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

  • 三星SDI考虑在匈牙利建第三座电池厂 或专供宝马

    据报道,韩国电池制造商三星SDI希望在匈牙利再建造一家电池厂,为宝马电动汽车供应电池。 三星SDI正考虑在匈牙利的戈德(Göd)建立第三家工厂,靠近其第一和第二家工厂,投资额预计约为1万亿韩元(合7.5亿欧元)。三星SDI发言人表示,该公司正在考虑与多家汽车制造商通过不同的方式合作。 有消息称,三星SDI匈牙利第三家工厂极有可能专门为宝马生产电芯。目前,宝马正投资超过20亿欧元在其匈牙利德布勒森(Debrecen)的汽车厂里建设一个电池组装厂。新工厂将为宝马的电动汽车平台Neue Klasse组装圆柱型电芯。 知情人士透露,三星掌门人李在镕(Jay Lee)去年12月在韩国与宝马首席执行官Oliver Zipse进行了扩大现有合作的讨论。当时李在镕通过向包括Zipse在内的宝马高管介绍三星SDI的最新圆柱型电动车电池P5,建议双方加强合作。据悉,宝马计划在Neue Klasse电动平台上生产的车辆中使用第六代圆柱型电芯。 最近,Zipse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与三星SDI首席执行官Choi Yoon-ho讨论了这家电池工厂的计划。

  • 12月六氟产量环比下滑12%  部分企业已明确春节假期减量  【SMM分析】

    SMM1月12日讯: 12月,中国六氟磷酸锂 产量9,937吨,环比下滑12% 。需求来看,补贴退坡影响下,新能源汽车 增速放缓 ,叠加年底 下游电芯厂存在去库需求及放假预期 ,市场对六氟 后续价格悲观导致的采购观望情绪较浓 ,下游 需求较为清淡,厂家新接订单不足 ;供应端,部分有长单支撑的厂家保持较高开工,但部分厂家降低产线负荷以调节自身库存, 市场供应有所减少 。 1月,步入春节假期加上物流影响,下游采购材料有所减少, 需求延续弱势 ;供应端,头部六氟企业多降低负荷生产以保证订单供应, 部分六氟企业停产放假或检修,市场供应仍有下降预期 ,预计 1月中国六氟磷酸锂产量8,517吨,环比下滑14%。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 12月需求端弱势延续 负极材料供应小幅下滑 【SMM分析】

    SMM1月12日讯: 12月, 中国负极材料产量120,404吨,环比下滑6%%,同比增长86% 。需求方面,补贴退坡影响下,新能源汽车 增速有所放缓 , 数码3c终端消费持续疲弱 ,储能端需求向好但 短期占比较小 ,加上年底电芯厂 去库及春节假期提前 ,负极采购 需求偏弱 ;供应端,前期负极投产项目稳步爬坡,部分项目投产有所延后,主流厂家多因长单执行,产量变动较小,部分小型负极厂开工进一步下滑, 市场总体供应小幅降低。 1月,包含春节假期,下游需求延续弱势,供应端厂家 开工率预期进一步下滑 , 供应仍有下调趋势。预计1月中国负极材料产量117,343吨,环比下滑3%,同比增长119%。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 亿纬锂能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10%~25% 主业电池业务发展良好

    亿纬锂能(300014.SZ)披露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该公司预计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96亿至36.32亿元,同比增长10.00%至25.0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5.47亿至28.02亿元,同比增长0.00%至10.00%。 据悉,在公司投资收益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前提下,公司2022年度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仍实现正向增长,主要原因是: 在上游主要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的背景下,公司适时调整产品定价机制,各产品线的盈利能力得到较好修复。公司主业电池业务发展良好,随着新工厂、新产线进入量产阶段,公司的出货规模增长迅速,带来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10%。 此外,公司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计提了第三期股权激励方案费用。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基于2022年超额完成预算目标和公司规模扩大带来人员增长,年终奖金计提额增加的情况下,主业利润仍实现同比增长130%-150%。

  • 亿纬锂能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10%~25% 主业电池业务发展良好

    亿纬锂能(300014.SZ)披露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该公司预计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96亿至36.32亿元,同比增长10.00%至25.0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5.47亿至28.02亿元,同比增长0.00%至10.00%。 据悉,在公司投资收益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前提下,公司2022年度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仍实现正向增长,主要原因是: 在上游主要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的背景下,公司适时调整产品定价机制,各产品线的盈利能力得到较好修复。公司主业电池业务发展良好,随着新工厂、新产线进入量产阶段,公司的出货规模增长迅速,带来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10%。 此外,公司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计提了第三期股权激励方案费用。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基于2022年超额完成预算目标和公司规模扩大带来人员增长,年终奖金计提额增加的情况下,主业利润仍实现同比增长130%-150%。

  • 【1.12锂电快讯】工信部再提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 | 四川称今年要加快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

    【天奇股份:近期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 采购成本随之下降】 天奇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近期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带动销售价格下跌,同时也促使贸易商加速出货,拉动采购系数下行,采购成本随之下降。 》点击查看详情 【四川:今年将启动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加快锂、磷、钒钛、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 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省长黄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四川今年将启动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升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加快建设首批23个省级集群。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锂、磷、钒钛、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优化升级产业园区,支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实施“贡嘎培优”和“珠峰攀登”计划,培育国家级“领航”企业,力争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以上。 【工信部: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 促进优势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做强做大】 1月1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2023年要抓好十三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深化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扩大适老化家居产品和生活用品供给;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用市场化办法促进优势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做强做大和配套产业发展。 【盐湖股份:2022年净利同比预增235%–248%】 盐湖股份公告,预计2022年净利润150亿元-156亿元,同比增长234.94%–248.33%。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氯化钾产销稳定,氯化钾产量约580万吨,销量约493万吨;碳酸锂产量约3.10万吨,销量约3.03万吨。小财注:Q3净利29.25亿元,据此计算,预计Q4净利29.18亿元-35.18亿元,环比变动0%至20%。 【亿纬锂能:预计2022年净利同比增10%-25%】 亿纬锂能公告,预计2022年净利润31.96亿元–36.32亿元,同比增长10%-25%。公司主业电池业务发展良好,随着新工厂、新产线进入量产阶段,公司的出货规模增长迅速,带来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10%。公司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计提了第三期股权激励方案费用。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基于2022年超额完成预算目标和公司规模扩大带来人员增长,年终奖金计提额增加的情况下,主业利润仍实现同比增长130%-150%。 【需求拉动、订单饱满 三元正极材料公司2022年业绩预增】 受新能源电动车需求拉动,下游动力电池企业需求大幅增长等影响,包括容百科技、长远锂科、振华新材在内的数家三元正极材料企业的2022年业绩被普遍看好。“正极材料企业2022年业绩表现应该都不错。”有熟悉锂电产业人士表示,虽然还有多家三元正极材料公司尚未披露业绩预告,但得益于下游动力电池需求旺盛,相关公司大概率会有不错的业绩表现。 相关阅读:  需求持续疲软 碳酸锂跌破50万元 多家企业回应相关影响【SMM快讯】 2022年12月国内废旧锂电回收2.41万吨 锂电回收进入短暂停滞期【SMM分析】 国家大力推内需车市优先发力 2023年新能源车市保持热度?【SMM专题】 比亚迪投资浙江碳一 | 天然石墨负极价格小幅下调【SMM负极材料周报】 30万吨电解液项目开工 | 天赐材料成立新公司 | 12月六氟均价环比下滑15%【SMM电解液周报】 本周多家锂电产业链业绩预喜 锂价高位下海外锂矿企业定价话语权增强?【SMM热点】  本周钴锂产品价格持续走弱 | 商务部再提扩大汽车消费【新能源产业一周要闻】 需求延续弱势 天然石墨负极价格小幅下调【SMM分析】 12月六氟均价环比下滑15% 后续仍有下调预期【SMM分析】

  • 动力电池需求超预期增长 多家三元正极材料企业业绩大幅预增(附概念股)

    受新能源电动车需求拉动,下游动力电池企业需求大幅增长等影响,包括容百科技(688005.SH)、长远锂科(688779.SH)、振华新材(688707.SH)在内的数家三元正极材料企业的2022年业绩被普遍看好。“正极材料企业2022年业绩表现应该都不错。”有熟悉锂电产业人士表示,虽然还有多家三元正极材料公司尚未披露业绩预告,但得益于下游动力电池需求旺盛,相关公司大概率会有不错的业绩表现。 从已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测的三元正极企业上看,容百科技在近期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公司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3.2亿元到1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40,895.87万元到48,895.87万元,同比增长44.89%到53.67%。其业绩变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公司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70%,四季度高镍正极销量环比增速约30%;另一方面,公司全年平均单吨净利较为稳定,且未来可持续。今年原材料锂、镍高位波动,但从全年来看,去除原材料影响公司单吨净利润保持平稳水平,盈利能力可持续。 同时,容百科技近期与力勤资源签订《长单采购协议》,自2022年11月起至2026年12月止,力勤资源每年稳定向容百科技供应电池镍钴产品(MHP或硫酸镍、硫酸钴)年度总出货量的20%,20%的电池镍钴产品长单范围之外有余量情况下优先供应给容百。与上游资源的合作,有助于公司打造稳定的供应链及更具成本竞争力的高镍三元材料产业链,有利于高镍电池继续保持其在国外市场的主流地位的同时,扩充公司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1月3日,长远锂科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14亿到16亿元,同比增长99.82%到128.36%。报告期内,下游客户对公司新型号、新技术产品需求量快速增长,且公司4万吨/年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项目全面实现满负荷运营,二期项目部分产线完成建设并试运行,公司产品产销两旺,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长远锂科表示,随着部分新产线的投产,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极大提高了产线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产能规模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下,公司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净利润实现增长。另外,公司目前已完成及在建项目一共包括12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及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 1月5日,振华新材公告,预计2022年年度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到13亿元,同比增加195.70%到215.09%。对于业绩大幅预增的原因,公告解释称,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下游客户对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产品需求旺盛,且公司义龙二期2万吨/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运行投产,产能规模得以有效提升,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在报告期内,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下游客户对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产品需求旺盛,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开始大批量出货,超高镍9系三元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实现十吨级销售。 从成本变动上看,东吴证券发布电动车2023年年度策略报告称,电池壁垒最高,格局稳定,中游材料2023年降价推动成本下行,2023年盈利有望小幅上升。中游材料新增供给释放,部分材料环节价格承压,盈利分化。其中,三元正极2023年加工费预计正常年降,铁锂正极新增产能释放加工费下行,预计盈利逐步回归至正常水平。这也从侧面反映,相关三元正极材料企业有望在材料成本端获取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浙商证券发布研报表示,受益于新能源车需求高增,近年来锂电池产业链快速发展。三元电池高镍技术迭代下能量密度优势增强,叠加原材料价格趋稳,三元电池性价比回升,市场渗透率有望走出下降颓势,无惧磷酸铁锂替代。在三元电池需求拉动下,作为三元电池重要原材料的三元前驱体出货量有望稳步增长,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2025年有望超2000亿元。重点关注前驱体产能及上游镍资源布局较多的华友钴业、中伟股份。 此外,浙商证券还认为,三元前驱体是电池产业链关键中间产品,决定三元正极性能三元前驱体上游为镍、钴、锰、铝等金属盐,下游为锂电正极材料,是电池产业链中衔接上游镍钴锰资源与下游正极材料的关键中间产品。三元前驱体在电池产业链中价值量较大,按2021年平均原材料价格估算,三元前驱体占三元正极成本约六成。三元正极材料对前驱体的理化性能具有良好继承性,决定三元电池性能。 相关概念股: 容百科技(688005.SH):公司在发布2022年业绩预测时表示,公司基于新一体化战略转型升级为全市场覆盖的综合正极材料供应商。基于高镍先发优势,公司高镍低钴、超高镍9系等前沿材料已实现千吨级出货;公司加快布局发展磷酸锰铁锂(LMFP)和钠电正极材料业务,目前LMFP累计出货近千吨级,钠电正极累计出货几十吨级,商业化进度行业领先。 长远锂科(688779.SH):公司自成立之初便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也是国内最早具备三元正极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产业化经验,公司在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形成了显著的技术先发优势,是正极材料领域龙头企业之一。此外,公司作为中国五矿成员企业,将借助集团公司镍、钴、锰、锂等资源长远保障优势和全产业链优势,有效提升公司经营质量和效益。 振华新材(688707.SH):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提供新能源汽车、3C消费电子所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还与孚能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涉及三元正极材料的采购与合作、钠电池正极材料合作、废料及废旧电池回收、锂资源的共同开发等多个领域。其中在三元正极材料领域斩获长单。 孚能科技(688567.SH):公司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产品已处于集中送样阶段,产品已满足A0级车需求。并且,公司计划2023年全面进入产业化阶段,目前已与江铃集团等多家知名两轮车企和乘用车企开展深入合作。

  • 动力电池需求超预期增长 多家三元正极材料企业业绩大幅预增(附概念股)

    受新能源电动车需求拉动,下游动力电池企业需求大幅增长等影响,包括容百科技(688005.SH)、长远锂科(688779.SH)、振华新材(688707.SH)在内的数家三元正极材料企业的2022年业绩被普遍看好。“正极材料企业2022年业绩表现应该都不错。”有熟悉锂电产业人士表示,虽然还有多家三元正极材料公司尚未披露业绩预告,但得益于下游动力电池需求旺盛,相关公司大概率会有不错的业绩表现。 从已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测的三元正极企业上看,容百科技在近期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公司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3.2亿元到1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40,895.87万元到48,895.87万元,同比增长44.89%到53.67%。其业绩变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公司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70%,四季度高镍正极销量环比增速约30%;另一方面,公司全年平均单吨净利较为稳定,且未来可持续。今年原材料锂、镍高位波动,但从全年来看,去除原材料影响公司单吨净利润保持平稳水平,盈利能力可持续。 同时,容百科技近期与力勤资源签订《长单采购协议》,自2022年11月起至2026年12月止,力勤资源每年稳定向容百科技供应电池镍钴产品(MHP或硫酸镍、硫酸钴)年度总出货量的20%,20%的电池镍钴产品长单范围之外有余量情况下优先供应给容百。与上游资源的合作,有助于公司打造稳定的供应链及更具成本竞争力的高镍三元材料产业链,有利于高镍电池继续保持其在国外市场的主流地位的同时,扩充公司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1月3日,长远锂科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14亿到16亿元,同比增长99.82%到128.36%。报告期内,下游客户对公司新型号、新技术产品需求量快速增长,且公司4万吨/年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项目全面实现满负荷运营,二期项目部分产线完成建设并试运行,公司产品产销两旺,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长远锂科表示,随着部分新产线的投产,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极大提高了产线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产能规模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下,公司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净利润实现增长。另外,公司目前已完成及在建项目一共包括12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及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 1月5日,振华新材公告,预计2022年年度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到13亿元,同比增加195.70%到215.09%。对于业绩大幅预增的原因,公告解释称,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下游客户对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产品需求旺盛,且公司义龙二期2万吨/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运行投产,产能规模得以有效提升,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在报告期内,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下游客户对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产品需求旺盛,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高镍、中高镍低钴产品开始大批量出货,超高镍9系三元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实现十吨级销售。 从成本变动上看,东吴证券发布电动车2023年年度策略报告称,电池壁垒最高,格局稳定,中游材料2023年降价推动成本下行,2023年盈利有望小幅上升。中游材料新增供给释放,部分材料环节价格承压,盈利分化。其中,三元正极2023年加工费预计正常年降,铁锂正极新增产能释放加工费下行,预计盈利逐步回归至正常水平。这也从侧面反映,相关三元正极材料企业有望在材料成本端获取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浙商证券发布研报表示,受益于新能源车需求高增,近年来锂电池产业链快速发展。三元电池高镍技术迭代下能量密度优势增强,叠加原材料价格趋稳,三元电池性价比回升,市场渗透率有望走出下降颓势,无惧磷酸铁锂替代。在三元电池需求拉动下,作为三元电池重要原材料的三元前驱体出货量有望稳步增长,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2025年有望超2000亿元。重点关注前驱体产能及上游镍资源布局较多的华友钴业、中伟股份。 此外,浙商证券还认为,三元前驱体是电池产业链关键中间产品,决定三元正极性能三元前驱体上游为镍、钴、锰、铝等金属盐,下游为锂电正极材料,是电池产业链中衔接上游镍钴锰资源与下游正极材料的关键中间产品。三元前驱体在电池产业链中价值量较大,按2021年平均原材料价格估算,三元前驱体占三元正极成本约六成。三元正极材料对前驱体的理化性能具有良好继承性,决定三元电池性能。 相关概念股: 容百科技(688005.SH):公司在发布2022年业绩预测时表示,公司基于新一体化战略转型升级为全市场覆盖的综合正极材料供应商。基于高镍先发优势,公司高镍低钴、超高镍9系等前沿材料已实现千吨级出货;公司加快布局发展磷酸锰铁锂(LMFP)和钠电正极材料业务,目前LMFP累计出货近千吨级,钠电正极累计出货几十吨级,商业化进度行业领先。 长远锂科(688779.SH):公司自成立之初便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也是国内最早具备三元正极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产业化经验,公司在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形成了显著的技术先发优势,是正极材料领域龙头企业之一。此外,公司作为中国五矿成员企业,将借助集团公司镍、钴、锰、锂等资源长远保障优势和全产业链优势,有效提升公司经营质量和效益。 振华新材(688707.SH):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提供新能源汽车、3C消费电子所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还与孚能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涉及三元正极材料的采购与合作、钠电池正极材料合作、废料及废旧电池回收、锂资源的共同开发等多个领域。其中在三元正极材料领域斩获长单。 孚能科技(688567.SH):公司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产品已处于集中送样阶段,产品已满足A0级车需求。并且,公司计划2023年全面进入产业化阶段,目前已与江铃集团等多家知名两轮车企和乘用车企开展深入合作。

  • 宝马集团2022年全球销量达240万辆 纯电动汽车销量大涨108%

    宝马集团在2022年向全球客户交付了2,399,636辆宝马、MINI和劳斯莱斯汽车,同比下降4.8%。这一年,所有行业都面临供应瓶颈、新冠疫情蔓延和俄乌局势升级等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对宝马集团的主要影响体现在2022年前6个月,当时宝马集团在全球的交付量较2021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到了2022年下半年,宝马集团的销量逐渐回升,并在第四季度交付651,798辆汽车,同比大涨10.6%。 另外,宝马集团在2022年再次大幅加快了电动汽车的发展。2022年,宝马集团向客户交付了215,755辆宝马和MINI品牌的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107.7%。去年年底,宝马集团将其第50万辆纯电动汽车交付给客户,实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宝马品牌2022年保持全球豪华汽车市场第一 宝马品牌2022年在全球共售出2,100,692辆汽车,同比下降5.1%,但仍然是全球最畅销的豪华车品牌。宝马品牌的电动汽车销量也实现了强劲增长,电动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372,956辆,同比增长35.6%。 宝马品牌极具吸引力的产品组合极受客户欢迎,宝马X1、iX1*、i4、iX和i7*等车型的新订单量保持高位。今年晚些时候,宝马集团将扩大其电动汽车阵容,并推出宝马i5。 MINI品牌2022年电动汽车销量增长14.3% 宝马集团旗下高端汽车品牌MINI去年的销量为292,923辆,同比下降3.0%。其中MINI电动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3%,达到60,839辆,占MINI品牌全球总销量的21%左右。 MINI Cooper SE*纯电动汽车仍是MINI品牌最畅销的车型。去年,MINI Cooper SE*在全球共售出43,744辆,同比增长25.5%。2023年对MINI来说将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该品牌在牛津的主要工厂庆祝汽车生产110周年,并将推出新MINI家族的前两款纯电动车型。 宝马和MINI品牌2022年全球各地区交付情况 2022年,宝马集团在中国交付了791,985辆宝马和MINI汽车,同比下降6.4%,其中第四季度在华交付199,112辆汽车,同比增长12.7%。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2022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纯电动车型销量取得同比增长超9成的成绩。这只是一个开始,2023年,宝马将全力以赴电动化,为中国客户呈现11款令人向往的纯电动产品,迎接2025年‘新世代’车型的到来。” 宝马集团在美国销售了361,892辆宝马和MINI汽车,同比下降1.3%,其中第四季度销售了112,057辆汽车,同比增长11.1%。在欧洲市场,宝马集团在2022年共售出877,369辆宝马和MINI汽车,同比下降7.5%,其中在第四季度向客户交付了247,551辆,同比增长10.9%。在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宝马集团全年在德国注册了252,087辆宝马和MINI汽车。 宝马集团2023年展望 宝马集团负责客户、品牌和销售的管理委员会成员Pieter Nota表示:“2022年,我们强大的产品阵容是对充满挑战的环境的最佳回应,使我们能够将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再次翻番。2023年,我们有信心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前进,因为我们纯电动车型的订单量仍然非常高。” 宝马集团对未来一年保持乐观。Nota指出,“我们将在2023年继续实现盈利性增长,重点将是继续提高纯电动汽车的销量。2023年,我们的目标是将纯电动汽车销量在总销量中的占比提高到15%。随着今年晚些时候宝马i5的推出,我们将在扩大电动汽车产品阵容的道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 美国2025年前电动车充电站数量需要增3倍

    据报道,汽车行业预测机构S&P Global Mobility称,到2025年,美国电动汽车充电站数量必须提高三倍,才能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虽然许多电动车主通过家用充电桩为车辆充电,但随着各大车企开始在美国主要销售电动汽车,该国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公共充电网络。 S&P Global Mobility估计,在当前美国保有的2.81亿辆汽车中,电动汽车的占比只有不到1%,2022年1月至10月,美国电动汽车的新车注册占比约为5%,但是这一份额很快就会提升。S&P Global Mobility汽车情报部主任Stephanie Brinley在1月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30年时,电动汽车在美国新车中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达到40%。 S&P Global Mobility表示,美国当前有大约126,500座2级公共充电站,以及20,431座3级公共充电站(该数字不包括16,822座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和特斯拉目的地充电站)。如今,充电桩的增加已经开始,而且速度可能会越来越快。仅在2022年,美国充电桩的增长量就超过了前三年的总和,去年该国增加了约5.4万个2级充电桩和1万个3级充电桩。 图片来源: EVgo 充电网络运营商EVgo表示,1级充电桩是速度最慢的,它可以插入客户家中的标准插座,充电时间需要20小时以上;2级充电桩的充电时间为5至6个小时,它通常会安装在家庭、工作场所或公共购物中心,车辆会在那里停放较长的时间;3级充电器速度最快,只需要15至20分钟就可以为电动汽车补充大部分电量。 S&P Global Mobility的报告称,2025年时,美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可能会达到近800万辆,而目前该国电动汽车总量为190万辆。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在去年制定了一个目标:2030年之前在全国建设50万座充电站。 但是S&P Global Mobility表示,这50万座充电站并不能满足需求,该机构预计,2025年美国将需要约70万个2级和7万个3级充电桩才能满足电动车队的需求。2027年,美国将需要120万个2级和10.9万个3级充电桩。到2030年时,美国将需要213万个2级和17.2万个3级公共充电桩,是目前数量的8倍多。 S&P Global Mobility还预计,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将因州而异。分析师Ian McIlravey在报告中说,那些遵循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制定的零排放汽车目标的州,可能会有更多的消费者去购买电动汽车,这些州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速度也将更快。 此外,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车主为车辆充电的方式也将不断发展。S&P Global Mobility表示,换电、无线充电技术,以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家中安装壁挂式充电桩,可能会在未来改变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 S&P Global Mobility全球出行研究和分析总监Graham Evans在报告中表示,充电基础设施“必须让那些刚接触电动汽车的车主感到惊讶和高兴,使充电过程变得天衣无缝,甚至比加油经验更方便,同时对车辆所有权体验的影响变得最小。除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之外,电池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对消费者体验的改善也将起到至关重要影响。”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