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11月22日晚间,超越科技(301049)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暨全资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外部投资者的议案》。 公告显示,合作框架协议,超越科技与矿投集团就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和其他环保领域项目达成战略合作。 增资扩股协议,为加速惠宏科技发展,提升治理水平,超越科技拟对全资子公司惠宏科技增资扩股引入外部投资者矿投集团,矿投集团以货币资金1,821.28万元对子公司惠宏科技进行增资并全部计入注册资本,本次增资事项完成后,惠宏科技注册资本由人民币5,000万元将增加至人民币6,821.28万元,矿投集团持有惠宏科技26.7%的股权。 超越科技表示,本次增资可增强惠宏科技的资本实力,优化其资本结构,增强惠宏科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次增资有助于惠宏科技长远发展,符合公司发展方向。本次增资事项完成后,惠宏科技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其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 在产业布局进展方面,近日,超越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汽车拆解主体厂房已基本建设完成,拆解相关设备已陆续到场进行安装调试,项目废气、废水相关环保设施尚在施工建设中;锂电池项目目前土地平整工作已完成,项目涉及的各工艺环节设计认证工作正在进行,后续将进行项目施工等相关工作,短期内尚不能投入运营。
11月22日晚间,超越科技(301049)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暨全资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外部投资者的议案》。 公告显示,合作框架协议,超越科技与矿投集团就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和其他环保领域项目达成战略合作。 增资扩股协议,为加速惠宏科技发展,提升治理水平,超越科技拟对全资子公司惠宏科技增资扩股引入外部投资者矿投集团,矿投集团以货币资金1,821.28万元对子公司惠宏科技进行增资并全部计入注册资本,本次增资事项完成后,惠宏科技注册资本由人民币5,000万元将增加至人民币6,821.28万元,矿投集团持有惠宏科技26.7%的股权。 超越科技表示,本次增资可增强惠宏科技的资本实力,优化其资本结构,增强惠宏科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次增资有助于惠宏科技长远发展,符合公司发展方向。本次增资事项完成后,惠宏科技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其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 在产业布局进展方面,近日,超越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汽车拆解主体厂房已基本建设完成,拆解相关设备已陆续到场进行安装调试,项目废气、废水相关环保设施尚在施工建设中;锂电池项目目前土地平整工作已完成,项目涉及的各工艺环节设计认证工作正在进行,后续将进行项目施工等相关工作,短期内尚不能投入运营。
11月22日,工信部公布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第四批),确定了电子电器、纺织、机械装备、汽车及配件、轻工、化工、建材、冶金等8个细分行业99家企业为第四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其中,有7家锂电领域相关企业入围,包括天津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华友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湖南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雅化锂业(雅安)有限公司。 除了上述电池及材料领域企业,还有新能源车企——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也入围该名单。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组织推荐第四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的通知》提出,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聚焦生态环境影响大、产品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的行业,遴选一批绿色设计基础好、创新设计能力强、绿色产品制造水平高、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大的绿色设计示范企业。重点支持电子电器、纺织、机械装备、汽车及配件、轻工等行业企业,围绕轻量化、低碳化、循环化、数字化等重点方向开展绿色设计,探索行业绿色设计路径,推动全链条绿色产品供给体系建设,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协同升级。要求申报企业除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之外,还必须具备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3年内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质量、环保、能耗不良信息记录。
锂电池、储能后,新能源行业下一个宠儿要呼之欲出。 近日,钠离子电池成为投资机构追逐的对象,甚至有机构称,这是新能源电池最后一块拼图。 ,不过,有人捧场,也有人泼冷水。 深圳,一位手头有新能源电池项目的VC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钠离子电池不是VC能够玩的,这都是产业资本的活儿。 钠离子电池,产业资本放大招 先来看看,几个产业资本在钠离子电池上放的大招。 10月6日, 振华新材 称,与孚能科技签订《合作开发协议》,保证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2023年第一季度导入成功。 11月12日,总市值仅有113亿元的 美联新材(300586.SZ) 拟斥百亿巨资加码新能源行业。并且表示,与七彩化学合资建设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项目,是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这种材料将首先广泛应用于储能领域。 作为锂电池龙头, 宁德时代 在一场电话会议上透露,已与部分乘用车客户协商,明年会量产钠离子电池。同时披露的数据也十分诱人:15分钟充电80%…… “ 产业资本乐此不疲地进军钠离子电池,源于他们有现成的资源和设备。 ”深创投研究院研究员林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从产线上看,钠离子电池和锂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只是电池内部电荷载体不同,所以能生产锂电池的产线,也能生产钠离子电池。对于VC机构而言,如果投了一家创业公司,那么在整体实力上与产业资本相比,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但更重要的是,林玮认为, 钠离子电池不是VC的投资逻辑。 “今年新能源风起,除了政策支持,最大的原因是技术在不断革新,里面有一代又一代的技术迭代。通过‘降本增效’促进新能源平价上网,成为电力行业主力军,但钠离子电池却不是。” 通过调研以及参加专家座谈会,林玮发现, 钠离子电池不是科学技术突破的问题,而是生产工艺的比拼。 简单来说,就是工艺调教。“这需要在产线上不断调试,是一个工艺试验的过程,就看谁能最快找到适合的参数,实现量产。当然,量产中工艺是不断改进的。所以,有现成产线的产业资本们,工艺调试成了他们的拿手好菜。” “与此同时, 设备与资本开支也是很大一块。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这些都是重投入,一般VC是承受不起的。 总之,这是制造业的投资逻辑,而非VC眼中技术突破的逻辑。“林玮表示到。 奥飞数据来说,这家公司日前公告,与信达资管共同对外投资合伙有限企业,后者投资了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领域的中科海钠。这是一家一级市场中钠离子电池的重点公司,今年迎来估值跳涨。 昔日,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公司依靠着下游崛起,市值不断起飞。在“千亿市值不是梦”的追求下,现在钠离子电池公司也在努力复刻。 一级市场中,多个企业迎来估值跳涨 任何一个行业风起,绝不只有一端。在产业资本纷纷下注之时,一级市场也有开始热闹。 近日,深圳某头部VC宣布投资了 国内首家量产的钠电池硬碳负极材料公司 ,这家公司的客户已有宁德时代、比亚迪、鹏辉能源等。 在这家头部VC看来,受益于钠离子电池快速放量,钠电各原材料需求旺盛。关键构成材料之一的负极材料,占总体成本比例约为16%。“在目前的多种负极技术路线之中,碳基材料综合性能最佳,包括改良后的石墨负极材料、软碳材料和硬碳材料。” “这其中,传统的、由‘石墨’制造的负极已达到瓶颈,寻找更好的负极成为下一步行业趋势。硬碳材料以其结构多样、价格低廉、导电性良好、储钠容量高、嵌钠后体积形变小、环境友好和低氧化还原电位等优点,成为目前最有希望实现产业化的钠电负极材料。” 对于这一点,林玮坦言:硬碳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目前少有公司在做。这家机构投的企业,相比日本进口价格便宜,可以实现国产化。 但对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林玮也有一个顾虑: “如果下游起量,本来就身处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大佬们,为何不延伸产业链,自己做电池材料,横跨锂、钠离子电池两个材料?” 正如林玮所言,《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在产业资本中,已有贝特瑞、璞泰来、中科电气、杉杉股份、翔丰华等规模化生产经验的锂电正极材料公司;也有钠电负极企业华阳股份。 但风口之下,总有人愿意挤进赛道。 今年以来,有两家钠离子电池企业估值跳涨。 一家是上述提到的中科海钠 ,这家公司于4月1日发生工商变更,哈勃投资、海松资本、深圳聚合资本现身A+轮融资。 由于哈勃的出手,让中科海钠估值涨了800%,直接干到50亿元。 这对于这笔融资,一位了解该项目的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说道,“这是一家中科院团队组成的企业,融资过程中都抢着投,以至于最后企业还要反向甄别机构,稍微弱势一点的小机构,还投不进去,份额争抢严重。” 另一家公司则是 卫蓝新能源 。 这家公司从成立至今,经历了8轮融资, 2021年11月完成5亿元B+轮融资,估值达到50亿元。 今年以来又完成两轮融资,除小米、哈勃、吉利、国汽等产业资本,还有招商、中金等PE资本。这两轮融资下来,估值想不高都难。 一位VC机构投资人对于这两个高估值项目认为, 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不是技术路线的问题,而是量产的问题。 “跟大学实验室里的人聊,再加上产业上去看,发现钠离子电池不是原理上的创新,而是工艺上的创新。所以量产特别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产业资本特别务实,个个在争取量产,而创业公司还在攻坚技术方向。” 截至目前,有几个数据已在支持这位VC机构投资人的观点: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达到160Wh/kg,而磷酸铁锂电池在150-210Wh/kg之间。在成本差不多的情况下,安全又便宜成了钠离子电池最大的牌,一旦量产那就很香了。 然而,人与人的之间认知本来就不同。 “我不认可的事,并不意味着别人就不认可。风口之下,被挤满的新能源赛道,最后就看谁更有运气。” 这位VC机构投资人最后说道。
总市值240亿元的国内铁矿石行业龙头企业大中矿业盘后公告,与国城控股、上海锦源晟、景成投资组成的 联合投资主体拟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投资约200亿元,打造锂电全产业链“低碳”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拟建设八个项目: 投资约20亿元建设4万吨/年碳酸锂项目;约20亿元建设4万吨/年锂盐项目 ;约70-80亿元建设新能源电站开发项目;约46亿元建设25万吨/年磷酸铁、磷酸铁锂项目;约40亿元建设10万吨/年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约20亿元建设10GWh锂电池制造项目;电池PACK和公共储能电站投资项目;充换电站投资项目。 事实上,大中矿业在稍早前也曾披露锂电相关项目的投资计划。10月19日,公司披露 拟在临武县投资含锂多金属露天矿采选、碳酸锂及电池项目 。11月4日,公司披露了进展,与临武县政府签投资合作协议书, 拟定项目总投资约160亿元 ,其中采选项目投资40亿元,管道输送、碳酸锂加工以及新型建材项目投资20亿元,锂电池生产项目投资100亿元。 对此,大中矿业11月16日在互动平台进一步表示, 公司计划年开采4万吨碳酸锂 。为加快新能源项目推进工作,公司于10月20日交付了含锂多金属矿资源采选、碳酸锂加工以及锂电池生产项目的10亿元保证金。 在“涉锂”消息的刺激下,大中矿业在10月19日披露相关公告后, 旋即录得两连板 。拉长时间看,大中矿业自9月29日的低点至今 股价累计最大涨幅82.55%,在其所属的钢铁板块中排名第一 。 但这背后也伴随着股东减持,11月7日晚间大中矿业公告, 杭州联创永溢、杭州联创永源两家投资机构清仓完毕 ,合计减持达7876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22%。其中,杭州联创永源集中竞价减持均价为11.69元,大宗交易减持均价为12.41元。两家投资机构最后减持日期为11月4日,而当日公司收盘价为13.99元。 截至9月30日,杭州联创永源位列第六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大中矿业主营业务为铁矿石采选、铁精粉和球团生产销售、副产品机制砂石的加工销售,主要产品为铁精粉和球团。 半年报显示,铁精粉和球团收入占公司营收比例合计为98.12%。 消息面上,澳洲Pilbara Minerals近日进行新一轮锂精矿拍卖,竞价约为7804美元/吨,较前次成交价上涨7.6%, 再创历史新高 。截止2022年11月23日,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均价报56.7万元/吨,较20201年年初的5.3万元/吨上涨51.4万元/吨,涨幅高达969.81%。 国泰君安钢铁团队11月20日研报认为, 锂矿需求旺盛,锂价或维持强势 。我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正在加速上升,到2022年9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量的渗透率达到24%。新能车用户对续航里程的要求持续上升,单车带电量逐渐走高,700公里以上版本的新能源车逐渐推官, 新能源车对碳酸锂的需求将维持旺盛。此外,储能领域对锂资源的需求也逐渐上升 ,预计锂资源需求将维持旺盛,锂价或维持强势。 大中矿业将在湖南省开发锂矿,远期碳酸锂产能4万吨。 预计铁矿、锂矿的增量将推动公司业绩的持续上升,给予公司2022年PE25倍进行估值 。 民生证券分析师邱祖学等10月30日研报认为,随着大中矿业在建项目逐步落实,铁精粉、球团产能将持续扩张,进一步发挥产业链延伸优势,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预计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同比下降26.8% ,明年净利同比增幅6.7%。 业绩方面,大中矿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6.70亿元,同比下降4.75%;净利润9.32亿元,同比下降34.72%。第三季度净利润1.80亿元,同比下降66.38%。
大中矿业(001203.SZ)公告,公司、国城控股、上海锦源晟、景成投资于2022年11月22日上午,与内蒙古赤峰市人民政府、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就锂矿等资源开发、新能源产业开发、共同投资建设锂电“低碳”产业园战略合作事宜举行签约仪式。由于内蒙古疫情影响,仍有部分主体盖章和签字尚未完成。截至公告日,尚未取得全部主体签字盖章的《框架合作协议》。 据悉,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锂电低碳产业园为本次合作的主要项目,联合投资主体拟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计划投资约200亿元,打造锂电全产业链“低碳”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拟建设4万吨/年碳酸锂项目(预计投资约20亿元)、4万吨/年锂盐项目(预计投资约20亿元)、新能源电站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约70-80亿元,含自用储能和输变电资产等)、25万吨/年磷酸铁、磷酸铁锂项目(项目整体预计总投资额约46亿元)、10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预计投资总额约40亿元)、10GWh锂电池制造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20亿元)、电池PACK和公共储能电站投资项目(首期计划投资约2亿元)、充换电站投资项目(首期投资不少于20个重型卡车充换电站,预计直接投资额约7000万元)。
SMM 11月23日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力支持,国内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身为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的锂,价格可谓是节节攀升。以主要锂盐之一的电池级碳酸锂为例,据SMM历史报价显示,截止2022年11月23日,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均价报56.7万元/吨,较20201年年初的5.3万元/吨上涨51.4万元/吨,涨幅高达969.81%。 而当前锂资源紧缺已成行业共识,在锂价高企的背景下,除了继续加快国内锂资源的开发,回收行业也开始悄然兴起,并早已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国家和各省市积极完善废旧电池回收体系建设 为稳定锂盐价格,推动锂电产业链健康发展,工信部等多部门也屡屡提及完善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重要性。仅是在近期,便有不少有关废旧电池回收的相关政策发布,具体如下: 11月18日,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要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要求,完善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11月21日,工信部等三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其中提到,要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废钢、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同日,贵州省工信厅发布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22-2030年)(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到2025年,全省要形成电池回收40万吨的回收规模。 11月9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也提到,要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方法。 11月3日,广东省发改委也在印发《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时提到,要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促进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化、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信息溯源管理体系。优化再生利用产业布局,深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在国家以及各省市对动力电池回收愈发重视的当下,据工信部此前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全国范围内设立的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有15000多个,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而11月16日晚间,工信部发布拟公告的符合《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4批白名单),据SMM了解,此次共有41家企业入选第4批白名单,入选企业数量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批次。 上市公司争相布局 在政策面的大力支持下,也有不少企业窥见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商机,纷纷开始布局。 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龙头企业之一的 格林美 便在接受投资者活动调研时提到,公司前三季度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快速增长,1~9月累计回收动力电池的量超过1.2万吨,同比增超130%,全面进入盈利阶段。且格林美提到,据相关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在20万吨左右,公司今年预计回收退役动力电池包(不含废料)2万吨以上,市场占有率将达到10%以上。 此外,格林美在近期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还表示,目前新能源市场还是处于快速增长期,远没有到回收高峰期,为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现阶段离不开原矿资源的供应。而长期来看,动力电池的原料大部分来自于回收端,而原矿的资源仅仅是补充。所以在现阶段必须布局矿产资源,以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而未来的重点在于回收。公司计划到2026年动力电池回收量将达到30万吨的规模。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持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已经进入关键期,加快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通过电池回收循环再利用缓解资源短缺难题,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 此前, 长安汽车 朱华荣在提及“缺芯贵电”导致长安汽车损失60.6万辆汽车产量的时候,针对“贵电”的问题,朱华荣表示,建议从国家层面打击个别企业原材料囤货与炒作的行为、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上游原材料资源配置,行业层面推动废旧电池及关键金属资源回收利用,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体系。 天力锂能 也曾在互动平台上表示,下属河南新天力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回收项目已经开始带料试生产,预计11月可以批量生产,该项目可以用于工业级碳酸锂提纯为电池级碳酸锂,也可以从回收的磷酸铁锂材料里面提取出电池级碳酸锂,具体产出比要根据回收的磷酸铁锂废料而定。 11月11日晚间, 博世科 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华友钴业全资子公司华友新材料公司共同签署了《新能源电池材料回收利用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开展退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废料的回收及再生利用开展深度合作。 11月12日, 美国锂离子电池回收商Cirba Solutions延长与通用汽车(GM) 的协议,以在2024年之前回收电动汽车(EV)锂离子电池和在特定通用汽车工厂的制造和研究中产生的电池废料。据悉,截止目前,通用汽车已经回收了100万磅电池废料,且随着电动汽车产量的不断扩大,预计该项目将处理更多的材料。 此外,11月4日,广西省柳州市柳江区人民政府与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废旧锂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报废汽车拆解再生利用项目举行签约仪式。据悉,该项目总用地约352亩,总投资25亿元。其中,一期投资建设废旧锂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投资10亿元,建设电池拆解车间、电池破碎车间、湿法冶金车间,主要用于生产硫酸锰、硫酸锂等产品;二期建设报废汽车拆解再生利用项目,预计项目建成产值达10亿元。 市场普遍预计未来回收市场潜力十足 在由SMM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举办的 2022SMM新能源材料年度价格发布会 的锂电回收专场,有不少知名企业家和行业大拿提及动力电池回收的话题。 湖南恒创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汤林波表示,预计从2021年到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的回收规模总体趋势将持续攀升。目前,回收金属价格的不断上涨,三元电池拆解回收经济性高,成为再生利用的重要对象。基于金属价格稳定的基础上,2030 年中国锂电池拆解回收市场预计将达到660多亿元。 武汉瑞科美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方婷则提到,当前锂资源供需紧张趋势明显,锂电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关键原材料成为制约动力电池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回收利用废旧锂电以缓解供需压力成为一种可行途径。此外,她还大胆预测,2022年锂电回收市场规模可达482.9亿元,这一数值在2026年或许可以增加至943.2亿元。 而SMM也整理了2022年以来中国废旧锂电回收行业的情况,据SMM调研的行业数据来看,今年1月份,废旧锂电回收量冲至32106吨的高位,随后因上海疫情,国内电池厂订单大幅下降,向上传导至材料厂和锂盐厂,订单缩减,采购原料减少,2、3、4、5月份废旧锂电回收量维持在20000吨以内,直到6月开始才再度冲高。 SMM预计,2022年,我国锂电回收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1万吨左右。从电池类型来看,三元废料回收量占比高达63%,磷酸铁锂废料回收量占比在31%左右,钴酸锂废料占比约6%。SMM预计到2026年,我国锂电回收市场规模将达到81万吨左右。 中国银河此前预计,按平均4至6年的报废年限计算,2021年至2025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小规模放量,理论上累计退役规模可达298GWh,而2026-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全面爆发,其累计规模将达到2.05TWh。 天风证券也早在此前便大胆预计,乐观预期下,到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1048.9亿元。
【项目】永太科技:年产15万吨电解液项目试产 总规划年产能已达35万吨 11月20日,永太科技(002326)发布公告,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永太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电解液项目生产车间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试生产方案于2022年11月18日经专家评审通过。该项目具备了试生产条件,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永太科技表示,该项目的投产有利于进一步整合公司锂电材料板块产业链。公司已布局了电解质及添加剂等电解液核心原料,为本次电解液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障,各子公司的协同发展也将深化公司的成本优势,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市场份额。 除了上述浙江的电解液项目,永太科技在福建邵武也有布局电解液。根据公司8月公告,公司子公司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拟以9.5亿元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电解液及相关材料和副产物循环利用项目。至此,公司电解液总年产能已规划至35万吨。 【看点】农药企业丰山集团跨界新能源 牵手众钠能源发力电解液领域 11月16日晚间,农药企业丰山集团(603810)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丰山全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山全诺”)与江苏众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钠能源”)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同意,以众钠能源的钠离子二次电池产品为载体、致力于推进钠离子二次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从合作内容来看,双方将共同开发适合产品电化学体系的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开发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宽温域(-20~+60℃)电解液;宽电压范围电解液;特种电解液(高功率、超高温、超低温)电解液。 【公司】多氟多拟受让白银中天27%股权 明年六氟磷酸锂产能或达10万吨 11月22日,多氟多(002407)公告称,公司将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摘牌方式受让中国宝原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原”)所持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白银中天”)27%的股权,受让底价为1.35亿元。 公告显示,白银中天注册资本2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危险化学品经营、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等,其中危险化学品生产涉及氟化氢(无水)、H₂SiF₆、Na 2 SiF 6 、有水氢氟酸、LiF等产品。据公开披露,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具有无水氟化铝产能8万吨/年、电子级LiF产能3000吨/年。 多氟多表示,本次股权转让生效完成后,公司将持有白银中天100%股权。本次受让控股子公司股权,有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据了解,目前,多氟多具备4.5万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的产能,预计年底能够达到5.5万吨,明年还将增加4.5万吨。因此,2023年大概会具备10万吨的总产能。 【动态】利民股份:子公司电解质盐、功能添加剂及电解液项目通过立项评审 11月18日,利民股份(002734)发布公告,子公司江苏卓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新能源电池用电解质盐、功能添加剂及电解液项目于11月17日顺利通过徐州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等主管部门召开的立项专家评审会。 据悉,项目将分两期建设,包括年产2万吨双氟电解质、年产3万吨六氟磷酸锂、年产5千吨功能添加剂、年产10万吨电解液。 【公司】胜华新材拟设立胜华研究院 携手中国石油大学推动新能源材料产品升级 11月15日,胜华新材(603026)公告,公司拟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签订《共建石大胜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的协议》《研发合作协议》。同时,公司拟投资1亿元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注册成立胜华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暂定名)作为公司研发平台,对接中国石油大学的科研机构石大胜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 据悉,《研发合作协议》合作研发项目包括开展公司现有碳酸酯等主营产品的新工艺开发、核心要素优化,开发碳酸酯、丙二醇等主营产品品质提升和节能降耗技术,提升公司在相关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研发锂电池硅基负极及配合应用辅材等系列产品、新型电解液及关键材料、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探索研发匹配半固态、固态电池及氢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体系用相关材料等相关项目;布局高端材料领域,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研发湿电子化学品及光刻胶辅材等电子化学品材料。 【互动】天赐材料:目前公司LiFSI产品新建产能已基本爬坡完毕 11月15日,天赐材料(002709)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LiFSI产品新建产能已基本爬坡完毕,公司LIFSI产品目前未对外销售,主要作为添加剂添加于公司的电解液产品中。 【互动】孚日股份:首期2000吨/年碳酸亚乙烯酯精制项目已完成 现已产出合格电子级VC产品 11月15日,孚日股份(002083)在互动平台表示,关于公司控股子公司山东孚日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首期2000吨/年碳酸亚乙烯酯(VC)精制项目已完成,现已产出合格的电子级VC产品;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的其他产业链正在紧张有序的推进。 【智库圈点】原料成本上行推动六氟磷酸锂价格快速上抬 SMM分析,原料方面,国庆节后碳酸锂价格快速上涨,现货成交价不断创新高,带动LiF价格上行。PCl₅供应紧张状态延续价格上行,两者叠加导致六氟成本上涨,推动六氟价格快速上抬。 11月,终端新能源车企临近年末,排产增速较峰值有所放缓,叠加六氟供应端产能持续爬坡,预计中国六氟磷酸锂产量13,320吨,环比增长9%。
【项目】永太科技:年产15万吨电解液项目试产 总规划年产能已达35万吨 11月20日,永太科技(002326)发布公告,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永太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电解液项目生产车间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试生产方案于2022年11月18日经专家评审通过。该项目具备了试生产条件,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永太科技表示,该项目的投产有利于进一步整合公司锂电材料板块产业链。公司已布局了电解质及添加剂等电解液核心原料,为本次电解液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障,各子公司的协同发展也将深化公司的成本优势,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市场份额。 除了上述浙江的电解液项目,永太科技在福建邵武也有布局电解液。根据公司8月公告,公司子公司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拟以9.5亿元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电解液及相关材料和副产物循环利用项目。至此,公司电解液总年产能已规划至35万吨。 【看点】农药企业丰山集团跨界新能源 牵手众钠能源发力电解液领域 11月16日晚间,农药企业丰山集团(603810)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丰山全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山全诺”)与江苏众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钠能源”)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同意,以众钠能源的钠离子二次电池产品为载体、致力于推进钠离子二次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从合作内容来看,双方将共同开发适合产品电化学体系的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开发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宽温域(-20~+60℃)电解液;宽电压范围电解液;特种电解液(高功率、超高温、超低温)电解液。 【公司】多氟多拟受让白银中天27%股权 明年六氟磷酸锂产能或达10万吨 11月22日,多氟多(002407)公告称,公司将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摘牌方式受让中国宝原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原”)所持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白银中天”)27%的股权,受让底价为1.35亿元。 公告显示,白银中天注册资本2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危险化学品经营、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等,其中危险化学品生产涉及氟化氢(无水)、H₂SiF₆、Na 2 SiF 6 、有水氢氟酸、LiF等产品。据公开披露,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具有无水氟化铝产能8万吨/年、电子级LiF产能3000吨/年。 多氟多表示,本次股权转让生效完成后,公司将持有白银中天100%股权。本次受让控股子公司股权,有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据了解,目前,多氟多具备4.5万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的产能,预计年底能够达到5.5万吨,明年还将增加4.5万吨。因此,2023年大概会具备10万吨的总产能。 【动态】利民股份:子公司电解质盐、功能添加剂及电解液项目通过立项评审 11月18日,利民股份(002734)发布公告,子公司江苏卓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新能源电池用电解质盐、功能添加剂及电解液项目于11月17日顺利通过徐州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等主管部门召开的立项专家评审会。 据悉,项目将分两期建设,包括年产2万吨双氟电解质、年产3万吨六氟磷酸锂、年产5千吨功能添加剂、年产10万吨电解液。 【公司】胜华新材拟设立胜华研究院 携手中国石油大学推动新能源材料产品升级 11月15日,胜华新材(603026)公告,公司拟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签订《共建石大胜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的协议》《研发合作协议》。同时,公司拟投资1亿元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注册成立胜华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暂定名)作为公司研发平台,对接中国石油大学的科研机构石大胜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 据悉,《研发合作协议》合作研发项目包括开展公司现有碳酸酯等主营产品的新工艺开发、核心要素优化,开发碳酸酯、丙二醇等主营产品品质提升和节能降耗技术,提升公司在相关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研发锂电池硅基负极及配合应用辅材等系列产品、新型电解液及关键材料、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探索研发匹配半固态、固态电池及氢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体系用相关材料等相关项目;布局高端材料领域,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研发湿电子化学品及光刻胶辅材等电子化学品材料。 【互动】天赐材料:目前公司LiFSI产品新建产能已基本爬坡完毕 11月15日,天赐材料(002709)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LiFSI产品新建产能已基本爬坡完毕,公司LIFSI产品目前未对外销售,主要作为添加剂添加于公司的电解液产品中。 【互动】孚日股份:首期2000吨/年碳酸亚乙烯酯精制项目已完成 现已产出合格电子级VC产品 11月15日,孚日股份(002083)在互动平台表示,关于公司控股子公司山东孚日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首期2000吨/年碳酸亚乙烯酯(VC)精制项目已完成,现已产出合格的电子级VC产品;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的其他产业链正在紧张有序的推进。 【智库圈点】原料成本上行推动六氟磷酸锂价格快速上抬 SMM分析,原料方面,国庆节后碳酸锂价格快速上涨,现货成交价不断创新高,带动LiF价格上行。PCl₅供应紧张状态延续价格上行,两者叠加导致六氟成本上涨,推动六氟价格快速上抬。 11月,终端新能源车企临近年末,排产增速较峰值有所放缓,叠加六氟供应端产能持续爬坡,预计中国六氟磷酸锂产量13,320吨,环比增长9%。
电池研究领域充满了障碍和瓶颈,但有一个问题比大多数问题都突出。枝晶生长一直困扰着下一代电池的设计,但麻省理工学院(MIT)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声称,他们已经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并展示了如何消除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枝晶是一种细长的触须状金属细丝,在锂电池循环过程中会在电极上生长,并且蜿蜒进入电解液,可能导致短路、意外升温甚至起火等问题。目前,各国科研工作者已经找到各种各样的抑制枝晶生长的创造性方法,但麻省理工的科学家认为,他们为这个问题带来了根治性解决方案。 固态电池上的试验 据悉,MIT的科学家们正在用一种固态电池进行实验,这种电池的结构以固体电解质材料为特色,而不是传统的液体电解质。与典型的电池一样,锂离子在充电和放电时在两个电极之间穿梭,在这种情况下,锂离子通过固体电解质。 研究人员发现,尽管固体电解质是由相对坚硬的材料制成的,但当离子在两侧电极之间移动时,非常柔软的锂仍能够穿透它。这是电极在吸收和沉积锂时体积变化的结果,这反过来会导致机械应力问题。 MIT教授Yet-Ming Chiang说,“为了沉积这种金属,其体积必须扩大,因此锂沉积电池一侧的体积增加了。如果存在微小的缺陷,使用时这些缺陷就会承受压力,从而导致开裂。” 以机械应力来引导枝晶生成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些裂缝可以使枝晶有机会形成。他们在一种透明的实验电解质材料中研究了这一过程,而在过去的大多数实验中,科学家们只能在不透明的材料中研究这一过程。而这一次,由于能够直接观察到这种现象,MIT的研究人员就想出了新的方法来防止枝晶造成损害。 在后续的实验中,研究小组表明,通过施加机械应力来“引导”枝晶的生长是可能的,使它们完全与压力的方向一致。虽然不能完全阻止它们的形成,但这确实意味着它们可能会在电极中向远处生长,不对电解质造成破坏。 该团队通过使用机械压力来弯曲材料,以此来证明这一点,并设计出在商用电池中实现这一点的几种方法。该装置可以结合具有不同热膨胀性能的材料来诱导弯曲和机械应力,或者材料可以掺杂原子引起变形。 而且更重要的是,控制枝晶生长所需压力,大约在150到200兆帕斯卡,目前是可以实现的。 这项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焦耳》杂志上。 他们还指出,如果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并设计出一种电池克服枝晶生长的环境,那将开启非常有前途的下一代电池架构,如固态锂金属电池。纯金属锂取代石墨和铜作为阳极之一,可以提供几倍于现在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也更轻更安全,因为它们不使用易燃液体作为电解质。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