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85

  • 大众投资6900万加元入股北美锂矿,敲定每年10万吨锂精矿长协

    12月18日,大众集团宣布与北美锂矿开发商Patriot Battery Metals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股权投资和长期承购协议巩固其北美与欧洲电动车电池的供应链。 大众集团旗下的Volkswagen Finance Luxemburg将以每股4.42加元的认购价收购Patriot 9.9%的已发行股份,此次交易总额约为6900万加元(约合4800万美元)。 本次注资将用于开发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的Shaakichiuwaanaan锂矿项目。 双方合作协议包括一项为期10年的绑定承购协议,大众旗下全资电池子公司PowerCo SE每年将从该项目采购10万吨SC5.5品位的锂辉石精矿,数量约占该项目一期产量的25%。这些供应将为PowerCo位于北美和欧洲的电池工厂供货,包括计划在加拿大圣托马斯建设的年产能达90 GWh的电池超级工厂。 双方还签署了一项备忘录(MoU),旨在推动环保合规的锂供应链建设、潜在下游加工设施开发及争取政府支持。待Shaakichiuwaanaan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后,大众或将进一步提供融资,以换取额外的承购权。

  • 【SMM分析】12.11-12.18,本周储能直流侧电池舱价格暂稳

    本周,直流侧电池舱的价格整体保持稳定。具体来看,3.42MWh和3.77MWh电池舱的平均价格均为0.445元/Wh,而5MWh电池舱的平均价格为0.435元/Wh,与上周相比,这些价格均保持稳定。 在成本方面,近期储能电芯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并出现小幅波动,直流侧电池舱价格也保持稳定。尽管国内大规模采购节点已过,小批量直流侧采购中出现了供需短暂不匹配,导致SMM了解到市场上有小部分厂家的直流侧报价有所提高。然而,随着年终的临近,部分企业为了冲量而采取降价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由于供需不匹配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使得直流侧价格在整体成交价方面并未显示出上涨趋势,价格中枢仍然维持在均价附近波动。 此外,近期大型央企和国企的招投标项目开标,整体价格区间相较于之前的大型集采或招投标项目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一现象可能预示着市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由于集采项目通常确定了未来一年的采购周期,因此预计明年储能系统的价格将继续维持下探趋势,直流侧价格也可能会继续在低位运行。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 【SMM分析】动力电芯价格维持稳定,供需情况向好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本周动力电芯价格维持稳定,根据SMM数据,5系方形三元动力电芯成本为0.47元/Wh,方形磷酸铁锂电芯成本在0.35元/Wh。11月以旧换新政策效果继续显现,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51.2万辆,同比增长47.4%;1—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26.2万辆,同比增长35.6%。从今年6月份开始,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占比连续6个月超过50%。年末终端需求旺盛,动力电芯排产上行,11月份三元动力电芯环比增加7%,铁锂动力环比增加11%,磷酸铁锂电芯在成本优势下,持续占领三元电芯的市场份额。动力PACK方面,本周PACK价格依旧维持稳定。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 TOPCon电池进入存量博弈时代 头部企业率先发起技改“迎战”BC电池

    今年11月,两家BC头部企业隆基绿能(601012.SH)和爱旭股份(600732.SH)以“结盟”的形式,向TOPCon电池“主流地位”宣战,并预测在2027—2028年BC市占率将达到50%,有信心将BC电池技术量产效率有望做到27.5%以上。 而作为现阶段市占比过半的光伏电池技术,TOPCon电池进入了“防守战”。今年以来,TOPCon电池迅速完成对前代PERC电池替代的同时,其转换效率亦有显著提升。天合光能于11月下旬宣布其光伏电池效率突破26.58%。这是n型TOPCon电池效率首次突破26%的大关,组件功率可提升30—40W。 根据业内统计,TOPCon电池的产能规模超过800GW,但在供需错配的当下,其内部的竞争也在上演:集邦咨询将TOPCon技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其中2.0阶段重点为突破双面钝化结构。 在以TOPCon技术为主的企业中,晶科能源(688223.SH)宣布其第三代Tiger Neo系列组件最高组件转换效率达到24.8%,在双面组件版本中,双面率最高可达85%;天合光能(688599.SH)在11月下旬宣布其光伏电池效率突破26.58%,中版型组件量产效率为24.8%。 TOPCon电池推广已近两年,效率提升显著的同时,其内部也或将形成代际差。天合光能副总裁陈奕峰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虽然当前众多企业具备建设TOPCon电池产能的能力,但在未来进一步提升电池效率的过程中,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够掌握关键技术,其建立的生产线也将面临因技术落后而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TOPCon电池进入存量博弈 根据集邦咨询数据,截至2024年底,TOPCon技术路线已经占据了70%左右的市场份额,多数头部企业均选择了该技术路线。 不过,面对光伏产业正在进行中的分化和洗牌,2022年开始大规模扩产的TOPCon电池产能,在今年已经明显放缓步伐。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今年前10个月,国内产能增速明显放缓,投产/开工/规划项目数量同比下降超过75%。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四个主要环节中,电池片降幅最为显著。而在2023年,我国电池产量达到545GW,同比增长64.9%。 产能扩张停止,TOPCon电池开启存量博弈,尤其是面对BC电池的产能扩张,头部企业效率提升压力更大。 据天合光能战略产品与市场负责人张映斌介绍,TOPCon技术的规划产能大约在800GW以上,对这些产能进行分级,排除掉跨界或者未建成的无效产能,真正有效的产能在600GW左右。其中一线企业的产能在300-400GW,这是起到带头引领作用的。 张映斌认为,TOPCon产能总量已经足够,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产能非常重要,在制造侧,拥有大量TOPCon产能的人会优先选择做改造,而不是新建。他认为,特别是二三线厂商,希望通过新的技术路线实现“弯道超车”,一定要谨慎评估。目前行业利润微薄,新投项目回本问题很重要,因此重点应该是如何极致运用现有的产能。 据张映斌提供实证数据,在青海、西班牙大型地面电站场景和福建和德国分布式和工商业这多种场景下,TOPCon 2.0比TOPCon 1.0的客户价值最多高出0.27元/W,LCOE最多可降低3.35%。 张映斌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头部企业要起到带头作用,先把行业的资产利用率提升,让现有的产能跃迁到新的台阶,一方面是推动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第二也为其他企业起到示范作用,这也是对产业格局的影响;第二适当探索一些细分领域里未来可能有的差异化产品解决方案等。 晶科能源方面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按照每年更新一代TOPCon系列,组件效率平均每年提升1%,功率提高30瓦的速度,升级一次电池结构和组件设计。第三代Tiger Neo预计将在2025年迈入量产。 单GW电池改造成本约3000万元 从效率转换角度看,BC电池由于结构特点,转换效率方面具有优势。业内专家认为,BC电池技术量产效率有望做到27.5%乃至28%以上,是目前最为接近晶硅电池理论效率极限29.56%的技术。 现阶段,BC电池的生产工序更多、工艺相对复杂,需要更高的设备投资和更严格的生产控制,导致其生产成本相对要高于TOPCon电池,这也是在此轮技术迭代中,推广速度不及TOPCon的重要原因。 在转换效率方面,TOPCon电池量产水平正在持续提升。业内分析认为,TOPCon技术头部企业有望进入到26%以上的电池效率和740mV+的开路电压水平,这也意味着全行业正在进入TOPCon2.0时代竞争。 在改造成本方面,张映斌介绍称,目前TOPCon电池环节单GW的改造大约需要3000万元到4000万元,10GW的改造投资成本是3亿到4亿元。BC电池单GW的投资成本是2.5亿-3亿元,如果使用电镀铜技术成本要3亿元以上。在这种情况下,10GW的BC成本可以改造将近100GW现有TOPCon电池产能,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更多既有产能升级。根据天合光能的计划,公司首批技改的10GW TOPCon产能将在明年二季度实现量产,爬坡时间预计2~3个月。中试线已经完成,但产业化规模还需要5GW+5GW分批次做。 据张映斌介绍,初步测算后,TOPCon技改预计单W成本会增加几厘钱到一分钱以内,但增加的价值预计在国内有4~5分钱,海外更多高达0.1元。初期TOPCon 2.0产品供应还比较少,需要一定溢价支持,来提升制造端的积极性及行业良性发展。 此前,相比于TOPCon技术,BC的优势在于温度系数和年衰减率表现更优,因此在一些高辐照、高BOS的场景,BC具有一定综合优势,特别如西班牙这种高辐照、高BOS的地区,BC有优势的前提是功率比TOPCon高20W—30W。 不过,张映斌介绍,随着TOPCon与BC的功率差逐渐缩小至最多只有10W,甚至可能持平,BC在此类场景下的优势也逐渐被拉平。同时,TOPCon双面率比BC高15%,BC产品未来能缩小这一差距,但是至少10%的差距在短期内是缩小不了。背面发电在未来20~30年生命周期内都会发挥效益。 陈奕峰认为,TOPCon过去的提升是非常迅速地,大概每年0.5%的增量,但是距离TOPCon的理论极限还有很大距离,提效的潜力巨大。TOPCon的理论极限比异质结还高,达到28.7%。我们现在才达到26%水平,还有2个百分点的空间,所以接下来还是TOPCon大幅提效过程。 陈奕峰同时认为,未来TOPCon可以跟钙钛矿叠层形成效率超过30%的叠层电池,进一步巩固它的产能及产品领先性。

  • 【SMM分析】年末需求未见疲弱 本周储能电芯价格延续下跌趋势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12月18日讯: 本周储能电芯价格延续价格下跌趋势。成本方面,主因正极材料、铜价格回落,带动储能电芯成本下滑。根据SMM测算,截至上周五,280Ah储能电芯的理论成本为0.309元/Wh。尽管年末国内并网采购需求有所减少,但由于海外“抢装”需求的存在,储能电芯的产销量仍保持乐观。然而,电芯价格方面,由于大容量电芯的加速迭代,314Ah电芯凭借较低的材料成本和规模效应,价格预计将继续下降;在大容量电芯技术进步和供需矛盾缓解的背景下,280Ah电芯价格在短期内可能趋于稳定。年底企业去库存的推动可能导致100Ah电芯价格迅速下滑,而50Ah电芯因其市场应用受到限制,价格变化会受后续成本调整的影响。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 【SMM分析】市场供需情况良好 本周隔膜价格持稳运行

    SMM12月13日讯: 本周锂电隔膜价格持稳运行。供需方面,当前国内下游终端多有年终抢装冲量,海外客户也因后续可能存在的关税惩罚、限制政策等不利因素而进行提前备货,整体对于电芯及主材隔膜的需求较高,带动锂电隔膜材料产量处在较高水平,企业开工率有所保证。价格方面,在前期价格战及客户压价后,当前隔膜材料价格已处较低区间,当前隔膜企业订单情况较好,对市场份额竞争激烈度减小,多以稳价出售为主;下游客户为确保材料供应稳定,也多暂缓对隔膜压价,确保采购量级,因此当前隔膜价格整体较为稳定。但考虑到当前仍有一定隔膜产能盈余,且年末新谈单周期降至,因此后续隔膜材料或仍有继续下行可能。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 【SMM分析】12月12日至18日电解液价格变化分析

    本周电解液价格暂稳。供应端,由于六氟磷酸锂价格上涨,电解液厂商主要按需采购六氟磷酸锂。需求端,电芯厂对电解液的需求相对稳定。成本端,六氟磷酸锂价格上涨,溶剂、添加剂价格暂时稳定。目前,电解液整体价格主要受六氟磷酸锂价格的影响,但由于电芯对电解液价格存在压价行为,因此电解液价格暂稳。三元动力电解液的价格为21100-29550元/吨,磷酸铁锂电解液价格为16800-25550元/吨。预计短期内,成本端的波动将导致电解液价格在一定区间内震荡。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42(或加微信如下)任晓萱,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 锂电行业还有想象力吗?瑞浦兰钧行稳致远给出范本

    锂电行业 “内卷” 下逆势增长 在新能源车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近两年来的疯狂扩张潮后,动力电池的“内卷”成为行业共识。 今年以来,材料价格继续下滑,锂电池电芯价格亦然,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分析,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价格同比下滑了20%,创下2017年以来最大跌幅。 电池价格下跌下,连头部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也难抵挡营收下滑。宁德时代自去年四季度起营业收入连续四个季度同比下滑,但净利润上前三季度呈现同比上涨,其称毛利率增长是因三季度碳酸锂等主要材料及销售价格下探,也有技术层面因素。其他电池企业如亿纬锂能前三季度也出现营收下滑、扣非净利润增长情况。 但也有在“逆势”中抓住机会,表现亮眼的公司,港股上市的瑞浦兰钧(00666.HK)业绩上实现营收净利“双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5.97亿元,同比上涨15.2%,净利润同比大幅减亏。公司表示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动力及储能电池产品销售量的稳步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1-11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前十中,瑞浦兰钧市场占比增长明显,装车量达到10.23GWh,市场占比2.18%,同比增长1pct。 与此同时,锂电池新增产能投资达到近两年底部。 锂电行业出清进入深水区,产能投产规划收缩。一向稳健务实的瑞浦兰钧似乎早已预见趋势,在产能布局上不追求高,而是更追求稳。据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底,瑞浦兰钧设计产能62GWh,2024年上半年,设计产能也是62GWh,可见其扩产步伐已经放缓。 在经历深度出清后,业内对明年的锂电行业抱以期待。 出海“潮”中务实才能跑赢 在国内竞争“内卷”之下,海外市场已成为锂电产业链的竞争热土,在国内锂电产业链面临价格下滑的近两年来,各头部企业海外布局明显加速。 今年以来锂电产业链企业更是频现出海建厂规划,包括欣旺达、亿纬锂能、恩捷股份、多氟多等电池与材料企业相继披露在越南、马来西亚、韩国、匈牙利等地的投资制造项目。 海外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业内机构测算,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储能锂电池需求达1851GWh,同增31%,26-27年海外动力放量以及储能需求高增,总体仍维持15-20% 增长。 从中国电池企业斩获海外订单来看,市场已在悄然增长。2023年9月,瑞浦兰钧欧洲子公司在德国慕尼黑成立,标志着公司在欧洲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与Stellantis、日产、smart等国际车企的合作,将瑞浦兰钧的动力电池推向全球一流市场。在储能领域,今年4月,瑞浦兰钧与全球知名储能集成商Powin再次达成合作;据瑞浦兰钧披露,已取得SUNPINSOLAR、VENAENERGY、EnergyVault等海外巨头签订销售合约,合约总规模合计40GWh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锂电产业出货面临多方挑战,不同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针对性政策,此外碳足迹声明、电池护照、电池材料回收等新的监管要求也在逐步增强。 对此,瑞浦兰钧董事长曹辉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全球布局中,瑞浦兰钧海外生产基地倾向于选择东南亚。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核心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瑞浦兰钧的电池技术是全球领先水平,成本在全球也极具竞争力。 如果出海前未经过充分考量,企业可能会陷入更大的困境。瑞浦兰钧表现则更为务实,在海外基地布局方面秉承着快速建成,快速运营,快速盈利,然后再考虑下一步的策略。 此外,依托青山实业深厚的国际化基础,加之全球化的大规模制造经验和运营经验,以及在资源端的广泛布局,让瑞浦兰钧在新能源赛道中的竞争优势凸显。 “下一代技术”固态电池先锋布局 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对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电池需求渐长,固态电池因适配更高比能正负极体系且减少电解液安全隐患,被视作“下一代电池”,已经成头部企业竞争焦点,国内主流电池企业全固态电池产品预计在2026-2030年量产。 瑞浦兰钧近期披露,公司作为牵头单位申报的“长寿命、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项目成功入围浙江省2025年度“尖兵领雁+X”科技计划公示名单,该项目将推动公司全固态电池研发进一步提速和深化。 在半固态电池领域,瑞浦兰钧已相继开发半固态凝胶电解质、相关固态包覆正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复合应用、相关封装工艺等,基于高镍和高硅碳体系研发了新一代的半固态电芯,方形电芯质量能量密度达到300-350Wh/kg,与国内外主流车企实现合作开发和送样测试。 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瑞浦兰钧已开展系统性前期研发并取得系列成果,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制作的全固态电芯能量密度预计超过400wh/kg以上,产品将广泛应用于乘用车以及低空飞行器等新型应用领域,展现了其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瑞浦兰钧能够在固态电池领域有所成绩,背后是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如打造“问顶®”技术首创盖板一体化设计,打破方壳锂离子电池一直以来的传统设计,有效提升空间利用率7%以上,体积能量密度、安全性、能量效率等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今年下半年,瑞浦兰钧继续以创新之力密集推出众多新品,包括磷酸锰铁锂(LMFP)问顶电芯、GREEN CTP 电池包技术、GREEN BANK 系列插混车型专用电池包,以及具备灵活多变组合方案的“BIG BANK”商用车电池系统。 回收与储能机遇下瑞浦兰钧先行示范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蓬勃发展之际,政策关注点已从单纯产业扩张深入到企业与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层面。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攀升催生电池回收需求,2023 年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明确优化回收责任主体,鼓励电池企业使用再生原材料并公开比例。机构数据预计2024年起国内动力电池退役规模高速增长,2025/2030年退役规模达4/431GWh,2021-2030年CAGR为47.79%。 在电池回收布局上,瑞浦兰钧与格林美、华友循环等建立深度战略伙伴关系,构建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体系,形成全球一流的动力电池绿色回收利用典范模式,共同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并且,瑞浦兰钧还在今年年初取得工信部梯次利用类型回收资质,成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可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形成完整回收链。 全球来看,海外电池相关立法体系对环保要求更加严格,率先建立起废旧电池回收链将有助于中国企业赢得出海优势。同时,从资源回收角度而言,背靠青山实力强大的资源优势的瑞浦兰钧,有绝对的优势。 储能方面,工信部 11 月编制《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征求意见稿)》,目标明确2027 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等。有机构数据预计2027 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达1476GWh,储能电池需求达 381GWh。 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之下,瑞浦兰钧早已通过持续投入与创新抢占海外储能市场,2024 年上半年,瑞浦兰钧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三,户储电芯出货量更是位居全球第二。 总结:在2024年的锂电行业画卷中,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态势与深刻变革。随着行业发展渐趋成熟,政策关注点已从单纯的产业扩张向可持续发展转移,电池回收链构建备受重视,瑞浦兰钧等企业积极响应,与各方合作打造绿色回收体系,依托资源优势应对海外严格法规,增强出海竞争力;同时,储能领域也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国家出台相关方案明确目标,全球储能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 储能和商用车领域均跻身前三 瑞浦兰钧这一年都做了什么?

    登陆资本市场一年时间,瑞浦兰钧加速奔跑,已经迈进全球电池行业第一梯队。 12月18日,瑞浦兰钧将迎来在资本市场上市一周年节点。自上市以来,瑞浦兰钧一直稳坐港股电池“一哥”的位置。 回看过去一年的表现,动力电池装机、储能电池出货快速攀升,产品技术迭代提速,全球化稳步推进,瑞浦兰钧实现了多维度的全面进化。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今年10月,瑞浦兰钧在中国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七;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仅次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已经跻身中国市场前三位。 储能电池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超过215GWh,瑞浦兰钧储能电池的出货量同样紧跟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位居全球第三。 可以看到,无论是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还是储能赛道,瑞浦兰钧均已经跻身全球头部阵营。值得一提的是,“成绩单”只是企业过去一年努力结果的具体展现,而瑞浦兰钧能取得上述成果的背后,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矩阵完善、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发展方向上的精准研判,客户拓展和全球化布局,以及资本和控股股东综合赋能的结果。 要“走向全球” 就要有自己“独有的东西” 在当下竞争残酷、价格战惨烈、内卷严重的电池行业,要活下去本身就非易事。然而,过去一年,瑞浦兰钧在动力、储能赛道接连取得亮眼成绩,动力电池装机快速增长,储能电池全球出货稳步攀升,拿下了多个全球优质车企、储能系统商的订单,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在创立公司之初,瑞浦兰钧董事长曹辉就曾认真思考过一个问题:眼下,动力电池领域已经有非常多实力雄厚的电池企业,瑞浦兰钧要想“活下去”该怎么做? 他给出的答案是:不能照抄别人的模式和技术,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技术,并且“要做一些对这个行业有价值的东西,要做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产品。” 在电池技术领域,瑞浦兰钧的一个颠覆性创新就是“问顶技术”。在曹辉看来,传统方壳电池的极耳设计,不仅浪费了电芯的内部空间,同时增加了内阻,既影响了能量密度,也限制了电池性能的发挥。 打破“常规”,对于技术工程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兴奋点。 通过“清零”电芯极耳冗余,提升电芯内部空间利用率,进而提升电池容量和安全性,是瑞浦兰钧团队在行业推出的一个重磅新品。 瑞浦兰钧独创的问顶技术,将电芯极耳长度由32mm缩短为13mm,原有的顶部空间由15mm缩减到了8mm,空间利用率提升7%,相同电池体积,容量提升10%; 同时,问顶电池采用双高电极优化电子传输路径,锂离子传输速度提升30%; 此外,问顶电池还采用了一体化焊接技术,提升内部结构稳定性;材料和电化学体系持续迭代升级,电芯阻抗有效降低,减少电芯多余热量产生,大幅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瑞浦兰钧问顶技术的推出,也受到了车企、储能厂商的高度关注,其极致的性能和经济性,迎合了下游客户的需求。目前,瑞浦兰钧已经推动动力、储能电池问顶家族产品,通过覆盖不同车型、储能场景的问顶系列电池,满足多元化场景需求。 在材料体系上,瑞浦兰钧不断拓展技术边界,推出了磷酸锰铁锂(LMFP)电池。公司推出的LMFP电池综合了LFP电池和NCM电池的优势性能,叠加独创的问顶技术后,电芯体积能量密度最高可达520Wh/L,可助力纯电乘用车续航里程达700km以上;电芯阻抗降低16%,减少多余热量产生;保证-30℃下放电容量保持率仍能达到80%以上;实现10-80%SOC 小于18min的快充能力。 多场景产品解决方案齐发力 产品矩阵不断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新能源汽车不同应用场景,瑞浦兰钧还提出了差异化、针对性的PACK开发理念,逐步完善产品矩阵。 在乘用车领域,瑞浦兰钧推出了环保、高效的GREEN CTP PACK。该电池PACK解决了目前市面上传统CTP电池包存在的问题:售后维护困难、售后维护成本高、环保等级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瑞浦兰钧GREEN CTP电池包配备的电芯摒弃胶接固定,采用机械结构固定,实现单颗电芯可更换,售后维护更容易,售后维护成本更低。同时,从电芯到整包均可实现二次利用,更加环保。 在问顶技术的赋能下,GREEN CTP电池包具备优异性能。以67.6kWh的GREEN CTP电池包为例,在LFP化学体系下能量密度可达145Wh/kg,续航里程可达500km以上,并可在16min内实现10%-80%电量补充。除长续航和超快充外,该电池包具备优异的温度适应性,可以在-30℃—60℃工作。 针对日益蓬勃的PHEV市场,瑞浦兰钧推出了为PHEV车辆定制的绿色减排方案——GREEN BANK系列插混车型专用电池包。该系列电池包电量范围涵盖10kWh-55kWh,可满足不同续航里程需求,搭载该电池包的插混车型,相比传统能源车型节油率可达 35%以上。该电池包低温性能优越,可实现-30℃超低温冷启动。目前,瑞浦兰钧的问顶PHEV系列电池,已为上汽、东风日产、一汽、上通五菱等车企超16款车型供了动力解决方案。 针对商用车多场景差异化需求特征,瑞浦兰钧推出了“BIG BANK”商用车电池系统,具备灵活多变的组合方案,可满足重/中/轻型卡车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需求。该公司现阶段主推的500kWh系统,可支持重卡车型续航里程突破500km,最长续航里程可突破600km;具备2C快充性能,18min可实现10%-80%快速补能;循环寿命高达5000次以上,使用寿命超10年。 此外,瑞浦兰钧“BIG BANK”还针对PHEV混动商用车推出电池系统,电量可达31.5kWh,能量密度达171Wh/kg,循环寿命可达8000次,全面满足长续航、高能量密度、高功率输出和长寿命需求。 率先布局“动储结合”战略 引领储能电池创新趋势 追溯瑞浦兰钧成长历程,可以看到瑞浦兰钧最早引发业界关注的是其在储能领域的抢眼表现。 一方面,瑞浦兰钧储能电池出货在前几年就开始快速增长,跻身全球前列;另一方面,瑞浦兰钧在储能电池领域的技术迭代也要明显快于行业主流水平。 在行业仍聚焦280Ah储能电芯时,瑞浦兰钧就率先推出了314Ah、320Ah大容量储能电芯。在产业界开始密集布局314Ah储能电芯时,瑞浦兰钧又接连推出345Ah、392Ah等新一代大容量、长循环、高安全储能新品。其中,问顶345Ah储能电芯实际容量超350Ah,能量升级至1.12 kWh,体积能量密度升级至435Wh/L,能量效率达96.2%,实现10000周长循环寿命和20年日历寿命;392Ah储能电芯同样基于问顶技术,质量能量密度达到188Wh/kg,能量效率高达96.4%,循环寿命超过10000次,日历寿命超过25年。 在储能系统层面,Powtrix 储能系统进一步丰富了20尺集装箱储能产品系统,可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4h以上长时储能需求,基于564Ah电芯直流侧装机容量达到6MWh以上,效率可达95%以上,系统使用寿命可达25年以上,并具备全天候持续安全监测能力。 全球化进程加速 海外布局雏形已现 随着汽车电动化、能源清洁化转型已经成为趋势,拥有技术、制造和产业链优势的中国主流电池企业都在谋划出海,从而实现企业向全球一流企业转型。 不过,随着海外订单不及预期,建厂成本高企,以及受到政治风险、合规、人才、环境等各种挑战,部分企业已经放弃或暂缓了海外建厂计划。 “如果出海前未经过充分考量,企业可能会陷入更大的困境。”在曹辉看来,企业是否出海,应取决于企业的市场定位,“如果主要市场在国内,急于出海可能并不明智,因为出海投资很大,风险也较高。” 凭借领先技术、绿色电池,瑞浦兰钧动力、储能电池已经获得Stellantis、日产、smart、volvo等国际车企,以及Powin、Energy Vault、Vena Energy等国际储能客户合作,助力全球客户实现绿色转型,提供绿色动能产品。 当前,瑞浦兰钧的电芯产品直接和间接出口,海外市场占比超过50%,动力、储能客户遍布全球市场,为满足本地化产业配套,瑞浦兰钧的出海也早已纳入公司日程。 2023年9月,瑞浦兰钧在德国慕尼黑正式设立其欧洲子公司,成为该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一年后,瑞浦兰钧正式宣布其美国子公司启动,旨在为北美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在海外基地建设方面,公司成立东南亚子公司,负责海外生产基地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 依托青山实业深厚的国际化基础,加持其全球化的大规模制造经验和运营经验,以及在资源端的广泛布局,相信瑞浦兰钧在全球新能源赛道中的竞争优势也会更加明显。

  • 【SMM分析】原料成本支撑较强 本周负极价格持稳

    SMM12月18日讯: 本周负极材料价格持稳运行。成本方面,由于下游需求仍在较高水平,炼厂出货情况较好,库存较低,因此炼厂多进一步上调报价,低硫石油焦价格继续上行;油系针状焦生焦受新产能投放影响,当前供应略有过剩,部分企业小幅降价;石墨化外协当前需求仍较为低迷,代工企业受限于电费成本,多难以继续降价,当前石墨化价格弱势运行。需求方面,当前下游客户仍有抢装备货需求,对负极材料需求较好,负极产销处在较高水平。当前负极整体价格已处较低区间,且原料焦价格较前期有明显上涨,负极理论成本有所提升,因此负极企业普遍存在较强稳价情绪,下游客户为保证采买,也多暂停下压价格,因此当前负极价格陷入僵持,后续或仍将持稳运行。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