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26个
11月21日,八一钢铁在互动平台表示,新疆的铁矿石的供应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明显。近期,因季节性影响,疆内矿山的开工率低,受进口运输量限制、跨省采购成本居高、疆外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四季度区域铁矿石的供求关系吃紧,价格有所上涨。公司一直和疆内铁矿企业有很好的合作关系,供应较为稳定,双方也在寻求一种比较适合新疆区域特点的的定价模式,在争取公司合理利润的基础上,促进整个产业链获得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此前,八一钢铁三季度业绩公告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177.8亿元,同比减少9.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7.39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476元。2022年1至12月份,八一钢铁的营业收入构成为:钢铁行业占比96.14%。 三季度公司完成铁产量146.6万吨,钢产量157.1万吨,商品坯材销量163.9万吨。1-3 季度,公司累计完成铁产量410.9万吨,钢产量445.4万吨,商品坯材销量443.3万吨。 八一钢铁在最新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今年初以来,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钢铁市场形势较为严峻,行业发展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从用钢行业来看,基建保底,房地产仍低迷,下游行业指标总体未见实质好转,钢铁需求仍将继续承压。公司将上下同欲破解难题,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升级,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改造,激发发展新动能,加强政策分析,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力争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 八一钢铁6月9日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地处乌鲁木齐市,自治区作为中亚战略的支点、向中亚开放的门户、“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公司在南疆长期设有营销服务处,通过自治区外贸行业的龙头企业八钢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在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参与了很多“一带一路”工程项目的钢材供应,并提供一揽子服务。若中吉乌铁路顺利实施,会在发掘公司经济潜力方面创造新的机遇,公司将密切关注。作为央企控股钢铁上市企业,公司会积极响应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在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
SMM11月16日讯:昨晚发改委研究加强铁矿石市场监管工作以及大商所即将收紧铁矿石部分合约单日开仓限额并提高交易保证金水平的消息一出,隔夜铁矿石期货闻风大跌2.91%!16日早盘开盘,铁矿石期货延续跌势,截至16日上午9:31,铁矿石期货跌3.11%,随后跌幅有所收窄。铁矿石作为黑色系重要的原材料,其价格异常波动一直引得了发改委的关注。一起来回顾一下之前几次发改委出手之后的市场表现。 》点击查看SMM期货数据看板 消息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铁矿石市场监管 11月15日晚间,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针对近期铁矿石价格出现异动上涨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派员赴大连商品交易所,共同研究加强铁矿石市场监管工作。 大商所调整铁矿石期货合约交易限额和交易保证金水平 11月15日晚间,大商所发布《关于调整铁矿石期货合约交易限额和交易保证金水平的通知》。通知显示: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风险管理办法》,经研究决定,大商所将对铁矿石期货合约交易限额和交易保证金水平做如下调整:一、 自2023年11月17日交易时(即11月16日夜盘交易小节时)起,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在铁矿石期货I2401、I2402、I2403、I2404和I2405合约上单日开仓量不得超过500手,在铁矿石期货其他合约上单日开仓量不得超过2,000手。 该单日开仓量是指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当日在单个合约上的买开仓数量与卖开仓数量之和。套期保值交易和做市交易的单日开仓数量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具有实际控制关系的账户按照一个账户管理。二、 自2023年11月20日(星期一)结算时起,铁矿石期货合约投机交易保证金水平由13%调整为15%。 对同时满足《大连商品交易所风险管理办法》有关调整交易保证金规定的合约,其交易保证金按照规定交易保证金数值中的较大值收取。 回顾:发改委出手后 铁矿石市场表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加强铁矿石价格形势分析和市场监管】 发改委9月8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证监会期货部组织部分期货公司召开会议,研判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形势,提醒企业全面客观分析市场形势。参会企业分析认为,8月中旬以来,在铁矿石市场供需基本面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出现过快上涨,后期面临下行压力。参会企业表示,将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共同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强化投资者风险教育,及时向客户提示市场风险。会议要求,期货公司要依法合规经营,加强研究报告等信息发布合规审核,全面准确客观分析铁矿石市场形势,不得片面解读有关政策,不得选择性引用数据,不得故意渲染涨价氛围;要加强对投资者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理性交易,不得过度投机炒作。下一步,国家将继续紧盯铁矿石市场动态,持续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有媒体9月7日就从发改委获悉了两部门表示将加强铁矿石的监管的消息,9月7日铁矿石主力期货跌1.77%,9月8日当天铁矿石期货跌2.07%。铁矿石期货连续两个交易日出现了下跌调整。 【国家发改委:坚决遏制铁矿石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促进铁矿石市场平稳运行】 国家发改委4月份新闻发布会于4月19日上午召开,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针对铁矿石价格明显上涨的情况,今年以来,我们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铁矿石现货期货联动监管力度,多次开展约谈提醒,引导企业全面客观看待市场供需形势,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过度投机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同时,持续加大国内铁矿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国内铁矿项目建设,加强再生钢铁资源回收利用,提升国内资源供给保障能力。随着相关措施逐步显效,近日铁矿石价格已小幅回落。后续,将继续紧盯铁矿石市场动态,会同有关部门综合采取供给保障、需求调节、市场监管等措施,坚决遏制铁矿石价格的不合理上涨,促进铁矿石市场平稳运行。 在发改委出手后,4月19日当天,铁矿石主力期货跌0.96%,此后便继续下跌,跌势一直持续到4月25日,铁矿石期货连跌五个交易日。 【发改委:国家加强铁矿石价格形势分析研判和期现货市场监管】 据发改委4月4日消息:发改委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财金司、证监会期货部组织部分期货公司召开会议,分析研判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形势,了解铁矿石期货交易情况,提醒企业全面客观看待市场形势。参会企业分析认为,一季度受市场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铁矿石价格攀升至高位水平;后期全球铁矿石供应将逐步增加,加之国内废钢供应稳步提升,市场供需总体趋于宽松、价格下跌可能性较大,特别是下半年价格水平可能明显走低。参会企业表示,将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共同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强化投资者风险教育,及时向客户提示市场风险。会议要求,期货公司要依法合规经营,在发布研究报告等过程中,全面准确客观分析铁矿石市场形势,不得故意渲染涨价氛围;要加强对投资者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理性进行交易。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紧盯铁矿石市场动态,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坚决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4月4日当天,铁矿石主力期货跌2.06%。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建议加强铁矿石调控监管遏制价格不合理上涨】 3月6日消息,针对近一段时间铁矿石价格过快上涨情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组织部分市场机构和业内专家召开会议,分析研判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形势,提出政策建议。 专家认为,在供需基本面没有发生较大改变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短期大幅上涨,炒作迹象明显。特别是个别国际机构无视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铁矿石供应总体趋于宽松的大背景,肆意鼓吹铁矿石供应面临短缺、价格将明显上涨,推升涨价预期,严重背离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的现实。 专家建议,铁矿石贸易企业和钢铁企业要全面、理性看待当前铁矿石市场供需情况,不跟风炒作;资讯机构和金融机构要客观、准确发布市场信息和研究报告,不发布误导信息、刺激涨价预期。专家同时建议,有关部门持续加强现货期货市场联动监管,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铁矿石价格不合理上涨。 3月6日当天铁矿石主力期货跌2.13%。 此外,年初,铁矿石的疯狂上涨引发市场关注,发改委曾经在1月份发布了三次加强监管的消息。 1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证监会期货部组织部分铁矿石贸易企业和期货公司召开会议,分析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形势,详细了解有关企业参与铁矿石现货和期货交易情况,提醒告诫有关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不得编造发布虚假信息,不得选择性引用数据和信息、故意渲染涨价氛围,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得哄抬价格,不得过度投机炒作。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证监会将持续密切跟踪市场动态,进一步研究采取措施,加大现货和期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过度投机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正常秩序。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近日个别铁矿石资讯企业转载不实旧闻,混淆视听。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第一时间约谈有关资讯企业,提醒告诫相关企业不得编造发布虚假信息,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得哄抬价格。1月6日,据国家发改委微信公众号消息,针对近期铁矿石价格过快上涨等情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召开会议,分析研判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形势,听取业内专家和部分市场机构意见,研究加强铁矿石价格监管工作。专家认为,近一段时间,在市场供需基本面总体稳定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快速大幅上涨,存在明显炒作成分。专家建议,加强铁矿石价格监管,特别是严厉打击夸大市场信息、渲染涨价氛围、期现货联动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关注铁矿石市场价格变化,将会同有关部门紧盯市场动态,持续加强监管,对散布虚假信息、哄抬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绝不姑息,切实保障铁矿石市场价格平稳运行。 1月5日,铁矿石主力合约跌1.23%,1月16日铁矿石主力合约跌4.31%,1月17日铁矿石主力合约跌1.3%。 从今年以来发改委多次出手,也可以看出其对铁矿石价格加强市场监管的决心。 基本面 上周SMM全球铁矿发运总量2881万吨 环比减少8.5%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供应端: 上周(2023年11月4-10日),SMM全球铁矿发运总量2881万吨,环比减少8.5%。其中澳洲发运1734万吨,环比减少1.2%;澳洲发往中国1332万吨,占澳洲发运总量的76.8%,环比减少3.8%。巴西发运537万吨,环比减少36.8%;巴西发往中国324吨,占巴西发运总量的60.4%,环比减少16.5%。从上周的到港数据来看,SMM中国铁矿石到港总量2373.33万吨,环比减少6.53%。 需求端: 据SMM调研,11月15日,SMM统计的高炉开工率为环比上周上升0.73%。高炉产能利用率为也环比上期上升0.78%。样本钢厂日均铁水产量为219.99万吨,环比上期上升2.19万吨。近期钢材价格逐渐回暖,钢厂亏损逐渐缩小,生产积极性有所回暖;前期检修高炉按计划陆续复产,高炉开工率明显回升。据SMM跟踪调研,近期高炉开工率依旧呈现上涨趋势,由于钢材价格持续上涨,钢厂近期或将转亏为盈,生产积极性较好;部分在检高炉近期依旧有复产计划,继续带动铁水上升;但考虑到环保限产以及钢材淡季需求依旧有待验证,后市高炉开工率以及铁水产量或将不及预期。 机构声音 光大期货研报指出:供应端,发运量、到港量连续两周下降。需求端,铁水产量环比下降2.68万吨至238.72万吨,疏港量环比增加,进口矿日耗环比有所下降。据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中国粗钢产量7909万吨,同比下降1.8%;生铁产量6919万吨,同比下降2.8%;1-10月,中国粗钢产量87470万吨,同比增长1.4%;生铁产量74475万吨,同比增长2.3%。消息面,针对近期铁矿石价格出现异动上涨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派员赴大连商品交易所,共同研究加强铁矿石市场监管工作。大商所也调整了铁矿石期货合约交易限额和交易保证金水平。 近期矿价涨幅较大,关注价格监管趋严风险。 一德期货分析师程子恒表示, 铁矿石的上涨,主要是上游矿山对价格的控制。 “中国的铁矿石主要源于进口,上游矿山集中度高,下游钢厂相对分散。矿山可以根据钢厂情况动态调整发运,近期国内钢厂的低需求也让矿石发运回落,四大矿山中的FMG与RT过去3周发至中国的铁矿石数量创了过去5年内的新低,澳洲至中国的发货量也低于过去2年。”据一德期货统计,钢厂螺纹钢与热轧卷板的平均利润近期有所回升,但仍处于过去5年的新低,不同品类的钢铁制品每吨仍亏损200-300元上下。目前的状态(铁矿石上涨)已经不能单纯认为是负反馈的结束+宏观驱动上涨,也包含了资本对未来低库存运行常态化的看好。从逻辑上看,前期钢厂利润恢复会带来复产,叠加焦炭提涨,钢厂利润不会持续好转,即使不考虑入冬后需求可能出现下降,当前黑色品种现货整体上涨幅度都要弱于期货,形成了一个低库存=上涨,上涨≠利润增加的新循环,产业链高成本运行,利润重新回到上游。
淡水河谷已与阿曼船东Asyad签署协议,将为一艘名为“Sohar Max”的Valemax型船安装旋翼帆。Valemax是世界上最大的矿砂船,它长达362米,宽达65米,装载量高达40万吨。这项技术由英国制造商Anemoi开发,可利用风力推动船舶前行,从而提高能效并减少排放。“Sohar Max”轮的改造工作将于2024年第二季度完成,届时将对其启动试航。 这艘Valemax型船上将安装5个圆柱形的旋翼帆,它们高约35米,直径约5米,其受风面积为此前安装在32.5万吨级的Guaibamax型船上的旋翼帆的两倍,它能使船舶能效提高多达6%,每艘船每年可减少多达3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 在“Sohar Max”轮上安装旋翼帆的协议,系淡水河谷与Asyad就在淡水河谷租用的4艘散货船上试点创新技术所签署的第六份也是最后一份协议。此前涉及的项目包括使用有机硅涂料减少阻力、安装变频器减少电力消耗以及使用流体力学装置改善推进力。4艘散货船上均安装了实时数据收集系统,对这些技术加以监控。将尖端技术用于航运,系淡水河谷“生态航运计划”的一部分,这是由淡水河谷航运部发起的一项研发计划,其目的在于助力公司应对减少碳排放的挑战,这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设定的目标。 “风能将在我们铁矿石海运脱碳战略中发挥核心作用。”淡水河谷航运技术经理罗德里戈·贝梅里奥(Rodrigo Bermelho)表示,“此外,‘生态航运计划’中的所有试点项目都将为下一代 Guaibamax型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旋翼帆的工作原理 圆柱形的旋翼帆由于“马格努斯效应”,在转动时将产生压力差,从而推动船舶前行。使用这一技术,能使船舶在有利的风力条件下减少主机的用电和能耗,从而节省燃料,同时保持速度和航行时间不变。
2023年第三季度,铁矿石产量同比下降4%,主要系帕劳佩巴(Paraopeba)综合运营区原矿产量下降以及北岭(Serra Norte)运营区产量下降所致。本季度整体质量得到提升,铁含量同比增加87 个基点,这得益于S11D矿区产量增长,以及随着托尔托(Torto)矿坝启动调试,布鲁库图(Brucutu)运营区球团精粉产量增长,这使得球团产量同比增长11%。 2023年第三季度,受益于有利的市场条件,铁矿石粉矿和球团销量同比增长6%。 2023年第三季度,铜产量同比增长10%,主要得益于萨洛博(Salobo)三号工厂持续达产。萨洛博综合运营区9月产量达到2019年7月以来最高单月产量。鉴于到目前为止的业绩以及对第四季度的生产预期,淡水河谷预计全年铜产量将在31.5万吨和32.5万吨之间。随着铜产量增长,铜销量同比增长8%。 2023年第三季度,镍产量同比下降19%,与计划一致,主要系沃伊斯湾(Voisey’s Bay)矿区继续向地下作业过渡以及萨德伯里(Sudbury)精炼厂开展额外维修所致。镍销量同比减少12%,与产量一致。 产量摘要 销量摘要 价格实现摘要
10月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先生为大家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多重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整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货物贸易进出口平稳运行、积极向好。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3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0.2%。其中,出口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6%;进口13.2万亿元,同比下降1.2%。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外贸规模稳中有增,9月创年内单月新高。从季度看,进出口逐季抬升,一、二、三季度进出口分别为9.72万亿、10.29万亿、10.79万亿元;从月度看,9月当月进出口3.74万亿元,环比连续2个月增长, 9月当月进出口规模创年内单月新高。 二是民营企业进出口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6.34万亿元,同比增长6.1%,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3.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9.42万亿元,国有企业进出口4.95万亿元,分别占30.6%和16.1%。 三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好于整体。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4.32万亿元,同比增长3.1%,占进出口总值的46.5%。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全面展示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外贸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近期,我们编制完成了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指数,该指数由2013年基期的100点升到2022年的165.4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 四是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 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26万亿元,同比增长3.3%,占出口总值的58.3%,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 汽车及其零配件、船舶、电工器材分别增长48.2%、26.8%、16.2%。 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07万亿元,占17.5%。 五是大宗商品、消费品进口扩大 。 前三季度,我国能源、金属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增加16.5%。其中,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产品8.6亿吨,增加31.8%;铁、铝等金属矿砂10.86亿吨,增加7.8%。同期,进口消费品1.46万亿元,增长3.1%。其中,干鲜瓜果及坚果、医疗保健品分别增长22.8%、18.5%。 总的看,在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的大环境下,我国外贸顶住压力,稳规模、优结构持续推进,积极因素不断积蓄。相信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稳外贸各项务实举措效用持续发挥,进出口运行态势将更加稳健、质量效益将进一步提升,促稳提质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凤凰卫视记者: 积极扩大进口,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请问您对中国当前进口形势如何评价?另外,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举办,请问您对于下一阶段进口的走势有何期望?另外,海关在保障进博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吕大良: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承载了接近全球1/5人口,也创造了全球近三成制造业的增加值,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实施扩大进口战略,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口仍然保持了良好势头,在规模数量、品类结构等方面,呈现了不少的亮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进口规模逐季走高,自主要来源地进口趋势向好。一、二、三季度,我国分别进口4.23万亿、4.39万亿、4.58万亿元,规模是逐季扩大的。其中, 我国自拉美、东盟、欧盟进口均已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增长,三季度环比增速分别为8.5%、6.3%和2.6%。 二是进口数量稳步增加,保供稳链作用持续发挥。我国进口数量已经连续8个月同比增加,前三季度累计增加2.6%。尤其是满足国内生产需要的资源能源产品、关键零部件等进口数量稳步扩大,比如原油、天然气、金属矿砂等进口数量分别增加14.6%、8.2%、7.8%;电脑的中央处理部件、航空器零部件等进口数量也分别增加42.9%、15.9%。 三是进口准入开放多元,更好满足民生消费需要。截至目前,我国已经与17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海关检验检疫合作关系,签署农产品食品准入类国际合作文件近400份。前三季度,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了8.6%,其中,干鲜瓜果及坚果、酒类及饮料分别增长22.8%和21%。同时,随着国内民众消费需求稳步扩大,部分个性类、升级类的消费品进口增长。前三季度,我国进口首饰、钟表、医疗保健品、鞋靴箱包分别增长74.3%、18.9%、18.5%和9.2%。 扩大进口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也有利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 总的看,伴随着我国扩大进口战略的不断深化,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开放、巨大的中国市场将更多、更广地惠及全球。 红星新闻记者: 我们关注到,世贸组织10月最新发布的贸易预测中,调低了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请问您对当前中国外贸形势怎么看?对全年增速如何预判? 吕大良: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外需走弱、价格下跌,叠加去年高基数影响,我国外贸增长面临不少压力。但随着国内各项政策的精准发力、走深走实,企业主动求新求进、应变克难,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平稳运行,同比增速基本持平,并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具体来看,首先是“稳”,这是基本面。一是规模稳,二、三季度,进出口均在10万亿元以上,保持了历史较高水平;二是主体稳,前三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增至59.7万家,其中2020年以来持续活跃的企业进出口值占整体的近8成;三是份额稳,根据我们初步测算,前7个月,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稳”是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外贸抗压抗逆能力的集中体现。 在稳的同时,当前外贸运行还呈现出“好”的积极变化:一是整体趋势好。 进出口规模逐季扩大、月度走势向好;特别是9月份,在环比少三个、同比少一个工作日的情况下,规模创下年内的月度新高,如果剔除工作日差异影响,9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0.9%。 二是民企活力好。前三季度,民营企业月度进出口增速均高于整体,民营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至22.7%,汽车、工程机械、电子消费品等领域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三是市场潜力好。前三季度,我国对中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33.7%、6.7%和5.1%,均高于我国外贸整体增速;近期,我国对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进出口也明显改善。四是平台发展好。前三季度,我国21个自贸试验区进出口5.65万亿元,增长4.6%,占我国外贸整体比重进一步提升到18.3%;海南自贸港进出口增长20.3%。 关于下一步外贸走势。我们也注意到,近期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均对全球贸易碎片化表示了担忧,世贸组织将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速从此前预测的1.7%下调到0.8%,说明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我国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恢复向好的积极因素仍在不断积聚,随着我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持续推进,“稳”的基础更加扎实,“好”的变化将更加突出,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实现全年外贸促稳提质目标、持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日本共同社记者: 从宏观经济的观点来说,到9月进出口继续负增长,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状况表示担心。请问您怎么看中国贸易的前景? 吕大良: 关于中国的贸易,、近期在积极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外贸也同步呈现了向好的走势。对下一阶段我国外贸运行,我们认为,依然有不少有利因素的支撑。 一是国内经济运行向好。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环比回升,8月份工业增加值、社零消费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了0.8和2.1个百分点。特别是最近的“超级黄金周”,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 二是产业优势巩固。船舶、工程机械、家电等优势出口产业,市场占有率、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等进一步提升。同时,消费电子产业进出口呈现了复苏的势头,集成电路进出口在8、9月连续环比回升,9月手机、电脑出口同比降幅明显收窄。 三是企业的订单和信心改善。中国海关贸易景气统计调查结果显示,9月份新增出口、进口订单环比增加或持平的企业比重较上月分别提升了0.8个、1.7个百分点,出口、进口乐观企业比重较上月分别提升1.3个和0.7个百分点。 不可否认,我国外贸仍将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等,都将对我国外贸造成压力。 但综合来看,正如我刚才介绍的,随着我国经济恢复的积极因素不断积蓄,我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进出口有望继续巩固向好势头,实现全年促稳提质目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您刚刚提到近期海关编制了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指数,能否介绍一下这个指数的具体情况? 吕大良: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经贸关系日益密切,贸易往来持续活跃。近期,海关总署组织编制了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指数,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互利和贸易促进4个维度,全面、系统地展示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外贸发展取得的成就。 刚才我已经介绍了,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指数由2013年基期的100上升到了2022年的165.4。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贸易规模实现快速攀升。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规模指标显著提升,2022年达到161.3,进出口规模由2013年的10.11万亿元攀升到2022年的18.95万亿元,累计增长87.4%,年均增速达到7%,较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1.5个百分点,占我国进出口总值比重由39.2%提升到45.4%。 二是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向好。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结构指标总体呈上升态势,2022年达到了118.9。我国与共建国家产业结构更加契合、产业联系更加紧密、贸易合作基础稳固。 三是贸易互利程度不断深化。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互利程度总体呈快速提升态势,2022年贸易互利指标达到164,反映出中国与共建国家间开放合作、互惠共享程度不断加深。目前,中国是共建国家中114个国家的前3大贸易伙伴,是6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是74个国家的最大进口来源地和35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市场。 四是贸易促进作用持续增强。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促进指标整体呈明显上升态势,2022年达到了217.3。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出口中,近9成面向共建国家,港口、铁路、桥梁、海外产业园等一系列共建项目陆续落地。同时,我国与共建国家国际物流通道持续拓展,有力促进了贸易增长。以中欧班列为例,十年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从2013年的80列快速增长到2022年的1.6万列,目前已经通达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 封面新闻记者: 目前国际市场需求较为疲弱,对我国出口是否有影响?对四季度的外贸走势,发言人有怎样的预期? 吕大良: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发展面临多重压力,尤其是外部需求持续低迷对我国出口形成了直接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有效地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同时,广大企业也在积极应对国际需求变化,抓订单、优结构、拓市场,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在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和挑战面前,我国外贸出口保持了较强韧性。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实现了0.6%的增长,特别是近两个月,出口呈现出更多积极变化,8、9月出口规模连续扩大,环比分别增长1.2%和5.5%,趋稳回升态势明显。具体来看: 一是出口数量由减转增,回升势头更加巩固。价格、数量是影响价值的两个表观因素,今年部分月度出口值下降,主要是受到出口价格下跌拖累。从量来看,8月出口数量已由前期的同比减少转为增加5.9%,9月进一步提升至7.9%。 二是传统优势产品企稳,绿色动能持续发力。 近两个月,我国消费电子产业链上的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企稳向好,集成电路出口在8月份由负转正,9月同比增速提升到2.8%;手机、电脑9月出口环比分别增长124.9%和8.3%,同比降幅较8月份分别收窄14.3和1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值连续14个季度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三是从市场看,主要传统市场明显改善,新兴市场增长提速。9月,我国对日本、欧盟、韩国、美国的出口同比降幅分别较8月份收窄14.1、8.7、8.1和0.5个百分点,对中东、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出口同比增速进一步加快。 至于四季度的出口走势,我们认为,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仍然是出口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我国出口综合竞争优势仍然稳固。中国海关贸易景气统计调查结果显示,9月反映出口订单保持稳定或增加的企业比重较8月份提升0.8个百分点,对未来出口表示乐观的企业比重提升1.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政策给力、企业努力、各方合力,四季度出口趋稳向好势头有望继续巩固。 南方都市报记者: 民营企业是我国外贸第一大经营主体,请问今年以来,民营企业进出口有何突出特点?海关在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重大意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吕大良: 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在稳增长、促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外贸领域,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1%,明显优于整体,是稳规模、优结构的中坚力量。具体来看: 一是民营企业是外贸增长的主引擎。前三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51.18万家、进出口16.34万亿元,分别占整体的85.7%、53.1%,同比分别提升1.1、3.1个百分点,规模可观。同时,民营企业月度进出口表现均好于整体,8月进出口率先转正,9月增速提升4.1个百分点至6.6%,走势可喜。 二是民营企业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例如,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继续发挥着引领作用,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在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出口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78.9%、59.9%和56.8%。在半导体产业中的参与度也在继续提升,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在集成电路进口、出口中的比重分别提升2.6个和4.9个百分点,提升到42%和32.8%。 三是民营企业是品牌建设的先锋队。近年来,我国在光伏、工程机械、电子消费品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升级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品牌的美誉度。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的太阳能电池、工程机械、电脑中,自主品牌产品的比重分别为78%、57.9%和52.4%。 四是民营企业也是消费品进出口的主导者。“进”可适应国内多样化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出”也为国际市场提供了优质的产品,惠及到全球消费者。前三季度,民营企业是我国食品烟酒类、日化用品类和文化娱乐类消费品最大的进口主体,比重分别为70.7%、53.9%和49.6%;同时,也是我国纺织服装、鞋靴、箱包等消费品出口的主导力量,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在这些产品出口中的比重超过了8成。 今年海关总署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16条举措,各直属海关也相应出台细化配套措施,强化政策协同效应,深入企业送政策、听意见、解难题,助力外贸稳定发展。从实施情况看,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广大进出口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不断提升。下一步,海关将一如既往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从促进物流畅通、贸易便利、助企减负增效、支持创新发展等方面为企业赋能,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北京青年报记者: 这几年,东盟一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想问一下今年以来我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进出口情况? 吕大良: 。我先通报一下我国与东盟的贸易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东盟进出口4.68万亿元,同比增长0.8%,占我国外贸的15.2%,东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往来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具体来看: 一是产业融合日益加深,中间产品贸易往来密切。自2012年起,东盟一直是我国中间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 今年前三季度,中间产品占我国与东盟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64.3%。我国与东盟在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领域合作紧密,前三季度,东盟是我国音视频设备零件、平板显示模组等产品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进口值均实现快速增长;同时,我国对东盟出口的汽车零配件、二极管、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附件、锂电池等均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 二是合作道路持续拓宽,农产品贸易更加丰富便捷。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中老铁路两大跨境通道对双方贸易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农食产品准入积极推进,东盟特色农产品进入我国更加顺畅。前三季度,我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1932.4亿元,增长6.5%。部分特色农产品进口表现亮眼,干鲜瓜果及坚果进口614.6亿元,增长35.3%,其中鲜榴莲、山竹、菠萝分别增长81.1%、17%和14.4%。 上个月,我国举办了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20年间,双方贸易规模跨越了6个万亿元级别的台阶,2022年达到6.42万亿元,连续3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展望未来,随着RCEP全面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加快推进,双方合作领域将进一步拓展,经贸往来将进一步深化,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发展潜力巨大,互利共赢的“蛋糕”将越做越大。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在绿色低碳产品出口方面,刚才吕司长也提到“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近年来一直保持持续增长。能否介绍一下今年前三季度“新三样”出口情况?海关在促进绿色低碳产品出口方面有哪些举措? 吕大良: 当前,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我国打造绿色低碳新增长点的成效凸显,带动了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我国“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7989.9亿元,同比增长41.7%,占我国出口比重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达到4.5%。 海关持续推进监管服务模式创新,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关注“新三样”等新兴行业诉求,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和出口动力,助力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推动“新三样”产品增长新动能持续释放,更好促进全球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青 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 贸易规模的增长,意味着我国外贸进出口更有基础,更具支撑,是更加实实在在的增长,展现了我国外贸强大的韧性和综合竞争力。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开放合作、互惠共享程度不断加,贸易增长迅速。从数据来看,中国已经是共建国家中114个国家的前三大贸易伙伴,是6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74个国家的最大进口来源地和35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市场。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与完善的产业链结构,为共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和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推荐阅读: 》9月手机出口金额环比翻倍 汽车出口同比增速继续领先
中国海关总署今日公布9月进出口数据。以人民币计价,中国9月进口同比下降0.8%,出口同比下降0.6%,贸易顺差5587.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30.8万亿元,同比微降0.2%。其中,出口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6%,进口13.2万亿元,同比下降1.2%。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 今年9月份,进出口3.74万亿元,环比连续2个月增长,规模创年内单月新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青表示,贸易规模的增长,意味着我国外贸进出口更有基础,更具支撑,是更加实实在在的增长,展现了我国外贸强大的韧性和综合竞争力。 主要出口商品中,汽车(包括底盘)出口表现延续了强势,出口金额同比增长45.08%,环比增长11.63%;值得注意的是, 9月手机出口了8354.5万台,而8月该数据仅为6456万台,出口金额更是环比大涨123.37%。
据BNAmericas网站报道,秘鲁国家统计信息局(INEI,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c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该国采矿业同比增长5.2%。 其中,金属采矿业同比增长4.6%,主要是因为铜(7.5%)、锌(6.8%)、金(8.3%)和铁矿石(17.5%)增长。 不过,银(-4.1%)和钼(-24.4%)产量下降部分抵消了上述金属的产量增长。 8月份,秘鲁油气行业增长了9.1%。其中凝析油增长23.7%,天然气增长16%。 但是,原油产量下降了12.5%。
9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证监会期货部组织部分期货公司召开会议,研判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形势。有期货公司分析人士对此表示,国内稳增长及地产利好政策发布,推动钢材成材及原料价格走高,但成材实际消费情况并没有逆转,而铁矿石供给端整体较强,从供需情况来看,难以支撑铁矿石价格继续上涨,发改委在此时开会有让市场恢复理性的意味。 在网传的会议通知中,要求国信期货、华泰期货、紫金天风期货、乾坤期货、摩根大通期货等五家期货公司负责铁矿石业务的人员参会,并携带10份书面分析材料。9月7日下午5点左右,其中一家参会机构的知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开会的人还没有回来,不知道具体会议内容。” 自8月中下旬以来,铁矿石、焦煤等原燃料价格开始连续上涨。其中,铁矿石I2401主力合约一个月内从最低709元/吨涨至865元/吨,最高涨幅近20%,远高于螺纹、热卷等钢材成材的价格波动幅度。 网传参会的五家期货公司中,乾坤期货和摩根大通期货为铁矿石期货I2401主力合约持仓排名中净多头持仓席位前两位。9月6日,乾坤期货席位下共持买单56520手,摩根大通期货席位下共持买单40252手,分别列会员单位排名第一、第四,而卖单持仓量未上榜(榜单仅公布前20名)。剩余三家期货公司中,两家席位近期在铁矿石主力合约持仓量未上榜,华泰期货席位则为净空头持仓。 据发改委消息,此次参会企业分析认为,8月中旬以来,在铁矿石市场供需基本面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出现过快上涨,后期面临下行压力。 此次会议要求期货公司要依法合规经营,加强研究报告等信息发布合规审核,全面准确客观分析铁矿石市场形势,不得片面解读有关政策,不得选择性引用数据,不得故意渲染涨价氛围;要加强对投资者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理性交易,不得过度投机炒作。下一步,国家将继续紧盯铁矿石市场动态,持续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建信期货行业分析师翟贺攀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次应该主要是震慑一下市场炒作。” 而9月7日数据显示,I2401合约中,上述两家期货公司持仓情况出现小幅变化,乾坤期货持买单56608手,小幅增加88手,摩根大通期货则减少1393手至38889手。 另有期货公司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发改委召开会议时间节点较重要,近期由于钢企亏损情况加剧,铁水产量可能逐步回落,预计铁矿石需求将逐渐下降,对铁矿石价格的支撑力度也将减弱,预期铁矿石价格将可能逐渐回落至此前价格波动区间。 金岭矿业(000655.SZ)公司人士则表示,国内矿石开采成本高于海外矿山,产量也不及进口矿,因此进口矿对国内铁矿石企业的冲击还是比较大,市场走势受进口矿影响较大。 若铁矿石价格回落至前期低点附近,将会对上市矿企盈利情况产生一定影响,但多数企业仍能保持盈利。国泰君安及SMM研报显示,2020年大中矿业(001203.SZ)铁精粉生产成本为为244元/吨,金岭矿业2020年吨铁精粉成本在569元/吨,海南矿业(601969.SH)铁精粉成本为463元/吨,近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微降0.1%。其中,出口15.47万亿元,增长0.8%;进口11.61万亿元,下降1.3%;贸易顺差3.86万亿元,扩大7.3%。按美元计价,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9万亿美元,下降6.5%。其中,出口2.22万亿美元,下降5.6%;进口1.67万亿美元,下降7.6%;贸易顺差5534亿美元,扩大0.8%。 今年8月份,我国进出口3.59万亿元,同比下降2.5%,环比增长3.9%。其中,出口2.04万亿元,同比下降3.2%,环比增长1.2%;进口1.55万亿元,同比下降1.6%,环比增长7.6%;贸易顺差4880亿元,同比(下同)收窄8.2%。按美元计价,今年8月份我国进出口5013.8亿美元,下降8.2%。其中,出口2848.7亿美元,下降8.8%;进口2165.1亿美元,下降7.3%;贸易顺差683.6亿美元,收窄13.2%。 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 前8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7.72万亿元,增长1.7%,占我外贸总值的65.4%,比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08万亿元,增长2.2%;进口7.64万亿元,增长1%。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4.85万亿元,下降11.3%,占17.9%。其中,出口3.14万亿元,下降9.2%;进口1.71万亿元,下降14.9%。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3.5万亿元,增长6.7%。其中,出口1.39万亿元,增长12.7%;进口2.11万亿元,增长3.1%。 对东盟进出口增长,自欧盟、美国进口增长。 前8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4.11万亿元,增长1.6%,占我外贸总值的15.2%。其中,对东盟出口2.4万亿元,增长2.8%;自东盟进口1.71万亿元,增长0.03%;对东盟贸易顺差6852亿元,扩大10.3%。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68万亿元,下降1.5%,占13.6%。其中,对欧盟出口2.37万亿元,下降4.4%;自欧盟进口1.31万亿元,增长4.3%;对欧盟贸易顺差1.06万亿元,收窄13.4%。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3.05万亿元,下降8.7%,占11.2%。其中,对美国出口2.27万亿元,下降11.7%;自美国进口7752.6亿元,增长1.6%;对美贸易顺差1.5万亿元,收窄17.4%。日本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日本贸易总值为1.45万亿元,下降6.8%,占5.4%。其中,对日本出口7243.4亿元,下降2.4%;自日本进口7246.4亿元,下降10.7%;对日贸易逆差3亿元,收窄99.6%。 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计进出口12.62万亿元,增长3.6%。其中,出口7.01万亿元,增长9.4%;进口5.61万亿元,下降2.9%。 内资企业进出口保持增长。 前8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4.33万亿元,增长6%,占我外贸总值的52.9%,比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74万亿元,增长6.3%,占出口总值的63%;进口4.59万亿元,增长5.3%,占进口总值的39.5%。国有企业进出口4.4万亿元,增长0.3%,占我外贸总值的16.2%。其中,出口1.25万亿元,增长1.4%;进口3.15万亿元,下降0.2%。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8.28万亿元,下降9.6%,占我外贸总值的30.6%。其中,出口4.46万亿元,下降9.8%;进口3.82万亿元,下降9.3%。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汽车出口增长强劲。前8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8.97万亿元,增长3.6%,占出口总值的58%。 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8492.7亿元,下降19%;手机5135亿元,下降7.5%; 汽车4427亿元,增长104.4%。 同期,出口劳密产品2.71万亿元,下降2.4%,占17.5%。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7452.8亿元,下降2.9%;塑料制品4612亿元,增长1.4%。 铁矿砂、原油、煤、天然气、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前8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7.76亿吨,增加7.4%, 进口均价(下同)每吨783.6元,下跌3.6%;原油3.79亿吨,增加14.7%,每吨4005.7元,下跌16.8%;煤3.06亿吨,增加82%,每吨812.5元,下跌20.8%;天然气7770.7万吨,增加9.4%,每吨3762.1元,下跌3.3%;大豆7165.4万吨,增加17.9%,每吨4288.6元,下跌1.5%;成品油3055万吨,增加100.1%,每吨3977.4元,下跌25.5%。同期,进口机电产品4.09万亿元,下降9.9%。
据Mining.com网站消息,美联社上周四报道称,阿富汗塔利班日前签署了7项矿业合同,有望获得大约65亿美元的投资。美联社称,这是塔利班2年前掌权以来签署的最大一笔协议。 美联社称,这些合同是同那些与外国伙伴有合作关系的企业签署的。涉及矿产包括铁矿石、铅、锌、金和铜,分布在赫拉特、古尔、洛加尔和塔哈尔等四个省。 另据美媒报道,矿业和石油部长沙哈布丁·迪拉瓦尔(Shahabuddin Dilawar)参加了周四电视报道的签约仪式。 迪拉瓦尔在官方声明中称,与一家中企签署的塔哈尔金矿开采协议给予塔利班政府未来五年65%的股权。 另外,与土耳其、伊朗和英国签署的赫拉特省铁矿采选协议给予塔利班政府未来三十年13%的权益。“阿富汗最终将成为铁出口国”,他说。 塔利班没有进一步公布这些合同的细节,只是说“这些项目将创造数千个就业机会,大幅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将吸引65亿美元的外资。 不过,阿富汗矿业部一位名为贾韦德·努拉尼(Javed Noorani)的专家称,“矿业项目需要多年才能投产,在没有落地建成之前,任何协议数据都可能误导”。 自从2021年8月掌权以来,塔利班一直希望借助外国投资实现经济振兴,特别是那些到目前为止尚未开发的大量矿产资源。 “塔利班知道阿富汗拥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是财富,但不是容易变现的财富”,努拉尼称。“采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产业,需要适当的法规体系、战略、机构和基础设施。这个产业起步缓慢,刚开始时效益非常低”。 阿富汗矿业和石油部前官员塔米姆·阿西(Tamim Asey)称,“阿富汗的金融和银行业几乎陷于瘫痪。采矿业法规政策体系模糊不清,几乎不存在。连宪法都没有,更谈不上矿业法规了”。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