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7个
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再生铅产业年会 上,天能控股集团浙江环保科技公司总经理 牛利杰围绕“ 中国废铅酸蓄电池市场供应情况 ”展开解析。在提及当前回收行业现状时,他表示,全国共计1200余家回收公司,批复回收量远超产废量,非法回收,商贩赚取高额差价,回收价值链扭曲。回收规模远高于产废量。非法回收(黄牛)“三无一低”现状:无资质、无审批、无税收、成本低;正规回收,“两高一难”现状:费用高、税负高、跨省手续办理难。回收公司与个体回收商贩不断恶性竞争,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格局,导致利润不断压缩。回收公司获取非法票源,导致回收公司和处置企业均有税前扣除风险。 中国铅产业市场洞察 中国铅产业市场洞察 宏观经济方面: GDP: 2024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全年实际GDP增速有望达到5%。 CPI: 2023-2024,90后成为主力Y消费观念和结构转变,消费预期触底有望反弹。 PMI: 2023-2024,过去12个月PMI在荣枯线范围内震荡收窄,制造业转型升级。 出口: 2023-2024,过去12个月,进出口同比由负转正,贸易顺差逐步提升,拉动外需增长。 宏观经济: 经济增长速度总体稳中有升,整体制造业保持韧性,外需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动能,国内消费进一步复苏,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产业洞察—铅价波动原因 产业洞察-原生铅供给关系 美元降息银价上涨,原生企业开工意愿提升,原再生价差收窄 美元降息带动银价上涨 (美元利率与大宗商品价格负相关) 2024年9月Y美联储降息50bp,银是有金融属性的商品,大宗商品普涨。 原生铅企产能有望提升 (大宗商品价格与原生铅产能释放正相关) 分析国内原生铅企,银价走强,银铅矿企业开工意愿上涨; 原生铅产能释放冲击铅价 (原生铅产能释放与铅价负相关) 铅对原生企业来说属于副产品,主产品的价格如金、银、铜价格上涨,副产品的价格走弱。 原再生价差进一步缩小 (铅价与再生企业利润正相关) 原生铅产量提升,再生铅产量受限,原再生价差持续缩小,再生铅企业利润薄。 再生铅产能过剩,装备能力参差不齐,落后产能淘汰是必然趋势 再生产能过剩,产能水平参差不齐;截至2024年6月,铅再生处置能力达到1170万吨/年,但落后产能占比36%,先进产能仅为20%,落后产能淘汰是必然趋势; 国内铅蓄电池产量稳中有升,出口同比增长,增量市场在海外 国内铅蓄电池产量稳定 分析2024年1-7月国内铅蓄电池开工率,可判断铅蓄电池产量对比往年总体稳中有升。 铅蓄电池出口量同比增长 1-7月铅蓄电池出口量同比增长4.87%,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已从2015 年左右的15%上升至2024 年上半年的35%。 铅酸电动两轮车增速放缓,存量逐步见顶 铅酸电动车增速放缓 我国铅酸电动两轮车逐步进入存量市场,换电市场为主,增速逐步放缓; 电池替换处于周期低位 根据测算,2024 年电池替换量仍处于替换周期低位,导致今年货源释放较为紧张。 新能源车占比提升,低压锂电比重增加,铅蓄电池前装市场增速放缓 新能源车占比提升,低压锂电比重增加 全国汽车保有量预计将在2028年左右出现拐点。考虑置换年限,前些年累增的保有量仍将带来主要的存量替换需求。 铅蓄电池前装市场增速放缓 1-6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13万辆,市占率达35.2%。部分高端新能源车已经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铅蓄电池的新装需求增速放缓。 产业洞察-替代品 锂电逐步占领高端市场,大众市场仍以铅酸为主 大众市场 产品使用特征:成本优先; 产品类型:铅酸为主; 使用地区:三四线城市及乡村; 应用场景:使用频次低,日常代步 高端市场 产品使用特征:效率优先; 产品类型:锂电逐步替代铅酸; 使用地区:一二线城市; 应用场景:使用频次高,快递、闪送、共享单车 制约锂电发展的核心因素为成本和安全,受国内消费降级、锂电池自燃、新国标整车增重,“锂代铅”进度将有所放缓。 产业洞察-政策 财经、产业、环保政策,有利于改善竞争环境,促进公平竞争 产业洞察-总结 中国铅产业已处在产业成熟期,将从规模竞争向全产业链竞争升级,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将举步维艰! 回收行业现状分析 回收行业现状分析 全国共计1200余家回收公司,批复回收量远超产废量,非法回收,商贩赚取高额差价,回收价值链扭曲。 回收规模远高于产废量 非法回收(黄牛)“三无一低”现状: 无资质、无审批、无税收、成本低; 正规回收,“两高一难”现状:费用高、税负高、跨省手续办理难。 回收公司与个体回收商贩不断恶性竞争,形成了“ 劣币驱逐良币 ”的市场格局,导致利润不断压缩。 回收公司获取非法票源,导致回收公司和处置企业均有税前扣除风险。 回收行业现状分析—总结 再生铅产业发展的拐点已至,行业规范是趋势,落后产能将被淘汰! 我们必须推动行业有序竞争,良性发展! 再生铅行业思考及建议 再生铅行业思考及建议 两“建”:战略合作、产业商会; 中国再生铅产业内卷加剧,我们必须联合起来,规范行业、提升效益推动产业有序竞争、良性发展! 再生铅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硬支撑+产业商会软实力 》点击查看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 专题报道
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锂电回收产业年会 上,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二次资源事业部/锂电循环业务总监 祝小明围绕“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发展趋势 ”的话题展开分享。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产业分析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流向分析 新能源汽车装机量及退役量预测 据观研报告网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成为全球电动车第一消费国,截止2023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接近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6.04% ,预计2024年将持续增长,但增量放缓;退役潮来袭,幵逐年增加,2025年将达到93Gwh。 梯次原料的选择逻辑 梯次原料选择的逻辑主要在于梯次电池获取的来源稳定、单一型号市场存量大、品质有保障的电芯,故目前诞生很多以CATL及BYD为主等装机量前五为原料的梯次企业,小品牌的电芯很多情况只能当废料。 梯次市场规模及分布 分布: 从产业分布来看,梯次企业主要集中在电池退役量较高,以及人才、资金及技术较为聚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一线城市或基础较好的中小城市。其中,广东省、江苏省的梯次利用企业产能超全国总产能的50%。 梯次利用企业的类型 一是比亚迪、宇通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约11%),为挖掘本企业车辆退役电池残余价值,将其梯次利用于储能、充(换)电站等领域; 二是蜂巢、比亚迪等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约22%),利用本企业技术基础,延伸扩展至梯次利用领域; 三是瓦特、旺展等电化学储能企业(约37%),利用本企业业务优势,开发梯次利用储能产品; 四是格林美、赣州豪鹏等综合利用企业(约26%),具备一定的客户资源及拆解等技术基础,由从事再生利用扩展至梯次利用; 五是中国铁塔等梯次产品应用企业(约4%),在应用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储备,与其它企业合作开发适合本企业的梯次产品。 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产品 包括光储产品、备电以及低速车等产品。 梯次工艺路线选择 梯次产线介绍 新建厂房6000平米,年处理20000吨退役动力电池的能力,梯次产品产能达到500Mwh。 梯次利用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市场:新电池产能过剩,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甚至亏损。 拆解:电池包柔性拆解及脱胶技术:CTP、刀片技术; 电池筛选技术:测试筛选及大数据筛选等快速检测技术; 梯次价格下降,应用场景的开发是关键; 梯次产品品质及售后。 发展趋势及企业对策 梯次原料演变 管理升级(新规) 规范条件→安全监管→产品国标标准。 此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国外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1、以租代售 、拓展应用场景(小储能出口方向、铅改锂) 车电分离助力梯次利用高效开展 1、电池产权清晰: 解决梯次电池规模化、单一化来源 2、数据监控: 定期诊断,构建全面的性能数据库; 3、电池性能保障: 集中条件下充电,湿度、倍率、DOD等均受调; 4、有利于残值评估: 完备的数据体系,有利于残值评估体系建设及验证 5、产业链协同: 有效实现电池预期退役时间评估及经济测算,也可统筹电池移交、梯次产品生产、销售等时间。 废旧电池回收技术升级,梯次利用商业模式进入2.0时代 1、整包、模组利用/修复技术; 2、储能售电场景及模式开发。 企业对策建议 》点击查看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 专题报道
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磷酸铁锂产业年会 上,SMM锂行业资深分析师马睿围绕“全球锂市场供需格局展望及回收资源潜力发掘”的话题展开分享。在提及全球锂需求之际,她表示,近年受全球双碳政策推进,动力及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带动锂电池需求快速释放。后续终端需求虽维持上行预期,但边际增速已逐步放缓。锂资源供应方面,再生端增量潜力巨大,目前已产间废料为主要原料来源;预期将在2026年后,随社会退役端增量逐步释放,回收锂资源增速将显著提升。在提及锂盐供应时,她表示,锂盐冶炼产能释放节奏虽有放缓,但产能过剩环境下,整体锂盐开工情况预期不乐观。持续性过剩的背景下,依赖外采的高位成本冶炼及资源产能将面临更高的出清风险。 终端需求虽维持增势,边际增速已逐步放缓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 受益于全球双碳政策推行,历经高速爆发期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之势,但边际增速已有放缓 据SMM调研显示,受益于政策支持,车企及电池企业持续性投资以及市场认知提升,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不过边际增速已有放缓,2019年到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复合年增长率在73%左右;2022年到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或将收窄至26%左右;2025年到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或在9%左右。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成本效益凸显下,海外多家头部主机厂及电池企业均已计划增加磷酸铁锂电池的投入,磷酸铁锂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据SMM调研显示,在成本效益愈发凸显下,海外多家头部主机厂及电池企业均已计划增加磷酸铁锂电池的投入,磷酸铁锂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电池厂方面,布局磷酸铁锂的厂商包括LG新能源、欧洲电池制造商ACC以及塞尔维亚电池公司ElevenEs等企业;主机厂方面,法国汽车巨头雷诺、Stellantis以及Mercedes-Benz等车企均有磷酸铁锂电池布局。 全球储能市场:欧美因电力不稳等问题起步较早;中国在确定碳中和目标后,储能行业飞速发展;储能市场整体增速高于动力市场,但边际增速亦呈递减趋势 放眼全球储能市场,欧美等国家因电力不稳等问题,储能市场起步较早; 而中国在确定碳中和目标之后,储能行业得到飞速发展,2021-2024年中国储能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01%;预计2024年到2030年,储能市场复合年增长率或收窄至28%左右。 SMM预计后续储能市场整体增速高于动力市场,2024年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复合年增长率或达26%左右,但边际增速亦呈递减趋势。 锂电池未来需求边际增速已有放缓;三元及铁锂体系占据主导地位,但铁锂凭优异的成本及安全性优势,未来在动力及储能市场的渗透率仍有提升 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电池需求呈现出大幅增长。预计从2024年到2027年,全球新增锂电池需求复合年增长率或将达到19%左右, 需求边际增速逐步放缓。 而在锂电池中,三元及铁锂体系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铁锂凭优异的成本及安全性优势,未来在动力及储能市场的渗透率仍有提升。预计到2027年,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将进一步增长,并分别以31%和63%的份额占据94%的市场份额。 2023 - 2027年全球锂需求预计将实现15%的复合年增长率;主要受益于磷酸铁锂渗透率在全球范围内的提升,未来碳酸锂需求量仍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据SMM对2018年到2027年全球锂市场需求回顾与预测来看,SMM预计2023年到2027年全球锂需求预计将实现15%的复合年增长率,而出现这一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受益于磷酸铁锂渗透率在全球范围内的提升,未来碳酸锂需求量仍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023年到2027年,碳酸锂需求复合年增长率在17%左右,主因铁锂持续高增长;中镍占比实现反扑,共推碳酸锂需求稳步增长。 全球氢氧化锂需求复合年增长率在8%左右,主因三元占比因铁锂侵蚀而持续下滑;高镍化进程放缓,氢氧化锂需求增速较缓。 原生资源仍处集中增量阶段,再生资源放量潜力引人关注,未来总供应增长趋势明确 2024年全球锂资源增量回顾 SMM预计,2024年全球锂资源总供应量在140万吨LCE左右,其中锂辉石和盐湖贡献主要增量。 SMM对2023-2024年全球原生锂资源供应增量进行拆解发现,津巴布韦2024年原生锂资源供应增长明显,或达8万吨LCE左右,与中国平分秋色。 2024年原生锂资源增量多来自现有项目增产,“矿-盐”一体化项目占比更大。 锂辉石及盐湖占据主导地位,云母因相对缺乏成本优势,远期过剩背景下产出将受阻,更多作为补充性资源;远期随回收回收端资源仍将引人关注 SMM预计,2024年到2027年,全球锂资源总供应量复合年增长率在17%左右,总计220万吨LCE左右。其中锂辉石和盐湖供应仍占据主导地位,锂云母方面因相对上述二者而言缺乏成本优势,因此,预计远期过剩背景下,锂云母产出或将受阻,更多是作为补充性资源。 与此同时,远期来看,来自回收端的资源供应也值得关注,预计其在2027年供应量占比或在9%左右。 2023年澳大利亚原生锂资源供应在全球范围内占比高达37%,中国占比25%,预计2027年,中国原生锂资源供应量有望与澳大利亚分庭抗礼,津巴布韦和阿根廷原生锂资源占比或将有所扩大,挤压其他国家的份额,中国占比在22%左右,澳大利亚占比收窄至23%。 全球锂离子电池回收规模测算方法论 全球退役新能源电动车市场总量(2018-2030F) 现阶段大部分退役车辆是在2016至2019年间售出,总体退役规模有限,预计2026年之后退役数量将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作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我国将继续占据退役市场的主导份额。 预计到2030年,全球报废新能源电动车市场总量有望增长至860万辆左右,2026年到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在49%左右。 全球报废电池市场规模—— 动力市场(2018-2030F) 早期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有限,且单车带电量较低,导致目前动力电池退役量仍处较低水平;然而,随着后续汽车销售激增,以及电池技术和单车带电量的持续提升,预计2026年后电池退役量将大幅增加。 SMM预计2026年到2030年,全球退役电池规模复合年增长率或将高达54%,2030年全球退役电池规模有望达到390GWh左右,来自中国市场的报废电池量占比有望过半。 全球报废电池市场规模—— 储能市场(2018-2030F) 储能市场需求的爆发也为未来锂离子电池报废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由于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长及其需求爆发时间点晚于动力,其报废量高峰到来的时间将晚于动力电池,预计2025年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复合年增长率在24%左右,总需求有望达到950GWh左右。 此外,欧美储能市场起步早于中国,所以现阶段的欧美储能电池的报废量也大于中国。 全球退役电池市场总量—— 消费市场(2018-2030F) 全球消费市场需求方面,SMM预计自2024年到2030年,全球消费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复合年增长率在9%左右。2030年全球消费市场需求有望达到200GWh。消费类电池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但由于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各地区退役量呈稳步提升的状态。 全球理论锂离子电池和可回收金属量 现阶段,退役电池主要来自产间废料;预期2028年以后,随着退役电池逐步起量,社会退役的理论回收量将逐步超过产间废料。 SMM预计2024年到2030年,来自社会退役的全球理论可回收金属量复合年增长率增幅在44%左右;来自产间废料的全球理论可回收金属量复合年增长率增幅在13%左右;来自库存退役的全球理论可回收金属量复合年增长率增幅在7%左右。 2024-2025年,碳酸锂及氢氧化锂冶炼产能扩张之势均已放缓;受需求市场影响,碳酸锂开工率增速优于氢氧化锂 据SMM调研显示,2024年到2025年,全球碳酸锂、氢氧化锂冶炼产能扩张之势均已放缓;2024年全球碳酸锂(不含回收)产能或将达到190万实物吨左右,2025年或将攀升至220万实物吨左右。 氢氧化锂方面,2024年全球氢氧化锂(不含苛化)产能或将达到85.9万实物吨左右,2025年产能或将达到104万实物吨左右。 同时,受需求市场影响,碳酸锂开工率增速优于氢氧化锂。 2024-2027年全球锂资源供应预计将出现不同幅度的过剩,碳酸锂价格预计仍面临一定压力 据SMM对2020年~2027年全球锂资源供需平衡的预测来看,预计2024年-2027年全球锂资源供应预计将出现不同幅度的过剩,2024年供应过剩的程度相较2023年或略有收窄,但考虑到未来过剩的大背景,碳酸锂价格预计仍面临一定压力。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方面,2023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与储能市场的边际增长率放缓。随着锂资源端项目集中性释放,供需转向供过于求,导致锂价格维持相对低位。 2026年到2027年,储能市场爆发性增长推动需求上行。在长期供应过剩的情况下,资源扩张速度放缓,供应过剩情况开始有所缓解。 在供应过剩的压力下,高成本供应量具有更高出清风险。 总结 全球锂需求: 近年受全球双碳政策推进,动力及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带动锂电池需求快速释放。后续终端需求虽维持上行预期,但边际增速已逐步放缓。 磷酸铁锂渗透率仍具提升潜力,未来碳酸锂仍将占据锂需求的主导地位。 锂资源供应: 2023-2024年间,原生锂资源将供应进入新增项目集中释放阶段,支撑原生锂资源快速增长。 再生端增量潜力巨大,目前已产间废料为主要原料来源;预期将在2026年后,随社会退役端增量逐步释放,回收锂资源增速将显著提升。 锂盐供应: 冶炼产能释放节奏虽有放缓,但产能过剩环境下,整体开工情况预期不乐观。 持续性过剩的背景下,依赖外采的高位成本冶炼及资源产能将面临更高的出清风险。 》点击查看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 专题报道
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再生铅产业年会 上,SMM铅行业高级分析师王美丽针对2025年中国再生铅冶炼行业格局展开分析。 她表示,近年来再生铅产能维持增势,但是再生铅产量却上行乏力,因原料废电瓶供应不足,废电瓶价格更是屡刷新高,对于再生铅企业而言,原料成本压力大,导致再生铅企业开工率处于降势。大部分新扩建项目搁置,再生铅产能增速放缓。 再生铅产能维持增势 但产量不增反降 自2015年以来,国内再生铅产能基本维持上行态势,但是从2024年前9个月来看,当前再生铅产量相较2022年以及2023年整体下降明显,前三个季度产量表现不佳的原因,究其根本,SMM认为主要是其原材料废电瓶供应不足导致。 》点击查看SMM数据库 据SMM调研显示,自2018年以来,国内废电瓶处理能力便已经远超废电瓶发生量,再生铅产能严重过剩,目前这一情况仍未得到缓解。 废电瓶价格刷历史新高 宏观和基本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进入2024年,据SMM现货报价显示,废电动车电池均价一度在7月22日上冲至12125元/吨,刷新其历史新高,这其中,是宏观面和基本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点击查看SMM金属现货报价 且据SMM调研显示,原生铅冶炼企业废电瓶拆解能力也在逐年攀升,在今年铅精矿供应紧缺的背景下,也不乏部分原生铅企业瞄准废电瓶,与再生铅企业“抢原料”的情况出现。 此外,铅精矿以及废电瓶供应紧缺,也导致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铅锭产量涨势承压。 而在矿紧缺的背景下,国产铅精矿月度加工费也一跌再跌,8月1日一度跌至550元/金属吨,创其历史新低。 政策方面: 2024年4月24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自2024年4月29日起,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以下简称出售者)向资源回收企业销售报废产品,符合条件的资源回收企业可以向出售者开具发票。 出售者, 是指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报废产品或销售收购的报废产品、连续不超过12个月(指自然月,下同) “反向开票”累计销售额不超过500万元(不含增值税,下同)的自然人。 关于税收方面,《公告》表示出售者通过“反向开票”销售报废产品,可按规定享受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和3%征收率减按1%计算缴纳增值税等税费优惠政策。 出售者通过“反向开票”销售报废产品, 按照销售额的0.5%预缴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 废电瓶税点增加 含税与不含税价差扩大 以废电动车电池为例: 政策公布之前,安徽、江西等地区再生铅炼厂采购的含税废电瓶,税点介于1.8%-2.5%的范围内。废电动车电池含税与不含税价差为150元/吨左右。 政策施行后,含税废电瓶的税点增加至3%-3.5%,废电动车电池含税与不含税价差扩大至350元/吨附近。 原料成本压力大 再生铅开工率处于降势 下图是SMM整理的废电瓶供应指数情况,在废电瓶价格涨势大于铅价,或者跌势小于铅价时,指数呈现上升状态。 整体来看,近年来废电瓶供应指数整体呈现上涨态势,再生铅企业面临原料成本压力大的问窘境。据SMM调研显示,7月22日,废电动车电池含税最高价为12200元/吨,尽管彼时现货铅价已接近2万,但再生铅炼厂却处于亏损状态。 据SMM数据显示, 7月22日中小规模再生铅企业单吨亏损在400元/吨附近。 亏损的压力导致再生铅炼厂出现大面积减停产,开工率处于降势,维持低位运行。 大部分新扩建项目搁置 再生铅产能增速放缓 SMM调研了再生铅新建项目的取消与暂停情况,据SMM测算,废料年处理能力暂停与取消的影响产能在277万吨左右,影响再生铅年产能在170万吨左右。 再生铅冶炼厂闲置产能方面,废料年处理能力闲置产能在175万吨左右,再生铅闲置年产能在104万吨左右。 SMM调研了2024年到2027年新增再生铅产能情况,SMM预计,2024年到2027年,废料年处理能力新增369万吨左右,新增再生铅年产能在224万吨左右。 进入2025年以后,关注新老再生铅产能的变化对冶炼格局的影响至关重要。在产能没有出现大面积淘汰之前,再生铅冶炼行业原料紧张、低开工率以及盈利水平差的格局是难以缓解的。 》点击查看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 专题报道
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锂电回收产业年会 上,赣州龙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傅子凯对锂电回收行业现状以及期货的相关话题作出分享。 产品路线 下图是电池破碎工艺和碳酸锂生产工艺详解,具体如下: 据2021年1月到2024年6月新能源汽车月销量来看,进入2024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月销量虽整体呈现上行态势,但销量同比增速放缓。产量走势与销量走势相近。不过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增长明显。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1月至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5.2%;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全国汽车总量的7.18%。 期货方面: 碳酸锂期货上市至今,主力合约2023年07月21日开盘价为238900元/吨,2024年10月22日开盘价跌至72100元/吨。 2024年各大回收厂家持续倒挂,很多厂家持续亏损已经停产一段时间,剩下来的厂家都在硬撑着,目前行业加速了不健康竞争据了解极片粉加工有厂家已经报出了收率益93%,加工费15000元/吨,电池粉收益率88%,加工费22000元/吨;提纯费用5000元/吨收益率99%。 对未来市场看跌,持货商可以超前销售货物,锁定满意的单价,避免贬值风险。 对未来市场看涨,持货商可以提前收取物款,避免积压资金,未来也可销售满意的价格。 》点击查看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 专题报道
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再生铅产业年会 上,新乡市中联富氧侧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曾建民介绍了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置技术及资源化研究的话题。他表示,火法工艺起步早、技术较为成熟,但存在能耗高、烟尘对环境污染等缺陷。湿法工艺相对清洁,但也存在经济性差、处理流程复杂等问题。因此,认为未来技术研究发展可考虑:①废铅膏中硫酸根和高价态含Pb化合物的存在导致火法冶炼温度高、还原剂消耗量等。未来可加大开发绿色、高效的脱硫剂和还原剂对废铅膏进行预脱硫或预还原,以降低火法冶金工艺成本和减少有害物质产生。②目前,大多回收工艺以金属铅为目标产品,导致铅与下游应用间存在间隙,造成不必要的能源和资源浪费,需开发清洁、高效的回收工艺直接将废铅酸蓄电池铅膏再生为下游铅产品,加强与下游应用的关系。 背景及技术发展 ① 背景 我国在世界铅工业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总铅产量占到世界总铅产量 40%以上,铅蓄电池占铅总消费的70%以上,且主要以原生铅生产为主,欧美发达国家以再生铅为主。 截至2023年我国铅产量达750多万吨,需求量约740多万吨。2023年再生铅行业总产能为660多万吨,2023年国内再生精铅产量为330多万吨,2024年国内再生铅行业新增产能约190多万吨,再生精铅总产能或达到 850多万吨的水平。 ② 技术发展 目前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方法都是经过机械破碎后,废铅酸蓄电池分离出铅合金板栅、铅膏、硫酸电解液和塑料外壳等有机物料四种组分,其中占 30-40%的废铅膏成分复杂,主要是PbSO4,还有部分PbO、PbO2及杂质。因此,废铅膏的冶炼处理是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再生铅冶炼的关键。 根据铅膏回收技术的不同,废铅膏的处理方法分为火法回 收、 湿法回收、 火法-湿法联合技术。 目前,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工艺已应用于废铅膏中回收金属 Pb。 铅膏再生利用技术分为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火法湿法联合技术三类技术 ,分别来看: 火法冶金: 废铅膏火法熔炼主要包括预脱硫、还原熔炼、精炼这三个步骤。 优点: 原料适用性强, 回收率高, 规模大。 缺点: 能耗高、有毒含铅颗粒及大气污染物释放。 湿法冶金: 湿法回收主要包括: 固相电解法、铅膏脱硫浸出- 电沉积法; 固相电解法: 能耗低、回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 脱硫浸出- 电解沉积法: 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脱硫- 还原浸出- 电沉积,该工艺工艺酸雾腐蚀严重、能耗较高。 火法湿法联合技术: 湿法- 火法联合回收工艺: 其烧结温度一般也在4 0 0 ℃ 以上, 不可避免产生铅尘与铅渣, 并且该工艺几乎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距离工业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废铅酸蓄电池铅膏的火法处置技术 ①火法熔炼技术 反射炉熔炼是周期作业,包括投料、升温熔化、熔炼和放料等过程,1个周期需要6~8h,反射炉的生产率和热效率较低,但对炉料适应性强(粉料无需制团和烧结 ),结构简单,投资小,操作容易掌握。 鼓风炉熔炼是间断投料,连续熔炼作业,生产率和热效率较反射炉高,结构简单,投资小,但对炉料适应性差,需采用块状料,粉料需制团和烧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反射炉、鼓风炉是处置铅膏的主要工艺设备。但对于生产效率、工作环境、环保、节能方面 ,反射炉和鼓风炉均存在效率低、环境恶劣,污染严重,热量利用率低至40%,且对工作人员来说劳动强度大,健康危害较大。 针对以上问题,新乡中联公司开发应用成熟的富氧侧吹炉解决了以上问题,是更新替代反射炉和鼓风炉等设备的先进装备。 富氧侧吹炉熔炼技术属于熔池熔炼技术,由新乡中联公司开发应用于再生铅回收,得到铅产品、无害化资源化的炉渣、高浓度SO2用于制造H2SO4,实现了高效环保、清洁生产、自动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是一种经济、环境友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废铅酸蓄电池铅膏的湿法处置技术 在当前“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探索具有针对性的铅膏高效、稳定且经济的资源化处置新工艺对有价金属的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湿法冶金具有操作温度低,含铅粉尘和SO2排放量少、灵活性高等优点,被认为是废铅膏回收的有效手段。近 20 年来 , 国内外广泛研究废蓄电池的湿法处理并提出了一系列工艺方法 , 其中某些方法已获工业应用。针对废铅膏回收制取金属铅的湿法冶金工艺,根据工艺流程的繁简分为: 铅膏转化-浸出-电解法、铅膏直接浸出-电解法及铅膏直接电解法。 ①铅膏转化-浸出-电解法 在该法的湿法冶金工艺主要包括RSR工艺、CX-EW工艺、USBM工艺等,废铅膏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 将 PbSO4 脱硫成可溶性硫酸盐,用碳酸盐或碱将 PbO2 还原成Pb2+。脱硫剂包括: (NH4)2CO3 、Na2CO3 、热的HCl-NaCl溶液等。还原剂包括:SO2 、NaSO3 、H2O2、铅粉等。 (2)将转化炉渣溶解在HBF4 和 H2SiF6 等浸出试剂中 ; (3)电解生产高纯度金属铅。 该湿法冶金回收工艺虽然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温度,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好的可操作性, 但仍存在许多缺点,如高耗电量,高毒性六氟硅酸电解质的使用和金属组件的严重腐蚀。 ②铅膏直接浸出-电解法 该法采用能使铅膏中大部分铅化合物溶解的溶液作电解液 , 不经转化过程 , 直接用废电解液浸出铅膏。近年来国外开发的AAS ( 氨性硫酸铵 )法即属于此类流程。 AAS ( 氨性硫酸铵 )法是将已排去酸液并经破碎的废蓄电池用氨性硫酸铵溶液直接处理 。由下往上流动的 AAS 溶液将电池壳体和隔板等塑料碎块浮出浸出柱外 , 铅金属部分下沉 ; 此两部分分别收集处理回收。铅膏则悬浮于溶液中 ,不溶解的PbO2 被分离后 , 用热浓 H2SO4 (浓度>50% ,温度> 80℃) 转化为PbSO4 , 再返回浸出作业。所得浸出液加入阶梯式电解槽中电解沉积 , 在阴极上析出的海绵铅落入槽底后被收集。废电解液返回浸出过程 , 也可抽出部分供制取副产品硫酸铵。 该法特点为直接处理经排酸破碎的废蓄电池 , 并在浸出柱中同时进行蓄电池各组成部分的分选及铅膏的浸出过程。但采用浓热硫酸将PbO2 转化为 PbSO 4 , 整个过程还要设法防止 NH 3外逸 , 故需在设备、工艺上进一步完善。 ③铅膏直接电解法 转化+浸出/浸出均是把化合物中铅转化为Pb2+,再进行电解。直接电解法指省去铅膏转化及浸出作业,铅膏中的固相铅化合物在阴极上直接还原为金属铅 。该法又分铅膏浆液直接电解法和固相直接电解法。 铅膏浆液直接电解法为英国发明 ,该法设备复杂,仅完成实验室试验。所用电解槽借助选择性离子交换膜分隔阴极室和阳极室。阴极液由H2SO4、Na2SO4等及络合剂 ( 如 EDTA、腈基三乙酸盐、醋酸、草酸等) 组成。阳极液为稀H2SO4。铅膏加入阴极室中,当其浆液中的固态PbSO4、PbO质点与流态化床阴极接触时 , 即直接被还原为金属铅 , SO4 2-则转入溶液中。在阳极室中水被电化学氧化形成O2及H+ , 后者与从阴极室通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室的SO4 2- 结合为H2SO 4。阴极室中未反应的 PbO2 ,则用 SO2 或Na2SO3 还原转化为PbSO4后再返回阴极室。 固相直接电解法 是上世界 80 年代,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成功开发的回收处理废铅酸电池的工艺。马来西亚利用该工艺建成了首家固相电解法回收废铅酸蓄电池的再生铅厂。早期固相电解还原法以NaOH为电解液,废铅膏置于阴极,电解时废铅膏在阴极得到电子被还原为Pb,阳极放出O2。而电解液中可能含有少量铅化合物如 HPbO3- ,但电解时其在阴极会被还原成金属铅,当然也有可能在阳 极生产 PbO2。一般工艺流程为:废铅膏—固相电解—低温熔铸—金属铅。 ④开发中的铅膏固相直接电解法 一般固相直接电解法是基于在碱性环境电解中进行固相电还原。有研究提出采用硫酸盐体系固相电还原回收废铅膏,可避免火法工艺的高温与湿法工艺中化学试剂消耗高等缺点,并使得在回收过程中脱硫与还原同时进行,简化了整个工艺流程。 该研究采用铅基栅板涂覆废铅膏来还原得到的电解产物可直接进行精炼,无需剥铅等工艺。通过电化学测 试,得到了废铅膏中主要成分的还原过程及动力学参数,同 时,通过调 整不同 的实验条件如温度、电流密度、电解液等得到了废铅膏固相电还原的工艺参数。 通过硫酸铅固相过程还原示意图来看,Pb 的还原过程主要是基于 PbSO4 溶解的 Pb2+自颗粒内径扩散至已生成的铅层表面上进行还原,所以硫酸铅还原为铅的过程属于电化学-扩散混合控制下的三维形核,而扩散作用发挥主要贡献。 废铅酸蓄电池铅膏的湿法-火法联合处置技术 ①铅膏浸出-低温焙烧法 以废铅膏制备生产电池用的超细氧化铅粉。该研究工艺主要利用柠檬酸为浸出剂合成柠檬酸铅,然后低温煅烧后得到氧化铅和铅粉末,研究结果表明铅的回收率为98%以上。柠檬酸为主要浸出剂,PbO2 、PbO和 PbSO4 模拟废铅膏为原料室温下合成柠檬酸铅前躯体,将其低温焙烧生成超细PbO/Pb 粉末。结果表明废旧铅蓄电池铅膏的主要成分 PbO2 、PbO和 PbSO4都能生成柠檬酸铅;由PbO与PbO2生成的前躯体与 标准柠檬酸铅晶型基本相同,结构呈堆积条状,粒径为 20~30μm,而由 PbSO 4 得到的前躯体含较多结晶水,与标准柠檬酸铅晶型有较大区别,呈鳞片状结构,粒径为 l~10μm;3 种前躯体都能在低温焙烧下得到超细 PbO/Pb 粉末,粒径为200-500nm;可以直接作为生产蓄电池的PbO粉末。利用超细PbO粉体作为极板的活性物质 ,可能获得高性能的铅酸蓄电池新产品 。该湿法工艺可以在低温下进行,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高温熔炼排放 SO2、CO2及挥发性铅尘的大气污染物。 ②铅膏浸出-低温熔炼法 降低废铅膏的冶炼温度是减少大气污染物产生量的有效方法, 铅膏浸出预脱硫- 低温火法熔炼已在一些国家广泛应用。废铅膏中的 PbSO4在进入熔炼环节前被转化为 Pb( OH) 2 或 PbCO3 等,进入熔炉后低于1000 ℃即可熔炼。 脱硫铅膏低温熔炼工艺冶炼温度降低,冶炼效率和生产指标都大幅提升, 辅料用量和成本均大幅降低,铅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产生也大幅减少。 铅膏浸出预脱硫有钠法和氨法。 钠法通常采用Na2CO3 、NaHCO3 或 NaOH 等作为脱硫剂, 在浆液中将 PbSO4 转化为 PbCO3或 Pb( OH)2 , 脱硫铅膏压滤至含水率低于15% 后, 可进行低温熔炼; 硫转化为Na2SO4 , 净化结晶后制备成产品, 可销售。 业界系统研究并形成了铵法预脱硫技术,采用碳酸氢铵或碳酸铵作为脱硫剂。我国产业门类齐全, 可用于铅膏预脱硫的碱性物质很多,尤其铵类物质, 不仅能转化硫酸铅, 副产物硫酸铵用作农肥的销售也很好。 以上是对废铅酸蓄电池近年来技术研究发展的一次梳理,不够全面,请批评指正。 火法工艺起步早、技术较为成熟,但存在能耗高、烟尘对环境污染等缺陷。湿法工艺相对清洁,但也存在经济性差、处理流程复杂等问题。因此,认为未来技术研究发展可考虑: ①废铅膏中硫酸根和高价态含Pb化合物的存在导致火法冶炼温度高、还原剂消耗量等。未来可加大开发绿色、高效的脱硫剂和还原剂对废铅膏进行预脱硫或预还原,以降低火法冶金工艺成本和减少有害物质产生。 ②目前,大多回收工艺以金属铅为目标产品,导致铅与下游应用间存在间隙,造成不必要的能源和资源浪费,需开发清洁、高效的回收工艺直接将废铅酸蓄电池铅膏再生为下游铅产品,加强与下游应用的关系。 》点击查看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 专题报道
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磷酸铁锂产业年会 上,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中心副总经理 罗丹介绍了“磷化企业的新能源赛道征程”的话题。 磷资源&磷化工 磷、磷矿石、磷储量、磷应用领域 它很活泼、储量大、应用广,特别是农业(磷化工企业均与农业相关) 磷化工产业链 往下延伸不容易,往上攀爬如登天 磷化工知名企业 包括贵州磷化、云天化、湖北宣化、兴发集团、川发龙蟒、新洋丰、川恒股份等企业。这些企业背景强、资源多、技术硬、产能大、布局广,一入江湖,腥风血雨。 磷化企业的优劣势 原料(资源):磷源占比;磷源成本。 加工(能耗):蒸汽、电等公用部分; 一体化:同一厂区无运输; 环保处理:污水处理副产物利用; 多元互补:销售占比;其他磷酸盐产品; 缺乏: 缺乏客户积累;缺乏技术沉淀;缺乏品质认知;部分未来预判不明。 新能源 新能源介绍: 概念: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 优点:环保清洁、丰富可再生、分布广泛、经济性良好; 缺点:能源供应不稳定、能力密度低、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趋势:利用绿色能源、减缓全球变暖 全球化趋势。 国内发展新能源的由来 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国际竞争;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能源结构的趋势变化 新能源生态链 新能源与电与电池的关系 新能源的持续发展必定拉动电池行业的蓬勃发展,时势必定造英雄。 电池与材料 铁锂电池产业的供需概况 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有 : 供需关系、成本因素、市场竞争、消费者心理、政策因素、货币因素等; 终端跑步前行,材料开车,狂态储能市场能大爆发吗? 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市场现状 目前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市场目前呈现“风卷残云”的现状,风卷残云之后会有风平浪静,再有风起云涌,再有风生水起。 征程 探讨 能做成好产品的材料就是好材料,如何建立质量评价标准,产品差异化有利于技术迭代,提升质量,提升竞争力。 》点击查看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 专题报道
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磷酸铁锂产业年会 上,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杨政宇介绍了“ 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发展探讨 ”的话题。他表示,磷酸(锰)铁锂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产能过剩和价格竞争、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性、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等多方面的挑战。 磷酸盐正极材料发展状况 锂电行业发展前景 能源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最核心的要素,但传统化石能源储量有限。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与此同时,未来的全球气候治理,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将带来大范围的产业重构: 面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所引发的发电不确定性,亟需构建以锂离子电池为主体的新型储能机组,从而实现间歇性电源的大规模消纳,助力“削峰填谷”。 另一方面,作为交通领域碳减排的重要抓手,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带动提升磷酸铁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的需求。 锂电行业终端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已成为锂电池最大的消费终端,同时随着 5G 时代的来临和电网建设逐步发展,以通信基站储能、电网储能等为代表的储能领域,已逐渐超过数码领域,预计在未来将带来较大的需求增量。 目前,市场关注和投资的热点集中于储能和动力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 锂电池累计产量: 2024年1-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734.4GWh,累计同比增长37.3%。 锂电池累计销量: 2024年1-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685.7GWh,累计同比增长42.5%。 锂电池累计出口: 2024年1-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126.1GWh,累计同比增长37.8%,合计累计出口占前9月累计销量18.4%. 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 从动力电池技术路线来看,我国当前最主流的就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因其能量密度较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正持续获得全球车企以及电池企业的青睐。 截至目前,国内市场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已连续3年超越三元锂电池。2024年1-9月,在我国动力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247.5GWh,占总装车量71.4%,累计同比增长42.4%。 磷酸(锰)铁锂市场需求 根据相关机构统计,2024年9月磷酸铁锂统计产量23.86万吨,环比增长10.2%,铁锂产量再度创出新高。2024年1-9月磷酸铁锂合计统计产量166.8万吨。 2023年磷酸铁锂可利用产能达到349.2万吨/年,同比增长61.6%,远高于产量增速。截止2024年9月底,磷酸铁锂统计可利用产能达到457.4万吨/年,9月产能利用率提升至62.6%,再次超过荣枯线。 磷酸(锰)铁锂市场发展现状 由于生产所需原料磷、锂资源的就近原则,电价的高低差异,以及距离客户的距离等因素考虑,磷酸铁锂已建成产能主要分布再西南、华中、华东地区。其中又以四川、云南、湖北、贵州、安徽、湖南和山东为主,以上七省占比高达74.0%。 据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共157.55万吨,同比增长36.96%。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占比最高,为66.53%; 2024H1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134万吨,同比增长23%。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93万吨,同比增长32%,占比正极材料总出货量比例近70%; 磷酸(锰)铁锂发展的驱动因素 磷酸锰铁锂 作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不仅具有更高的电压平台、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低温性能,而且还保留了磷酸铁锂的高安全性、低成本优势。 提质降本,磷酸锰铁锂被视为磷酸铁锂电池的重要升级方向。 业内机构预测,到2025年磷酸锰铁锂渗透率预计在5-10%,电池需求近130GWh,对应正极需求或超20万吨,市场规模近150亿元;2030年渗透率将超30%,电池需求超1500GWh,对应正极需求超260万吨,市场规模或超1500亿元。 磷酸(锰)铁锂发展面临的挑战 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 部分国家对中国进行贸易限制,如关税、碳足迹认证等手段,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 产能过剩和价格竞争: 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行业吸引了大量企业涌入,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已建成产能足以满足未来3-5年的需求,造 成资产减值和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企业之间频繁进行价格竞争,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导致行业利润微薄、入不敷出。 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性: 磷酸铁锂电池的原材料供应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可能对行业造成冲击。 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 动力电池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新进入者面临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的双重挑战。行业已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龙头企业掌握着行业前沿技术、核心客户资源,新进入者生存空间较小。 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磷酸铁锂电池行业需要不断提升环保水平以满足监管要求。这对生产成本和运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加强环保投入和技术创新。 应对市场产品解决方案 产品升级路线 应用市场产品解决方案—E系列 研发思路: 应用市场产品解决方案—M系列 应用市场产品解决方案—G系列 应用市场产品解决方案—L系列 应用市场产品解决方案—L系列 》点击查看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 专题报道
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磷酸铁锂产业年会 上,河北亨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材料研究院院长 苟竞仁围绕“ 铁矿山新时代 铁矿转型新能源-磷酸铁 ”的话题展开阐述。 1. 铁矿行业现状 矿山行业现状 中国矿山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人均资源量低、矿产资源品质不高,强烈依赖进口。 自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破亿吨,中国钢铁登顶世界第一已持续27年,是 世界钢铁工业的生产消费中心。 自1996年来,粗钢产量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比例达到53.8%。 “碳达峰、碳中和”为国家战略高度,钢铁行业减排任务艰巨。 中国钢铁工业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6%,是仅次于电力部门的第二大排放源。 钢铁行业尽早实现净零排放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中国铁矿山行业现状 面临的挑战: 中国铁矿石品位低、成本高,导致国际竞争力不足;中国房地产市场萎缩,导致钢铁需求量降低;国际地缘政治博弈导致价格波动较大,增大了供应链风险。 铁矿石介绍 铁基粉末冶金提取与应用 将超纯磁铁精矿采用还原法获得的“还原纯铁粉”,具有成本低、纯度高的特点 持续加强在铁基粉末冶金应用领域的深入研究,探索高端的铁基粉末冶金材料。 正极材料 2024年全国锂电池装机量有望达到1048 GWh。 其中:磷酸铁锂670 GWh(占比约63.9%),其他锂离子材料378 GWh(占比约36.1%); 相比2022年,磷酸铁锂需求环比增长了131%; 相比2022年,磷酸铁锂需求环比增长了131%; 正极前驱体 固相合成磷酸铁锂工艺中,原料单耗磷酸铁的所占比例达90%以上。 同时磷酸铁前驱体又决定了磷酸铁锂的性能,与正极材料的性能、质量、成本等紧密相关。 铁法具有一致性好、纯度高、合格率高、杂质少等优点。 磷酸铁-铁法工艺 铁法磷酸铁产品 产品特点: 加工性能好、研磨效率高;物相纯净;产品批次一致性好。 磷酸铁对磷酸铁锂影响因素 比容量: 颗粒形貌、铁磷比 通过控制颗粒形貌、降低杂质含量、提高铁磷比来得到高比容量和能量密度的磷酸铁锂材料。 循环寿命: 铁磷比、结晶度 通过提升磷酸铁纯度、铁磷比、结晶度,可提高磷酸铁锂材料循环寿命。 倍率/压实密度 粒径形貌、比表面积 若粒径较大形状不规则,则生产出的磷酸铁锂电荷交换、锂离子扩散速率较慢,进而影响磷酸铁锂材料的倍率性能、压实密度。 低温性能 杂质离子 杂质离子的存在会导致晶格畸变、堵塞锂离子扩散通道,造成磷酸铁锂材料低温性能较差。 新型磷回收工艺 优势: 1、基于新型工艺,实现洗涤后含磷废水零排放,真正的绿色环保工艺。 2、将洗水中磷再次复用,复用率达99%以上,减少磷资源浪费及磷酸的成本投入。 3、后净化水杂质量较低,电导率30~40μs/cm,复用为新洗涤水,减少水资源浪费。 未来展望 降成本:优化工艺,降本增效; 定制化:定制化磷酸铁; 国际化:布局海外。 》点击查看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 专题报道
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磷酸铁锂产业年会 上,苏美达国际技术贸易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副总经理 王昕就“ 锂电池产业链出海形势,风险与机遇探讨 ”的话题展开探讨。 大家为什么要出海 1. 大客户要求:海外大客户要求出海建厂,否则面临订单损失。 2. 成本:国内日益增高的人工成本、环保成本等,利润空间越发稀薄。 3. 寻找商机:国内卷不动了,需要出去看看商机。 4. 关税、反倾销、本地化补贴等:关税跟反倾销导致的产品竞争力缺失,需要出海。 5. 主动跟随:大客户落地到海外,未来为了满足本地化比例要求,供应链顺应出海。 6. 市场潜能:海外市场有巨大的产能增长潜力。需要提前布局。 中资企业出海的四大动因 运费:要充分考虑运费波动带来的成本差异。 原料:东道国原料采购的成本,东道国的基础设施配套是否成熟等. 关税:比如,美国的加征关税目前是25%,甚至有的是100%。 汇率:考虑到收汇的货币;采购的货币;比如美金降息周期的影响。 “关税” 美国IRA法案、欧洲相关电池法案、美国的非敏感外国实体等。 具体工作措施: “原料” 关键材料的来源国? 锂矿资源的全球争夺、回收料的来源与市场潜力。 “出海”--突破内卷的解决方案 根据政策、法案、双边协定,明确市场,选定国别 。 ---生产要素的成本 ---补贴 ---安全 根据订单、未来的发展,搭建股权架构。 ----公司设立 ----设计贸易流、资金流 ----明确股权、债权融资模式 项目建设及运营 ----采购、融资 ----合规(环保、用工) ----核心人才引进 挣什么钱? 追求高利润率?那就要充分的做好海外市场的分析,要对当地的消费习惯、人口、竞品以及未来趋势有充分的理解。否则高利润率也很容易面临极短的生命周期。 追求市场份额,或者品牌?在追求市场份额跟品牌打造的前提下,也就是要让利毛利、付出较高营销成本。 追求海外单独上市?着重在营收、数据以及概念的打造上。利润主要是来自于资本市场,而非产品销售本身。 怎么实现盈利? “明确盈利模式,就是要充分了解跟融入本土市场。想好这打好是海外投资的地基” 市场端的“五部曲” 安全预警 “光伏行业的前车之鉴” :光伏行业在XXX年经历201关税,大厂带动产业链开始纷纷出海。 全球化就是本土化 “降维打击”: 降维打击的背后,也会有一系列的水土不服。这些水土不服,轻则感冒,重则ICU。 努力的搬砖人。中国公司到了海外,要求是工作6天,休息1天。大部分的高测过都是; 国产设备有技术优势及成本优势。 宇宙光速建厂效率。 》点击查看 2024SMM电池回收与循环产业年会 专题报道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