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

  • 吉利布局上游、小鹏开搞“副业” 主机厂加速切入电池自研自产赛道

    短短一天内,吉利电池项目签约宜春、小鹏投资50亿注册新公司、小米再投电池材料企业,三则貌似不相关的企业行为背后,是“造车也要造电池”观点的应验,更是自研自产电池的深度垂直整合大势。 有数据统计,2022年动力电池领域公布了至少70余项投资计划,总投资金额超过万亿元,有近半项目投资规模在100亿元以上。这其中,不乏整车制造企业的“搅局”。 主机厂“疯狂”布局自产自研电池 “不是(为了自造电池),只是注册了一家新公司而已。”针对“小鹏汽车50亿成立汽车科技公司意欲自研自产动力电池”的猜测,有小鹏汽车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予以了否认,“这个新公司是小鹏汽车的全资子公司,没有什么新的业务,但未来不排除把一些业务放进去。” 此前一天天眼查App显示,广州鹏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夏珩,注册资本50亿人民币,由XPeng Power Battery(Hong Kong)Limited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括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电池制造等。 尽管对上述猜测予以了否认,但工信部的公告却部分“暴露”了小鹏汽车的动作。 今年7月,工信部产品公告表明,小鹏G3i所搭载的三元锂电池除由宁德时代供货外,另一家为“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在小鹏G9的公告中,电池生产也出现了“广州智鹏制造有限公司”的名字。 相较小鹏的“隐晦”,蔚来则已开诚布公。今年10月,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蔚来汽车明年(2023年)将保持芯片、电池及手机领域的研发投入,预计每个季度的研发费用约30亿元。”此前,李斌已多次公开表露自研自产电池的决心。 就在小鹏新公司成立的当日,吉利磷酸铁锂材料及电池回收项目签约宜春,官方称,吉利科技集团大力布局上游的电池材料开发和利用,双方将在袁州区投资建设磷酸铁锂材料及10万吨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同日,安徽新宸新材料有限公司日前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344.54万元人民币增加至1512.61万元,新增股东正是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除上述车企外,广汽埃安、长城、理想、宝马、大众、现代等已先后切入电池赛道,只是方式略存差异。业内普遍认为,“避免受制于人”是主机厂布局动力电池背后的主因。 大势所趋背后风险犹存 彼时,特斯拉曾将松下视为“御用”电池供应商,但随着与LG、宁德时代牵手后,特斯拉让前者彻底沦为“陪跑”的角色。 有某头部新势力内部人士坦言,“在这场持续多年的博弈中,特斯拉深知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电池供应的挚肘之严重,一旦电池厂商供货中断,将会直接影响车企按期交付新车。”此举,无疑为当前车企的“大杀四方”打下了重要基础。 一向视特斯拉为“榜样”的小鹏汽车,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今年初,关于“小鹏汽车打算引入中创新航(中航锂电)”、“因电池太贵,要替换宁德时代”的声音接连出现,小鹏汽车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车辆生产的零部件供应链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保供保产,更加准确地预测交付周期”;9月,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坦言:宁德时代已不是小鹏汽车最大供应商。 天风证券研报称,主机厂自造电池的好处显而易见,包括动力电池技术趋于成熟,主机厂具备后发优势;背靠主机厂,动力电池出货增长快且稳定;主机厂对车理解更深,车端需求可以直接穿透到电池;新技术、工艺和设备可以快速应用;电池和底盘同步开发,更易应用CTC等技术方案等。 “有些车企虽然想自造电池,但也要在现阶段考虑供应商的感受,且需评估时机问题。”上述行业人士认为,主机厂自造电池看似是为了规避供应链风险,但同时也要面临规模化的问题。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也持同样观点。其向财联社记者坦言,目前大部分车企仍采用从电池供应商采购电芯,然后自行PACK的模式。“类似小鹏这种车企,今年的年销量也就10万多辆,暂时还无法和比亚迪相比。如果想要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都自己做的话,投资比重会非常大,若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会有比较大的风险。” “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趋势正在走向新的阶段。”光大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汽车电动化趋势下,传统的供应商-客户体系正在被打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发展将愈发深入,从订单层面的绑定到技术层面的绑定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 动力电池领域项目密集融资 投资人表示固态电池、钙钛矿仍为时尚早

    近期,动力电池领域企业融资动作频频。 一级市场方面,11月以来,已有8家动力电池企业宣布完成融资;包括蜂巢能源在内的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则抓紧开启证券化之路;二级市场上,多家动力电池企业通过定增等方式进行再融资。 深创投创新投资研究院研究员林玮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动力电池下游市场需求明确,甚至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资本对于这一领域也较为看好,因此动力电池领域在一二级市场都较为火热。 “锂电方面还是存在小周期,总不能到了下行周期再融资,趁着当前的热度,融到钱把产能做上去,等日后出现价格战时,就表现出优势了。” 其进一步表示,对投资机构而言,电芯厂目前仍是较好的投资标的,“因为它对上下游都有一定的议价能力,虽然它的毛利不算高,但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且有一定的一体化可能性,是向上下游都可以走的一个环节。” 而对于投与不投的问题,其表示主要还是在于估值。 “今年动力电池估值下来了一些,如果按去年炒得很高的情况,我们不会选择投。但不妨碍这仍然是个好行业。” 资本看好的动力电池项目,能带来多大回报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企业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两者市占率合计70.28%;紧随其后的是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市占率合计18.63%。 这其中,仅蜂巢能源尚未登陆二级市场。但其已于11月18日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准备在科创板上市。 蜂巢能源在一级市场受到众多知名投资方的青睐。2018年成立并完成种子轮融资后,蜂巢能源于2020年进入融资快车道,对外股权融资总规模超过200亿元。据其招股书,蜂巢能源共有82名机构股东,其中有52名机构股东为在中基协登记备案的私募股权基金,涉及的投资机构包括国投招商、深创投、小米长江产业投资基金、招银国际、鼎晖投资等。 据其招股书,仅在最近一年,蜂巢能源就新增了33名股东,其中包括国资机构四川能投、产业方小鹏汽车、大族激光,以及投资机构鼎晖投资等。这批股东的入股价格为14.23元/股, 据此计算,蜂巢能源本轮投后估值达到461.5亿元。 而根据蜂巢能源的发行计划,其拟公开发行公司总股本不超过25%的股份,拟募资150亿元。 据此计算,蜂巢能源估值达到6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于上个月登陆港股的中创新航,上市当天市值为608.82亿元。而其于上市前于一级市场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也已经超过600亿元。 IPO前,中创新航在一级市场也受到了众多头部机构的青睐,红杉中国、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广汽资本、基石资本等,都是中创新航的外部机构股东。其于去年9月的融资,更是一举刷新了由蜂巢能源创下的102.8亿元B轮融资的纪录。 但登陆港股后的中创新航却似乎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中遇冷。今日,中创新航收报17港元/股,较发行价38港元/股已跌去55%,目前市值仅剩301.3亿港元。 2020年投资了中创新航的红杉中国,其合伙人富欣在月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业领域的投资与互联网领域有差异,互联网起来时是数量级或指数级的增长,工业最好也只是倍数级的增长。 “不能说它不赚钱,但投资回报通常没有那么高,所以投资时点就变得更重要了。从这个逻辑上来讲,工业领域的估值一定更加理性,从投资角度来看,就不要做过高估值的预判了。” 项目抓紧时间窗口融资扩产,资方亦持续加码 受二级市场波动影响,林玮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当前动力电池项目的估值,较前两年行业火热时期已有所回落。“按照去年那种估值炒上天的市场情况,深创投也不太会出手。” 其表示,动力电池领域的项目仍然是较好的投资标的,尤其是电芯厂。虽然毛利率不算高,但有工艺、成本和一定的技术门槛,以及对上下游的溢价能力,和一体化的可能性, “但是投与不投,估值还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深创投在动力电池领域共出手9次,投向动力电池产业链各环节的项目。 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动力电池领域项目都加快了融资步伐。创投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动力电池领域已发生投融资事件132次。从投资方来看,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为代表的产业方、头部财务投资机构以及政府引导基金,是出手较多的几大资方。 而除蜂巢能源踏上IPO之路外,另有二线动力电池企业如瑞浦能源等,也频传正筹划证券化。 二级市场上,今年以来,包括孚能科技等在内的14家动力电池领域上市公司,通过定增方式进行再融资,而这些上市公司的定增目的,基本都是为了扩张产能。 林玮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动力电池肯定不会是一家独大的,从供应链安全角度来说,主机厂也会希望扶持多家。所以从竞争格局上来说,三四线动力电池厂商跑出来也是可能的,后进的厂商就希望通过扩张产能去抢夺这部分新增的市场份额。而从龙头的角度来看,它们已经有比较强的研发能力,也已经有量产经验,通过扩产则可以把成本做得更低,所以也会有很强的扩产动力。” 而扩产需要资金,所以项目方都希望在一个市场行情还较好的时机进行融资。 从资方的角度而言,林玮表示,目前业内形成了一定的共识,认为接下来1-2年会迎来锂电行业的小幅下行周期。“现在确实是处在一个明显的上行周期,但万一下游需求出现变动,那发展就不一定那么迅速了。”但其表示,动力电池领域仍是较为确定的长期看好领域。 “从5年甚至更长周期来看,肯定还是上行的,现在投贵了无非就是等的时间更长一点,但安全垫还是有。” 而对于未来的投资机会,其表示,目前而言,动力电池产业链已经被投得比较完整,“动力这块已经被挖得很深了,下一阶段机会或是在储能等特定场景下专门适用的电池。 而固态电池和钙钛矿这块虽然近期也被不断提及,但业内普遍认为还是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投这块的有点美元基金的惯用思路。 ”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