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6

  • 本周SMM锰酸锂(容量型)价格为3.4 -3.9万元/吨,价格表现暂稳。 当前锰酸锂正极市场基本已经进入放假模式,多数锰酸锂正极企业以及下游电芯厂均陆续开启假期,市场交投氛围较为清冷。因此本周锰酸锂价格暂无波动。

  • 本周SMM锰酸锂(容量型)价格为3.4 -3.9万元/吨,价格上涨1500元/吨。 主因当前碳酸锂现货价格所有抬升,成本支撑走强。叠加下游电芯厂系节前备货需求集中释放,锰酸锂企业订单有所增加,出货开始转好。考虑到此前需求较差时期,下游电芯厂压价明显,锰酸锂企业亏损经营时间较少。因此当前锰酸锂企业报价小幅上行,而电芯厂对于高价接受意愿较弱,因此实际成交涨幅不大。临近春节,下游电芯厂备采需求逐渐清冷,物流运输也将开始停运,预计后市锰酸锂成交将归于平淡,价格波动不大。

  • 本周SMM锰酸锂(容量型)价格为3.3 -3.7万元/吨,价格上涨500元/吨。 主因当前锰酸锂正极企业采购低价碳酸锂难度较大。同时下游电芯厂备货需求远比预期要好,但是对于锰酸锂涨价的接受度较低。因此锰酸锂企业现在的报价只是轻微上行,幅度不大。从市场反馈来看,现在的订单向好,并不是因为实际需求有所好转。而主要是因为电芯厂认为现在价格已经在较低位置,可以进行适当备货。同时锰酸锂企业与电池企业均有过年生产放假计划,由此也可以看出实际需求并没有好转很多。

  • 本周SMM锰酸锂(容量型)价格为3.2 -3.7万元/吨,价格下跌1000元/吨。 主因当前锰酸锂正极企业采购四锰或者二锰价格有所下降。从市场反馈来看,本周锰酸锂市场成交氛围向好。从需求端来看,受碳酸锂现货价格稳定的影响,电芯厂订单有所好转,同时临近春节,电芯厂提前采买原料的情绪增强。但值得注意的是,终端的需求并未改善,因此大部分电芯厂2月均有放假计划,当前的采购积极仅仅是为了备货。综上可以判断,进入下一周,市场采买锰酸锂的情绪会逐步减弱,锰酸锂价格或弱势运行。

  • 宁德时代打头阵!动力电池将进入0.3元/Wh时代

    动力电池价格或将更快迈入0.3元/Wh时代。而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助力者将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正强推降本 1月16日,据36氪启动PowerOn报道,多位产业链人士透露称,为保证市场地位,宁德时代正梳理产线资源,推动降本;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近日也下发了内部通知,敦促团队继续降本。 具体来看,报道称,宁德时代正在向车企推广173Ah的VDA规格磷酸铁锂电芯,其标配2.2C倍率快充,走大单品路线。“24年中旬有几家车企都会切换到这款产品,电芯价格不超过0.4元/ Wh,加量不加价,目标就是10-20万元的纯电市场。”行业知情人士表示。 知情人士还称,从上游布局、材料体系资源储备来看,“当下也只有宁德能把2C电池做到这个价”。 比亚迪方面,近日弗迪电池在内部通知,敦促团队继续降本:“2023年,采购团队通过层层筛选,去劣存优,充分招标竞价等手段,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当前,采购降本空间依旧巨大。2024年,我们将继续加强非生产性物料的管理和控制,凝心聚力,降本增效。” 不难看出,宁德时代的降本指标直接定位于成品电芯,而比亚迪则是放在“非生产性物料”上,即在制造或运行中使用的、但不构成最终产品部分的间接物料。业内人士认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不同降本路径的选择,说明动力电池各环节降本压力及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或许已经开始降本行动了。据SMM消息,去年12上旬,磷酸铁锂材料生厂商齐聚深圳,参加12月13日某电池(电芯)大厂的2024年上半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招标活动。 此次招标型号共三种,分别为储能电芯材料S5、动力电芯材料255和265;招标方式为提供对应材料除主原料碳酸锂外的加工费,封标。招标共分为三轮进行,低价者为首,共11家企业参与,最后5家企业中标。 SMM消息指出,结算方式为“账期+迪链承兑”;三种型号的磷酸铁锂材料中标价格均较低,“相比2023年的招标,加工费下行约10%”。 图源:SMM 零跑曹力:动力电池价格可以压缩到0.32元/wh 暂不论上述消息的真实性,但就不超过0.4元/ Wh的价格来看,这还不是车企的理想价格。 据悉,零跑汽车早就开始“对电池进行标品化采购,不同的供应商供应同款标品电芯,每月对电池供应商进行比价,价低者得,以此来获得成本议价权”。 零跑汽车副总裁曹力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零跑汽车的铁锂电芯采购价,已经做到了0.4元/Wh认为。 与此同时,曹力认为,动力电池的价格可以压缩到0.32元/Wh。 就此而言,电芯价格降至0.32元/Wh也不无可能,尤其是接下来的竞争可以说是极度激烈,届时以低价攫取市场份额的戏码再度上演也很有可能。 电芯价格将继续下降的先兆:车企降价 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2023年年初,自特斯拉大幅降价后,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残酷价格战。据统计,去年仅8月份,宣布降价的车企就高达十余家。 电芯的价格也跟车企降价趋势基本一致。据悉,去年1月的方形磷酸铁锂电芯均价约为0.8-0.9元/Wh,到8月份降至0.6元/Wh左右。 同样的情况又在2024年年初上演了。自理想汽车于1月11日宣布全系大降价后,特斯拉、零跑汽车、上汽大众(2024款ID.4 X)、极氪001、比亚迪(宋Pro DM-i)和奇瑞(小蚂蚁)6家车企相继宣布降价促销。 而且,相关专家还表示,豪车价格还会再降。 也就是说,下游整车企业宣布降价,不失为是电芯价格将继续下降的一种先兆。毕竟,排除少数赔本赚吆喝的企业,要有让利空间大部分车企才会降价。 2024年:生存之战开启 事实上,去年年初开始,早已出现锂电企业普遍降价抛货的现象。尤其是在年底之际,不少企业抛货以增加营收,从而使年度财务报表更“好看”。 而且,去年以来,整个锂电产业链已经全面进入产能过剩时代,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与锂电隔膜这5大细分产业链中,企业产能规划均远超2025年第三方研究机构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上限。 一面是经营压力,一面是产业整体过剩,锂电企业在2024年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且长远来看,车企自研自造电池也有一定的威胁,尽管动力电池企业并没有那么容易被代替。 当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上游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处境艰难的话,下游整车厂也避不开这时代的走向。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去年的半年度业绩会议上表示:“当下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车企在未来3~5年如果没冲上去,就没机会了。未来3~5年内,车市整体或不同细分市场会持续开打价格战。” 在“寒冬”周期之下,无人能幸免。2024年,将是市场继续分化的一年,也将是“生存之之战”开启的第一年。

  • 本周SMM锰酸锂(容量型)价格为3.4 -3.7万元/吨,价格表现暂稳。 从市场反馈来看,多数锰酸锂企业表示当前采购碳酸锂价格有所上行,成本支撑暂稳。因此锰酸锂成交价格也难以继续下跌很多。目前锰酸锂市场交投氛围较为清淡,仅头部电池厂还在维持生产,其余电池厂已陆续进入放假阶段。但值得注意的事,现阶段锰酸锂的价格表现在二轮车市场,其性价比逐步恢复到2021年阶段,抢占铅酸电池市场份额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目前二轮车市场对锰酸锂的询单有所增加,但是下游电芯厂犹豫心态仍存,成交并不多。

  • 逆势扩产新能源电池精密结构件!科达利称会尽力规避扩产风险

    近日,科达利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储能电池精密结构件、消费类电池精密结构件的产能布局,满足客户产能配套需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战略规划,公司拟使用自筹资金不超过 12 亿元人民币在深圳市龙华区投资建设“深圳新能源电池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项目”。 提及本次投资的目的,科达利表示,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储能电池精密结构件、消费类电池精密结构件产能布局,更好的满足客户产能配套需求,增强公司的整体实力。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公司新能源电池精密结构件的有效产能,规模优势将 降低公司产品单位研发、生产成本,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则会相应得到提升,有利于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积极影响。 不过虽说如此,但是市场依旧有考虑到当前碳酸锂价格下行是否会对公司扩产带来风险的问题,对此,科达利方面在回复媒体询问时表示,随着碳酸锂价格的持续走低,公司也考虑到了扩产的风险,会尽量去规避,并不断完善自身产能布局。 据SMM历史价格显示,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之一的 电池级碳酸锂 自进入2023年以来便整体处于下行通道,截至2024年1月8日,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报价已经跌至9.26~10万元/吨,均价报9.63万元/吨,较2022年年底的51.2万元/吨下降41.57万元/吨,跌幅达81.29%。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而据SMM了解,2023年,在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电池产能过剩加剧行业内卷的背景下,电芯价格也下滑明显。截至2023年12月底,方形523三元电芯和方形磷酸铁锂电芯价格较年初分别环比下跌55%和56%,整体价格较年初已腰斩,且动力电池报价已经接近历史最低价,SMM预计,未来伴随产能的持续扩张及锂盐等关键金属仍存跌价预期,后续电芯价格或仍有下降空间。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而针对上述“逆势扩产”的行为,科达利的相关工作人员除了提及扩产过程中会尽量规避风险问题,还提到,因项目还未开始建设,目前无法预估达产后会给公司的整体销售收入带来多大贡献。此外,公司还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有16个项目,且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去配套,目的便是在于更好地完成产能布局。

  • 本周SMM锰酸锂(容量型)价格为3.4 -3.7万元/吨,价格下跌500元/吨。 主因本周碳酸锂现货价格有企稳现象,从市场反馈来看,各锰酸锂企业表示当前很难买到较低价格的碳酸锂,因此锰酸锂成交价格也难以继续下跌很多。当前锰酸锂市场已进入僵持阶段,锰酸锂正极企业本周采购碳酸锂积极性较差,而下游电芯厂对于涨价的接受意愿极低,仍有压价意向,但是供给端锰酸锂企业当前的成品库存处于较低水平,多以背靠背的方式交付订单,并不着急卖货。因此下游电芯厂要想以更低价格成交的可能性同样较低。综合来看,本周锰酸锂正极材料价格维持弱稳运行。

  • 本周SMM锰酸锂(容量型)价格为3.4 -3.8万元/吨,与上周持平。 主因当前锰酸锂市场已进入僵持阶段,锰酸锂正极企业本周采购碳酸锂价格有所提高,因此生产成本也随着增加。而下游电芯厂对于涨价的接受意愿极低,但是供给端锰酸锂企业当前的成品库存处于较低水平,多以背靠背的方式交付订单,并不着急卖货。因此下游电芯厂要想以更低价格成交的可能性同样较低。综合来看,本周锰酸锂正极材料价格维持弱稳运行。

  • 储能“杀红眼” 电芯市场反转至买方 明年才是最残酷的一年?

    储能竞标价格杀红眼,新低不久再创新低,11月储能系统中标均价较年初已接近“腰斩”。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电池制造企业面临生产停止或退出市场的风险。业内普遍预计,未来的市场将会经历一轮淘汰赛,其中资源较少、成本较高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尽管市场竞争加剧,仍有企业在加大对储能系统集成业务的投入。同时,行业专家预测2024年储能电芯价格可能降至0.35-0.38元/Wh。 储能系统“杀红眼” 储能系统的核心作用是消除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将其转化为稳定的电源。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曾表示,预计2023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5GW,202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70GW。业内认为,太阳能和风电在电力系统的占比只有11%,若要达到2060年碳中和目标,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需达到70%。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 )Data 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9月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75.2GW,同比增长50%。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5.3GW/53.4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280%/267%。 这样加速增长、前景广阔的市场,今年以来,新型储能中标价格却一降再降。“竞争激烈,无处不在,卷得要死,机会又遍地都是。”有储能企业董事长对财联社记者这样形容现阶段的储能行业。 CNESA数据显示,11月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以2小时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不含用户侧应用为例)800.46元/kWh,与今年初相比下降47%;4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736.31元/kWh,创历史新低;EPC(工程总承包)中标均价为1415.28元/kWh,与今年初相比下降14%。 投标价格则更加显示储能企业“杀红眼”,数日内新低下再创新低。近期青海省海南州贡玛储能电站工程储能系统采购B包80MW/320MWh开标,价格创下历史新低,储能系统的最低报价仅为0.58元/Wh。距离本月初中核汇能有限公司5GW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标段最低报价为0.638元/Wh,仅一月不到。 “现在项目很多,但是你想拿到项目基本上挣不到钱,没利润,很多公司都是亏本在做的。”上述储能行业人士表示。 市场竞争的加剧或是根本原因,随着需求急剧增长,产业链的扩张进入了一种近乎狂热的竞赛状态。 电芯反转至买方市场 据了解,储能系统主要包括电池模组、逆变器、EMS、BMS 等多个部件。 其中,储能电池和储能逆变器为储能系统两大关键材料,成本占比分别约为 60%、20%。 从去年到今年,在储能领域,锂电池电芯的地位可谓是“跌落神坛”。 有储能上市公司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去年我们作为储能企业,我们是要跟车厂抢动力电池的,因为拿不到电芯,所以储能企业当时都过的比较困难,还得求着人家给我们电芯。今年一切反转,碳酸锂从60万跌到十几万一吨,变成了买方市场,所以一下进来那么多储能企业。” 从去年“抢”电芯,到今年“抢”订单,剧烈的反转背后是产能结构性过剩。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1-9月),国内主流锂电厂商已公开储能锂电池的产能规划规模接近300GWh,今年下半年国内已达产的产能利用率整体上不足50%。 在原材料碳酸锂暴跌的带动下,锂电池电芯价格也经历暴跌。 前期楚能新能源在8月份喊出今年底280Ah储能锂电池将以不超过0.5元/Wh的价格(不含税)销售,且该价格不受上游碳酸锂价格波动的影响,尚还引起业内哗然。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其实市场上报价甚至有低至0.2元/Wh,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品质参差不齐。上述储能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市场品质参差,比如某电芯企业用的负极材料是3万元/吨,但有企业用的是1万元/吨的负极,这两种材料就导致产品品质差异。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绍龙曾公开表示,很多同行在做降本的时候已经开始减配,甚至使用一些不好的物料。 储能明年迎来淘汰赛 行业出现的恶意竞争,业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上述储能行业人士表示,所谓的恶意竞争就两大块,一是行业里做电芯的人在产品上没有底线,第二类是资本雄厚的大公司,在竞争中为了规模舍弃利润,所以两头挤压下,行业“卷的要死”。 而在激烈的竞争下,已有电池厂“撑不住”,陷入停产或退出市场的窘境。其中,厚能股份因其锂电池生产规模小和设备陈旧,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不符合市场需求,决定停止锂电池的生产。此外,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于财务问题被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并最终进入破产程序。 业内对于明年是一轮淘汰赛已有较大共识。上述储能行业人士认为,竞争从今年刚开始,明年才是最残酷的一年。 远信储能总经理张佳婧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未来的储能行业竞争中,有两类企业将面临较大挑战。首先,前期融资较多、以高投入争夺项目的企业面临成本费用高和应收账款难以转化为现金流的问题。 其次,储能供应链环节中的电芯企业可能将面临重大挑战,电芯市场竞争激烈,供应过剩的情况较为普遍。电芯生产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投资用于设备、原材料和技术研发等方面。且电芯产线停机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关联,电芯厂的持续运营是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无法像集成厂商那样根据项目需求来进行生产。而当前电芯市场的价格情况,使得新进入市场的电芯厂很难盈利。 而另一头资本市场仍在加码,近期科力远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方式对全资子公司益阳科力远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资1亿元,满足项目投入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公司储能系统集成业务的投入建设。 针对上述“内卷”现状,前期财联社记者从普路通获悉,储能业务上,根据国内外行情差异,普路通在国内专注工商业储能电站投资运营,海外则做系统集成为主。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