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10

  • 日本:1月锌出口量(特高级锌及西方原锌)同比增长45.8%

    2月24日消息,日本财务省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1月锌出口量(特高级锌及西方原锌)为10,442,390千克,同比增长45.8%。印度为最大市场。日本1月向印度出口锌2,949,118千克,同比增长158.8%。

  • 官方回应!美“抹黑”扣留中国铝制品 SMM分析:影响不大!

    》查看SMM铝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SMM2月3日讯:据外媒消息,全球最大航运公司之一马士基集团2月2日通过官网表示,美国以涉嫌“强迫劳动”为由,开始扣留部分中国出口铝制品,尤其是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铝产品。据报道,这项行动最有可能针对用于汽车零部件的铝。 周四,马士基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该通知只是例行通知,提醒客户美国的最新立法。据律师事务所Miller & Chevalier称,美国边境保护局已经根据《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对棉花、多晶硅和番茄实施了扣押,12月底或1月初开始发布扣押通知,将铝列为第四种产品。 近年来,美国不断就新疆“强迫劳动”等问题攻击抹黑中国,意在遏制中国及中国企业发展。中国外交部已经多次公开揭露美方谎言。针对此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周四表示,美国再次利用新疆地区不存在的“强制劳动”问题作为借口,将正常的经贸合作政治化。美国以不存在的“强制劳动”问题为借口,非法没收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产品,破坏了国际供应链的稳定,最终将损害美国自己的利益,并警告说,中国将采取必要措施捍卫中国企业的权利。 而此次事件,对于我国产品出口有何影响? 据美国贸易数据显示,美国几乎不从中国进口原铝,每月从中国进口的附加值产品不到2.4万吨。 据SMM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铝材方面,2022年我国 出口铝材数量 创历史新高,但我国出口至美国的铝材,在近几年美国频频发布双反制裁以及多轮调查后,铝材出口比例已由2017年的16.5%下降至2022年的6.3%。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铝挤压材方面,近年来同样急剧下滑,2022年出口至美国1.49万吨,仅占总体铝挤压材出口量的1.6%,而在2009年这一比例高达68%。 铝板带、铝箔方面,作为主要出口产品占据了我国总体铝材出口的较大比例,2022年两者占总出口铝材比达81%。其中,铝板带、铝箔出口至美国分别为24.05万吨、7.3万吨,占比6.73%、4.99%。 而新疆地区,作为我国电解铝的主要供应地区,同时在世界上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的位置。 据SMM数据显示,目前新疆合计 电解铝建成产能 618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13.7%,2022年新疆 电解铝总产量 约611.8万吨,约占国内总电解产量的15.3%,位居全国第二,同时在全球电解铝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目前,新疆电解铝企业平均铝水比例大约是47%左右,主要产品为铝锭及铝棒、铝杆线产品,销往中原及华东等地区。另外新疆拥有12万吨高纯铝产能,占国内总产能的52%,目前用新疆的铝产品生产的铝材及铝制品远销海内外。 据SMM调研了解, 此次事件给国内个别企业及地区的铝材出口业务造成干扰,但并未对国内整体铝材生产产生影响。 据SMM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2日,国内 铝下游加工龙头企业开工率 环比节前一周上涨1.3个百分点至57.4%。铝板带、铝箔及原生合金板块因假期未停产,开工率维持为主。本周为节后首周,铝加工企业逐渐复工复产,预计短期开工率稳步提升为主。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因此,综合2022年国内铝材出口至美国的数据来看,国内铝材直接出口至美国占总出口量有限,且该部分产品的原料及出口注册地也并非全部为新疆地区,故SMM认为,对中国总的出口业务影响不大。 此外,目前美国地区铝锭现货升水高增,若美方持续有这方面的不合理贸易政策干扰,或令美国铝价增高,也将导致美国铝材进口的成本将有所增长。 2023年迎来新变局,促经济成为政策主基调,经济复苏在望。在此背景下,2023年铝市将走向何方?产业链供需端将呈现什么变化?更多铝市基本面、政策面、消息面、技术面深度解析,敬请关注 2023SMM(第十八届)国际铝业峰会 ,与行业大咖一同探讨行业发展,把握市场先机!

  • 菲律宾再提镍矿出口政策 对全球镍市场影响几何【SMM关注】

    据消息,1月30日,菲律宾环境部(DENR)部长发言:希望菲律宾在镍供应链中不只是担任原矿石出口国的角色,更想参与到镍产业价值链的其他环节当中。同期,菲律宾贸易和工业部(DTI)也在研究是否对原镍出口征税或禁止出口,以支持政府发展当地镍工业并参与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链。此次是自2022年年中后,菲律宾政府再度提出增加镍矿石出口税费,以吸引外资对菲律宾国内金属镍加工行业的投资。由菲律宾政府部门一系列表现可以看出,有了印尼禁矿并成功获得产业升级的先例后,菲律宾作为全球镍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迫切的希望借助镍矿政策实现其下游加工业的建设及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以助力菲律宾经济发展。 我们先回顾下印尼在镍资源发展上的探索之路。在 2014年及2020年两次禁止镍矿出口政策 的推出后,大量镍不锈钢企业奔赴印尼投资生产。至2022年年底为止,印尼RKEF产线产能可达近200万镍吨/年,不锈钢产能达700万吨/年。并且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冰镍及MHP等湿法中间品项目规模也不断扩大,至2022年年底印尼中间品整体产能可达50万镍吨/年。另外据印尼海洋事务和投资统筹部报告显示, 2022年印尼镍的出口额达到338亿美元,同比2018年增长超900% ,可见印尼在“禁矿”举措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图:2014-2022年印尼RKEF产线年产能走势图(单位:万镍吨) 同样作为有着丰富红土镍矿资源的菲律宾,似乎可以效仿印尼的方法促使本国在镍产业上的进一步深化。且近年来菲律宾镍矿资源品位不断下降,中高品位镍矿资源大幅缩减的背景下,发展新能源电池领域有助于菲律宾低品镍矿资源价值的提升。同时菲律宾总统在年初的中菲“镍矿加工,电池/电动车行业和制造行业圆桌会”上表示, 菲律宾未来会出台更多的财政和非财政政策为投资者提供保障 。这将为菲律宾镍产业升级提供政策利好。上面我们提到的资源量丰富以及政策倾向性是菲律宾有可能复制印尼镍产业之路的原因。 但在此过程中,于菲律宾建设镍加工产业还存在着一些客观问题 : 首先菲律宾的 镍矿资源储量较印尼低很多且品位也偏低 ,这将会局限菲律宾本土镍加工业的大步跨进,资源量较低将会使得很多投资者对投资短期回本的要求提高;其次,菲律宾在 基础工业及基础设施建设 方面较为欠缺,复刻印尼之路首先势必要首先解决此类问题;同时菲律宾也是一个非常注重 环保 的国家,如何处理火法RKEF或MHP高压酸浸产线投产后排放的大量废弃物,也是需要面对的难题;另外 政府政策力度、电力成本较高、雨季跨度时间长阻碍镍矿开采及运输 等种种因素,都为菲律宾禁矿政策的落地及施行带来阻力。 综合看来,菲律宾增加镍矿出口关税甚至禁止镍矿出口政策的落地仍有疑难。 那么,若若菲律宾政府下定决心迅速推进落实,又将会对其自身及全球镍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A.对于菲律宾自身而言,或将会失去短期内镍矿出口带来的经济收入,同时下游产线的建设及完善需要较长时间,短期对于菲律宾经济发展难有助力。在长期来看,菲律宾则会借助此项政策解决就业、产业升级、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等问题。 B.菲律宾禁矿政策一旦实施,作为菲律宾镍资源最大消费国,中国首先受到冲击。单就2022年,中国4024万干湿吨的镍矿进口量中,有83%来源于菲律宾。因此对于中国的镍不锈钢市场而言,禁矿政策无疑会加速中国镍铁产业的产能清退,使得中国不锈钢生产成本提高。同时,未来在国内也有湿法或者火法中间品产能投建的规划,此项政策的实施也会限制中国新能源原料领域发展。 对于日本、韩国而言,菲律宾禁矿也将削减其部分原料来源,增加其镍产业生产成本。 总结整体来看,菲律宾本土镍产业链升级对其经济发展有着长期的利好,而如何借助财政或非财政政策来推进,仍需要不断的磨合。    

  • 2022年全年预焙阳极出口小幅增加 同比上涨5.43%【SMM分析】

    SMM1月30日讯: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14.88万吨,环比上涨10.66%,同比跌37.75%,12月预焙阳极出口金额1.9亿美金,出口单价1283.05美元/吨。2022年全年出口198.38万吨,同比上涨5.43%。 出口国家方面,马来西亚、阿联酋、俄罗斯联邦、挪威、加拿大等国家居前,其中12月出口俄罗斯联邦较11月有2万吨增量;出口马来西亚较11月有4万吨减量,根据企业反馈,地区订单暂无太大变动,不排除因船期影响。 简评:2022年预焙阳极出口行情极佳,较2021年出口增加10.21万吨。其主要原因在于海外冲突导致能源价格上涨,电解铝企业为减少成本压力选择外采预焙阳极等原料。而我国为预焙阳极生产大国,自然被海外企业所青睐。但随着2023年到来,各大出口企业签订新一轮订单销售,以目前了解,皆反馈出口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在于欧洲、加拿大及中东地区对国内预焙阳极需求减少,因此预焙阳极企业大多将外需转变为内需需求,预计2023年预焙阳极出口将有2%-10%的减少。

  • 欧盟禁令效果有限?俄罗斯海运原油出口升至9个月来最高水平

    上周,俄罗斯海上原油出口量飙升至去年4月以来的单周最高水平,这表明该国克服了欧洲制裁对其原油出口造成的初步打击。 数据显示,在截至1月13日的一周内,俄罗斯原油出口量增加87.6万桶/日,至380万桶/日,增幅高达30%,创下去年4月以来的单周最高水平。其中,波罗的海原油出口量较前一周增加62.6万桶,来自黑海和太平洋港口的出口量也有所增加。 欧盟自去年12月5日起禁止进口俄罗斯海上原油,一并生效的还有针对俄罗斯海运原油的价格上限。经过多轮协商,七国集团(G7)、欧盟和澳大利亚将俄罗斯海运原油的价格上限设定为60美元/桶,目的是限制俄罗斯通过石油获得的收入。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欧盟针对俄罗斯原油的制裁去年12月才生效,但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初期,欧洲买家就已经开始回避俄罗斯石油。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欧盟石油进口依赖度高达97%,其中进口自俄罗斯的石油占比达到37%。 由于失去了欧洲这一最大出口市场,俄罗斯不得不向印度等亚洲客户出售折扣原油,这使得乌拉尔原油的价格一度不足全球基准原油布伦特的一半。作为俄罗斯出口原油中的旗舰产品,乌拉尔原油出口规模远远超过该国对外销售的任何其他原油。 相关统计显示,在截至1月13日的四周内,前往印度等国船只上的原油量跃升至284万桶/日,这些客户是目前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 在同一时间内,俄罗斯出口至欧洲的海运原油量小幅上升至16.7万桶/日,保加利亚目前是欧洲唯一接收俄罗斯海运石油的目的地,该国获得了欧盟禁令的部分豁免。

  • 欧盟禁令生效在即 俄罗斯赶在制裁前大量出口柴油

    俄罗斯海运柴油出口将于下月大幅增长,因为该国要赶在欧盟明年2月开始实施禁运之前将货物运进市场。 欧盟于12月5日正式禁止进口俄罗斯海运原油,并将从明年2月5日起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产品。 禁运柴油等石油产品可能更具破坏性,欧盟在结构上缺乏柴油,因此一直在储备柴油,为切断供应做准备,从俄罗斯、亚洲和中东进口柴油。俄罗斯仍是欧盟最大的外部柴油供应国。 行业数据显示,俄罗斯主要的波罗的海和黑海港口,包括一些源自白俄罗斯的港口,1月份的燃料出货量将飙升至268万吨,比12月份的计划出货量增长8%,这是至少自2020年1月以来的最高出口量。 俄罗斯的装载计划只包括通过管道输送到该国港口的柴油,一些额外的、娇小的数量也可以通过铁路运输。而Primorsk港口的数据还包括计划从白俄罗斯出口的12万吨柴油。 俄罗斯抓紧出口柴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等亚洲客户不需要俄罗斯的柴油。俄罗斯可以将欧洲不要的原油低价卖给印度等国,但无法在柴油领域也复制这一过程。事实上,中东和印度生产的柴油已在运往欧洲,以填补明年2月相关限制措施生效后预计会出现的缺口。 目前,俄罗斯柴油仍在大量运抵欧洲。贸易商和分析人士表示,在欧盟禁令正式实施后,俄罗斯柴油可能会改为运往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

  • 11月预焙阳极出口13.45万吨 2022年全年出口或超200万吨【SMM分析】

    SMM12月28日讯: 据海关数据显示,11月我国预焙阳极出口13.45万吨,环比减少35.42%,同比减少42.55%,出口金额达到1.57亿美金,出口单价继续下降,报1167.57美元/吨。截至目前,我国预焙阳极1-11月出口总量达到183.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1.71%,出口增加19.24万吨。 从出口国家来看,马来西亚占比较多,出口量达到7.4万吨,远超马来西亚当地实际需求量,预计12月马来西亚出口量将略有缩减。本月减量较多的国家为俄罗斯联邦,出口量0.56万吨,据预焙阳极企业反馈,此次出口减量主要在于俄铝方面个别电解铝厂停工,对预焙阳极需求减弱,造成此次出口量锐减。 简评:2021年全年预焙阳极出口总量188.17万吨,而今年仅11个月出口量就达到183.5万吨。今年,我国预焙阳极出口极佳,其主要原因在于海外冲突影响,欧洲及阿联酋等地区预焙阳极供应不足,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预焙阳极生产地区,自然承担了相应的海外供应,12月预焙阳极出口企业反馈一切订单正常,预计还有15-20万吨出口量增加,预计全年出口总量超200万吨

  • 俄油上限刚出台冲击就已显现?俄罗斯原油出口出现急剧减少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原油实施的价格上限已经在本周一(12月5日)正式生效,这也是迄今为止西方对俄罗斯石油领域最大的一轮制裁。尽管目前俄油的售价普遍在价格上限设定的60美元之下,但近几日披露的多组行业数据却显示,俄罗斯原油出口在短时间内依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 来自两家数据提供商的数据都显示出俄罗斯原油出口呈现大幅减少,尽管幅度有所不同。 根据大宗商品分析机构Kpler的数据,俄罗斯周二的海运出口量下降了近50万桶/日,相较11月平均的308万桶/日下降了约16%。 此外,使用信号和卫星图像跟踪船只的TankerTrackers显示,俄罗斯每天出口的原油桶数下降了近50%。俄罗斯黑海和波罗的海港口的出货量占到了降幅的大部分。 TankerTrackers联席创始人Samir Madani表示,这是一个颇为明显的下降。他指出,之前俄罗斯的石油出口一直在稳步上升,而如今两个最为明显的出口阻碍出现在黑海和波罗的海,太平洋和北极港口仍然没有受到影响,至少目前是这样。 除了原油出口明显锐减外,穿行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十几艘油轮在上周末和本周初也遭遇了交通堵塞,原因是土耳其政府坚持要求所有船只提供新的保险证明。 实际影响需要现货市场更多观察 渣打银行的分析师预计,俄罗斯的原油产量将在未来一年大幅下降。该行指出,关键的未知数是俄罗斯是否可以在不使用欧盟或其他七国集团服务的情况下,继续向其主要消费者运输石油,包括提供保险。 渣打称,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已经组建了足够庞大的影子油轮船队。然而,保险方面的限制仍可能会导致重大困扰。渣打银行预计,俄罗斯原油产量在2023年可能减少144万桶/日。 国际能源署(IEA)此前预计,随着更多买家放弃采购俄罗斯的原油,俄罗斯明年的原油总产量将减少140万桶/日。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今年俄罗斯的平均日产量约为1100万桶。 而展望更长期的未来,由于制裁和西方能源公司今年大批撤离,俄罗斯能源行业的投资前景,也可能面临不小的挑战。咨询公司欧亚集团高级分析师Jason Bush表示,“如果俄罗斯无法出售所有石油产量,就会降低石油行业投资新产量和开发新油田的动力。而如果没有新油田的开发,随着老旧油田产量的下降,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就将会持续下降。” 上周,Rystad Energy的分析师估计,到2022年,俄罗斯在勘探和钻井方面的投资将降至350亿美元,低于俄乌冲突前预期的500亿美元,也低于去年的450亿美元。该公司表示,今年的勘探水平也将低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时400亿美元的低点。 俄政府面临不小的财政赤字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和G7设定的60美元的俄油上限门槛,其实介于对俄罗斯经济非常关键的两条红线之间: 这一上限高于俄罗斯预估的每桶40美元左右的生产成本。这意味着该国仍然可以从其大部分石油出口中获利。俄罗斯主要的乌拉尔原油价格目前不到每桶50美元,远低于国际基准的布伦特原油价格。 但与此同时,60美元的价格上限本身,又低于俄罗斯每桶70美元以上的财政收支平衡点。 分析师表示,俄罗斯需要原油售价达到这个价格来平衡预算。因此,即使俄罗斯原油最终上涨到60美元的上限水平,其收入仍不足以支付俄罗斯的所有成本,这将扩大俄罗斯政府的预算赤字,并可能动用乃至大幅削减莫斯科的“雨天”基金(财政应急基金)。 凯投宏观高级新兴市场经济学家Liam Peach表示,“俄罗斯公共财政将继续面临压力,预算将继续处于赤字状态,要求政府保持紧缩的财政立场。” 在西方国家完成设定俄油上限之前,俄罗斯政府其实就已经计划好未来三年出现预算赤字,并表示将动用主权财富基金来填补这一缺口。今年10月,对天然气出口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 PJSC)征收的一次性能源税帮助俄罗斯避免了今年的预算出现赤字。 俄罗斯政府今年增加了开支,以支持对乌军事行动和刺激经济。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7%至29万亿卢布左右——相当于4600亿美元。 国际金融研究所(IIF)副首席经济学家Elina Ribakova表示,油价上限可能会使俄罗斯明年的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原计划的2%增加到3.1%。

  • 欧盟放宽运输限制后 俄罗斯煤炭出口大幅回升

    在欧盟放宽煤炭运输限制后,俄罗斯海运煤炭出口恢复到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使其更容易将煤炭出口转向亚洲。 分析公司Kpler的数据显示,俄罗斯海运煤炭10月份的出货量近1660万吨,略低于6月份的水平,6月份是至少自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自那以后,出口有所下滑,与正常的季节性波动相符。 自8月10日起,欧盟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和其他商品。今年9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修订后的指导意见,称应允许为将煤炭和其他产品转移到欧盟以外提供所需的运输、融资和保险等服务,以应对全球能源和粮食不安全问题。 俄罗斯传统上是世界前三大煤炭出口国之一,尽管煤炭行业只占俄罗斯经济的一小部分。 Kpler分析师Viktor Katona表示,“今年年初以来,煤炭运输目的地发生了变化,土耳其成为俄罗斯成功的关键之一,而中国也做出了贡献。”他补充说,欧盟9月份实施限制措施时,销量有所下降。 Kpler的分析基于港口、经纪商及其分析网络提供的焦煤和动力煤数据。这还不包括俄罗斯通过铁路出口的煤炭。 欧洲仍然不允许进口俄罗斯的煤炭,但欧洲公司现在被允许将这种大宗商品运往第三国。在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对亚洲的煤炭销售迅速增长,原因是它调整了部分欧洲出口的方向,但在向更远的客户销售煤炭时,俄罗斯面临着更高的运输成本。 自冲突开始以来,随着全球各国寻求更便宜的替代品来取代动荡的天然气价格,煤炭使用量激增。 国际航运组织Bimco的分析师Filipe Gouveia表示,“欧盟对煤炭制裁的澄清,可能缓解了运营商对能否运输俄罗斯煤炭的担忧,”“不过,我们认为,成本敏感市场的需求回升更有可能是这一增长的原因。”

  • 10月预焙阳极出口大幅增加 环比增长64.24%【SMM分析】

    SMM11月24日讯: 据海关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预焙阳极出口20.83万吨,环比增长64.24%,同比增长45.18%,出口金额2.7亿美元,出口单价1299.82美元/吨。截至目前,我国1-10月预焙阳极出口总量达到170.05万吨,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20.73%。 从出口国家来看,此次出口量位于前列的国家分别是加拿大、马来西亚、阿联酋、挪威、俄罗斯联邦,与之前大抵相同,企业大多签订较长订单交付产品。 简评:10月份预焙阳极出口环比大幅增加,据企业反馈,订单并无较大波动,不排除海外对国内冬季减产的预期,导致加大采购量的可能,预计11月预焙阳极出口量15-22万吨左右。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