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1

  • 关键矿产供应安全持续成为美国国防战略核心议题

    关键矿产作为现代国防工业的战略基石,对国家安全、技术优势及军事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随着大国竞争态势的加剧,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已然成为美国政府,特别是美国国防部的核心关切。 一、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2017年1月-2021年1月):战略启动与供应链风险评估阶段 2017年12月,特朗普上任伊始便签署第13817号行政令《确保关键矿产安全可靠供应的联邦战略》,要求评估美国制造业和国防工业基础对国外关键矿产的依赖情况。根据上述行政令,美国国防部于2018年9月发布《评估和加强美国制造业和国防工业基础及供应链的弹性》报告,明确指出美国在多种关键矿产上对国外供应商的过度依赖构成了紧迫的国家安全威胁。该报告详细分析了50种关键矿产的供应风险,发现美国有12种关键矿产100%依赖进口,另外29种进口依赖度超过50%。美国国防部通过评估向政策制定者和工业界发出了明确的预警信号,强调了减少对地缘政治竞争对手依赖的紧迫性。 初步参与国内产能重建与运用法律工具。美国国防部在此期间开始利用《国防生产法》(DPA)第三章的授权,为关键矿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2019年6月,美国国防部启动了对锂、钴、石墨等矿产的国内生产投资,尽管投资规模相对有限,但为电池材料等关键领域的本土化生产提供了初期资金。2020年12月,美国国防部进一步对关键矿产生产提供支持,重点聚焦于电池材料(如锂、钴、石墨)的本土化生产。然而,此时的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且高度依赖国会特别拨款,常规预算投入明显不足。 初步尝试和盟友合作。在意识到无法单独应对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挑战之后,美国国防部开始推动美国政府与盟友的合作。2019年2月,美国联合澳大利亚、巴西、刚果(金)等资源富集国发起“能源资源治理倡议”(ERGI),旨在分享采矿和资源治理最佳实践,并构建关键矿产同盟。此举旨在通过外交和战略协作,为美国企业获取海外矿产资源提供便利,减少对单一国家供应链的依赖。 特朗普第一届总统任期是美国关键矿产战略的觉醒期和启动期。美国国防部在这一阶段的核心角色是识别供应链脆弱性、根据战略性政策框架启动初步投资,为国内产能重建奠定基础。在此期间,美国国防部对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的认识从传统的后勤保障层面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安全层面的高度。然而,由于政策工具分散、预算限制以及国内产能建设周期漫长,在此阶段并未能显著改变美国关键矿产供应链的脆弱性。其真正价值在于为后续政府的政策深化确立了战略方向并打下了信息基础。 二、拜登政府任期(2021年1月-2025年1月):系统构建与盟友合作阶段 拜登政府延续并强化了特朗普时期对《国防生产法》的运用,2022年4月,美国国防部将锂、镍、钴、石墨和锰等电池材料纳入《国防生产法》支持的国防物资清单。美国国防部在此框架下大幅增加资金投入,通过“工业基础基金”和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等渠道支持关键矿产项目,为相关矿产的国内生产项目提供了获取联邦资金的法律依据,直接激励本土产能投资。2024年12月,美国国防部表示,石墨对美国国防科技建设至关重要,美国正在阿拉斯加州全力开展BamaStar和Graphite Creek石墨项目,此举旨在重建美国石墨生产供应链。其中,向BamaStar石墨项目等投资320万美元,用于开展国内石墨供应链的可行性研究;向美国已知最大的石墨矿床Graphite Creek投资3750万美元,以加速石墨全产业链的发展。美国国防部此番表态意在确保石墨供应安全稳定。 深化国际伙伴关系与构建“矿产安全伙伴关系”。拜登政府将盟友协作提升到核心战略位置。2022年6月,美国国防部联合国务院牵头成立了“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初始成员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10个盟友以及欧盟,旨在整合盟友之间的矿产资源、资金和技术,共同投资于第三国的矿产项目,构建多元化供应链网络。2022年12月,美国国防部与加拿大矿企商谈投资加拿大部分关键矿产项目。这些项目计划通过一项重要的国家安全倡议来获得美国公共资金,用于支持加拿大关键矿产采矿项目可行性研究、工厂改造、电池回收和工人培训,以帮助私营公司启动新的采矿项目。这是美国首次有意向资助加拿大关键矿产项目,也是两国在关键矿产领域合作的重要举措。 战略储备现代化与建设供应链韧性。美国国防部认识到传统战略储备不足以应对现代供应链存在的挑战。2023年,其推动和参与了对《战略物资储备法》自1979年以来的首次重大改革,并且是关键推动者,这次改革的结果是,2025年1月,“战略与关键材料委员会”正式成立,允许多年期采购和盟友参与储备项目。然而,储备资金严重不足是个大问题,2024财年储备预算仅为760万美元,而国防与民用紧急需求缺口却分别高达24亿美元和122亿美元,储备预算远远不够。美国国防部开始探索与盟友的共同储备机制,并重点投资中游加工能力建设,而非仅仅聚焦于原材料库存。 拜登政府任期标志着美国关键矿产战略进入系统性推进阶段。美国国防部的角色从战略评估转向全面行动,通过大规模投资、国际盟友协作以及储备体系现代化,试图系统性地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关键矿产供应链,以应对清洁能源转型和大国竞争的双重需求。然而,美国的关键矿产战略仍面临国内与国际的双重挑战:国内项目审批周期长、环境约束强、成本竞争力不足;国际项目则面临地缘博弈复杂化、盟友利益分歧及国际法约束。尽管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美国对关键矿产的进口依赖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一时期美国国防部的努力为后续政策奠定了基础,但彻底解决供应链韧性难题仍需更长时间和更坚定的政治承诺。 三、特朗普第二任期(2025年1月至今):激进本土化与战略转型阶段 2025年3月,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援引《国防生产法》(DPA)的紧急权力,要求国防部“大幅扩大美国关键矿产的产量”。该命令指示国防部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提供贷款支持,并优先将联邦土地用于采矿活动。更具争议的是,美国国防部计划在军事基地内设立矿产冶炼设施,利用其管辖的约3000万英亩土地绕过环保审批和行政障碍,直接推动关键矿产的国内生产。此举旨在快速激活国内资源,如阿拉斯加州的锌矿(用于副产品锗回收)和国内锂项目,但面临环保组织和国内社区的强烈反对。 推动供应链垂直整合。为扭转在关键矿产加工技术上的劣势,美国国防部通过资助关键项目来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垂直整合与技术突破。2025年8月,美国国防部依据《国防生产法》授权,从3.364亿美元的指定资金中拨付1000万美元,资助NioCorp公司的子公司Elk Creek Resources Corp.,用于推进其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埃尔克溪(Elk Creek)多金属矿项目。该项目的核心战略意图是建立美国本土的钪金属供应链。钪是一种能显著增强铝合金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的关键战略金属,对制造航空航天器与高超音速武器至关重要,这笔资助的直接目的是支持该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从而撬动更大规模融资,保障美国国防工业基础的安全。 2025年9月,美国国防部下属美国国防后勤局(DLA)向美国锑业公司(USAC)授予了一份为期五年、总金额最高可达2.45亿美元的独家合同,为其国家战略储备供应锑金属锭。美国锑业公司拥有并运营着北美地区目前仅有的两家正在运行的锑冶炼厂。锑是制造弹药、阻燃剂及军用特种合金的关键矿物,美国此前90%以上依赖进口。这份合同的金额相当于该公司2024年总营收的17倍,旨在迅速激活并保障这两家锑冶炼厂的产能。该合同直接针对国防储备中最脆弱的环节之一。通过巨额长期合同,国防部为美国锑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预期和资金,激励其扩大本土生产和从全球采购原料,旨在快速提升对弹药生产等关键国防需求的本土供应保障能力。 深度介于战略矿产储备项目。2025年8月,美国航空软件公司Volato Group和关键矿产供应链开发公司M2i Global宣布,将在内华达州霍桑陆军仓库开发和运营美国首个战略矿产储备项目。该储备项目将是这两家公司和联邦机构(包括国防部、国防后勤局和能源部)之间的公私合作项目。该计划还寻求与其他私营部门和国际合作伙伴签订合同,以扩大运营能力。两家公司希望此战略能够储存、提炼和分配关键矿物,特别是镓、石墨和铜,因为它们在国防系统、半导体、电动汽车和电池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此项目是美国增强关键矿产供应链韧性、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该战略矿产储备项目旨在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积极布局关键矿产的储存、精炼和分配能力,以减少对外依赖。2025年9月,美国国防后勤局的一名发言人对外表示,美国将把战略矿产储备仅限于国家应急用途,不会将其用作市场管理工具或支持商业行业。据悉,根据美国总统的命令,只有在国会宣布战时,或者收到国防部副部长的命令,才可以从国家防御储备(NDS)库存中释放材料用于国防所需。这一战略与美国用来稳定市场价格的战略石油储备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国防储备是根据1939年《战略和关键材料储备堆积法》建立的,包括被认为是军事技术、武器系统和先进防御设备所必需的材料。自冷战结束以来,这些储备大部分被出售,以支持国防或商业目标。 特朗普第二任期标志着美国关键矿产战略转向激进本土化与单边行动。国防部的角色从合作与建设转向更具对抗性的战略姿态,通过行使紧急权力、推动国内生产扩张、突破环境限制和深化地缘博弈,试图以最快速度减少对国外关键矿产的依赖,确保国防工业基础的自主性。然而,这些策略也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国内生产的经济可行性存疑以及双边交易的地缘政治风险。美国国防部正试图在战略紧迫性和长期可持续性之间寻找平衡,但其激进举措已引发国内外的广泛争议,预示着美国关键矿产战略进入一个高风险、高度不确定性的新阶段。

  • 加拿大在关键矿产领域深耕不辍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转型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全球对于关键矿产的需求与日俱增。关键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看到了以此发展本国经济的机遇。老牌资源国加拿大即是如此。诸多事例表明,自2023年以来,加拿大持续通过内外部双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方式,力争成为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的的重要一环。 一、国内方面,加拿大政府积极出台政策和举措促进本国关键矿产产业链的发展 2023年3月,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长威尔金森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加拿大探矿和开发商协会(PDAC)会议上表示,加拿大正在努力简化采矿公司申请许可的流程,以便让申请许可不再需要耗时数年之久。此举受到采矿公司的欢迎,有利于促进加拿大关键矿产的勘探和开发。 2023年11月,威尔金森宣布,该国关键矿产基础设施基金(CMIF)开始接受申请。CMIF旨在解决关键矿产可持续生产所面临的关键基础设施不足问题。未来7年内将提供最高15亿加元资金,支持清洁能源和运输项目,推动关键矿产开发。这一举措将从资金层面解决基础设施不足问题,进而建立关键矿产资源与市场之间的纽带,令关键矿产资源开发落到实处。 2023年12月,威尔金森宣布,作为加拿大关键矿产战略的一部分,设立援助关键矿产追溯项目(CMTP)。CMTP将在三年内提供高达67.5万加元的资金,为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私企投资、商业化阶段的试点可追踪项目提供资金。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关键矿产创新中心(CMCE)将接收专门从事可追踪技术的本国企业的资助申请。此项资金的提供有利于激发调动私企在关键矿产供应链投资的积极性。 2024年6月,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宣布,更新了该国关键矿产目录,新的目录增加了三种矿产。一是富纯铁矿,用于绿色钢铁生产和脱碳;二是对于电池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的磷;三是半导体和计算机芯片所需的金属硅。更新后的关键矿产目录包括34种对于该国经济发展或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矿物和金属。此次更新关键矿产目录,表明加拿大政府审时度势,不断调整关键矿产目录内容,确保其能够抓住关键矿产带来的百年不遇的经济发展机遇。 2024年7月,加拿大自然资源部表示,将投资1.95亿加元升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金三角地区的关键公路基础设施。该地区拥有多个铜、钼、锌、镍和钴项目,并有多家跨国矿企在此开展矿业活动。该项目将由加拿大关键矿产基础设施基金资助,该基金是加拿大关键矿产战略的旗舰计划。其中,联邦政府将出资7500万加元,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交通和基础设施部将出资1.2亿加元。金三角地区拥有加拿大已知铜储量的约75%,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位于加拿大西部地区,是该国最大的铜生产地区和唯一的钼生产地区。这是加拿大联邦政府首个关键矿产地区基础设施支持项目,此举意在通过基建投资打通资源开发瓶颈,对于推动和促进该地区关键矿产勘探与开发构成重大利好。 2024年9月,加拿大政府宣布,向位于安大略省金斯顿的两家创新企业提供了总计840万加元的资金支持,旨在促进稀土元素和石墨等关键材料的循环经济。这笔资金将重点用于支持两个关键领域的回收与再利用,一是永磁体中的稀土元素;二是锂离子电池中的石墨材料。Cyclic Materials公司获得了490万加元的资金支持,用于建造一座示范工厂。这座工厂将采用先进的回收技术,将废旧材料转化为高纯度的稀土氧化物和钴镍氢氧化物产品。另一家受益企业Green Graphite Technologies则获得了350万加元的资金支持,用于推进其GraphRenew技术。GraphRenew技术能够将用过的石墨转化为可重复使用的材料,从而延长石墨的生命周期并减少对新资源的开采需求。加拿大政府的这一投资举措,不仅体现了对电动汽车产业的高度重视,也展示了其在推动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方面的坚定决心。 2024年10月,加拿大政府决定拨付高达1380万加元支持安大略省的五个基础设施开发,这也是加拿大政府加快开发其丰富的关键矿产资源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这笔基金将通过加拿大关键基础设施基金(CMIF)提供。CMIF是由联邦政府制定的基金,目的是弥补关键矿产行业的基础设施短板。总共四家企业获得这笔基金的支持,其中三家为锂矿企业,一家为铜矿企业。安大略省位于加拿大东部地区,这也是联邦政府第二个关键矿产地区基础设施支持项目,和上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首个基础设施支持项目一西一东,形成呼应。 该笔资金的投入同样将对于安大略省的关键矿产开发起到积极支持作用。 2025年4月,加拿大总理卡尼宣布调整关键矿产政策,此次关键矿产政策调整聚焦于强化供应链自主性与加速能源转型两大目标。在税收激励方面,政府将针对流通股投资者的15%矿产勘探税收抵免(METC)政策延长至2027年,预计可撬动1.1亿加元资本投入锂、镍、稀土等战略矿产勘探,并首次将抵免范围扩展至国防、半导体及清洁技术所需矿产的技术研发环节。同时,政府修订清洁生产税收抵免规则,允许现有矿区("棕色项目")申请环保设施升级补贴,推动传统矿区向低碳运营转型。配套措施上,加拿大通过优化审批流程与基建投资双轨并进。安大略省率先立法将关键矿产项目审批时间缩短50%,推行"一个项目,一个流程"模式以解决联邦与省级评估重复问题;联邦层面则追加5亿加元投入"关键矿产基础设施基金",支持矿区能源及交通基建项目。此次政策调整有三重意义,一是通过税收杠杆吸引私营资本,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加拿大56%矿产品出口至美国)。二是将关键矿产开发与电池制造、半导体产业绑定,目标使加拿大成为清洁技术供应链的核心枢纽;三是以"棕色项目"改造为切入点,在扩大资源开发的同时履行2030年减排目标,避免气候承诺与资源自主的冲突。 2025年6月,加拿大政府启动5亿加元的关键矿产基础设施基金(CMIF)第二轮项目征集,该基金是加拿大38亿加元关键矿产战略的一部分,资金优先用于矿区电力、道路及港口项目,例如安大略省PAK锂矿道路翻修(获320万加元)和阿尔伯塔省Clearwater锂项目(获440万加元)。大部分资金以非偿还性补贴形式发放,特别倾向原住民社区项目(资助比例可达75%)。此举目的在于加速锂、钴、镍等关键矿产开发及配套能源与交通设施建设,以支持清洁能源转型并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二、国际方面,加拿大积极与盟友开展合作以提升在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地位 2023年8月,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8月下旬发布了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地调机构合作编制的国家级地质、地球物理和矿产资源数据集。该数据集由40个地学数据图层组成,包括新编制的加拿大和美国地球磁场变化图,科学家可借此进行深部地质三维展示。这些图层采用了通用的GIS数据格式。这项工作属于矿业行业基础性工作,该数据集的发布有助于研究关键矿产分布的控制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加拿大关键矿产的勘探开发起到推动作用。 2023年9月,加拿大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加拿大和日本同意更密切地合作,建立可持续、可靠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生产所需关键金属材料供应链。声明称,在时任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访问加拿大期间,双方签署了一份供应链合作备忘录。这是继与韩国和英国之后,加拿大与又一个发达国家达成涉及关键矿产的合作,其关键矿产出口渠道得以进一步拓展。 2024年3月,威尔金森与澳大利亚资源部长玛德琳·金共同发布《关于关键矿产合作的联合声明》,两国就关键矿产开采、加工和精炼的共同优先事项达成一致。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倡导将ESG资质纳入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并开展双边合作。二是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发展,并将负责任采购矿产的价值主张货币化。三是探索解决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和可持续性领域的综合方法,加强协同合作。四是支持双边矿业和服务业贸易与投资。五是探索整个关键矿产供应链的研发合作,包括从地球科学和绿色采矿技术到矿产加工、与电池供应链相关的研发,以及从尾矿中回收关键材料和分享稀土回收技术等,以加强全球稀土元素供应链弹性。六是与原住民和其他社区建立真正伙伴关系,明确其在推进关键矿产相关项目方面的重要性。该声明内容全面详尽,涵盖了关键矿产开发的各个环节,并且是由两个关键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西方发达国家联合提出,具有一定影响力,是全球关键矿产领域开发的新动向,需要高度重视。 2024年4月,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和法国地质调查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双方信息共享、技术转让、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双方将重点围绕五大领域开展合作:一是矿产资源领域。将合作开展矿产资源形成与成矿机制的研究,包括关键矿产和新兴矿产。二是能源资源领域。三是地下水领域。四是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领域。五是地球科学数据管理领域。通过合作聚焦关键矿产与新兴矿产的成矿机制研究,有助于解决加拿大矿产资源储量下降的挑战,支撑其绿色能源转型所需的锂、稀土等战略矿产资源供应。 2025年6月,加拿大和英国两国发表联合声明,两国将致力于加强在关键矿产的双边合作。加拿大总理卡尼和英国首相斯塔默当月会晤后,同意通过联合倡议,更密切地合作,确保关键的矿产的安全。两国已同意开始一项战略测绘工作,以确定关键矿产、基础设施、生产和加工能力。这项工作将用于确定联合投资项目和推动生产,以加强关键矿物供应链。此次双方关键矿产合作对加拿大而言具有多重战略意义:一是强化资源主导地位。通过战略测绘精准定位矿产与加工能力缺口,可引导两国联合投资扩产,巩固其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核心地位。二是有利于技术升级与绿色转型。依托英国在矿产勘探与清洁提取技术优势(如废水净化、稀土勘探模型等),加拿大可以提升锂、钴等31种战略矿产的开发效率,支撑其38亿加元关键矿产战略目标,加速清洁技术产业发展。三是提升供应链韧性。通过共建弹性评估体系及循环经济模式,加拿大可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借道英国深化欧洲市场布局(英国为加拿大第13大出口伙伴),进而增强地缘风险抵御能力。 三、加拿大发展本国关键矿产行业成效显著 加拿大地域辽阔,具备发展关键矿产产业链供应链的得天独厚条件。首先,加拿大的关键矿产资源矿种齐全,储量丰富,构成其关键矿产产业链发展的雄厚基础。其次,加拿大矿业市场成熟发达,全球矿业领域约45%的上市公司在加拿大上市,总市值约达到5000余亿加元,极其有利于加拿大围绕关键矿产开展广泛产融合作。再次,加拿大现政府(包括上届政府)持续瞄准关键矿产领域,对内出台了整套关键矿产发展战略及相关措施且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更新调整,并从矿业运行的各个环节给予支持;对外则积极和其他国家在关键矿产领域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各有侧重点的合作,目的在于获取关键矿产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与市场资源。 由于政府政策支持、相关举措落实到位且持之以恒,加拿大关键矿产行业产能得以扩大、市场得到拓展且就业机会得以扩张,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核心矿产产量提升。2024年,锂精矿产量约为26万吨(折LCE约3.3万吨),同比增长30%以上;铀产量达1.39万吨铀,同比飙升76%,位居全球第二(占全球15%);铁矿石产量创新高,全年产量为6919万吨,同比增长13%。二是矿业巨头市值攀升。在全球前50大矿企总市值中,13家加拿大矿业企业总市值占比22%,首次超越澳大利亚成为矿业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国家,表现突出。三是矿产行业和金属行业产值增长。2024年矿产行业总产值719亿加元(较2021年增长22.7%),占加拿大GDP的4%。四是就业机会稳步扩张。2024年矿业行业直接雇佣43万人,间接支撑28万人就业,相当于每28名加拿大劳动者中有1人在该行业就业。 综上,得益于自身资源禀赋、矿业市场规模、政府内外部政策,加拿大有望成为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

  • 盘中创历史新高A股名单一览:紫金矿业、阳光电源、赛力斯等在列

    据Choice数据统计显示,剔除新股和次新股,包括 紫金矿业、阳光电源、洛阳钼业、赛力斯、华虹公司、ST华通、徐工机械、浪潮信息、华工科技、晶合集成、杰瑞股份、华海清科、兴业银锡、科博达、科华数据、安集科技、中科飞测、剑桥科技、纽威股份、电气风电、宁波华翔、北方铜业、华建集团、聚辰股份、应流股份、精达股份、聚和材料、汇成股份、美湖股份、隆盛科技、菲林格尔、新坐标、*ST宇顺、统联精密、赛微微电、亚翔集成、优优绿能、捷邦科技、*ST亚振、合锻智能、易德龙、和远气体、锦华新材、金马游乐、智洋创新、唯特偶、品茗科技、佰奥智能、埃科光电、征和工业、太龙股份、通源环境 在内的 52家A股上市公司周五盘中创出历史新高 (前复权),具体详见下图: 其中,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兴业银锡、北方铜业等均与铜有关。消息面上, 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格拉斯伯格铜矿发生了生产中断事故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表示,国家 有关部门正在加快研究如何加强对铜冶炼产能建设规范化管理具体措施 ,相信会很快有结果。高盛下调了其对今明两年的全球铜矿供应预测,2025年全球铜供需平衡的预期 从预计的过剩10.5万吨转变为短缺5.55万吨 。 金、铜矿储量及产量均为全国第一的 紫金矿业 周五盘中一度大涨4%, 触及28.36元/股 ,刷新历史新高, 最新总市值超7282亿 元。华安证券分析师黄玺等人8月31日研报指出, 铜金银量价齐增 ,矿山收入延续增长。25H1紫金矿业矿山产铜收入272.61亿元(同比+12.73%),矿山产金收入264.55亿元(同比+62.15%)。产量方面, 公司实现矿产铜57万吨(同比+9%) ,矿产金41吨(同比+16%)。价格方面,2 5H1国内铜均价7.76万元/吨(同比+3.9%) ,黄金均价722元/克(同比+38.6%)。 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最大的公司 阳光电源 周五盘中一度大涨近5%,触及167.48元/股, 刷新历史新高,最新总市值超3565亿元 。拉长时间来看,阳光电源股价 自4月低点迄今累计最大涨幅221% 。阳光电源周五盘后公告,公司副董事长、高级副总裁顾亦磊,董事、高级副总裁吴家貌,副总裁邓德军,副总裁汪雷 决定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相关人员尚未实施减持计划。东吴证券分析师曾朵红等人9月24日研报认为, 国内独立储能兴起,经济性跑通,需求明显上修 ;欧洲及新兴市场大储需求持续高增,美国OBBB法案留有窗口期 ,因此全球大储高景气度持续 。 预计储能电芯紧缺持续至26H2 ,后续价格仍有提升空间,同时商业模式创新,一体化系统集成商优势凸显,且具备软件和运营能力厂商将增厚利润,全面看好大储板块。 首推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 。 汽车板块的 赛力斯周五盘中一度涨停 ,触及163.52元/股,刷新历史新高, 最新总市值超2568亿元 。赛力斯9月25日公告, 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刘虹辰9月9日研报认为,问界M8交付已超8万台, 全新问界M7开启预订24小时突破15万台 ,问界M8纯电有望延续爆款,全新M7王者归来挑战曾经月销3万销冠战绩。渠道+新工厂产能持续发力,H股上市向上势能加速。 人形机器人启航,有望打造新增长极 。 晶圆代工企业 华虹公司周五盘中一度大涨超10% ,触及99.88元/股, 刷新历史新高 ,最新总市值超1660亿元。中邮证券分析师吴文吉等人9月23日研报认为, 华虹公司拟并购华力微五厂 ,特色工艺协同发展。通过本次交易, 公司将进一步提升12英寸晶圆代工产能 ,双方的优势工艺平台可实现深度互补,共同构建覆盖更广泛应用场景、更齐全技术规格的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 网络游戏和汽车用塑料零部件双主业的企业 ST华通 周五盘中一度涨超2%,触及22.49元/股,刷新历史新高,最新总市值超1603亿元。拉长时间来看,ST华通股价 自1月低点迄今累计最大涨幅387% 。ST华通9月25日在互动平台表示, 公司间接投资了摩尔线程 ,穿透后的持股比例约为0.35806%。ST华通9月9日发布异动公告, 公司新品游戏《奔奔王国》I OS及安卓客户端APP于近日正式上线。 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中产品品种与系列最多元化、最齐全的公司 徐工机械 周五盘中触及10.74元/股,刷新历史新高,最新总市值超1234亿元。消息面上近日,徐工集团与澳大利亚福德士河集团在北京举行绿色采矿设备解决方案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徐工将在2028至2030年期间为福德士河集团提供150台至200台240吨纯电动矿卡。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签订的最大绿色矿山机械出口订单 。 服务器市占率全球前二、中国第一的 浪潮信息 周五盘中触及76.94元/股,刷新历史新高,最新总市值超1060亿元。9月26日,在2025人工智能计算大会上,浪潮信息宣布,基于元脑SD200超节点AI服务器,DeepSeekR1大模型token生成速度仅需8.9毫秒, 创造国内大模型最快token生成速度 。最新发布的元脑HC1000超扩展AI服务器, 实现每百万token成本首次击破1元 。东莞证券分析师罗炜斌等人9月4日研报认为,浪潮信息 将“All in液冷”纳入公司发展战略,全栈布局液冷 。公司全线服务器产品均支持冷板式液冷,并从部件、整机到数据中心,持续进行液冷产品创新, 公司已经连续4年蝉联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第一 。公司作为国内服务器龙头厂商, 有望持续受益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及液冷散热需求的增加 。

  • 矿业部长:若矿企符合修复基金要求 可取消其许可证暂停状态

    9月26日(周五),印尼矿业部长周五称,如果矿产商能符合与该国土地修复基金预存款有关的要求,可以将其矿业开采许可证由“暂停”状态恢复至“正常”状态。 此前,印尼矿业部暂停了190份煤炭和矿业开采许可证,理由是这些矿企未能履行修复受矿业活动破坏土地的义务或遵守生产配额。

  • 官方媒体:印尼已暂停190个采矿许可证

    9月23日(周二),印尼国有媒体Antara周二援引该国矿业部副部长Yuliot Tanjung的话报道称,该国已暂停了190个煤炭和矿业开采许可证,因为这些许可证未能履行修复矿山受损土地的义务或遵守生产配额。 Yuliot Tanjung称,“这是基于矿产和煤炭总局进行的全面评估。” 他称,许可证暂停与对矿产商开采后土地复垦义务的评估以及开采超过配额等问题有关。 目前尚不清楚暂停开采将对这个资源丰富的国家的煤炭和矿产产量产生多大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该国已经发放4,600多个采矿许可证。 该国总统Prabowo Subianto曾誓言打击非法开采自然资源,其中包括采矿部门。

  • 沪铅刷近两个月新高!宏观偏暖&原生铅再生铅检修增多 铅锭供应或收紧【SMM快讯】

    SMM 9月12日讯:本周五,沪铅主连在有色普涨的氛围上快速上涨,盘中涨幅冲破1.4%,盘中价格更是一度冲至17120元/吨,时隔近两个月再度突破17000元/吨的整数关口,刷新7月14日以来的近两个月新高。截至日间收盘,沪铅主连以1.07%的涨幅报17040元/吨。 现货价格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铅价也整体呈现上涨态势,截至9月12日, SMM 1#铅锭 现货报价涨至16700~16850元/吨,均价报16775元/吨,较9月5日的16725元/吨上涨50元/吨,涨幅达0.3%左右。 》点击查看SMM铅产品现货报价 对于此番铅价拉涨的原因,SMM认为是多头因素叠加所致。 一方面,今日内外盘有色金属集体上涨,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飙升。美国美国劳工部11日发布数据显示,美国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环比上涨0.4%。与此同时,初请失业金人数意外跃升至近四年高位,进一步印证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疲弱。 近期的经济数据表现继续强化美联储本月降息预期,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最新数据,市场预计美联储下周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8.7%,而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11.3%。目前,市场几乎已经完全消化了到年底前三次降息的预期。 而铅价基本面同样有明显支撑,据SMM了解,9月以来,原生铅与再生铅企业陆续进入检修状态,铅锭地域性供应偏紧,尤其是再生铅最大产区一安徽冶炼企业减停产较多,本周SMM安徽地区再生铅周度开工率已降至8.3%的低位。 具体来看,原生铅方面,9月原生铅冶炼企业检修较8月增多,尤其是华中地区大型企业计划于9月检修,或成为拖累9月电解铅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另外也有部分企业将在9月从检修中恢复,提供一定增量,但整体来看,SMM预计9月原生铅冶炼厂检修或将导致产量下降4000吨左右。 再生铅方面,8月铅价维持盘整态势,再生铅冶炼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因此8月再生铅周度开工率呈现下滑态势,进入9月之后,华北、华北地区仍有大型炼厂表示有减停产计划,主因对终端消费缺乏信心,看淡铅价,仅个别为常规检修;叠加9·3阅兵期间华北废电瓶供应紧张,炼厂原料补库或延至9月中旬,因此SMM预计9月再生精铅产量或将环比减少约4万吨左右。 截至本周,据SMM数据显示,再生铅冶炼企业周度综合开工率已经降至22.3%,较7月底的高点44.4%下降22.1个百分点,其中再生铅最大产区一安徽冶炼企业因减停产较多,当地再生铅冶炼企业开工率已经降至8.3%左右,刷新其2024年年底以来的新低。 》点击查看SMM数据库 因此,整体来看,在宏观氛围偏暖以及铅市场供应收紧的背共同刺激下,一直处于震荡盘整阶段的沪铅价格得以迅速拉升,并成功突破17000元/吨的整数关口。 展望后市,考虑到9月铅锭供应减量或使得铅锭库存去化,或提振铅价运行重心上移,但如今距离沪铅2510合约交割仅2个工作日,部分交仓货源逐步转移至交割仓库,还需关注交割后库存的变动情况及再生铅冶炼厂的开工恢复情况和消费旺季来临时铅下游消费的具体表现。

  • 艾芬豪矿业基普什选厂提前完成技改方案 锌产量显著提升

    8月28日(周四),艾芬豪矿业 执行联席董事长罗伯特·弗里兰德 (Robert Friedland) 、联席董事长郝维宝 (Weibao Hao) 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玛娜·克洛特 (Marna Cloete) 于27日宣布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 (以下简称“刚果(金)”) 的基普什 (Kipushi) 超高品位锌矿预算内、比原计划提前完成技改方案。技改方案完成后,基普什选厂的锌产量显著提升,刷新多项生产纪录。 技改方案于2024年9月启动,旨在将选厂的矿石处理能力从80万吨/年提高20%至96万吨/年。选厂第二次 (即最后一次) 停机以整合新设备的试车工作后,于8月初完成技改工程。 在整合技改方案的同时,8月份停产还配合选厂重介质分选流程的升级。2024年10月7日,由于进入重介质分选流程的矿石含有高于预期的细粒原料比例,造成堵塞导致选厂停产。8月份停产期间已完成升级改造,重介质分选流程的利用率从70%大幅提高至96%,将选厂的回收率提升至90%以上。 技改方案完成后,选厂的产能和重介质分选流程的利用率都得到显著提升,并刷新多项生产纪录。8月份停产后7天内,选厂创下精矿产锌5,545吨的纪录,相当于年化29万吨锌的产能。以相同的速率运行,基普什矿山将会成为全球第四大锌矿。此外,选厂在8月中创下24小时内精矿产锌1,052吨的纪录,相当于年化34万吨锌的产能 (考虑了设备利用率)。 备用电力系统继续进行升级改造,新增6兆瓦的备用发电机组,预计于第四季度投入使用。预计备用系统将在电网不稳时提供运营所需电力。 上述举措完成后,预计今年下半年的锌产量将大幅增加,因此基普什2025年的生产指导目标 (18万至24万吨锌) 将保持不变。 基普什项目团队不仅在预算内、比原计划提前完成技改方案,还创下领先行业的安全记录。从2022年9月开工至2024年6月竣工以及最近完成的技改方案进行期间,基普什选厂的项目团队并未录得任何失时工伤事故 (LTI),这出色表现在业内极为罕见。 2025年7月,公司与瑞士日内瓦的独立能源和大宗商品集团Mercuria公司签署一份为期三年的包销协议,承揽基普什选厂剩余三分之一产量的高品位锌精矿的包销。2024年7月2日,公司宣布与香港中信金属和新加坡托克集团签署包销协议,承揽基普什三分之二的锌精矿产量的包销。基于最近签署的包销协议,Mercuria公司还向基普什控股提供一项2,000万美元的融资贷款,与包销合同的期限相同,利息为SOFR 6%。

  • 【现货市场信息】上海SMM金川镍升水 2650元/吨( 50),进口镍升水 400元/吨(-0),电积镍升水 100元/吨(-0)。 【市场走势】日内有色金属多飘红,整日沪镍主力合约收涨0.59%;隔夜基本金属多收涨,沪镍收涨0.05%,LME休市。 【投资逻辑】印尼镍矿价格坚挺,据悉部分镍铁产能再次转冰镍,预计后期镍铁供应以及回流国内量会有所收缩,国内镍铁价格上涨至929.5元/镍点附近,国内铁厂仍多处于亏损状态,价涨钢厂利润持续修复,部分不锈钢厂维持减产,周内社会库存增加;新能源方面,下游逐渐进入补库阶段,三元正极材料以销定产,产量环增。日内硫酸镍价格继续上涨,折盘面价12.56万元/吨。纯镍方面,近期国内外库存增加。 【投资策略】近期消息印尼总统称要严惩非法采矿行为,或涉及镍矿,短期产业层面缺乏矛盾,暂维持区间操作;不锈钢盘面窄幅震荡回落,可考虑背靠12500轻仓试多。“反内卷”背景下预计不锈钢会持续优化长期过剩的产业格局,后期关注库存变化情况。

  • 为千亿营收目标“备粮”!A股城市矿山巨头官宣赴港IPO

    8月24日晚间,格林美(002340)发布公告,经充分研究论证,董事会同意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格林美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在股东会决议有效期内(即经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之日起24个月或同意延长的其他期限)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上市。 作为A股城市矿山巨头,对于此次赴港上市,格林美明确表示,是为满足公司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及管理。 在今年5月份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格林美就曾表示,世界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公司会继续保持稳健经营,维持现金流的稳定性。一是公司管控客户质量、提高库存周转率、管控应收款、开源节流、严控投资、控制负债率、扩大资本池等多种措施来稳定现金流,实现稳健经营。二是积极推进香港联交所上市与海外绿色债券发行计划,扩大资本池,应对各种财务风险。三是公司实施优化重组城市矿山业务行动,实施资产现金化,扩大资本池。 会上,格林美还指出,2025—2027年是公司竞争关键期,公司2027年目标是实现600亿元营收规模,期间公司要练好“内功”。其中,包括完善出海技术体系,应对设备封锁等挑战;优化海外用工,培养本地人才,实施升级培训计划,实现人才和技术本土化;在海外建设产能,应对中国产能出海挑战等。通过实现技术、人才、专利本土化,实现与中国在全球发展平衡模式。其后计划向千亿元、300亿美元甚至更高目标迈进。同时推进“黑土地”计划,扎根当地,融合地缘政治、企业和民众,开展国际绿色产业园建设,实现资本全球化。 格林美2024年年报信息显示,基于“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产业理念,格林美形成了“城市矿山开采+新能源材料制造”的双轨驱动业务模式。公司在中国8省市以及在南非、韩国、印尼等地建设了16个废物循环处理工厂与新能源材料制造工厂,构建了以中国主要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矿山开采体系,绿色发展的足迹辐射世界、纵横中国3000公里,年回收处理退役动力电池占中国总量的10%以上,年回收处理的报废汽车占中国报废总量的6%以上,年回收的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的20%以上,成为推动循环型社会发展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杰出代表。 此外,格林美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合作,成为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核心企业。公司已与SAMSUNG SDI、CATL、SK On、ECOPRO、LGC、ATL、Umicore、Sandvik、Kennametal、BYD、中国五矿、广汽集团、青山等全球知名企业展开供应链合作。公司的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出货量居全球市场第二,占世界市场的15%以上,装配了世界15%的三元电池新能源汽车;公司3C电池用四氧化三钴产品出货量居世界第二,占世界市场的20%以上;公司的超细钴粉位居世界行业市场第一,占据世界硬质合金市场的50%以上。

  • 欧盟内外发力力保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稳定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地缘博弈叠加的背景下,关键原材料已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核心要素。今年上半年,欧盟通过本土强化与境外协同的双轨战略,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原材料供应链。3月,欧盟公布首批本土战略项目,覆盖十余种战略材料;6月,再推十余个境外项目,搭建多元化供应网络。这一战略不仅以巨额投资撬动本土产能,更通过简化审批、回收目标和供应上限等机制,重塑资源主权,为绿色与国防工业筑牢根基。 一、推出47个战略项目夯实域内资源根基​​ 今年3月,欧盟公布首批47个战略项目,总投资额达225亿欧元,覆盖13个成员国(包括法国、德国、瑞典等),聚焦锂、钴、镍、石墨等14种《关键原材料法案》(CRMA)定义的战略材料。项目分布直指三大环节。一是开采环节(25个项目),如法国锂矿、葡萄牙钨矿,重点提升本土资源自主率;二是加工环节(24个项目),如德国电池级镍精炼厂、芬兰钴加工中心,解决欧盟“精炼短板”;三是回收环节(10个项目),如比利时电池回收厂,推动循环经济闭环。材料布局上,锂(22个项目)与石墨(11个项目)成为核心,此举旨在到2030年实现锂、钴的完全自给,石墨、镍自给率超40%。这一布局直接响应CRMA设定的目标,即本土开采、加工、回收量需分别满足欧盟年需求的10%、40%和25%。 二、确定13个跨境项目打破地缘依赖​​ 为规避供应风险,欧盟又于6月新增13个境外战略项目,覆盖英国、乌克兰、格陵兰岛等地区,明确要求各战略原材料对单一第三国的依赖度不得超过65%。项目选择凸显地缘与经济双重视角,首先是关键材料补位,以英国德文郡的钨矿项目(国防工业必需)、乌克兰的巴拉希夫卡石墨矿(电池供应链缺口)为代表;其次是地缘风险缓冲,以格陵兰岛的稀土矿、新喀里多尼亚的镍矿为代表,降低亚洲供应集中风险;再次是本地价值嵌入,要求项目合作国共享加工环节收益,如乌克兰的石墨项目配套本地精炼厂。 总体看,境外项目与本土产能形成互补,本土聚焦锂、钴等电池材料,境外补充钨、稀土等国防材料,构建“内外联供”网络。 三、资金与审批改革加速项目落地​​ 欧盟主要通过三大机制破除本土项目瓶颈。其一,许可简化,采矿项目审批压缩至27个月(原需5-10年),加工与回收项目限时15个月;其二,资金协同,联合欧洲投资银行等机构,以公共担保撬动私人资本,覆盖高成本项目前期风险;其三,跨境协作,设立“欧洲关键原材料委员会”,协调成员国政策,强制要求大型企业每三年提交供应链风险评估报告。 境外项目主要通过战略伙伴协议推进,欧盟提供技术标准认证与融资渠道,合作国需匹配ESG标准(如劳工权益、环保开采等),形成“规则输出型”合作。 四、确立回收目标倒逼产业链重构​​ 欧盟将回收视为“第二矿山”,设定三大抓手。第一,规定全产业链回收义务,强制要求风电、电池企业标注永磁体(含稀土)成分与位置,建立标准化回收流程;第二,设定最低再生材料占比,2031年起,新电池中锂回收料占比要达到6%(主要来自电池制造废料)、钴要达到16%(主要来自消费后电池废弃物)、镍要达到16%(主要来自工业废料与电池);2036年进一步提升至锂12%、钴26%、镍26%;第三,回收目标与本土项目联动,47个项目中的10个回收厂将处理电池废料(锂、钴)、电子垃圾(稀土)和永磁体(钕、镝),直接支撑25%的回收率目标。 五、以“三位一体”目标推动资源主权 欧盟通过CRMA构建三位一体治理框架。第一位是能力基准(10%-40%-25%),确立本土开采、加工、回收量化目标;第二位是风险监控,进行供应链压力测试、设立战略库存协调机制;第三位是可持续规则,建立回收材料认证体系,要求企业披露碳足迹与环境声明。该框架将域内项目(产能基础)、境外项目(风险分散)、回收体系(循环韧性)整合为有机整体,最终目标指向工业主权安全与绿色转型自主权。 欧盟力推的双轨原材料战略,实质上是一场供应链的去脆弱化的具体实践。本土47个项目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境外13个项目则回应“安不安全”的挑战,而回收目标则瞄准“可持续性”的未来。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本撬动,欧盟正将资源依赖的短板,转化为工业主权的跳板。这一战略能否成功,不仅关乎欧盟的绿能转型与国防安全,更将为全球资源治理提供新范式——在开放合作中筑牢底线,在自主可控中拥抱变革。正如欧盟工业专员塞茹尔内于今年3月25日欧盟公布首批47个战略项目之际所言,原材料处于最具战略意义的供应链起始端,上述战略项目的公布是强化欧洲工业主权里程碑式的时刻。​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