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41个
据洛阳钼业消息:4月29日,洛阳钼业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1.21亿元,同比增长4.15%;归母净利润20.72亿元,同比增长5.53倍;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91亿元,同比增长30.83倍;基本每股收益0.1元,同比增长5.67倍。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净额为54.78亿元,同比增长17.98%;净资产收益率3.46%,比上年同期增加2.84个百分点。 铜钴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首季“开门红”背后,是铜、钴等主要产品的产量实现同比大幅跃升。财报显示,洛阳钼业铜钴板块产铜14.75万吨,同比增长122.86%,产钴2.52万吨,同比增长392.23%,双双创下单季历史最高产量纪录。 公司钼、钨、铌、磷肥的产量分别为3474吨、1921吨、2506吨和27.88万吨,保持稳定或同比增长。 公司销量同样旺盛。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铜销量为12.55万吨,同比增长43.61倍;钴销量2.43万吨,同比增长23.87倍;钼、钨、铌的销量分别为3408吨、1773吨、2507吨,同比分别增长19.52%、18.58%和12.44%;在贸易端,公司精矿产品销量为76.93万吨,精炼金属产品销量为64.91万吨。 同时,公司通过精益管理,整体成本有所下降,提升了盈利能力。如第一季度铜的毛利率为48%,较2023年提升2.7个百分点;铌的毛利率为38%,较去年提升4个百分点。 2024新增铜产量排名全球矿企第一 首季“开门红”为2024年公司全年业绩增长奠定了基调。公司TFM混合矿三条生产线已于2024年3月完全达产。目前,TFM总计拥有5条生产线,铜产能达到了45万吨/年,作为副产品的钴产能达到3.7万吨/年。以此计算,TFM跻身全球前十大铜矿山,第二大钴矿山。 KFM拥有9万吨铜、3万吨钴以上的产能,是全球最大钴矿山。今年以来,KFM一直快节奏生产,连续三个月产铜量突破1.4万吨。 外界普遍预计:在TFM和KFM的加持下,铜将成为2024年公司运营的最大亮点之一。参照52万-57万吨的铜产量指引,公司2024年最高铜增量在15万吨以上。从全球各大矿企的公开数据看,洛阳钼业已成为2024年全球铜新增产量的最大来源。 作为支撑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金属,铜的需求未来将持续提升,而供给相对不足。高盛(Goldman Sachs)的预测较为乐观,其最新报告中认为2024年精炼铜将短缺42.8万吨,并预测未来一年铜价将达到每吨12,000美元。 在此背景下,洛阳钼业提出新一轮铜产能扩张计划,公司将推进TFM三期和KFM二期开发,在2028年实现年产80万-100万吨铜的目标。
盛新锂能5月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萨比星矿山年产锂精矿约20万吨,已实现达产。目前公司已建成矿石提锂的锂盐产能7.2万吨;锂矿资源方面,公司下属的奥伊诺矿山已建成锂精矿生产规模约为7.5万吨/年(折合碳酸锂约1万吨),津巴布韦萨比星矿山已建成锂精矿生产规模约为20万吨/年。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对境内外锂矿资源的关注与投资,不断提升锂矿原料的自给率。 4月28日晚间,盛新锂能发布2024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净利同比转亏。其一季报显示,盛新锂能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2.13亿元,同比下降56.42%;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1.44亿元,同比下降131%。净利润下降主要系锂盐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且原材料价格变动较产品有所滞后所致。 东吴证券点评其一季报的研报指出《业绩符合预期,矿端自供率稳步提升》:24年Q1公司归母净利-1.4亿元,环减63%,符合市场预期。24Q1销量环增近50%,24年有望同增60%左右。公司已建成锂盐产能7.7万吨,我们预计24Q1公司锂产品销量1.5万吨左右,环比增加近50%。产能方面,印尼6万吨锂盐(5万吨氢氧化锂+1万吨碳酸锂)预计2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遂宁规划1万吨项目,一期5000吨已于23Q4投产,24年新增产能投产贡献增量;我们预计24年有望出货8-9万吨,同增60%左右。24年矿端自供率达到40-50%,木绒矿预计25年贡献增量。子公司奥伊诺矿业拥有业隆沟锂辉石矿和太阳河口锂矿,业隆沟锂矿已于19年投产,原矿生产规模40.5万吨,折锂精矿约7.5万吨,我们预计24年产量维持7万吨左右。萨比星锂钽矿5个矿权原矿生产规模90万吨,折锂精矿约20万吨,已于23年5月投产,我们预计24年产量20万吨+;木绒锂矿正在办理探转采手续,我们预计25年有望投产。总体来看,24年矿端我们预计有望出货近30万吨精矿,折3.5万吨LCE+,矿端自供率达到40-50%。精矿采购方面,公司与金鑫矿业、DMCC公司、Pilbara等境内外企业签署了长期承购协议,24年2月公告2024-2026年分别向Pilgangoora采购8.5/15/15万吨精矿,折LCE约0.9/1.6/1.6万吨LCE。Q1费用率环比下降明显,存货较年初减少。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 盛新锂能4月1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惠绒矿业下属的木绒锂矿探矿权转采矿权相关手续的办理正在积极推进,后续如有重要进展,公司将根据相关规定及时进行披露。 此外,被问及“盛新的金属锂生产线已经正式投产了么?目前产能多少?未来还有进一步扩产的计划或者规划么?”盛新锂能4月1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金属锂项目已于2020年投入生产,目前已建成产能500吨。公司看好金属锂行业的发展前景,重点加强工艺、技术和研发工作,持续强化在超薄超宽锂带方面的技术积累以及与相关客户的合作沟通,超薄超宽锂带实现小批量生产;未来公司将根据金属锂的市场需求等情况适时扩大生产规模。 盛新锂能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9.51亿元,同比下降33.96%;归母净利润7.02亿元,同比下降87.35%;扣非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降97.7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0亿元,同比下降11.69%;报告期内,盛新锂能基本每股收益为0.7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0%。公司2023年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2.4元(含税)。盛新锂能公告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变化相比于2022年锂盐行业供需紧张,产品价格暴涨;2023年锂盐需求增速放缓叠加供给持续释放,导致供需关系发生变化,锂盐价格出现趋势性下行,且全年下跌幅度较大。锂盐行业的巨大变化对公司生产经营和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公司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强对行业趋势的研判,统筹部署各项经营管理工作。
金岭矿业4月20披露一季度报显示: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6.64%;归母净利润2206.43万元,同比增长34.29%;基本每股收益0.04元。 金岭矿业4月1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主要产品为铁精粉,没有金矿业务。 金岭矿业3月23日发布2023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4亿元,同比增长5.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5亿元,同比增长15.82%。公司方面确定的2023年度分红预案为拟10派1.2元(含税),预计将派发现金7144万元。 金岭矿业202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共生产铁精粉105.07万吨,销售105.20万吨;生产铜精粉金属量693.52吨,销售693.42吨;生产球团矿27.68万吨,销售28.17万吨;加工生产钒钛球团矿29.35万吨,销售31.21万吨。公司主要产品需求量及价格主要受钢铁行业和其他下游行业的影响,2023年公司业绩实现同向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要产品铁精粉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 金岭矿业表示,2023年,在国内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铁矿石价格指数呈现出先涨后跌再涨趋势。公司产品为磁性铁精粉且为自熔性矿,是各大钢厂的原材料,加之品位高,S、P、SiO2、TiO2等有害元素含量低,产品销路较好。公司继续推进与山钢集团的合作,通过股份托管协议,控股股东由金岭铁矿变更为山钢集团,加强了与控股股东的协同效应,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岭矿业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属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主营业务是铁矿石开采,铁精粉、球团矿的生产、销售及机械加工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铁精粉、球团矿,副产品铜精粉。全资子公司金召矿业以铁矿石开采、销售为主,控股子公司喀什球团以生产、加工、销售球团矿为主。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铁矿石来源于自产和外购,生产模式则是按照公司生产技术部年初制定的生产计划以及市场情况进行生产。公司产品主要销售渠道以黑色冶炼企业及各大钢厂为主。
根据智通财经了解,无论是从股价抑或业绩来看,大全新能源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经历都十分“坎坷”。 市场层面上,3月股价一度冲高至30美元附近,但现已回落至19美元,逼近年初的历史低点;刚刚披露的一季报则延续下滑态势,其中公司营业收入29.82亿元,同比减少38.6%;净利润3.3亿元,同比下降88.64%;毛利率为17.4%,相对于2023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18.3%也下降了将近1个百分点。 一季度已过,硅料价格继续探底,仍未显现出止跌迹象。种种悲观信号,都令投资者不由担忧,大全新能源的下行周期何时见底? 业绩表现持续下滑 实际上,在此前披露的2023年全年业绩中,大全新能源各项财务指标已有大幅“缩水”。全年营业总收入163.29亿元,同比下降47.22%;归母净利润57.63亿元,同比下降69.86%;扣非净利润57.76亿元,同比下降69.84%。 而在业绩下滑的同时,公司各项费用却大幅增长。2023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52.62%,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3.57%,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47%,财务费用由去年同期的7872.84万元变为3.31亿元,期间费用率为0.53%,较上年同期下降0.25个百分点。 根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报告期内,大全新能源大客户依赖问题较为明显。2023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136.40亿元,占总销售金额比例为83.52%,公司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55.96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67.89%。 尽管多晶硅价格下跌拖累业绩表现,公司财务指标仍处于健康范围内。全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87.41亿元,同比下降43.12%;自由现金流为79.86亿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16.42%;年末资产负债率为13.44%,相比上年末上升0.58个百分点。 产能过剩态势凸显,硅料价格何时等来拐点?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大全新能源的主要产品为高纯多晶硅,主要应用于光伏电池,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根据下游生产硅片的不同,可将高纯多晶硅分为单晶硅片用料和多晶硅片用料。 受到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供给量大幅增加影响,2023年多晶硅价格快速回落。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2023年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多晶硅全国产量超过143万吨,同比增长66.9%;同年,多晶硅、组件产品价格降幅均超过50%。 “量增价减”的态势从大全新能源的财报中就可见一斑。据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大全新能源的多晶硅售价在190.42元/公斤,而截至2024年4月1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数据显示,多晶硅致密料成交均价4.87万元/吨(相当于48.7元/公斤),相较上一次报价下跌18.83%。 招商银行研究院报告指出,硅料行业具有技术门槛高、投资成本大、扩产周期长等特点,多晶硅料的扩产周期一般为12-18个月,产能爬坡期普遍在3-6个月,而下游的硅片、电池片等环节扩产时间约6-9个月,爬坡期仅3个月左右,硅料的扩产周期远高于下游其它环节。 展望2024年,业内扩产脚步不停,产能过剩问题料将持续。据硅业分会统计,2024年仍有约123万吨新增产能投产,预计全年硅料产量或将达260万吨,而新增装机需求约160万吨。 对此,大全新能源也在年报中坦承,“若未来业内扩张产能持续释放致使供需关系发生不利变化,多晶硅价格将进一步下行,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不过,作为深耕硅料环节多年的龙头企业,大全新能源在市场份额与生产成本上的优势也不可忽视。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多晶硅产量超143万吨,而大全新能源的多晶硅产量为19.78万吨,约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13%,规模在业内处于第一梯队; 而在成本控制方面,2023年公司全年含销售费用在内的单位生产成本达到48.70元/kg,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且显示出逐季度下降的良性趋势。相比之下,二线企业的硅料成本价大概在超过5万元/吨接近6万元/吨的区间。 硅料领域的“技术路线之争”? 尽管在过去一年中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却并不意味着大全新能源能够“高枕无忧”,随着更低成本的颗粒硅异军突起,大全新能源也将面临新技术路线带来的竞争压力。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当前主流的多晶硅生产技术主要有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因不同的产品形态分别被称为棒状硅和颗粒硅。目前硅料市场上以生产工艺较为成熟的棒状硅为主,颗粒硅则具备碳排少、能耗低、成本低的优点。2023年上半年已有企业的颗粒硅生产成本达到35.68元/公斤,明显低于大全新能源的棒状硅生产成本。未来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良,其生产成本还有望进一步降低。 纵观2023年行业趋势,在硅料的价格压力下,已有不少企业转而布局颗粒硅。据华夏能源网统计,2023年布局颗粒硅的企业由2家增长到7家,产能也由2022年的不到16万吨,增至2023年的40万吨,规划产能更是达到90万吨。 对此,大全新能源显得较为保守,公司副董事长徐翔曾公开表态称,目前颗粒硅还有很多瓶颈要攻克,而西门子法棒状硅质量远远高于颗粒硅,其言下之意似乎并无布局颗粒硅的计划。 不过,近期颗粒硅与棒状硅的价格差距逐渐缩窄,似乎对大全新能源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兆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N型棒状硅成交均价为5.25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为4.75万元/吨;亦有上市公司2023年的颗粒硅平均售价达到7.68万元/吨,而大全新能源全年硅料单位销售价格为8.11万元/吨,每吨价格差距仅为4300元。 在硅料价格持续承压的市场环境中,颗粒硅带来的成本优势不言而喻,而大全新能源棒状硅的市场份额是否会被颗粒硅迎头赶上,仍存在相当多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大全新能源目前的布局重点显然更多押注在高纯N型硅料上面。光伏晶硅电池技术以硅片为衬底,根据硅片的差异区分为P型电池和N型电池。N型电池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但转换效率天花板更高,因此近年来逐渐成为行业潮流。 2024年一季度,大全能源成功实现N型多晶硅料产量4.3万吨,N型多晶硅料销售3.7万吨,N型多晶硅料生产及销售占比分别达到69.0%及68.6%。公司在其2024年一季报中透露,内蒙古包头二期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计划将于2024年第二季度建成投产,该项目实施达产后,公司累计年产能可实现30.5万吨。由于该内蒙产线已具备100%生产N型硅料的能力,预计2024年全年公司的N型料销售比例将达到70%以上。 小结 经过多年发展,光伏硅料产业现已进入竞争下半场。在需求和库存的双向压力下,预计业内企业表现不断分化,成本和效率将成为考验企业运营稳健性的重要因素。硅料价格难有起色的情况下,2024年对于大全新能源来说将是更具挑战性的一年。
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销售商高通(QCOM.US)在美东时间周三盘后发布第二财季业绩,数据显示,第二财季营收达93.89亿美元,同比增长1%,超出分析师一致预期93.2亿美元,净利润23.26亿美元,同比增长37%,除去部分项目的每股收益为2.44美元,超出分析师一致预期2.32美元。 公告发布后,截至发稿,该公司股价在延时交易中上涨了约3.77%,报170.33美元。该股周三收涨于164.11美元,今年以来上涨了13%。 第二财季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了1%,与上一财季16%的增幅相比有所放缓。但高通此次在报告中提到,本季度中国市场的表现是一大亮点。 该公司在中国向当地手机制造商销售技术,中国市场是高通终端的最大市场,本季度业绩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在中国取得的进展。本财年上半年,该公司在中国的手机销售额激增了40%,该公司称,“这反映了我们强大的竞争定位和需求的复苏”。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诺·阿蒙(Cristiano Amon)一直在努力通过进军个人电脑、汽车和其他市场来减少对手机芯片的依赖。但高通仍严重依赖手机需求,尤其是中国市场。 CEO阿蒙表示,在该市场上,包括小米、荣耀、一加科技、Oppo和Vivo在内的本地客户正推动需求增长,并认为这些公司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并没有输给重新崛起的华为。 此外,阿蒙称,华为重新进入市场有助于激发人们对安卓系统的兴趣,而安卓系统通常与高通芯片搭配使用。此前,华为已被美国政府列入黑名单,阿蒙指出,根据美国贸易限制,高通公司仅向华为出售不太先进的4G手机零部件,且预计明年这项业务将逐渐减少直至退出。 阿蒙称:“我们未看到中国安卓高端市场疲软的迹象。” 展望未来,高通对下一财季销售和利润做出了乐观的预测,表明在经历了两年的低迷之后,手机需求正在增长。在下一季度,高通称营收将达到88亿至96亿美元,除去部分项目,每股收益将在2.15美元至2.35美元之间。分析师预计营收将达90.8亿美元,每股收益将达2.16美元。 这一展望表明,智能手机市场已开始反弹,与高通公司关于2024年需求将逐步恢复的预测相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明天发布财报的苹果公司和安卓手机制造商三星电子公司是高通公司的主要手机客户。但苹果公司的iPhone依靠的是高通公司的连接芯片,而不是主处理器。 此外,高通负责为网络连接设备制造电子产品的物联网部门(IoT)因库存过剩而受到影响,本季度营收下降了11%,达12.4亿美元。高通的汽车业务营收增长了35%,达6.03亿美元。 高通利润的另一部分来自于所有现代移动网络的基础技术授权。无论手机制造商是否使用高通公司的芯片,都将支付这些费用。
美东时间周三盘后,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供应商——高通公司发布了全面好于预期的第二财季业绩报告,表明手机需求在经历了两年的低迷之后正在复苏。 受财报利好推动,高通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大涨4.11%,今年迄今该股涨幅已达约17%。 具体数据 财报显示,高通当季经调整营收93.9亿美元,略高于预估的93.2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2.44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15美元增长了13.5%,也超出预期的2.32美元。 据了解,高通的主营业务分为以芯片产品为主的半导体业务(QCT),以及负责知识产权授权的技术许可业务(QTL)两大板块。其中,QCT部门是其主要营收来源,由三大板块组成,分别是占营收比重最高的手机终端芯片、新崛起且收入增长最快的汽车芯片,以及物联网芯片(IoT)。 具体而言,当季QCT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长1%至80.3亿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的80亿美元。 其中,来自手机芯片的营收同比增长1%至61.8亿美元,低于上一财季16%的增幅。但高通表示,中国是一个亮点。作为手机最大的市场,中国的手机销量在上半财年飙升了40%,“反映出我们强大的竞争力和需求的复苏。” 高通首席执行官Cristiano Amon一直在努力通过进军个人电脑、汽车和其他市场来减少对手机芯片的依赖。但高通仍严重依赖手机需求,尤其是中国市场的需求。他表示,在中国市场,包括小米、荣耀、一加科技、Oppo和Vivo在内的“大客户们”正在推动高通手机芯片的需求。 “我们没有看到中国安卓(Android)高端市场出现疲软的迹象。”他说。 此外,汽车芯片的收入同比增长35%至6.03亿美元,连续三个季度创新高并突破6亿美元大关;物联网芯片收入同比下滑11%至12.4亿美元。 最后,QTL营收同比增长2%至13.2亿美元,高于预期的13.1亿美元,扭转了去年四季度同比下滑4%至14.60亿美元的颓势。这部分业务的税前利润率高达71%,主要是向高通的5G或蜂窝技术集成的技术授权费用 业绩指引 高通预计,该公司第三财季的营收将在88亿美元至96亿美元之间,区间中点高于华尔街预期的90.8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将在2.15美元至2.35美元之间,也高于市场预测的2.16美元。 这一展望表明,智能手机市场已开始反弹,与高通预测的2024年需求将逐步恢复一致。有分析人士认为,高通能发布这样的指引,可能是因为该公司正在大举押注的端侧AI领域。 Amon表示,汽车芯片销售连续三个季度创新高,公司还即将推出骁龙Snapdragon X平台,并在多个产品类别中实现领先的端侧AI功能。 他还称,需要最先进芯片的“高端”或“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手机,对高端产品有着强劲需求。一些领先OEM厂商推出了第一代搭载端侧AI功能的旗舰安卓智能手机,其中不乏中国厂商。 “客户希望在他们的终端设备上启用人工智能,我们将受益。”Amon说。
截至4月30日收盘,华菱钢跌9.38%,报5.22元/股。 消息面上,华菱钢铁2024年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主营收入370.48亿元,同比下降7.13%;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下降43.13%,环比略有下滑。业绩下滑主要是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行产生剪刀差,侵蚀钢铁行业利润。 华菱钢铁一季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国内经济运行仍呈现缓慢回升态势,钢铁行业继续深度调整,下游开工延缓,钢厂订单持续承压,钢材价格整体表现低迷,原料价格强势局面未变,钢铁企业利润大幅收窄。公司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生产经营保持相对稳定。 华菱钢铁4月2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从四大矿山进口的铁矿石按照普氏指数定价,与采购规模和低库存策略关系不大。公司长期坚持精益生产和低库存运营策略,原燃料均“按需采购”。 被问及:目前汽车板二期的产能爬坡进展如何?下游产品认证进展到哪一步?“华菱钢铁4月2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2023年汽车板二期项目投产为VAMA贡献了部分增量,以工业板为主。目前二期项目产线认证和专利产品认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已完成部分合资车企和新能源车企的认证工作,力争2024年二期项目达产。 华菱钢铁4月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2023年公司钢材出口销量156万吨,同比增长26.04%,涵盖宽厚板、薄板、无缝钢管和工业线棒材等大类产品,且全部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未来,公司将继续拓展中东、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积极抢抓海外订单。 华菱钢铁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38.97亿元,同比下降2.50%,归母净利润为50.79亿元,同比下降20.38%,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2.73亿元,同比下降44.25%,资产负债率为51.67%。公司销售毛利率为9.40%,同比下降0.92个百分点,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74元,同比下降20.38%,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为9.54%,同比下降3.24个百分点。 国海证券4月4日曾发布研报称,给予华菱钢铁买入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利润稳居行业前茅;2)控费控支提升经营效益,研发费率稳步提升助力产品高端化;3)极致对标挖潜,实现全系统降本增效;4)产品应用多点开花,多品种高端化布局;5)新建产能及产线升级多数已投产,2024年将迎来业绩释放期。风险提示:政策调节力度超预期;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公司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风险。 华福证券4月1日曾发布研报称,给予华菱钢铁买入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较强定价能力抵御降价压力,产品结构优化业绩韧性凸显;2)销研产围绕高端化同步发力,品种钢销售占比持续提高;3)分红比例提升如期兑现,回报机制稳定性强。风险提示:1)钢价不及预期;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成本上涨超预期。
》查看SMM金属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2024年4月30日讯: 截止至2024年4月30日,所有公司2023年的年报已经披露完毕。我们SMM统计发现共有19家上市公司有铜冶炼厂,较23年增加三家,分别是飞南资源和高能环境,这两家铜企均为危废产铜企业,还有中金岭南,其收购了东营方圆。这十九家上市公司分别是:铜陵有色(000630)、江西铜业(600362)、金川国际(02362.hk)、大冶有色(00661.hk)、云南铜业(000878)、紫金矿业(601899)、豫光金铅(600531)、西部矿业(601168)、锡业股份(000960)、恒邦股份(002237),中金黄金(600489)、白银有色(601212),金田铜业(601609),锌业股份(000751),北方铜业(000737),浙富控股(002266),飞南资源(301500),高能环境(603588)和中金岭南(000060)。 一、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从上表可以得知,2023年营业收入多数上涨: 大冶有色营业收入同比增幅最大,达到33.06%,主要原因是铜冶炼厂复产,电解铜产量大幅增加。 恒邦股份营业收入同比涨幅第二大,达到31.03%,主要系本期主要产品黄金销售收入增加所致。 2)2023年只有一半企业的净利润跟随营业收入同比上升,可见企业利润下降增产不增收。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白银有色净利润增幅最大,达到149.37%; 3)从扣非净利润额来看,2023年只有10家企业的扣非净利润为正,有七家企业冲上10亿元以上。紫金矿业的扣非净利润额最高为211.19亿元,继续蝉联最盈利的企业。第二位是江西铜业为53.74亿元;第三位是中金黄金为29.86亿元。 二、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及其变化情况 从上图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2023年阴极铜的平均毛利率为5.64%,较2022年的4.96%上升0.68%。铜加工费上升是主要原因, 2023 年铜精矿长单加工费均价为88 美元/吨,较2022 年的65 美元/吨上升23美元/吨,涨幅35.38%。 2023年黄金的平均毛利率为8.90%,较2022年的5.67%上升3.23%。 2023年硫酸的平均毛利率为-63.59%,较2022年的41.65%下降105.24%。 此外,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项数据是,那就是矿山产铜精矿,紫金铜业和中金黄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的矿山产铜精矿的平均毛利率高达42.34%,虽然较22年下降12.93%吗,但仍远远高于冶炼产铜的利润。 三、 各冶炼厂的年末库存情况 2023年各大冶炼厂年末库存普遍都不高且较22年下降,增量最多的为白银有色,其库存大增1.39万吨,原因是本年阴极铜产量比去年增加。其次是云南铜业增量为1.2万吨,主要由于西南铜业搬迁,增加部分库存以保障部分下游客户短期用量需求,以便有过渡期组织新的货源。多数企业常年只留不到3千吨库存跨年;2023年年底只有三家企业留超1万吨库存跨年,分别是江铜的1.61万吨、云南铜业的1.71万吨和白银有色的1.58。冶炼厂留存库存总量为6.06万吨,较去年增加0.89万吨,占比为0.81%,较去年的0.75%上升0.06%。 四、各冶炼厂的精炼铜2023年产量及2024年生产计划 上述十八家铜冶炼厂的2023年全年电解铜的产量共982.23万吨,增量为107.59万吨,同比增加12.3%,经历22年低速增长后(仅增加3.1%)后,23年产量重新大幅增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产量为1298.80万吨,这18家企业占全中国电解铜产量的75.63%,该数据较上年同期下降3.43%,我们预计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以后行业集中度将重新提高。 具体到各家冶炼厂的情况:18家冶炼厂仅有2家企业出现小幅减产,其中金田铜业因设备升级改造产量下降0.99万吨,北方铜业因检修和升级改造产量下降0.81万吨。增量最大的为江西铜业,全年阴极铜产量209.73万吨,成为第一家产量达到200万吨以上的企业, 23年产量同比增加25.79万吨,增加14.02%;其次是中金岭南,产量40.35较22年增加15.05万吨;再次是金川集团,产量为116.91万吨较22年增加14.91万吨, 另外,统计他们2024年的生产计划可知:24年将合计生产1056.19万吨,增加73.96万吨,增幅7.5%, 24年有3家冶炼厂产量增幅在20万吨左右。其中,增量最大的是:大冶有色,增量达到24.48万,主要是冶炼厂的复产导致。其次是,江西铜业,计划增加22.27万吨,原因得益于是恒邦股份新冶炼厂的投产。再次是北方铜业,计划增加19.06万吨得益于侯马冶炼厂的投产。此外,也有4家冶炼厂有减产,减量最大的是云南铜业,主要原因受云铜本部冶炼厂搬迁影响,据其公告称搬迁最多影响10万吨的产量。总体来看:虽然今年铜精矿加工费持续走低,但未能阻挡铜冶炼厂的扩张步伐。
据报道,得益于人工智能(AI)热潮带来的广泛投资,三星电子的半导体业务自2022年以来首次恢复盈利,且在一季度利润激增。 这家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发布最新财报称,Q1实现净利润6.62万亿韩元(48亿美元)。这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测的5.63万亿韩元,是上年同期的四倍多。当季销售总额为71.92万亿韩元,其中芯片销售额为23.14万亿韩元,预估22.52万亿韩元。 这一结果突显出,为现代电子产品和人工智能提供动力的存储芯片需求在经历严重低迷后开始反弹。三星电子股价在周二首尔早盘交易中一度涨逾2%。 三星正试图扭转因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引发的长达一年的下滑。2023年,三星电子半导体部门亏损14.9万亿韩元,整体营业利润跌至15年来的最低水平。 有迹象表明,市场正在逐步反弹,部分原因是OpenAI的ChatGPT问世后,对用于开发人工智能的芯片需求暴增,由此对高端存储芯片的需求因此大增。也正因为如此,三星芯片部门(DS)一季度实现营业利润1.91万亿韩元,好于预期,也是该部门在连续四个季度亏损后首次恢复盈利。 韩国本月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4月前20天,半导体出货量正引领该国出口额增长,较上年同期增长43%。 三星电子在财报中表示,预计本季度和今年下半年芯片需求将保持强劲,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行各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需求。 从中长期来看,三星正试图在快速扩张的高带宽内存(HBM)市场上赶超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SK海力士。后者上周公布了2010年以来最快的营收增长速度,并表示整体内存需求正稳步增长,原因是DRAM市场和NAND市场的价格出现了两位数的上涨。 HBM是一款新型的CPU/GPU 内存芯片,简而言之就是将很多个DDR芯片堆叠在一起后和GPU封装在一起,实现大容量、高位宽的DDR组合阵列。HBM能够实现大模型时代的高算力、大存储的现实需求。因此,HBM正逐渐成为存储行业巨头实现业绩反转的关键力量。 三星电子表示,已开始批量生产最新HBM产品——HBM3E 8H(八层堆叠),并计划在第二季度批量生产下一代HBM芯片-HBM3E 12H(12层堆叠)。此外, 由于公司专注于HBM的生产,预计下半年先进DRAM产品的供应将受到额外限制。
兴业银锡发布业绩报显示,一季度公司营收为7.64亿元,同比增66.51%;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为2.29亿元,同比增1539%,主因报告期公司主营矿产品产销量同比增加,营业收入增加所致。 2023年,兴业银锡营收为37亿元,同比增77.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9亿元,同比增457.41%。报告期内,锌精粉、铋精粉、铅精粉、锡精粉、低品位锡精粉、金精粉产量分别同比增加 32.76%、100%、203.67%、110.74%、588.23%、100%。 》兴业银锡:2023年净利同比增457.41% 金属产销量均明显增加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