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4个
附件: 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附件: 《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pdf 财联社9月17日讯,今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对《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 这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基线,要求系统只能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激活。针对单车道、多车道、领航辅助等不同功能,设置了人机交互、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记录等全方位安全技术要求,构建了“三重安全保障”。
2025报废车产业链大会 2025年第十四届亚洲汽车环境论坛(AAEF)暨第二届中国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大会 会议邀请函 低碳发展,能源革命,在全球汽车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与再循环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促进国际汽车环境与回收拆解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四届亚洲汽车环境论坛(Asian Automotive Environment Forum;AAEF)暨第二届中国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大会将于10月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会议背景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保有量第一的国家。汽车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与可持续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亚洲汽车环境论坛(AAEF)作为全球汽车环境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为推动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再循环产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汽车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加强新型技术、产业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环保的共赢新模式。积极推进国际合作,构建国际交流平台,加强先进技术交流、项目合作,为行业共享“中国汽车绿色循环方案”。 第十四届亚洲汽车环境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大会由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CARIDC)主办,将于2025年10月20日-23日在中新生态城市、绿色发展示范区——中国天津召开,“聚焦绿色循环”探讨汽车再循环的创新技术和实践案例,推动汽车再循环产业的双循环、体系化发展。 2 会议时间 2025年10月20-23日(共4天) 3 会议地点 中国 ● 天津 地点:东凯悦酒店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卫国道126号 4 主办单位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委员会 5 协办单位 日本自动车再循环公会(JARA) 汽车产品回收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AARTI) 韩国自动车再循环公会(KARA) 马来西亚自动车再循环公会(MAARA) 澳洲自动车再循环公会(ARAA) 6 支持单位 欧洲自动车再循环公会(Egara) 加拿大自动车再循环公会(ARC) 蒙古自动车再循环公会(MoARA) 美国自动车再循环公会(ARA) 印度资源再生协会(MRAI) 7 特别支持单位 福建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协会 广西报废车回收拆解行业协会 云南省资源再生二手车行业协会 青海汽车流通协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 杭州市报废汽车专业委员会 山西省物资再生协会 重庆市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协会 上海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报废汽车专业委员会 四川省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协会 内蒙古物资再生协会 贵州省再生资源行业协会 广东省物资流通协会 宁夏物资再生协会 黑龙江省物资再生协会 江苏省物资再生协会 江西省废钢铁应用协会 8 组织策划 /北京环元科技有限公司 会议内容和主题 1 绿色低碳环保: 亚洲各国及全球的汽车产业化发展中的碳足迹分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回收与再循环发展路径、低碳交通的政策与激励机制等。 2 产业技术输出: 汽车拆解技术新方案/新技术转变、电池拆解资源化利用,高效电池拆解技术与设备展示、电池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实践、电池生命周期管理与环境影响评估等。 3 再循环概念探索: 如何提高汽车拆解与再循环材料的利用率;汽车拆解过程中的资源高效回收技术与再循环的创新利用方法;汽车ESG发展与产业中的应用与挑战、市场中汽车再循环产业的业态模式等。 4 国际环境下的汽车再循环产业发展与中国实践: 国际汽车后市场、二手汽车、老旧汽车报废等市场现状与趋势、中国汽车再循环产业的实践与成果、国际合作案例分享、未来展望构建全球汽车再循环产业的新模式、新契机等。 国际论坛+产业大会+产品展+技术展 日程安排(时间以实际为准) 10月20日(周一) 参会嘉宾签到注册 10月21日(周二) 论坛开幕式+主论坛+汽车再循环产业展会 10月22日(周三) 产业大会+议题讨论+实地企业参观 10月23日(周四) 闭幕式 参会人员: l 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 l 汽车产业链延伸行业 l 零部件公司及汽车后市场 l 汽车生产企业相关领域 l 二手车及零部件进出口贸易 l 汽车拆解技术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 l 国际汽车、回收拆解、二手车、零部件采购商及产业链相关参与者等 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等多个国家汽车回收与再循环行业组织者、协会成员等 报名 咨询方式 会务组联系电话 张莹15910908056 许青15110005249 冯龙梅19568732967 刘志璐19568733752 报名截止日期:2025年10月10日
为适应全球贸易新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需要,加快推进上海市打造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定价中心、风险管理中心、供应链枢纽节点的进程,并落实陈吉宁书记2月6日调研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间的重要指示——“上海有色网要大力推进SMM金属、新能源价格指数的国际定价话语权,发挥好平台的影响力,配合上海金属、新能源材料的国际定价中心、贸易中心的建设”。 在此,由SMM主办, 鹰潭铜产业发展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盛装出席的 2025年11月24-25日举办“2025上海金属周” (英文:Shanghai Metals Expo,简称“SME”)。本次大会主题“打造全球金属命运共同体·推动大变局下产业新发展”。目标将其打造成金属及相关行业“信息港、定价标、交易台、朋友圈”的年度盛会。点击 报名表单 立即登记参会,我们期待在会议上与您相遇。 ▌公司简介 鹰潭铜产业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亿元,由江西省铜产业有限公司和鹰潭市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持股95%和5%。公司作为鹰潭市重点项目,为当地铜产业发展作出贡献,提升鹰潭“铜都”品牌影响力。 公司利用鹰潭铜加工能力和市场需求,通过国内外采购建立库存,服务当地铜加工企业。结合供应链金融服务,整合资源,吸引企业入驻,培育铜现货交易中心,促进物流、仓储、金融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强鹰潭铜产业的市场和专业影响力,提升区域经济质量。 公司立足江西,辐射全国,已在上海、广州、青岛设立子公司。以“铜供应链+金融”服务为基础,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建立合作,提升行业影响力。同时,通过委外加工业务,公司开始进入制造业,成为一家生产性服务公司。 ▌ 股东介绍 江西省铜产业有限公司 江西省铜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8月,注册资本6000万元,由江西碳和供应链有限公司、江西省芦溪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鹰潭华尉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江西省铜产业有限公司依托碳和供应链及芦溪城投两大国资股东的背景,锚定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重点产业链,围绕新能源、电线电缆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开展铜材供应业务,实现细分领域的产业布局,打造竞争优势,全力推动江西省铜基材料产业链的产融协同及高质量发展 鹰潭市工业控股有限公司 鹰潭市工业控股有限公司是鹰潭市政府建设世界铜都的主要载体,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布局,支持鹰潭本地铜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同时,通过整合工业系统各类资金、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实现政府扶持方式由“行政补贴”向“市场化投资”的转变,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点此立即参加SME 2025上海金属周 SMM会议联系人 马 瑶 18321395342 mayao@smm.cn
为适应全球贸易新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需要,加快推进上海市打造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定价中心、风险管理中心、供应链枢纽节点的进程,并落实陈吉宁书记2月6日调研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间的重要指示——“上海有色网要大力推进SMM金属、新能源价格指数的国际定价话语权,发挥好平台的影响力,配合上海金属、新能源材料的国际定价中心、贸易中心的建设”。 在此,由SMM主办,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 盛装出席的 2025年11月24-25日举办“2025上海金属周” (英文:Shanghai Metals Expo,简称“SME”)。本次大会主题“打造全球金属命运共同体·推动大变局下产业新发展”。目标将其打造成金属及相关行业“信息港、定价标、交易台、朋友圈”的年度盛会。点击 报名表单 立即登记参会,我们期待在会议上与您相遇。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是全球领先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提供商,拥有逾三个世纪的丰富经验与创新技术。我们的团队由来自65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0名专业人才组成,致力于推动金融稳定、增强经济韧性,并助力客户实现可持续增长。 我们为遍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0,000名客户提供金融数据、分析、新闻及指数产品。集团旗下五大业务部门——数据与分析、富时罗素、风险情报、资本市场和交易后服务——紧密协作,确保客户在整个交易生命周期中无缝接入全球金融市场。 凭借在数据、指数与分析、资本形成、交易执行、清算及风险管理等领域的深厚能力,LSEG在全球金融生态体系的核心领域开展业务,助力各类组织实现融资创新、有效风险管理与就业创造,推动客户及其社区实现持续增长与稳定发展。 主要产品 LSEG Workspace – 大宗商品交易 使用我们专用的大宗商品交易软件,通过 Workspace 获得有关能源、农业和金属行业交易价格和市场的深刻洞察。LSEG拥有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数据库之一,强大的分析师团队和独家合作关系使大宗商品交易的端到端工作流程变得高效。我们的数据覆盖石油和天然气、电力、煤炭、碳等能源资产类别的全球生态体系,为全球的能源商品交易平台提供支持。 我们与路透社建立了独家合作关系,并与 S&P Global Platts、Argus Media、Genscape 和 IIR Energy 等公司签订了再分发协议,使客户能够通过单一平台访问 1,000 多名研究和分析专家的工作成果。 我们的能源商品交易解决方案和数据可帮助您优化分析,发现电力、天然气、煤炭、碳和石油市场的增长机会。 点此立即参加SME 2025上海金属周 SMM会议联系人 马 瑶 18321395342 mayao@smm.cn
SMM9月17日讯: 要点: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中提到固态电池作为新型储能技术之一,将获得政策支持。该方案明确了2027年的发展目标,包括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其中固态电池、重力储能、热储能、氢储能及其他创新技术示范应用 ,这表明固态电池作为未来储能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 ,将得到政策的推动和支持。此外,政策还强调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支持在重点地区先行先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质增效,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将为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遇。 2025年0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明确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发展技术,通过技术攻关、示范应用与标准建设推动其规模化发展。政策目标2027年实现半固态电池大规模应用,全固态电池技术定型,助力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1.8亿千瓦,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是中国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的重要政策文件。结合行业动态和政策导向,固态电池在其中的定位、技术路径、应用场景及发展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一、政策定位:固态电池成为新型储能技术突破的核心方向 《方案》将固态电池列为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的重点领域,明确提出“支持锂电池、钠电池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重点布局大容量高安全储能电池、储能用固态电池等先进储能型锂电池产品”。这一定位体现了固态电池在提升储能系统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方面的战略价值。 具体政策支持包括: 技术攻关专项:工信部等八部门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设立专项,推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如硫化物/氧化物电解质、高镍正极)和制造工艺(如干法电极、热压封装)的研发。 示范项目建设:鼓励在新能源基地、电网侧、用户侧等场景开展固态电池储能系统示范应用,例如广东已建成全球首条314Ah大容量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重点服务城市用户侧储能。 标准体系布局:加快制定固态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标准(如热失控防护、循环寿命测试),推动其与电网调度、消防规范等标准的衔接。 二、技术路径:半固态电池先行,全固态电池加速研发 根据《方案》及行业实践,固态电池在储能领域的技术发展呈现“半固态过渡、全固态突破”的双轨策略: 1.半固态电池(2025—2027年规模化应用) 技术特点:采用“液态电解液+固态电解质界面”的混合体系,保留部分液态电解液以降低界面阻抗,同时提升安全性和能量密度。 政策支持: 工信部对搭载半固态电池的储能系统给予专项补贴,例如内蒙古科技厅“揭榜挂帅”项目要求半固态储能电池单体能量密度≥180Wh/kg、循环寿命≥10000次,并支持5C倍率放电。 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已量产314Ah产品,热失控触发时间比传统电池提升40%,适用于源网侧、工商业储能等场景。 2.全固态电池(2027年后技术定型与小规模量产) 技术特点:完全采用固态电解质,理论能量密度超400Wh/kg,循环寿命超3000次,且热稳定性显著提升。 政策导向:工信部“十四五”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投入60亿元,重点支持硫化物电解质、锂金属负极等核心技术攻关。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计划2027年建成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目标能量密度≥400Wh/kg,成本较液态电池降低15%。 三、应用场景:多领域渗透,重点突破电网侧和用户侧 《方案》提出固态电池需满足“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需求”,结合技术特性和政策支持,其应用场景可分为三大类: 1.电网侧储能 核心需求:调峰调频、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稳定性支撑。 技术匹配: 半固态电池凭借高循环寿命(≥10000次)和高倍率放电能力(5C),适用于火储联调、新能源基地配套储能。 全固态电池因安全性高(不起火、不爆炸),可部署在人口密集地区的电网枢纽变电站。 2.用户侧储能 核心需求:峰谷套利、应急供电、分布式能源管理。 技术优势: 半固态电池(如广东卫蓝314Ah产品)在城市工商业储能中,可降低占地面积30%,并满足消防法规对室内储能的严苛要求。 全固态电池因能量密度高(≥400Wh/kg),可适配数据中心、5G基站等对空间和安全敏感的场景。 3.电源侧储能 核心需求:风光大基地配套储能、平滑出力波动。 技术潜力: 半固态电池可通过“模块化设计+智能组串”技术,提升储能系统集成效率至90%以上。 全固态电池在极端环境(如-30℃)下能量保持率≥80%,适用于西北、东北等风光资源富集地区。 四、发展目标:2027年实现规模化应用,技术经济性显著提升 《方案》虽未直接设定固态电池装机目标,但通过技术指标和产业政策间接明确了发展路径: 技术性能目标: 半固态储能电池:单体能量密度≥180Wh/kg,循环寿命≥10000次,度电成本≤0.2元/kWh(不含充电电费)。 全固态储能电池:单体能量密度≥300Wh/kg,循环寿命≥3000次,成本较液态电池降低15%。 产业化目标: 2025—2027年:建成10个以上GW级半固态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全球市场份额超40%。 2027年后:全固态电池进入小批量生产,在储能领域渗透率达5%~8%,替代部分铅酸电池和液流电池。 五、挑战与应对:突破技术瓶颈,完善产业生态 1.技术挑战 界面阻抗高:固态电解质与电极间接触不良导致充放电效率下降,需通过纳米复合电解质(如Li₆PS₅Cl@Al₂O₃)和界面修饰技术(如原子层沉积)解决。 成本居高不下:硫化物电解质合成成本是液态电解液的5倍,需通过规模化生产(如年产10万吨硫化物电解质产线)和回收体系建设降低成本。 2.政策应对 产业链协同:工信部推动“材料-电芯-系统-回收”全链条联动,例如上海洗霸、厦钨新能等企业联合开发硫化物电解质量产工艺。 市场机制创新:允许固态电池储能项目参与辅助服务市场,通过调频、备用等服务获得收益,缩短投资回收期至6~8年。 六、总结:固态电池重塑储能产业格局,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方案》将固态电池作为新型储能技术突破的核心抓手,通过技术攻关、示范应用和标准建设,推动其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2025—2027年,半固态电池将在电网侧和用户侧率先实现大规模替代,全固态电池则完成技术定型并启动商业化试点。这一进程不仅将提升中国在全球储能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更将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关键支撑。企业需把握政策红利,加快技术迭代和产能布局,在储能革命中抢占先机。 据SMM预测,到2028年全固态电池出货量13.5GWh,半固态电池出货量160GWh。到203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量2800GWh左右,其中2024年到2030年电动车所需的锂离子电池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1%左右,储能所需锂离子电池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7%左右,消费电子所需的锂电池的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 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的渗透率在0.1%左右,预计2030年全固态电池渗透率有望达到4%左右,2035年全球固态电池的渗透率或将逼近10%。 关联资讯: 固态电池政策法规之——《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SMM固态电池政策法规】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关注固态电池的发展时,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朝兴021-20707860
【工信部印发《场景化、图谱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指引(2025版)》】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场景化、图谱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指引(2025版)》。指引附件中给出钢铁、石化、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医疗装备、家电、制糖、白酒、美妆日化、锂电池、印制板(PCB)、智能移动终端、民爆等14个行业场景图谱2025版,后续也将继续支持行业相关主体根据技术演进和产业发展对场景图谱进行动态更新。同时,鼓励其他行业探索开展“一图四清单”建设。(财联社) 【当升科技:公司实现固态电解质吨级稳定制备并获得下游多家重点客户的认证及导入】 当升科技(300073.SZ)公告称,公司在固态锂电材料方面布局较早且全面,系统布局了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等固态电池材料体系。2025年上半年,公司固态锂电材料持续放量,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率先实现吨级出货,双相复合正极材料荣获中关村论坛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推介,相关产品已导入清陶、卫蓝、辉能、赣锋锂电、中汽新能等多家固态电池客户,成功应用在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以及人形机器人领域。全固态电池专用钴酸锂、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成功卡位比亚迪、一汽、中科固能等国内顶级车企和电池客户。固态电解质方面,公司已完成氧化物电解质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设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小试线建设,实现固态电解质吨级稳定制备并获得下游多家重点客户的认证及导入。(财联社) 【天齐锂业:针对下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对硫化锂的需求 公司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已实质落地并动工】 天齐锂业在互动平台表示,在下一代高性能锂电池关键材料研究领域,目前,新型电解制备技术已完成实验级验证,正积极推进中试线建设;完善稳态合金负极研制实验平台建设,具备“克级-公斤级-百公斤级”系统性开发能力,开发出的五类二元锂合金负极材料部分进入电芯客户验证阶段;建立300mm幅宽超宽锂带稳定生产能力,并实现超薄复合带制备;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方面,在完成硫化锂产业化筹备工作基础上,针对下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对硫化锂的需求,公司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已实质落地并动工。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硫化锂制备新技术、新设备,具有低风险、快速量产的能力。(财联社) 【孚能科技:2027年将推出第三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孚能科技(688567.SH)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告称,公司目前已完成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送样,并完成第二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开发。第二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采用富锂锰基/高镍三元正极与锂金属负极,具有热失控自关断功能,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2027年将推出第三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实现能量密度向500Wh/kg以上水平跃迁。(财联社) 【SK On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正式落地 拟2029年实现商用】 SK On于9月16日宣布在韩国大田广域市儒城区未来技术院内建成了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该试点生产线主要用于向客户提供试制品,并承担对产品质量与性能进行系统化评估验证的职能。此次建成工厂规模约4628平方米,SK On将在新试点生产线中开发硫化物系全固态电池,部分生产线还将开发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SK On计划于2029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用化,较原定目标(2030年)提前一年。(财联社) 【中国长安汽车与中国国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据长安汽车16日消息,9月12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前,双方进行座谈交流。中国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表示,希望双方在投融资、业态培育等领域持续深化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思伟表示,希望双方以此次战略签约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财联社) 相关阅读: 【SMM分析】多路并进:国内外企业加速硫化锂产能布局,硫化物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明晰 固态电池路线介绍之三星SDI的NCM硫化物电解质/Ag@C路线【SMM科普】 【SMM分析】退役动力电池的二次生命:解密梯次利用的技术与市场 【SMM分析】2025H1锂电回收市场深度复盘与H2展望 钴系产品价格集体上涨!成本抬升&下游旺季补库提振硫酸钴价 下周如何?【周度观察】 【SMM分析】精准把握市场脉搏!SMM 磷酸铁周度成交情绪因子重磅上线,赋能产业链决策升级 实现全固态正极材料10吨级量产 当升科技固态电池布局如何【SMM分析】 里马克科技Rimac发布新一代固态电池 量产方案引领电动革命【SMM分析】 【SMM分析】欧洲最大锂矿项目融资关键阶段 萨凡纳资源加速布局电池金属供应链 【SMM分析】锂业巨头强强联手 智利国有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SMM分析】8月石墨化外协市场陷入 “过剩压力与成本支撑” 的博弈平衡 【SMM分析】化工龙头生产基地因安全事故停产整顿 硫酸亚铁供应短期承压 QuantumScape固态电池首秀杜卡迪电动摩托车 开启电动出行新纪元【SMM分析】 【SMM分析】8月油系针状焦生焦市场呈 “供需博弈下小幅上行” 态势 【SMM分析】8月低硫石油焦市场呈现“量价齐升”小幅向好态势
据外媒报道,Stellantis已取消其首款纯电动皮卡的上市计划,将这一决定归因于纯电动汽车需求放缓。鉴于此前竞品车型表现未达预期,且美国国会正推进取消电动汽车购车税收抵免,此次计划终止也成为该公司最新的产品战略调整举措。 Stellantis于9月12日发布声明称:“随着北美市场对全尺寸纯电动皮卡的需求放缓,Stellantis正重新评估产品战略,并将停止全尺寸纯电动皮卡的研发工作。” 今年担任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CEO)的Antonio Filosa,正下调Stellantis前CEO唐唯实(Carlos Tavares)制定的激进电动汽车销量目标,转而将混合动力车型与燃油车型列为优先发展方向,力求扭转该公司在北美市场的多年销量下滑趋势,而北美市场是该公司的核心利润来源。 目前,特朗普政府正推动放宽排放标准(此前数年,该标准因罚款与排放积分问题使企业承受高额成本),Antonio Filosa也在借此机会调整战略。 由于唐唯实在推进多款电动汽车上市的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这款原计划命名为“Ram REV”的纯电动皮卡,此前已有两次被推迟上市。 Stellantis表示,该公司仍将优先推进其增程式电动皮卡的上市工作,据悉,该款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推出,且将启用新名称“Ram 1500 REV”,取代此前的“Ramcharger”这一旧名称。 增程式电动汽车可像传统纯电动汽车一样充电,但搭载车载燃油发电机,以提升续航里程与牵引能力。Stellantis此前曾透露,“Ram 1500 REV”皮卡的最大续航里程可达690英里,最大功率约为660马力。 此外,Ram还计划重启其最大功率超700马力的1500 TRX高性能车型的生产,而该款车型此前已于2023年停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日前,Stellantis欧洲区负责人Jean-Philippe Imparato称,该公司将不再追求“2030年在欧洲市场仅销售纯电动汽车”这一目标。
在智能与自动驾驶系统委员会(SASC)监督下,阿布扎比市政交通局下属的综合交通中心携手阿布扎比投资局(ADIO),与AI和机器人科技公司K2、快递配送公司EMX及运输物流集团7X合作,联合启动了阿布扎比首个自动驾驶配送车试点项目。 该项目是阿布扎比智能与自动驾驶汽车产业集群战略愿景(SAVI)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进该国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智能自动驾驶系统的本土化生产。 在马斯达尔城开展的试运行,标志着阿布扎比向全面智能化商业服务迈出关键一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包括获得了该国颁发的首张自动驾驶配送车辆官方牌照。 据介绍,由K2旗下专注于AI技术及机器人应用的子公司Autogo研发的自动配送车辆,代表了目前自动驾驶物流领域的尖端解决方案。依托先进的智能出行与AI技术,该车辆可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主行驶于城市街道并高效完成订单配送。 这进一步推动了该国智能交通战略愿景的实现,即,到2040年,该国25%的出行将采用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此前自动驾驶出租车等先行项目已在城市核心区域成功推行。 此外,阿布扎比还正着手将自动驾驶配送车辆纳入监管框架,作为推动智能物流发展的核心环节,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缓解交通拥堵与碳排放、提升城市客户体验。 综合交通中心代理总干事Abdulla Hamad AlGhfeli博士表示:“在马斯达尔城开展的试运行,是阿布扎比推进更具创新性、高效性的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关键步骤。” 在获得合法监管后,Autogo计划将运营范围扩展至马斯达尔城外,与新合作伙伴共同覆盖更广阔的公共区域,预计未来数月将实现全面商业部署。
最近两个月的产品高潮期,并未让华为“汽车局”放慢脚步,华为在2026年的合作升级、产品落地计划已悄然浮出水面。 9月16日,财联社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华为车BU与广汽丰田的合作将升级,两年内有三款新车落地——铂智7将于明年上市并搭载鸿蒙座舱,2027年推出的两款车型会全量搭载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日前,铂智7申报信息出现在工信部最新一期目录中,其由华为提供电机系统。有消息称,铂智7将成为首个搭载华为鸿蒙座舱5.0的合资车型,动力电池与智驾系统则分别来自于比亚迪、Momenta。 鸿蒙智行方面,“五界”明年将针对更高端的产品矩阵进行迭代。其中,尊界计划先后推出SUV及对标丰田艾尔法的MPV车型。作为参考,丰田埃尔法的官方指导价为89.9万-92.9万元。与北汽合作的享界将陆续推出S9大改款、MPV,鸿蒙智行首款硬派SUV也将在明年晚些时候落地于享界。 享界更多新产品进入量产上市前关键期的同时,品牌合作双方的进一步深化合作亦于日前落地。9月15日,华为与北汽达成享界品牌进一步深化合作,双方合作正式升级为“车企+华为科技全生态”的战略共同体,并将聚焦专属团队、专属研发资源、专属制造与供应链体系、专属双质检体系、专属渠道网络五大专属体系赋能。记者获悉,未来三年将投入200亿资金,围绕设计、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品质安全四大核心领域推进技术迭代。 “和张总(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聊了很多享界未来的规划,很有信心。”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表示。根据计划,预售价32.8万元起的享界S9T将于9月16日上市。 “双智”系统升级迭代是鸿蒙智行接下来的另一个推进重点,华为将于本月起陆续推送华为ADS 4与Harmony Space5,涉及老款、在售车型升级与新款车型,其中便包括享界S9T,以及日前上市的2026款岚图梦想家,另外两款重量级新车全新问界M7、尚界H5将于9月23日上市。 谈及高阶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情况,华为智驾产品线总裁李文广认为,随着技术向L3、L4自动驾驶发展,研发投入门槛也在快速提升,从L2到L4可能要增加3-5倍的投入,例如车端算力需要从几百TOPS提升到1500-2000TOPS,云端算力资源需从几十EFLOPS增长到近200 EFLOPS,年租用算力成本从几十亿元到超百亿元。“围绕自动驾驶的生态建设,如代客停车、代客充电、代客洗车等将成为提升自动驾驶用户体验和粘性的重要措施。”李文广表示。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