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44个
当银行面临不稳定时,他们往往会变得越来越保守。它们在发放贷款时更有选择性,通常会提高贷款利率,并持有更多现金,以保护自己免受最糟糕的银行挤兑情景的影响。 这些更严格的贷款标准可能导致信贷紧缩,使消费者和企业难以获得所需资金。不少人士认为,这会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预测经济衰退即将来临的观点也层出不穷。 不过,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投资研究主管Jan Hatzius却认为, 银行业近期的动荡和持续的信贷紧缩,实际上可能有助于美联储为经济降温,抗击通货膨胀。 他在周二(3月28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的基线预期是,可用信贷的减少将被证明是帮助美联储把增长保持在潜在水平以下的一股‘逆风’,而不是推动经济陷入衰退、迫使美联储大举放松政策的‘飓风’。” 微妙的平衡 不止Hatzius持有此观点,在上周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也表示,更严格的贷款标准可能会产生与加息同样的抗通胀效果。 为遏制40年来最高的通胀水平,美联储官员在过去一年里的加息速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快。 随着银行减少提供的贷款数量,企业更难投资于自身增长,消费者也更难获得购买新房或汽车的贷款,这实际上在给经济降温。 不过这其中存在一个微妙的平衡:假设贷款标准过于严格,就好比美联储加息太多,经济就可能会放缓到引发衰退的程度。 对于此,Hatzius认为,最近硅谷银行(SVB)倒闭所衍生的系列问题,尚不会导致银行将贷款减少到引发衰退的程度。他继续提出,大型银行将继续提供贷款,因为它们“比小银行拥有更高的资本和流动性标准,并接受监管机构更严格的压力测试”,这使它们在金融压力下更具弹性。 上调衰退预期 不过,Hatzius补充道,现在就判断银行业危机的长期影响还为时过早。他承认,SVB破产对经济的影响“显然更多倾向于负面”。 此外,他还上调了对美国经济衰退概率的预测,称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几率为35%,高于上个月的25%。 首先,他警告道,由于SVB破产后消费者持谨慎态度,可能会出现另一场银行挤兑。“降低这种风险最有效的方法是无限制的存款担保。但这可能需要国会通过相关法案,除非出现更严重的危机,否则不太可能实现。” 同时,Hatzius还认为,在社交媒体和数字银行时代,新闻通过社交媒体渠道被放大,“储户只需点击一个应用程序就可以快速转移资金”,资金可以以难以置信的速度从机构流出。 “这可能给银行融资成本带来更大的上行压力,并给信贷可得性带来更大的下行风险,超出我们的统计分析所显示的水平”,Hatzius指出。
高盛(GS.US)表示,由于近期的银行业动荡给美国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其决定将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性上调至35%,此前预计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为25%。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在报告中写道。“风险显然偏向于银行业动荡仍潜在对行业更大的负面影响。”其指出,高盛对衰退概率的预测仍低于市场的预期(约60%)。“ 据悉,自美国硅谷银行危机爆发之后,全球对银行业潜在的系统性金融压力变得极其敏感,市场注意力迅速转移关注美国经济,并担忧美国经济可能快速步入衰退。而瑞信被收购也进一步加剧了担忧情绪。
世界银行(World Bank)周一警告称,除非政策制定者采取雄心勃勃的举措来促进劳动力供应、生产率和投资,否则到2030年,全球经济平均潜在年增长率将下降至2.2%,为30年来低位,世界经济将迎来“失落的十年”。 世行在一份新报告中指出,如果无法扭转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大面积放缓,将对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贫困的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不过,报告也指出,通过共同努力增加对可持续部门的投资、降低贸易成本、利用服务业增长以及扩大劳动力参与率,可以将潜在GDP增长率提高至多0.7个百分点,达到2.9%。 全球增长将出现“失落的十年”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Indermit Gill表示,“全球经济可能正在经历失去的十年。”不过他表示,鼓励就业、提高生产率和加速投资的政策,可能会扭转这一趋势。 世界银行预测小组主任Ayhan Kose表示,世行还在关注银行业的发展,因为利率上升和金融环境收紧推高了发展中国家的借贷成本。 “我们所描述的经济放缓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如果另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特别是如果这场危机伴随着全球经济衰退。”他指出,经济衰退可能会拖累多年的增长前景。 报告称,过去几年的多重危机,包括新冠肺炎大流行以及俄乌冲突,结束了近30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加剧了人们对生产率放缓的担忧,而生产率对于收入增长和工资上涨至关重要。 因此, 世行预计2022-2030年全球GDP的平均潜在增长率将降至2.2%,低于2011-21年的2.6%,比2000-2010年的3.5%低近三分之一 。 低投资还将减缓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在本世纪20年代剩余时间里,这些国家的平均GDP增长将降至4%,而2011-2021年的平均增速为5%,2000-2010年为6%。 报告称,在过去30年里,生产率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以及通胀的下降,帮助四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达到了高收入水平,但这些经济力量现在正在消退。 世界银行表示,生产率可能会以2000年以来最慢的速度增长,2022年至2024年的投资增速将是过去20年的一半,国际贸易的增速也将大幅放缓。 呼吁大胆的政策转变 世行指出,为了改变这一轨迹,政策制定者应优先控制通胀、确保金融部门稳定和减少债务,同时促进气候友好型投资,这可能会将每年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0.3个百分点。 报告称,与航运、物流和监管相关的成本降低可以促进贸易。 世行呼吁做出改变,消除目前许多国家关税计划中固有的对碳密集型商品的偏见,并取消对环境友好型商品和服务的准入限制。 世行还表示,扩大数字服务出口可能会大幅提高生产率,而提高妇女和其他人的劳动参与率,到2030年可能会使全球潜在增长率每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继上周下调美国经济增速预期后,高盛周一也下调了对欧元区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测,理由是全球银行体系持续面临压力,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此外,英国经济增长预期也遭遇下调。 该行表示,预计欧元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受冲击的程度将达到0.3个百分点,高盛将2023年的增长预测下调至0.7%。 高盛近日将其对欧洲央行5月份的加息预期从50个基点下调至25个基点,并将其对欧洲央行峰值利率的预测从之前的3.75%下调至3.5%。 美国一些地区性银行和瑞士信贷接连倒下,以及世界主要央行仍在提高利率,使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上周,高盛已经将2023年美国经济增速预期下调0.3个百分点至1.2%,理由是在美国乃至更广泛的金融体系动荡之际,中小银行不得不减少贷款规模,保留更多的储备资金以应付储户的提款需求。 英国经济增长料停滞 高盛警告称,银行业动荡对英国的打击将超过欧元区,英国经济2023年料停滞不前。 该行预计,随着银行限制贷款以及金融状况迅速收紧,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危机引发的动荡,将使英国国内GDP增速减少0.4个百分点至0.6个百分点。 银行业动荡是英国经济面临的又一股逆风。随着生活成本危机、政治不稳定和利率上升对需求构成压力,英国已经处在衰退的边缘。 不过,高盛也预计,英国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上周宣布的扩张性财政计划将部分抵消这一影响。综合考虑预算和银行业的影响,该行目前预计英国GDP将受到0.2个百分点的冲击,这意味着今年的增长将持平。 目前,高盛不再预期英国央行将在5月加息,对英国央行的利率终值预测为4.25%。 高盛认为,银行业危机可能会限制贷款,从而拖累经济增长。该行表示, 由于银行业压力和金融息差上升,欧元区和英国的银行贷款可能会收紧约10个百分点 。
惠誉评级表示,美国房地产市场在2022年放缓之后预计将在2023年进一步恶化,因为抵押贷款利率的更大波动预计将削弱购房者需求和建筑商信心。 惠誉下调了对房地产行业几个关键方面的预期。该机构预计。2023年新屋开工将下降20%,此前预期为下降11.9%,2022年的这一数据为下降2.9%。尽管2月新屋开工环比大幅上涨了9.8%,但惠誉认为,鉴于利率持续走高的前景,抵押贷款利率水平的上升和波动可能会拖累“今年剩余时间内的新屋开工”。 惠誉预测,2023年房屋建筑商的销售中位数将下降16%-18%,“这是由于房屋交付量减少和房价略有下降”。此外,惠誉还预计,大多数房屋建筑商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率将下滑多达800个基点,“因为经营杠杆降低和激励措施提高只能部分抵消木材等建筑材料的降低。该机构认为,房屋建筑商M.D.C Holdings(MDC.US)将受到市场关注,因为2022年下半年新订单活动疲软预计将转化为较同行更低的销售额和更严重的利润率挤压。 在其他房地产行业关键指标中,惠誉预计,2023年独栋住宅开工将下降20%,此前预期为下降11.9%,2022年这一数据为下降10.9%;预计2023年新屋销售将下降7.1%,此前预期为下降7.0%,去年这一数据为下降16.8%;预计2023年现房销售将下降15%,此前预期为下降9.0%,去年这一数据为下降17.9%。 美国房屋建筑商包括:霍顿房屋(DHI.US),KB Home(KBH.US),普德集团(PHM.US),托尔兄弟(TOL.US),莱纳建筑(LEN.US),贝哲房屋(BZH.US),NVR(NVR.US),Meritage Homes(MTH.US),Taylor Morrison Home(TMHC.US),Tri Pointe Homes(TPH.US)。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开始了疫后新一轮复苏周期,如何切实拉动居民消费,如何真正提振民营企业信心,都是影响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3月18日晚间,在2023《财经智库》全球经济信心指数发布会上,与会业内专家认为,建议增加对居民部门支持力度扩消费,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直接刺激消费。 与会业内人士表示,经济分析中,要把宏观和微观更好的结合。另外,供给侧和需求侧要结合起来,长期短期也要结合起来。过去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靠总量的增长带动结构的调整,当前形势下,未来结构的变化将是总量的补充和总量的驱动力。数字经济等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在外需、制造业等领域存在不少机遇。 突破扩消费四大障碍 建议推进税制改革 “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消费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四个障碍。”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具体表现为,收入分化和财富分化已经是全球普遍现象,中国居民的消费率偏弱。另外,中国经济过去主要靠投资拉动,从投资拉动模式向消费主导模式转型难度较大。此外,当前中国居民的杠杆率水平偏高,偿债压力较大;居民的社会保障程度偏低。 会上发布的《2023全球经济信心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消费方面,扩大消费是当前政策的重点,受访者同样认为,在消费复苏方面面临着几个主要的挑战,最大的因素是过去三年的收入减少,家庭财富不足,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的信心不足,就业形势不乐观,医疗、教育等民生支出压力大。 扩消费需要突破四大障碍。对此,李迅雷建议增加国家对居民部门的支持力度;推进税制改革;以社会慈善事业为核心,要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的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提及消费,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表示,真正可持续、可支撑的消费因素就是居民消费。从去年开始,总人口的负增长带来的是需求因素的新变化,需求因素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常态制约。 蔡昉表示,经济分析中,要把宏观和微观更好的结合。另外,供给侧和需求侧要结合起来,长期短期也要结合起来。长期短期的结合是指,长期短期措施的结合。蔡昉表示,居民在过去几年收入没有得到很好的增长,因此消费的复苏不足以支持经济增长,这时候需要有短期的措施,比如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直接消费刺激,比如4万亿送到居民手里等。长期看,分好蛋糕是为了做好蛋糕,需求侧的因素越来越成为常态,因此,长期的制度建设就是中国特色的福利国家、中国式的福利国家,也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全生命、全民覆盖。 蔡昉称,过去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靠总量的增长带动结构的调整,总量越来越微弱,人口总量是负的,经济增长量下了一个台阶,需要用结构支撑总量,结构的变化未来是总量的补充和总量的驱动力。 数字经济等是中国经济增长点 制造业等领域存机遇 “受访者对中国的经济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介绍上述调查报告时称,超过半数受访者对中国经济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受访者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绿色低碳相关制造业、数字经济、医疗和生物医药以及文化体育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同时,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在2023年将显著回升。今年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全面生效的第一年,预计该政策生效后,对今后五年相互间的出口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接近50%的受访者认为该协定在今后五年有望助推区域间的贸易有5%到10%的增长,成为支撑经济的一个亮点。 另外,从问卷调查来看,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在制造业中,特别是绿色低碳转型相关的制造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机遇,包括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规模化应用,如风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绿色供应链、储能技术等,都是支撑中国制造业能够取得持续发展的有利基础。 此外,接近50%的受访者认为数字经济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医疗、设备、生物医药以及文化、体育、娱乐等,也有比较好的经济增长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指出,中国经济想要达到理想的增长,还需要加大力度,需要多关注财政问题,很多问题研究要追溯到财政这一根源上。
近日,随着美国和欧洲银行业危机不断加剧市场波动,DoubleLine创始人、“新债王”杰弗里·冈拉克(Jeffrey Gundlach)做出预言:美国经济衰退将在未来四个月到来。 经济衰退即将在四个月内到来? 美东时间周四,冈拉克在推特Space聊天中表示:“鉴于目前的情况,我认为经济衰退可能最多在四个月内出现。” 近几个月来,债券市场几个月来一直在发出衰退警告。从去年10月起,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就超过了10年期国债收益率,形成倒挂。一直以来,短期和长期债券收益率的倒挂都是经济衰退的知名预测指标。 而冈拉克表示, 由于硅谷银行的混乱导致债券收益率进一步波动,经济衰退到来的时间点被进一步提前 。 上周,硅谷银行宣告倒闭,并被FDIC接管,这是自2008年以来最大的银行倒闭。随后,签名银行也宣布倒闭,而欧洲金融巨头瑞士信贷目前也岌岌可危。 美联储暂停加息将加剧通胀 为了降低通胀,美联储在过去一年里已经将利率上调了450个基点,这是历史上最激进的加息周期之一,这也正是硅谷银行等宣告破产的祸因之一。 目前,市场已经下调了利率预期,因为预计在当下银行业危机背景下,美联储官员可能在加息问题上变得犹豫,以免给金融体系带来更大压力。 对此,冈拉克警告称,美联储的“托底”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导致通胀,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他们此前抗通胀的努力。 由于利率预期遭下调,导致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创下创纪录的两日跌幅,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跌幅。然而冈拉克认为,这是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的另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 他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过去几十年的所有衰退中,收益率曲线在衰退到来前几个月开始反倒挂(de-inverting )…在这一点上,随着反倒挂的发生,4-6个月的时间窗口开始显得更加合理。” 根据CME FedWatch工具,投资者目前预计美联储将在下次政策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并在年底前降息75个基点。
美东时间周三,投行高盛下调了美国2023年的经济增速预期,理由是在美国乃至更广泛的金融体系动荡之际,中小银行不得不减少贷款,保留更多的储备资金以应付储户的提款需求。 高盛将2023年美国经济增速预期下调了0.3个百分点至1.2%。高盛经济学家David Mericle在一份报告中写道,银行收紧贷款标准可能会限制未来的商业投资,并将严重影响消费支出,从而对整体需求状况带来拖累,从而降低经济增速。 分析师认为,中小银行在美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资产不足2500亿美元的银行占美国商业和工业贷款的50%左右,占住宅房地产贷款的60%,占商业房地产贷款的80%,占消费贷款的45%。 过去一周几家银行的倒闭给地区性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股价遭遇大幅下挫的同时,这些中小银行争先恐后地筹集资金来满足提款要求,以防止走向倒闭的道路。 尽管美国监管机构已经宣布,他们正在采取行动,全面保护硅谷银行储户的所有存款。监管机构声称,美国的银行系统仍然具有弹性和坚实的基础,也将致力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储户的储蓄安全。 但一些投资者仍在为金融市场上可能发生的其他问题,或者地区性银行所受压力可能向美国经济其他领域的扩散做准备。 他们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就在周三,瑞士信贷恳请瑞士央行公开表明对其的支持。此前,瑞士信贷股价暴跌30%,引发欧美银行股出现更大范围的抛售。 高盛指出,从好的一方面来看,银行贷款标准在过去几个季度已经大幅收紧,达到了在经济衰退之外从未见过的水平,这大概是因为许多银行的风险部门都有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的衰退担忧。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贷款标准一开始就处于较高的水平,而不是正常水平,因此,近期中小银行收紧贷款标准带来的影响可能比看起来的要小,但限制贷款的滞后效应尚未全面显现。 这家投行认为,目前来看,美国地区性银行破产事件对该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与美联储加息约25-50个基点的影响相当。 高盛近日预测,美联储本月不会加息,原因是金融领域“最近的压力”。分析师在研报中写道:“鉴于银行系统的压力,我们预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不会在3月22日召开的下次会议宣布加息。”
就在华尔街大佬们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有望实现软着陆之际,越来越多的来自实体经济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在走向衰退。 3月9日周四,加拿大物流公司Descartes Systems Group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海运集装箱进口量在今年前两个月下降了20%。 今年1月和2月,以20英尺当量单位计算的入境美国集装箱总量为380万个,较2022年同期的478万个有所减少,基本和2019年同期的水平相当。 全球40英尺规格的集装箱费率已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多数央行积极加息以应对通胀,抑制消费者支出,从而减少国际贸易。 有媒体评论称,美国通胀飙升和利率上升的经济负担主要落在了那些低收入消费者身上。鉴于消费占美国GDP的68.5%,集装箱航运业令人不安的放缓表明美国经济正显示出步履蹒跚的迹象。 Descartes表示,来自中国、日本和德国的集装箱吞吐量降幅最大。 市场认为,美国的集装箱进口下降是一个不祥的迹象,因为一些策略师认为经济衰退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此外,去年开始的加息才刚刚开始在美国经济中发挥作用,并将在未来几个月强烈抑制经济活动。 美国集装箱进口量大幅下跌并非是今年才开始的。 美国港口去年12月处理了1929032个进港集装箱(以20英尺当量单位计算),较11月下降1.3%,这是自2020年6月以来海运进口的最低水平,此前新冠疫情推动的补充库存热潮引发了进口激增。 Descartes的数据显示,美国去年12月份的集装箱数量比2021年12月减少了19.3%,只比2019年12月多1.3%。2020年,疫情蔓延和城市封锁导致全球贸易急剧下滑。
3月9日周四,据美国劳工部统计,截至3月4日当周的美国首次申请失业金救济人数激增2.1万人,达到21.1万人,超出市场预期的19.5万和2月末的前值19万。 这一衡量裁员情况的指标升至去年12月底以来的两个月新高,创下去年10月初以来的五个月最大单周增幅,而且还是今年1月以来的八周里首次突破20万大关。 此前,令经济学家们颇为“挠头”的奇怪现象是,尽管科技、金融和房地产等领域的大型雇主在今年纷纷宣布裁员,首申人数曾连续七周不足20万,并连续数月低于2019年(即欧美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单周均值21.8万。 有分析称,上述数据终于与近期一系列强劲的劳动力市场趋势“略有背道而驰”,并在盘初了提振了美股指数和美债价格表现。对货币政策敏感的两年期美债收益率跌15个基点并失守5%关口,可能代表投资者对美联储更为鹰派加息的担忧有所缓和。 尽管上周首申失业救济人数超预期激增,美国就业市场依旧供应吃紧 不过,美国就业供求趋势仍然吃紧。 首申失业金人数仍远低于与经济衰退相关的30万人水平;排除波动的初请救济人数四周移动均值攀升4000至19.7万人,截至2月25日当周的持续领取失业金人数增加6.9万至近172万人,均处历史低位,去年同期有近190万人持续领取失业救济。 上周未经调整的首申人数激增有3/4来自纽约州和加州的申请人数大涨。Wrightson ICAP首席经济学家Lou Crandall认为,纽约州申请人数增长是回应2月20日至24日的学校“小冬假”,这个变化是临时性的,下周公布的数据可能会发生逆转,但加州申请救济人数增长可能会更持久。 目前,有人预计下周公布的首申人数会回落至19.5万至20万区间,也不乏有人像Bleakley Advisory Group首席投资官Peter Boockvar所悲观认为的“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处于拐点的边缘”,科技行业备受瞩目的大举裁员可能即将开始对美国劳动力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 越来越多的华尔街大行悲观预言,近期裁员决定将开始反映到失业数据中 不少数据显示,美国就业市场正在降温。 全球职业介绍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周四发布的报告显示,2月美国雇主宣布的裁员人数下降24%至7.78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的计划裁员人数暴增410% ,并创自2009年以来最高的2月份总数,裁员集中在科技、零售商和金融公司。 与此同时,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最新加入质疑首申失业救济数据“被季节性调整这一因素扭曲”的华尔街分析师阵营。他在研报中预言: “过去几个月,季节性调整对首次申领失业金人数施加了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在未来几周这种压力将开始逆转。” 换言之, 高盛正在警告对压低首申数据有利的季节性调整已经结束,投资者应该为该数据的激增做好准备。 此前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Dan Silver也暗示,如果用其他季节性调整的指标去研究首申失业金人数,可以发现最近几周的数据将不如官方数据那样好。 一向以毒舌著称的金融博客Zerohedge因此讽刺称,首申数据中嵌入的各种季节性调整变得如此荒谬,以至于美国最大型的银行们都不得不提醒人们保持警惕: “这种调整捏造了一种美国劳动力市场在企业利润萎缩和通胀飙升时仍保持稳定的假象,从而向美联储发出了要求进一步鹰派收紧货币政策的虚假信号,也为未来数据不如人意引发市场波动埋下伏笔。” 季节性调整因素刻意压低了首申失业救济的人数?也有分析不这么看 按照美国劳工部官网的说法,季节性调整因素属于政府用来从数据中剔除季节性波动的模型,消除归因于正常季节性变化的影响,从而得以观察就业数据周期性和其他季节性变动。 2023年的季节性调整因素将在3月底更新,高盛认为,残余的季节性因素占到上周首申失业金人数增长的一半左右,4月初起对季节性因素的年度修正生效,可能会消除由此造成的数据扭曲。 但也有解释认为,1月美国JOLTS职位空缺数为1080万个,相当于每个求职者面前有1.9个职位空缺,1月非农新增就业超50万,失业率降至1969年以来最低。 这令有经验、有技术的被裁人员似乎能迅速再就业,又或者由于大企业慷慨的遣散费而不用马上申请救济金,均可能造成首申失业金人数徘徊不前,与历史经验大不相同了。 除了裁员不一定都转化为马上申请救济,美国求职网站Monster.com的经济学家Giacomo Santangelo还指出,当前绝对是一个非常紧张的劳动力市场,许多公司努力寻找合适人才但无果,更有可能只是减少工作时间来降低劳动力成本,而不是直接的裁员。 2 月非农就业或揭示美国用工需求正在降温,今日首申数据压低短端美债收益率 但仔细观察数据可以发现,年初企业宣布裁员的影响可能正在显现。 截至2月25日当周的持续领取失业金人数增近7万人,已创2021年11月以来最大单周增幅,该滞后一周的数据可能表明,一些正领取失业救济的人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找到新工作,1月JOLTS职位空缺数也低于去年12月的1120万,均符合美国用工需求正在降温的早期迹象。 经济学家Eliza Winger预计,未来两个月的首申失业救济人数将急剧上升,因为此前企业裁员的影响终于显现,“显然,更多的公司正在为经济放缓、裁员和放缓招聘做准备。” 最新首申失业金数据不会对周五公布的2月美国非农就业造成影响,因为并不在非农报告的调查期内。市场普遍预计2月非农新增20.75万个工作岗位,较1月的51.7万腰斩。若劳动力市场如期降温(而不是跳崖式坠落),有助于消除鹰派加息的紧迫性,将对风险资产有利。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