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武陵政府网”官微消息显示,6月13日,湖南武陵区人民政府与华自科技集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此次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华自科技集团计划在武陵区投资18亿元,涵盖充电停车基础设施、光伏、环保、储能等项目。 在日前的特定对象调研活动中,华自科技介绍,公司充电桩从规划、设计、产品、安装、运营整个产业链都具有足够的经验和优势,核心优势在自主研发生产基础上成熟的集成能力,充电站的业态和技术持续在变化,公司密切关注并持续在技术路线(如光储充换检)、商业模式、管理手段(收费系统)方面积极探索和落地,目前公司已经建成的充电站有近80个,同时公司也对外销售充电桩。 同时,华自科技指出,电网侧储能是电网的刚需,也是国家的刚需,会在国家的规划下稳定有序增长,不会无序地爆发性增长,后续储能电站会主要由央企投资建设,公司一直聚焦于设备和服务,我们可以提供除电芯外的所有储能关键设备,包括PCS(储能变流器),CCS(储能协调控制器),EMS(能量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监控保护等。 展望未来,华自科技表示,未来几年是公司创业30年遇到的最大的机会,核心收入利润会来源于以源网荷储一体化为架构,以多能物联技术为底层技术的新能源产品和系统,包括电源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工商业储能等。
随着光伏领域以PERC为代表的的P型电池逐步接近转化率极限,以N型硅为基体的异质结(HJT)等高效电池工艺愈发受到市场青睐。 近日,安徽光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光势能)10.8GW异质结电池及组件智能制造项目开工,总投资75亿元,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总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3.6GW异质结(HJT)叠层电池及组件智能制造项目,于今年6月开工;二期总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7.2GW异质结(HJT)叠层电池及组件智能制造项目。 面对异质结浪潮加速袭来,其产业化进程如何?N型电池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新老玩家竞相发力,HJT产业化进程加速 今年以来,不少HJT领域“老玩家”正加速扩产步伐。 作为最早布局N型技术的企业之一,东方日升自2019年开始进行异质结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今年年初,该公司共募资50亿元,主要用于包括5GW 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项目和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 就在今年4月,东方日升宣布其4GW高效25.5%异质结0BB电池实现全线贯通,首批异质结伏羲电池已于金坛基地下线。 拟于2024年启动IPO的华晟新能源,同样正加速HJT扩产步伐。其中,今年6月6日,安徽合肥华晟5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项目主体工程开工。据介绍,这也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异质结电池生产基地。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此前获悉,2023年,华晟新能源规划异质结(HJT)投产产能将达15GW、规划出货量超4GW。另据规划,到2025年,该公司将在宣城建成共计超20GW异质结全产业链产能。 与此同时,《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部分“新晋者”正尝试在HJT领域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其中,以罗博特科为例,该公司拟投资10亿元在南通打造异质结铜电镀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中心,作为其新的业绩增长点。 光势能董事长赵学文在接受《科创板日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异质结产业的发展已接近‘显著的量产性价比优势’状态。” “今年一季度,是HJT电池和PERC电池单位利润打平的黄金交叉点。越往后看,HJT电池相比PERC电池的利润优势会越明显。”赵学文如是说。 赵学文预计,到今年年底,HJT与PERC电池的生产成本差距或将缩小至0.03元/W以内,“到组件侧完全打平,但HJT电池的效率可以高出1.7%,同等功率下的全生命周期发电量优势也有7%。因此,HJT电池可比PERC电池多卖0.2元/W。” 另据PVInfolink预测,今年年底我国HJT产能或达58GW,同比增长346%;组件出货或约13GW,同比增长333%。 ▍持续推进异质结降本增效 近期,在今年SNEC展会上,异质结技术进展引发业界关注。其中,以东方日升异质结伏曦系列组件的最高功率741.456W为首,高出TOPCon组件最高功率约21W,高出PERC组件最高功率约61W;同时,隆基绿能在2022年11月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转换效率26.81%世界纪录概念产品2681正式亮相。 随着行业持续推进异质结降本增效,正逐渐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从降本增效路径来看,开源证券任浪团队认为,目前HJT的经济性可通过两方面提升:一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降低硅片、非硅材料成本;二是进一步提高组件效率以获得销售溢价。 由于硅片、银浆是异质结HJT电池组件生产成本中的两大主要部分,这也成为企业降本的关键所在。 其中,在浆料端,通威股份在SNEC期间发布无银化HJT组件730W+THC,其用产品直接证明,HJT电池可以无银,这将极大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随着硅片减薄进度加速,HJT对硅片质量要求低的优势逐步显现。自今年以来,行业开始逐步导入110μm半片(比TOPcon薄20%)。 光势能董事长赵学文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近期目标是希望硅片厚度做到110μm或以下,银耗量小于12mg,综合成本低于TOPCon、接近于PERC。 在赵学文看来,30%以上效率的技术方向,最有可能量产的是“HJT+钙钛矿”叠层,这也成为该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大约在2027年前后,‘HJT+钙钛矿’叠层技术或将实现大规模量产。” 赵学文进一步解释道:”我其实不太喜欢称之为叠层,而是多结。我们和很多钙钛矿企业沟通下来,认为钙钛矿技术未来一定会‘借鸡生蛋’,晶硅叠加钙钛矿则顺应这一趋势。” 从行业进展来看,近日,沙特KAUST光伏实验室(KPV-Lab)宣布晶硅-叠层太阳电池认证效率达到33.7%,“HJT+钙钛矿”叠层技术备受关注。 在隆基绿能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该公司创始人李振国认为,“双结电池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电池技术要攀登的新台阶。” “中期看,随着单结逐步成熟,晶硅/钙钛矿叠层凭借晶硅现有基础,有望率先实现量产,受益结构及工艺优势,HJT/晶硅叠层或将成为主流。”另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HJT领域尚存一定待解难题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HJT经济性持平Topcon/PERC时,即可实现大规模量产。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HJT领域尚存一定待解难题。 在华晟新能源董事长技术助理周肃看来,HJT异质结电池的未来需要在制备流程、电池片结构、设备研发等方面持续进行创新。 光势能董事长赵学文认为,“目前HJT相关技术路径仍需要时间验证,如:设备稳定性需要客户端、市场的时间去验证。” 广发证券研究预计,铜电镀技术成熟仍然需要1-3年时间,而银包铜作为一项新技术,从实验走向量产、再大规模量产,需要一定的时间增加下游客户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当前,随着新老玩家扩产加速,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作为HJT的新玩家,需要在老玩家未大举进攻之前找到自己的战略和不可替代性,后期来看,竞争点还在于终端市场。”光势能董事长赵学文表示。 近期,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引发市场关注与担忧。对此,赵学文表示,“多数人看到的是‘危机’,而我们看到的是‘机遇’。“ 在赵学文看来,“过剩问题是结构性的,旧的产能被新的产能替代来扩充市场,并且随着HJT的成本下降,其产业化应用将扩大至全场景,优秀产能仍有空间。“ “PERC的生命力并没有想象中弱,其在成本上仍具有优势,新的技术未突破下,无论是对于TOPCon还是HJT都将产生威胁,谁受到的冲击大取决于降本以及整个功率提升幅度。”赵学文如是说。
当地时间周三,法国数字转型和电信部长让-诺埃尔·巴罗(Jean-Noel Barrot)表示,法国正试图说服马斯克在法国建造下一个特斯拉超级工厂。 这是迄今为止最为明确的表态,即法国想要获得这位亿万富翁的投资。与此同时,这位部长威胁称,如果马斯克拥有的推特不遵守欧盟即将出台的规定,就会被全面禁止。 近期以来,特斯拉下一个超级工厂的选址成为了欧洲国家的焦点。据西班牙媒体Cinco Dias上周报道,特斯拉正在与西班牙瓦伦西亚地区政府洽谈,以建造一家电动汽车工厂,据悉,特斯拉对该工厂的总投资可能超过45亿欧元(48.3亿美元)。 巴罗在巴黎举行的Viva科技大会上告诉记者:“在法国拥有特斯拉工厂将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我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来确保这成为可能。” 法国一直在寻求提升其在电动汽车行业的地位,今年还开设了第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巴罗补充道:“我们还投资了……整个电池领域,因此我们将努力说服他,法国是欧洲建立下一个特斯拉工厂的最佳地点。” 巴罗还称赞马斯克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可能是本世纪初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马斯克预计将于周五在巴黎举行的Viva科技大会上发表讲话。Viva科技大会是法国最知名的科技会议,也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盛会之一。 据悉,本届科技大会将聚焦11个主题,涵盖人工智能、能源及气候技术、未来体育、网络安全、食品科技、市场营销与广告等。在此次展会上,观众也将见到最前沿的硬件及软件开发者,并有机会与业界领军者深度交流,见证科技的蓬勃发展。 推特不守规矩就会被禁 而此前,巴罗还曾警告称,若推特未能遵守打击虚假信息的新规定,将会在整个欧盟范围内被禁止。 巴罗告诉媒体,欧盟希望推特在8月25日之前符合欧盟的规则;否则,推特将不再受到欧盟国家欢迎。推特如果屡次不遵守欧盟规则,将会在欧盟全范围内被禁止。 《欧盟数字服务法案》要求搜索引擎和大型社交媒体平台制定措施,以减轻“虚假或操纵选举的信息、针对女性的网络暴力以及对在线未成年人的伤害”。 巴罗特补充说:“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们对推特能否遵守这些新规定充满疑虑。”但他没有具体说明推特的哪些方面令人不安。 欧盟最高科技监管官员Thierry Breton近日表示,欧盟监管机构计划对推特进行压力测试,以确定其对欧洲新的数字内容法的遵守程度,从而加强欧盟对执行西方影响最深远的数字内容法的准备工作。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据悉,三星SDI与通用汽车将投资30亿美元,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建造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计划建设30GWh产能。该工厂将于明年开始建设,目标于2026年实现量产。 2023年3月,两家首次合作,计划将合资建设电池工厂,但并未确定项目选址及其他细节。通用汽车董事长兼 CEO 玛丽・芭拉曾表示,两家公司共同打造的电池,将帮助通用把北美的电动汽车年产能增加到 100 万辆以上。 与此同时,2023年5月,三星SDI宣布与Stellantis建立动力电池工厂,项目选址同样为美国印第安纳州。据悉,该电池工厂将在2025年Q1实现投产,初始产能为23GWh,目标在未来几年内提升至33GWh。 据统计,截止2022年,三星SDI总计拥有47GWh产能,预期2023年将实现62GWh产能规模,其中电芯产能类型以方形、圆柱为主。 远期2025年,预期其总产能或将达到100GWh。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近日,深圳盘古钠祥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根据企查查信息显示,本轮融资由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证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京山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所募资金主要用于钠离子电池研发与公司运营。 据悉,盘古钠祥成立于2022年10月,由以胡明祥博士为首的创业团队与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作为国内最早从事钠离子电池关键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公司钠离子电池系统型号布局齐全,可应用于小动力、UPS、通信基站、储能等领域。 目前,盘古钠祥已经在深圳建立钠离子电池研发中心,建成扣电实验室、电解液实验室、电芯测试房、模组测试房、电芯试制线。现阶段已完成了钠离子电池体系及工艺验证产线,第一代钠电池产品的材料体系(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工艺路线已于2023年初完成内部评测,目前已经完成小批量试产阶段,即将准备钠电池产品中试。 盘古钠祥表示,公司已与上游产业链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与部分头部二轮车企业、通信企业和院校机构达成共同研发合作意向。同时,盘古新能源也将借助雄韬股份、证通电子等股东现有资源,在UPS、通信等多个领域导入钠电池产品需求。 此外,在产能建设方面,该公司中试线正在规划建设阶段,产能预计0.1GWh,将于2023年底前投产,主要聚焦在圆柱和方形铝壳钠离子电池开发应用。一期产能规划预计投产5GWh。
6月9日晚,派能科技公告称,拟与公司关联方佛山司南新禹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司南新禹”)及其他投资人向江苏众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钠能源”)进行增资。 其中,派能科技拟以自有资金3000万元认购众钠能源新增注册资本28.3786万元;司南新禹拟以2000万元认购标的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8.9191万元。 本次增资完成后,派能科技与司南新禹将分别持有众钠能源1.9231%和1.2821%的股权。 派能科技表示,司南新禹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司南投资,公司控股股东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持有司南投资45%的股权、公司股东新维投资持有司南投资10%的股权、公司董事长韦在胜担任司南投资董事长,根据相关规定,认定司南新禹为公司关联方,本次增资事项构成关联交易。 派能科技二度布局钠电池领域 资料显示,派能科技成立于2009 年,其前身为原上海中兴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控股股东)出资组建。 自成立之初,派能科技定位于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系统领域,2010年推出首款通信备电产品;2012年初步具备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完成了垂直产业链布局;2013年首套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在欧洲商用;2016年集装箱式大型电网级储能电池系统正式商用。 2020年派能科技在科创板上市,成为国内储能业务第一家上市公司。 目前派能科技主要有两大业务板块,分别是家庭储能业务和通信储能备电业务;旗下拥有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黄石中兴派能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江苏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派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家全资子公司。 在家庭储能业务方面,派能科技是国内最早布局海外家庭储能的企业,过去几年,其家庭储能系统已在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成熟商用,成为欧洲和澳洲主要家庭储能锂电池供应商之一。 据全球研究咨询机构埃信华迈(IHS Markit)统计,2021年派能科技在全球户用储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仅次于特斯拉。 今年1月,派能科技50亿定增完成,加速产能扩张及研发投入,其将在安徽启动10GWh锂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预计2025年将形成18GWh电芯及系统生产能力,及4GWh高压系统开发集成能力。 据维科网锂电了解,此次增资众钠能源,其实是派能科技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又一次布局。 今年3月,派能科技公告称,拟以全资子公司中兴派能为项目实施主体,投资2.2亿元,于仪征经开区建设派能科技1GWh钠离子电池项目。且在项目公告之前,派能科技还收到了来自德国莱茵TÜV颁发的钠离子电池认证证书。这也是德国莱茵TÜV颁发的全球首张钠离子电池认证证书。 派能科技称,此次增资有利于完善公司在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的相关布局,助力公司在钠离子电池储能领域创新突破,为未来公司钠离子电池储能产品大规模量产奠定基础,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那么,众钠能源又是又有什么来头呢? 关于众钠能源 众钠能源成立于2021年1月,是一家新兴的钠离子电池企业,依托聚阴离子路线,实现了从正极材料、电芯、PACK到系统集成的全栈技术能力贯通,推出独树一帜的NFS电池,并在产业化推进及商业化落地层面取得重大进展。 本轮融资前,众钠能源的投前估值为15亿元。且包含此次增资在内,近一年内,众钠能源共获得了四次增资。 目前,众钠能源已在长三角地区分布式布局正极材料、电芯、PACK系统三大智能制造基地,并于今年5月,在安徽广德落地国内目前单体规模最大的钠电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计划建设20GWh储能电池及10GWh储能系统量产基地。 客户方面,目前众钠能源客户主要为储能和低速两轮车企业。2022年12月,众钠能源与两轮行业某头部品牌上市车企签订排他性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在电动车用硫酸铁钠电池项目上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一系列适用于电动车市场的硫酸铁钠电池及配套电池系统。 今年4月27日,众钠能源与多家企业签约供货协议,涵盖电芯开发、材料、设备及钠电产品应用等。 其中,众钠能源与柳州摩菱共签署两份合作协议,分别为杭州亚运会钠电示范项目合作协议与2000套钠电移动储能产品供货协议;与广东嘉纳仕、无锡古那夫共同签署2023-2024年度1.2GWh钠离子电池供货协议,众钠软包电芯NFS-A1将率先应用于电动摩托车领域;与港昇能源签署2023-2025年度1.5GWh新型储能项目合作协议,众钠钠电产品将快速落地于光储充一体的储能场景。
6月9日晚,派能科技公告称,拟与公司关联方佛山司南新禹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司南新禹”)及其他投资人向江苏众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钠能源”)进行增资。 其中,派能科技拟以自有资金3000万元认购众钠能源新增注册资本28.3786万元;司南新禹拟以2000万元认购标的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8.9191万元。 本次增资完成后,派能科技与司南新禹将分别持有众钠能源1.9231%和1.2821%的股权。 派能科技表示,司南新禹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司南投资,公司控股股东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持有司南投资45%的股权、公司股东新维投资持有司南投资10%的股权、公司董事长韦在胜担任司南投资董事长,根据相关规定,认定司南新禹为公司关联方,本次增资事项构成关联交易。 派能科技二度布局钠电池领域 资料显示,派能科技成立于2009 年,其前身为原上海中兴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控股股东)出资组建。 自成立之初,派能科技定位于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系统领域,2010年推出首款通信备电产品;2012年初步具备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完成了垂直产业链布局;2013年首套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在欧洲商用;2016年集装箱式大型电网级储能电池系统正式商用。 2020年派能科技在科创板上市,成为国内储能业务第一家上市公司。 目前派能科技主要有两大业务板块,分别是家庭储能业务和通信储能备电业务;旗下拥有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黄石中兴派能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江苏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派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家全资子公司。 在家庭储能业务方面,派能科技是国内最早布局海外家庭储能的企业,过去几年,其家庭储能系统已在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成熟商用,成为欧洲和澳洲主要家庭储能锂电池供应商之一。 据全球研究咨询机构埃信华迈(IHS Markit)统计,2021年派能科技在全球户用储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仅次于特斯拉。 今年1月,派能科技50亿定增完成,加速产能扩张及研发投入,其将在安徽启动10GWh锂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预计2025年将形成18GWh电芯及系统生产能力,及4GWh高压系统开发集成能力。 据维科网锂电了解,此次增资众钠能源,其实是派能科技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又一次布局。 今年3月,派能科技公告称,拟以全资子公司中兴派能为项目实施主体,投资2.2亿元,于仪征经开区建设派能科技1GWh钠离子电池项目。且在项目公告之前,派能科技还收到了来自德国莱茵TÜV颁发的钠离子电池认证证书。这也是德国莱茵TÜV颁发的全球首张钠离子电池认证证书。 派能科技称,此次增资有利于完善公司在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的相关布局,助力公司在钠离子电池储能领域创新突破,为未来公司钠离子电池储能产品大规模量产奠定基础,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那么,众钠能源又是又有什么来头呢? 关于众钠能源 众钠能源成立于2021年1月,是一家新兴的钠离子电池企业,依托聚阴离子路线,实现了从正极材料、电芯、PACK到系统集成的全栈技术能力贯通,推出独树一帜的NFS电池,并在产业化推进及商业化落地层面取得重大进展。 本轮融资前,众钠能源的投前估值为15亿元。且包含此次增资在内,近一年内,众钠能源共获得了四次增资。 目前,众钠能源已在长三角地区分布式布局正极材料、电芯、PACK系统三大智能制造基地,并于今年5月,在安徽广德落地国内目前单体规模最大的钠电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计划建设20GWh储能电池及10GWh储能系统量产基地。 客户方面,目前众钠能源客户主要为储能和低速两轮车企业。2022年12月,众钠能源与两轮行业某头部品牌上市车企签订排他性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在电动车用硫酸铁钠电池项目上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一系列适用于电动车市场的硫酸铁钠电池及配套电池系统。 今年4月27日,众钠能源与多家企业签约供货协议,涵盖电芯开发、材料、设备及钠电产品应用等。 其中,众钠能源与柳州摩菱共签署两份合作协议,分别为杭州亚运会钠电示范项目合作协议与2000套钠电移动储能产品供货协议;与广东嘉纳仕、无锡古那夫共同签署2023-2024年度1.2GWh钠离子电池供货协议,众钠软包电芯NFS-A1将率先应用于电动摩托车领域;与港昇能源签署2023-2025年度1.5GWh新型储能项目合作协议,众钠钠电产品将快速落地于光储充一体的储能场景。
6月9日,欣旺达创始人王明旺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欣旺达超低温钠离子电池计划在明年量产,其能量密度为160Wh/kg,完全满足A00级、A0级、A级等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 王明旺介绍,欣旺达钠离子电池具有高安全、高倍率放电、高能量密度、耐超低温的“三高一低”特色。具体看来,欣旺达钠离子电池实现了贯穿针刺不起火、不爆炸,过充160%SOC不起火、不爆炸,耐受180°C不起火、不爆炸;10C放电容量保持率90%以上;重量比能量160Wh/kg、体积比能量320Wh/L; 零下40°C行驶无忧。该电池不仅适用于BEV,也适用于PHEV。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在低温放电性能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低温环境下,能量输出急剧下降,车辆的续航里程严重缩水,在零下20°C 续航里程缩水超过40%,在零下40°C续航里程缩水超过80%。欣旺达开发超低温钠离子电池为了解决这个痛点而来。 据透露,目前欣旺达超低温钠离子电池在B样开发阶段,与四家国内主机厂及一家国际主机厂联合开发超低温钠离子电池包,2023年Q4进行装车验证,第一代产品计划在2024年Q3批量投产。 钠电风起 这是2023年被称之为钠电元年的一个具体体现。 展望更长远的未来,中研产业研究院预测显示,预计2025年国内钠电池需求有望达到32.9GWh,对应市场空间约203.7亿元;预计2027年国内需求有望达到137.3GWh,对应市场空间约824亿元,其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41.3%。 据了解,钠电之所以被市场一致看好,在于钠电池相较于锂电和铅酸电池在性能和成本之间取得了平衡。 从成本看,钠电池采用铁镍锰基正极材料,材料成本约锂电三元正极材料的一半,整体成本比磷酸铁锂电池低约三分之一;从性能看,钠离子电池远超铅酸电池,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20-160Wh/kg,是铅酸电池的3-5倍,电池循环寿命为2000-4000次,远高于铅酸电池300-500次的循环寿命。 除此之外,钠电池还具有安全性高、低温性能好、充电速度快等特性,应用场景广泛,如两轮车、三轮车,A00级、A0级、A级新能源车、风光电储能、便携式储能、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在以上应用场景中,钠离子电池所具备的成本性能优势,将推动其对铅酸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持续替代。 在企业布局方面,目前国内外已有超过三十家企业在进行钠离子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布局,主要包括英国Faradion公司、法国Tiamat公司、美国Natron 公司、我国的宁德时代、中科海钠、钠创新能源、比亚迪、鹏辉能源、传艺科技、维科技术、立方新能源以及欣旺达等。 目前钠离子电池处于小规模的产业化前期,中科海钠的圆柱型钠离子电池已经量产,宁德时代与奇瑞汽车联合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量产和装车,比亚迪搭载钠离子电池的海鸥汽车计划在2024年上市。 欣旺达的钠电之路 据了解,欣旺达从2019年就开始钠离子电池的研发。2019年3月,欣旺达与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合作设立欣旺达院士(专家)工作站,共同研究新型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关键材料与技术。 在院士工作站的平台基础上,于2021年7月,成立了南开大学—欣旺达先进电池联合实验室,双方围绕钠离子电池核心材料与技术,开发高容量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长寿命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低成本硬碳负极材料和先进电解液,最终形成一个性能优异的电化学储能体系。 2022年欣旺达与容百科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单位共同承担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产业化项目:“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2022年11月,在一次答投资者提问时,欣旺达曾首次透露关于钠离子电池产品推进进程。欣旺达当时称,“低成本、宽温域钠离子电池产品开发项目”和“新型钠离子电池关键技术研发”等,相关项目主要研究和开发长寿命、高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新型量产工艺、低制造成本的钠离子电池技术,尽快实现公司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及应用。 目前,欣旺达在钠离子电池材料、补钠技术、钠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等方面已申请专利40多项。其主要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实现了超低温放电、超高安全性能、高倍率放电、高能量密度的产品目标。 正极材料方面,欣旺达通过调控材料成分比例,能量密度提升10%;通过最密堆积填充,压实密度提升15%;通过增加活性晶面占比,大幅度提升电池动力学性能;通过材料表面快离子导体包覆,同时提升了材料表面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 负极材料方面,欣旺达通过孔隙调控,提高克容量;通过表面修饰,降低反应阻抗,提升低温性能;通过优化颗粒设计,提高压实密度。 电解液方面,欣旺达开发新型钠离子电解液,在负极形成均匀、稳定且导离子能力优异的SEI膜,降低钠离子在SEI中电荷转移的势垒,同时采用低熔点、弱极性溶剂,在低温下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和低的脱溶剂化能,实现了低温下钠离子的快速传导,大幅度提升钠离子电池的超低温放电性能。 关于欣旺达 欣旺达创立于1997年,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历经20余年发展,形成了3C消费类电池、电动汽车电池、能源科技、智能硬件、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检测等六大产业群,致力于为社会提供绿色、快速、高效的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 2011至2022年,欣旺达的营收实现了50倍的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2.86%。 欣旺达位列全球手机电池Pack出货量第1名;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32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08位。 动力电池方面,位列2022国内三元装机量TOP3、2022国内总装机量TOP5、2022全球总装机量TOP9。 欣旺达闪充电池1.0版本已于今年2月份量产,2.0版本也已经与多家国内头部车企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技术升级,在实现超快充的前提下,可以实现零下20度环境下能量保持率达90%。 欣旺达能量密度大于500Wh/kg的金属锂电池计划于2025年完成B样,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7年完成B样。
6月9日,欣旺达创始人王明旺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欣旺达超低温钠离子电池计划在明年量产,其能量密度为160Wh/kg,完全满足A00级、A0级、A级等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 王明旺介绍,欣旺达钠离子电池具有高安全、高倍率放电、高能量密度、耐超低温的“三高一低”特色。具体看来,欣旺达钠离子电池实现了贯穿针刺不起火、不爆炸,过充160%SOC不起火、不爆炸,耐受180°C不起火、不爆炸;10C放电容量保持率90%以上;重量比能量160Wh/kg、体积比能量320Wh/L; 零下40°C行驶无忧。该电池不仅适用于BEV,也适用于PHEV。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在低温放电性能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低温环境下,能量输出急剧下降,车辆的续航里程严重缩水,在零下20°C 续航里程缩水超过40%,在零下40°C续航里程缩水超过80%。欣旺达开发超低温钠离子电池为了解决这个痛点而来。 据透露,目前欣旺达超低温钠离子电池在B样开发阶段,与四家国内主机厂及一家国际主机厂联合开发超低温钠离子电池包,2023年Q4进行装车验证,第一代产品计划在2024年Q3批量投产。 钠电风起 这是2023年被称之为钠电元年的一个具体体现。 展望更长远的未来,中研产业研究院预测显示,预计2025年国内钠电池需求有望达到32.9GWh,对应市场空间约203.7亿元;预计2027年国内需求有望达到137.3GWh,对应市场空间约824亿元,其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41.3%。 据了解,钠电之所以被市场一致看好,在于钠电池相较于锂电和铅酸电池在性能和成本之间取得了平衡。 从成本看,钠电池采用铁镍锰基正极材料,材料成本约锂电三元正极材料的一半,整体成本比磷酸铁锂电池低约三分之一;从性能看,钠离子电池远超铅酸电池,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20-160Wh/kg,是铅酸电池的3-5倍,电池循环寿命为2000-4000次,远高于铅酸电池300-500次的循环寿命。 除此之外,钠电池还具有安全性高、低温性能好、充电速度快等特性,应用场景广泛,如两轮车、三轮车,A00级、A0级、A级新能源车、风光电储能、便携式储能、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在以上应用场景中,钠离子电池所具备的成本性能优势,将推动其对铅酸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持续替代。 在企业布局方面,目前国内外已有超过三十家企业在进行钠离子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布局,主要包括英国Faradion公司、法国Tiamat公司、美国Natron 公司、我国的宁德时代、中科海钠、钠创新能源、比亚迪、鹏辉能源、传艺科技、维科技术、立方新能源以及欣旺达等。 目前钠离子电池处于小规模的产业化前期,中科海钠的圆柱型钠离子电池已经量产,宁德时代与奇瑞汽车联合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量产和装车,比亚迪搭载钠离子电池的海鸥汽车计划在2024年上市。 欣旺达的钠电之路 据了解,欣旺达从2019年就开始钠离子电池的研发。2019年3月,欣旺达与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合作设立欣旺达院士(专家)工作站,共同研究新型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关键材料与技术。 在院士工作站的平台基础上,于2021年7月,成立了南开大学—欣旺达先进电池联合实验室,双方围绕钠离子电池核心材料与技术,开发高容量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长寿命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低成本硬碳负极材料和先进电解液,最终形成一个性能优异的电化学储能体系。 2022年欣旺达与容百科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单位共同承担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产业化项目:“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2022年11月,在一次答投资者提问时,欣旺达曾首次透露关于钠离子电池产品推进进程。欣旺达当时称,“低成本、宽温域钠离子电池产品开发项目”和“新型钠离子电池关键技术研发”等,相关项目主要研究和开发长寿命、高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新型量产工艺、低制造成本的钠离子电池技术,尽快实现公司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及应用。 目前,欣旺达在钠离子电池材料、补钠技术、钠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等方面已申请专利40多项。其主要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实现了超低温放电、超高安全性能、高倍率放电、高能量密度的产品目标。 正极材料方面,欣旺达通过调控材料成分比例,能量密度提升10%;通过最密堆积填充,压实密度提升15%;通过增加活性晶面占比,大幅度提升电池动力学性能;通过材料表面快离子导体包覆,同时提升了材料表面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 负极材料方面,欣旺达通过孔隙调控,提高克容量;通过表面修饰,降低反应阻抗,提升低温性能;通过优化颗粒设计,提高压实密度。 电解液方面,欣旺达开发新型钠离子电解液,在负极形成均匀、稳定且导离子能力优异的SEI膜,降低钠离子在SEI中电荷转移的势垒,同时采用低熔点、弱极性溶剂,在低温下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和低的脱溶剂化能,实现了低温下钠离子的快速传导,大幅度提升钠离子电池的超低温放电性能。 关于欣旺达 欣旺达创立于1997年,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历经20余年发展,形成了3C消费类电池、电动汽车电池、能源科技、智能硬件、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检测等六大产业群,致力于为社会提供绿色、快速、高效的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 2011至2022年,欣旺达的营收实现了50倍的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2.86%。 欣旺达位列全球手机电池Pack出货量第1名;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32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08位。 动力电池方面,位列2022国内三元装机量TOP3、2022国内总装机量TOP5、2022全球总装机量TOP9。 欣旺达闪充电池1.0版本已于今年2月份量产,2.0版本也已经与多家国内头部车企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技术升级,在实现超快充的前提下,可以实现零下20度环境下能量保持率达90%。 欣旺达能量密度大于500Wh/kg的金属锂电池计划于2025年完成B样,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7年完成B样。
6月14日,自然资源部召开6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司长薄志平表示,根据2022年度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已有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163个矿种中,近四成储量均有上升。其中 锂、钴、镍等战略性新兴矿产储量分别同比增加 57% 、 14.5% 和 3% ;铜、铅、锌等大宗矿产储量分别同比增加16.7%、7.1%和4.2%;铍、锗、镓等稀有金属储量分别同比增加11.7%、7.9%和16.5%;金矿同比增加5.5%;非金属中,普通萤石、晶质石墨同比增加27.8%和3.5%。 而被问及“2022年度锂矿储量大幅上涨,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目前锂矿开发利用现状如何?”问题时,薄志平回答称,锂被誉为“绿色能源金属”和“白色石油”,广泛应用于储能、化工、医药、冶金、电子工业等领域。随着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锂资源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各国纷纷将锂列入其关键矿产目录,高度关注锂资源供应安全。全球锂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澳大利亚、中国和美国等国。 我国锂矿种类丰富,有盐湖卤水锂矿、锂辉石矿和锂云母矿,但总体品位较低,优质锂资源较少。主要分布在江西、青海、四川和西藏等4省(区),另外河南和新疆也有少量分布。 根据2022年度统计数据,我国锂矿储量(折氧化锂)同比上涨57%,其中江西储量超过青海和四川,跃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的40%。2022年度全国锂矿储量增量也主要在江西,占增量的94.5%,来自于江西省宜春市的两个锂矿山。 宜春锂矿床类型主要为锂云母型,多为低品位含锂的陶瓷土矿。由于覆盖层薄,大多采用露天方式开采。随着锂云母提锂技术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同时锂电新能源产业兴起带动锂矿需求上涨,市场开发意愿大幅增强,在国内快速释放锂资源供给增量方面优势明显。但是随着含锂的陶瓷土矿开发利用规模快速增长,长石粉和锂渣的产出量将大量增长,科学处置、综合利用长石粉和锂渣已成为当地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自然资源部6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