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621个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8100.5美元/吨,盘初短暂下行后,盘中宽幅震荡摸高于8120美元/吨,而后回落盘尾摸底于8070美元/吨,最终收于8082美元/吨,成交量至1.7万手,持仓量至26.9万手,跌幅达0.33%。隔夜沪铜主力2311合约开于67110元/吨,盘初摸底于67110元/吨,而后上行摸高于67350元/吨,盘中宽幅震荡,盘尾最终收于67190元/吨,成交量至2.3万手,持仓量至15.2万手,涨幅达0.01%。 【SMM 铜晨会纪要】宏观:(1)美国8月耐用品订单月率0.2%,前值-5.6%,预测-0.5%。(2)美国至9月22日当周EIA原油库存(万桶)-216.9,前值213.6,预测-32。 现货:(1)上海:9月27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310合约报于升水70~升水130元/吨,均价报于升水100元/吨,环比下降90元/吨。假期倒计时,现货市场成交活跃度走低,昨日下游补货情绪降低,贸易商急于出货心理显现,现货成交腰斩。距离假期仅剩一个交易日,据悉多数下游基本完成备货,叠加节假日期间冶炼厂货源送到,预计今日多数现货商将提前休假,现货交易预计呈现有价无市状态,现货成交或将探至平水至升水50元/吨区间。 (2)华南:9月27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升水240元/吨-升水250元/吨,均价升水245元/吨,环比涨35元/吨。总体来看, 库存大幅下降持货商挺价出货,下游被迫无奈只能接受高升水,但也仅仅是按需采购不愿多备货。 (3)进口铜:9月27日仓单报价60-72美元/吨,QP10月,均价环比持平;提单报价60-70美元/吨,QP10月,均价环比持平;EQ铜(CIF提单)25-35美元/吨,均价环比上涨1美元/吨,报价参考9月末以及10月上旬到港货源。昨日进口窗口对沪铜近月合约维持打开状态,由于市场提单货源较为紧俏,市场报盘维持高位。前期韩国炼厂因自身生产问题,发货延迟船期后延,10月下旬货源报盘稀少,其他注册铜报盘也相对较少,洋山铜溢价高位难下。 (4)库存:9月27日LME电解铜库存增加1000吨至167850吨;9月27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少4467吨至4264吨。 价格:宏观方面,美国8月耐用品订单意外上升2%,市场预期为下降0.5%。有迹象显示,企业设备支出在第三季初下滑后重拾部分动能,表明尽管借贷成本上升,但投资依然强劲。 基本面方面,华东地区昨日成交积极性已出现明显下降,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下游已补货完毕,另一方面由于炼厂也将在假期送货到厂,预计今日市场活跃度将继续下行;华南地区则由于到货不多,昨日库存大幅下降,持货商挺价出货,下游接受度不高,因而仅维持刚需补货。消费方面,伴随着大部分下游补货结束,预计需求将继续缩减。价格方面,节前预计铜价维持低位运行。 【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8127美元/吨,盘初宽幅震荡,盘中摸高于8145美元/吨,而后回落盘尾摸底于8085.5美元/吨,最终收于8106.5美元/吨,成交量至2.1万手,持仓量至26.7万手,跌幅达0.52%。隔夜沪铜主力2311合约开于67190元/吨,盘初摸高于67440元/吨,而后宽幅震荡下行,盘中摸底于67050元/吨,盘尾回升最终收于67280元/吨,成交量至3.1万手,持仓量至15.1万手,跌幅达0.34%。 【SMM 铜晨会纪要】宏观:(1)美国7月FHFA房价指数月率0.8%,前值0.4%,预测0.4%。(2)美国8月新屋销售总数年化(万户)67.5%,前值73.9,预测70。 现货:(1)上海:9月26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310合约报于升水150~升水230元/吨,均价报于升水190元/吨,环比上涨10元/吨。昨日铜价重心虽表现下跌,但现货市场成交情绪一般,主因大户直送下游货物增多,现货市场零单交易活跃度较低。距离假期仅剩两个交易日,昨日已经表现成交活跃度减弱,虽铜价利好下游备货,但目前下游面临的货源选择较多,面对升水150元/吨以上水平货源仍要考虑再三,预计今日现货成交仍由下游主导,但当月票据依旧紧张。 (2)华南:9月26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升水200元/吨-升水220元/吨,均价升水210元/吨,环比涨25元/吨。总体来看,可流通货源仍偏少持货商挺价出货,整体交投尚可,但对后市情况不太乐观。 (3)进口铜:9月26日仓单报价60-72美元/吨,QP10月,均价环比上涨4.5美元/吨;提单报价60-70美元/吨,QP10月,均价环比上涨5美元/吨;EQ铜(CIF提单)25-23美元/吨,均价环比上涨5.5美元/吨,报价参考9月末以及10月上旬到港货源。昨日上午盘进口比价对沪铜近月合约盈利可观,近港提单备受青睐,一般火法成交至62美元/吨,湿法成交于60美元/吨。近日来,10月上旬到港货源几乎售罄,货源显现紧俏,卖方借机高抬溢价,预计溢价暂维持高位。 (4)库存:9月26日LME电解铜库存增加2950吨至166850吨;9月26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少2305吨至8731吨。 价格:宏观方面,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预计今年将再次加息,然后维持不变。此外,他认为有40%的可能性,美联储将不得不大幅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美元指数六连阳,对铜价形成压制。基本面方面,华东地区昨日成交活跃度已经开始下降,虽铜价重心继续下移,但由于货源较为宽裕,采购方主导权较强,且市场更青睐于当月票据;华南地区库存止跌回升,但上涨幅度不大,市场可流通货源仍不宽裕,叠加铜价下行,使得下游节前补货量仍在增加。消费方面,截止昨日,市场补货基本完成,预计剩余两日需求增量将出现下降。价格方面,节前补货需求高峰已过,海外累库叠加美元高位压制,预计近期铜价仍有下行空间。 【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2023冷年,在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高温气候影响下,全球家用空调销售创历史新高,产业在线数据显示,全冷年销量超过2亿台,同比上涨6.1%。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调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中国家用空调同期取得了销售量1.68亿台,销售额3629亿元,量、额分别增长9.2%和11%的骄人业绩。这个成绩也让家用空调成为了中国家电市场的增长“排头兵”。 从长周期来看,家用空调行业在最近三个冷年一直受到疫情的影响,处于跌宕起伏的下行周期。2023冷年是走出疫情阴霾,迈向正常化的第一个冷年。无论是制造地位还是发展质量,中国家用空调行业都显示出了强大的韧性,并且显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 生产全球化进程加快 中国制造地位稳定 从全球空调产业布局来看,亚洲(含中国)是绝对的主力生产基地,占到整体行业的97%以上,而中国的产能一直牢牢占据八成以上的份额。近两年受贸易战及生产成本影响,空调生产全球化进程加快,多个国内企业加速向东南亚等区域扩容,2023冷年中国家用空调产量占全球的比重小幅下滑,但这无损中国空调的制造地位。 全球其他区域的生产情况来看,拉丁美洲的表现比较亮眼。拉美增长主要受巴西市场带动,巴西是该区域最大的空调市场,具有气候炎热、人口众多、需求潜力较大等特点,同时由于巴西的战略地位,在该国建厂可以拥有向拉丁美洲出口的机会,吸引众多空调品牌驻足建厂。相比之下,欧洲、非洲、北美洲等区域,受需求疲软、高通胀、国际冲突、能源供给短缺等因素影响,产能大幅下滑。 高温刺激内销增长迅猛 外销大基数下保持韧性 据产业在线统计,2023冷年中国家用空调内销出货10155.7万台,同比增长16.9%;出口6591.3万台,同比下降0.9%。内销方面达到了近五个冷年以来的最高峰,对比2020冷年之前(无疫情影响)的规模,增长率出现了转正的趋势,整体规模超过疫情前水平。 从当下家用空调的整体大盘表现来看,内销拉动起到决定性作用。而造成国内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气温。厄尔尼诺现象给全球带来了超越往年的高温天气,中国局地也出现了极端的高温热浪,促进了市场对于空调的需求,终端市场销售火爆。空调厂家顺应市场趋势积极展开各类营销活动,同时加大了对于下沉市场的铺排,在促进出货的同时,也降低了工厂库存,为新冷年到来做准备。 外销市场则经历了“先抑后扬”的阶段。2023冷年外销市场可分为两个阶段来看,2022下半年受全球高通胀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以及国际能源危机持续发酵等因素影响,外需进一步走弱,同时库存高企,出口降幅持续扩大。2023年开年以来,受到国内防控放开、大宗原材料价格回落、全球性高温等影响,海外市场对空调采购量增加,家用空调出口需求逐渐恢复。虽然全冷年的空调出口有小幅下滑,但只是在上年同期高基数下的微调,长周期来看趋势稳定。 企业利润导向理性竞争 出货额增长高于销售量 中国家用空调市场有规模大、竞争激烈的特点,前几年价格战屡见不鲜。特别是2020冷年,由于品牌恶性竞争和疫情影响,导致价格战十分激烈,市场均价下滑严重。经过三年疫情的洗礼,中国家用空调企业价值和经营理念也发生了变化,重新回归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如美的集团在2023年半年财报中提起的八个字经营方针:“稳定盈利,驱动增长”。空调行业出货额的增长率开始超过出货量,展现了更高质量的发展趋势。 具体到不同企业的战略上,表现也有不同。头部企业普遍选择战略收缩,主动砍掉海外亏损单,生产上也趋向保守,主动压低库存水平,同时通过发展场景化、高质量新品提升产品价格。而新兴品牌则通过深耕细分市场、推动产品变频化,多渠道布局等方式获得更高的盈利。总体来看,2023冷年家用空调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有序,理性竞争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 出货渠道打破藩篱 线上线下互相融合 随着行业发展、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家电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改变。具体到家用空调产品,近二十年来就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渠道变革,第一次是从连锁经营渠道向厂家自建渠道发展,第二次是从传统实体渠道向线上销售转移,第三次则是从传统电商向现在的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变迁。 每一次渠道变革,背后推动力量都是国内消费潮流的变化及企业降本增效的诉求。对于第三次渠道变革,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在当今的存量市场,空调企业面临着很大考验,渴望通过渠道面的扩展带动出货量增长;二是随着消费者生活方式、兴趣和爱好的变化,渠道商不得不在服务、品牌建设和渠道推广上进行创新和迭代,使产品顺应市场变化;三是随着省会城市及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日趋白热化,二三线城市及乡镇市场成为了大多数厂家、渠道商布局的方向。 从未来空调市场发展趋势来看,线上和线下渠道正在逐渐融合。目前线下自有渠道占比最大,其次为传统电商渠道,但随着下沉市场以及抖音等直播电商渠道的兴起,各渠道不断分流,必然会形成“多元渠道”共存态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现在线上渠道销售增速在放缓,指出线上线下需要优势互补。据产业在线统计,2023年上半年家用空调增长最好的出货渠道是新兴电商和下沉渠道,分别增长82.8%和32.7%。 K型消费环境推动 产品革新差异化发展 2023年,国内经济处于秩序归位周期,消费动力仍然不足,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变得谨慎且理性。国内的消费模式逐渐走向K型曲线,分化发展趋势明显。在此环境下,推动产品革新、激发存量换新需求,将是空调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据产业在线分析,具体可以有以下几个方向: 首先是关注用户在实际使用中的痛点。作为家用空调增长基本盘的内销市场,消费人群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空调消费者追求的大冷量、高能效、变频等指标已经逐渐成为行业标配。差异化、个性化的空调使用需求开始凸显。例如2023年的极端高温天气,对空调外机的性能提出了严峻考验,高温环境下,空调的稳定运行越来越重要。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空调产品开始搭载WIFI模块,针对不同年龄段用户的智能方案调整也是一大改进方向。如适合老人、夜间操作等功能的优化,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其次是场景应用的拓展。随着消费需求的变迁,家电的外延和定义也在不断扩大,家电、家居到家装的边界日益被打破。企业从做智能单品、套系场景到定制方案的生态化扩张。最终目的是通过经营用户为突破口,找到家电的硬件、软件、服务和生态方的各种商业机会。如备受消费者关注的厨房制冷解决问题,吸引了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各路品牌参与,一些新兴企业也加入赛道。 另外,细分市场的深耕也十分重要。面向不同消费群体,进行差异化、标签化产品打造, 特别是一些中小品牌可以以此作为破局之道。如针对年轻群体的极简设计、小冷量产品;针对有空气清洁需求的新风空调产品;适用于母婴家庭的除菌空调等。这些细分市场的精耕细作,并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更需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多方面配合,才能达到成功开拓市场的目的。 综上所述,2023冷年中国空调行业交上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规模迈入近十五年来的新节点。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家用空调零售的增长速度已经减缓,淡季存在增长压力。当前的库存水位,在前期零售与出货的错配下依然比较高。后市来看,考虑到同期基数的因素,2024年2月或将成为新冷年的窗口期,能否持续景气还是未知数。 从产品发展特性来看,虽然空调在中国已经进入存量市场,但替换需求市场巨大。当前国内消费呈现“K型走势”,市场与需求不断细分,空调生产企业在健康化、舒适化、场景化、绿色环保化等各个方向都还有着很大的空间。放眼未来,考虑渗透率、更新换代需求、全球极端天气增多等因素,长期来看仍能保证家用空调行业大盘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和增长扩容。
“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古印地安人的一句谚语,这个时候用在预制菜遭“抵制”的当下还是比较合适的。 近日,“人类饲料”预制菜频登热搜。先有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与俞敏洪、董宇辉聊天时称,“预制菜是猪狗食,我从来不吃。”后有“预制菜进校园,家长辞职送饭。”等诸多争议,甚至在部分消费群体中出现了大量抵制预制菜的声音。 预制菜因其方便、快捷等特点,在近几年开始走火,特别是整个产业链受到了资本的热捧。然而,由于中国消费者的烹饪习惯与饮食观念依旧停留在过往,所以人们对于预制菜的担心也日益增加。 预制菜新赛道既是厨房革命,也是农业革命。大家最为关心的主要涉及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涉及到原材料把关、制作加工、储存、运输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导致食品质量的下降和安全问题的出现。 另外,预制菜虽然方便快捷,但由于其制作过程中经过了高温、高压等处理,会导致部分营养价值的损失。特别是当下很多预制菜中存在高盐高脂的情况,长期食用预制菜可能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预制菜产业要快速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更多的绿色原料产品和加工科技硬件的创新,还要有严格的行业标准来规范整个流程。然而现在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只是资本的快速膨胀。 对于家电企业来说,预制菜市场的兴起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和挑战。格力、美的、海尔、格兰仕、老板等家电企业都积极参与其中。特别是格力电器更是将预制菜产业作为多元化的着力增长点。据了解,格力为此专门成立了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将提供八大类设备助力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同时致力于打造集保鲜、安全、健康于一体的预制菜全加工生产流程,实现预制菜生产工厂的设备自动化、运营信息化、决策智能化。 预制菜市场的发展为家电企业提供了更多商业机会的可能,但希望预制菜设备能在短时间内就实现快速增长难度不小。面对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担忧和质疑,消费者需要一个认识与接受的过程,完善整个产业的标准体系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目前标准体系缺失已经成为影响预制菜发展的关键问题。由于缺乏统一执行标准,市场上的预制菜品质良莠不齐,不同厂家生产的菜品口味大相径庭,催生了菜品质量难保证等诸多困扰行业发展的痛点。 “家电人”认为,在整个预制菜产业链中,设备只是其中的一环,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整个链条的有序高效运转。现在高增长的时机还没有到来,涉足预制菜设备的家电企业自己别走太快,等等整个产业前行的灵魂。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8163美元/吨,盘初宽幅震荡,盘中摸高于8206美元/吨,而后回落盘尾摸底于8137美元/吨,最终收于8149美元/吨,成交量至1.7万手,持仓量至26.6万手,跌幅达0.6%。隔夜沪铜主力2311合约开于67800元/吨,盘初摸高于67880元/吨,而后震荡下行,盘中摸底于67410元/吨,盘尾横盘整理最终收于67480元/吨,成交量至2.8万手,持仓量至14.6万手,跌幅达0.57%。 【SMM 铜晨会纪要】宏观:(1)美国9月达拉斯联储商业活动指数-18.1,前值-17.2,预测-13。(2)英国9月CBI零售销售差值-14,前值-44,预测-35。 现货:(1)上海:9月25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310合约报于升水150~升水210元/吨,均价报于升水180元/吨,环比上涨65元/吨。继铜价走跌后,下游继续表现备货情绪,昨日现货升水如期走高,现货成交情绪向好。临近假期,周内前三个交易日将表现活跃,周四出于风险因素考虑或有所停滞。昨日交易仍以当月票据为主,临近季度末以及节假日前夕,当月票据与次月票据差额将拉大,预计今日进入下月票交易后,现货升水仍将在此基础上继续上测。 (2)华南:9月25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升水170元/吨-升水200元/吨,均价升水185元/吨,环比涨50元/吨。总体来看,节前补货增加刺激升水震荡走高,整体交投较为积极。 (3)进口铜:9月25日仓单报价55-68美元/吨,QP10月,均价环比持平;提单报价55-65美元/吨,QP10月,均价环比下跌1美元/吨;EQ铜(CIF提单)20-27美元/吨,均价环比持平,报价参考9月下旬以及10月上旬到港货源。早盘沪铜现货比价因内贸升水上涨而有所修复,美金铜市场报盘较为活跃。卖方报盘依旧高企,前期锁价成本并不低的买方,对市场高价货源接受度不高,实际成交较为有限,溢价重心较上周五基本持平。 (4)再生铜:9月25日广东光亮铜价格为63600-63800元/吨,环比保持不变,今日精废价差录得444元/吨,较上一交易日再次小幅缩窄,持续处于优势线下方区域,不利于再生铜原料的使用。临近中秋国庆假期,再生铜杆厂原材料库存岌岌可危,以现在铜价情况,未来再生铜杆厂大概率将在中秋国庆假期停工停产。 (5)库存:9月25日LME电解铜库存增加1000吨至163900吨;9月25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少2855吨至11036吨。 价格:宏观方面,被视为鸽派代表的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表示,通胀风险持续偏高是更大的风险,软着陆是可能的,“感觉”利率将比市场预期的时间更长地保持较高水平。美联储鹰派言论使得美元冲高,铜价承压。基本面方面,进入假期前最后一周,市场活跃度较高,华东地区成交尚可,但当月票据和次月票据价差拉大;华南地区库存则连续四日下降,主要是需求量在节前增加较为明显,但可流通现货资源并不宽裕,华南地区现货升贴水一路走高。消费方面,临近假期下游补货需求较多,预计本周消费需求将有明显增量。价格方面,受美元冲高影响,预计铜价偏弱运行。 【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盘面:上周五晚伦铜开于8269.5美元/吨,盘初摸高于8281美元/吨,盘中一路下行,盘尾摸底于8196.5美元/吨,盘尾收于8198.5美元/吨,成交量至1.6万吨,持仓量26.3万手,跌幅达0.32%。隔夜沪铜主力2311合约开于68140元/吨,盘初摸高于68170元/吨,而后震荡下行盘尾摸底于67770元/吨,最终收于67850元/吨,成交量至2.3万手,持仓量至13.8万手,涨幅达0.1%。 【SMM 铜晨会纪要】宏观:(1)美国9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48.9,前值47.9,预测48。(2)美国9月Markit服务业PMI初值50.2,前值50.5,预测50.6。 现货:(1)上海:9月22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310合约报于升水90~升水140元/吨,均价报于升水115元/吨,环比上涨50元/吨。沪铜盘面跌至67500~68000元/吨区间,下游备货情绪高昂,叠加上周五贸易商大多归来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现货市场活跃度走至周内高点,现货升水亦得以返升。上周内铜价重心持续下跌在上周尾跌至买方心理预期价位,现货成交也随着铜价走跌以及铜行业相关会议结束反弹。本周仅四个交易日,考虑到长假因素,预计仅前三天交易较为活跃,下游备货情绪将展现,现货市场活跃度将延续上周五表现,现货升水也将走向坚挺。 (2)华南:9月22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升水130元/吨-升水140元/吨,均价升水135元/吨,环比涨30元/吨。总体来看,铜价和库存双双下降,现货升水走高,整体交投情况好于上周四。 (3)进口铜:仓单报价55-68美元/吨,QP10月,均价环比上涨1美元/吨;提单报价55-67美元/吨,QP10月,均价环比上涨2美元/吨;EQ铜(CIF提单)20-27美元/吨,均价环比上涨1美元/吨,报价参考9月下旬以及10月上旬到港货源。上周四隔夜伦铜下挫进口窗口打开,虽上周五早市有所走弱,但依旧处于修复状态,给予持货商挺价信心,小幅抬升报盘。但从实际成交来看,昨夜锁价成本不低,锁住比价交易者较少,对市场高价货源接受度依然不高,询得60美元/吨一般火法成交,节后到港,成交重心仅小幅上移。 (4)库存:9月22日LME电解铜库存增加0吨至162900吨;9月22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少802吨至13891吨。 价格:宏观方面,美国9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录得48.9,创2个月以来新高,但连续五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服务业PMI初值录得50.2,不及预期的50.6,为8个月以来新低;综合PMI初值50.1,创7个月以来新低。 美联储理事鲍曼表示,通胀仍然过高,进一步加息可能是合适的。基本面方面,截至9月22日上周五,SMM全国主流地区铜库存环比上周一大幅减少1.61万吨至9.47万吨,较上上周五下降0.62万吨。具体来看,华东地区进口铜虽有流入,但总量较上上周有所减少,且伴随铜价大跌下游补货积极性提升,使其库存下降;华南地区库存出现小幅下降,主要是由于交割后炼厂发货减少,且下游开始节前备货。消费方面,下周将进入节前备货高峰期,预计需求将继续增加。价格方面,即将进入节前备货高峰期,预计铜价或将出现小幅回暖。 【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查看SMM金属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据海关数据显示,8月铜管进口1171.2吨,环比增加6.2%,同比减少26.6%;1-8月铜管累计进口10274.3吨,累计同比减少46.4%。8月铜管出口25916.8吨,环比减少0.5%,同比减少5.1%;1-8月累计出口218515.5吨,累计同比减少13.4%。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8月中国铜管进出口依旧保持于年内低位,与此同时铜管市场进入2023年下半年淡季,不论是国内铜管企业开工情况还是进出口均呈现自然滑落,虽同比减少幅度有所收窄,但今年同比大幅减少格局将难以扭转。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观察分国别进出口数据,8月铜管进口数据中泰国占比有所提升,其在出口各国占比中亦排名第一。仔细对比进出口明细数据发现,我国从泰国进口多为非精密化管件,在国内工厂进行精密化加工后再将其多样性成品出口至国外。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总体而言,2023年铜管进出口数据均同比减少,国内产量提升以及海外消费不足是主因;从国别来看,泰国在进出口两方面占比排名上均榜上有名。 》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8176美元/吨,盘初下行摸底于8071美元/吨,而后回升,盘尾震荡上行摸高于8225.5美元/吨,最终收于8225美元/吨,成交量至3.9万手,持仓量至25.6万手,跌幅达1.35%。隔夜沪铜主力2310合约开于67500元/吨,盘初摸底于67500元/吨,而后回升摸高于68050元/吨,盘中横盘整理至盘尾,最终收于68040元/吨,成交量至4.5万手,持仓量至11.1万手,跌幅达0.96%。 【SMM 铜晨会纪要】宏观:(1)美国9月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13.5,前值12,预测值-0.7(2)美国至9月16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万人)20.1,前值22.1,预测值22.5。 现货:(1)上海:9月21日1#电解铜现货均价报于升水65元/吨,环比上涨10元/吨。昨日为铜行业相关会议收尾日,铜市场参与者大多处于返程路上,市场交易活跃度亦较低,成交价格波动区间较窄;叠加铜价走跌,下游或多或少存在补货行为,现货成交价格趋稳。今日现货活跃度或将抬升,现货成交也将受到下游备货动作助推,本周初低升水货源或将难觅。 (2)华南:9月21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均价升水105元/吨,环比上涨15元/吨。总体来看,库存大幅下降,现货升水走高,整体交投较上一交易日好转。 (3)进口铜:9月21日仓单报价54-67美元/吨,QP10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提单报价53-65美元/吨,QP10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EQ铜(CIF提单)20-25美元/吨,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报价参考9月下旬以及10月上旬到港货源。 海外仍延续交仓趋势,LME库存持续累增,而国内随着铜价下跌,下游已经开始分批备库,内贸升水止跌企稳,给予持货商信心,高挺溢价。买方询盘者较少,仍期待比价修复,观望为主。昨日询得主流火法如ILO等节后交货品牌成交于61美元/吨;好铜仓单成交价为70美元/吨,但量级极少,不具备参考意义。 (4)库存:9月21日LME铜库存增加7200吨至162900吨;9月21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少679吨至14693吨。 价格:宏观方面,美国至9月16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录得20.1万人,为1月28日当周以来新低,劳动力市场的最新数据强化了美联储将利率长期保持高位的理由。此外,英国央行周四维持利率不变,这是近两年来首次在对抗顽固的高通胀中选择不加息。基本面方面,截至昨日华东地区进口铜已经逐渐消化,伴随铜价跌破69000元/吨,下游采购积极性开始恢复,节前备货情绪开始显现;华南地区由于到货不多且下游接货意愿提高,其库存已连续2天下降,铜价下行对于下游备货情绪有所提振,市场交投有所好转。消费方面,临近十一长假,叠加铜价下行,预计近期需求将有小幅增加。价格方面,预计近期铜价将持续受到海内外库存累库的压力。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8327.5美元/吨,盘初摸底于8318.5美元/吨,而后一路震荡上行盘中摸高于8384美元/吨,盘尾小幅下移最终收于8337.5美元/吨,成交量至1.4万手,持仓量至26万手,涨幅达0.34%。隔夜沪铜主力2310合约开于68890元/吨,盘初摸底于68810元/吨,而后宽幅震荡上行,盘中摸高于69110元/吨,盘尾回落最终收于68920元/吨,成交量至1.5万手,持仓量至12.7万手,涨幅达0.23%。 【SMM 铜晨会纪要】宏观:(1)美国至9月15日当周API原油库存(万桶)-525,前值117.4,预测值-266.7(2)英国8月零售物价指数月率0.6%,前值-0.60%,预测值0.8%。 现货:(1)上海:9月20日1#电解铜现货均价报于升水55元/吨,环比下跌15元/吨。观察上期所仓单情况,9月19日上海与江苏地区仓单还未显示流出迹象,后半周仓单流出压力仍存,且在进口铜集中到货攻势下,现货成交价格较难回升。但随着铜价走跌,部分下游出现为中秋以及国庆假期备货意愿,预计今明平水至升水50元/吨依旧是买方心仪价位。 (2)华南:9月20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均价升水90元/吨,环比持平。总体来看,库存和铜价均下降,持货商挺价出货,但下游接货欲低,整体交投一般。 (3)进口铜:9月20日仓单报价54-67美元/吨,QP10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提单报价53-65美元/吨,QP10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EQ铜(CIF提单)20-25美元/吨,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报价参考9月下旬以及10月上旬到港货源。 目前LME已累库至15.57万吨,现货贴水扩大至50美元/吨上方,持货商资金压力减轻;同样国内方面交割仓单将逐渐流出,下游还未见明显节前备库,短期内进口比价未见明显修复,美金铜市场交投清淡。 (4)库存:9月20日LME铜库存增加6100吨至155700吨;9月20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少324吨至15372吨。 价格:宏观方面,美联储维持利率在5.25%-5.5%区间不变,点阵图则比想象中更鹰。鲍威尔在发布会上继续为潜在加息留有余地,并称软着陆是合理的前景。基本面方面,进口铜仍在持续流入且市场预期仓单也就陆续进入现货市场,华东地区昨日升贴水仍承压。但伴随着电解铜盘面价格重心下移,下游采购意愿逐步增强。昨日华南地区库存出现下降,持货商欲挺价出货,但下游仍仅维持刚需补货,整体交易不活跃。消费方面,铜价下跌对于下游为假期提前备货情绪将有所刺激。价格方面,需关注市场消费情绪,预计近期铜价上行空间有限。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8268.5美元/吨,盘初摸底于8268.5美元/吨,而后一路震荡上行盘中摸高于8333.5美元/吨,盘尾重心下移最终收于8309.5美元/吨,成交量至1.8万手,持仓量至26万手,跌幅达0.51%。隔夜沪铜主力2310合约开于68660元/吨,盘初摸高于68900元/吨,而后宽幅震荡下行,盘中摸底于68600元/吨,盘尾小幅回升最终收于68740元/吨,成交量至2.4万手,持仓量至13.9万手,跌幅达0.35%。 【SMM 铜晨会纪要】宏观:(1)美国8月新屋开工总数年化(万户)128.3,前值144.7,预测值144(2)美国8月营建许可总数(万户)154.3,前值144.3,预测值144.3。 现货:(1)上海:9月19日1#电解铜现货均价报于升水70元/吨,环比下跌60元/吨。昨日铜价走跌至69000元/吨下方,下游备货情绪尚可,然近期上海以及江苏地区货源宽松令下游压价采购信心十足,故现货成交价格一再滑落。下半周若铜价重心保持在69000元/吨下方,下游或将开启采购动作,但周内供过于求态势短期较难改变,预计现货升水仍将被压。 (2)华南:9月19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均价升水90元/吨,环比跌45元/吨。总体来看,虽然铜价下跌但库存仍在增加,下游消费疲弱,现货升水下降。 (3)进口铜:9月19日仓单报价54-67美元/吨,QP10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提单报价53-65美元/吨,QP10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美元/吨;EQ铜(CIF提单)20-25美元/吨,均价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5美元/吨,报价参考9月下旬以及10月上旬到港货源。 上午盘进口比价小幅修复,对沪铜10合约亏损至300元/吨附近,LME3M-OCT调期费扩大至22.7美元/吨,持货商高挺溢价,买方收货受抑。部分需求集中于10月中,多数持货商捂盘惜售,市场交投清淡。 (4)再生铜:9月19日广东光亮铜价格为64100-643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降了300元/吨,昨日精废价差录得682元/吨,较上一交易日再次大幅缩窄,位于优势线下方区域,不利于再生铜原料的使用。昨日江西地区再生铜杆主流报价为68850-69000元/吨之间,较上一交易日下跌275元/吨,对10合约升水15元/吨。 (5)库存:9月19日LME铜库存增加2025吨至149600吨;9月19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少1325吨至15696吨。 价格:宏观方面,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周三将维持利率稳定。尽管如此,油价上涨等供应冲击仍让美联储陷入困境,因为它们同时推高通胀并抑制经济增长。此外,美国新屋开工量降至2020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突显住房负担能力下降造成的损失。基本面方面,华东地区昨日升贴水走低,即使铜价重心下移,下游采购意愿有所恢复,但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给予升贴水压力;而华南地区库存也连续5天增加,下游对于货源供应并无担忧情绪,在铜价下跌的情况消费需求并未出现明显回暖。价格方面,库存较高叠加市场预期美联储将维持高利率水平,预计铜价近期难以反弹。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