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7

  • 车市“马太效应”加剧 众泰、云度“复活”仍存变数

    三天内,众泰、云度相继推出新车,高调宣布正式回归。进入2023年后,车市的“马太效应”不断加剧,留给曾经的市场参与者们的机会和空间仍存诸多变数。 2月28日,云度全新纯电SUV云兔上市,两款车型售价分别为8.58万元起和9.58万元起。其成为云度加入“吉祥大出行”战略后推出的首款新车。根据规划,未来云度将推出A0级至C级的一系列产品,第二款车型预计将于明年正式亮相。 作为成立最早的造车新势力之一,云度曾深陷“亏损严重、资金链断裂、停工停产”等风波。去年6月,均瑶集团入主云度的同时,亦将后者再次拉至业内视线。前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总工程师、现任云度汽车总经理韦勇坦言,“去年在福建省和莆田市各级政府的支持推动下,重新招揽、整合了各方人才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优秀的经销商、供应商资源。” 一周前,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发布“吉祥大出行”战略构想,希望通过吉祥航空和云度汽车从硬件、软件、服务三个维度,为用户的航空及陆地出行提供更好的一体化服务体验。“涉足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均瑶集团对全新领域做出的前瞻性战略布局。”王均金表示。 天眼查显示,均瑶集团在收购云度的同时还成立了上海吉祥智驱新能源汽车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储能技术服务、充电桩销售等。2022年7月25日,该公司新增主要人员王精龙,后者正是云度新能源的法人代表。 云度发布会的两天前,同样一度深陷危机的众泰汽车,宣布旗下子公司江南汽车全新纯电动车江南U2正式上市。“(众泰汽车)确实在逐步走向正轨。”众泰汽车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2021年末,众泰汽车曾与“重整”二字紧密相连。2021年11月30日,法院裁定批准众泰汽车重整计划;12月28日,法院确认七家公司的重整计划已执行完毕;12月31日,法院确认子公司江南制造重整计划执行完毕。至此,众泰汽车下属八家子公司重整计划均已经法院裁定批准并执行完毕。 有关众泰汽车“复活”的声音,并非随江南U2首次出现,2022年的“摘星脱帽”与T300车型的复产公告,让业界关注着这家老牌传统车企的“新命运”。 今年1月底,众泰汽车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为约7.1亿元-10亿元,比上年同期亏损增加0.63%-41.74%,营业收入8亿–9亿元。众泰汽车表示,2022年,公司汽车整车复工复产后,整车业务仍处于恢复阶段,再加上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报告期内汽车整车产销量不大,销售收入总额较低。同时,公司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坏账准备等合计约2亿元至3亿元,因此公司2022年度整体业绩亏损。 “2023年是江南汽车向智能纯电领域战略转型的开局之年。”前述内部人士透露,众泰汽车在2023年的新产品,并非仅江南U2一款,“后续会陆续推出新车型,具体时间还要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来安排。” 尾部车企在“咬牙”生存,但国内车市的“马太效应”却仍呈加剧之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1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共销售42.6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6.1%,该占比在2022年全年为63.4%;2023年1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产企业共销售51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67.2%,较2022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 若将统计维度聚焦至品牌层面,“马太效应”会更为明显。据乘联会榜单,2022年全年销量大于10万辆的品牌有12个,品牌数量占比8.05%,合计销量占比却高达七成以上;全年销量不足500辆的品牌为49个,品牌数量占比32.89%,合计销量仅6000辆,市占率只有0.11%。 “专注新能源车的车企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但前提是每个企业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尤其在中国市场。”谈及尾部车企的生存,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新能源车市场已经出现了分化特征,车企只要找到合理的生存空间,还是有很大机会。”

  • 墨西哥总统亲自“剧透”:特斯拉将宣布新工厂落户北部

    当地时间周二(2月28日),墨西哥总统洛佩斯表示,电动汽车龙头特斯拉已承诺在墨西哥北部的蒙特雷市建厂。 洛佩斯透露,他周一曾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通过电话,在通话中,马斯克向他作出了这一承诺。洛佩斯表示,对墨西哥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投资和“很多、很多”工作岗位。 蒙特雷所在的新莱昂州州长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墨西哥赢了,新莱昂州赢了,我们都赢了!” 洛佩斯说道,“是的,特斯拉公司要来了,是一整个汽车工厂。据我所知,工厂将非常大。”他补充称,特斯拉公司将会在周三的“投资者日”活动宣布更多关于建厂的细节。 据了解,位于墨西哥东北部的蒙特雷是该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但自去年开始,由于降水不足以及水源管理问题,这一城市缺水严重,洛佩斯上周曾表示,如果没有足够的水源,特斯拉不会获得建厂许可。 洛佩斯称,特斯拉在建造工厂时将作出一系列承诺,包括在电动汽车的整个制造过程中使用循环水,以面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要感谢马斯克对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尊重、关注和理解。” 虽然蒙特雷受到缺水问题的困扰,但较高的工业化水平以及临近美国边境的地理位置,一直让它被视为特斯拉在墨西哥最有可能建厂的地点。 早于去年12月,就有消息显示,特斯拉将很快官宣在蒙特雷圣卡塔琳娜建厂的决定。 另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外界预计,特斯拉将在明日活动上推出一款价格2.5万-3万美元的入门级电动汽车,很有可能是这家墨西哥工厂未来将要生产的主要车型。

  • 美国1月签约待过户成屋销量环比增8.1% 创近3年来新高

    根据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周一公布的数据,美国1月签约待过户成屋销售指数较上个月增长8.1%至82.5,为2020年6月以来的最大增幅。这可能是例外情况,因为1月较低的抵押贷款利率有助于支撑需求。 不过,未经调整的合同签约量仍比2022年1月低22.4%。 虽然高借贷成本继续对美国的房地产行业构成挑战,但上个月抵押贷款利率下降推动了购房需求回升。降价也变得越来越普遍,有助于提高买家的负担能力。 抵押贷款利率已经开始回升,而美联储有意进一步提高利率,因此尚不清楚房地产市场何时会出现真正好转。 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首席经济学家Lawrence Yu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房屋销售活动似乎在今年第一季度触底反弹,之后可能会进一步改善。” 1月所有四个地区的签约数量均有所增加,其中西部地区的增幅超过10%。Yun指出:“由于房价下跌,美国西部地区的增幅更大,而南部地区上升是由于就业增长强劲。” 上周公布的另一项数据显示,美国1月的二手房销量连续第12个月下降,延续创纪录的跌幅。尽管如此,月度销量的下降速度已经变得缓和。

  • 美国天然气价格自2020年9月以来首次跌破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周三,美国天然气期货在盘前交易中继续快速下跌,自2020年9月以来首次跌破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水平。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割的近月天然气期货一度下跌4.1%至1.98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据了解,受天气温和和下周取暖需求低于先前预期的预测拖累,美国天然气期货周二下跌近9%,至近29个月低点。 由于预测天气变暖,天然气价格今年迄今已下跌了约55%,同时也受到Freeport LNG在德克萨斯州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工厂推迟重启的影响。据悉,该工厂去年因火灾关闭,为美国国内市场留下了更多的供应。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美国第二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商已获得联邦政府批准,将重新启动该工厂的部分运营,预计将在“几周”后达到满负荷生产。

  • 欧盟去年冬季天然气需求削减近20% 超出设定目标

    欧盟上个冬天削减了近五分之一的天然气需求,超过了自愿设定的15%的目标,这一目标是为了帮助欧盟在俄罗斯天然气流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度过供暖季节。 欧盟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8月至今年1月,欧盟的天然气消费量比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低19%。其中芬兰的需求量下降最大,降幅超过一半,只有马耳他和斯洛伐克的需求量有所上升。 数据并没有显示有多少需求下降是由于高价格或暖冬造成的,但突显了那些担心出现轮流停电的末日情景的国家所做的成功努力。欧盟现在很可能会在补充季节开始时,将天气库存填满至50%以上,这有助于限制今年夏天的电力价格,并在下一个供暖季节之前提高能源安全。 欧盟委员会将与成员国就是否延长削减天然气需求的要求进行磋商,该措施目前将于3月底到期。不断下跌的天然气价格引发了人们对需求可能再次上升的担忧。各国能源部长下周可能会在瑞典举行的非正式会议上讨论这些选择。 欧盟数据显示,俄罗斯管道天然气进口量已从历史平均水平约50%降至不足10%。一位欧盟官员表示,假设目前来自俄罗斯的管道流量保持不变,欧盟今年将获得2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而俄乌冲突前欧盟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有1550亿立方米。

  • 美国1月成屋销量降至逾12年低点 房地产市场低迷状况或已接近底部

    美国成屋销量在1月份降至逾12年低点,但下降速度有所放缓,市场乐观预计美国房地产市场低迷状况可能接近于触底。 周二,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表示,1月成屋销量下滑0.7%,经季节性调整后的年率为400万套,是2010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标志着成屋销量连续第12个月下降,是1999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的销量下降,但南部和西部地区的销量上升。接受媒体调查的经济学家曾预测,成屋销量将上升至410万套。 在美国房产销售中占很大比重的房屋转售,在1月同比暴跌36.9%。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首席经济学家Lawrence Yun表示:“房屋销售将要触底反弹。” 在美联储激进的加息周期中,房地产市场遭受了极大的打击。住宅房产投资已经连续七个季度出现收缩,是2009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但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尽管房屋建筑商的情绪仍然低迷,但其情绪在2月升温到了五个月高点。然而,房地产市场转好还需要一段时间。上周发布的政府数据显示,1月的独立屋建设和未来住宅建设的许可数量都在下滑。 抵押贷款利率再次上升,根据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地美的数据,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在上周走高到6.32%,前一周则为6.12%。抵押贷款利率连续第二周攀升反映了债券收益率的走高,此前发布的零售销售和通胀数据强劲,引发了人们对美联储可能会在整个夏季继续加息的担忧。 美国1月成屋价格中位数同比上涨1.3%,达到35.9万美元。市场上有98万套成屋待售,环比增长2.1%,同比增长15.3%。 按照1月的销售速度,耗尽现有成屋库存需要2.9个月,高于一年前的1.6个月。而供应量足够支撑4至7个月的销售被认为是供需达到了健康平衡状态。 1月份,售出的房产通常在市场上停留了33天,比去年12月的26天有所增加。1月售出的房产中,有54%在市场上停留的时间不到一个月。首次购房者占比31%,高于一年前的27%。全现金销售占交易的29%,而一年前为27%。

  • 市场如何看待美国经济硬着陆和软着陆 以及第三种可能性:不着陆

    关于美国经济可能发展的讨论已经被类比为试图着陆的飞机。直到最近,市场的主要分歧集中在于“硬着陆”和“软着陆”之间做出选择,而另一种“经济崩溃”的可能性选择则被巧妙的忽视了。最近几周, 随着美国等地区的经济数据强于预期,经济“不着陆”的新选择也正于市场热烈讨论中。 但市场往往不会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即当飞机始终不着陆时,最终燃料会耗尽并坠毁。 这中间有很多问题。最重要的是,着陆是一个二元问题。对于飞行员来说,要么安全着陆,安全离开飞机,反则坠毁。而在以此为例分析经济和市场发展时,还有更大的微妙之处。其中,经济必须继续发展,而不是在飞往目的地的航班上结束。因此,美联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经济“不着陆”或是最坏的结果 不着陆意味着美国失业率不会大幅上升,增长率也不会下降。相反,经济将继续反弹(受中国重新开放或美国消费持续增长的提振)。但这是一个好结果吗? 雅德尼研究公司的创始人埃德·雅德尼认为, 关键问题是它是否会带来更高的通货膨胀 。如果真是这样,其认为这将比经济硬着陆的情况更糟糕,并引入了一个额外的类别: “对于股市而言,如果通胀继续温和,看涨的情景为经济软着陆和不着陆的情况。而经济硬着陆对市场造成的情况将是悲观的。更为悲观的是通胀反弹,且经济并没有着陆的情景。在最后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将被迫将利率提高到足以引发经济衰退,从而降低通胀的程度。美股市场的盈利和估值倍数将被粉碎,股价将远低于去年10月12日的历史低点。” 绝对战略研究公司(Absolute Strategy Research)的大卫·鲍尔斯(David Bowers)也表示, 不着陆可能是最坏的结果 。 其指出, 这种情况的出现将导致在出现任何闲置产能或经济疲软之前,全球经济增长重新加速。 ”其并补充道, 令看涨债券的投资者感到沮丧的是, 美联储的政策利率可能不得不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 在某种意义上,不着陆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飞机必须在某个时刻着陆)。 最重要的是,美联储的选择根本不是不降息,而是彻底控制住通胀。因此, 如果经济不可能着陆,将直接意味着短期内美联储还会再次加息。 怎样定义经济衰退? 市场所辩论的一个更广泛的问题是如何定义衰退。而 经济的健康状况对于预测风险资产的走势至关重要。 如果出现经济衰退,人们往往会损失更多的钱。 Longview Economics 的克里斯·沃特林 (Chris Watling) 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体避免了衰退,那就是软着陆;否则就是硬着陆。对于股票市场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与衰退相关的熊市周期在衰退开始之前从未结束,而且往往会更糟。 如果无法避免经济衰退,就很难相信股市已经触底。 很难反驳这一点,但使用衰退的概念作为分界线存在问题,因为定义起来并不简单,尤其是在当前怪异的环境中。美国去年连续两个季度GDP负增长,但就业和消费如此强劲,如果说美国已经经历了衰退并从中复苏,那将是荒谬的。据伦敦Fathom咨询公司的埃里克·布里顿(Erik Britton)写道: “在英国的经济趋势增长率可能低于1%的情况中,“技术性衰退”不再是一个相关概念,这一点尚不清楚:相反,我们将失业率大幅上升作为英国经济衰退的标志。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这一情况发生;但不幸的是,我们从中得到的安慰微乎其微,因为 失业率上升往往是经济衰退的滞后指标 。” 美国和英国的经济适用的逻辑大致相同 。即使沃特林表示市场的分歧接近二元问题,但另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软着陆的概念是为了美化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软着陆or硬着陆?市场争论不休 正如TS Lombard 的达里奥·帕金斯 (Dario Perkins) 指出的那样,软着陆倾向于鼓励人们认为,“经济可能会出现衰退,但这将是一个非常温和的衰退。”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情况是试图诱使人们相信一种难以置信的结果,这至少会促使他们购买更多的风险资产。他表示,当逆向投资者审视共识预测的细节时: 他们发现,每个人都在预测有史以来最温和的衰退——这种情况与“软着陆”没有明显的区别。 如果“2023年经济衰退”理论基本上只是一场卖方营销活动,那么真正打破预期的唯一方法就是寻找经济衰退比大家预想的要更糟糕的原因。不过,这种分析往往是基于迷信或2008年金融危机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而不是基于宏观经济数据得出的观点。 珀金斯甚至称这是一个“伪周期”。将飞机类比应用于我们当前的情况时,存在一些问题。这一概念的公认学术专家是艾伦·布林德(Alan Blinder),其曾任美联储委员会主席,现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根据布林德的说法, 当美联储打击通胀时,要么将实现软着陆,要么将会迫使经济衰退 ,不过自1965年以来的11次加息中,有7次都是温和结束的。 问题是, 在通胀提高至如此高的水平后,要想通过加息来控制通胀将十分困难。 根据他的定义,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1994-95年策划展现了“完美的软着陆”现象,彼时时通货膨胀率相对稳定在3%,经济增速仅从4.4%放缓到1.3%,失业率仍在5.6%。布林德指出,尽管当时债券市场发生了巨大的波动,但在实际GDP没有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软着陆。 失业率现目前仅为3.4%,因此肯定有上升空间。当然, 通货膨胀率现仍远超美联储目标,它在当前高度停留的时间越长,经济就越难平稳着陆。 美银:下半年经济或出现“硬着陆” 美银在近期发布研报表示,到目前为止,具有弹性的经济意味着利率水平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在较高水平。该机构 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出现所谓的“不着陆”情况 ,即经济增长将保持强劲,美联储可能会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鹰派立场,即加息完成后的高利率维持一段时间,该机构 预计2023年下半年经济可能会出现“硬着陆”。 本周早些时候,美银的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 大多数投资者不相信2023年的股市反弹将持续下去 。迈克尔-哈特内特(Michael Hartnett)领导的美国银行策略师团队在研报中表示,最近的经济指标显示,美联储降低通胀的使命“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完成”,他们 预计标普500指数将在未来三周内跌至3800点,较当前水平下跌约7% ,此前该指数未能突破4200点的上限。

  • IEA执行干事警告:明年冬天能源供应将更加紧张

    国际能源署(IEA)执行干事Fatih Birol表示,由于新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进入市场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亚洲在今年的消费量将上升,明年冬季可能将出现能源短缺。 Fatih Birol在上周六表示,欧洲各国政府在过去一年做出了许多确保能源供应的正确决定,例如建造更多液化天然气终端以取代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供应。不过,他还补充称,欧洲同时也很幸运,暖冬抑制了今年冬天的天然气需求,“但问题是,明年冬天会发生什么?” Fatih Birol表示,预计今年将增加23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供应,而亚洲可能会消化掉80%的新增液化天然气供应。他指出:“尽管我们有足够的液化天然气进口终端,但可能没有足够的天然气进口,因此明年冬天对欧洲来说并不容易。”他表示,这可能会再次推高天然气价格,“现在不是庆祝的时候”。 他还表示,即使重新推动开发新气田,这些气田的投产也需要数年时间,因此,家庭和企业需要继续努力减少天然气的使用,同时可再生能源的产量需要更快地扩大。 负责监管天然气和电力市场的德国网络机构负责人Klaus Mueller上周日也表示,他不排除明年冬天天然气短缺的可能性,尤其是德国现在不得不在没有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供应的情况下补充天然气库存。他表示:“我们可以做到,但必须付出很大努力。”他补充称,最好不要让天然气库存水平比目前的71.52%下降太多。 Fatih Birol还警告那些已经决定逐步淘汰核能的国家,要重新考虑现在是否是这样做的最佳时机。他表示,例如,德国最后一批核电站运行时间延长至4月份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我们需要所有的能源来帮助我们度过下一个冬天”。

  • 隆基绿能硅片价格深V反弹 但产业链价格企稳后难再提价

    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在春节后强势反弹,走出深V行情,硅片龙头企业价格亦在迅速跟进。2月17日,隆基绿能(601012.SH)更新硅片报价,产品价格最高上调18.94%。对于硅片价格变动,隆基绿能方面回应称,作为硅料下游,硅片产品价格随行就市。 隆基绿能此时更新产品价格,或在有意说明上游涨价方兴未艾。据隆基绿能官网显示,P型150μm厚度M10硅片上调0.85元,最新报价6.25元/片,较上期上涨15.74%;P型150μm厚度M6硅片上调0.86元,最新报价5.40元/片,较上期上涨18.94%。 硅片在产业链中具有较强议价权,在上游硅料反弹后,年后同样涨势强劲,价格较春节前低价期涨幅已超过60%。2月4日,另一家硅片龙头TCL中环(002129.SZ)更新产品价格,150μm厚度P型210、182硅片报价分别为8.2元/片、6.22元/片,较12月23日报价分别上调1.1元、0.82元。 不过,从市场行情看,硅片价格提涨或许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据本周硅业分会更新的价格显示,产业链上游总体已进入平稳期,硅料成交均价在24万元/吨左右,小幅微涨,硅片价格则总体持平。“近期交付相对紧张硅片价格持稳运行。”硅业分会提到。 目前,产业链价格已出现企稳预兆。据SMM分析称,多家多晶硅头部企业开始对外出货,市场情绪出现反转,参与者对多晶硅后期看跌态度较为一致。对于后市行情,由于下周还未到硅料集中签单期,市场代表性成交有限,预计继续持稳,但后期有走跌可能。 对于硅片环节的价格变动风险,有相关企业人士表示,产品的利润不能仅从价格涨跌进行判断。上游硅料产能在今年过剩已经是明确事件,未来硅料价格回归理性(下跌)后,有望给为下游释放利润空间,硅片同样有希望成为受益环节。 然而,硅片环节是否能仍然保持较高话语权,或将打个问号。在光伏行业协会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行业四个主要制造环节同比增长均在55%以上。 不过,在集中度方面,四个环节已出现一定分化,多晶硅和电池片CR5进一步提升,2022年多晶硅top5产量占比最高,达到87.1%,平均产量超过14.4万吨,同比增长69.4%;而硅片和组件集中度同比下降,硅片CR5从2021年的84%大幅降至66%,当年产量达到5GW以上的企业有14家。 这也被认为,硅片将是产业链中最先洗牌的环节。近两年,光伏各环节扩产动作不断,其中不仅有隆基绿能、晶澳科技(002459.SZ)等传统巨头争先扩产,也有华民股份(3003345.SZ)、沐邦高科(603398.SH)等跨界追光。根据机构统计,2022年底硅片总产能已超过500GW,对应到终端实际新增装机,硅片产能利用率堪忧。 对于相关的风险,上述硅片企业人士并不认同,相关产能的扩张都将被未来的需求增长所消化。根据光伏行业协会最新预测,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预期在95-120GW,全球新增装机280-330GW。“若原材料的价格降低,将极大促进下游装机热情。”该人士表示,硅片环节,包括光伏产业链,未来最理想的状态是在供应增长和需求提振下实现双赢。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