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10

  • 7月乘用车零售172万辆 新能源渗透率首破50%

    日前,乘联分会(原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2万辆,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2.6%,前7月累计零售1,155.6万辆,同比增长2.3%。 “7月环比增速下降2%是近期最小降幅,体现市场淡季不淡的特征。”该机构指出,在首购群体规模下降和新能源车冲击带来的传统燃油车市占率下降后,由于购车人群变化和新能源渠道的变化,市场季节性节奏减弱,车市“淡季不淡”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自主品牌份额,超过60% 7月,自主品牌继续“狂飙”。 据乘联分会数据,该月,自主品牌零售量达到106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3%,远超行业平均增幅,也由此在该月拿下了61.8%的国内零售份额,不仅高于此前几月,较去年同期也增长了8.5个百分点。至此,今年前7月自主品牌累计份额也达到了57%,对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2个百分点。 从批发数据来看,自主品牌份额更高,7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已经来到66.8%,较去年同期增长8.7个百分点。 反观合资品牌,该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为44万辆,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8%。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7.6%,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日系份额12.9%,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美系份额达到5.8%,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 豪华车板块也出现下滑,7月豪华车零售22万辆,同比下降11%,环比下降14%。在此表现之下,该月豪华品牌零售份额较去年同期下滑了0.9个百分点,为12.5%。 如此反差,其实并不让人意外。在新能源车市场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之下,新能源车渗透率较高的自主品牌,成绩自然不会太差。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7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3.9%,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27%,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8.3%。 另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7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尽管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理想、问界、小米等品牌拉动下,新势力份额达到19%,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而合资品牌该月新能源车份额仅有4.2%,较去年同期下滑1.3个百分点。 新能源车渗透率,首破50% 在油电不同税、不同权的背景下,新能源车高增长、燃油车负增长的差距日益明显。 据乘联分会数据,7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7.8万辆,同比增长36.9%,环比增长2.8%,1-7月零售498.8万辆,同比增长33.7%。 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7月常规燃油车零售84万辆,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7%;1-7月常规燃油车零售657万辆,同比下降15%。 盖世汽车注意到,此前6月,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增速差为55%,而在7月,增速差已经拉大到了60%以上。 乘联分会坦言,7月新能源车走势好于其乘用车厂商预测团队的预期。至于原因,其提到,近期国家“以旧换新”的乘用车报废更新政策逐步见效、各地相应政策措施出台与跟进,政策推动下的消费潜力释放效果很好。 也由此,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51.1%,实现首次月度突破50%,较去年同期36.1%的渗透率大增15个百分点。 在乘联分会看来,这背后至少有五大原因: 一、中国制造业不断强大带来的产业链优势的赋能,装备制造业和零部件产业的电池、电机、芯片等具有超强优势; 二、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中国车企全力发展新能源车,推动着中国汽车由大变强; 三、乘用车行业开放发展的指导思想,促进了互联网企业、智能消费制造企业、国际新能源车企等全面进入,激活了行业竞争和创新能力; 四、中国车企创新性的发展插混技术,实现狭义插混和增程式的技术突破,丰富了世界新能源发展的技术线路,取得中国插混占世界插混市场78%份额的突破性优势; 五、7月国家加力乘用车报废更新政策,纯电插混等较常规燃油车补贴高出0.5万元,进一步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 事实上,在今年3月,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就曾预测,新能源车渗透率未来三个月将突破50%,取代传统燃油车成为车市主流。如今,这一预测得到验证。 而毋庸置疑,比亚迪在其中“功劳”匪浅。7月,比亚迪共计销售新车342,383辆,同比大增30.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340,799辆,同比增长30.5%。这意味着,比亚迪占据了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超三成份额。除此之外,奇瑞、吉利、长安等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份额提升也很明显。 据乘联分会数据,7月,厂商新能源月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厂商达到17家,同比增加2家,环比减少2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9.6%(上月90.6%,去年同期87.6%)。其中包括比亚迪、吉利、理想、长安、赛力斯、奇瑞、长城等。 8月,仍是车市休整期 8月也是车市传统淡季,但在多维度因素影响下,表现依然值得期待。 乘联分会指出,随着车市增长的结构性分化,绝大部分企业的传统车产能充裕,休高温假的时间较长,车市处于休整期。 从厂商层面来看,7月中下旬以来的厂商和经销商本着休养生息的心态,叠加夏季高温环境下的季节性人员、设备休整,在产销节奏保持良性互动的前提下,会以促销回收和稳定价格策略为主,进一步维护渠道的稳定。 不过,伴随着8月改款新车上市潮的到来,短续航产品经过技术调整有望重新进入免征购置税目录,使得各细分市场形成更丰富多样的产品供给,将是拉动车市零售逐步回暖的一个有力因素。 燃油车近期上市的新品,在保持驾驶性能品质的基础上,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也会迎来进一步的升级优化热潮,竞争力加强,市场关注度和认可度都将有所回暖。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343万对,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9.8万对,对此乘联分会直言,“这对秋季的结婚用车市场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当然,随着电动化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乘用车私车出行意愿和频次的增加是必然趋势。且从8月来看,开学季前购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等家庭第二辆车的需求也更强劲。 该机构还提到,目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对消费信心影响较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不强,首购需求表现远不如换购需求大。且今年地方刺激购车消费的补贴金额与受益用户规模普遍比去年低很多。 但好在有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该机构认为,已经成为车市增长重要动力的换购增购需求,将带动新车和二手车市场持续较强,也将继续作为支撑汽车市场维持现有规模的基石。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中午,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量突破36.4万份,单日申请新增量超过1万份,申请量呈加快增长态势。 也是在这一天,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将补贴标准提高至购买新能源车补2万元,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1.5万元,补贴金额翻倍。 在乘联分会看来,前期政策中仍保持观望的车主的购车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对市场影响值得期待。

  • 7月新能源车市火爆:国内零售渗透率首超50% 9成A/H股上市车企销量同比增长

    8月8日,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2万辆,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2.6%;1-7月累计零售1155.6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7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7.8万辆,同比增长36.9%,环比增长2.8%;1-7月累计零售498.8万辆,同比增长33.7%。 值得一提的是,7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到51.1%,首次超过50%。“近期国家‘以旧换新’的乘用车报废更新政策逐步见效、各地相应政策措施出台与跟进,政策推动下的消费潜力释放效果很好。因此7月新能源车走势好于乘用车厂商预测团队的预期。”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上市车企7月的销量表现,佐证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火热。在财联社记者统计的10家A/H股上市车企中,仅长城汽车出现了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同时赛力斯和北汽蓝谷分别实现了508.25%和226.91%的大幅同比增长。 插混车型进一步分流燃油车需求 比亚迪7月以34.23万辆的销量,在新能源市场依旧保持着绝对领先的地位。今年1-7月,比亚迪新车销量累计达195.55万辆,同比增长28.83%。 在插混市场的良好表现是比亚迪销量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比亚迪插电混动产品以同比增长76.42%、环比增长8.08%的表现,首次将在公司单月总销量的比重提升至六成以上,达61.85%。同时,比亚迪还在不断强化在插混市场的竞争力。继连续推出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秦LDM-i、海豹06DM-i、宋L DM-i及新款宋PLUS DM-i之后,8月8日,比亚迪海豹07DM-i也将完成上市。 “公司DM5混动系统技术领先,王朝系列陆续改款后,混动市占率有望重回历史高位。”国盛证券在最新研报中表示。 相比之下,以燃油车为主的传统车企在7月出现了明显势弱。其中,长安汽车7月销量同比下降17.86%,尽管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94%,但不足三成的占比未能对总体产生明显拉升。长城汽车7月销量同比下降16.32%,新能源汽车销量亦下降16.51%。 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乘用车批发销量超两万辆的车型有15个,其中前十名均是新能源汽车。“燃油车主力车型国内表现艰难。”崔东树分析认为,“报废更新补贴推动插混车型进一步分流燃油车需求,燃油车出现了环比下降7%的异常变化。” 新造车企业比拼“端到端” 另一家在7月表现突出的车企是赛力斯。7月赛力斯销量为4.68万辆,同比增长288.6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22万辆,同比大涨508.25%。 赛力斯的表现离不开华为的强势赋能。作为赛力斯与华为联合设计、联合营销的融合品牌,AITO问界在7月29日迎来第40万辆新车下线,仅用了28个月变实现了这一业绩。从具体车型来看,问界M9已实现7万辆的交付量,累计大定超11万辆,稳坐50万以上车型销量第一;问界M7累计交付已突破20万辆大关,新车型问界M7 Ultra上市仅50天,累计交付已突破3万辆,刷新了新势力车型交付速度的新纪录。 在华为的光环下期待市场爆发的还有北汽蓝谷。8月6日,华为与北汽蓝谷合作的首款车享界S9正式上市,这是双方在华为智选车模式下合作的首款车型,也是鸿蒙智行家族的第五款产品。 此前华为与北汽新能源旗下主打高端的品牌极狐合作,推出的阿尔法系列车型销量并不及预期。今年1-7月,北汽蓝谷累计销量为3.9万辆,不及理想汽车月销量。不过,6、7月,北汽蓝谷的销量分别达到了9574辆和10,981辆,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势头,接下来是否能借助华为品牌持续放量,还要看享界S9的市场表现。 此外,造车新势力“蔚小理零”7月表现同样平稳。理想汽车7月交付新车5.1万辆,创月交付量的历史新高,零跑汽车和蔚来汽车也在7月完成超过两万辆的交付量。 相比传统车企对燃油车市场的“侵蚀”,新造车企业之间在“端到端”大模型智驾领域的“战役”悄然打响。在享界S9的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宣布,HUAWEI ADS 3.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率先应用端到端类人智驾,将华为的智驾带入一个新阶段。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已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量产;蔚来发布智能驾驶技术架构NADArch2.0,在算法层升级为引入世界模型的端到端架构,将于今年下半年分阶段推送上车;理想汽车发布了基于端到端模型、VLM视觉语言模型和世界模型的全新自动驾驶技术架构,同时也开启新架构的“早鸟计划”。 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当前汽车智能化已经具备技术底层突破,包括大模型上车、爆款产品出现,智能驾驶空间巨大,技术迭代和产品渗透率有望加速。

  • 持股不足3年欲退出?中国信达寻求转让广汽埃安股权

    一则有关广汽埃安股权转让的消息持续引发市场关注。 近日,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告显示,股权出让主体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信达”),但未显示拟转让股权比例,以及转让价格。该公告还称,广汽埃安近期正在准备港股IPO上市工作,目前各项上市准备工作正在如期开展中。 《科创板日报》记者通过查询工商信息发现,中国信达通过出资淄博盈科值得三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淄博盈科基金”),间接持有广汽埃安股份。工商信息显示,淄博盈科基金成立与2022年1月,出资额为2.01亿元,其中,中国信达出资1亿元,持有49.75%的基金份额;另外超过48%的基金份额由个人LP廖剑锋持有,廖剑锋是该基金的管理机构盈科资本的联席董事长。 工商信息显示, 目前淄博盈科基金仅有一项对外出资记录,投向标的即为广汽埃安。广汽埃安最新股东信息显示,淄博盈科基金目前持有公司0.0969%的股份 。 广汽埃安在后续就该股权转让公告回应记者提问时,亦确认了上述信息。广汽埃安方面称, 中国信达是广汽埃安股东盈科资本的LP,本次股权转让属于LP份额转让。原来内部预计两年IPO,现在时间推迟,中国信达在程序上需要走资产处理流程。” 淄博盈科基金通过参与广汽埃安在2022年进行的A轮融资,成为后者的外部机构股东。当时,广汽埃安一口气引进了53名战略投资者,融资总额达182.94亿元,释放17.72%股份。本轮融资后,广汽埃安估值达到1032.39亿元。该投后估值已超过其母公司广汽集团、蔚来汽车以及小鹏汽车在港股的市值。 可以看到,当时参与的资方中,大部分为国资机构及政府投资平台,包括国调基金、国新建信、混改基金、国投创益、广州产投集团、番禺产投、粤港澳产融、粤科集团、广州工控以及越秀产业基金等。 有一级市场投资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广汽埃安当时这轮融资份额抢手,“基本只有头部的资方才能拿到,而对于机构来说能投进去,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 在A轮融资后,广汽埃安的IPO时间表备受市场关注。今年1月,有市场消息称,广汽埃安欲从科创板转战港主板上市,但广汽埃安方面并未对此做出回应。 今年3月,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公开表示, “广汽埃安的IPO与很多企业不一样,广汽埃安并不缺钱,IPO不是为了去融一笔钱,核心是要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实话说,当下不是IPO的好时机,整个资本市场都不好,埃安的IPO进度主要取决于接下来的市场能不能回暖。” 从淄博盈科基金的成立时间来看,中国信达仅持有了广汽埃安股份不到3年时间,就在寻求转让退出。 而从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披露的信息来看,中国信达近期还拟转让多家实体的股权,包括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大江信达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达尔曼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瑞赛可循环经济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中信资本股权投资(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等。 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中国信达作为LP在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237只,涉及GP机构共61家,包括广汽资本、中金资本、元禾璞华、中科创星、IDG资本、上海自贸区基金、中信资本以及上述盈科投资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信达与盈科投资共计合作了3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除了上述淄博盈科基金外,还包括淄博盈科值得六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及淄博盈科值得一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后二者亦为专项基金,分别投资了先导薄膜以及粤芯半导体。 中国信达前身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其主要业务包括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和金融服务业务,其中不良资产经营是核心业务。截至2023年末,总资产15943.6亿元,归属于股东权益1928.29亿元。最新消息显示,中国信达近期在芜湖成立股权投资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近5亿元。 盈科投资则聚焦“生命科学、双碳科技、硬核科技”等行业,累计投资了300多家企业,其中有60多家已实现退出,包括亚虹医药、三友医疗、东星医疗等;其累计管理资产规模约600亿元,其中90%受托资金来自大型机构投资者。

  • 北京朝阳发放1000万新能源汽车消费券

    8月8日,据北京朝阳官方公众号消息,为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助推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北京市增发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背景,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消费券对汽车消费市场的撬动作用,朝阳区将发放一批新能源汽车消费券。 图片来源:北京朝阳官方公众号 本次消费券发放总额为1000万元,单台车最高可领5000元。 根据发放规则,本轮消费券为纯电驱动小客车专用,发放时间为2024年8月10日0时至2024年8月31日24时,具体结束时间以核销完毕时间为准。 消费者须在朝阳区规范经营的汽车零售企业购车,按照单车销售金额,每台车可领取消费券1000至5000元不等。因消费券总额度有限,将以“先用先得”方式进行核销。 本次消费券发放期间,北京朝阳汽车4S店还将配套多重优惠活动,形成优惠叠加效应。

  • 月度渗透率首破50%!7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出炉

    8月8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发布了2024年7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情况。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93.3万辆,同比增长21.7%,环比持平。2024年1-7月生产551.3万辆,同比增长27.6%。 批发方面 ,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94.5万辆,同比增长27.6%,环比下降3.6%。2024年1-7月批发556.2万辆,同比增长29.8%。 7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48.1%,较2023年7月35.7%的渗透率提升12.4个百分点。7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62.6%;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7.2%;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8.1%。 7月纯电动批发销量50.5万辆,同比增长0.9%,环比下降9.0%;7月狭义插混销量31.8万辆,同比增长73%,环比增长3%;7月增程式批发12.2万辆、同比增长115%,环比增长5%。 零售方面 ,7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7.8万辆,同比增长36.9%,环比增长2.8%。2024年1-7月零售498.8万辆,同比增长33.7%。 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51.1%,较去年同期36.1%的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并 实现首次月度突破50%。 乘联分会对国内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原因作了多维思考: 1、中国制造业不断强大带来的产业链优势的赋能,装备制造业和零部件产业的电池、电机、芯片等具有超强优势; 2、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中国车企全力发展新能源车,推动着中国汽车由大变强; 3、乘用车行业开放发展的指导思想,促进了互联网企业、智能消费制造企业、国际新能源车企等全面进入,激活了行业竞争和创新能力; 4、中国车企创新性地发展插混技术,实现狭义插混和增程式的技术突破,丰富了世界新能源发展的技术线路,取得中国插混占世界插混市场78%份额的突破性优势; 5、7月份国家加力乘用车报废更新政策,纯电插混等较常规燃油车补贴高出0.5万元,进一步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 综上措施推动着7月淡季车市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了50%,助力新能源普及迈上了新的台阶,此现象值得关注。同时最近行业内关于“油电同权”的呼声也时有耳闻。 7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3.9%;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7%;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8.3%。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7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4.2%,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9.0%,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5.3%,同比增加0.4个点。 出口方面 ,7月新能源车出口9.2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8.2%,占乘用车出口24.5%,较去年同期下降5.0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的72.7%,作为核心焦点的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自主新能源出口的19%(去年同期51%)。 2024年1-7月出口67.7万辆,同比增长17.8%。 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品牌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虽然近期受到外部国家的一些干扰,但长期看新能源出口市场仍然向好,前景光明。 7月厂商出口方面优秀的企业是:比亚迪汽车30,014辆、特斯拉中国27,890辆、极星汽车6,752辆、上汽乘用车4,177辆、奇瑞汽车3,236辆、长城汽车2,953辆、小鹏汽车1,858辆、吉利汽车1,828辆、沃尔沃亚太1,749辆、华晨宝马1,720辆、智马达汽车1,692辆、赛力斯汽车1,416辆、长安汽车1,106辆、哪吒汽车955辆、上汽通用五菱728辆、江淮汽车713辆、一汽奔腾550辆。其他车企新能源出口也有一定规模。

  • 环比实现“大逆转”!7月汽车出口重启“加速键”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7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83万亿元,同比增长6.2%;出口14.26万亿元,增长6.7%。 前7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8.41万亿元,增长8.3%,占我出口总值的59%。 7月当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68万亿元,同比增长6.5%;出口2.14万亿元,增长6.5%。 重点商品出口金额来看,7月机电产品出口同样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相关商品中, 7月船舶出口金额涨幅最为明显,同比激增超5成 ,环比也延续了6月的回暖态势。集成电路紧随其后,7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7.67%。另外,通用机械设备、家用电器、汽车等合计5类商品7月出口金额同比增幅也都超过了10%。 值得关注的是,7月汽车出口金额环比增长14.32%,而6月该数据则为-17.16%。 环比增速由负转正实现“大逆转”,7月汽车出口重启“加速键”。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汽车出口金额为4628.6亿元,增长20.7%。

  • 特斯拉曾经“劲敌”Rivian维持全年指引不变 财报显示后续增长乏力

    美国电动汽车公司Rivian Automotive在最新财报中维持了全年的汽车生产目标和盈利目标,同时告知投资者,明年该公司的一间工厂可能会停工数周,为新车型的推出做准备。 Rivian是美国为数不多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在纯电汽车产量方面仅次于特斯拉公司,曾将特斯拉视为“最大劲敌”。但近年,该公司一直面临着生产上的问题,以及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影响。 该公司周二(8月6日)公布,其第二财季营收11.6亿美元,分析师预期11.7亿美元;第二财季调整后每股亏损1.13美元,好于分析师预期的每股亏损1.20美元;第二财季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7.6亿美元,分析师预期56.4亿美元。 在最新财报中,Rivian预计2024年将生产5.7万辆电动汽车,与今年的预测持平,并且与2023年的产量大致相同;该公司还维持全年调整后息税前亏损27亿美元的预期,资本支出约为12亿美元,并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将达到约15亿美元。 此外,该公司首席财务官Claire McDonough还表示,Rivian位于伊利诺伊州诺格尔的一家工厂将在2025年底停产数周,进行更多升级,为Rivian即将推出的R2车型的首次亮相做准备。 今年4月,该工厂的R1车型装配线关闭了三周,期间其进行了设备重组并提高效率。 McDonough在电话会议上对分析师表示,“我们预计,诺格尔工厂的停工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因为我们将在2026年上半年R2发布之前将新设备整合到工厂。” 受最新财报和预期表现的影响,Rivian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6.96%,至13.77美元。截至美股周二(8月6日)收盘,该股今年已经累计下跌37%。 大众汽车合作伙伴 今年早些时候,Rivian暂停了在格鲁吉亚建设一家新工厂的计划,并在6月份宣布与大众汽车达成了一项重要的合作协议。 大众在Rivian的初始投资为10亿美元,并且还将在日后继续投资40亿美元。作为交换,大众将获得这家初创公司的技术,用于自己的电动汽车,并与Rivian合作开发下一代电动汽车和软件。 大众高达50亿美元的现金注入对这家美国公司的财务来说是个可喜的消息,缓解了人们对Rivian可能在推出最新车型之前耗尽现金的担忧。 上月末,这笔交易还获得了德国反垄断机构的“放行”。德国竞争监管机构Bundeskartellamt表示,大众和Rivian Automotive可以成立合资企业。“两者的合作不存在需要担心的严重竞争问题”。

  • 美国电动汽车价格最早可能在明年低于汽油车

    据外媒报道,在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较高的价格。《凯利蓝皮书》(Kelley Blue Book)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新内燃机汽车的平均交易价格为48,644美元,而电动汽车的平均建议零售价(MSRP)为56,371美元。 两者之间的差价接近8,000美元,足够再购买一辆二手汽油动力日常通勤用车。换句话说,电动汽车与汽油车之间仍然有着较高的价格差。然而由于锂电池成本的快速下降,这种差距很快就会消失,电动汽车将更受消费者青睐。 2024年,“电动汽车销量增长势头放缓”的消息经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之中,而到了2025年,电动汽车的销量预计将迎来转机,至少在购车成本方面会出现新的局面。一些业内人士估计,在2025至2026年期间,电动汽车的拥车成本可能会低于汽油动力汽车。 在2008至2023年间,轻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组的估计成本大幅下降了90%,从16年前的高达1,415美元/千瓦时(根据通货膨胀调整)下降到去年的139美元/千瓦时。这些估计值来自美国能源部(DOE)的车辆技术办公室,该办公室还补充说,该成本适用于电池组的可用容量,而非额定容量,生产规模至少为每年10万个。 高盛集团估算,去年电池成本略高,为151美元/千瓦时。但是更重要的是,该机构预计,在2023至2025年间,电池价格将进一步下降40%,这将会带来价格更为优惠的电动汽车,最终使其价格低于汽油动力汽车,并且依然能为制造商带来利润。国际清洁交通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Clean Transportation)此前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锂供过于求,到2029年时,电动汽车的成本将与内燃机汽车持平。 电池成本约占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因此它虽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但却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之一。中国已经找到了让电动汽车比汽油车更便宜的办法,但美国正在努力迎头赶上,最终为消费者提供他们想要的产品:价格更为实惠的电动汽车。 特斯拉预计将在明年某个时候推出一款售价低于Model 3的电动车,而福特也在积极开发一款经济实惠的电动车平台,与该公司目前的产品组合相比,新平台既能提供更低的购买价格,又能为公司带来健康的利润。 而在此之前,一些车企正在依靠极具吸引力的贷款和租赁优惠来吸引想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低利率和可负担的月供,再加上即使不是在北美组装的汽车在租赁时也可享受联邦税收抵免,有时意味着尽管电动汽车的MSRP较高,但其拥车成本却依然比燃油汽车更低。

  • 数据安全合规、密集进入地方政府采购目录 特斯拉全面铺开在华业务

    在满足数据安全合规要求后,伴随入选多地政府采购目录,特斯拉已在中国市场铺开包括车险在内的多项业务。其中,FSD入华或也已进入“倒计时”。 8月6日,据“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超市”网站,特斯拉国产后轮驱动版(标准续航版)Model Y“TSL6480BEVAR0”车型已进入“采购网上超市”名单。参考特斯拉官网,该车型官方指导价为24.99万元。 “入围政府采购清单是中国政府市场开放政策的体现。”特斯拉中国方面表示,这一举动同时也展示了特斯拉适应中国市场、遵守当地法规的能力。“对其他外资企业更加积极地适应中国市场的要求,通过合规经营来获得政府和国企的订单,会起到一定的正面激励作用。” 7月初,江苏政府采购网披露的《江苏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团体组织2024-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框架协议采购入围公告(三)》显示,特斯拉Model Y进入江苏省政府新能源用车采购目录。同时,特斯拉还成为了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多家国企采购车辆,包括上海城投兴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临港新片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国企采购了一批特斯拉Model Y车辆作为企业功能用车。此后,特斯拉中国已先后进入云南省、吉林省政府采购目录。 今年4月下旬特斯拉CEO马斯克“闪电”访华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发布《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第一批)》,其中提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车型全部符合合规要求:车外人脸信息等匿名化处理、默认不收集座舱数据、座舱数据车内处理、处理个人信息显著告知等。在更早前的2021年,特斯拉便已建成特斯拉上海数据中心,实现数据本地化存储,并引入了第三方权威机构对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核,并通过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 行业普遍认为,汽车智能网联时代下数据安全的合规,不仅使特斯拉部分达标车型进入政府采购目录,更意味着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FSD(Full-Self Driving,全自动驾驶系统)的入华要求。 今年以来,马斯克已多次释放FSD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的信息。4月20日,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透露,“FSD可能很快会进入中国”。几天后,在马斯克访华期间又有消息称,马斯克访华意在推动特斯拉FSD系统在华落地,并寻求中方许可。 “FSD将在V12.5或12.6这个版本上,进入中国、欧洲及其他国家。”在7月的二季度财报会议上,马斯克再次提到,公司将在欧洲和中国申请监管批准以实施监督下的FSD,预计在今年年底前获得批准。 在业内人士看来,特斯拉不仅是为了推动产品迭代,提振中国市场销量,或许还有抢先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企图。“市场对新版本FSD寄予厚望,如果中国市场的落地效果惊艳,不仅能改变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格局,也有望带来‘尝鲜效应’推动特斯拉的销量。” 在密集进入地方政府采购目录的同时,特斯拉亦决意“杀回”中国车险业务。天眼查APP显示,特斯拉保险经纪(中国)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为保险经纪业务。股东信息表明,特斯拉保险服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为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而在2020年,成立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但其保险经纪业务牌照迟迟未获得批复。今年4月,该公司发布简易注销公告。 前述业内人士认为,在早已开展了车险业务的美国,特斯拉对AP和FSD等自动驾驶功能,进行了专门承保,如果在使用自动驾驶时发生事故,车辆可获得与驾驶员相同的赔额。“鉴于特斯拉FSD预计将于下半年入华落地,该公司的保险经纪公司再次成立,或许也是为了FSD落地来提供保障。” “Tesla Insurance将会给那些使用自动驾驶仪的车主更加低廉的折扣,因为他们的事故发生率会大大降低。”马斯克曾表示。

  • 鸿蒙智行“尊界”最新进展:华为已申请转让商标、江淮“300人事业部”加速招聘

    随着享界S9的上市,华为、江淮之间的合作将成为鸿蒙智行接下来最重要的看点。 继半个多月前“非正式”公布“尊界”品牌定名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8月6日举办的“鸿蒙智行享界S9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首次官宣了“四界”最新规划。“鸿蒙智行将有与赛力斯合作的AITO问界、与奇瑞合作的LUXEED智界、与北汽合作的STELATO享界以及与江淮合作的MAEXTRO尊界。”余承东表示。 关于鸿蒙智行旗下商标归属问题,余承东曾表示,因为国家法规要求,即品牌商和生产商必须合一,所以不仅是问界,华为会将“四界”的商标均转让给主机厂合作伙伴。 据最近曝光的商标注册进度,事实亦是如此。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获悉,申请人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际分类12的“MAEXTRO”品牌logo商标,已于2024年7月23日开启注册申请,目前该商标于2024年8月1日处于商标转让“申请收文”环节。同时,华为还申请注册了不同配色风格、不同字体的多个“MAEXTRO”相关商标。 进入2024年后,江淮方面的“尊界项目”相关工作亦在提速。8月7日,财联社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江淮方面已加速该项目的相关招聘工作,岗位包括质量体系专家、质量评审专家、产品线质量专家、投产质量专家、整车质量专家、整车零部件质量专家、质量监督专家、质量改进专家等。“岗位汇报对象为项目首席质量官,职位要求有8年以上高端车项目相关经验,必须是30万元以上车型,合资企业背景优先。”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尊界的首款车型预计会在明年第一季度上市,当下江淮希望制造出38台测试车。“这些岗位目前隶属于拥有100人团队的集团质量部,属于集团一级部门,后期会升级为300人规模的江淮质量管理中心。” 今年更早些时候,坐落于江淮运河西南侧的肥西中派片区的江淮新工厂相关信息被曝光,其将构建DE、X6两个平台,后者即为与华为智选车模式合作的全新豪华新能源平台,覆盖车型级别为B级到D+级,可适应轿车、SUV、MPV等各类车型的共平台开发。按照规划,未来五年江淮乘用车销量将超50万辆。其中新增的DE和X6平台产品将实现超20万辆的产销规模。X6平台下首款车型为一款车长5.2米、轴距3.2米的MPV,规划年产能3.5万辆。 “在问界、智界、享界纷纷拿出首款车型后,现在压力给到了尊界。这次合作能否成功,将直接影响华为在百万级高端车领域的发展前景。”有业内人士表示,尊界品牌将成为华为、江淮进军高端车市场最佳、不可错失的重要机会。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