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219个
》查看SMM金属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10月SMM中国电解铜产量环比下降2.94万吨,环比降幅2.62%,同比增幅9.63%。累计增幅为11.96%。 10月电解铜产量下降2.94万吨,但略小于预期。 原因如下。一、10月有8家冶炼厂进行检修,涉及粗炼产能220万吨; 据SMM测算对电解铜的影响量达到5.49万吨 。其中有冶炼厂表示阳极铜仍较难采购,对检修期间电解铜产量影响扩大。二、10月铜价创历史新高,精废价差拉大,阳极铜供应紧张态势略微缓解。 但目前江西、安徽地区关于770号文具体实施情况仍未明确,故而阳极铜采购难易程度亦呈现地区分化;部分炼厂表示阳极铜和废铜供应增加令产量增加。 综上所述,10月电解铜行业的样本开工率为81.65%,环比下降2.41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冶炼厂的开工率为83.61%环比下降4.59个百分点,中型冶炼厂的开工率为80.26%环比增加1.34个百分点,小型冶炼厂的开工率为66.56%环比增加6.67个百分点。用铜精矿冶炼厂的开工率为85.4%环比下降3.1个百分点;使用废铜或者阳极铜为主的冶炼厂的开工率为63.3%环比增加1.0个百分点。 进入11月,据SMM与市场交流得到有5家冶炼厂检修,涉及粗炼产能150万吨,预计检修影响量为4.80万吨。 据悉,10月有冶炼厂检修推迟,令检修影响量将更多在12月体现。但仍有部分企业10月开始检修且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持续11月、12月。目前高铜价下精废价差扩大,利好使用废铜或者阳极铜为主的冶炼厂开工,但770号文仍未明确,远期市场仍需计入此项干扰。 SMM预计11月电解铜环比下降0.4万吨,降幅0.37%,同比增幅8.21%。累计同比增幅11.62%。 展望12月,10-11月集中检修后, 12月产量或有所提升;但年内铜价屡创新高令部分冶炼厂年底追产意愿较低,预计12月产量仅小幅提升。 》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2025年10月,国内碳酸锂月度总产量延续增长态势,环比增长6%,同比大幅增长55%。新能源动力与储能市场优于预期,需求刺激下,国内碳酸锂冶炼厂生产积极,整体开工率维持高位。 分原料类型看:锂辉石、锂云母、盐湖、回收均存在一定增量。 锂辉石端碳酸锂:10月总产量环比增2%。头部锂盐厂始终保持极高的生产状态。非一体化企业也在需求的提振下产出保持高位。同时,在个别产线爬产的增量补充下,锂辉石端产出保持增势。目前,锂辉石端碳酸锂产出占比已突破60%。 锂云母端碳酸锂:总产量环比增加10%。增量主要来自于此前受原料制约的企业积极采购、提升开工率。其余企业产量总体稳定。 盐湖端碳酸锂:总产量环比增加16%。在新产线的爬产下,盐湖端碳酸锂产出增量明显,其余企业保持稳定生产。 回收端碳酸锂:10月总产量环比增长10%,主要受益于碳酸锂需求市场持续向好,回收企业生产积极性有所提升,但总体产量规模仍然有限。 目前,碳酸锂市场仍面临江西地区矿山政策的不确定性。但在下游需求持续向好的提振下,预计11月国内碳酸锂产出仍可维持10月生产量级,环比大致持平。 需求方面,动力市场新能源汽车商用乘用同时快速增长;储能市场供需两旺,供应持续偏紧。电芯及正极材料排产11月持续向好,预计碳酸锂11月将持续呈现较大幅度去库。
在全球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浪潮下,汽车产业追求轻量化以降低能耗、提升续航,机器人产业亟需高性能材料实现灵活化与规模化,而镁合金凭借密度低、强度高、减震性好的优势,成为两大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核心材料。从汽车零部件到机器人关键组件,镁合金正逐步替代传统材料,推动产业从 “重制造” 向 “精智造” 转型,近期多家企业的战略合作与产品落地,更凸显了镁合金在产业变革中的核心价值。 立中集团与伟景智能:镁合金赋能人形机器人升级 2025 年 10 月 9 日,立中集团与伟景智能签署《机器人战略合作协议》,镁合金成为双方合作的核心材料纽带。立中集团依托高端镁合金材料研发与精密制造能力,为伟景智能人形机器人提供高性能镁合金材料及轻量化零部件,大幅降低机器人机身重量,提升运动灵活性与续航能力,助力其突破制造成本瓶颈、实现规模化落地。同时,立中集团还为机器人提供组装配套服务,以镁合金零部件的精准生产保障机器人组装精度,而伟景智能的智能视觉技术则反哺立中集团优化镁合金生产流程,形成 “材料研发 - 产品应用 - 技术迭代” 的闭环,推动人形机器人向 “轻量化 + 智能化” 双重升级。 永茂泰与人形机器人企业:镁合金零部件的标准探索 2025 年 10 月 17 日,永茂泰(605208)与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执行器及关节零部件领域,镁合金成为双方联合研发的核心方向。作为汽车用铸造再生铝合金及零部件龙头,永茂泰将自身在镁合金材料成型、精密加工领域的经验延伸至机器人领域,计划与合作方推出基于镁合金的高性价比执行器及关节零部件 —— 这类零部件需承受高频次运动与外力冲击,而镁合金的高强度与减震性可显著提升其使用寿命与稳定性。双方还计划共同制定镁合金机器人零部件行业标准,推动通用化、标准化应用,同时筹备成立人形新材料研究院,进一步探索镁合金在机器人领域的性能优化,不过公告也提示,目前合作仍处框架阶段,镁合金零部件的量产与业绩贡献存在不确定性。 广西汽车集团:镁合金业务构建汽车轻量化新生态 2025 年 10 月 22 日,广西汽车集团在重庆卓通启动轻量化镁合金业务,标志着镁合金正式成为其 “菱势工程” 战略的核心支撑。早在 2024 年 12 月,集团便与重庆大学合作研发镁合金应用技术,2025 年 5 月通过五菱工业完成镁合金仪表板横梁支架(CCB)半固态压铸试制,实现 “材料 - 结构 - 模具” 一体化创新 —— 该部件采用镁合金后,重量较传统钢件降低 40% 以上,且强度满足汽车安全标准。核心落地单元重庆卓通已构建覆盖镁合金半固态压铸、精密加工、无尘喷涂的全流程制造体系,后续将建成年产能 150 万件以上的镁合金生产线,投产后预计年增上亿收入。未来,集团还将整合镁合金与钢铝塑、吸能材料的组合应用,打造多元化轻量化解决方案,推动汽车产业向绿色、安全方向转型。 江铃羿驰 01:镁合金轮毂引领汽车材料新潮流 江铃集团新能源近期上市的羿驰 01(SC01)纯电动跑车,以 “国内首款全系标配镁合金轮毂” 成为行业焦点,售价 22.98 万元的车型,将镁合金的应用从 “零部件” 升级为 “核心配置”。该车标配的 18 寸镁合金轮毂由山西银光华盛镁业制造,采用锻造 + CNC 切削工艺,单只重量仅 5.9kg,较同尺寸铝合金轮毂减重约 25%,大幅降低簧下质量,提升车辆操控性与续航能力。此外,新车还提供多款个性化镁合金轮毂选配,首批用户可享免费定制权益。在性能层面,镁合金轮毂与管阵式车架、碳纤维座椅共同作用,使整车整备质量仅 1365kg,配合双电机动力系统,实现 2.9 秒零百加速与 520km CLTC 续航,充分证明镁合金在提升汽车综合性能中的关键作用,为汽车用镁合金市场注入强劲动能。 总结:镁合金重塑产业格局的未来展望 从机器人的轻量化零部件到汽车的核心配置,镁合金已成为连接汽车与机器人两大产业的关键材料纽带。立中集团、永茂泰推动镁合金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广西汽车集团、江铃新能源实现镁合金在汽车产业的规模化应用,这些案例不仅展现了镁合金的多元应用场景,更预示着其将推动产业进入 “材料驱动创新” 的新阶段。未来,随着镁合金生产工艺的优化、成本的降低以及行业标准的完善,其在汽车轻量化、机器人智能化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成为全球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之一。
据SMM统计,10月国内氢氧化锂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环比上升6%。 从冶炼端来看,由于本月三元材料需求增长较为显著,带动三元材料厂提货订单增加,冶炼厂延续按需生产节奏,由此产量实现小幅提升;此外,部分大型冶炼厂新产线陆续投产并逐步放量,其爬产进程也为整体供应贡献了增量。致使冶炼端环比上抬7%。苛化端方面,在产企业大多维持原有生产节奏,产量环比保持稳定。 展望11月:冶炼端个别新增产线将继续小幅爬产,苛化端排产计划基本稳定。预计11月整体氢氧化锂产量有微抬预期,同比表现大致持平。
2025年10月,国内三元前驱体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环比上升4.92%,同比增长18.59%。行业平均开工率进一步提升至49.13%。从产品结构来看,6系前驱体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占比达46.16%;其他系别产品占比相应受到挤压,其中5系、8系和9系分别占比13.38%、27.60%和10.41%。 受部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于明年退坡的影响,当前市场出现明显的订单前置现象,预计需求将延续至年底。此外,原材料价格看涨预期增强,叠加前驱体出口管制政策发布带来的海外订单提前交付,共同推动了本月供给的进一步增长。小动力及消费类市场整体表现平稳。本月前驱体厂商普遍面临较大的原材料成本压力,部分中小厂商出货受到一定影响。 展望11月,前驱体需求预计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但由于10月市场已处于高位,11月排产计划基本持平,预计环比微降0.11%,同比仍增长20.40%。
2025年10月,国内三元材料产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环比上升11.58%,同比增长43.08%。行业整体开工率继续回升至55%。 从产品结构看,受国内动力市场需求旺盛带动,6系材料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4.00%。5系材料虽面临成本压力,但本月动力端对5系需求亦表现良好,其占比小幅提升至14.81%。高镍材料份额相应受到挤压,8系和9系占比分别为25.75%和13.38%。 动力市场方面,受明年补贴政策退坡预期及原材料看涨情绪共同推动,四季度需求表现强劲,预计高景气态势将延续至年末。小动力及消费类市场需求近期相对平淡。整体来看,11月市场需求预计持续向好,排产计划继续小幅上行,环比增长1.37%,同比增长39.76%。
本周市场多空因素交织,宏观情绪回暖与持续累积的库存压力共同主导镍价的震荡下行走势。周初沪镍主力合约报122,150元/吨,随后承压回落,截至周五收盘报120,590元/吨,当周下跌1.14%。LME镍价格周初报15,370美元/吨,受到海外宏观回暖周初价格小幅回升,后又受到基本面压力回调,最新报价15,200美元/吨,下跌0.85%。现货市场方面,本周SMM1#电解镍均价122,250元/吨,环比上周下跌950元/吨,金川镍升水本周均值为2,400元/吨,环比上周降低100元/吨,国内主流品牌电积镍升贴水区间为-200-100元/吨,环比上周升贴水走弱。本周因盘面价格处于低位,下游点价采买情绪较高。 宏观方面,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但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12月降息并非“板上钉钉”,并指出委员会内部存在明显分歧。这一偏鹰派的表态导致市场对年内再次降息的预期从95%骤降至65%,引发美元指数短暂反弹,政策路径的不确定性抑制了多头情绪,使得镍价反弹幅度受限。10月30日中美元首会晤成果较为积极,美方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并将24%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同时美方将暂停实施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这一进展缓解了市场对贸易摩擦升级的担忧。但LME镍库存持续攀升至251,706吨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后市镍价震荡区间下移,参考价格为11.9-12.3万元/吨。 库存方面,本周上海保税区库存约为2600吨,环比上周减少800吨。 国内社会库存约为4.81万吨,环比上周去库698吨。
据了解,截至10月30日,原生铅主要交割品牌厂库库存为0.86万吨,较上周增加0.71万吨。 本周华东地区铅冶炼企业进入检修,而华北地区铅冶炼企业逐步复产,增减相抵后产量仍有小降。而因10月下旬铅价大幅上涨,月末时段中大型铅蓄电池企业集中减停产,铅消费明显走弱,铅冶炼企业厂库库存逐步累增,同时现货市场从上周的升水交易转向贴水(对SMM1#铅)交易。另考虑到近期铅期现价差扩大,部分持货商有意交仓,后续我们需要关注交仓带来的铅锭库存转移的可能性。
下周,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是美国10月ADP就业人数、美国10月失业率和美国10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等数据将公布。本周中美元首会晤,双方达成了“贸易休战”,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中美贸易协定最早将于下周进行签署。另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终止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全面关税政策的决议。此外,中国有色工业协会建议:对铜、铅、锌等大宗金属考虑设立产能天花板,严控新增产能。宏观政策利好消息频出,后续关注具体政策公布以及对铅产业链的长期影响。 伦铅方面,海外市场铅锭呈去库状态,LME铅库存再次周降万余吨,同时LME0-3贴水收窄至-33.99美元/吨。同时,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中美经贸团队达产共识,宏观条件向好,提振铅价录得八连阳。下周宏观面利好或继续发酵,但中国铅锭进口窗口收窄,海外铅锭向中国转移的预期下降,预计伦铅将运行于1990-2045美元/吨。 国内沪铅方面,铅下游企业减停产尚未完全结束,铅消费改善有限,同时再生铅与原生铅企业生产增减并存,再生铅增量将高于原生铅,或使后续铅锭累库预期加剧,拖累铅价走弱。同时宏观利好依然有效,缓和市场悲观情绪,预计下周沪铅主力将合约运行于17200-17550元/吨。 现货价格预测:17100-17300元/吨。原生铅方面,虽有铅冶炼企业检修,但多家企业厂库库存累增,现货流通货源增加,现货贴水交易占比或增多。再生铅方面,以安徽为代表的冶炼企业陆续复产,整体供应增量,叠加进口铅补充,再生铅贴水或进一步扩大。铅消费方面,随着部分下游企业减停产结束,生产企业将恢复刚需采购,但终端消费预期不旺,后续下游企业将相对谨慎。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