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3个
在去年年底硅料价格大涨大跌波动后,近期硅料价格开始企稳,截至目前据SMM报价,多晶硅复投料主流价格预计240-260元/千克,多晶硅致密料主流价格210-250元/千克,多晶硅价格指数223.42元/千克,多晶硅价格持稳。上周石英价格大幅上涨刷屏,在下游需求向好情况下,预计其他辅材也回暖,国联证券认为,在低硅料价格成本的推动下,2、3月海内外光伏装机有望需求进一步回升,下游电池组件及辅材环节有望实现量利齐升。相关标的:新特能源(01799)、福莱特玻璃(06865)、协鑫科技(03800)。 据SMM了解,本周后期部分多晶硅签单将展开,此前虽市场成交重心有所下移,但主流企业仍保持观望心态,短期内价格预计持稳,后期随着签单的逐渐展开有走跌可能。 据SMM统计,2月国内硅片产量约为34.3GW,环比1月增长6.8%。2月光伏市场硅片紧缺情况严重,叠加硅片价格的多次跳涨,硅片企业生产积极性高涨,下游需求迫切,硅片供应量随即继续上涨。对于3月市场,据SMM了解,目前下游企业对硅片需求仍较为迫切,叠加目前利润向好,硅片企业仍积极扩产,个别龙头硅片企业将3月排产已经提升至10亿片之上。3月硅片总供应量预计将达到36.4GW。 此外,电池片成交价格也有所回落,部分贸易商开始出清电池片库存。组件新单也陆续开始执行,均价维持在 1.75-1.77 元/W,低价单价格下探至1.65 元/W。行业预计,待硅料价格松动后,组件价格或将回落至 1.7 元/W以下,带来需求的重新启动。 2022年11月起,上游硅料价格已有明显松动,组件环节成本压力迎来改善预期,辅材环节价格压力有望同步减轻。与此同时,2022二季度起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高位回落态势,辅材环节原材料成本压力亦有明显缓解。安信证券王哲宇等人表示,预计2022二季度到三季度或为辅材环节盈利底部,2023年辅材盈利能力有望迎来修复。 安信证券近期研报指出,2023年光伏行业供给瓶颈破除,辅材环节迎量利双升。过去两年光伏行业主要矛盾为上游供给瓶颈,硅料产出限制终端装机与组件排产。2022四季度起硅料产出迎来实质性放量,辅材是光伏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组件排产的上行,辅材环节有望迎来确定性量增。 中金公司认为,近日硅料报价止涨,带动光伏行业景气度上行,二季度硅料价格有望持续回落,下游需求向好情况下预计辅材板块回暖,2023年产品出货有望+30%,量价齐升及结构优化助力产品毛利率提升约5个点。 相关概念股: 新特能源(01799):主营多晶硅生产、向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厂及系统提供工程建设承包服务以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厂的运营。 福莱特玻璃(06865):随着硅片大型化和双玻组件加速渗透的趋势,薄型光伏玻璃使用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公司薄型玻璃销售比例在40-50%间,未来有望提升至70-80%,由于薄型玻璃毛利率更高,在这一趋势下公司盈利能力将有望持续提升。 协鑫科技(03800):公司主要从事为光伏业内公司制造多晶硅及硅片,以及发展管理及营运环保发电厂。 相关阅读: 》 装机需求大增预期提振光伏产业链板块走强 警惕扩产潮带来的过剩风险【SMM快讯】
今日1只新股上市,为北交所的艾能聚。 今日申购新股 艾能聚是一家以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运营为核心,并开展光伏产品制造等业务的清洁能源服务商 ,专业从事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及服务和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共持有190个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装机量118.38MW。 公司2019-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09亿、2.574亿、3.418亿、4.328亿;净利润分别为5101万、-2752万、4571万、6179万。
》查看SMM光伏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SMM2月27日讯:全球装机需求大增预期提振光伏产业链表现回暖,截止日间收盘,光伏设备板块跃居榜首,均达股份涨超5%,欧晶科技、东方日升、晶澳科技等多股跟涨;TOPCon电池股方向,北京科锐涨停;有机硅方向,兴发集团以8.58%领涨。 》点击查看SMM期货行情走势 消息面上,据机构预计 2023 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将大幅提升,新增装机需求可达 351 GW,同比增长 53.4%。其中,亚太地区、欧洲、美洲2023 年新增装机需求预估 202.5GW、68.6GW、64.6GW,分别同比增长约 55.4%、39.7%、65.2%;中东非地区光伏市场呈现稳步增长,预计新增光伏装机量达 14.9 GW,同比增长约 49.5%。 光伏产业快速发展 装机量持续增长 光伏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具备较为广阔的增长空间。近年来,全球新增装机量持续增长。 2020年、2021年、2022年全球新增装机量分别为139.6GW、164.7GW、228.5GW,同比增长分别为25.9%、18.0%、38.7%。 在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同样迅猛。 据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48.2GW,其中,分布式新增32.68GW;集中式新增15.52GW。 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54.88GW ,同比增长13.9%,占所有电源装机量的31%。其中分布式新增 29.28GW ,占比53.4%,历史上首次突破 50% 。 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增长59.3%;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36.3GW,同比增长41.8%;分布式光伏新增51.1GW,同比增长74.5%。 前景展望 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已逐渐成为全球统一意志,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各国光伏装机目标显著提升,零碳路径上,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主导能源。在多国“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转型及绿色复苏的推动下,光伏经济性有望进一步凸显,全球需求有望充分释放。 在2月16日召开的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3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预计,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保守预测为95GW,乐观预测为120GW。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保守预测为280GW,乐观预测为330GW。 国际能源署(IEA)在《2022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中提出,到2027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的装机容量。2022年至2027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500GW,年均300GW,其中分布式年均新增170GW。 中泰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国内市场方面,风光大基地稳步推进,2023地面电站有望起量。国内已批复两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批约97GW,第二批约455GW项目持续推进,其中第一批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并网,2023年光伏地面电站项目具备支撑。目前第三批项目正在审查中。同时,随着整县推进的逐步建设,国内分布式也将持续发展,成为国内光伏装机的重要支撑。我们预计2023-2025年年国内有望实现光伏新增装机130/170GW/205GW,同比增速分别为49%/31%/21%。全球市场来看,因中长期碳中和推动,光伏需求有望持续高增。预计2023-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达350/450/550GW,同比分别增长53%/29%/22%。考虑到光伏项目的投资属性,随着产业链成本的下降,光伏项目的收益率将提升,动态角度看,潜在光伏需求有望发力,预计光伏需求将持续高增。 中银证券认为,供给宽松降低产业链成本,经济性提升是明年需求释放的核心逻辑。分市场来看,欧洲光伏电站经济性有望改善,光伏装机量有望快速增长,分布式需求有望保持强劲;美国贸易限制边际改善,项目储备充足,光伏需求空间无忧;国内地面电站招标、开工密集推进,电站需求蓄势待发,分布式需求持续推进。其预计2023-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分别约340GW、450GW,同比增速分别约42%、32%,其中国内需求分别为130GW、170GW,同比增速分别为44%、31%。产业链利润有望迎来再分配,关注产业链中下游与电站环节:硅料供给增加有望带动硅料价格下降,产业链利润或迎来再分配,供需关系与竞争格局为关键因素。新型电池技术有望为光伏行业创造新空间、新格局。 据SMM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全球预计新增光伏装机量约为350GW,同比增长40%左右,反观国内硅料及硅片产能将分别达到244万吨、780GW。同比增长125%、41%。SMM认为,尽管在双碳目标和全球能源升级背景下,光伏需求高景气有望持续,但从近两年企业扩产情况看,产业链各环节过剩的预期已经显现。 》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根据供需关系来看,考虑容配比及各环节损耗,SMM计算2023年光伏对硅片需求量约为437GW,对硅料需求量约为115万吨,硅料及硅片产能均严重过剩。组件方面,据机构此前不完全统计,2022年行业新建组件扩产项目规模已超400GW,龙头大手笔扩产加上新秀跨界延伸,光伏组件总产能预计超过800GW,远超终端需求。可以预见,光伏火爆的扩产潮之下,各环节产能加速释放,市场过剩风险逐渐增大。 ► 狂飙的光伏产业全景:2022四大制造端并肩发力 政策大势仍在指引!【收藏干货】
》查看SMM光伏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2月22日,芜湖市湾沚区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协鑫集成20GW高效TOPCon光伏电池片制造(一期10GW)开工仪式顺利举行。这是协鑫集成在N型电池及组件垂直一体化方向全面发力的一大项目。今年以来,光伏行业一体化布局趋势持续加深,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头部厂商继续加码一体化产能,补齐产能弱项。从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看,尽管光伏行业普遍预喜,但去年四季度已出现明显分化。业内人士认为,始于去年末的降价潮近期已渐平稳,产业链进入利润再分配阶段。硅料降价让渡的利润将主要在下游电池、终端等环节重新分配,而一体化布局的厂商最为受益。 光伏产业链价格由去年的中上游大幅上涨,到今年大幅度波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供需关系出现了变化,另一方面是产业链各环节尤其是中上游环节的利益博弈。 去年至今硅料价格走势回顾 》查看SMM硅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硅产品历史价格 价格回顾 多晶硅方面,以多晶硅致密料为例,2022年初至9月份,其价格持续上升,9月下旬升至高点报价309元/千克,随后在高位维持横盘。然而,自11月24日起,多晶硅致密料价格下挫趋势难阻,直至1月10日到达最低点,报价130元/千克,累计下跌178元/千克,跌幅达57.79%。后又反弹至230元/千克左右。根据SMM最新报价显示,2月27日,多晶硅致密料主流报价210-250元/千克,均价报230元/千克。 最近两个多月,硅片价格大幅波动,进行了深度“V”型反转。以主流的单晶硅片M10-182mm(150μm)为例,自12月初的7.10元/片的高点跌至1月9日的3.51元/片,累计跌幅达到50.56%。随后,硅片价格不断回升,反弹至6.1元/片以上,截至2月27日,单晶硅片M10-182mm(150μm)报价6.14-6.25元/片,日均价持稳于6.195元/片。 硅料、硅片的降价迅速向下游电池片、组件环节传导。但值得注意的是,组件方面相较于上游原材料的表现,受成交影响,降价相对较温和。 单晶PERC电池片M10-182与多晶硅致密料走势相似,年初至11月呈上升趋势,11月底开始下行,并在12月下旬出现了迅速的下跌,1月4日时到达最低日均价0.75元/瓦,累计跌幅达到44.24%。之后单晶PERC电池片M10-182价格回升,近期涨势放缓,暂稳于1.1元/瓦左右,截至2月27日SMM报价1.08-1.13元/瓦,均价报1.11元/瓦。 而组件方面,受到目前市场成交等因素影响,其降价不管是频率还是幅度,均相对温和。以单晶PERC组件单面182mm为例,2022年初至11月,报价波动上升,最高报1.995元/瓦。自12月1日以来,累计跌幅为12.5%,进入1月份后短暂企稳,后呈现“梯形”走势,截至2月27日,SMM报价1.7-1.76元/瓦,均价跌至1.73元/瓦。 硅料价格前期上涨,主要是受火热高昂的行业景气度驱动。2021年光伏进入平价时代后,全球装机爆发,硅料环节开始成为行业内的瓶颈环节,其价格进入明显的上升通道。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98.7%,规模已刷新历年同期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历史纪录,累计装机容量达到约3.6亿千瓦。协会预测,2022年全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或达到8500万千瓦至1亿千瓦。 产业链不断扩产 硅料价格下行 而在重组需求的推动下,2022年下半年以来产业链上下游扩产不断。 2022年硅料扩产规模达257万吨,同比增幅56.23%;硅片/硅棒/切片达536GW,同比增幅58.11%;电池达629.05GW,同比增长了271.78%;组件377.8GW,增幅达136.57%。其中,2022年多晶硅扩产规模高达257万吨,投资总额超千亿,老牌龙头企业共计扩产70万吨,仅占总扩产规模的29.5%,其余均为跨界投资。 尽管在双碳目标和全球能源升级背景下,光伏需求高景气有望持续,但从近两年企业扩产情况看,产业链各环节过剩的预期已经显现。组件方面,据机构此前不完全统计,2022年行业新建组件扩产项目规模已超400GW,龙头大手笔扩产加上新秀跨界延伸,光伏组件总产能预计超过800GW,远超终端需求。 在光伏火爆的扩产潮之下,各环节产能加速释放,而随着供给放量,硅料价格进入下行阶段。 然而,仅仅一个多月后,硅料市场风向突变,硅料价格急转直上!SMM分析,造成国内多晶硅价格突然大幅上涨最直接原因便是国内多家龙头企业由于此前多晶硅超市场预期走跌,价格突破企业接受下限,龙头企业相继挺价不出,由于率先挺价的三家龙头企业在市场供应占比达到近50%,市场供需格局出现变化,价格随即上涨。 整个产业链自硅料开始向下传导价格压力,电池片企业在硅片价格上调后主动上调电池片价格,整体调价略显被动。 而组件方面并未跟随电池片价格上涨而调价,主要由于前期组件跌价相对较慢,目前有充足利润空间。同时,目前终端电站采购需求有限,价格上涨存在压力。 后续因部分企业跟涨中环调价叠加硅片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硅片价格底价随即上行。但目前硅料价格的回稳以及下游产品降价都对硅片价格产生一定利空影响,但涨幅较前期大幅缩减。 上周起,随着多家多晶硅头部企业开始对外出货,市场情绪出现反转。同时,由于终端招标还未完全展开以及其对成本的控制,组件价格上行遭遇较大阻力,甚至开始倒逼上游产品降价。多重因素叠加,硅料价格暂时持稳。 高景气驱动产业链业绩普遍向好 2022年光伏行业表现引人关注,在全球市场旺盛需求下,光伏产业链发展火热,即使高成本处于较高水平,但从产业链各上市企业的2022年年报来看,行业企业整体盈利颇丰,可谓皆大欢喜”! 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均有着不俗的业绩表现。多家硅料龙头企业集中发布业绩预告,同比均呈现较大涨幅,并且均创造了历史最佳的业绩纪录。如特变电工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157亿元-167亿元,同比增长116%-130%。与上年同期相比,多晶硅产品、煤炭产品销量、销售价格同比增加,多晶硅及煤炭业务收入及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输变电业务收入及利润同比增长。 隆基绿能和TCL中环作为硅片领域的两大龙头企业,均在2022年贡献了不俗的业绩表现。隆基绿能预计2022年净利润145亿元到155亿元,同比增加60%到71%。2022年行业需求持续向好,在面临因上游原材料紧缺及采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交付和成本压力下,公司适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与2021年相比,硅片和组件销售的量价齐升,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的较快增长。 电池片及组件企业业绩也十分亮眼。比如晶澳科技预计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亿元至56亿元,同比增长135.45%至174.69%。业绩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光伏组件出货量和营收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受益于公司技改升级及新产能释放,持续降本增效,叠加汇率变动等积极因素。 随着“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国内逆变器厂商业绩再度爆发式增长。昱能科技、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等公司近日披露的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均同比增长超100%。光伏辅料及终端电站,在2022年受到需求带动,普遍业绩预喜。近帝科股份、露笑科技出现亏损。 此前SMM曾整理 《光伏企业2022年业绩亮眼 需求高景气望持续 扩产潮下企业间展开“搏杀”》 一文,详细介绍了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公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可点击查看~ 原料价格大涨大跌 下游企业很被动 虽然2022年光伏行业快速发展,高景气、高需求推动上下游企业业绩普遍向好。但实际上,因装机加速增长,加之疫情推迟了硅料扩产,导致硅料供应偏紧,价格居高不下,这使得下游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原料价格大涨,压迫下游企业利润空间,其只能被迫减缓生产进度;而硅料价格下跌,则下游企业相对“滋润”。通过去年四季度上下游企业的业绩表现,也可证明这一点。 虽然2022年光伏企业业绩均十分亮眼,但四季度上下游企业业绩出现明显分化。单就去年四季度而言,通威股份净利润区间为35亿元至55亿元,在考虑到2022年度计提减值准备及固定资产报废对业绩影响情况下,公司四季度盈利区间环比有不小降幅;大全能源四季度净利润约为39亿元至41亿元,环比三季度超过55亿元的盈利也有明显下降。 从下游电池环节来看,爱旭股份预计去年四季度净利润为7.2亿元至11.2亿元,而去年三季度净利润为7.94亿元。组件环节同样超预期,晶澳科技预计去年四季度净利润为15.1亿元至23.1亿元,而三季度为15.9亿元;天合光能预计去年四季度净利润为10.2亿元至16.2亿元,三季度为11.3亿元。 另一方面,硅片价格下跌,利好光伏电站装机热情以及装机规模。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不断加速,经济性进一步提升引领新增光伏装机需求向好。同时产业链利润有望向下游进行转移,经济性的提升将驱动下游装机需求迎来快速增长。 晶澳科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硅料原材料价格下降,有利于公司采购成本下降,组件产品市场价格回落也会刺激下游装机需求,预计公司出货会随市场需求上涨而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始于去年末的降价潮使产业链进入利润再分配阶段。硅料降价让渡的利润将主要在下游电池、终端等环节重新分配,而一体化布局的厂商最为受益。 东海证券同样在2023年行业投资策略中指出,1)硅料价格下行,产业链整体利润分配回归较合理区间,预计一体化组件龙头将持续受益;2)产业利润再分配下,下游辅材端利润修复预期出现;3)产业链供需上下游不断变化,产业链瓶颈环节有望收获超额利润。 光伏企业纷纷布局一体化 伴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光伏企业进入“扩产潮”。据统计,2020年有13家光伏上市公司共计宣布了逾40项扩产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加速“硅片+电池片+组件”或“电池片+组件”的垂直一体化布局。 SMM统计了近两年来部分光伏企业垂直一体化布局规划(根据市场信息不完全统计),具体如下: 2021年1月19日,隆基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和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就公司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投资建设年产15吉瓦单晶电池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根据投资协议,在15吉瓦单晶电池项目投产后1年内,将启动年产15吉瓦单晶组件项目建设。 2021年1月23日,晶澳科技宣布在江苏扬州建设10GW电池项目。 2021年2月,特变电工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确定在包头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和千万千瓦级新能源电站等项目。一期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及投资5GW的新能源电站,二期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20万吨工业硅项目及投资5GW的新能源电站。 2021年2月5日,横店东磁宣布将在浙江东阳建设4GW高效大尺寸单晶电池项目,投资金额为12.26亿元。 2021年2月18日,通威发布公告称,拟与晶科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威股份将按30%的股权比例战略参股晶科能源15GW硅片项目公司。 2021年2月20日,上机数控宣布在包头市建设“三期10GW单晶硅拉晶及配套生产项目”,投资总额达35亿元。 2021年2月28日,晶澳科技宣布在包头市建设“20GW拉晶+20GW切片”项目,投资总额达50.24亿元。 2021年3月3日,晶澳科技宣布在江苏启东建设“20GW光伏电池、组件及配套光伏设备项目”,项目分三期执行,4年建设,投资金额达102亿元。 2021年3月12日,隆基绿能宣布在银川建设5GW单晶电池项目,投资金额31亿元,计划2022年投产。 同日,腾辉光伏宣布在江苏沔阳投资建设210mm5GW光伏电池片项目,计划于2021年7月投产。中利集团宣布在江苏沔阳建设5GW光伏大尺寸电池片项目。 2021年3月14日,双良节能宣布在包头市建设20GW大尺寸单晶硅片,投资总额为70亿元。计划第一年实现部分产能,第三年达产。 2021年4月,在第十六届鄂尔多斯国际煤炭及能源工业博览会上,鄂托克前旗与江苏润阳签订了总投资高达297亿元的光伏材料及应用全产业科技园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项目将一体化推进硅料-切片-电池片-组件及光伏发电全产业链。 2021年5月12日,明阳智能宣布建设5GW光伏高效电池,投资金额为30亿元。 2021年5月22日,中来股份宣布投资建设“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建设8GW(建设期24个月),总周期为36个月。 2021年6月8日,润阳新能源宣布在宁夏石嘴山建设5GW高效电池项目。 2021年6月28日,金刚玻璃宣布将在吴江建设1.2GW大尺寸半片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投资金额8.32亿元。该项目投资周期为8个月,计划于2022年2月份达产。 2021年7月5日,高测股份宣布在江苏建湖开工10GW单晶硅片项目后,7月20日相继宣布了30GW硅片大手笔产能扩张计划。包括在四川乐山建设20GW光伏大硅片及配套项目;在江苏盐城建设10GW光伏大硅片项目。 2021年7月17日,林洋能源宣布在安徽省蚌埠市建设2.5GW高效太阳能光伏发电用双面电池组件项目,投资金额5亿元,计划于2021年10月前开工建设,建设工期12个月。 2021年8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项目集中启动开工仪式,在舟山市的项目中,华润电力12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项目赫然在列。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10亿元,主要建设24条500MW二代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装备线和24条500MW电池组件封装生产线等主体工程。 2021年10月18日,近年来进入新光伏行业的和邦生物也计划扩产,宣布投资30亿元,建设10GW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项目。 2021年10月22日,金阳新能源于江苏徐州经济区管委会签署了有关20GW大尺寸异质结硅片项目的投资协议。 2021年11月3日,东方希望与乌海市政府签订了光伏全产业链项目。根据协议内容,东方希望集团将在乌海市规划建设包括高纯晶硅、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光伏发电、源网荷储等在内的一系列项目,总投资达206亿元。 2021年12月,信义光能及信义玻璃最高出资33亿联合成立信义晶硅,开展云南曲靖多晶硅生产项目。信义硅业(云南)有限公司多晶硅项目总投资200亿,规划建设年产20万吨多晶硅生产线。一期项目计划投资60亿元人民币,项目总用地面积844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年产 6 万吨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并配套 1 万吨气相白炭黑生产线。二、三期分别建设年产6万吨、8万吨多晶硅生产线。 2021年12月14日消息,江苏阳光集团与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乌拉特前旗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协议拟定阳光集团将在乌拉特前旗投资建设10万吨多晶硅、15GW单晶拉棒、15GW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高达351.5亿元。 2021年12月21日,新疆大全宣布公司与包头市人民政府就投资建设高纯多晶硅、高纯工业硅、有机硅和半导体多晶硅项目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全能源计划在包头市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光伏高纯多晶硅项目、年产2.1万吨半导体多晶硅项目、年产30万吨高纯工业硅项目以及年产20万吨有机硅项目,分两期建成。 2021年12月25日,钧达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上饶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来安汊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约112亿元,建设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 2022年2月25日,酒泉市人民政府与宁夏宝丰集团有限公司在兰州市成功签订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投资合作协议。甘肃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总体规划建设35万吨/年工业硅、30万吨/年多晶硅、50GW拉晶切片、30GW电池组件生产装置,以及配套的15GW光伏发电电站和风力发电。项目一期计划投资达200亿元,计划于2022年3月20日开工,2023年6月底建成投产。 2022年2月14日,合盛硅业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内进行"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硅基新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投资建设,项目预估总投资175亿元。 2022年3月9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金山工业园区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高纯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18亿元。 2022年3月,从清电能源在哈密做的宣传栏上得知,清电能源计划在哈密市打造光伏硅基示范产业园,整体规划为:年产40万吨工业硅,20万吨多晶硅,60GW单晶硅拉棒切片。预计5年内分3期建设完成。第一期10万吨多晶硅及10GW单晶硅拉棒切片项目预计3月份动工,2023年投产。 2022年3月15日,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政府携手中来股份签署《战略合作与投资协议》,拟于古交市投资年产20万吨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项目建设总周期约5年,分两期建设,总投资约14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额约43亿元。 2022年3月18日,东方希望宁夏晶体新能源材料项目启动,其中一期项目规划建设年产12.5万吨多晶硅、14.5万吨工业硅以及10GW单晶、10GW切片、10GW电池、25GW组件等。最终将建成年产40万吨高纯晶硅、49万吨工业硅以及单晶、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的上下游一体化全产业链项目。 时隔两日,宝丰集团旗下甘肃酒泉瓜州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开工,根据宝丰集团与甘肃酒泉政府签订的协议,该项目包括年产35万吨工业硅、30万吨多晶硅、50GW拉晶切片、30GW光伏组件,以及15GW光伏和风力电站。 2022年4月7日,中环股份披露,控股股东TCL科技分别与内蒙古政府和呼和浩特市政府达成协议。项目规划及建设内容包括:高纯多晶硅项目,产能合计约12万吨;半导体单晶硅材料及配套项目;国家级硅材料研发中心项目;以上科研及制造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06亿元。 2022年4月22日,纺织上市公司江苏阳光公告称,拟在包头市投资建设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在包头市九原工业园区建设10万吨多晶硅、10GW单晶拉棒(包括切片)、10GW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同时建设10GW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不含电站)约200亿元人民币。 2022年6月3日,在七师胡杨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晶诺年产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正加紧施工,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任务。据了解,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90亿元,建设2×5万吨/年高纯晶硅、3GW光伏电站及配套储能项目。2×5万吨/年高纯晶硅一期5万吨项目投资50亿元,预计2022年10月投产,预计年实现产值约150亿元。 2022年6月8日,石嘴山市政府与江苏润阳签订投资协议。根据协议,江苏润阳将在石嘴山市投资13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的高纯多晶硅项目和年产5GW的高效电池项目。 2022年6月17日,天合光能公告,拟投建年产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35GW单晶硅、年产10GW切片、年产10GW电池、年产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 2022年6月22日,南玻A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8亿元,用于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公司债务。 2022年8月10日,阿特斯太阳能公告投资信息称,其控股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与青海省海东市政府签订了协议。按照协议,阿特斯计划在2027年底前,在海东零碳产业园区投资600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以及年产10GW组件的一体化光伏制造产业基地,并包括相关的原料和辅材制造。此次项目,涉及光伏组件、光伏电池、单晶硅拉棒、坩埚等8个子项目。 8月15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包括年产25GW单晶硅切片(注:硅片生产的一个环节)及年产24GW N型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按照规划,该项目建设期为2-3 年,分为三期实施,一期建设25GW单晶硅切片产能,二期建设14GW高效晶硅电池产能,三期建设10GW高效晶硅电池产能,预计总投资金额为150亿元。 2022年8月17日,在华润电力公布3000MWp规模的光伏组件招标中,第一中标候选人为通威股份;9月22日,通威股份宣布投建年产25GW高效光伏组件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 2022年9月8日,东方希望乌海光伏产业链项目开工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隆重举行。该项目总投资182.7亿元,首期规划建设6.25万吨多晶硅、10GW拉晶、10GW切片、10GW电池、10GW组件。 2022年9月,由 东方日升(包头)硅业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20万吨金属硅及15万吨高纯多晶硅生产线项目正式在当地发改委备案。此项目总投资15亿元,计划建设起止年限是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项目分为两期,一期为5万吨高纯多晶硅及10万吨金属硅,二期为10万吨高纯多晶硅及10万吨金属硅。 2022年9月,通威股份宣布在江苏盐城建设年产25GW光伏组件制造基地项目,投资约40亿元。 2022年9月20日下午,在第七届亚欧博览会上,四川其亚集团董事长童文其表示,其亚集团规划在"十四五"期间追加投资600多亿元,拟建设年产40万吨金属硅、30万吨高纯晶硅、20GW单晶硅、20GW切片、6GW光伏发电、2×90万吨煤制烯烃及配套建设5×660MW超超临界机组项目。 2022年10月25日,协鑫集成公告,拟在芜湖市湾沚区投资建设20GW光伏电池及配套产业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80亿元。 2022年11月24日,晶澳科技发布公告,拟对公司一体化产能进行扩建,建设扬州10GW高效电池项目(新增)及曲靖四期年产10GW电池、5GW组件项目,预计投资额74.4亿元。此前11月17日,公司刚公告,新增一体化项目投资约102亿元。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一体化布局趋势持续加深,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头部厂商继续加码一体化,通过覆盖产业链多环节,减少外购,扩大利润空间,补齐产能弱项。 1月17日晚间,隆基绿能公告,计划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投建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452亿元。隆基绿能表示,本次签订项目投资协议符合公司未来产能规划,有利于公司充分发挥技术和产品领先优势,进一步提升产能规模,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1月20日,晶澳科技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拟在鄂尔多斯市建设光伏全产业链低碳产业园项目,包括建设生产15万吨/10万吨光伏原材料、20GW拉晶、20GW硅片、30GW光伏电池、10GW光伏组件及配套辅材项目,总投资约400亿元。 2023年1月,四川省德昌县与江苏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年产7GW高效电池及6GW光伏组件项目举行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 2月3日晚间,晶澳科技公告,拟对公司一体化产能进行扩建,投资惠山年产500台单晶炉项目、惠山年产100吨浆料项目,预计投资额3.56亿元。 2月8日晚间,天合光能公告,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8.6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年产35GW直拉单晶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2月14日,顺风光电与安徽省宿州市政府、宿州市宿马园区签署10GW高性能电池生产及光伏与风力发电、储能项目合作协议。本次宿州市政府与顺风光电集团强强联合,建设10GW高性能电池生产及光伏与风力发电、储能项目,总计投资约105亿元。 2月17日,宁波欧达光伏电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的储能及光伏组件项目签约落户海盐县望海街道。该项目为“年产3GW逆变器、3GW储能系统和年产3GW光伏组件”,打造技术先进,智能化、信息化领先的N型TOPCon组件制造工厂。 2月18日,由淮南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的 “第二届淮南转型发展大会” 在淮南迎宾馆举行。此次大会共签约项目50个,协议总投资562.83亿元。安徽中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4GW组件和18GW电池项目在会上签约。项目总投资约58亿元,规划用地面积约1000亩, 从当前形势看,头部组件厂商多数已构建起了一体化的产能格局,一线硅料厂商也在向下游环节扩张,一体化风头正盛。 行业格局生变 利润流向何方? 随着供给放量,2023年硅料或将迎来降价周期,光伏产业链利润将再分配,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相关企业有望受益,也将进一步刺激光伏装机需求的释放。此外,硅料价格下降后,辅材产业或将受益。长远来看,硅料价格下跌将会带动地面集中式电站快速增长,玻璃、胶膜、支架、银浆、靶材等辅材环节也将持续受益。 中银证券发布光伏产业年报指出,产业链利润有望迎来再分配,关注产业链中下游与电站环节: 硅料供给增加有望带动硅料价格下降,产业链利润或迎来再分配,供需关系与竞争格局为关键因素。分环节来看,硅片环节有望受益于 23 年石英砂紧缺,石英砂供给弹性不改紧缺现实,保供差异造成成本差距,保供较优的企业有望提高市占率并形成价格与成本优势; 23 年电池片环节或因技术路线不确定造成扩产节奏的变化,整体供需或将阶段性偏紧,需要关注新技术扩产节奏。此外,相对其他环节, 23年电池片环节产能相对较低,库存压力相对较小,有望获取相对较多的产业链利润分配;组件环节加工利润有望修复,价格回落幅度或小于上游价格跌幅,且受益于高经济性需求主力,布局全球的一线组件企业竞争优势有望加强;组件辅材环节有望实现量增利稳,关注格局改善环节;光伏 EPC 盈利有望修复,电站盈利有望受益于需求放量。 中邮证券认为,行业整体观点层面,全年来看,伴随硅料新增产能释放,产业链价格将整体呈现波动下行态势,价格回落刺激需求释放将是全年主线,建议关注受益量增且盈利迎来拐点的胶膜环节,具备期货定价属性、受益价格下行的组件环节,以及重点关注异质结、钙钛矿、电镀铜等新技术的进展。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近日硅料报价止涨,带动光伏行业景气度上行,我们认为地热季度硅料价格有望持续回落,下游需求向好情况下我们预计辅材板块回暖,2023年产品出货有望+30%,量价齐升及结构优化助力产品毛利率提升约5个点。 中信证券的研报指出,随着2023年起硅料等环节新产能释放,成本逐步回落,此前受低收益率压制的地面电站装机或将迎来复苏,装机比例有望回升,预计地面电站同比增速有望达80%,而分布式同样有望维持近40%的增速。 中银国际认为,硅料价格下降后,辅材环节将受益于组件成本压力减轻带来的加工利润修复,且在硅料价格下降带动组件价格回落后,组件高价对终端需求压制有望缓解。产业链排产博弈有望减少,辅材需求量或将迎来平稳回升。 据SMM分析,硅料厂目前库存已经呈现窄幅去库状态,主要由于月初拉晶厂集中采购导致,去库主要体现在库存的转移,目前供应仍过剩,后续随着新一轮签单展开,价格有望走跌。而硅料价格下降后,光伏产业链利润会重新分配。但据SMM调研了解,后续电池片和组件价格也会跟跌,下游环节利润空间大小,还需关注终端环节表现。 ► 光伏板块掀涨停潮 硅料降价有望刺激装机回升 产业链竞争格局将重塑 ► 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随着ChatGPT、AR/VR等爆款应用和终端推广,网络流量有望再上一台阶。根据Omdia预测,蜂窝网、有线接入和Wifi等三种渠道统计, 全球总网络流量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28%。 伴随而来的,是下游对于光芯片需求的拉动。当前每年光芯片全球用量超过3亿片,市场规模80亿元-100亿元。 目前市场已经认识到了硅光、CPO对“算力时代”的重要性 ,但是CPO将采用大功率的DFB激光器(数十到100多毫瓦)作为光源,同时要求做到窄线宽, 对于光芯片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光电子器件(国内简称“光芯片”)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一个重要细分赛道 ,已广泛应用于通信、工业、消费等众多领域,其中, 光通信是光芯片最核心的应用领域之一 。 在消费领域,光芯片已广泛用于3D传感(手机、汽车)等场景,以车载激光雷达为例, 光芯片是发射端、接收端核心元件,决定着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分辨率等多个关键性能 。 东吴证券认为,车载激光雷达领域潜力较大,随着智能驾驶技术成熟、激光雷达成本下降,激光雷达装车量有望大幅提升, 光芯片远期需求星辰大海 。 根据Gartner分类,光芯片包括CCD、CIS、LED、光子探测器、光耦合器、激光芯片等品类。按照材料体系及制造工艺的不同, 光芯片可分为InP、GaAs、硅基和薄膜铌酸锂四类 。 根据Gartner数据,2021年全球光芯片市场规模达414亿美元,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561亿美元(约3892亿元) ,对应期间CAGR=9%。亿渡数据预计,2026年我国光芯片市场有望扩大至29.97亿美元。 竞争格局方面,全球目前II-VI、Lumentum等占据领先地位,国内企业以长光华芯、源杰科技为代表。 从国产化进展来看,当前我国高功率激光芯片、部分高速率激光芯片(10G、25G等)等已处于国产化加速突破阶段;而光探测芯片、25G以上高速率激光芯片仍处于进口替代早期阶段,未来国产化提升空间广阔。 华泰证券指出,当前我国光芯片国产化率仍较低,中期看好高功率、高速率光芯片国产化迈入提速期; 长期看好光探测、硅光芯片等领域实现国产化从1到N的突破,建议关注国产替代机遇。 据悉,对于硅光、CPO等前沿技术,国内源杰科技、仕佳光子等研究并不比海外晚,甚至已经给部分国内厂商小批量试用,未来应用值得期待。 硅光芯片是基于硅晶圆开发出的光子集成芯片,在尺寸、速率、功耗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根据Yole预测,全球硅光市场规模有望从2019年的4.8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39.5亿美元, 2020-2025年CAGR达52.4%。 从趋势上看,以硅光芯片为基础的光计算有望持续取代电子芯片在部分计算场景中的应用。 阿里巴巴达摩院预计未来三年,硅光芯片将承载绝大部分大型数据中心内的高速信息传输。 目前全球硅光领域产业化较领先的玩家包括思科、Intel和Inphi。 近几年来包括思科、华为、Ciena、Juniper等巨头纷纷通过收购布局硅光技术。 目前,Intel和台积电均大力开发硅光子制造工艺技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硅光芯片产业链。 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光芯片的相关上市公司包括长光华芯、源杰科技、光迅科技、仕佳光子、光库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具体情况如下:
》查看SMM锡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有“工业味精”之称的金属锡不仅是生产各类家电、电子产品必需的原料,也被广泛应用于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近日,关于快速发展的新能源领域或成为锡消费新的增长点引发热议。新能源产业对锡需求带来的增量如何,锡市场的供需现状及趋势如何,SMM汇总了各方看法,仅供参考! 市场热议“新能源&锡” 锡业股份表示,随着国内疫情政策调整以及国家对于居民消费的刺激力度不断加大,国内锡消费有较强拉动预期,其中,消费电子锡需求在经历疲弱后今年有望持续回暖,家电耗锡也会随着国内房地产政策的优化和落实将有所改善。 除传统领域外,“双碳”背景下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成为锡消费增长的新亮点,随着新能源车在汽车总量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推动下汽车电子耗锡增长可观,叠加未来几年光伏装机容量仍呈现稳定高速增长趋势,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将成为锡消费增长的中期驱动力。 有专家介绍,目前锡的需求支撑更多来自新能源产业,未来锡产品的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市场更多的声音认为,新能源的发展或促进锡需求的增长,事实是否如此?我们来看一下新能源及光伏产业对于锡的需求量如何? 新能源、光伏产业对锡需求变化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根据行业经验,假设单GW用锡约85吨,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锡0.7千克,测算2025年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需求占比将从2021年的占比10.84%增至26.06%,供需缺口将达到2.82万吨。 云南某锡化工企业副总经理张杰表示,新能源板块的强势崛起,为公司硫酸亚锡产品、二氧化锡产品创造了一个供不应求的局面,出口量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几以上。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锡业分会副会长王中奎表示,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还有风电各方面都会用到锡,2022年光伏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87吉瓦,可能带来锡的消费量有1万多吨。 ITA估算,2021年光伏行业用锡量超过1.4万吨,同比增长约40%;2022年光伏行业用锡量有望达到1.6-1.9万吨;2025年前,光伏行业用锡量将以25%-40%的年均增长率持续增加,成长为一个年用锡量数万吨的锡消费市场。 伴随新能源行业“热度”持续增加,对锡需求量将逐渐增加;光伏产业发展迅猛,2022年用锡量同比增61.78%,SMM看好未来新能源、尤其光伏行业对锡需求增加的带动。 锡供需总量变化趋势及 后市展望 供应方面: 据USGS,截至2022年末,全球锡储量为460万吨,较2000年的960万吨储量已下滑52.08%,主要由于经过长期开采,传统产锡区面临着品位下降、人力短缺和开采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 据SMM统计,2022年我国全年锡矿产量约7.77万吨,同比减5.66%。国内锡矿产量在近5年中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国内老矿山面临锡矿品味下降的困扰,预计未来几年国内锡矿产量仍将缓慢下降。 企业方面,锡业股份拥有的锡资源储量位居全球第一,锡产销量已16年位居全球第一,现有锡冶炼产能8万吨/年,锡材产能4.1万吨/年、锡化工产能2.4万吨/年。南化股份22.6亿收购华锡矿业有条件通过,华锡矿业旗下高峰、铜坑两大矿山采矿+探矿权范围内共有权益金属量锡19.07万吨。兴业矿业子公司银漫矿业共生矿锡金属平均品位为0.755%,银漫矿业具备年生产锡金属7500吨的能力。 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开采的锡矿产受品位下滑、资源限制、生产成本攀升等因素影响,原生矿产量增长有限。随着技术条件的不断进步,未来再生锡的供给比例将增加。除原生矿外,再生工业也是锡的重要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再生锡比例占总精锡量的20%-25%。 2022年9月-2023年2月国内精炼锡产量变化走势: 》点击查看SMM锡产业链数据库 方正中期期货报告中认为,2023年,供给方面国内锡矿资源的紧缺将一定程度抑制精炼锡的产出,而从缅甸等国进口锡矿的增加将弥补国内供应缺口。印尼天马精锡产量在2022年大幅增长,预计2023年将持续增产,需求消费方面,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是维持锡消费增长的关键。下游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将推动锡消费两万吨左右的增量。 锡业股份表示,从全球锡行业长期发展来看,锡资源稀缺性日益显现,传统主产区资源品位下降趋势不可逆,行业长期资本开支不足,叠加近年来疫情、环保及金属价格大幅震荡等因素抑制锡行业相关投资增长,预计2023年中国及全球供给均有收缩预期。 需求方面: SMM看好未来光伏行业发展对锡需求的拉动;消费电子属于锡终端产品领域,在国家、行业政策支持下,今年渐渐走出2022年低落情绪,产品销量能否好转需关注经济整体恢复程度以及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因此传导至上游锡产业链需要较长时间的“历练”。 中银证券在研报中表示,2023年—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分别约340GW、450GW,同比增速分别约42%、32%,其中国内需求分别为130GW、170GW,同比增速分别为44%、31%。 锡业股份2022年上半年净利同比增58.38%,消费端,在稳经济政策逐步落地实施的推动下,锡下游应用领域景气度有望回升将带动需求逐步恢复。一方面,在电子器件小型化影响逐步减弱的背景下,考虑到消费电子行业下半年进入传统备货旺季,“元宇宙”、“万物互联”、“数字经济”等应用场景快速发展预计将带来电子设备新增需求和更新换代需求,叠加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需求的提升,电子焊料用锡需求有望企稳回升。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光伏组件中重要元件光伏焊带用锡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促进锡消费较为稳定的增长亮点。 锡业股份表示,锡金属应用领域和需求前景广阔,2022年底国内消费电子产品销量逐步走出磨底阶段,2023年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 展望: 目前锡矿供应仍紧张,在2023年全球锡矿产量小幅下滑的预期下,2023年国内锡锭产量也将有小幅下降预期。伴随需求逐渐复苏,SMM预计今年光伏焊带对锡的需求仍将表现强劲;集成电路、消费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和锡化工的需求表现将逐渐企稳;而镀锡板的需求量仍有较高不确定性。预计国内锡的消费将会有2-3%的小幅增长,呈现出逐渐恢复的趋势。 锡业股份认为,供给端弹性偏低,而需求有持续增长的预期,行业供需缺口有望持续扩大,加之通胀等因素影响,对锡金属价格中枢有较强支撑。 推荐阅读: 》锡业股份:新能源领域将成为锡消费增长的中期驱动力 》锡业股份:预计2023年中国及全球锡供给均有收缩 》全球储量已大幅下滑超50% 新能源打开锡产业成长空间 》春节假期扰动生产 1月精锡产量环比明显回落【SMM分析】
》查看SMM锡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有“工业味精”之称的金属锡不仅是生产各类家电、电子产品必需的原料,也被广泛应用于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近日,关于快速发展的新能源领域或成为锡消费新的增长点引发热议。新能源产业对锡需求带来的增量如何,锡市场的供需现状及趋势如何,SMM汇总了各方看法,仅供参考! 市场热议“新能源&锡” 锡业股份表示,随着国内疫情政策调整以及国家对于居民消费的刺激力度不断加大,国内锡消费有较强拉动预期,其中,消费电子锡需求在经历疲弱后今年有望持续回暖,家电耗锡也会随着国内房地产政策的优化和落实将有所改善。 除传统领域外,“双碳”背景下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成为锡消费增长的新亮点,随着新能源车在汽车总量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推动下汽车电子耗锡增长可观,叠加未来几年光伏装机容量仍呈现稳定高速增长趋势,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将成为锡消费增长的中期驱动力。 有专家介绍,目前锡的需求支撑更多来自新能源产业,未来锡产品的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市场更多的声音认为,新能源的发展或促进锡需求的增长,事实是否如此?我们来看一下新能源及光伏产业对于锡的需求量如何? 新能源、光伏产业对锡需求变化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根据行业经验,假设单GW用锡约85吨,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锡0.7千克,测算2025年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需求占比将从2021年的占比10.84%增至26.06%,供需缺口将达到2.82万吨。 云南某锡化工企业副总经理张杰表示,新能源板块的强势崛起,为公司硫酸亚锡产品、二氧化锡产品创造了一个供不应求的局面,出口量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几以上。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锡业分会副会长王中奎表示,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还有风电各方面都会用到锡,2022年光伏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87吉瓦,可能带来锡的消费量有1万多吨。 ITA估算,2021年光伏行业用锡量超过1.4万吨,同比增长约40%;2022年光伏行业用锡量有望达到1.6-1.9万吨;2025年前,光伏行业用锡量将以25%-40%的年均增长率持续增加,成长为一个年用锡量数万吨的锡消费市场。 伴随新能源行业“热度”持续增加,对锡需求量将逐渐增加;光伏产业发展迅猛,2022年用锡量同比增61.78%,SMM看好未来新能源、尤其光伏行业对锡需求增加的带动。 锡供需总量变化趋势及 后市展望 供应方面: 据USGS,截至2022年末,全球锡储量为460万吨,较2000年的960万吨储量已下滑52.08%,主要由于经过长期开采,传统产锡区面临着品位下降、人力短缺和开采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 据SMM统计,2022年我国全年锡矿产量约7.77万吨,同比减5.66%。国内锡矿产量在近5年中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国内老矿山面临锡矿品味下降的困扰,预计未来几年国内锡矿产量仍将缓慢下降。 企业方面,锡业股份拥有的锡资源储量位居全球第一,锡产销量已16年位居全球第一,现有锡冶炼产能8万吨/年,锡材产能4.1万吨/年、锡化工产能2.4万吨/年。南化股份22.6亿收购华锡矿业有条件通过,华锡矿业旗下高峰、铜坑两大矿山采矿+探矿权范围内共有权益金属量锡19.07万吨。兴业矿业子公司银漫矿业共生矿锡金属平均品位为0.755%,银漫矿业具备年生产锡金属7500吨的能力。 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开采的锡矿产受品位下滑、资源限制、生产成本攀升等因素影响,原生矿产量增长有限。随着技术条件的不断进步,未来再生锡的供给比例将增加。除原生矿外,再生工业也是锡的重要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再生锡比例占总精锡量的20%-25%。 2022年9月-2023年2月国内精炼锡产量变化走势: 》点击查看SMM锡产业链数据库 方正中期期货报告中认为,2023年,供给方面国内锡矿资源的紧缺将一定程度抑制精炼锡的产出,而从缅甸等国进口锡矿的增加将弥补国内供应缺口。印尼天马精锡产量在2022年大幅增长,预计2023年将持续增产,需求消费方面,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是维持锡消费增长的关键。下游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将推动锡消费两万吨左右的增量。 锡业股份表示,从全球锡行业长期发展来看,锡资源稀缺性日益显现,传统主产区资源品位下降趋势不可逆,行业长期资本开支不足,叠加近年来疫情、环保及金属价格大幅震荡等因素抑制锡行业相关投资增长,预计2023年中国及全球供给均有收缩预期。 需求方面: SMM看好未来光伏行业发展对锡需求的拉动;消费电子属于锡终端产品领域,在国家、行业政策支持下,今年渐渐走出2022年低落情绪,产品销量能否好转需关注经济整体恢复程度以及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因此传导至上游锡产业链需要较长时间的“历练”。 中银证券在研报中表示,2023年—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分别约340GW、450GW,同比增速分别约42%、32%,其中国内需求分别为130GW、170GW,同比增速分别为44%、31%。 锡业股份2022年上半年净利同比增58.38%,消费端,在稳经济政策逐步落地实施的推动下,锡下游应用领域景气度有望回升将带动需求逐步恢复。一方面,在电子器件小型化影响逐步减弱的背景下,考虑到消费电子行业下半年进入传统备货旺季,“元宇宙”、“万物互联”、“数字经济”等应用场景快速发展预计将带来电子设备新增需求和更新换代需求,叠加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需求的提升,电子焊料用锡需求有望企稳回升。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光伏组件中重要元件光伏焊带用锡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促进锡消费较为稳定的增长亮点。 锡业股份表示,锡金属应用领域和需求前景广阔,2022年底国内消费电子产品销量逐步走出磨底阶段,2023年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 展望: 目前锡矿供应仍紧张,在2023年全球锡矿产量小幅下滑的预期下,2023年国内锡锭产量也将有小幅下降预期。伴随需求逐渐复苏,SMM预计今年光伏焊带对锡的需求仍将表现强劲;集成电路、消费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和锡化工的需求表现将逐渐企稳;而镀锡板的需求量仍有较高不确定性。预计国内锡的消费将会有2-3%的小幅增长,呈现出逐渐恢复的趋势。 锡业股份认为,供给端弹性偏低,而需求有持续增长的预期,行业供需缺口有望持续扩大,加之通胀等因素影响,对锡金属价格中枢有较强支撑。 推荐阅读: 》锡业股份:新能源领域将成为锡消费增长的中期驱动力 》锡业股份:预计2023年中国及全球锡供给均有收缩 》全球储量已大幅下滑超50% 新能源打开锡产业成长空间 》春节假期扰动生产 1月精锡产量环比明显回落【SMM分析】
2月23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2023年1月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简况。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对掌握的企业样本数据统计,2023年1月全国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环比增长1%,同比增长36.5%;硅片产量环比减少11.9%,同比减少4.1%,其中单晶硅片产量占比约98.3%;电池片产量环比减少5.6%,同比增长24.8%,其中单晶电池片产量占比约94.7%;组件产量环比减少16.8%,同比增长18.3%,其中单晶组件产量占比约99.5%;逆变器产量环比减少45.5%。
光伏产业链的瓶颈正从硅料向其他环节转移。 除少数几家头部(硅片)企业,多数专业化企业反映石英坩埚限制了拉晶产出。这主要是因为,海外两家 石英砂供应企业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而坩埚内层又必须采用进口石英砂,国产石英砂替代的效果不理想,因此 多数企业在产能爬坡过程中加大坩埚采购量 。 中泰证券日前也在报告中指出,从调研情况来看,高纯石英砂供应仍紧缺(尤其是内层砂)。目前国产内层砂价格或超10万/吨,进口砂散单价格或更高。 硅片厂商对石英砂保供需求迫切,对价格仍有较高容忍度。预计石英砂仍存较大涨价空间 ,涨价品种或以中内层砂为主。 ▌石英砂涨价幅度或超出预期 石英坩埚是单晶炉内装放高温硅熔液的器皿,作为硅片生产环节中的关键耗材,其质量对直拉单晶硅片影响重大。 由于在多次使用后,石英坩埚会出现微气泡并影响纯度,长期使用后同一砂锅后,必须更换,而砂锅也因此具备了稀缺的消耗品属性。民生证券预计, 2022/2023年石英坩埚市场规模47亿元/113亿元,同比增长157%/138% 。 进一步来说,光伏高纯石英砂作为制备石英坩埚的重要原材料,受到下游光伏扩产拉动显著。 在石英砂品种中,由于进口砂质量相对更加稳定可靠,坩埚厂商一般选择将其作为内层砂使用。而中信证券指出, 高品质石英砂的质量将成为下游非硅成本差异的胜负手,对硅片企业次生成本及产品品质影响大 。 不过, 石英砂供应持续紧张或将逼迫硅片企业降低坩埚品质追求 。国金证券预计,硅片企业或将妥协使用内层砂占比较低的低品质砂锅,以期维持开工率。但此举付出的代价是,降低单只坩埚使用时长,从而导致坩埚成本、拉晶电耗、单位折旧等非硅成本上升。 整体上看,招商证券指出, 2023年石英供需紧张相对明确,涨价时间及幅度可能会超出预期 。中泰证券也给出了类似预期,其预计2023年高纯石英砂将持续存在供需缺口,特别是 一季度-三季度缺口更大(几乎没有新增产能),价格有望迎来“重估”窗口期 。 据不完全统计,A股中,已布局石英坩埚/石英砂的公司有:
天合光能披露2022年度业绩快报,该公司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852.48亿元,同比增长91.6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7.11亿元,同比增长105.6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4.95亿元,同比增长125.80%。基本每股收益为1.73元/股。 报告期内在全球和国内“碳中和”政策的引领下,公司持续发挥全球化品牌和渠道优势,光伏产品业务快速发展。光伏组件出货量和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公司的品牌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此外,公司应对复杂环境的经营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对原材料成本、海运成本等综合成本的有效管控,公司光伏产品的市场需求及产品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