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424

  • 铜价重心下移刺激下游节前备货  精铜杆周度开工率创今年新高【SMM铜下游周度调研】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本周SMM调研了国内主要大中型铜杆企业的生产及销售情况,综合看 企业开工率为78.65%,较上周大幅增长14.86个百分点。 (调研企业:21家,产能:747万吨)  本周(4月22日-4月28日)国内主要精铜杆企业周度开工率远超预期,大幅回升14.86个百分点,录得78.65%,创今年新高。 从经验来看,由于五一假期上期所停盘无报价,因此生产型企业需要提前备货,往年节前精铜行业开工率多呈现回升态势,今年也不例外。但由于四月份终端消费表现不佳,精铜杆行业订单并不理想,月中有多个铜杆企业因库存居高无奈减停产,上周仍有企业表示五一可能要减产,因此市场对于节前的消费并不乐观。不过,本周意外大跌的铜价给市场“注入动力”。从调研来看,本周多个精铜杆企业表示,在铜价的刺激下,节前下游备货情绪好于预期,企业成品库存去快速去库,未发订单存量也明显增长,精铜杆企业五一期间多数将正常生产。 另外,周内快速下跌的铜价令精铜杆与再生铜杆的价差持续缩小。SMM数据显示,本周精废杆价差最小缩至400元/吨,再生铜杆价格优势丧失,利好精铜杆消费。 附部分精铜杆企业调研详情 、 》点击查看SMM铜产业链数据库  

  • 央行: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 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提升

    人民银行统计,2023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 一、企事业单位贷款稳步增长,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较多 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48.38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比上年末高0.7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9.03万亿元,同比多增1.78万亿元。 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52.04万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上年末低3.1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25万亿元,同比少增946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9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比上年末高2.9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6.65万亿元,同比多增2.69万亿元。 分用途看,固定资产贷款余额6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比上年末高1.8个百分点;经营性贷款余额6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比上年末高3.3个百分点。 二、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提升 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8.95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0.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5.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94万亿元,同比多增1万亿元。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6.15万亿元,同比增长31.1%,增速比上年末高5.6个百分点;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8万亿元,同比增长35.2%,增速比上年末高2.7个百分点。 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5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3.72万亿元,同比多增1.42万亿元。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 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34.8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16万亿元,同比多增7771亿元。 三、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季度增量创新高 2023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 1 余额35.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6%,比各项贷款高11.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3.06万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季度增量创有统计以来新高。 2023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38万亿元,同比多增8236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8.5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929亿元,同比增长16.5%;助学贷款余额1737亿元,同比增长21.2%。 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脱贫人口贷款余额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一季度增加514亿元。 四、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 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 2 余额24.99万亿元,同比增长38.3%,比上年末低0.2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7.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39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9.19和7.47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7%。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1.09、6.26和3.5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2%、32.1%和53.7%。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6.01万亿元,同比增长24.8%,比年初增加5121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8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比年初增加3113亿元。 五、涉农贷款增速持续增长 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3.04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3.87万亿元,同比多增1.26万亿元。 2023年一季度末,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44.2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3.26万亿元,同比多增1.12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5.8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9017亿元,同比多增2768亿元。农业贷款余额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年末高3.5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4356亿元,同比多增1552亿元。 六、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提升,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回落 2023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89万亿元,同比增长1.3%,比上年末增速低0.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6718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6.3%。 2023年一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94万亿元,同比增长0.3%,增速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 七、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力度较大 2023年一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3 15.08万家,获贷率 4 45.9%,比上年末高1.3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76万亿元,同比增长25.2%,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 八、住户经营性贷款保持较快增速,住户消费贷款增速回升 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77.48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比上年末高0.6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71万亿元,同比多增4496亿元。 2023年一季度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20.32万亿元,同比增长18.8%,比上年末高2.3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5061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年末高6.9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978亿元,同比多增3480亿元。

  • 家电股持续回暖!海尔智家首季净利同比增超10% 机构称消费预期持续修复

    受一季度业绩利好影响,海尔智家(06690.HK)持续走强。截至发稿,该公司涨5.47%,报20.05港元。 注:海尔智家表现 消息方面,海尔智家在昨晚发布第一季度业绩,实现营业收入650.66亿元,同比增长8.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39.71亿元,同比增长12.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也达到了37亿元,同比增长15.95%。 注:海尔智家一季度表现 从地区来看,海尔智家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家电业务收入增长超过8%,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1.3%。其中在欧洲市场推出了新款冰箱905CD、宽90厘米的全新T门7系冰箱和新款H20平台洗碗机,所推出的高端品牌实现了42%的增长。 海尔智家的毛利率达到28.7%,相较于2022年同期上升了0.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市场实现了产品结构的提升、全球化平台的研发、数字化采购与研发端的变革,以及受大宗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影响,毛利率同比实现了增长。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公司股价,提高股东回报率,海尔智家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A股股份。公司拟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32元/股,且拟回购金额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回购将采用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 机构称海尔智家有望持续受益 信达证券近日发布报告,预计海尔智家在未来三年(2023-2025年)的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2644.40亿元、2879.33亿元和3094.9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6%、8.9%和7.5%;归母净利润则预计为169.54亿元、198.14亿元和224.8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2%、16.9%和13.5%。 信达证券维持对海尔智家的“买入”评级,并认为该公司有望在未来增长趋势中获得收益。 中信期货也在4月2日的研报中指出,从家电板块整体估值来看,经过2021年以来的不断回调,目前已经回落到了近年来的低位。随着疫情管控放开叠加政策刺激下地产端的回暖,家电消费预期有望持续修复推动板块估值持续提升。

  • 上海锌: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 市场活跃度下降【SMM午评】

    SMM4月28日讯:今日0#锌主流成交价集中在21390~21500元/吨,双燕成交于21450~21570元/吨,1#锌主流成交于21320~21430元/吨。今日早盘贸易商报价(下月票)均价+10~20元/吨为主,跟盘报价对2305合约升水120元/吨附近,成交较少。第二交易时段,锌价维持震荡,普通国产报价对2305合约升水120元/吨附近,高价品牌双燕对2305合约升水180-190元/吨附近。今日五一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活跃度明显降低,贸易商轻仓过节,报价较为佛系,下游企业基本已经完成备库,且今日价格上调,采购较为谨慎,整体来看今日交投清淡。

  • 上海锌:锌价维持震荡 现货升水持稳【SMM午评】

    SMM4月27日讯:今日0#锌主流成交价集中在21320~21580元/吨,双燕成交于21370~21620元/吨,1#锌主流成交于21250~21510元/吨。今日早盘贸易商报价(下月票)均价+10~40元/吨为主,跟盘报价对2305合约升水130元/吨附近,成交转弱。第二交易时段,锌价走弱,普通国产报价对2305合约升水120~150元/吨附近,高价品牌双燕对2305合约升水170-190元/吨附近。今日贸易商均价升水有所上浮,跟盘报价较少,节前少量贸易商考虑资金压力积极出货,然库存较低且对节后升水仍对看跌,低价出货意愿较低;下游企业逢低少量补库,然大部分备库结束,整体成交转弱。

  • 德勤看地产:开始展现复苏迹象 大型房企“强者恒强”

    国内房地产市场逐渐见到曙光,根据市场咨询机构的统计,百强房企在3月份的销售同比增长了30%,环比更是大幅上升40%以上。 对此,德勤中国房地产行业主管合伙人罗远江对香港媒体表示,房地产是居民的“刚性需求”,加上去年第一季度的低基数效应,3月份的销量大增符合预期。 他指出,在“报复性”消费潮的推动下,受疫情抑制的购房需求逐渐释放,预计4至5月的销售将继续增长,不过增幅可能稍微放缓。 罗远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第一季度整体销售表现良好,但房企之间的“两极化”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头部民企的销量回暖,但部分民企的销量持续下滑,甚至出现双位数的跌幅。 罗远江认为,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更加显著,大型房企将进一步巩固规模优势,其市场主导地位将难以撼动,而一些回款能力较弱、现金流断裂风险较高的房企将面临残酷的淘汰阶段。 大型房企有望巩固规模优势 去年房企业绩普遍欠佳,甚至有公司亏损数百亿元人民币,罗远江表示,过去有房企通过大量举债的方式忽视风险管理,以高杠杆方法扩张规模,导致在信贷收紧时出现流动性危机。他强调,尽管今年内房地产销售有所改善,但房地产的“高债务、高杠杆、高周转”模式已经不复存在,其以往的金融属性也难以恢复,现在房企普遍以“生存、稳健、保现金流”作为发展目标。 目前上市公司2022年度业绩公布期间已过,但仍有13家房企逾期未出业绩,罗远江指出,过去两年房企被质疑还款能力欠佳,面临重大经营风险。不过,现在内房政策积极,销售也逐渐回暖。 有些房企可以被拯救 罗远江称,最近,房地产业开始展现复苏迹象,内房政策积极推动销售,因此房企希望“拉长时间线”等待现金回流。如果债券人对重组结果感到满意,相信审计报告也将趋向正面,房企的“生存”机会将大大增加,有些房企可以被拯救。 融创中国(01918.HK)、佳兆业(01638.HK)等房企相继复牌,释放出积极信号。罗远江称,部分客户在得知有房企复牌后,信心有所增加。可以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现金流已经逐步改善。 此外,中央去年底出台政策,允许房企进行股权融资,以应对重组和并购等融资需求。房地产市场的重组并购活动相当活跃,主要以国企收购民企的项目为主。在政策推出时,一些德勤的客户曾有意收购房企,但由于并购企业涉及相当复杂的债务关系,最终选择搁置计划。

  • 上海锌:下游节前备库接近尾声 现货成交稍弱【SMM午评】

    SMM4月26日讯:今日0#锌主流成交价集中在21220~21490元/吨,双燕成交于21270~21550元/吨,1#锌主流成交于21150~21420元/吨。今日早盘贸易商报价(下月票)均价+0~20元/吨为主,跟盘报价对2305合约升水150元/吨附近,少有成交。第二交易时段,锌价持稳,普通国产报价对2305合约升水120~130元/吨附近,高价品牌双燕对2305合约升水170-190元/吨附近。今日盘面较昨晚上涨,下游畏跌慎采,且前两波下跌下游五一节备库接近尾声,今日成交较前日稍弱。

  • 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 房地产税还远吗?

    4月25日,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在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会议上宣布,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 这意味着经过十年努力,从分散到统一,从城市房屋到农村宅基地,从不动产到自然资源,覆盖所有国土空间,涵盖所有不动产物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建立。我国以民法典为统领,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为核心,以实施细则、操作规范、地方性法规等为配套支撑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体系基本成型。 “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意味着国内房产有统一的平台登记,由于房屋类型较多,产权情况不一,不动产统一登记是一种制度规范性的工作,可对全国房屋情况以及房屋所有权人摸底,为监测统计分析不动产情况奠定数据基础,同时有利于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表示。 ”不动产登记有利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有效落地,这一政策是房地产调控从之前的交易环节调控转变到存量环节调控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对市场的影响会比较大。”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记者。 多位专家表示,实现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后,房地产税才可能全面落地。 “征收房地产税的前置条件包括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全国联网,本次自然资源部指出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意味着房地产税征收的前提条件进一步完善。”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 全国房屋情况大摸底 事实上,不动产登记最早要追溯到2007年。早在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中,就正式提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2013年11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国土资源部于2016年在官网发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标志着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开始全面实施落地。2018年,自然资源部宣布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 今年4月25日,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会议上公布,今年是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实施十周年。十年来,全国累计颁发不动产权证书7.9亿多本,全面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此次全面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房地产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突破。“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称。 其进一步表示,该政策意味着,历时10年中国真正建立了不动产登记制度,该制度下,从房到地、从城到乡、从局部到大市场,真正构建了系统全面的产权登记制度。其对于整合房地产领域各类资源,同时加强各类信息互通和利用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有利于提高资源资产利用效益和社会管理效益,并更好地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财产权,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通过建立完整、清晰的不动产登记,才可形成全国不动产的全景图,也才能更好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并配套以一系列的管理动作。”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严跃进表示,不动产登记工作,过去各地信息是无法互通的。其原因在于房产登记工作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也存在口径上的差异,各地要形成统一登记,要破除很多难题。 “此次制度建立让全国房产信息实现了互通,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工作。为自然资源规划、房地产信息各地互通、各地房地产制度统一、房地产的政策调控统一等政策,打下了更好的基础。”严跃进称。 “不动产登记最关键的是制度顶层设计,一旦顶层设计完成,推进的速度将会加快,包括其他相关政策。”张大伟认为。 其进一步表示,之前市场对不动产登记政策和房屋全面登记是否能够如期落地一直存在疑惑,目前看,政府相关部门在加快推进这一政策落地。近期一二线城市都出现了大户型二手房上市增加的现象,随着不动产登记的全面完成,将影响市场走势。 距房地产税征收更近一步 “不动产统一登记是房地产税征收的前提条件,实现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也意味着离房地产税的征收更近了一步。”王小嫱表示。 今年3月24日,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出版的《比较》杂志上发表文章称,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在经济转为正常增长后应尽快开展试点。 从立法先行,到先试点再立法,房地产税改革思路在2021年迎来较大转变。 在楼继伟看来,立法工作的难点有很多,最大的难点是房地产如何估值。一般来说应以完全产权、交易不受限的住宅为估值基准。而现实中大量的住房产权不完整、交易受限。解决的办法是以基准估值为基础做适当的打折,但问题十分复杂。还有其他诸多难点,导致该税法探索了多年仍未正式成法。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 但在2022年,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房地产税改革试点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进行,一些城市开展了调查摸底和初步研究,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该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2021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可以说是带着问题探索。考虑到目前的经济状况,财政部对外宣布2022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当然是实事求是的。”楼继伟称。 在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后,市场比较关心的是,该政策是否是房地产税征收的信号。 对此,严跃进表示,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出发点要更广,不是简单的征税概念。但不动产统一登记后,房地产税等工作开展会更加顺畅和容易。 张大伟认为,不动产登记完成后,房地产税中的持有环节税已经具备了出台的所有技术条件。 “房地产税试点的推行要以不动产登记的信息为基础。全国范围的房地产数据联动,有助于摸清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从长远来看,一方面,更加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会使得调控政策的出台更加有效和精准;另一方面,这也是推进房地产税的必经之路。”张波称。

  • 上海锌:昨日已有补库 今日成交稍弱【SMM午评】

    SMM4月25日讯:今日0#锌主流成交价集中在21650~21780元/吨,双燕成交于21730~21850元/吨,1#锌主流成交于21580~21710元/吨。今日早盘贸易商报价均价+20~30元/吨为主,贸易商报价较为谨慎,基无跟盘报价,出货为主,成交偏弱。第二交易时段,锌价持稳,普通国产报价对2305合约升水110元/吨附近,高价品牌双燕对2305合约升水180元/吨附近。昨日下午锌价下探,出货情绪较好,今日锌价虽延续弱势,但下游企业已有补库,且昨日贸易商出货基本预售为主,提货稍晚,明日新的长单执行周期,市场货量依然较多,整体成交以当月票均价+20元/吨,下月票均价为主,成交稍弱。

  • 可省一大笔中介费!北京大兴区启动“二手房直售”模式

    继杭州等城市之后,北京市大兴区也开始尝试“二手房直售”模式。 日前,北京市大兴区住建委发布消息,大兴区开发的“大兴区存量房信息发布平台”已于近日正式上线启用,面向大兴区有二手房买卖需求的市民免费开放。 据悉,大兴区存量房信息发布平台集房源发布、地图找房、在线留言等功能于一体,为大兴区居民提供了一个进行存量房交易的全新免费平台。用户可以在区政府官方网站、“北京大兴”APP和“大兴住建”微信公众号登录,卖方可以发布大兴区的房源,买方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自主选择目标房屋。 大兴区住建委方面介绍,所有房源的房屋权属信息只有在通过系统自动审核、确保房源权属真实且房屋可售后,方可对外发布。 大兴区房屋产权交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也表示,“平台最大的优势为,平台发布的房源信息都是北京市房屋权属登记系统登记在册的,保证了房源的真实性。” 据了解,该平台通过了国家网络安全三级测评评定,对房产及个人相关隐私信息进行加密及脱敏处理,普通工作人员无法查看且不对外公开,对于私自泄漏买卖双方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将追究相应责任。同时,平台还设置了用户身份智能分类功能,实现业主自主挂牌房源信息仅向个人实名认证买方用户开放,防止信息外泄,兼具安全性与公益性。 在交易方面,买卖双方协商一致后可直接到大兴区不动产交易服务中心办理房屋交易,也可选择任意一家经纪服务机构为其代办房屋交易事项,或是登录“北京市不动产登记领域网上办事服务平台”的链接在线办理房屋交易。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告诉记者,大兴区存量房信息发布平台的优势是,背后有大兴区政府部门公信力的背书。“因为区政府部门掌握房子一系列的产权信息,在平台公示出来的房源,应该不会出现小产权等房源本身权属不清、房源真实性的问题。” “政府部门所搭建的这一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房源信息透明度,增加买卖双方的选择空间,为存量房买卖双方提供了新的交易渠道,对活跃市场将起到重要作用。”中原地产高级研究经理卢文曦称。 “在平台上展示的房源,如果买卖双方实现存量房交易过户,一定程度可以节省相应的中介费用,毕竟北京二手房交易的中介费是比较高的。”一位房地产分析师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大兴开启“二手房直售”模式之前,苏州、杭州、宁波等地先后在2022年、2021年上线了个人自主挂牌房源功能。 多位房产中介向记者表示,“二手房直售”给市场提供了一个想象空间,但真正达成交易并不容易。目前二手房市场的主流仍是以中介为渠道的交易形式,因二手房交易金额较大、涉及环节较多,短期内不太可能完全做到“去中介化”。 业内人士认为,二手房交易的特点在于金额高、频次低,这使得买卖双方均属于风险厌恶型参与者。 “从二手交易的全流程链条来说,包括卖房人与买房人之间的房屋带看,交易过程中的议价,以及资金监管、贷款过户等流程的处理,仍需要中介机构来提供全程的服务。”郭毅表示。 “出于交易资金安全性考虑,通过增加中介机构这层环节,可以打破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壁垒。交易仍需要必要的服务,如中介协调议价,以及辅助办理银行及公积金贷款、交易过户、缴纳税费等业务。”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表示。 58安居客研究院副院长李震告诉记者,政府推出的存量房交易平台与房产中介各有其自身优势,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互相竞争,但同时也会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交易平台具有更高的信息透明度、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快的交易速度,可以让用户更加高效地进行房产交易。而房产中介则会在某些情况下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更多的附加价值,使买家和卖家更加安心。” 其进一步表示,对于房产买家和卖家而言,选择交易平台还是房产中介取决于个人情况。“但交易平台这种模式还需要经过严格的市场监管和长时间的市场教育,短期内大概率不具备全面实行和推广的可能性。” 郭毅则认为,对于北京的二手房买卖双方来讲,现在交易中最核心的痛点是,如何降低购房首付门槛、解决交易费率过高的问题,只是成立存量房信息发布平台对楼市交易影响不会太大。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