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378个
据央视新闻,据美国媒体当地时间23日报道称,由于美国和欧盟在钢铁和一项重要矿产方面的谈判依然陷入僵局,双方原定于12月中旬举行的 “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理事会”将被再次推迟至2024年初举行。 “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理事会”最初计划于今年10月与 “美国—欧盟峰会”同时举行,但由于双方关于钢铁和矿产的谈判未能取得突破,这一会议被推迟至12月中旬。 美国希望钢铁和铝贸易在未来两年维持现状,但欧盟表示当前贸易规定不公平且繁琐,寻求改变这一现状。 据此前彭博社报道,目前欧盟和美国仍在就延长钢铝贸易双边“休战”的具体条款讨价还价。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方面提议将现状延长至2025年底,而欧盟方面希望永久取消对其钢铝出口加征的关税。双方已偏离了在今年年底前达成全面协议的轨道。 彭博社报道截图 2018年6月,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根据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对来自包括欧盟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 当年《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这一做法引发了欧盟的强烈不满,认为美国的关税措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欧盟的钢铝出口造成了严重损害。欧盟随即予以反制,对美国输欧的一系列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此后,经过多轮谈判和向世贸组织上诉。 2021年欧盟和美国达成暂停贸易战的协议将于今年年底到期,以便双方有更多时间来达成永久性协议。作为休战协议的一部分,美国取消了特朗普时代部分措施,并引入关税配额制,只有超过配额的部分才需要加征关税。而欧盟方面则冻结了对美国的所有限制措施。但据知情人士透露,欧盟出口商一年的关税支出超过3.5亿美元。
首钢股份11月19日发布的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的公告显示,公司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专线项目自2022年投产以来生产顺稳,产量稳步攀升,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高牌号电工钢产能达到55万吨;公司高性能取向硅钢项目于今年顺利投产,增加薄规格取向电工钢产能9万吨;高端硅钢热处理项目新建一条常化酸洗线和两条连退线,将于2024年陆续投产,进一步提升公司高牌号电工钢产品的生产能力。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电工钢高端产品占比64%,预计到2025年,公司电工钢总产量将达到220-230万吨,高端产品产量占比将达到70%以上。 首钢股份主要介绍内容如下: 被问及电工钢方面高牌号产品的技术壁垒有哪些?公司电工钢产品总量及结构后续有什么变化?首钢股份介绍:电工钢产品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流程长、关键工艺控制点多,工艺控制精度高,产品认证周期长三个方面。生产工艺流程长、关键工艺控制点多:以取向电工钢为例,从高炉炼铁开始,经过冶炼、轧制及多道深加工流程最终制成成品,较普通冷轧产品,增加脱碳退火、高温退火、热拉伸平整、激光刻痕等后续深加工工序。总计有多达 600 多项工艺关键控制点,所有控制点必须全部达标,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工艺控制精度高:以钢水成分控制精度为例,某种主要成分含量需控制在±7ppm(百万分之七)范围内,检测精度、检测时间、工艺控制、原料质量控制需较长时间的磨合与优化。再如,电机制造需要将约 500 片电工钢进行叠片,并高速旋转(15000-20000 转/分钟),如果尺寸精度控制达不到要求,电机性能和安全将受到影响。尺寸精度是首钢电工钢的名片,其横向厚差可控制在 5 微米以内,约为 A4 纸厚度的二十分之一。产品认证周期长: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要满足头部企业对高牌号无取向产品的要求,从新建产线到产品通过认证至少需要 6-10 年时间。公司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专线项目自 2022 年投产以来生产顺稳,产量稳步攀升,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高牌号电工钢产能达到 55万吨;公司高性能取向硅钢项目于今年顺利投产,增加薄规格取向电工钢产能 9 万吨;高端硅钢热处理项目新建一条常化酸洗线和两条连退线,将于 2024 年陆续投产,进一步提升公司高牌号电工钢产品的生产能力。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电工钢高端产品占比 64%,预计到 2025年,公司电工钢总产量将达到 220-230 万吨,高端产品产量占比将达到 70%以上。 对于国内多家钢厂也在扩大电工钢产能,未来几年供需格局有什么变化?公司做了哪些准备?首钢股份介绍:近年来,为落实“双碳”战略,在家电、电机、新能源汽车和变压器等领域,国家各部委先后下发了能效等级提升标准,能效升级的大趋势会在十四五期间及未来主导电工钢向着高牌号、高硅、薄规格和高磁感的方向持续增量,将进一步促进高端电工钢需求快速增长。对未来需求强劲增长的预期带动了产业链投资热情,近年来国内部分钢铁企业也在逐步扩张电工钢产能。十四五期间,预计总体产能将大于需求,但从产品结构角度看,高端产品供需将处于紧平衡状态,普通产品过剩明显。公司坚持“高端高效,绿色环保”产品定位,已实现新能源产品专线、高性能取向硅钢专线全面投产,后续将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产能。结合新建产线,公司将持续开发出更多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高端产品,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另外,公司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提升出口比例,减少国内同质化竞争。 对于新能源车快速发展对汽车板的需求有什么影响?公司汽车板产品的定位及后续发展规划是什么?首钢股份介绍: 预计汽车行业 2023 年总体产量同比增长,2024 年仍将保持高位,新能源汽车保持较高增速。汽车板产品需求将向整车制造轻量化和高耐蚀性方向发展。 公司汽车板产品坚持做精做强的发展战略,经过十余年深耕,已与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主机和配套厂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公司汽车板新钢种的研发始终保持在国内和国际第一梯队。先后开发了 DH 钢、UF 钢、免中涂外板、超高强度钢板、高耐蚀性镀层钢板等多个国内首发产品或优势产品,为汽车厂提供业内领先和独有的高技术材料,推动整车制造朝着轻量化和高耐蚀性方向发展。2019 年至 2022 年汽车板产量复合增长率 4.3%,2023 年前三季度汽车板产量同比增长 9.3%。公司 2023 年新车型发包份额延续2022 年的增长势头,前三季度重点主机厂份额持续提升,通过抓住新能源和中国品牌车企快速增长的机遇,同时提升传统车企的中高端车型的供货份额,特别是三季度以来汽车行业迎来难得的快速增长期,新能源车身用钢供货量同比增长 59%,持续跑赢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 公司拥有 10 条汽车板产线,设计产能 600 万吨/年,具有全产品线供应能力,汽车板产量后续仍有稳定的上升空间。 对于来的研发投入及重点方向?首钢股份介绍:近年来公司研发投入保持较高占比,2022 年研发投入 53.86亿元,占比 4.56%,排名行业前列。未来公司研发投入重点方向为高端产品开发与低碳产品生产,持续推进以电工钢、汽车板、镀锡板为重点的高端产品研发,打造中厚板产品(包含管线钢、桥梁钢、能源用钢、船板海工钢)成为第四利润增长极。 被问及公司资本开支计划以及我们如何展望分红?首钢股份介绍:2024 年至 2025 年公司资本开支主要围绕低碳制造、工艺质量提升、智能制造等项目,投资规模预计与目前水平相当。公司为搬迁钢厂,前期财务负担较重,随着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向好,从 2020 年开始,公司具备了分红条件,并连续两年进行了现金分红,分红比例均超过母公司当年实现的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的70%。公司未来将持续对标优秀钢铁企业,不断强化产品、质量、成本、服务、技术优势,提升自身生产效率,力争实现更好的盈利,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与股东分享公司经营业绩增长的成果,提高股东投资回报率。 对于 原料铁矿石和焦煤的库存情况、长协比例以及定价周期,未来在产业链上布局规划? 首钢股份介绍 :面对当前原燃料市场价格波动,生产基地大宗原燃料采取极低库存运行策略。铁矿石主要以长协方式采购,以铁矿石指数进行定价,贸易矿比例较低。炼焦煤、喷吹煤等煤炭资源有稳固的长协采购渠道,长协比例约 50%,采取年度定量定期调价的方式。 公司聚焦主业主责,持续推进以电工钢、汽车板、镀锡(铬)板、中厚板为重点的高端产品开发,不断提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钢铁材料制造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益。 2014 年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时首钢集团承诺以公司为平台整合其境内钢铁产业及上游铁矿资源。2022 年收购上游矿产企业首钢矿业的球团烧结资产,也为公司后续整合上游铁矿资源奠定了基础。 首钢股份披露的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50.2亿元,同比下滑7.34%;归母净利润9.5亿元,同比下滑47.95%;基本每股收益0.1244元/股。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6.52亿元,同比下滑3.19%;归母净利润5.4亿元,同比上涨1653.19%;基本每股收益0.0696元/股。 首钢股份在三季报中表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母利润同比减少主要是受钢材市场需求疲软、价格下跌,而原材料高位运行,产品盈利空间 挤压,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十大券商最新策略观点新鲜出炉,具体如下: 中信证券:增配超跌成长 国内经济逐季修复趋势明确,增量政策的效果预计将逐步显现,降息概率提升;外部流动性等环境因素持续改善,美债收益率中枢料将持续下行,中美元首会晤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市场流动性预期稳定,投资者情绪整体回暖,建议坚定增配超跌成长,重点关注科技与医药板块。 华安证券:继续成长反弹主线 关注复苏链配置机会 11月第3周上证指数继续小幅上涨,已经连续4周取得正涨幅。展望后市,A股向上仍有空间,可继续为之。①海外风险偏好压力缓释。10月美国通胀数据低于预期,美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压力减少,美债回落,有利于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回升;②基本面仍在修复中。虽然复苏斜率仍缓,但10月宏观经济数据延续向好,此外复苏节奏较缓也更利于政策相机发力;③尽管11月央行以大规模增发MLF维持流动性宽松,但往后看如果新增的5000亿国债启动发行以及10月房地产数据大幅承压下,后续仍有降准甚至降息的可能和预期。 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具备潜力的成长类行业反弹,包括:①受益于流动性宽裕及年内算力供给短缺且缓解节奏较慢而反复催化的通信、电子。②超跌后配置价值增加、近期反弹较弱的电力设备。电力设备无论是超跌时间还是幅度都首当其冲,然而近期反弹力度最弱。③估值底部及集采压价幅度减小、政策预期逐渐明朗转圜的医药生物。 (2)经济边际改善叠加市场增持认可的金融风格。包括银行、非银金融板块均可增加配置。 (3)价格催化、业绩向好及估值适宜的食品饮料。消费白马容易受到北上资金进出的影响,但是从估值-业绩配置性价比看已经处于良好区间。 中信建投:整固之后将继续前行 APEC会晤之后,市场在等待新的利好。我们认为外部流动性环境将继续改善,且近期国内政策信号积极,后续有望进一步加码。市场在短期整固之后,震荡向上趋势有望持续,如逢调整可考虑积极布局,结构中产业周期催化的成长板块具备弹性。 行业配置层面,生产淡季、需求偏弱环境下指数向上空间仍需进一步催化,但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中美关系边际缓和支撑下预计β无忧,叠加全球流动性环境边际向好不变,具备产业周期催化的半导体、医药及汽车更具弹性,主线行情未完。从支线角度看,近期受益中美关系边际缓和、有望迎来边际变化的出口链仍值得关注,受益方向或主要集中在创新药、电子、机械设备、家电、纺服、新能源等。 海通证券:目前行情上行的核心驱动力仍在 历史上年底结构再平衡概率较大,发生背景多是年底博弈+弱市环境,催化剂是政策或事件。这次需多维度思考,既要重视可能再平衡的大金融及医药,又要重视政策和技术双轮驱动的科技。本轮行情的背景是A股估值处底部+海内外积极因素显现,目前行情上行的核心驱动力仍在。 国金证券:紧握成长+券商“抢反弹” 站在当下,国内基本面及流动性均非“核心因子”,美债利率仍是A股的核心变量,其反复下行,将驱动A股维持反弹行情。同时,考虑到中美关系升温,虽不会像2018年底那般对情绪面有很强的提振效果,但情绪面回暖大概率会透过此前受到美国制裁压制的板块缓解而逐步扩散,形成整体修复,有利于配合美债利率下行,增强A股反弹的力度。倘若2024年初“M2%-社融%”如期转向,“宽货币”预期下,A股“春季躁动”将有望迎来一波主升浪行情。 静待海外流动性回升及情绪面修复,维持紧握成长+券商“抢反弹”。成长大概率轮动,建议均衡配置,包括:(1)汽车,尤其是“智能汽车/无人驾驶”;(2)AI尤其看好电子、传媒及计算机;(3)医药生物,尤其CXO及创新药;(4)机械自动化(包括机器人、工业母机等);(5)电力设备。券商,受益于印花税调降政策落地、杠杆资金回升及重组预期。港股,恒生科技,中美关系缓和;黄金受益于美债利率下行及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中银证券:海外风险缓释 A股迎来布局时点 中美关系改善有望利好对美出口产业,特别是此前对美出口受到冲击、我国具备全球竞争力、高价值量的高端制造。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四次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尽管后期对部分商品执行关税豁免,但仍有多类产品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机电设备、机械设备、车辆及运输设备、纺织原料及制品等,在我国对美出口金额占比中均较贸易摩擦前有所回落。这部分受到冲击的出口商品中,我国具备全球竞争力、高价值量的高端制造行业尤其有望受益于本次中美关系改善,值得重点关注,特别是光模块、新能源(太阳能、风电零部件,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等)、高端机械设备等。 广发证券:继续把握中美政策底共振下中资股的反转机遇 中美利差收敛与外资回补契机已经到来,A股估值沟壑收敛基本已完成,同时我们今年提出的反脆弱的应对——新投资范式“杠铃策略”组合的超额收益可能面临阶段性下降。行业配置:A股:1. 中美政策底共振,受益估值修复:非银金融/创新药;2. 三季报线索:(1)自由现金流充裕+出清期需求改善:消费电子及上游(被动元件/面板)、装修建材、半导体(射频/存储),(2)率先开启主动补库+毛利改善:化纤/白电/纺服。港股:(1)中美利差收缩敏感:医药/汽车/港股互联网;(2)资本开支和库存低位,收入改善的出清后期品种:消费电子/半导体/地产销售链。 华西证券:人民币汇率企稳 助力A股岁末行情 随着美国通胀下行和美元指数走弱,市场继续交易“美联储加息结束”,全球风险资产迎来喘息。10月各项经济数据显示国内需求端仍显不足,在“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基调下,财政政策靠前发力,货币政策也将配合宽松。当前人民币汇率已回到8月份水平,汇率贬值对货币政策的制约已明显缓解,叠加外交方面大国关系的转暖,后续外资重回净流入的可能性在增加,助力本轮A股岁末行情的延续。 行业配置上:低估值红利作为压舱石,同时关注受益于本土替代和需求端回暖催化的华为产业链、估值调整至历史低位且政策预期改善的医药等。 民生证券:准备好拥抱长期主线 本周公布的美国10月份CPI同比及核心CPI同比均继续下行,从分项来看,能源价格拖累较大,总库存水平的低位仍然对能源价格存在支撑,能源价格进一步回落需要更大程度的需求破坏。然而从需求端来看,结构分化明显,往前一步是“衰退”还是“滞胀”仍然是横亘在市场面前的问题,消费端的零售数据继续走弱,但投资端的新屋开工却在高利率环境下继续上行,经济数据的强弱互现本身使得判断未来美国的经济状态成为了绕不开又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市场索性选择“期盼”的方向——于是我们看到本周美债收益率继续下行,主要股指均录得涨幅,贵金属和铜因金融条件的放松有所修复,而代表“衰退”故事的原油进一步回落。 在过去GDP增长所需要的底层资源越来越少,来源是经济结构的两重切换:第一,第三产业中的“其他行业”对GDP的拉动越来越强;第二,房地产一方面促进了上述的第三产业发展,也带来了制造业结构的转变,制造业越来越偏向于对资源(尤其是金属)消耗更少的非金属制品业(建材)、化学工业,而对资源消耗更多的设备制造业(专用、通用、能源、交运设备)却占比下降。但过去经济路径的逆转自2021年以来发生——工业相较服务业更多地拉动了GDP增长,而制造业中设备制造的比例明显上升,未来的每单位增加值所消耗的资源趋于上升。房地产的缺位,反而让经济中的企业利润空间下降,造成了实物消耗强于GDP,强于上市公司利润的整体格局。 时值年末,面临激烈的排名竞争,市场对长期视角下的未来真相或许漠不关心,在全市场基于短期经验对于成长的期待行情中,我们无意于通过一个短期策略去制造或者判断此轮波动。我们对于资源、实物资产、红利资产的战略看好不曾改变,在躁动不安的市场下,投资者至少不应该与长期趋势为敌,不做抽刀断水之事,并最终准备好拥抱长期主线。 浙商证券:寻找处于被动去库或已迈入主动补库阶段的行业 结合库存周期位置和股价表现的相关度,展望2024年我们重点寻找处于被动去库(即有望迈入主动补库)或已迈入主动补库阶段的行业。 结合2023三季报,大部分上游行业(有色、钢铁、石化、化工)、部分中游制造(汽车、轻工、家电、国防)、TMT(电子、计算机、传媒)需求出现改善迹象,逐步迈入被动去库或主动补库。与此同时,地产链需求仍待改善,库存继续去化。可以发现,基于库存周期行业比较框架,当前迈入被动去库及主动补库阶段的行业关键特征在于具备全球竞争力,如电子、汽车、家电、有色、化工等。展望2024年,相较于总量波动,以AI崛起为代表的结构亮点更为突出,这是市场延续主题投资大年特征的核心驱动。展望2024年,产业类主题,关注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卫星互联、苹果MR、AI硬件终端、AI+办公、AI+教育等值得重点。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消息,2023年11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1970.61万吨、生铁1861.78万吨、钢材1953.31万吨。其中,粗钢日产197.06万吨,环比增长2.43%,同口径相比去年同期下降0.81%,同口径相比前年同期增长9.51%;生铁日产186.18万吨,环比增长2.48%,同口径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91%,同口径相比前年同期增长16.04%;钢材日产195.33万吨,环比下降5.40%,同口径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02%,同口径相比前年同期增长11.64%。 据此估算,本旬全国日产粗钢266.91万吨、环比增长2.01%,日产生铁234.25万吨、环比增长2.04%,日产钢材383.36万吨、环比增长1.02%。 2023年11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1468.96万吨,比上一旬(即10月下旬)增加91.83万吨、增长6.67%;比上月同旬减少167.15万吨、下降10.22%;比去年底增加161.52万吨、增长12.35%;比去年同旬减少203.22万吨、下降12.15%;比前年同旬增加118.28万吨,增长8.76%。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针对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的罢工还没有彻底结束,本周,该工会成员将对新的劳资合同进行投票。截至目前,投票结果显示,再次罢工的风险正在升高。 但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有数据显示,美国各钢铁公司有望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更高利润,主要原因在于汽车业罢工暂息后,汽车制造商们正在争先补充库存,从而推高了钢铁价格。 目前,热轧卷是交易中最活跃的成品钢材,其现货价格已经从9月的每短吨734美元升至950美元左右。 这与底特律汽车服务中心的停摆脱不开关系,其一般承担着向汽车制造公司供应成品钢材的关键角色。9月时,汽车服务中心在罢工的影响下关门,终止了采购。美国钢铁价格也在9月触底。 但在汽车运营商开始恢复运营之后,偏低库存迫使服务中心快速、大批量采购钢材。 更高成本 美国汽车行业的钢材消费量约占全美总需求的25%,而汽车业中65%的钢材消耗发生在底特律三大制造商的工厂中。 需求的快速回升让各大钢铁供应商调高价格。纽柯公司已将热轧卷价格提高至每短吨950美元,而美国钢铁公司最近则宣布每吨钢材提价100美元。 摩根大通在一份报告中也肯定道,随着更多汽车服务中心重新进入市场补充库存,定价上涨的势头将会持续。 而如果价格上涨趋势持续更长的时间,汽车制造商不得不面临关键原材料的更高成本。研究公司 GLJ Research 的创始人Gordon Lee Johnson指出,成本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如果价格持续上涨,汽车制造商就会感觉到它。 另一方面,美国钢厂的供货也出现问题,不少工厂的平均交货时间已延长至2024年。而这与钢铁产能利用率有关。历史经验表明,随着钢铁生产商降低产能,供应紧张就会导致工厂延长交货时间。 供需两方面的共同影响将在短期内支撑美国钢铁价格,但由于经济衰退担忧,制造业疲软可能打击美国钢铁业的进一步获利。
SMM11月15日讯:美国10月低于预期的通胀数据以及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或已落幕的预期,使美元指数创下两个多月来的新低,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而作为大宗商品一部分的黑色系也受到了一定的提振,除了美元加息周期或已结束、增发万亿国债等宏观利好带动,基本面上钢厂亏损持续缩小,高炉开工率、铁水产量均增也给黑色系上涨提供了支撑,黑色系涨声一片,铁矿石主力期货盘中触及了995元/吨,创近两年的新高。截至15日日间行情收盘,黑色系期货多飘红,铁矿涨0.99%,螺纹涨1.63%,热卷涨1.34%,不锈钢涨0.28%,焦炭涨0.87%,焦煤跌0.13%。 股市方面,钢铁板块再度走强,截至收盘,板块方面:钢铁行业涨1.84%;个股方面:杭钢股份、甬金股份涨停。沙钢股份涨8.65%,凌钢股份、盛德鑫泰以及安阳钢铁等均涨幅居前。 》点击查看SMM期货数据看板 宏观面 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其中提到:在21世纪20年代这关键十年,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从而可预期电力行业排放在达峰后实现有意义的绝对减少。 》点击查看详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6%。从环比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9%。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下阶段,我国价格低位运行的状况将会逐步缓解,不会出现通货紧缩。从数据来看,目前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转型期的调整中。针对房地产市场形势,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近期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优化调整政策。从10月份当月情况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额等指标出现了一定的边际改善迹象。从长期看,目前我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2万美元,城镇化率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应该讲,整体上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依然较大。未来,随着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深化落实房地产有关政策,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逐步建立,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点击查看详情 央行今日进行145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50%,与此前持平。四季度货币政策仍以宽松为大方向,市场认为考虑到年内增发1万亿国债、特殊再融资债可能继续推进,叠加MLF大规模到期,将对流动性造成冲击,四季度大概率会再度降准,未来也不排除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 》点击查看详情 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CPI环比不变,同比增速降至3.2%;剔除食品、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环比上升0.2%,同比增速略降至4.0%,均表明潜在的价格压力正在减弱。值得注意的是,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著名记者Nick Timiraos撰文称,通胀放缓的趋势延续到了10月份,美联储可能已完成了本轮加息周期。美国银行经济学家Stephen Juneau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我们现在认为加息周期已经结束,”并指出“市场也这样认为。”10月CPI数据对美联储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尽管“月度通胀数据可能非常起伏不定。”美国银行仍预计,美联储将从明年6月开始降息。隔夜美元指数大幅跳水,刷2023年9月1日以来新低至103.98,大幅收跌1.5%。隔夜美元的大幅跳水以及美联储本轮加息或已落幕的信号,使得市场对黑色系等大宗商品的风险偏好上升。 消息面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中国粗钢日均产量255.13万吨,环比下降3.8%,创今年以来新低;生铁日均产量223.19万吨,环比下降6.4%;钢材日均产量366.81万吨,环比下降6.6%。10月,中国粗钢产量7909万吨,同比下降1.8%;生铁产量6919万吨,同比下降2.8%;钢材产量11371万吨,同比增长3.0%。1-10月,中国粗钢产量87470万吨,同比增长1.4%;生铁产量74475万吨,同比增长2.3%;钢材产量114418万吨,同比增长5.7%。 根据高盛集团日前发布的观点,铁矿石市场预计今年剩余时间将出现短缺,主要是由于库存低和产量下降。高盛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铁矿石市场今年不会出现供应过剩, 而是将出现明显的供应不足 。”高盛分析师指出,导致铁矿石供应缺口的其他因素包括, 澳大利亚和巴西等主要铁矿石生产国的供应减少 。高盛估计,2023年全球铁矿石供应已从15.57亿吨削减至15.36亿吨。报告称,“这一向下修正反映了澳大利亚和巴西第三季度的供应表现不佳。”高盛目前预计,2023年基准62%品位铁矿石的全年平均价格为每吨117美元,较此前预计的每吨101美元大幅上调15.8%。对于2024年,高盛分析师预计将从之前预测的每吨90美元上涨22%至110美元。 现货市场:短期钢价或有机会乘势上行 》点击查看SMM黑色系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现货市场: 从螺纹和热卷的历史价格走势来看,与螺纹、热卷主力期货近来整体上涨的走势相呼应,螺纹和热卷的现货近来也迎来了整体的上升之势。 螺纹方面: 期螺再次突破前高,但处于传统淡季,市场恐高情绪仍存,日内成交表现一般。后续来看,宏观利好加持下,市场预期由弱转强,短期钢价或有机会乘势上行。 热卷方面: 后续来看,据SMM钢厂检修数据,本周热轧检修影响量为25.6万吨,环比上周减少13.01万吨,下周检修影响量仍有进一步减量空间,预计11月中下旬热卷供应压力将逐步回升。宏观利好带动期卷持续上涨,现货有跟涨现象,但节奏没有那么快,终端采购在高价时采购积极性稍有抑制,价格企稳后,受到抑制的终端需求有望得到释放,短期成本支撑仍存,但铁矿石持续高位需警惕政策管控风险。目前市场交易逻辑仍在宏观利好预期及成本支撑,在这两因素未发生本质转变前,短期热卷价格仍将高位震荡运行。 基本面:本周高炉开工率和铁水产量均出现增加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据SMM调研,11月15日,SMM统计的高炉开工率为环比上周上升0.73%。高炉产能利用率为也环比上期上升0.78%。样本钢厂日均铁水产量为219.99万吨,环比上期上升2.19万吨。近期钢材价格逐渐回暖,钢厂亏损逐渐缩小,生产积极性有所回暖;前期检修高炉按计划陆续复产,高炉开工率明显回升。据SMM跟踪调研,近期高炉开工率依旧呈现上涨趋势,由于钢材价格持续上涨,钢厂近期或将转亏为盈,生产积极性较好;部分在检高炉近期依旧有复产计划,继续带动铁水上升;但考虑到环保限产以及钢材淡季需求依旧有待验证,后市高炉开工率以及铁水产量或将不及预期。 机构评论 国投安信期货研报显示:螺纹&热卷:需求进入淡季,韧性有待观察,去库态势良好,库存整体处于低位。经济复苏基础薄弱,政策端继续强化稳增长措施,目前基建、制造业趋稳,地产主要指标降幅收窄后不利冲击减弱,内生动能修复尚需时间。钢厂亏损幅度收窄,减产力度边际下降,负反馈压力缓解。美元大幅回落,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低利润格局下成本端坚挺继续推动钢价中枢上移,盘面短期有望维持强势。铁矿:美联储加息概率下降等宏观层面利好提振市场投机情绪。供应端,铁矿全球周度发运回落程度略超季节性,国内到港量受北方天气影响同样出现下滑,全国港口库存出现阶段性去化。需求端,钢厂铁水仍处于减产趋势中,不过由于近期利润有所反弹,且成材库存压力不大,所以铁水下降速度并不算快。近期国内宏观政策发力,海外风险下降,市场整体情绪偏乐观。我们预计短期铁矿走势以高位震荡为主,关注铁水减产的力度以及政策监管趋严的风险。 一德期货点评螺纹&热卷的研报认为:现货方面,螺纹广州4090、杭州4010、北京3880,热卷上海3900、天津3890、广州3940,杭州螺纹基差154、北京24,上海热卷基差-51、天津-61。螺纹盘面利润-7,热卷盘面利润88。上周建材供需双降、去库,板材供需双降、去库,与市场感受差异较大,我们认为与统计周期和前期铁水产量下降有关,近期钢厂利润好转,钢厂压力不大,后期有增产预期,但从原料端看,钢厂补库意愿不强,预计长流程增产将较为有限。短流程本周复产较多,预计11月下旬将有所体现,关注需求韧性对于短流程产量的承接能力。短期情绪仍然较好,顺势而为,但风险逐渐累计,高位注意止盈。 华泰期货表示:螺纹&热卷:综合来看:近期钢厂利润有所恢复,钢厂高炉检修检查时间缩短,复产积极性提高。铁水产量依旧维持高位,钢厂供给压力依旧存在,利润难有起色。目前国内钢材出口具有比较优势,钢材内外消费总量表现良好。随着国内宏观政策不断出台,地产对于钢材的拖累减缓,其它用钢消费有所提升,消费端保持韧性,后期钢材供需有望改善,需要持续关注钢厂减产和原料端支撑。从铁矿的整体来看,宏观政策和预期持续偏强,黑色板块整体重心上移,钢厂利润得到有效修复,停产检修减少,对铁矿的需求维持在季节性高位水平。铁矿整体供需基本面维持偏紧格局,当前价格更多受宏观预期推动上涨,基差不断修复,待期货贴水修复完成后,关注高炉铁水的产量和钢材消费情况。 中泰证券周报指出:黑色系价格小幅上涨,其中成材涨幅大于铁矿,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原料端,矿价周内持续回升,供应端,预计下期全球铁矿石发运量将小幅减少。需求端,伴随钢厂利润持续的反弹,部分地区钢厂开始复产高炉,预计未来铁水产量维持高位波动,矿价或将维持震荡运行。焦炭方面,本周国内炼焦煤市场偏强运行,煤矿生产恢复缓慢,再加上下游方面,钢厂利润恢复,生产积极性提高,本周焦炭提涨100元/吨,下周大概率将延续上涨趋势。成材端,供应方面,本周长流程企业产量明显下降,不过随着成材价格上行,钢厂利润修复,产量继续下行的空间也较为有限;需求方面,北方地区开始供暖,项目也接近尾声,而华东及南方地区有一定赶工存在,短期整体需求或有望维持。综合来看,短期基本面矛盾不显著,对价格驱动权重较小。目前市场已经进入淡季讲预期的状态,宏观预期对钢价有支撑,同时原料端面临补库的预期,焦炭第二轮提涨已经箭在弦上,成本也将对钢价形成推动,预计钢价维持震荡偏强的格局。 华福证券周报认为:上周五大品种钢材产量、产量均下滑,走出旺季消费表现也开始减弱。国内方面, CPI和PPI整体表现弱于预期,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且进口增长较快,显示国内需求走向复苏态势但仍面临一定压力。 海外方面,美联储对通胀进展表示满意但仍将采取谨慎态度,同时中美外交动作频频,中美关系改善或面临重要节点。整体来看,在政策刺激下,当前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的提振还在延续,原料成本压力仍然保持,钢厂减产继续进行,四季度供需基本面继续改善。 开源证券周报表示:供给端,Q4铁矿石供给以稳为主,11月份矿山层面无太多增量。我们预计全年铁矿石发运量和到港量较2022年将维持平稳。需求端,Q4环保限产或将继续发力,使得铁水产量回落,但是我们预计Q4日均铁水产量235万吨左右,下降空间有限。12月份,钢厂节前补库需求,叠加铁矿石的低位库存,或将抬升铁矿石相对需求。库存端,本周钢厂补库采购需求小幅集中释放,港口库存累库幅度缩小。铁水产量下降空间有限,加之节前钢厂补库,我们认为铁矿石或累库缓慢,对价格形成支撑。在供给稳定的情况下,虽然铁水环比回落,但是向下空间有限,铁矿石库存累库缓慢,钢厂节前存在补库需求,铁矿石价格下行压力不大,我们认为铁矿石价格短期内或继续震荡偏强。 推荐阅读: 》钢厂盈利大幅改善 高炉开工率明显上升【SMM高炉开工率】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观察到硅钢、汽车板竞争日趋激烈,这里有两个问题烦请您解答:1.除硅钢、汽车板等已有产品外,华菱在2023年以后,是否会拓展新类型的品种钢?2.已有硅钢,汽车板项目,相较友商有何竞争优势。”等问题,华菱钢铁11月1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 公司将继续围绕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加大在高强度、轻量化汽车用钢及工程机械用钢、硅钢、特厚板及特钢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推动品种结构高端化转型升级。 汽车板公司合资公司通过借助安赛乐米塔尔的全球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优势,专利产品第二代铝硅镀层热成型钢Usibor?2000强度达到2000兆帕并实现量产应用,在细分领域建立起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期项目已于去年底投产,投产后汽车板合资公司酸轧线产能由每年150万吨提升到200万吨,镀锌线和连退线产能由每年115万吨提升到160万吨,产品定位于高端汽车板,将引进第三代冷成形超高强钢和锌镁合金镀层产品。 公司已有开发硅钢十多年的经验,建立了数十人的硅钢研发团队,积累了成熟的硅钢生产经验与理论基础,并与下游主要客户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以来,公司实现普通取向、升级版取向、高磁感取向硅钢原料系列牌号全覆盖,目前正在建设硅钢一期、二期工程项目,预 计到2025年末,将形成年产约50万吨硅钢成品的能力,其中无取向硅钢成品40万吨、取向硅钢成品10万吨。 对于 “ 铁矿石持续上涨,钢材需求和价格却不见起色,是否四季度业绩环比下滑严重?”华菱钢铁回应:四季度以来,铁矿石、焦煤价格环比三季度均上涨, 钢价小幅下跌,行业再次出现大面积亏损,但公司仍然保持相对较好的盈利水平。未来,公司将坚持做精做强钢铁主业, 基于高端定位和个性化需求持续提升品种钢占比和产品直供比,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持续推动品种结构升级,巩固和扩大公司在相关钢材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 力争保持稳定较好的盈利水平。 对于 “ 公司2020年报表中指出把研发费用重新进行了归集,并对19年做了追溯调整,请问19年披露时未归集到研发费用的研发投入当时列在了报表端哪一科目?”华菱钢铁表示:2019年以前公司新产品小批量试制产品支出计入生产成本中。 对于“湖南钢铁集团十四五规划的一些疑问:1,2021年集团营收2100亿,22年2200亿,23年计划2300亿,25年计划3千亿,23年到25年目标跨度这么大,请问怎么实现,具体靠哪方面提升营收?2,规划2025年重点品种钢占比突破65%,而22年底就已经60%,23年上半年62%,怎么到25年才定一个65%的目标?常理来看,以上两个目标缺乏合理性,烦请解惑。”华林钢铁回应:控股股东湖南钢铁集团除钢铁主业外,还涉及上游钢铁辅业、资源开发、下游钢材深加工、金融投资、商贸物流领域等集群产业。公司将紧跟湖南钢铁集团战略发展方向,巩固和扩大自身竞争优势,持续推进品种结构向高端领域转型升级。口径方面,公司品种钢是管理口径下兼具技术门槛和超额盈利的钢材产品,2023年上半年品种钢销量占比为63%。而湖南钢铁集团的重点品种钢占比仅考虑了高端重点品种,与公司品种钢销量占比口径略有差异。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公司这几年特钢的占比是多少?什么时候能把公司从股市里的普钢行列划分到特钢的行列”的问题,华菱钢铁回应:2023年上半年公司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品种钢销量占比达63%。其中线棒材方面,公司子公司华菱湘钢具备年产工业线棒材约500万吨的生产能力。 未来,公司将加快向“特钢”领域转型,预计到“十四五”末,其特钢比例将由当前10%、50万吨提升到25%、125万吨以上。 此外,华菱钢铁还介绍:公司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属钢厂定期开展土壤及地下水质量监测工作,确保其符合环保质量要求,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 对于“这些年华菱钢铁总体进步很大,但就今年三季报的情况来看,非常不乐观。华菱钢铁三季度单季归属净利润环比增长-18.24%,起初我以为是行业不景气,但随便查了几家钢铁企业的三季报:宝钢、首钢、马钢、鞍钢三季度单季归属净利润环比增长40.28%、15.9%、136.94%、35.76%。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请问董秘华菱钢铁三季报环比表现偏差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华菱钢铁11月1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各家上市公司业绩基数不同,环比变动幅度并不完全可比。三季度公司业绩虽然环比有所下滑,但总体盈利和单位盈利水平仍稳居行业前列。 华菱钢铁三季度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98.42亿元,同比下降3.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05亿元,同比下降20%;基本每股收益0.5942元。 华菱钢铁三季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钢铁行业上游原燃料价格高企、下游需求偏弱,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挑战。公司积极把握钢铁需求结构变化的机遇,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四化”转型升级,实现营业收入1,198.42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1.05亿元,继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盈利能力。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5.70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37亿元,同比增长17.33%。 值得一提的是,华菱钢铁的半年报交出了一份令人“诧异”的答卷,公司二季度单季盈利情况实现同比、环比的双增长。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2.72亿元,同比下降5.99%;归母净利润25.68亿元,同比下降32.79%。单看第二季度情况,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396.62亿元,同比下降8.87%;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同比上升9.94%,环比提升173%,在钢铁行业中表现亮眼。其盈利能力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华菱钢铁产品结构中品种钢占比较大,而长材占比较少。
SMM11月13日讯:近日,增发万亿国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稳定房地产的信号不断传出;宏观利好助力了黑色系的轮番上涨。11月13日下午,钢铁行业板块午后走强,截至13日收盘,钢铁行业涨2.34%。个股方面:抚顺特钢涨8.08%,安阳钢铁、杭钢股份、武进不锈、河钢资源以及本钢板材均涨超5%。螺纹、热卷现货市场存在重心上移的预期。不少机构也看好钢铁企业四季度的盈利修复能力。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市场部部长张秋生在 2023 SMM第十二届金属产业年会 - SMM钢铁 论坛 上,判断四季度钢市时表示:宏观面主导,产业基本面次之。市场交易国内宏观预期向好+钢厂减产+春节原料补库逻辑,预计春节前钢价震荡上行,但空间不高。钢厂利润略有修复,但依旧处于微利甚至大面积亏损局面。 》点击查看详情 ResearchPRCMacro联席CEO高嵩在 2023SMM第十二届金属产业年会 - 主 论坛 上,对中国对外投资引领大宗商品超级周期进行了分析。其预计,在未来10年内,中国对外投资的存量将达到名义GDP的40%左右。到2045年,中国每年的对外投资将增长7倍,中国的境外资产将扩大到17万亿美元(相当于在体外再造一个中国),初步实现“外循环”的愿景。随着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未来17年,中国境外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使全球钢铁需求增加11%,铜需求增加46%,铝的需求增加55%。随着人民币最终成为全球套利交易的融资货币,人民币将在境外直接投融资中发挥关键作用。 》点击查看详情 消息面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等。新提 “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等。 》点击查看详情 央行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3),其中提到 ,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点击查看详情 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学习贯彻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是金融系统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潘功胜强调,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全年5%的预期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IMF最新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4%,这个增速在全球大型经济体中保持领先。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近期经济增长动能增强,生产消费稳步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经济指标向好,有条件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物价平稳运行。房地产方面,潘功胜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经过20多年的长周期繁荣,正在进行重大转型并寻找新的均衡点。房地产市场转型带来了一定挑战,同时也蕴含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发展阶段,新市民规模较大,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很大潜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坚实基础。 目前,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贷款余额的23%,其中约80%为个人住房贷款,一直以来,我们实行非常审慎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金融体系的外溢影响总体可控。 》点击查看详情 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10月25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特别是三季度以来,整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多个领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这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主要目的,是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部署,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当然,国债资金投入使用后,客观上也会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点击查看详情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高祥明日前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节能环保工作委员会2023年年会暨高炉、焦炉极致能效专题技术对接会介绍,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共有99家钢铁企业(包括一家球团企业)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73家钢铁企业完成了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3.62亿吨;26家钢铁企业完成部分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公示,涉及粗钢产能约1.08亿吨;目前正在评审中的36家企业涉及粗钢产能约0.83亿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度呈加速趋势。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出口钢材793.9万吨,较上月减少12.4万吨,环比下降1.5%; 1-10月累计出口钢材7473.2万吨,同比增长34.8%; 10月中国进口钢材66.8万吨,较上月增加2.8万吨;1-10月累计进口钢材636.6万吨,同比下降30.1%…… 》点击查看详情 从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发布的钢铁行业PMI来看,2023年10月份为45.6%,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显示钢铁行业偏弱运行。分项指数变化显示,尽管10月是传统的钢铁行业旺季,但今年10月旺季成色不足。市场需求弱势改善,仍处于收缩空间,整体不及预期。钢材生产继续收缩,原材料价格增速明显放缓,钢材价格虽先抑后扬,但整体低于上月。 预计11月份,钢材市场需求短期内或有一定释放空间,但上升幅度有限。 生产端或将继续下降,原材料价格高位回落,钢材价格弱势震荡。 后市:预计本周建筑钢材价格或有继续冲高可能 》点击查看SMM黑色系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现货市场,螺纹11月13日的全国均价延续了11月10日的小幅上调趋势。热卷11月13日的全国均价出现了小幅下跌。 螺纹方面: 现货方面,多地建材现货价格补涨10-20元/吨。需求端,一方面,受盘面回落影响,市场投机采货积极性较低;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受天气影响,下游施工速度放缓,刚需采购有所走弱,日内成交偏弱。后续来看,原料端价格坚挺,部分区域原煤短缺,焦炭仍有提涨预期,稍有限制钢厂利润空间走扩,建材产量上方可增量空间或受限。11月长流程钢厂计划产量虽有回升,但仍低于年内平均水平,其次短流程峰电生产成本亏损,多数厂家继续维持平谷电生产,11月供应端暂无明显压力。此外临近年底,北方入冬需求缩量,南方价格高企,月初个别钢厂资源已有南下,后期需关注区域性资源流动情况。综合来看,现阶段建材供需基本面未见明显矛盾,厂库社库持续去化,随着强情绪面的助推,现货价格易涨难跌。预计本周建筑钢材价格或有继续冲高可能,RB2401合约在3780-3980元/吨区间震荡运行。 热卷方面: 后续来看,根据SMM最新热卷排产调研,11月钢厂日均产量环比小幅下降,供应端压力整体不大,目前宏观利好带动期卷持续上涨,现货有跟涨现象,但节奏没有那么快,终端采购在高价时采购积极性稍有抑制,价格企稳后,受到抑制的终端需求有望得到释放,短期成本支撑仍存,但铁矿石持续高位需警惕政策管控风险。综合来看,目前宏观利好仍是价格运行的主要逻辑,且在成本支撑下,短期热卷或维持高位震荡运行,下周三将公布地产数据,或难看到改善情景,但在对更多利好政策抱有期待的情况下,对市场冲击不会太大,不过也需注意中美会晤利好兑现后有回调风险。预计下周HC2401合约将在3850-4080元/吨区间偏强震荡运行。 机构观点:看好四季度部分钢厂盈利修复 2024年国内钢铁需求有望温和复苏 华菱钢铁在互动平台回复称,10月份特别是10月中上旬,原料价格出现上涨,但钢价仍然震荡偏弱,行业的亏损面进一步扩大。行业的分化是由需求分化引起的,以螺纹钢为代表的普钢需求萎缩明显,但伴随中国制造业高端化转型,少数几家头部企业竞争优势更加凸显。公司品种钢比例和产品直供比例较高,有利于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保持相对稳定较好的盈利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大中型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在持续增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大中型钢铁企业一季度盈利160亿元,二季度盈利170亿元,三季度盈利291亿元,不论钢铁行业还是重点钢企都实现了走出亏损泥潭,走向盈利。 中金公司日前发布的研报预测2024年国内钢铁需求有望温和复苏,同时“板强长弱”(即以工业用钢为主的板材市场表现好于以建筑用钢为主的长材)的分化格局或延续。中金认为,从钢铁需求端来看,国内建筑用钢需求已迎来长周期下滑拐点。受地产景气拖累,预计建筑用钢需求2023年仍处于下滑趋势,但2024年降幅有望明显收窄。中金预计国内制造业用钢需求稳中有升,同时出口表现或保持韧性。地产后周期对应的竣工面积维持高位,机械用钢、汽车、白电等需求有望保持平稳。而工业库存已去化至低位,2024年有望进入被动去库周期。在钢铁供应方面,中金认为,预计“双碳”背景下2024年国内钢铁行业产量平控或延续。同时,伴随碳交易市场的引入及行业绿色环保的升级,差异化减产或越发明显,行业兼并整合有望加速。在钢铁成本端,成本压力有望释放,盈利弱复苏。在需求不振,炉料价格强势的背景下,当前钢铁盈利周期处于历史底部。2024年,伴随铁矿及焦煤供需逐步趋于宽松,成本端对钢铁盈利的侵蚀有望缓解,叠加需求端的弱复苏,行业利润有望实现逐步修复。 中泰证券研报认为:黑色系价格小幅上涨,其中成材涨幅大于铁矿,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原料端,矿价周内持续回升,供应端,预计下期全球铁矿石发运量将小幅减少。需求端,伴随钢厂利润持续的反弹,部分地区钢厂开始复产高炉,预计未来铁水产量维持高位波动,矿价或将维持震荡运行。 华福证券研报表示:上周五大品种钢材产量均下滑,走出旺季消费表现也开始减弱。国内方面, CPI和PPI整体表现弱于预期,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且进口增长较快,显示国内需求走向复苏态势但仍面临一定压力。 海外方面,美联储对通胀进展表示满意但仍将采取谨慎态度,同时中美外交动作频频,中美关系改善或面临重要节点。整体来看,在政策刺激下,当前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的提振还在延续,原料成本压力仍然保持,钢厂减产继续进行,四季度供需基本面继续改善。 开源证券研报指出:供给端,上周铁水产量回落。需求端,五大品种消费量整体微降,建筑钢材成交量环比下降。原料端,上周铁矿石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铁矿石库存位于低位,铁水产量回落较慢,下游需求预期较强,铁矿石期货带动现货价格走高;双焦价格有所回落;利润端,螺纹钢吨钢、热卷毛利连续两周边际改善。库存端,上周钢坯下游类库明显,五大品种虽然社库去化,但是热卷库存已经处于历年最高,去库艰难。我们预计四季度政策端或将多举措并行以推动需求回升,铁矿石价格依然坚挺,部分钢厂停炉检修、部分主动减产,环保限产加码,铁水产量稍有回落,吨钢利润连续改善,钢价有望上行,看好四季度部分钢厂盈利修复。 东吴证券指出,短期来看,万亿政策发布后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对价格起到支撑作用,但供给增加、需求弱恢复现实仍在加剧供需矛盾,展望后市,供给受制于钢厂盈利亏损及政策控制预计不会有明显增量,需求地产仍显疲弱,预计钢价短期震荡运行。 民生证券近日研报表示,伴随着下游制造业利润逐步回暖,且原料端供需紧缺格局已有所缓解,钢铁板块盈利未来有望回升,尤其是龙头企业高端品种比例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厚利润。 华安证券认为,制造业需求复苏叠加碳达峰、碳中和背景,钢铁行业盈利逻辑得以重构,钢企在周期轮动中进一步受益,我们长期仍然看好钢铁板块。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产业高景气度叠加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超高强度钢等产品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本钢板材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营收为129.35亿元,同比增0.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2.41亿元,同比减70.61%。前三季度营收为435.03亿元,同比减9.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12.46亿元,同比减383.02%。
历经数月,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建龙集团)重整ST西钢(600117.SH)的计划终于进入到实施阶段,“钢铁并购大王”张志祥即将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一家钢铁上市企业。 11月7日晚,ST西钢发布公告称,目前公司重整计划已获法院批准,待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青海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变更为建龙集团张志祥先生。 根据重整计划,*ST西钢将按每10股转增21.1459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将由10.45亿股增至32.55亿股,其中近11.25亿股股票用于有条件引进重整投资人,建龙集团指定主体天津建龙以1.29元/股受让约9.75亿股转增股票,长城资管、外贸信托、招平资管以1.70元/股分别取得5000万股转增股票;剩余约10.85亿股股票通过以股抵债的方式清偿西宁特钢及矿冶科技的债务,股票抵债价格为7.99元/股。 重整完成后,西宁特钢将化解债务压力,轻装上阵,在并入建龙集团管理体系后,或凭借建龙集团集中采购、销售的平台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建龙集团具有较强的成本管控能力,在钢铁行业普遍亏损的2022年,建龙集团依然实现了营业收入2212亿元,利润总额31亿元的业绩。 作为钢铁行业内的并购大王,建龙集团以重组整合河北遵化建龙钢铁总厂起家,此后又接连并购抚顺新钢铁公司、鑫海钢铁、北满特钢、北兴特殊钢、北方锻钢,重整了破产的西林钢铁集团,收购马来西亚“东钢”项目,重组包钢万腾钢铁等。 在建龙集团的帮助下,并购企业大都实现盘活和盈利。如2005年建龙集团参与抚顺新钢铁改制后,截至2022年底,抚顺新钢铁已累计实现国有股分红14.15亿元,累计上缴税金84.79亿元。 2015年重组原海鑫集团后,截至2022年底,已累计上缴税金近50亿元。其他并购项目也大都成功扭亏为盈。 完成西宁特钢重整后,建龙集团对其短期发展计划实行三步走战略:首先将利用自身优势,协助西宁特钢快速复产满产;其次通过赋能,导入建龙集团管理体系,发挥集中采购、销售优势,提升西宁特钢盈利能力;最后将推进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加大高端特钢产品比例,扩大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市场份额,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长期来看,为规避西宁特钢与建龙集团旗下其他特钢企业的同业竞争,建业集团或将北满特钢、承德建龙、吕梁建龙等特钢企业注入西宁特钢这个上市平台。 西宁特钢及建龙集团微信公众号信息显示,建龙集团将择机向西宁特钢注入旗下优质特钢资产,预计到2028年底,西钢股份合并钢产量1059万吨,实现收入539亿元,净利润42.71亿元,打造在新能源用钢、电渣钢、无缝钢管、商用车及工程机械用钢等产品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特钢企业集团。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