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91个
用电量是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晴雨表”。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11月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整体用量为年内增速最高,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速较为明显。据财联社记者综合采访情况来看,用电量回暖,进一步体现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复苏。 具体来看,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6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第二产业用电量52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第三产业用电量13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0%。 2023年以来,1月至11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36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第二产业用电量55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第三产业用电量151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2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此前预计,2023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同比增长6%左右,如今前11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已超全年预测值。记者留意到,11月,全社会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均达到年内最高,第二产业用电量维持较高增速。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也称,一些数据带来的变化,说明短期内随着一系列政策效应的释放,各领域生产活动更为活跃,尤其是第三产业用电量13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9%,恢复较快,回升速度突出。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随着经济内生修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生产端复苏强于消费端,继续引领经济复苏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 生产和消费等活动的增加提升对电力的需求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定义,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李湛分析道,首先,工业增加值同比表现强于制造业PMI。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已连续两个月呈现上升趋势,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高于8-10月4.5%左右的水平,也好于市场预期5.7%。季调环比大幅提升至0.87%,较上月明显加快,不仅是今年环比增长最快的月份,也达到近10年同期最快水平。 其次,企业降本增效、以价保量,支撑生产端维持较高增速。尽管11月PPI环比转跌至-0.3%,同比增速进一步下探至-3%,但在内外需求回升偏缓的情况下,工业企业倾向于采取降本提效、保持市场份额的策略。同时,化工和黑色为代表的部分行业产出同比加速复苏,也推动工业用电量有所增长。一方面,受益于基建投资维持较高增速,建筑类工业品产量明显提振,11月水泥产量、粗钢产量、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增速均由负转正,分别达1.6%、0.4%和3.5%。 另一方面,出口有所回暖推动部分工业品产量维持较快增长,11月汽车及底盘、船舶、化学纤维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7.88%、115.8%和27.47%,受此带动11月化学纤维产量同比上涨23.5%、汽车产量同比达23.6%。 第三,企业去库存周期临近尾声,逐步过渡到补库阶段也支撑企业生产向好。按照以往经验显示,PPI同比降幅领先企业库存周期6个月左右,大致推断本轮企业去库存周期有望在今年底、明年初左右结束。随着企业逐步从去库存转向补库存,也有利于逐步带动生产端改善。8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企业生产积极性稳步改善。10月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5%,较前值加快1.3个点,营收单月增速自6月底部已连续4个月回升。 陈雳认为,各产业用电量累计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全社会经济稳定恢复,行业复苏势头强劲,生产和消费等活动的增加提升对电力的需求;其中农业生产活动和服务业用电量高于工业生产活动,说明第一产业现代化和技术创新正快速发展、文旅商贸等消费活动活跃发展,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进一步刺激了用电需求的增长 。前11个月主要的增长是3个产业,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1.1%,是微量的。 生产经营恢复态势良好,深市企业业绩向好 可以看到,用电量持续回暖,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恢复态势良好。以深市制造业新动能代表企业为例,如多维角逐新能源赛道的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三位数,各项生产经营亦稳中向好。 综合来看,该公司在逆变器出货继续增长、维持较好的盈利回报水平的同时,储能业绩贡献日渐增大。前三季度,公司电站业务持续增长,收入同比增加148%,尤其分布式户用场景增长强劲,同比增长约250%;储能业务则实现收入同比增加约177%。有机构预计,公司四季度储能交付将更加集中。 又以宁德时代为例,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46.8亿元,同比增长40.1%,归母净利润311.5亿元,同比增长77.1%;研发投入持续加大,达到148.8亿元。 同时,宁德时代的行业地位也不断巩固。公司1-8月全球市场份额稳定、持续排名第一,受益于前期海外客户定点陆续交付,在产品、技术与服务等方面持续获得海外客户认可,公司海外市场份额稳定增长。根据SNE数据,2023年1-8月公司海外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达27.7%,比去年同期提升6.9个百分点。其中,欧洲市场正快速突破,公司1-8月欧洲动力电池市占率达34.9%,同比大幅提升8.1个百分点。此外,公司1-8月中美欧以外地区动力电池市占率达27.2%,同比大幅提升9.8个百分点,排名第一。 作为研制生产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锻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三角防务生产的特种合金锻件,主要用于制造飞机机身结构件及航空发动机盘件。今年以来,公司也不断通过型号拓展覆盖多个产品,立足模锻业务向下游延伸增强抗风险能力。围绕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此前9月下旬,三角防务与上海市经信委、上飞公司等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大飞机高端产业链建设;10月,公司公告,拟使用募集资金不超3.74亿元及自有资金5亿元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三角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募投项目“航空数字化集成中心项目”的实施主体,开展国产大飞机零部件装配业务。同时,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也正助力公司长期稳健发展。截至第三季度末,该公司研发费用环比增长达70.6%。
“跌跌不休”的油价见底了吗?可以看出原油供需关系的“期货升水”指标或许在告诉市场,并没有。 12月14日,媒体报道称,石油市场正处在期货溢价的状态,也就是交易员所说的“升水”(contango),这表明市场认为在明年6月之前原油需求依然不足,不急于获得即将到期的原油合约,而远期合约则相对受欢迎,这对油价来说并不是个好迹象。 美国WTI原油下个月到期的期货合约价格为72.01美元/桶,6月到期的价格为73.05美元/桶,甚至截至2024年11月的WTI价格则更高,这表明交易者预计这种趋势将持续。 原油升水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储存成本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影响所致,而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原油升水的一个主要因素。当市场对原油需求旺盛,供应相对不足时, 近期合约的价格往往会上涨,因为交易者急于获得即将到期的原油合约,而远期合约则不太受欢迎,反之亦然。 上一次原油长时间处于远期溢价状态是在2020年,当时因市场原油需求不足,投资者预期未来的需求和价格都将上升。 媒体分析认为,当前远期溢价的出现可能在2024年初成为石油公司的烦恼,该如何提振原油市场需求? 上个月,在经历了艰难的谈判之后,OPEC+进一步削减供应100万桶/日。沙特延长其已有的额外自愿减产100万桶/日。俄罗斯石油出口削减幅度扩大到50万桶/日。但自那之后,原油市场开启了绵延不断的下跌之势,半个月的时间里累计大跌14%。 但也有分析师乐观的认为,这次远期溢价的出现并不表明市场对油价的看跌。 Roth MKM的Leo Mariani在周三的一份报告中写道, 石油市场的最新变化更多是由于石油交易方式的变化,而不是由供需关系引起的。 他的关注点在石油期货产品的市场结构: 购买石油期货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日益受到欢迎,石油投机者的增加改变了大宗商品的交易方。由于价格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石油生产商和炼油商等公司对冲的程度较少。因此,石油期货现在更多地用于投机。 这些团体现在控制着石油的大部分日常交易,而这些类型的交易更少关注供需,更多关注图表指示的最新趋势。 Mariani认为,由投机者控制的期货曲线并不是供需的真实信号。 Mariani写道: “对我们而言,关键问题是我们认为当前的远期溢价结构实际上对石油是利好的,鉴于投机兴趣和趋势追随者已经从大宗商品中撤离,如果这些参与者在某个时候重新参与,可能会推动价格上涨。”
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6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第二产业用电量52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第三产业用电量13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0%。 1~11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36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第二产业用电量55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第三产业用电量151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2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
周四(12月14日)纽约时段,国际油价明显走高,延续了前一交易日的涨势。 截至发稿,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上涨4%,现报每桶72.25美元,时隔五个交易日重回70美元关口上方。 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上涨3.8%,报每桶77.10美元,也相隔一周重返75美元以上。 前一交易日,美、布两油分别收涨1.25%和1.39%,得益于这两天的涨幅,两大油价基准都有望结束周线七连阴。两天前,市场对供应过剩和需求放缓的担忧给油价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截至周二收盘,两油较9月的年内高点已累跌了20美元。直至昨日,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就通胀降温和降息释放鸽派声音,油市才终于止跌反弹。 当天,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主席鲍威尔在发布会上表示,通胀已经从高处回落。鲍威尔还提到,该行不大可能继续加息,也不用等到经济衰退才降息,今后何时开始降息将成为讨论话题。 虽然美联储公布的“点阵图”暗示,官员们认为2024年降息的总幅度为75个基点,但市场却更为乐观,交易员押注明年降息的幅度为150个基点,是官方的两倍。受这一情绪的驱动,美元指数和美国国债收益率都明显走低。 Key Private Bank首席投资官George Mateyo表示,美联储并没有提到是因为某些经济疲软的迹象而选择开始考虑降低利率,而是他们正在重新调整政策——市场似乎非常喜欢这个信息。 对油价来说,美联储的鸽派决议打压了美元,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更具吸引力。PVM Oil Associates分析师Tamas Varga写道,美联储会议意味着油价的下行走势已经结束,降低借贷成本应该会削弱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汇率,反过来又会鼓舞实物和期货市场上的石油价格。 另外,较低的央行利率有望降低消费者的借贷成本,进而促进石油消费国的经济增长和他们对石油的需求,美元疲软还使得石油对于美国以外的其他买家来说更加便宜。 日内,国际能源署(IEA)以美国经济前景改善等理由,上调了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IEA预计,2024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将增加110万桶/日,比此前的预测增加13万桶/日。该机构还提到,先前欧佩克+的减产对提振油价几乎没有作用。 月初,多个欧佩克+成员国宣布明年第一季度将继续自愿减产,减产总额达到日均220万桶,却没有阻止油价走低。分析认为,市场的反映意味着对减产措施的整体效果持怀疑态度。
一个可能引发全球液化天然气(LNG)行业潜在大变局的举动正在进行中。 上周,澳大利亚能源巨头伍德赛德和桑托斯证实, 已经就潜在合并交易展开谈判 ,估值高达800亿澳元(合520亿美元),旨在创建一家全球领先的油气巨头。 据周四(12月14日)报道,一位直接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表示,至少在明年2月份之前,这个合作计划不太可能被敲定。由于澳大利亚的12月和1月是假期,也就意味着这笔交易不太会在这段时间内完成。 伍德赛德是两家公司中规模较大的一家,其市值为569.1亿澳元,而桑托斯的市值为221亿澳元。伍德赛德表示,与桑托斯的谈判是保密的,还不确定能否达成协议。 *谈判才起步** 这位不具名的人士还指出,银行家们目前正在介入,并获取两家公司的数据和细节,潜在交易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据悉,花旗集团和高盛集团正在为桑托斯提供了这笔交易的顾问服务,而伍德赛德的顾问是摩根士丹利。 据另一位直接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称, 迄今为止,所需的进展只取得了约5% ,其中规模较大的伍德赛德一直在推动两家公司之间的谈判。 两位知情人士还表示, 拟议中的并购交易将使伍德赛德获得更大规模上的优势 ,并补充称,鉴于行业整合已经在进行, 伍德赛德很难在全球其他地方找到合适的收购目标 。 桑托斯首席执行官Kevin Gallagher在周三给员工的年终视频中表示,伍德赛德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多次与桑托斯就交易进行接触。 目前桑托斯及其顾问已开始接触股东,征求他们对潜在交易的看法。 桑托斯长期股东、威尔逊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组合经理Matthew Haupt表示,“我们一直在与大量投资银行家交谈, 他们都在努力为桑托斯制定一个最合适的价格 ,这是伍德赛德能支付的最低价格,仍能让桑托斯的股东满意。” Macquarie分析师周四表示,基于两家公司合并带来的协同效应, 伍德赛德需要对桑托斯提出每股8.70澳元至9澳元的收购报价 。
过去数月,随着美国等非OPEC产油国增加产量,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打压原油需求,“供应过剩”阴云一直笼罩着国际油市。而即将到来的2024年,油价可能会面临新“逆风”: 随着新冠疫情后的原油消费激增势头消退,亚洲原油消费大国印度的需求增长明年料将放缓 。 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石油交易主管Mukesh Sahdev预计,2024年印度的原油消费量将增加15万桶/日,远低于2021年至2023年约29万桶/日的增速。他指出,这一放缓将使得原油消费增速回落至接近2011年至2019年的水平。 与此同时,国际能源署(IEA)对于印度原油需求前景的看法更为悲观,该机构在11月发布的报告中预计,该国原油消费量增幅将减半至10万桶/日。 能源咨询公司FGE也预测,新的一年印度原油需求增速将放缓。该机构高级分析师Dylan Sim预计,明年印度原油消费量增幅将比今年少2万桶/日。 印度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全球第三大原油消费国,80%以上的石油需求依赖进口,该国也是中东和俄罗斯原油出口的重要市场,在去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大幅增加了对印度的原油出口。 油价面临新“逆风” 印度经济一直在快速增长,第三季度经济增速达到7.6%,这提振了对汽油、柴油和其它能源产品的需求。 尽管总体而言,印度的石油消费仍处于创纪录水平,但随着新冠疫情后的一次性提振过去,该国原油需求增速料将放缓。这给国际油价前景蒙上阴影。 由于对全球原油供应超过需求的担忧持续存在,本季度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尽管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盟国组成的OPEC+计划进一步减产,但油价仍未能止跌。原因在于,一方面,市场对OPEC+能否兑现减产计划存疑,另一方面,包括美国在内的其它产油国正在提高产量,抵消了OPEC减产的效果。 今年9月底,油价一度接近每桶98美元的年内高位,随后便跌跌不休,本月可能会录得连续第三个月下跌。 目前,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徘徊在75美元/桶左右,而WTI原油期货价格徘徊在70美元/桶左右。
当地时间周四(12月14日),国际能源署(IEA)以美国经济前景改善和油价下跌为由,上调了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IEA同时表示,随着主要国家的经济活动减弱,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正在急剧放缓。 IEA预计,2024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将增加110万桶/日,比此前的预测增加13万桶/日。该机构表示,之所以做出调整,是因为与上月报告相比,GDP前景有所改善,这尤其适用于有望实现经济软着陆的美国。 IEA补充称,国际油价下跌对石油消费起到了额外的推动作用。 本周,作为全球油价基准的布伦特原油一度跌至每桶72美元附近,创下六个月来最低水平。 在上月的部长级会议上,欧佩克+同意额外再减产100万桶/日,而沙特原有的100万桶/日自愿减产措施将延至明年。 IEA表示,欧佩克+减产对提振油价几乎没有作用,非欧佩克+国家增产将起到反作用。 报告指出,美国、巴西和圭亚那的产量飙升抵消了欧佩克+的减产,而欧佩克成员国伊朗的供应大幅反弹也令油价承压。 IEA称:“产量持续上升和需求增长放缓,将使主要产油国捍卫市场份额和维持高油价的努力复杂化。” IEA警告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大幅放缓 IEA在报告中警告称:“石油需求增长放缓的证据越来越多,石油需求增长动力日益明显的丧失,反映出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 IEA将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下调9万桶/日至230万桶/日。得益于新冠疫情后的消费反弹,今年石油需求仍将达到创纪录的1.017亿桶/日。 该机构表示,随着反弹逐渐消退,消费者转向更节能的汽车或电动汽车,明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将放缓约50%至110桶/日,而非欧佩克+国家增加的产量,将足以满足市场增加的需求
美东时间周三,“股神”沃伦•巴菲特旗下投资巨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在本周再次加仓西方石油公司,其持股比例已经升至27%以上。 巴菲特再次增持西方石油 文件显示,本周前三天,伯克希尔连续三天加仓西方石油股票,累计以约5.887亿美元收购了近1050万股西方石油公司股票,加仓价格在55.58美元至57.04美元之间。 本次加仓后,伯克希尔持有的西方石油普通股股票增至2.38亿股,持股比例攀升至27.13%以上,持股总市值约136.48亿美元。 伯克希尔还持有西方石油的优先股和认股权证,可以以47亿美元(每股56.62美元)换购8380万股西方石油公司股票。 从去年初至今,伯克希尔一直在不断买入西方石油的股票,并一举成为西方石油的单一最大股东。 伯克希尔上次披露加仓西方石油是在今年10月末。10月25日,伯克希尔增持了390万股西方石油普通股,使其持股比例升至25.8%,当时的持仓市值是约144亿美元。 而近期西方石油股价有所回落,使得伯克希尔的持股市值也随之下滑。截至美东时间周三收盘,西方石油收报57.22美元/股。本月月初至今,西方石油累计下跌3.26%。 伯克希尔还在减持惠普 除了加仓西方石油以外,巴菲特近期还在减持PC制造商惠普。 美东时间本周一公布的监管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已将其对惠普的持股比例降至5.2%。 伯克希尔此前曾在9月中旬至10月初连续9天抛售惠普股票,将对后者的持股比例降至10%左右。 伯克希尔目前仍持有5150万股惠普股票,按周一收盘价30.37美元计算,价值约16亿美元。FactSet数据显示,伯克希尔仍然是惠普的第三大机构股东,仅次于贝莱德和先锋集团。
当地时间周三(12月13日),在迪拜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终于在化石燃料的问题上达成协议,正式落下了帷幕。 协议首次呼吁各国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统中实现远离化石燃料的过渡,并且需要在这关键的十年中加快行动,在2050年前实现与科学相符的净零排放。 来源:联合国文件 协议要求各国为全球转型做出贡献,不只是被动地作出这种转变。COP28的官方账号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大会史无前例地提到了向摆脱所有化石燃料的过渡,“阿联酋共识”正在实现一种重大的转变,这一转变可能重新定义我们的经济。 协议还写道,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能力提高到三倍,将能源效率提到两倍。另要加快“逐步减少”(phase down)煤炭发电的进程,加速零排和低排技术,大幅减少甲烷排放。 协议还要求,尽快“逐步淘汰”(phase out)不能解决能源贫困和过渡问题的低效化石燃料补贴。COP28大会主席苏尔坦·贾比尔(Sultan Al Jaber)在全体会议上敲响木槌,“我们共同面对了现实,让世界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媒体分析道,虽然这一结果没有达到大多数国家想要的“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目标,但它确实开辟了一个先例——首次提及化石燃料,并且东道主国阿联酋也破天荒地首次邀请了沙特等严重依赖石油的国家前来参会。 “我们交付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第一,”贾比尔说道,“协议的好坏取决于其执行情况,这是我们需要做的,而不是需要说的。我们必须采取必要步骤,将这项协议转化为切实行动。” 中国外交部:中方积极参与COP28所有议题的讨论和谈判 发稿前不久,央视新闻报道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我也注意到了COP28谈判的相关进展,COP28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中方积极参与了所有议题的讨论和谈判,我们也支持主席国阿联酋成功办会。 毛宁说,我们希望这次会议的成果能够助力《巴黎协定》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能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转型,更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受隔夜国际油价大跌影响,今日港股石油板块跌幅居前,“三桶油”港股齐跌。 截至发稿,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跌超3%,创近四个月来新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00386.HK)、中国石油股份(00857.HK)双双跌超1%。 消息面上,隔夜油价大幅波动,WTI及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跌超3%,再创阶段新低。 截至发稿,WTI原油期货主连报68.7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主连则报73.04美元/桶,均进一步下探。 此外,三大能源机构之一的EIA发布短期能源展望报告,显著下调了2024年的油价预期,也对市场情绪产生冲击。 EIA预计2024年WTI原油价格为78.07美元/桶,此前预期为89.24美元/桶;预计2024年布伦特价格为82.57美元/桶,此前预期为93.24美元/桶。 东方证券卢日鑫、周迪分析师在12月12日发布的报告指出,由于OPEC+减产力度不及预期,市场对其继续提振油价的能力有多担忧。 东方证券称,WTI原油期货价格跌破70美元大关后,已创下7月以来的最低点,在需求预期较差的情况下,油价前景依旧低迷。 需要注意的是,年末海外进入圣诞和元旦双节假期,原油期货交投清淡,流动性降低,也制约了油价的短期行情。 中信期货分析师桂晨曦在12月10日的报告中则表示,展望后市,2024年一季度,油价或出现修复契机。 中信期货认为,明年一季度欧佩克如果落实减产,同时美国产量逐渐转降,可能带来供应预期的修正。与此同时需求端,美欧炼油厂检修季结束,叠加中国恢复进口,原油需求预期可能迎来修复。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