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41

  • 南山铝业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营收为71.89亿元,同比减16.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8.29亿元,同比减18.96%。前三季度营收为216.9亿元,同比减18.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21.42亿元,同比减24.81%。 1、氧化铝: 2023年三季度受下游电解铝市场开工、部分氧化铝企业生产受限等因素,为国内氧化铝市场带来利好支撑,推动氧化铝价格整体呈现上行态势。其中,7月份氧化铝呈稳中上行态势,价格维持在2,790元/吨左右;进入8月份,云南电解铝企业陆续复产投产,市场需求向好,叠加氧化铝期现价差扩大,电解铝企业采购积极性活跃等因素,推动氧化铝价格持续上行。2023年三季度氧化铝均价为2,848.11元/吨左右,较去年同期下跌约3.78%。 2、铝锭: 2023年三季度,随着上游原料价格企稳上涨,配合基本面低库存、强消费等多因素共振,铝价呈现企稳单边上涨趋势。7月下旬,在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等铝增量需求拉动及国内铝锭社库累库不及预期背景下,铝材出口同比下滑的利空影响得以抵消,本月铝价企稳运行;8-9月份,进入消费旺季,用铝需求进一步提升,叠加氧化铝、预焙阳极、动力煤等原材料维持高位对铝价形成了强三角支撑,电解铝价格上涨至19,583元/吨左右。2023年三季度电解铝均价为18,764元/吨左右,较去年同期上涨约1.69%。

  • 紫金矿业三季度净利同比增45.22% 前三季度铜、金、锌矿产量均同比增长

    紫金矿业10月27日晚间发布的三季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250.08亿元,同比增长10.19%;归母净利润161.65亿元,同比下降3.01%;基本每股收益0.615元。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8.63亿元,同比增长45.22%,环比增长21%,对于三季度业绩增加的原因,紫金矿业公告称:公司充分把握市场机 遇,积极组织生产,主要产品产量和销量同比增加。 对于主要生产经营数据,紫金矿业介绍: 2023年1-9月公司矿产金产量同比增加22%,矿产铜产量同比增加13%,矿产锌产量同比增加5%; 矿山企业毛利率为50.29%,同比下降6.09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为15.16%,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与2023年第二季度环比,2023年第三季度矿产金产量环比增加8%,矿产铜产量环比增加8%,矿产锌产量环比下降3%;第三季度矿山企业毛利率为47.65%,环比下降2.21个百分点。 此外:紫金矿业同日还公告称,为充分发挥公司金融板块与主业的协同作用,降低公司跨境投资及产业链投资涉及的市场波动风险,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及风险有效控制的前提下, 公司拟授权金融板块的下属企业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开展期货及衍生品交易业务,获取一定投资收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公司及股东创造更大的收益。 公司授权金融板块的下属企业使用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及不超过1亿美元或等值外币的交易保证金、权利金等进行其他期货和衍生品业务,亏损限额最高为3000万元及500万美元或等值外币。投资范围包括:挂钩境内外股票、大宗商品、外汇、固定收益等大类资产的期货、期权、场外等衍生产品。在上述额度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 紫金矿业此前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主营矿种产能稳步提升、再创新高,实现矿产铜49万吨、矿产金32吨、矿产锌(铅)24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4.2%、19.6%、5%。实现营收1503亿元,同比增长13.5%,受金属价格整体受挫和新冠疫情时期累积的成本上升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出现下滑,但环比增长39%。

  • 老牌房企首开股份计划出售瑞泰商管背后 前三季度亏损出现大幅增长

    9月初转让北京项目股权后,老牌房企首开股份计划再度转让资产。 10月27日晚间,首开股份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北京首开瑞泰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泰商管”)100%股权及全部债权。 首次挂牌股权转让价格,不低于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授权机构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经资产基础法评估,瑞泰商管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7.67亿元。 这意味着,瑞泰商管首次挂牌股权转让价格将不低于7.67亿元。不过,最终成交金额以公开交易结果为准。 对于转让瑞泰商管的原因,首开方面表示,“公司进行资产转让有利于快速回笼资金,优化公司财务状况,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符合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 “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多家房企出现亏损,首开股份出现大幅亏损并不意外。进行资产转让可快速回笼资金,能够快速缓解其资金压力。”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表示。 就在首开股份发布转让资产的同一日,其还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首开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26.4亿元,同比增长68.37%;净利润亏损30.65亿元,亏损同比大增438%。 “归母净利润减少,主要是公司年初至报告期末平均毛利率11.99%,较上年同期下降9.65个百分点;非上市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降低,以及确认联合营企业投资损失所致。”首开方面表示。 据悉,首开股份今年前9个月计提减值,对净利润造成了一定影响。 公告显示,首开股份预计2023年1-9月公司计提各类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共计5.74亿元,其中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2.48亿元,资产减值损失3.27亿元。 此外,首开股份前9个月签约金额也出现下降。“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共实现签约面积169.84万平方米、签约金额447.33亿元,与公司内部年度计划有一定偏差。”首开方面表示。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首开股份四季度能够成功转让瑞泰商管,叠加已经出售的北京联宝房地产有限公司股权,其全年利润亏损局面或将得到缓解。 据悉,在转让瑞泰商管之前,2023年10月9日,首开股份还出售了其持有的北京联宝房地产有限公司61.5%股权,首开股份获得转让价款为4.24亿元。 现金及负债方面,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首开股份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34.4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为非流动负债136.1亿元,同比增加33.43%。

  • 面板产业全面回暖!TCL科技扣非环比增超7倍 小尺寸需求增长成后市亮点

    今年以来,在显示厂商的积极调控下,大尺寸面板价格持续走强。27日下午,TCL科技(000100.SZ)三季报出炉,扣非环比增超700%,此外,彩虹股份(600707.SH)、深纺织A(000050.SZ)等显示产业链其他厂商Q3业绩亦喜人,显示产业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 展望后市,分析人士表示,在面板厂战略重心由市占率转为利润回报的背景下,行业供需关系有望长期保持平稳,面板价格已经由过去强周期下的大幅波动,转为具有合理利润的窄幅波动;随着大尺寸面板进入止涨回稳阶段,中小尺寸面板成为产业链Q4盈利重点。 根据TCL科技三季报,公司Q3实现营收479.6亿元,同比增长14.21%,环比增长4.92%;归属净利润12.71亿元,同比增长431.95%,环比增长42.88%;扣非净利润11.08亿,同比增长187.92%,环比增长752.86%。 在下游需求没有明显回升的情况下,提高盈利能力是业绩回暖重点。Q3,TCL科技毛利率17.90%,同比提升9.41个百分点,环比提升3.03个百分点。 分业务来看,Q3公司半导体显示业务扭亏,实现营收256.8 亿元,同比增长 73.0%,环比增长 25.8%,实现净利润18.2 亿元,单季扭亏为盈;光伏板块因硅片价格下行等原因,业绩下降,TCL中环(002129.SZ)Q3实现净利润16.52亿元,同比下降24.2%、环比下降27.7%。 除TCL科技外,已披露的产业链其他厂商Q3业绩亦明显转好。 面板上游偏光片厂商深纺织A三季报显示,公司Q3实现营收8.27亿元,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2.04;归属净利润3028万元,同比增长114.49%、环比增长30.51%;扣非净利润2668万元,同比增长174.16%、环比增长22.87%。 另一大尺寸面板商彩虹股份披露Q3业绩,公司Q3实现营收33.67亿元,同比增长66.81%、环比增长13.08%;归属净利润5.76亿元,同比增长159.13%,环比增长202.63%;扣非净利润5.441亿元,同比扭亏,环比增长225.77%。 展望后市,面板产业的盈利点发生变化。根据群智咨询最新TV面板价格报告,近期,大尺寸面板价格止涨回稳。尽管价格仍维持在相对高点,但是此前面板厂商因积极控产等原因带来的强势地位发生变化。 群智咨询(Sigmaintell)TV面板资深分析师李晓燕告诉记者,尽管四季度进入全球销售旺季,但渠道及终端品牌普遍缺乏信心。因此,整机厂商从8月开始减少采购控制库存,全球电视面板采购需求陷入持续低迷。面板厂减产力度亦随之加大,但整体控产力度赶不上需求回落幅度。 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供需模型数据显示,四季度全球LCD TV面板市场供需比(面积基准)为7.5%,供需转向宽松。 不过,随着进入消费电子品牌出新旺季,中小尺寸面板需求开始回升。 群智咨询研究显示,10月份不同技术别智能手机面板价格走势总体呈现“稳中上涨“趋势,Q4部分规格LTPS项目价格存在上涨可能。群智咨询(Sigmaintell)移动事业部研究总监王晓雅表示,随着旗舰手机Mate60系列、苹果iPhone15 系列等陆续发布,手机屏幕需求增长。目前行业库存回归到安全水位、零部件备货恢复到正常需求节奏。

  • 赛力斯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近50% 净亏损近9.5亿

    10月27日晚间,赛力斯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48亿元,同比下降47.25%,净利亏损9.5亿元,前三季度净利亏损22.94亿元。 关于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赛力斯在公告中提到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1、营业收入本报告期变动主要受本报告期销量同比下降影响;2、赛力斯汽车新款产品问界新M7系列车型于9月中下旬发布及交付,随着公司产品的逐渐交付,公司的营业收入有望明显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报显示,北向资金在第三季度增持赛力斯913.33万股,截至9月30日,北向资金持有该股2496.01万股。 受益于新车超预期大卖,赛力斯股价也水涨船高,近几个月表现尤为强势。自9月12日上市以来,AITO问界新M7系列在汽车市场激起不少水花,创下“25天大定超5万辆、单日大定突破7000台”的佳绩。 受此影响,赛力斯在二级市场也备受追捧,随着后续暴涨,总市值最终突破千亿市值大关。截至今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79.81元/股,总市值达1203亿元。今年以来该股大涨99.57%,涨势最为迅猛的时间则集中在近两个月。

  • 前三季营收净利双降 立昂微:半导体行业底部开始显现

    受半导体行业产能过剩及需求疲软等影响,立昂微今年业绩已现颓势,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双双下降,且净利降幅较大。 今日晚间,立昂微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13亿元,同比减少11.66%;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减少71.1%;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5.57亿元,同比下降35.48%。 单看第三季度,立昂微营收为6.71亿元,同比下降6.05%;归母净利润为1173.58万元,同比下降91.51%。值得一提的是,今年Q2公司业绩同比降幅收窄,环比改善显著,但Q3业绩再度令人失望。 盈利能力方面,今年前三季度立昂微毛利率一路下滑,由Q1的29.67%降至Q3的23.58%;同时,公司Q3净利率为-0.76%,较Q2净利率环比下降18.18个百分点。此前,立昂微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表示,产品毛利率水平受订单、销售价格、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立昂微解释,主要系公司所处行业景气度偏弱、市场需求疲软、销售订单下降,且部分产品价格有所下调导致营业收入下降,而随着新增产线的转产相应固定成本增加,导致产品毛利下降和存货减值增加,以及本期计提了2022年11月发行的33.9亿元可转债利息费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导致公司净利润及主要财务指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9月12日立昂微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表示,“从公司的在手订单、销售价格趋势、客户反馈的库存情况等方面看,我们认为半导体行业的底部开始显现。”这意味着,公司Q4业绩或有望改善。 据财报,今年前三季度立昂微期间费用总额为2.35亿元,同比上升94.21%,主要系财务费用大幅增长。公告显示,1-9月公司财务费用为1.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1.77%,主要系本期计提了2022年11月发行的33.9亿元可转债利息费用所致。 其他财务指标方面,截至三季度末,立昂微货币资金26.78亿元,较年初减少12.87亿元,主要系公司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持续投入使用影响所致;公司应付票据4.26亿元,较年初增加2.26亿元,主要系供应商采购增加票据结算所致。 同日,立昂微公告称,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对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合计为8533.52万元,其中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7907.94万元,导致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合并利润总额减少8533.52万元。

  • 投资收益“救场” 盛新锂能三季度净利环比增长

    锂电行业需求增速放缓,锂盐价格下滑,锂盐厂盛新锂能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均同比下滑,但受非经常性损益影响,Q3公司归母净利环比大幅增长。盛新锂能萨比星矿山的锂精矿已经在陆续发往国内,印尼6万吨锂盐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 盛新锂能27日公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28亿元,同比下降18.55%;净利润10.95亿元,同比下降74.83%。 具体至第三季度的业绩情况,盛新锂能Q3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同比下降37.77%;净利润4.83亿元,同比下降63.68%,环比增长226.95%;扣非净利润1175万元,同比下降99.13%,环比下滑92.2%。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公司第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4.72亿元,盛新锂能Q3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取得的投资收益为5.38亿元,为公司持有的成都兴能公司债权得到清偿的投资收益,而半年报中该项收益仅为2769万元。 对于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减少,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所处的锂电行业需求增速放缓,锂盐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回调所致。同时,原材料价格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成本55.9亿元,同比增加110.22%,综合导致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等财务指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盛新锂能业务主要侧重于上游锂矿开发及锂盐和金属锂产品的生产,但目前公司锂精矿自给率低。而此前,成本倒挂后锂盐厂大面积检修减产上演,盛新锂能也宣布,结合锂盐价格的下行形势,10月将对致远工厂生产线进行正常检修。 据悉,盛新锂能目前已建成锂盐年产能7万吨,其中致远锂业4万吨/年、遂宁盛新3万吨/年,规划的印尼氢氧化锂产能5万吨/年和碳酸锂产能1万吨/年,以及盛新金属一期5000吨锂盐产能,预计今年投产。 在此基础上,盛新锂能9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盛景锂业2万吨碳酸锂项目可作为遂宁盛新3万吨锂盐生产基地的柔性生产安排;公司可灵活调节遂宁盛新锂盐生产线中间段硫酸锂溶液,将其加工为氢氧化锂或碳酸锂。 有关锂资源供应进展,盛新锂能此前表示,萨比星矿山的锂精矿(预计生产规模20万吨/年)已经在陆续发往国内,印尼6万吨锂盐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

  • 受锂电材料价格大幅下行影响 永太科技三季度净利亏损进一步扩大

    受锂电材料价格大幅下行影响,今年永太科技(002326.SZ)颓势难掩,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持续下降,Q3净利亏损进一步扩大。 今晚,永太科技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1.12亿元,同比减少36.25%;归母净利润亏损9936.46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5.5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6460.33万元,上年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5.33亿元。 进入第三季度,公司的亏损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公告显示,Q3永太科技营收同比减少32.34%,归母净利润亏损1.38亿元,上年同期净利为5814.23万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永太科技归结为锂电材料业务、贸易业务的销售收入下降较多所致。 永太科技表示,今年1-3季度,公司锂电材料主要产品六氟磷酸锂虽然出货量同比有所增加,但受短期内上下游供需关系变化的影响,该产品的市场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较多,导致产品销售收入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碳酸锂在上年末和本年初的市场价格处于较高水平,期初原材料库存备货量相对较多,导致前三季度锂电材料产品总体成本也相对较高。在销售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下,公司锂电材料板块上半年的产品毛利率、毛利额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 同时,前三季度公司医药类产品的终端市场需求有所减少,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的销售价格以及销售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根据财报,今年前三季度永太科技整体毛利率为15.3%,较上一年度同期的30.27%接近“腰斩”。分季度看,公司1-3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24.81%、14.66%、6.89%,呈下降趋势。 在营业收入、毛利率均下降的影响下,2023年1-3季度永太科技实现毛利额同比减少10.01亿元。与此同时,公司期间费用总额较上年同期增加0.75亿元,主要系财务费用大幅增长。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为8278.03万元,同比增长208.38%。 不过,公司主业层面也有亮点。据悉,目前永太科技年产15万吨电解液项目已通过了下游客户审计,申请的IATF16949认证也已经获得符合性声明(LOC)。永太科技表示,基于下游新能源汽车持续向前的发展趋势,随着未来相关产品产能的陆续投产和产业链布局的进一步完善,公司在锂电材料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将不断提升。

  • 璞泰来三季度净利润同环比双降 负极材料降价“阴霾未散”

    产能消纳和价格下行压力下,璞泰来(603659.SH)Q3净利同环比双降,行业最新分析显示,负极材料跌价趋势或将持续,四季度价格持续承压。 璞泰来27日发布三季报,公司Q3营业收入38.82亿元,同比下降1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4亿元,同比下降63.02%;环比下降46.13%。 对于业绩下滑,璞泰来表示,今年以来,负极材料行业因产能供给充足、下游电池客户进入去库存阶段,供求环境阶段性失衡,行业普遍面临产能消纳和价格下行的压力。 另一方面,公司前期高成本负极库存在第三季度消纳,使公司部分负极材料产品毛利率空间收窄,叠加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因素,公司负极材料产品单位盈利大幅下行。 除负极材料外,璞泰来表示,公司的涂覆加工、隔膜基膜、PVDF、粘结剂、自动化装备等业务持续放量,受益公司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材料国产化替代及成本改善等因素,各环节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增长,进而部分对冲了今年负极材料行业带来的盈利水平下滑。 据悉,2022年璞泰来已形成15万吨以上的负极材料有效产能,其中包括11万吨石墨化加工及10万吨碳化加工配套产能。 璞泰来总经理陈卫此前在半年报业绩会上表示,公司项目均按照规划进度分期稳步建设,四川紫宸一期10万吨负极项目预计于今年年底投产,二期10万吨负极项目预计于2024年一季度投产,8万吨负极项目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但负极材料价格仍无反弹信号。尚太科技10月26日发布的调研公告中表示,目前的低位价格,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压缩至成本线附近,甚至很大比例企业已经开始亏损,在此背景下,目前价格维持企稳状态,2024年价格走势可能主要取决于行业成本的变动趋势。

  • 煤价下行致三季度净利下降近两成 中国神华煤炭出口销售首次归零

    受煤炭价格下行的影响,中国最大的煤炭上市公司中国神华(601088.SH)第三季度的净利润持续下滑。 第三季度,中国神华营业收入830.25亿元,同比下跌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9.90亿元,同比下降16.7%;扣非归母净利润148.41亿元,同比下降17.1%。 中国神华在三季报中表示,利润减少主要系煤炭业务受煤价下行与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所致。 运营数据方面,中国神华第三季度商品煤产量81.3百万吨,同比增加4.5%;煤炭销售量114.6百万吨,同比增加15.6%。聚乙烯与聚丙烯的销售量分别为8.78万吨与8.73万吨,分别同比增加3.5%与5.4%。 煤炭的产销量虽同比上升,但仍难抵煤价下滑。分合同来看,中国神华前三季度的煤炭销售超过80%仍通过长协销售,但受益于煤炭供应宽松局面,通过销售集团销售的现货占总销量的比例在今年超过了10%,但现货价格却同比下降了22.5%。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几年公司仍有少量煤炭出口,但今年出口销售首次归零。发电业务方面,中国神华燃气发电与光伏发电的规模有所增加,但大头仍是燃煤发电,在第三季度,中国神华燃煤发电的发电量与售电量均出现近4个点的下滑。 对于四季度煤炭行业的走向,中国神华预计煤炭经济将保持总体平稳。水电出力、极端天气、煤炭安全生产形势等因素将对煤炭供需产生短期影响,可能在部分时段、局部地区出现供应偏紧的局面。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