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086个
Atlantic Tin宣布与非洲矿业运营商Managem S.A.达成收购协议,将收购该公司摩洛哥El Hammam矿及一项开采许可证,许可证(区域)与Atlantic Tin的Achmmach和Bou el Jaj许可证(区域)相邻。 此次交易包括收购Managem的子公司Société Anonyme d'Entreprises Minières(SAMINE)及其资产,Atlantic Tin因此将新增一个选矿厂,可以对该选厂进行改造和升级,加工来自Achmmach的矿石生产锡精矿。预计这将减少初始开发资本并降低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 除了矿山和选矿厂,Atlantic Tin还将获得SAMINE的开采许可证,该许可证位于Achmmach和Bou el Jaj矿区之间。Atlantic Tin的首席执行官Simon Milroy表示,此次收购是“Achmmach锡项目和Atlantic Tin的一个转折点。现有的SAMINE选矿设施和基础设施将得到升级,并将增加新的选矿设备,使SAMINE选矿厂能够处理锡矿石。利用SAMINE的现有设备和基础设施将降低Achmmach锡项目投产的资本成本。” El Hammam萤石矿于2021年停止了大部分运营,距离Achmmach仅7公里。周边的开采许可证在Achmmach和Bou el Jaj之间的延伸地带内,被认为有额外的锡矿床潜力,勘探工作将立即展开。 Atlantic Tin将进行一项范围研究,以评估Achmmach开采与SAMINE加工相结合的项目配置情况。目标是在2024年底完成最终可行性研究,基于18个月的建设期,锡生产将在2026年开始,并逐步达到每年90万吨矿石的处理能力。 该公司2018年的最终可行性研究(DFS)报告显示,Achmmach矿区储量为700万吨,含锡量为0.82%,或58,000吨金属锡。总体锡回收率为77%,每年将生产约4,500吨锡精矿,精矿品位平均为60%。2020年的范围研究表明,矿山寿命有可能从10年延长到20年,并有可能建立一个综合冶炼厂。 公司已将与Pala的贷款协议延长至2025年6月,以提供足够的流动资金用于收购和可行性研究。 ITA观点:收购El Hammam的选矿厂及预计的Achmmach项目初始资本成本的减少对Atlantic Tin及其利益相关方来说是个利好消息。我们热切期待最终的可行性研究以及新许可证勘探的后续更新。 Atlantic Tin Ltd是ITA勘探与开发小组的成员。 原标题:《Atlantic Tin收购摩洛哥第三个矿区》
在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和需求支撑盈利的背景下,资源股在过去三个月跑赢大盘。 与此同时, 华尔街继续看好矿业股和能源股,认为丰厚的股东回报和相对大盘的大幅折价,为这些行业股票提供了上行空间。 摩根大通分析师Mislav Matejka最新报告指出,下半年工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提振矿业公司的每股收益。Matejka还认为,能源股能带来强劲的现金流,具有吸引力的股息收益率,且可对冲地缘政治风险。 无独有偶,摩根士丹利分析师Martijn Rats团队维持了对能源行业的“增持”评级,指出未来几年能源公司的结构性前景持续向好。 他们预计, 在旺季需求推动下原油供应趋紧,油价将在今年夏季呈上行趋势。 但在此前,OPEC+称9月底起逐步取消自愿额外减产,布油跌破80美元/桶。 此外,能源股的吸引力还来自于其巨额的股东回报,壳牌和英国石油等能源巨头在最新一季的财报中均将股票回购列为重点工作。 分析师预计, 今年欧洲企业有望向股东返还创纪录的超过6000亿欧元(合6520亿美元),能源公司将是主要贡献者。 分析师还指出,伴随经济持续复苏,欧洲能源和原材料行业在经历了近两年的停滞后,2025年将重返增长轨道。 大摩旗下的另一个团队,Alain Gabriel等分析师,更看好欧洲的金属和矿业股票。 他们指出,矿业股目前的交易价格相对历史水平而言有较大折价。稳定的需求环境和持续偏紧的供应,将继续支撑大宗商品价格维持在良好水平。 在过去三个月里,大宗商品整体上表现出了“牛市”风采,尤其是铜、镍等基础金属价格狂飙。 法国兴业银行策略分析师Manish Kabra等人认为, 当下,相较于金属本身,该行业公司股票是瓜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红利的更佳选择。 Kabra说,金属价格的上涨表明,矿业公司每股收益增速可能已经到了拐点,并补充说,其团队更看好矿业股而非能源股。 Liberum策略分析师Susana Cruz表示,大宗商品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是美国经济放缓,不过她也指出,欧洲经济复苏势头转好,可能会在下半年对需求形成支撑。
在由SMM主办的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 锂电回收论坛 上,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总经理王聪对全球锂电池关键金属原生及再生资源作出展望。她表示,未来几年镍、钴、锂资源均将呈现不同程度的过剩局面。其中锂方面,SMM预计,2024年到2026年,全球锂资源或将依旧呈现供应过剩的局面,不过过剩的幅度将逐年收窄;镍方面,根据测算,2023-2027年全球镍供给整体过剩,但过剩量尚可。作为原生镍的生产集中营,印尼的NPI及中间品在2022-2023年持续快速投产放量。2025年后,供应增速逐渐小于需求增速,预计过剩幅度逐步缩窄。预计到2027年,全球原生镍过剩将缩窄至6万金属吨;钴方面,SMM预计全球钴原料供应量后续将逐年攀升,2024年到2027年钴原料供应复合年增长率在32%左右。2024年全球钴资源过剩情况相比往年将有所增加。 全球锂电市场格局剖析 新能源市场维持增长态势,但动力及储能板块增速已逐渐放缓 SMM对2019年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作出展望, SMM预计,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逐年攀升,预计从2022年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复合年增长率在22%左右;2025年到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将收窄至9%左右。 分地区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因素在于前期受益于补贴拉动渗透率快速提升,不过后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空间或缩小。 北美地区方面,IRA 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提振明显,后续仍有较大上行空间;欧洲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因素在于燃油车禁售时刻表+各国能源结构转型。 储能市场方面,SMM预计2021年到2024年,储能市场需求复合年增长率在49%左右,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或在230GWh左右;2024年到2027年全球储能市场复合年增长率或将收窄至29%左右。 提及各国储能市场的增长因素,中国方面,主要是受强制配储政策叠加财政补贴驱动;北美地区则受益于成熟市场+ ITC政策的推动;欧洲地区储能市场的发展则是受益于政策补贴+ 各国能源结构转型。 全球动力锂电池使用比例调整 磷酸铁锂电池使用比例维持增加趋势。 相比于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具有较高的成本优势以及高安全性,而三元电池则拥有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低温性能。 不过从2021年开始的原料价格飞涨导致电芯成本显著提升。以NMC523方型电池为例, 其成本已经从2021年每千瓦时不到0.6元上涨在2022年到达每千瓦时1.1元。在2023年受益于镍钴价格下行三元电芯价格高位有所回落,但铁锂电芯更具经济优势。 在终端降价的大背景下,汽车制造商很难盈利,因此更愿意选择成本更低的电芯,磷酸铁锂电池便凭借着更高的成本优势,使用比例维持增加趋势。 锂电关键金属再生资源格局展望 2026年全球社会退役的金属理论回收量逐渐超过产间废料量 目前回收主要有三个来源:社会退役、产间废料和库存退役。具体来看各来源的预测: 社会退役方面,预计从2024年到2030年,全球市场社会退役可回收量理论复合年增长率在44%左右,到2030年全球市场社会退役可回收量理论值或在700GWh左右,全球市场社会退役可回收金属量理论值总计或在97万金属吨左右。 产间废料方面,预计自2024年到2030年,产间废料全球退役可回收量复合年增长率在18%左右,到2030年全球产间废料退役可回收量或将达430GWh左右,可回收金属量方面在38万金属吨上下。 库存退役方面,预计自2024年到2030年,全球来自库存退役的可回收量在490GWh左右,可回收金属量在60万金属吨左右。 当前的回收市场供应受限于仍未进入社会退役潮的爆发期,因此产间废料所带来的供应量当前成为回收市场供应的主体。社会退役目前发展基数较低,但将在2025年之后迎来一波社会退役潮,年化增速逐渐增加,在这样的逐年环比递增的趋势下,社会退役量所带来的回收供应量也逐步递增,最终实现在2025年后逐步反超产间废料的供应量。 整体终端市场看,前期仍旧以动力市场退役供应为主,后续伴随着储能市场进入退役期,磷酸铁锂的社会退役量也将逐步起量,进而在2025年后呈现逐步反超三元的趋势。 全球回收产业链逐渐延伸 中国回收产业链一体化进程快,盐类回收以湿法为核心。 从产业链角度,原生资源产业链与再生资源产业链十分相似。以国内的代表类型回收企业举例,再生资源的最游是城市矿山(包括报废车和电芯等),中游是拆解打粉等加工环节,下游是镍钴锂盐。对比原生资源,上游是镍钴锂盐,中游是前驱正极等加工环节,下游是电芯和车。 锂电的再生利用中,目前最缺的是回收资源。产业链环节的拓展延申对于资源的渠道以及生产的稳定性十分重要!而中国的回收产业成熟度高,所涉及的各环节的深度和广度优势也更为突出,也可以作为全球回收发展路径的参考。 SMM对比了国内和海外回收产业环节向上下游延申的情况。整车厂原先主营业务是车辆生产,但是后续也在往下游贯穿,布局或战略合作到中游的拆解、加工,和下游的梯次及再生。海外也是一样的情况,但相对贯穿度偏低。举例,以海外车企为例,目前部分车企选择和一些中游的加工企业合作,拓宽中游的回收产业链。 如下图所示,绿色代表原先主营业务为车,浅蓝色原先主营业务为电池,深蓝色代表原先主营业务为湿法冶炼。橙色为火法冶炼。 中国再生镍钴锂盐产能产量及预测(2022-2025E) 从当前的数据来看,再生金属的供应占比目前仍较低,且开工率相对较低。 SMM分别对中国再生硫酸镍、再生硫酸钴以及再生碳酸锂的产量和产能作出预测。预计到2026年,中国再生硫酸镍年产能或达22万金属吨左右,产量在12万金属吨左右。2022年到2026年再生硫酸镍企业供应占比在20%上下;再生硫酸钴方面,预计到2026年,中国再生硫酸钴年产能或在9万金属吨左右,年产量在3万金属吨左右,2022年到2026年再生硫酸钴供应占比在20%~25%上下波动;再生碳酸锂方面,预计到2026年再生碳酸锂年产能在59万吨左右,年产量在15万吨左右。2022年到2026年,再生碳酸锂供应占比在20%~30%左右。 镍钴锂盐价格下行过程中,外购极片粉的湿法冶炼企业亏损 据SMM历史价格显示,不论是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硫酸钴还是电池级硫酸镍的现货价格均在2022年上半年冲至其历史高位,不过近年来,镍钴锂盐价格持续下行,自2024年以来,外购三元极片粉现金生产利润正处于持续亏损阶段。 锂电关键金属原生资源格局展望 2018-2027年全球锂资源供应持续攀升,回收量逐步增加 SMM预计,2024年全球锂资源供应量或将提升至130万吨LCE左右,2018年到2027年,全球锂资源供应量将持续攀升,来自回收方面的增量也将从2024年的7%的占比提升至2027年的10%。 在2023年到2024年间,澳大利亚、中国、加拿大等国家将贡献主要的锂辉石增加量,中国将贡献主要的锂云母增量,阿根廷、智利和中国将贡献主要的盐湖增量。 2024-2026年全球锂资源预计过剩,碳酸锂价格面临压力 提及未来全球锂资源展望,SMM预计,2024年到2026年,全球锂资源或将依旧呈现供应过剩的局面,不过过剩的幅度将逐年收窄。 碳酸锂价格方面,2023年到2025年,SMM预计,电动车市场和储能市场的边际增长率正在放缓,随着锂资源的集中释放,碳酸锂,供需平衡转为过剩,导致碳酸锂价格承压运行。预计到2026年,在长期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资源扩张放缓,或将导致碳酸锂过剩缓解。 全球镍矿产能及储量分布 镍矿可以分为红土镍矿和硫化镍矿,红土镍矿占比约70%,硫化镍矿约占30%。硫化矿主要分布于加拿大、俄罗斯、中国以及澳大利亚,而红土镍矿多集中于热带国家例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等赤道地区的国家。 据USGS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镍矿资源总计13104万金属吨。 全球原生镍供需关系 根据测算,2023-2027年全球镍供给整体过剩,但过剩量尚可。作为原生镍的生产集中营,印尼的NPI及中间品在2022-2023年持续快速投产放量。2025年后,供应增速逐渐小于需求增速,预计过剩幅度逐步缩窄。预计到2027年,全球原生镍过剩将缩窄至6万金属吨。 2024-2027年硫酸镍预计过剩幅度增加 据SMM测算,2024年到2027年,硫酸镍供应过剩的情况或将逐年增加。电池级硫酸镍价格方面,2021年到2022年,新能源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镍盐产能与需求错配,且原料供应短缺,推涨硫酸镍价格到达顶峰;2023年到2024年,MHP及硫酸镍产能加速投产,使原料及成品供需紧张逐步得到缓解,叠加新能源行业步入稳增阶段,至此,镍盐价格出现回落;预计2025-2027年,随着MHP项目投产,硫酸镍原料不足以成为硫酸镍产量限制因素,后续硫酸镍过剩幅度或逐步走阔。但受产业“内卷”严重,镍盐难迎大幅利润空间,预期过剩幅度有限。 DRC钴中间品以及印尼MHP将是未来钴原料供应的主要来源 2023年全球钴资源总计1100万吨,其中刚果(金)储量在600万吨左右,澳大利亚在170万吨左右。 全球钴资源未来预计维持过剩 SMM预计全球钴原料供应量后续将逐年攀升,2024年到2027年钴原料供应复合年增长率在32%左右。2024年全球钴资源过剩情况相比往年将有所增加。
在由SMM主办的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 海外投资论坛 上,MolSynth (Molecular Synthesis Private Limited)Founder & Director Mr Kunal Satyen Daga 介绍了“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电池材料的机会”的话题。 新能源需求预测 2023年印度市场对新能源需求在10+GWh左右,2030年印度市场新能源需求或在175+ GWh左右。 近年来,印度正在仿照中国的电动汽车供应链。 印度政府(GOI)提供的生产挂钩激励(PLI)支持 印度政府(GOI)已向以下四家公司的项目提供了补贴: 印度的本土优势 – 3Ms(人力、机械设备和物料) 电池负极材料在印度的机遇:中国大企业的机会 低成本—— 成本可负担、专业人才丰富 公用电力:成本仅比中国高出5-10%,提供极具竞争性的运营开支。 劳动力与管理: 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低30%。庞大的石墨产业培育了大量的电池材料相关人才。 政府支持::诸如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和更快采用与制造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计划(FAME)等激励措施,降低了投资成本。 原料供应的可用性——丰富的本地资源 多样化的来源:石油焦、煤焦油和天然石墨等大量的资源,确保了关键原料的稳定供应。 原料安全:关键材料的充足可用性支持了稳定且可扩展的生产能力。 品牌权益与贸易协定——战略性全球整合 关键矿物联盟:参与全球联盟凸显了负极材料的战略重要性。 自由贸易协定:与英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协定增强了市场准入,降低了壁垒并促进了国际贸易关系 策略建议:中国企业在印度负极材料市场的机遇 合资合作伙伴关系 与印度的负极材料潜力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例如与Epsilon和Himadri合作开发合成负极材料,以及与Tripathi Graphite合作利用天然石墨。利用您的高端技术在印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市场上还有许多其他企业对合作持开放态度。 特定流程设施 在印度建立针对特定工艺的设施,比如硅掺杂技术和天然石墨的球形化处理,以提升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市场扩展 通过与电池材料行业的分销商合作,进入并扩展在印度市场的业务基础,加强市场渗透和品牌影响力。 设立全资子公司的挑战 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使得创建全资子公司面临挑战,建议通过其他市场进入和扩张策略来绕开这一障碍。
在由SMM主办的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 海外投资论坛 上,Wolfgang Bernhart 高级合伙人 Roland Berger 围绕“走向西方:如何在欧洲电池和电池材料市场取得成功”的话题。他表示,新能源汽车份额的增加是电池需求的主要驱动力,预计到2030年,欧洲的电池需求将迅速增长至约800GWh。随着最近欧盟和北美纯电动汽车增长放缓,其预计新能源汽车产量和电池需求也将出现更温和的增长。而美国纯电动汽车的贸易限制和更高的需求不确定性,使得欧洲成为比北美更具吸引力的电池市场。 欧洲市场是中国电池厂商在中国以外最大的市场 新能源汽车份额的增加是电池需求的主要驱动力,预计到2030年,欧洲的电池需求将迅速增长至约800 GWh,即使在基本情况下也是如此。 随着最近欧盟和北美纯电动汽车增长放缓,我们预计新能源汽车产量和电池需求也将出现更温和的增长。 美国纯电动汽车的贸易限制和更高的需求不确定性,使得欧洲成为比北美更具吸引力的电池市场。 即便最近电动汽车销量增长放缓,但欧洲市场对电池的需求仍有可能在2030年增加到830GWh以上,2032年增加到1100 GWh左右。 法规在欧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关键原材料法》(CRMA)实现当地生产到2030年的目标,通过《净零工业法》提供支持 欧盟电池法规侧重于提高整体可持续性/CO2、强制性电池回收和最低回收含量。 预计到2032年,欧洲电池需求转化为LFP/LMFP的正极材料需求约为770万吨/年,NCM/NCA CAM的CAM需求为965万吨/年,三元前驱体的CAM需求量约为890万吨/年。 为了满足欧洲地区对英国出口或进口车辆的增值要求,三元正极材料需要在欧盟或英国生产。 预计到2032年,欧洲电池生产需要约73万吨/年的电解质,或约120万吨/年的电解质盐,我们预计其中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占比至少有10%。 即使硅基阳极材料的份额更高,欧洲对石墨的需求也将从2024年的约28万吨增加到2032年的约72万吨。 低成本、低碳足迹的区域生产对在欧洲市场取得成功越来越重要 欧洲公布的电池总生产能力远高于预期需求(2032年约1100 GWh),其中约90%将来自区域内采购。 除了在欧洲生产的老牌企业外,中国公布的产能约占总产能的25%(包括CATL约10%的份额)。 虽然电池需求在2030年增加到830GWh,但在同一时间段内宣布的容量超过1500GWh。对于2028/2029年之前所需的数量,供应商大多已被选中,但OEMS并不十分忠诚,新一代汽车提供了作为电池生产商进入市场的机会,预计2030年区域采购份额将达到90%。 具有竞争力的先决条件是高效生产并快速提高产量,选择合适的客户对电池材料生产商来说很重要。 电池和材料采购的关键标准是成本,但低碳足迹的区域生产也很重要,低成本、低二氧化碳足迹的区域生产对在欧洲市场取得成功越来越重要。 正确规划和执行市场进入是在欧洲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选择正确的细分市场和客户对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至关重要——较小的细分市场可能会提供更高的利润 需要满足关键的采购标准——除了价格之外,当地足迹和跟踪记录是最重要的。 可持续性是一个先决条件; 自有投资不是唯一的选择——需要考虑合伙企业和合资企业; 应仔细进行选址——除了当前成本外,还需要考虑熟练劳动力和绿色能源的可用性以及政治。
SMM6月4日讯: 6月4日,金川升水报1000-1200元/吨,均价1100元/吨,均价与上一交易日相比上调300元/吨,俄镍升水报价-500至-200元/吨,均价-350元/吨,均价较前一交易日相比上调150元/吨。今日早间盘面持续下行,现货市场成交有所转暖,且现货市场出现电积镍现货紧缺现象。今日镍豆价格143600-14430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现货价格减少2900元/吨,今日镍豆与硫酸镍价差约为7186元/吨。(硫酸镍价格较镍豆价格高7186元/吨)。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在由SMM主办的 CLNB 2024(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 海外投资论坛 上,澳大利亚英特兰国际商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张迪介绍了“探索投资澳大利亚资源产业的机遇”的话题。她表示,截至目前澳大利亚近380 多个运营矿山中生产19 种矿物原料。从这些矿物含量来看,澳大利亚是世界领先的铝土矿(铝矿石)、铁矿石、锂、金、铅、钻石、稀土元素、铀和锌生产国之一。贸易伙伴方面,2023年澳⼤利亚向中国方面的出口商品价值排名第一,日本排名第二,韩国排名第三。 澳大利亚资源 至今,澳大利亚近380 多个运营矿山中生产19 种矿物原料。 从这些矿物含量来看,澳大利亚是世界领先的铝土矿(铝矿石)、铁矿石、锂、金、铅、钻石、稀土元素、铀和锌生产国之一。 澳大利亚还拥有大量钛铁矿、锆石和金红石矿砂矿床。此外,还生产大量黑煤、锰、锑、镍、银、钴、铜、锡和铀资源。 从2023年澳⼤利亚向主要贸易伙伴出⼝的商品价值排名来看,向中国方面的出口商品价值排名第一,日本排名第二,韩国排名第三。 澳大利亚与亚太区国家新能源行业互动 东盟拥有全球第三⼤劳动⼒资源,仅次于中国和印度。 澳⼤利亚和亚太各国将在太阳能、电池存储和电动汽车供应链领域有重⼤合作。 马来西亚和越南拥有中国以外最⼤的太阳能制造能⼒。 在电池存储领域,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凭借现有的制造业、不断发展的电动汽车产业和政策激励措施,正在成为价值链中的区域参与者。 澳⼤利亚公司将有机会向电池价值链上游移动并供应⾼价值电池材料出⼝。 资源专业服务专业服务⾏业(包括法律、会计、建筑、⼯程和咨询服务)在东南亚强劲增长。 澳洲股市融资 2023 年,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45 次上市筹集了11 亿澳元的IPO 资金,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的五年平均筹集资金为54亿澳元,每年有120 次上市。 过去十年,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市场上的额外资本报价超过1 万亿澳元,包括来自新上市、后续发行和其他筹集的资金。 直至上周,有2301 家公司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 大盘股、中盘股、小盘股、微型股 ⼤盘股(前50名):市值在100 亿澳元⾄1300 亿澳元之间; 中盘股(50∼200名) :市值在10 亿澳元到100 亿澳元之间; 小盘股:市值在2.5 亿澳元⾄30 亿澳元之间, 市值最⼤100 家公司之外的所有公司。 微型股:市值低于2.5 亿澳元。 小盘股和微型股占约85%的上市公司数量。 举例: Azure Mineral, WA1。 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小盘股股价有时并不反映公司业绩 超出预期:是股价与公司、项⽬实际价值脱节。 小盘股受到利率上升和不确定性的打击最严重。 小端市场可能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狩猎场。 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小盘股有波动的历史,但它也是我们可以找到未来赢家的地方。公司在十多年前都是非常小的企业。现在它们都是价值数十亿澳元的公司。 项目举例 高品位锂伟晶岩资源发现 TG Metals Limited 总部在西澳珀斯,是⼀家澳⼤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锂、镍、⾦勘探公司。 公司在西澳⼤利亚约翰斯顿湖绿岩带全资拥有⼏个勘探矿区,包括Burmeister 勘探项⽬和近期发现的⾼品位锂辉⽯锂伟晶岩发现。 西澳大利亚州约翰斯顿湖地区 已证实的锂资源包括:4个运营中的锂矿;靠近埃斯佩兰斯港;TG Metals 公司拥有约翰斯顿湖;绿岩带的主要⽤地;Burmeister 锂矿床是该矿带中最⼤的锂矿床,⾜与区域内其它矿床相媲美。这⾥是新兴锂省。 投资亮点 项目举例2 泰国政府电动汽车政策 近期有诸多新闻报道,关于泰国政府推动⽀持当地电动汽车产业,泰国本地从采矿到电池⽣产的锂产品供应。 泰国政府推出了⼤量激励措施,吸引国际电动汽车制造商; 泰国采矿、⼯业、资源服务部授权协助和加快泰国的锂勘探和开采。 泰国政府积极“加速锂勘探,旨在成为电动汽车⽣产中⼼”。 泰国政府承诺⽀持其庞⼤的机动车电⽓化产业,并希望Matsa 成为⼀个重要合作伙伴。 Matsa与政府机构有直接的沟通渠道,并定期参加会议推进锂资源开采的进程。 这对Matsa公司来说是个好消息 Matsa 有可能被认定为泰国当地锂供应链的重要成员;Matsa 得到泰国总理办公室的会见,就泰国的锂勘探和开采问题进⾏商讨;泰国政府正在协助Matsa 加快其锂矿项⽬的开发。 一家澳大利亚金矿开发公司旗下的锂资源项目 泰国- 锂矿项目 东南亚无可比拟的锂勘探地区;在泰国西部拥有宝贵的1,684平方公里特殊勘探租赁地界; 该区域中心是一个广阔的800 公里锂矿带,显示出锂资源潜力; 在Phang Nga, Kanchanaburi and Ratchaburi省境内正在申请特殊勘探许可证; Matsa 在两年内发现了8个新的锂矿资源; 2023年对4 个样品的测试工作表明95% 以上锂云母矿石回收率; 由此证明了直接运输矿石( DSO )的营运可能性; 额外的电动汽车金属原料供应商机- 铜。
在必和必拓(BHP.US)以490亿美元收购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失败几天后,投资者对首席执行官迈克·亨利(Mike Henry)只有一个忠告:保持冷静。 必和必拓认为,它在英美资源集团的收购战中表现出了克制,这是一项优良品质,尤其是在十多年前就因在不尽如人意的项目和不合时宜的收购上耗费数十亿美元而声名狼藉的行业中。现在的问题在于,即使所有矿业老板都想在铜这一能源转型加速过程中最令人垂涎的单一金属上获得更多收益,这种纪律性是否还能保持。 必和必拓对英美资源集团的倾斜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一举将这家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转变为全球顶级的红色金属生产商。在此次收购失败之后,知情人士表示,必和必拓不会急于启动更多收购活动,至少部分原因在于,在铜方面几乎没有其他替代品。主要矿藏越来越稀少,开发成本也越来越高,而最显著的收购目标由于所有权或估值原因,实际上已遥不可及。 根据英国收购委员会的规定,英美资源将在六个月后重新进入必和必拓的视野,必和必拓将等到那时再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 全球矿业研究公司(Global Mining Research)董事总经理大卫·拉德克利夫(David Radclyffe)说,“必和必拓的投资组合需要时间来实现,而且价格也不会便宜。这也是他们从英美资源身上看到机会,收购其在智利三处重要资产权益的原因之一。铜是人人都想涉足的大宗商品之一,问题是这样的资产并不多,而且交割难度极大。” 过去几周的争斗令矿业界目不暇接。作为该行业两大巨头之间的角力,这将是十多年来最重要的合作,也是最复杂的合作之一。根据必和必拓的全股方案,在该澳大利亚矿业巨头收购之前,英美资源必须先分拆南非的铂金和铁矿石资产。英美资源董事会拒绝了必和必拓的多次提议,转而选择了自己的扭亏计划。 鉴于英美资源计划的复杂性,未来六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都至关重要。如果救援蓝图失败,该公司可能会以更低的价格回到谈判桌上。如果成功,英美资源最终可能更接近必和必拓最初寻求的以铜为主业的公司。 竞争对手 必和必拓面临的问题是,其他竞购者也会介入,包括竞争对手力拓(RIO.US)和嘉能可。这两家公司目前都不占优势,但今年晚些时候,随着投资者和高管们对交易的热情升温,以及嘉能可完成对泰克炼钢煤业务的收购,这两家公司很可能会占上风。它们都渴望提高铜产量。 业内银行家和高管多年来一直在审查以工业金属为中心的交易,对安托法加斯塔公司(Antofagasta)、第一量子矿业有限公司(First Quantum Minerals Ltd)和Freeport-McMoRanInc公司等铜矿巨头进行了研究,但家族所有者或高昂的估值阻碍了交易的进行,尤其是在这个股东对过去的挥霍行为记忆犹新的行业。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Kaan Peker说,“必和必拓的长期定位是进行更多的收购,但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就有了以高溢价进行收购的空白支票?我不这么认为。” 当然,必和必拓的规模意味着它有自己的选择。铁矿石仍然是一棵摇钱树,其耗资36亿美元的南翼铁矿石扩建项目有望在今年实现满负荷生产,这是个好消息,尽管人们对炼钢材料的长期需求前景越来越担忧。 必和必拓的铜矿投资组合也很庞大,在智利和澳大利亚的大型铜矿(包括世界最大的Escondida铜矿)年产量超过120万吨。必和必拓正在扩大橡树坝项目的勘探范围,并在南澳大利亚的奥林匹克坝进行钻探,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将扩大其矿产资源量评估。 但在未来几个月,铜矿交易不太可能远离公司高管们的视线。 Perennial Value Management Ltd.的投资组合经理山姆·贝里奇(Sam Berridge)说:“他们已经清楚表明了态度,基本证实了很多人以及公司自己一直以来的言论。” 贝里奇说,从零开始建设铜矿项目所需的成本和时间太过令人沮丧:“这一选择的障碍太高,并购是一个更有吸引力的选择。”
据洛阳钼业官微消息:2024年5月,洛阳钼业TFM公司产铜量突破4万吨大关,创建矿以来月度产铜新高。 TFM目前是全球前十大铜矿山,有5条铜钴生产线,共计拥有45万吨的年产铜能力。自去年8月中区混合矿生产线达产以来,TFM月度产铜量从约2.3万吨逐步增长至本月的4万多吨,增长率约为77%。 今年3月,TFM混合矿3条生产线全线达产,目前正向全面达标发起冲刺。随着产线的不断磨合和生产节奏的推进,TFM后续产量有望再次实现新突破。 根据2024年产量指引,洛阳钼业产铜量在52万-57万吨之间,预计将比2023年新增15万吨左右的产铜量,是今年全球第一大产铜增量来源。今年一季度,洛阳钼业(TFM+KFM)实现产铜14.75万吨。随着KFM持续保持高产,TFM产能完全释放,洛阳钼业2024年有望进入全球前十大产铜商之列。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