组织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展开技术交流,如在近期举办的第12届国轩高科科技大会上,共邀请到16位海内外院士,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共话发展。 正是对科研的重视,保障了企业产品的前瞻性和领先性。在上述科技大会期间,国轩高科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全新LFMP体系的L600启晨电芯及电池包,新产品加入了“锰”元素,续航可达1000公里,预计在2024年量产。 近两年,磷酸铁锂电池重获市场认可,市占率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83.8GWh,占总装车量的62.4%,同比增长130.2%。然而,相关产品能量密度遭遇瓶颈,进一步提高需要化学体系的提升,掺杂锰元素的磷酸铁锂由此应运而生。 据国轩高科国际业务板块执行总裁程骞介绍,掺杂了“锰”的启晨L600 LMFP电芯可实现240Wh/kg的质量能量密度,常温循环4000圈,高温循环1800圈,18分钟快充。特别一提的是,基于L600电芯,系统能量密度达到了190Wh/kg,超越现在量产三元体系的pack能量密度。成本方面,程骞补充指出,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只是加了锰元素,没有太大变化。 除了升级磷酸铁锂电池外,在三元电池和半固态电池方面,国轩高科也加快了布局。据了解,三元电池方面,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2Wh/kg,而2022年推出的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也将量产装车。 完善动力电池产业链,加码储能 近年来,原材料成为制约动力电池产业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痛点。为保障材料稳定供应,实现降本增效,国轩高科逐步开始完善全产业链布局,包括矿产资源端、材料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及PACK、回收端等。 据了解,在正极材料环节,国轩高科能够完全自主生产高能量密度LFP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方面,该司在内蒙古乌海与安徽肥东自建石墨负极产能规划合计70万吨/年,在安徽庐江自建硅基负极产能5,000吨/年,同时与上海电气合资钛酸锂负极产能2000吨/年。 除了强化电池产业链布局外,国轩高科中国业务总裁王启岁表示,国轩高科将会进一步加码储能,这也对应了“做精铁锂,做强三元,做大储能”的产品战略。“就目前来看,动力电池市场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储能市场的增长空间可观”。王启岁说到。 盖世汽车了解到,国轩高科于2014年开始进军储能业务,产品主要包括集中式电池模组、集装箱储能系统、分布式微网储能户外柜和家用储能系统等,其中LFP 储能电池循环寿命可达15,000 次。近年来,国轩高科储能发展较为迅速,在国内与国家电网、华能集团、皖能集团、中国电力、中电投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海外和Invenergy、Jinko、 Borrego等公司建立了伙伴关系。 2022年12月,国轩高科配套的491MWh海外大型储能电站集装箱首批交付(图片来源:国轩高科) 扩充产能,加速“出海”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和储能市场爆发,国轩高科加速全球产能布局。不久前,该司在召开业绩说明会时指出,未来五年,全球的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场空间近2000GWh,公司规划到2025年全球产能达到300GWh左右,其中国内200GWh,海外100GWh。 国内方面,伴随新能源汽车突飞猛长,国轩高科南京基地智能制造20GWh动力电池项目、宜春基地10GWh动力电池项目、庐江基地年产20万吨高端正极材料项目、桐城基地年产40GWh动力电池项目一期、柳州基地年产10GWh电池项目等多个项目相继投产。截至当前,该司共建设有10大生产基地。 海外方面,国轩高科收购博世集团的德国哥廷根工厂经过改造后已投产;在南亚、东南亚,通过与当地企业塔塔、Vinfast、Nuovo Plus等合作,正在推进海外制造基地建设进。据介绍,未来海外布局,将按照美洲区、欧非区、亚太区的规划持续推进。 2022年12月,国轩高科与泰国PTT集团旗下能源解决方案公司Nuovo Plus成立合资公司 对于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不同,程骞指出:一是开发周期,国内相对较短,海外则需3-5年时间;二是质量要求,如电芯清洁技术,国内公司整体有待提升;三是商务和成本要求,海外市场的商业压力很大,另需要保障供应链安全。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海外营收29.8亿元,同比增长464.76%。全年新增海外定点客户超15家,包括海外乘用车、商用车、储能等战略性客户。可以预见,国轩高科未来有望借助海外新能源电池渗透率快速提升之势,进入新的收入增长阶段。 总结: 从现有市场体量和市值看,相对于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的确还存在一定差距。但从创新拓展方面,却从未停止追赶的步伐,且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市场上,强国内拓海外;技术上,强内部实力整合外部资源;产品上,做精铁锂,做强三元,做大储能;业务上,构建完善产业链,多元发展。 现今,动力电池市场已进入新的阶段,充满机遇但也充满变数,但我们看到企业正在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给动力电池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生机。作为较早入局者之一,国轩高科近年可谓动作频频,从研发到生产,从原材料到储能,从国内到国内,均展开了新的布局。 磷酸铁锂加“锰”,实现续航1000公里 电池企业竞争的核心归于技术。资料显示,2022年国轩高科研发投入费用达到24.16亿元,同比增长107.09%,连续4年占营收比例超过10%。除了重投内部研发外,国轩高科长期以来还组织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展开技术交流,如在近期举办的第12届国轩高科科技大会上,共邀请到16位海内外院士,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共话发展。 正是对科研的重视,保障了企业产品的前瞻性和领先性。在上述科技大会期间,国轩高科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全新LFMP体系的L600启晨电芯及电池包,新产品加入了“锰”元素,续航可达1000公里,预计在2024年量产。 近两年,磷酸铁锂电池重获市场认可,市占率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83.8GWh,占总装车量的62.4%,同比增长130.2%。然而,相关产品能量密度遭遇瓶颈,进一步提高需要化学体系的提升,掺杂锰元素的磷酸铁锂由此应运而生。 据国轩高科国际业务板块执行总裁程骞介绍,掺杂了“锰”的启晨L600 LMFP电芯可实现240Wh/kg的质量能量密度,常温循环4000圈,高温循环1800圈,18分钟快充。特别一提的是,基于L600电芯,系统能量密度达到了190Wh/kg,超越现在量产三元体系的pack能量密度。成本方面,程骞补充指出,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只是加了锰元素,没有太大变化。 除了升级磷酸铁锂电池外,在三元电池和半固态电池方面,国轩高科也加快了布局。据了解,三元电池方面,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2Wh/kg,而2022年推出的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也将量产装车。 完善动力电池产业链,加码储能 近年来,原材料成为制约动力电池产业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痛点。为保障材料稳定供应,实现降本增效,国轩高科逐步开始完善全产业链布局,包括矿产资源端、材料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及PACK、回收端等。 据了解,在正极材料环节,国轩高科能够完全自主生产高能量密度LFP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方面,该司在内蒙古乌海与安徽肥东自建石墨负极产能规划合计70万吨/年,在安徽庐江自建硅基负极产能5,000吨/年,同时与上海电气合资钛酸锂负极产能2000吨/年。 除了强化电池产业链布局外,国轩高科中国业务总裁王启岁表示,国轩高科将会进一步加码储能,这也对应了“做精铁锂,做强三元,做大储能”的产品战略。“就目前来看,动力电池市场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储能市场的增长空间可观”。王启岁说到。 盖世汽车了解到,国轩高科于2014年开始进军储能业务,产品主要包括集中式电池模组、集装箱储能系统、分布式微网储能户外柜和家用储能系统等,其中LFP 储能电池循环寿命可达15,000 次。近年来,国轩高科储能发展较为迅速,在国内与国家电网、华能集团、皖能集团、中国电力、中电投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海外和Invenergy、Jinko、 Borrego等公司建立了伙伴关系。 2022年12月,国轩高科配套的491MWh海外大型储能电站集装箱首批交付(图片来源:国轩高科) 扩充产能,加速“出海”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和储能市场爆发,国轩高科加速全球产能布局。不久前,该司在召开业绩说明会时指出,未来五年,全球的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场空间近2000GWh,公司规划到2025年全球产能达到300GWh左右,其中国内200GWh,海外100GWh。 国内方面,伴随新能源汽车突飞猛长,国轩高科南京基地智能制造20GWh动力电池项目、宜春基地10GWh动力电池项目、庐江基地年产20万吨高端正极材料项目、桐城基地年产40GWh动力电池项目一期、柳州基地年产10GWh电池项目等多个项目相继投产。截至当前,该司共建设有10大生产基地。 海外方面,国轩高科收购博世集团的德国哥廷根工厂经过改造后已投产;在南亚、东南亚,通过与当地企业塔塔、Vinfast、Nuovo Plus等合作,正在推进海外制造基地建设进。据介绍,未来海外布局,将按照美洲区、欧非区、亚太区的规划持续推进。 2022年12月,国轩高科与泰国PTT集团旗下能源解决方案公司Nuovo Plus成立合资公司 对于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不同,程骞指出:一是开发周期,国内相对较短,海外则需3-5年时间;二是质量要求,如电芯清洁技术,国内公司整体有待提升;三是商务和成本要求,海外市场的商业压力很大,另需要保障供应链安全。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海外营收29.8亿元,同比增长464.76%。全年新增海外定点客户超15家,包括海外乘用车、商用车、储能等战略性客户。可以预见,国轩高科未来有望借助海外新能源电池渗透率快速提升之势,进入新的收入增长阶段。 总结: 从现有市场体量和市值看,相对于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的确还存在一定差距。但从创新拓展方面,却从未停止追赶的步伐,且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市场上,强国内拓海外;技术上,强内部实力整合外部资源;产品上,做精铁锂,做强三元,做大储能;业务上,构建完善产业链,多元发展。 现今,动力电池市场已进入新的阶段,充满机遇但也充满变数,但我们看到企业正在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虽然在经历了2022年的高速增长后,电池新能源产业链2023年开年有点“冷”,但不可否认的是,锂电赛道仍是大有可为的黄金赛道。展望未来,研究机构EVTank同样分析,未来十年,锂离子电池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主要电池技术路线。 同时,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预测数据,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5212.0万辆;另一方面,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储能行业的发展也将极大地拉动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EVTank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211.8GWh和6080.4GWh,其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8%。 市场需求确定性下,企业项目投资持续落地,资本需求日渐攀升,尤其是在电池新能源这个高成长、高资本开支的赛道,拥抱资本市场已成为企业产能扩张和市场地位提升的重要保障。近日,电池网对2023年以来正在奔赴上市的产业链企业动态进行了梳理。 从结果来看,2023年以来,沪深两市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共有32家更新IPO动态,科创板和创业板均16家。其中,包括曼恩斯特、中船特气、日联科技、华塑科技、湖南裕能等5家企业已于2023年成功上市,其余27家公司中,25家IPO在途,华慧能源、惠强新材两家年内撤回上市申请,IPO终止。 值得一提的是,统计在内的25家IPO在途并更新动态的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中,有10家已至提交注册阶段,其中8家注册已生效,只待发行上市;有5家通过上市委会议;8家状态已问询;两家状态获受理。 电池网梳理发现,今年以来,IPO动态更新呈现发行即超募、背靠大客户、业绩稳增长、募投押技术等几大特点: 发行即超募。 从统计在内的5家上市公司融资金额来看,均实现超募发行。其中,湖南裕能实际募资42.88亿元,超出募资计划24.88亿元,超募138.22%;日联科技实际募资30.24亿元,超出募资计划24.24亿元,超募404%;曼恩斯特实际募资23.04亿元,超出募资计划17.73亿元,超募333.9%;中船特气实际募资28.71亿元,超出募资计划12.71亿元,超募79.44%;华塑科技实际募资8.48亿元,超出募资计划2.23亿元,超募35.68%。由此可见,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赛道依然吸金力十足。 背靠大客户。 从统计在内的IPO在途并更新动态的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来看,锂电TOP10企业或多或少均出现在了其客户的名单当中。例如,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供应商逸飞激光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鹏辉能源、骆驼股份、捷威动力等多家行业龙头或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隔膜生产商金力股份主要客户也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知名锂电池厂商;湿电子化学品供应商长信化学已与比亚迪、赣锋锂电、蜂巢能源、欣旺达、孚能科技、南都电源、珠海冠宇、ATL等行业优质客户形成紧密的合作;作为一级供应商,永杰新材铝板带箔产品也已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孚能科技等全球前十大动力锂电池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 业绩稳增长。 在大客户需求带动下,近三年来,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业绩也保持了稳定增长。2020年至2022年,逸飞激光营收由2.06亿元增加至5.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1.74%;公司净利润由1,187.62万元增长至9,389.4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1.18%。2020年至2022年,电解液添加剂生产商康鹏科技营收由6.29亿元增加至12.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0.28%,公司净利润由9,027.67万元涨至1.81亿元。2020年至2022年,双元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65亿元、2.62亿元和3.72亿元;净利润为4,162.48万元、5,713.64万元和9,648.07万元,经营业绩均实现了快速增长。2020年至2022年,机器视觉系统提供商埃科光电营业收入分别为6,856.38万元、16,448.35万元、26,266.60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5.73%,营业收入规模实现高速增长…… 押宝新技术。 随着锂电池应用窗口的快速打开,以及下游对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提出的更高要求,电池新能源群产业链企业对技术研发愈发重视。仅从电池网统计的32家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IPO募投项目来看,除两家终止IPO的公司外,其余30家募投项目中,16家明确含有研发中心项目,分别为逸飞激光、誉辰智能、埃科光电、双元科技、信宇人、中兴新材、金杨股份、德福科技、宏工科技、明美新能、珠海赛纬、益大新材、吉锐科技、曼恩斯特、日联科技、华塑科技。另外,中兴新材和永杰新材募投项目中明确标有技术改造项目。此外,从其余13家企业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研发投入费用也可以看出,近三年来,技术已成为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着力打造,并寻求突破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梳理过程中,电池网还发现,除了深沪两市,新三板以及北交所也同样迎来不少企业争相奔赴。其中,新三板方面,今年以来,已向锂电再生材料领域成功转型的长虹格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商智锂科技、电解液添加剂供应商圣泰材料相继挂牌;北交所方面,锂电电池模组生产商天宏锂电、锂电正极材料“小巨人”安达科技、特种石墨生产商宁新新材成功在北交所上市。 此外,除了已上市和IPO在途的公司,还有不少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加速融资补血。仅从近一个月的融资动态来看,碳什科技宣布连续完成两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碳什科技研究院平台的建立以及千吨产线投产;锂电储能系统集成服务商中能科技完成2亿元B轮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产能、增加研发投入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奇点能源完成超7亿B轮融资,将加快储能系统产线扩建及研发投入;浩钠新能源完成天使轮融资,钠电正极材料产线有望9月投产;中钠时代完成首轮融资,将用于钠电正极扩产及电芯开发…… 电池新能源行业正面临日益严酷的市场竞争,上市融资将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带来极大的助力,企业在积极拥抱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核心技术、硬核产品、规模产线、优质客户、成本效益以及生产管理等多方面也将持续优化与日益规范。但同时也需注意,IPO过程复杂,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冲刺IPO需量力而行,不可盲目跟风。
虽然在经历了2022年的高速增长后,电池新能源产业链2023年开年有点“冷”,但不可否认的是,锂电赛道仍是大有可为的黄金赛道。展望未来,研究机构EVTank同样分析,未来十年,锂离子电池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主要电池技术路线。 同时,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预测数据,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5212.0万辆;另一方面,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储能行业的发展也将极大地拉动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EVTank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211.8GWh和6080.4GWh,其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8%。 市场需求确定性下,企业项目投资持续落地,资本需求日渐攀升,尤其是在电池新能源这个高成长、高资本开支的赛道,拥抱资本市场已成为企业产能扩张和市场地位提升的重要保障。近日,电池网对2023年以来正在奔赴上市的产业链企业动态进行了梳理。 从结果来看,2023年以来,沪深两市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共有32家更新IPO动态,科创板和创业板均16家。其中,包括曼恩斯特、中船特气、日联科技、华塑科技、湖南裕能等5家企业已于2023年成功上市,其余27家公司中,25家IPO在途,华慧能源、惠强新材两家年内撤回上市申请,IPO终止。 值得一提的是,统计在内的25家IPO在途并更新动态的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中,有10家已至提交注册阶段,其中8家注册已生效,只待发行上市;有5家通过上市委会议;8家状态已问询;两家状态获受理。 电池网梳理发现,今年以来,IPO动态更新呈现发行即超募、背靠大客户、业绩稳增长、募投押技术等几大特点: 发行即超募。 从统计在内的5家上市公司融资金额来看,均实现超募发行。其中,湖南裕能实际募资42.88亿元,超出募资计划24.88亿元,超募138.22%;日联科技实际募资30.24亿元,超出募资计划24.24亿元,超募404%;曼恩斯特实际募资23.04亿元,超出募资计划17.73亿元,超募333.9%;中船特气实际募资28.71亿元,超出募资计划12.71亿元,超募79.44%;华塑科技实际募资8.48亿元,超出募资计划2.23亿元,超募35.68%。由此可见,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赛道依然吸金力十足。 背靠大客户。 从统计在内的IPO在途并更新动态的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来看,锂电TOP10企业或多或少均出现在了其客户的名单当中。例如,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供应商逸飞激光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鹏辉能源、骆驼股份、捷威动力等多家行业龙头或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隔膜生产商金力股份主要客户也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知名锂电池厂商;湿电子化学品供应商长信化学已与比亚迪、赣锋锂电、蜂巢能源、欣旺达、孚能科技、南都电源、珠海冠宇、ATL等行业优质客户形成紧密的合作;作为一级供应商,永杰新材铝板带箔产品也已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孚能科技等全球前十大动力锂电池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 业绩稳增长。 在大客户需求带动下,近三年来,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业绩也保持了稳定增长。2020年至2022年,逸飞激光营收由2.06亿元增加至5.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1.74%;公司净利润由1,187.62万元增长至9,389.4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1.18%。2020年至2022年,电解液添加剂生产商康鹏科技营收由6.29亿元增加至12.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0.28%,公司净利润由9,027.67万元涨至1.81亿元。2020年至2022年,双元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65亿元、2.62亿元和3.72亿元;净利润为4,162.48万元、5,713.64万元和9,648.07万元,经营业绩均实现了快速增长。2020年至2022年,机器视觉系统提供商埃科光电营业收入分别为6,856.38万元、16,448.35万元、26,266.60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5.73%,营业收入规模实现高速增长…… 押宝新技术。 随着锂电池应用窗口的快速打开,以及下游对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提出的更高要求,电池新能源群产业链企业对技术研发愈发重视。仅从电池网统计的32家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IPO募投项目来看,除两家终止IPO的公司外,其余30家募投项目中,16家明确含有研发中心项目,分别为逸飞激光、誉辰智能、埃科光电、双元科技、信宇人、中兴新材、金杨股份、德福科技、宏工科技、明美新能、珠海赛纬、益大新材、吉锐科技、曼恩斯特、日联科技、华塑科技。另外,中兴新材和永杰新材募投项目中明确标有技术改造项目。此外,从其余13家企业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研发投入费用也可以看出,近三年来,技术已成为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着力打造,并寻求突破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梳理过程中,电池网还发现,除了深沪两市,新三板以及北交所也同样迎来不少企业争相奔赴。其中,新三板方面,今年以来,已向锂电再生材料领域成功转型的长虹格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商智锂科技、电解液添加剂供应商圣泰材料相继挂牌;北交所方面,锂电电池模组生产商天宏锂电、锂电正极材料“小巨人”安达科技、特种石墨生产商宁新新材成功在北交所上市。 此外,除了已上市和IPO在途的公司,还有不少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加速融资补血。仅从近一个月的融资动态来看,碳什科技宣布连续完成两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碳什科技研究院平台的建立以及千吨产线投产;锂电储能系统集成服务商中能科技完成2亿元B轮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产能、增加研发投入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奇点能源完成超7亿B轮融资,将加快储能系统产线扩建及研发投入;浩钠新能源完成天使轮融资,钠电正极材料产线有望9月投产;中钠时代完成首轮融资,将用于钠电正极扩产及电芯开发…… 电池新能源行业正面临日益严酷的市场竞争,上市融资将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带来极大的助力,企业在积极拥抱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核心技术、硬核产品、规模产线、优质客户、成本效益以及生产管理等多方面也将持续优化与日益规范。但同时也需注意,IPO过程复杂,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冲刺IPO需量力而行,不可盲目跟风。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