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5个
锰酸锂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LiMn2O4,通常为尖晶石相,黑灰色粉末,易溶于水 。 锰酸锂主要为尖晶石型锰酸锂,尖晶石型锰酸锂是Hunter在1981年首先制得的具有三维锂离子通道的正极材料,一直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及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它作为电极材料具有价格低、电位高、环境友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是最有希望取代钴酸锂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主产区: 目前国内锰酸锂主要生产地在湖南、贵州、河南、广西等地区。 制备工艺 制备工艺主要包括高温固相法、熔融浸渍法、微波合成法、水热合成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 1.高温固相法。基本工艺流程为:混料→焙烧→研磨→筛分→产品。 2.熔融浸渍法。其在固相法制备尖晶石型锰酸锂中是较好的一种方法,能够得到电化学性能优良的正极材料,但由于操作复杂,条件较为苛刻,因而不利于工业化。 3.微波合成法。其用于材料的合成与传统的高温固相法明显不同。利用该方法进行制备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材料,可以大大缩短合成反应时间。 4.水热合成法。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晶体结构稳定,晶态匀整,因此合成的物质具有优异的物理与电化学性能。 5.共沉淀法。研究表明,与固相反应相比,共沉淀法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不仅电化学容量更高,循环寿命更长,而且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反应速度快等优点。 6.溶胶凝胶法。其实际上是共沉淀法的一个分支,制得的LiMn2O4具有优异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但是由于成本高等问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产业链图 锰酸锂的生产原料主要是以锰酸锂型的电解二氧化锰或者电池级四氧化三锰和碳酸锂烧制而成。根据电池的规格与参数,锰酸锂又分为容量型和动力型,动力型的锰酸锂多应用于电动二轮车、农用车和环保车中。容量型的锰酸锂则适用于低端数码,如:无人机、扫地机器人、充电宝等。
12月1日,“镍产业链龙头”力勤资源正式登陆港交所,中金公司、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据披露,力勤资源上半年业绩“井喷”,实现营收99.79亿元,同比增长144.1%,净利润达22.9亿元,同比增长24.7倍。 力勤资源是一家镍全产业链公司,业务涵盖上游镍资源整合、镍产品贸易、冶炼生产、设备制造与销售等在内的多个产业环节,同时完成了对镍产业链环节的垂直整合,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不锈钢行业等下游领域。 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1年的镍产品贸易量计算,力勤资源全球排名第一。此外,力勤资源的镍矿贸易量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均为中国第一,其中,2021年市场份额为26.8%。 据悉,力勤资源的收入主要来自镍产品贸易及生产,其次是设备制造销售和其他业务。其中,镍产品贸易包括红土镍矿、镍钴化合物、镍铁三大产品。 业绩方面,2019年至2021年,力勤资源实现净利润为5.67亿元(人民币,下同)、5.18亿元、12.6亿元。尽管2020年受印尼政府实施出口禁令影响,业绩短期内有所下降,但随着出口禁令的解除,力勤资源业绩在2021年迎来爆发,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0.5%和143.2%。 今年上半年力勤资源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镍钴化合物自2021年开始贡献收入。上半年,该业务实现收入39.67亿元,占比39.7%;毛利润为24.02亿元,毛利率高达60.6%,带动综合毛利率提升至30.9%。另一方面,力勤资源镍产品的下游需求市场主要系不锈钢及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收入份额43.3%,同比提升了39.6个百分点。 特别的是,力勤资源核心的三费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占比收入都比较小,上半年分别为0.43%、4.81%及1.08%。 作者:楚芸玮
锰,化学符号是Mn,在自然界以氧化物、氢氧 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硅酸盐和硼酸盐等状态产出。现已知的锰矿物有150种,其中最有经济价值的是软锰矿和硬锰矿,锰含量可达50~70%左右。在冶金工业中,锰矿按照矿石类型又可分为氧化锰矿和碳酸锰矿,氧化锰矿主要应用于锰合金、锰铁合金、电池级硫酸锰、电解二氧化锰、电池级四氧化三锰;碳酸锰矿多应用于电解锰。 锰矿全球资源、储量情况 全球锰矿资源储量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南非、巴西、澳大利亚等地区。2021年全球已探明的锰矿储量约15亿吨(金属量)。其中,南非的储量最高,占比约43%;其次为巴西和澳大利亚,储量占比均为18%;其他地区的储量占比均在10%以下。而中国锰矿储量仅占4%,且矿石质量较差,以贫矿为主。其次我国近80%的锰矿属于沉积或者沉积变质型,该类矿床分布面广,矿体呈多层薄层状、缓倾斜、埋藏深,需要进行地下开采,开采技术条件差,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6%。叠加国产锰矿品位低,难以满足下游生产需求,因此我国锰合金及锰化工的锰矿需求多依赖于进口。 进口锰矿情况 我国目前进口锰矿主要来自于南非、加蓬、澳大利亚、加纳,截至2022年9月,南非进口锰矿占比可达49%,主因南非锰矿品位较低,锰合金对其的消耗量较大,其次是加蓬矿和澳矿。其他占比仅17%。 从品位角度来看,澳矿和加蓬矿品位较高,分别为46%、44%。南非半碳酸锰矿属于36%~37%的中品位。而中国锰矿储量较低,且品位较低,因此在氧化锰矿方面高度依赖进口,SMM预测2022年中国氧化锰矿的进口占比95.8%,受自然约束,未来这一情况也难以改变。反之,碳酸锰矿方面,中国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低于氧化锰矿,主因锰三角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且电解锰厂基本都有自己的矿山,所以不太需要外采 。 进口锰矿规格参数: 锰矿的市场需求 目前,氧化锰矿需求大致分为两类:电池类、合金类,我国作为铁合金生产大国,对锰矿的需求量较高,因此锰合金需求占比可达90%。而锰合金又包括锰铁和锰合金,作为第二大铁合金,锰合金的需求比重远高于锰铁,占比约82%。电池类需求占比仅为10%,1吨高纯硫酸锰需消耗0.8吨左右的氧化锰矿,比电解二氧化锰和四锰多消耗0.2吨左右的氧化锰矿,因此在电池类需求,高纯硫酸锰的需求占比最高。碳酸锰矿方面,国内电解锰生产主要用国产碳酸锰矿(Mn13-14%左右),一吨电解锰约消耗7吨左右碳酸矿,但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天元锰业因有加纳矿权,所以主要消耗进口加纳矿(Mn27%),一吨电解锰约消耗3.7吨加纳矿。综合来看,锰合金的需求对锰矿供需格局的影响最为显著,锰矿贸易商值得多加关注。
国产大型民用飞机迎来商业化里程碑。据大飞机杂志,中国民航局11月29日向中国商飞公司颁发C919大型客机生产许可证(PC)。 生产许可证主要是保证C919的生产商中国商飞具备生产能力,且产品需符合经批准的型号设计。民航局下发这张通行证, 标志着C919离批量生产只差“临门一脚” 。 根据适航管理要求,C919只有取得了中国民航局的适航证,才能作为合格航空器载客运行。适航证一般指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和单机适航证(AC)这三大证件。 这三种证书在管控范围上层层递进,重要性和获得难度逐次下降 。 9月份,中国民航局为C919颁发了型号合格证(TC),它相当于航空器的“准生证”,其作用在于对飞机的设计是否满足适航标准进行认可。 接下来,C919还需拿到单机适航证(AC),它是适航审定部门对每架飞机制造符合性的批准,表示这一架飞机可以安全运营 。 ▍C919将跻身万亿市场 产业掘金需踏准节奏 C919对标波音B737和空客A320,是民航主力机型。除了国内航空公司及国内相关企业外,美国通用电气以及部分境外航空公司亦有意向订购 C919。 天风证券10月17日报告数据显示,C919已累计获得订单约1060架,按照6.53亿元(0.99亿美元)的目录单价计算,则累计潜在销售额约6921.8亿元(1049.4亿美元)。 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未来20年,中国航空市场单通道喷气客机需求量6295架,若按C919目录价格6.53亿元人民币计算,国内单通道客机的市场空间4.1万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商飞、空客和波音对未来民航市场的预测,全球民航客机市场空间约为中国市场的5倍。 不过,当前国产大飞机在核心系统部件配套上对国外的依赖程度较高,飞机的动力系统、航电飞控系统、燃油系统、电源系统、起落架等关键领域,或直接采用国外成熟的产品和技术,或是由中外合资企业制造,产业链国产化率仍有明显提升空间。 下一步,C919 的任务将会是提高产能、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以及逐步提升国产化率。 长城证券便表示,长期来看,C919有望获取全球窄体客机赛道中的 1/3 市场份额,但中国商飞想要实现与波音、空客三足鼎立,还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以及逐步提升国产化率、关注产能的提升。 具体来看,天风证券和中泰证券均认为,国产大飞机不同系统部件的本土化进度或有所不同,这将使未来国内大飞机产业链不同企业的受益节奏有所差异。 综合这两个机构的观点,若将大飞机产业链中国内企业的受益节奏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分别为:
工业母机代表了国家工业发展水平,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机床市场,在发展工业母机以及高端制造行业依然存在着较多瓶颈难题。在当前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背景下,机床也必须要向中高端发展。机构指出,目前我国中低端机床已基本实现本土替代,但产品性能与海外产品仍存在一定差距;高端机床则基本依赖进口,本土化率不到10%,国产机床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标的:华东数控(002248.SZ)、华中数控(300161.SZ)、科德数控(688305.SH)、创世纪(300083.SZ)。 我国自2009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大工业母机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2020年我国工业母机生产总额为178.03亿美元,全球占比29%,工业母机消费总额为254.87亿美元,全球占比32%。 同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母机进口国与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但存在较大贸易逆差。2020年我国工业母机进口额共54.68亿元,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额共37.19亿元,贸易逆差达17.49亿元。从出口结构来看,我国主要出口低端工业母机,进口高端工业母机,进口均价远高于出口均价,从侧面反映高端工业母机竞争力不足。因此只有向高端产品转型,才能提高产品溢价能力。此外,高端工业母机严重依赖进口,其下游主要为航空、军工等高精尖领域,因此亟需国产替代。 近些年随着中国制造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重视,工业母机的地位也逐渐显现。2021年8月,国资委强调要针对工业母机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积极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 国家工信部近日也在主题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及,“我国工业母机行业整体处于世界第二梯队,接下来将继续做好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事实上,我国长期以来支持和鼓励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工业母机产业自主开发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满足了国内重点行业对制造装备的基本需求。目前,该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国防安全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2000-2011年国内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快速增长,并在2011年达到历史最高的88.68万台。 22Q4以来政策层面不断加大制造业投资重视程度,系列组合拳推动力度较大,将充分拉动通用设备需求量。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税收优惠方面均有政策利好,此外,国内首批机床ETF获得证监会批复正式面世,助力机床产业加速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母机迎也新一轮更新替换高峰。通常机床的设计使用寿命约为8-10年,经历多年高强度使用后,加工精度和稳定性均会出现下降。专家表示,机床的使用寿命约为10年,由于需要更新换代,行业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我国机床整体产量在2011年达到历史顶峰,2015-2019年为行业低潮期,2020年起呈现新一轮景气周期,目前仍处于上行阶段。有机构预测,随着制造业企稳,2024年国内工业母机市场规模将超过5700亿元人民币。 华鑫证券研报指出,工业母机是工业现代化基石、高端制造的基础,政策扶持力度较强,高端机床广泛运用在航空航天和战略性武器装备,当前我国工业母机高端化/国产化空间仍然广阔。且从产量与海外订单情况看2022年以来国内工业母机景气度整体呈现底部复苏。 申万宏源发布研究报告称,我国机床行业大而不强,国产机床厂商与海外品牌技术差异较大,同时高端数控机床设备大量依赖进口。随着国内企业持续进行技术研发,目前已可以逐渐实现部分核心零部件的自制。随着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出台,高端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被日益重视,推动工业母机自主可控进程,高端机床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开源证券称,顶层设计+资金支持,工业母机产业链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2022Q3机床产量降幅小幅收窄,头部机床企业财务数据表现优异,中高端机床在国内供给中的占比提升,掌握核心技术的头部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当前机床行业上游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水平仍较低,2018-21年我国数控系统国产化率由20.68%提升至25.36%,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相关概念股: 科德数控(688305.SH):是国内稀缺的“五轴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完整产业制造商,机床85%以上的关键功能部件都来自自主研发。 创世纪(300083.SZ):专注于数控机床等高端智能装备业务,核心的钻攻机系列产品累计交付量超过70000台,目前已成为3C细分领域国产设备龙头。 华东数控(002248.SZ):主营业务为数控机床、普通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研发、生产和销售数控机床、普通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包括数控龙门铣床(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磨床、数控外圆磨床、万能摇臂铣床、平面磨床、动静压主轴等机床和功能部件。 华中数控(300161.SZ):主营业务为数控系统、机电一体化、电子、计算机、激光、通信等技术的开发、技术服务及产品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教育教学方案服务、新能源汽车伺服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器、新能源汽车控制器、车身轻量化。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