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92

  • 早间有色金属全面飘红,其中沪铜和国际铜涨幅双双在2%附近,其余金属多小幅飘红。隔夜美股集体反弹,且美债相关谈判进展乐观,外围市场风险偏好回暖,一定程度提振金属走势。 铜市方面,此前受内外需求担忧,沪铜回调幅度已经较深,目前LME铜库存仍在增加,不过上期所铜库存仍在下降,且昨日沪铜仓单重新回落,国内库存整体仍然处于偏低位置,且价格回落后现货升水有所抬升,铜价下方支撑较强。

  • 早间有色金属大面积飘绿,其中沪锡和沪镍跌幅超过2%,沪镍仍在下探,期价刷新逾八个月低位,其余金属涨跌相对有限。 隔夜公布的美国销售数据同样不及预期,市场对于经济下行的担忧继续发酵,有色金属走势延续疲态。

  • 在历经上周破位大跌过后,市场情绪略有好转,多数金属早间企稳,不过沪锡延续弱势,目前跌幅超过2%。 截至上周五,上期所锡库存再增320吨至9673吨,继续刷新多年高位,整体下游需求恢复仍显缓慢,基本面支撑有限,沪锡弱势震荡。

  • 早间有色金属全面飘绿,其中一向坚挺的沪铜继续下挫,目前跌幅超过3%,期价再度破位,落至64000一线附近,国际铜同样跌超3%,沪镍和沪锡跌幅在2%附近,其余金属走势同样偏弱。最近公布的中国经济数据整体不佳,昨日通胀和社融数据不及市场预期,引发了市场对于国内需求的担忧。目前忧虑情绪仍在发酵,叠加隔夜美元指数反弹,有色金属多弱势运行。

  • 早间有色金属全面走弱,沪镍跌近3%,沪锡跌逾2%,其余金属偏弱震荡。美国银行危机升级,但欧央行如期放缓加息,欧元走软推动美元走高,加之中国财新制造业PMI跌回收缩区间,表明国内经济二季度新增动能稍显不足,宏观扰动较大,有色金属上方承压。 全球精炼镍显性库存依然处于历史低位,低库存状态下镍价波动弹性较大,当前纯镍价格较硫酸镍和镍铁溢价仍处于高位,镍价存在高估现象,随着外围市场情绪转弱,镍价弱势震荡。锡矿紧缺但消费孱弱,短期去库幅度预计不大,基本面仍然偏弱,锡价弱势运行。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4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0.3%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发布的2023年4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0.3%,较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指数在连续两个月上升后出现回落。各分项指数中,供应指数、销售指数双双回落,且供应指数跌幅更大,库存指数触底回升。从本月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历来3至4月份都是传统消费旺季,而今年在“金三”强势出现后,“银四”跟随的步伐明显放缓,显示当前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进程,在存量需求释放后新增需求不足,市场需求并未如预期般继续恢复。但从指数变化来看,反映当前市场需求是扩张态势回落,这主要是前几个月持续回升带来的高基数效应,国内需求在各项稳投资促消费政策的贯彻落实下仍有稳定基础。与此同时,随着商品价格整体下挫,生产企业利润收缩,产品产量减少,市场供应增速放缓,供需衔接仍显均衡,所以本月市场库存整体仍呈现下降趋势,仅是降幅收窄。从各项经济数据情况来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经济恢复趋势明确,以消费和投资为代表的内需仍有进一步恢复的空间。随着居民收入反弹和消费者信心逐渐修复,预计与经济重启相关的消费活动价格将进一步上升,包括餐饮、外出、旅行、娱乐和居民服务等等。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企稳和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预计5月份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将迎来稳中回升的态势,整体商品价格或将温和反弹。 商品供应增速减缓。 2023年4月份,大宗商品供应指数较上月回落4.1个百分点,至100.5%。从各主要商品情况来看,生产利润仍是左右商品生产和供应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部分行业需求未如预期般恢复,企业生产虽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受制于利润、原料、订单等因素影响,部分商品生产企业逐渐下调生产计划,本月商品整体产量有所减少,市场供应增速减缓。其中,钢铁和铁矿石供应量受生产利润和到港下降的影响,出现明显的降幅,煤炭、有色金属、化工和汽车供应量虽有增加,但增速有所减缓,成品油供应量受利润推动以及基数较大的影响,本月供应量继续增加,且增速略有加快。本月钢铁和铁矿石供应量较上月分别减少1.3%和1.6%,其中钢铁供应量时隔三个月后再现下降趋势,铁矿石供应量则时隔两个月后再现降幅;本月煤炭、有色金属、化工和汽车供应量较上月分别增加4.6%、2.3%、1.7%和1.6%,增速较上月分别减缓0.7、1.8、3.1和3.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有色金属和化工供应量已连续三个月增加,汽车供应量则连续四个月增加,虽本月增速有所减缓,但整体供应量规模较大,且本月增速减缓也和基础较高有关,从数据走势来看,这几个商品的供应压力依然较大;本月成品油供应量较上月增加2.4%,增速较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显示近期成品油冶炼利润较高,炼厂虽有停产检修,但整体开工率尚可,市场供应充足。 销售增速有所减缓。 2023年4月份,大宗商品销售指数为100.4%,较上月回落3.8个百分点,为近三个月以来的最低,显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在“金三”表现良好之后,“银四”超预期走弱,本月市场旺季不旺,销售增速出现减缓。这主要是:首先,虽然一季度国民经济温和复苏,但投资和房地产行业拉动作用减弱,需求未能呈现爆发性增长,地方债发行量环比下降导致基建项目推进有所放缓,特别是房地产消费市场陷入冰点,市场信心略显不足;其次,市场价格单边走低,也抑制了投机需求的释放,终端需求企业也已消耗库存为主,备货需求不高;最后,随着近两个月市场销售量持续增加,基数较高,本月增速减缓也属正常回归。从各主要商品的情况来看,钢铁和煤炭销售量均时隔两个月后再现减少格局,铁矿石、成品油、有色金属和化工销售量虽继续增加,但增速分别出现减缓,汽车销售量受政策和基数影响,本月小幅回升。本月钢铁和煤炭销售量较上月分别减少1.9%和1.1%;铁矿石、成品油、有色金属和化工销售量较上月分别增加2.1%、2.9%、0.5%和1.5%,增速较上月分别减缓4.4、0.2、3.0和1.8个百分点;本月汽车销售量较上月增加0.9%,再度呈现回升态势。 商品库存降幅收窄。 2023年4月份,大宗商品库存指数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至99.7%。从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本月供需两端均出现增速减缓的格局,但旺季需求仍有一定的支撑,加之商品价格下挫,生产利润收缩,产品产量下降,导致市场库存整体继续减少。从月中的情况来看,上中旬因局部需求低迷,库存去化速度较慢;进入下旬后,随着部分产品压减产量,库存去化有所提速,所以本月库存降幅较上月有所收窄。各主要商品中,钢铁和铁矿石库存量继续下降,且降幅进一步扩大;汽车库存量在需求整体回升的带动下,本月库存量虽有增加,但增速有所减缓;煤炭、有色金属和化工库存量继续增加,且增速有所加快;成品油库存量则由降转升,库存压力有所加大。本月钢铁和铁矿石库存量较上月分别减少2.6%和3.1%,降幅较上月分别扩大0.8和0.6个百分点;汽车库存量较上月增加2.8%,增速较上月减缓1.5个百分点;本月煤炭、有色金属和化工库存量较上月分别增加4.1%、1.9%和3.1%,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0/9、1.0和2.1个百分点;本月成品油库存量则由降转升,当月库存量较上月增加0.6%。

  • 5月4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视频形式召开2023年一季度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有色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陈学森通报一季度有色金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和企业代表的提问。 陈学森表示,一季度,行业运行总体稳定。但是,当前国际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运行仍然处于恢复期,内生动力还不强,国内需求不足制约明显,有色金属工业进一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 一季度,有色金属行业总体运行呈现5个特点:生产开局良好,投资保持增长,出口初显隐忧,效益明显下降。 一是有色金属生产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一季度,规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5.8%,比去年全年的增速加快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全国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幅快2.8个百分点。一季度,按新口径统计的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减去汞,增加工业硅)为1826.3万吨,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9.0%;六种精矿金属量154.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幅。一季度,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1.9%,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其中,矿山采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9%,压延加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 三是有色金属进口额增长,出口额下降。一季度,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859.4亿美元,同比增长10.4%(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其中,进口额699.3亿美元,增长13.2%;出口额160.1亿美元,下降0.03%。我国铜精矿进口实物量为665.6万吨, 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4.3%;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128.8万吨,同比下降12.6%,环比下降11.7%。我国铝土矿进口实物量为3565.0万吨, 同比增长9.2%,环比增长15.3%;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量137.8万吨,同比下降15.4%,环比下降2.0%。稀土出口量11837.2吨, 同比下降6.6%;出口额2.4亿美元,同比下降2.9%,降幅比出口量降幅低3.7个百分点。 四是国内现货市场有色金属价格下跌。一季度,国内现货市场铜均价68496元/吨,环比回升4.7%,同比下跌4.3%;国内现货市场铝均价18495元/吨,环比回落1.4%,同比下跌16.7%;国内现货市场铅均价15277元/吨,环比回落1.1%,同比下跌0.4%;国内现货市场锌均价23360元/吨,环比回落5.1%,同比下跌7.6%;国内现货市场工业硅均价20335元/吨,环比回落11.9%,同比下跌17.2%;国内现货市场电池级碳酸锂均价40.8万元/吨,环比回落27.7%,同比下跌8.7%。 五是规上有色金属企业营收增长、利润下降。一季度,规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24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2%。实现利润总额542.0亿元,比去年同期(按可比口径计算)下降45.3%。销售利润率2.97%,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46个百分点。其中,独立矿山企业实现利润193.9亿元,增长13.8%;冶炼及加工企业实现利润348.1亿元,下降57.5%。在主要有色金属品种中,除黄金行业利润同比增长9%外,其余所有品种利润同比均明显下降;铜、铝、铅锌实现的主要利润分别为143.2亿元、104.9亿元和62.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8.3%、74%和13.5%;主要品种中降幅最大的是铝冶炼(含氧化铝、原铝和再生铝),仅实现利润60.7亿元,同比下降80.4%。 陈学森表示,根据目前了解到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结合有色协会编制的“三位一体”景气指数报告,在不出现“黑天鹅”事件的前提下,对二季度及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主要指标判断如下:总体看,二季度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投资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主要有色金属价格、规上有色金属企业效益降幅将会收窄。 一是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增幅有望保持在5%以上;上半年按新的可比口径统计的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长6%左右。 二是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望维持在10%左右。 三是二季度铜铝等矿山原料进口有望保持稳定,未锻轧铝及铝材等有色金属产品出口下降趋势难以根本缓解,下半年有望出现好转。 四是预计二季度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同比降幅收窄,铜铝等主要金属价格下跌的趋势可能会有所节制,以维持区间震荡为主,二季度均价大体与一季度持平,部分金属或略好于一季度,贵金属价格有望维持在高位运行。 五是二季度主要原料及能源价格环比会有所下降,同时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同比降幅收窄,预计上半年规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降幅比一季度明显收窄。

  • 有色金属板块在假期期间内部走势分化,伦铜高开低走,全球经济放缓以及需求表现一般限制铜价上行。另外,假期期间LME库存变动不大,LME铜库存继续累积,大部分品种的注销仓单占比较小。 假期期间,海外宏观风险事件不少,美国又一家区域银行倒闭,5月1日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宣布关闭,由银行业监管机构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接管,欧美银行业危机继续发酵。受此影响,市场情绪一度悲观,不过,由于处置迅速,事件并没有对市场造成太大影响。 国内外经济数据相继出炉,中国4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2%,重回临近点下方,制造业景气水平回落,经济复苏动能有所减弱。美国4月ISM制造业PMI环比上升,但仍在50以下,Markit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通胀数据有所放缓,但仍在高位,3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速高于预期。美联储如期加息25基点,并表示尚未就是否停止加息作出明确决定。当前美国经济增速放缓,且银行业危机继续发酵,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继续加息可能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或将加速美国经济衰退进程。 从基本面来看,铜精矿干扰减少,新扩建铜矿陆续投产。需求方面,3月份因为需求回补的原因表现较好,但4月环比回落,回归正常水平,且传统消费旺季过去,需求或难出现明显改善。库存方面,LME和COMEX铜库存见底回升,国内去库力度开始放缓,库存压力渐显。另外,据悉,下半年刚果金TFM湿法铜会陆续释放到市场上,市场对垒库的预期强烈。整体来看,基本面对铜价支撑有限,铜价延续震荡状态。 铝供应端炼厂生产情况为接下来关注重点,随着“金三银四”结束,需求表现或边际减弱,接下来西南水电问题是否会进一步影响炼厂生产或将影响铝价走势,若供给受限甚至进一步减少,铝价下方有一定支撑。需要注意的是,五一假期云南、四川等地发生地震,其为国内主要的电解铝生产地,关注地震对当地电解铝生产、运输的影响。另外,假期期间伦镍波动较大,主要是由于低库存状态下镍价或上涨弹性较大,最新LME镍库存为39,966吨,位于多年来相对低位。

  • 二季度本该是有色金属的传统旺季,但近期,有色金属期现价格出现普遍下跌的趋势。市场人士表示,有色金属旺季下跌与国内需求预期变化有关,目前下游开工表现一般,需求明显恢复或需要更长时间。 据光大期货有色金属研究总监展大鹏介绍,4月开局延续了需求的强预期,有色金属一度出现触底反弹和冲高预期,沪铜主力最高涨至70630元/吨,沪锌最高涨至22555元/吨,沪铝在云南限电限产担忧下也最高涨至19275元/吨。但随着4月旺季过半,市场出现不一样的声音。一是精炼铜及再生铜制杆、铝材加工和镀锌板等行业样本企业开工率出现接连下降,社会库存虽然持续去化,但速度较3月份明显放缓;二是部分下游加工企业订单难以为继,且产成品库存较往年出现小幅累积,这也就意味着之前的“强预期”出现“弱兑现”的情况,或者说3月份的高开工透支了部分旺季的需求,高价格也就难以为继。 “进入4月中下旬,欧美经济数据陆续公布,海外投资者对加息预期也随之出现摇摆,从经济数据和预测概率来看,欧美难以摆脱衰退预期,但高通胀压力下5月加息恐仍将延续,因此对有色来说,‘衰退 加息’的海外宏观环境并不支持价格高走。同时,国内劳动节即将到来,资金提前从有色市场流出规避不确定性风险,价格出现回调并不意外。”展大鹏说。 具体来看,铜方面,广金期货有色金属分析师黎俊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国内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表明经济在复苏进程中。供应方面,3月智利铜精矿出口下降,秘鲁成为中国最大的铜精矿供应国。国内铜精矿供应宽松,TC进一步上行;库存方面,截至4月24日,上期所仓单大幅下降8187吨至59813吨。LME铜库存增加2000吨至53875吨。因此,综合来看,美联储5月加息临近、全球铜精矿产量增加对铜价不利,但铜价下跌后库存大幅下降表明低位有买盘承托。 “事实上,终端消费尚需持续修复,但价格回调刺激加工企业逢低补库。国网4月招标量环比下降,线缆消费偏弱。”国泰君安期货有色金属分析师刘雨萱表示,随着价格回调,部分线缆企业点价增加,铜杆企业订单增量明显,成品库存降至正常水平。虽然当前为制冷生产的旺季,但是空调等企业原料库存较高,对铜管需求减弱,导致铜管企业开工率回落。电源以及新能源等行业逢低增加铜板带库存,支撑铜板带开工率维持高位。 在她看来,虽然美元指数反弹,但中国经济开局良好,支撑市场风险情绪。基本面上,价格回调刺激加工企业逢低补库,社会库存回落,依然能够支撑价格,预计铜价整体保持振荡格局。 锡方面,2022年全年我国锡矿供应约为14.3万金属吨,其中约44%来自进口锡矿,而进口锡矿中63%来自缅甸,这意味着超过25%的国内原料供给来自缅甸。刘雨萱分析称,从趋势变化来看,锡矿的进口对我国锡原料供给的重要性逐年提升,从缅甸本国来看,长期品位以及产量均有下滑趋势。这使得中长期我国原料供应将显著受制于海外出口政策,且存在较为紧俏的情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佤邦中央经济计划委员会15日发布的红头文件称,为了保护当地矿产资源,整顿破坏性和浪费性开采,对合同尚未到期还在开采的公司给予三个月进行善后工作,预计于2023年8月1日开始,矿山停止一切勘探、开采、加工等作业。这一消息的发布引发了市场对于锡精矿供应紧张的预期,导致锡价走强。 “在不考虑需求减少以及其他供应补足的情况下,若8月后缅甸锡矿完全停产且暂停出口,将减少13750金属吨锡矿,价格或再现2021年牛市行情。倘若为了整治、规范采矿行为,停产部分小矿山,大矿山不受影响,可能影响供给程度将相对较轻,8月减产后将减少1250金属吨,那时,锡价涨幅或达6.25%,而目前锡价当日以12%涨停的极端行情,存在冲高回落的风险。”刘雨萱说。 刘雨萱认为,后续进一步动态跟踪是否能真正影响生产、会减少多少产能。我们认为全部停产仍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在消息面的刺激下,即便需求侧依旧弱势格局不改,供给侧收缩的主驱动逻辑将使得锡价持续维持强势,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锡下游需求表现一般,传统消费电子市场仍然平淡。台积电连续第二个季度销售未达预期,表明全球电子产品的需求持续疲软。台积电3月销售同比下降15%,为1454亿元台币,由此可见芯片行业的低迷尚未触底。此外,蓄电池较为平稳,今年光伏产业与汽车电子仍然会维持较高增速,但这两部分占锡消费的比重较小,对锡价的拉动有限。因此,预计锡价短期振荡运行。”黎俊说。

  • 据4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显示,一季度,全区经济加快恢复,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一季度,全区生产总值6250.8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9.17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071.95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3689.71亿元,增长4.8%。 工业生产态势良好 产品产量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8.5%,制造业增长6.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8%。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6%;股份制企业增长7.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8%。 从主要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中,有27个实现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5.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2%。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中成药产量同比增长61.4%,电解铝增长55.4%,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36.0%,十种有色金属增长33.9%,烧碱增长33.7%,化学药品原药增长29.0%,氧化铝增长17.3%。  固定资产投资缓中有好 工业投资增长较快 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2.9%。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15.8%,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1.8%。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8%。 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 市场开拓有力有效 一季度,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677.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4%。其中,出口844.51亿元,增长75.1%;进口833.02亿元,增长56.6%。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61.3%,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除外)增长59.3%。分国别(地区)看,对东盟、欧盟、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102.1%、74.7%、70.7%。分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66.6%,外商投资企业增长5.2%,民营企业增长81.4%。 民生保障持续有力 金融信贷稳健增长 一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32.71亿元,同比增长2.9%。投入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1271.0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7.9%。其中,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巩固脱贫衔接乡村振兴等领域支出分别增长13.8%、10.9%、8.9%。 3月末,全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492.25亿元,同比增长8.7%;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6974.48亿元,增长12.6%。一季度新增本外币贷款2284.69亿元,同比多增427.61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 一季度,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1.4%。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五涨三降”。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7%,衣着价格上涨2.2%,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5%,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2%,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2%,居住价格下降1.1%。3月份,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 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0%,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2.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4%,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0.9%。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季度,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5元,同比名义增长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6元,同比增长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3元,同比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6%。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6202元,同比名义增长4.0%。 一季度,全区城镇新增就业9.7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9万人。 总的来看,一季度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各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举措靠前发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全区经济回升向好,生产需求同步改善。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形势复杂多变,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下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二季度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信心、加力快干,持续巩固向好发展态势,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注释: 1.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均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3.财政收支数据来源于自治区财政厅;金融机构存贷款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就业数据来源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进出口数据来源于南宁海关。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