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001个
从六月镁产品出口整体表现来看,累计出口量继续保持下行趋势。具体来看,镁粉和镁合金在五月经历集中出口采购后,目前已进入传统需求淡季,两类产品出口量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而镁锭由于价格回调,叠加企业季度性采购节点因素,出口量环比有所回升。不过从整体出口订单情况观察,各主要出口区域仍保持谨慎采购态度,终端需求疲软特征十分明显。 根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6月我国镁锭出口总量达到20,393吨,较上月环比增长14.38%,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下降9.63%。从上半年累计出口数据来看,1-6月镁锭累计出口量共计122,021吨,较2024年同期减少10.64%,这一数据充分反映出当前镁锭出口市场需求持续收缩的整体态势。 从六月镁锭出口目的地分布来看:荷兰作为欧洲地区最主要的镁锭进口中转港,依然保持着我国镁锭第一大出口目的国的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对荷兰出口量呈现持续萎缩态势,6月出口量仅为3,110吨,同比大幅下滑55.69%。与此同时,印度市场表现抢眼,6月进口量达到2,719吨,环比增长29.47%,在欧洲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背景下,印度正逐步改变我国镁锭出口的传统格局。此外,亚洲和北美市场整体需求保持稳定,其中日本和韩国市场的采购活跃度有所提升。 虽然六月原本是传统的采购旺季,但镁行业整体出口表现仍然不及预期。当前市场呈现出典型的供需双弱特征:一方面,国内镁厂普遍采取减产措施导致供给端持续收缩;另一方面,海外市场需求受到多重因素制约,包括镁合金应用技术推广进度缓慢、国际海运费用波动加剧,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引发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等。在这种复杂环境下,下游客户普遍采取更为保守的采购策略,严格控制采购节奏和库存水平。 此外,7月7日出台的国家税务总局2025年第17号公告强化了出口企业所得税监管,要求代理出口业务必须披露实际货主信息。这一新规将于2025年10月1日开始执行,将有效规范镁行业出口秩序,遏制"买单出口"等违规操作,推动行业回归真实贸易本质。SMM将持续跟踪政策实施对镁产品出口价格及贸易模式的影响,及时提供专业分析。
SMM7月21日讯: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发布,SMM统计2025年6月我国未锻轧锰;废碎料;粉末出口量为24032吨,环比减少9.24%,同比减少26.14%。锻轧锰及锰制品出口量为4554吨,环比增加89.92%,同比增加25.47%。2025年6月电解锰及锰制品合计出口量2.86万吨,环比减少1.03%。 6月出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为:6月国内电解锰厂挺价意愿强烈,市场低价货源难觅,报价及市场成交都保持在较高水平。然而,海外市场对高成本货源接受度偏低,叠加常规采购淡季影响,询盘及采购均显清淡,需求增量有限,导致整体出口量环比再次出现小幅下滑。 》点击查看SMM锰现货报价 》点击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SMM7月20日讯, 据海关数据,2025年6月中国进口镍铁总量104.1万实物吨,环比上升22.8%,同比上升50%;折合金属量来看,6月进口镍铁总金属量13.1万镍吨,环比上升25.2%,同比上升48.2%。1-6月镍铁累计进口量约555.74万实物吨,同比上升28.4%,累计进口量约67.82万金属吨,同比上升约22.8%。 分类别看,6月NPI和FeNi进口均出现增量。NPI方面,6月NPI进口量突破百万吨级,总量约101.8万吨,环比上升约23.2%,同比上升约53.9%。6月不锈钢价格进入下跌通道,进入消费淡季以及前期不锈钢产量以及社会库存高位,不锈钢价格震荡下行。部分钢厂由于成本倒挂的影响,已出现减产,对NPI需求有所减弱。与此同时,NPI价格在下游负反馈的影响下,价格延续偏弱运行,而成本高位导致冶炼厂亏损较大。部分贸易商在此期间有囤货心态,虽然在钢厂当期需求量走弱,但价格下探空间有限的背景下,贸易商囤货情绪拉动了对海外NPI的需求。进入7月,不锈钢淡季的影响仍未结束,叠加海外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较强,不锈钢产量仍有下行预期,对NPI的需求走弱,另外印尼NPI产量有下滑预期,可出口量减少,预计进入国内总量较6月有所下滑。 FeNi方面,6月FeNi进口量出现小幅增长,6月FeNi进口量约2.37万实物吨,环比上升8.5%,同比下滑28%。从进口国别方面来看,6月主流进口国别中来自巴西、哥伦比亚的总量增幅较大,环比分别上升596.4%、29.2%,同比分别上升234.1%和下降12.8%。另外减量部分来自韩国以及新喀里多尼亚,环比分别下降19.4%、21.8,同比分别下降53.5%和下降51%。进入7月,不锈钢产量出现下行预期,且镍价上行修复,钢厂对FeNi的需求量或有所下滑,预计7月进口FeNi总量或较6月走弱。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发布,SMM统计2025年6月我国锰矿总进口量为268万吨,环比减少8.80%,同比增加25.23%。1-6月累计进口1446万吨,同比去年同期增加3.43%。 6月锰矿进口量环比减少的主要原因为:锰矿下游合金厂成本倒挂,开工率仍处于相对低位,出货量有所减少,对锰矿需求量相对减少,因此进口量有所下滑。
据海关总署在线查询平台数据显示,中国6月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234.97万吨,环比下降1.91%,同比上升1.77%。其中前两大供应国智利和秘鲁输送量都继续回落,秘鲁输送回落幅度更大,下滑幅度在15%附近。今年年中国内冶炼厂和海外矿商谈下的长单加工费归零,且国内铜精矿现货加工费仍然低位徘徊,暗示矿紧局面暂时难以缓解。 以下为2020年3月以来中国铜矿砂主要进口来源国供应情况: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在线查询数据显示,中国6月精炼铜出口量为79008吨,环比大增逾一倍,不过不及去年同期水平。6月份,由于国内正值需求淡季,沪铜上方存在压制,但是此前LME铜库存下滑较多,伦铜走势持续强于沪铜,出口窗口持续打开,冶炼厂出口动能较强。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一、价格走势回顾 2024年四季度以来,在不锈钢厂高排产导致供给宽松,以及高镍生铁、高碳铬铁等原料过剩、价格下跌的双重影响下,不锈钢价格呈现同步震荡回落的态势。 进入2025年一季度,受印尼镍矿配额审批政策提振,高镍生铁价格止跌反弹。同时,不锈钢厂在1-2月进行年度检修,导致不锈钢产量显著下降,价格也随之止跌反弹。 然而,二季度初,美国大幅加征进口关税,引发期货盘面恐慌性下跌。加之3月起不锈钢产量大幅回升,市场供给再度宽松,期货仓单库存及社会库存均处于高位,现货价格大幅跟跌,至5年以来的新低。尽管随后美中谈判取得成果,关税政策给予90天缓冲期,且不锈钢厂因成本倒挂压力频繁传出减产消息,但市场下游终端仍持谨慎观望态度。此外,进入传统消费淡季,市场整体成交依旧较为清淡,库存压力持续偏大,导致二季度以来不锈钢现货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 二、产量态势分析 近年来,不锈钢产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截至2024年,不锈钢年产量已攀升至3785万吨,月均产量高达315万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不锈钢的月均产量均维持在300万吨以上。进入2025年上半年,不锈钢的月均产量预计将超过330万吨,其中3月份的产量更是达到了358万吨的历史新高。尽管近期受消费疲软和成本倒挂的压力影响,不锈钢产量有所下降,但整体供给宽松的局面仍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三、库存状况解读 自2024年以来,不锈钢产量持续高位运行,导致其社会库存也一直维持在历史高位水平。据SMM数据显示,自2025年3月起,不锈钢社会库存始终在100万吨上下波动。不锈钢厂对下游代理贸易商施加的接货压力不断加剧,贸易商在出货回款的巨大压力下,不得不选择让利成交。这种持续的高库存状况,极大地压缩了不锈钢价格的反弹空间。 四、进出口形势洞察 2025年上半年,中国累计不锈钢进口量为88.31万吨,累计同比下降24.14%。累计不锈钢出口量为279.131万吨,累计同比下降2.41%。累计净出口量为190.81万吨,累计同比上涨12.51%。 上半年,美国对全球大幅增加进口关税,中国不锈钢行业也受到较大冲击。尽管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直接对美国不锈钢出口的占比较低,根据海关数据,自2022年以来,中国对美国不锈钢出口占比在2%至4.5%之间。然而,仍存在出口至越南、泰国、印度等地进行进一步加工的情况,以及不锈钢相关制品和以不锈钢为零配件的商品出口。尽管中美关税政策目前处于暂缓状态,但90天缓冲期已逐步接近尾声,后续政策仍不明朗。此外,关税政策作为特朗普政府的核心政策之一,后续存在再次收紧的风险。虽然不锈钢直接对美国出口量有限,但考虑到间接出口以及本轮关税政策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在短期抢出口缓冲期内,出口量可能不会出现明显下降,但这为不锈钢后续出口与下游消费埋下了重大隐患。 五、成本因素分析 以304不锈钢为例,在不锈钢供给过剩及宏观因素扰动的背景下,现货价格大幅下滑,近期持续处于成本利润倒挂状态。304不锈钢在现金成本下始终面临5%-8%的亏损,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不锈钢价格形成了成本支撑。近年来,国内铬铁产线和印尼镍铁产线新增投产,尽管部分落后产能退出,但整体行业开工率仍有所提升,导致高镍生铁和高碳铬铁市场供给过剩压力加剧。尽管一季度初镍铁和铬铁价格超跌,使得铬铁和镍铁冶炼厂生产热情下降,产量减少,且3月不锈钢厂增产需求提升,使得一季度铬铁和镍铁价格均有所上涨,但进入二季度后,不锈钢排产下降,铬铁和镍铁供给过剩问题再度凸显,价格持续回落。然而,不锈钢供给仍处高位,需求疲软,出货压力下,4月以来不锈钢价格大幅下跌,跌破不锈钢厂成本线。尽管原料价格同步走弱,但目前仍难以改变不锈钢厂成本倒挂的现状。 六、总结与展望 目前来看,尽管不锈钢市场已从前期低价中逐步走出,但下游终端消费依然疲弱。上半年不锈钢供给量相对宽松,社会库存及钢厂厂库压力均较大。尽管钢厂目前已启动减产计划并积极出货,但市场供需关系的再次平衡仍需一定时间。 展望下半年,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加剧,美国对华关税90天缓冲期已进入倒计时,不锈钢出口外需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风险。尽管国内积极扩大内需并出台相关政策以应对外部冲击,但近年来不锈钢传统需求占比较大的地产行业持续萎缩,不锈钢新兴需求的增长尚需时日。国内不锈钢厂同行竞争愈发激烈,行业利润率普遍较低。泰山钢铁破产,张浦股权易主青山,国家提出“反内卷”政策,旨在推动市场共同优化产业格局。中国不锈钢产业将逐步从量的竞争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新竞争赛道。
一、黑粉进出口新政解读 6月10日,中国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开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符合公告中进出口的锂电用再生黑粉原料不再属于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且再生黑粉原料不能与其他分类的再生原料混装,报关时同一报关单下不允许申报不同种类的再生原料。该电池黑粉进出口标准和2024年12月31日发布,2025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GB/T 45203-2024)一致,包含三元电池黑粉和三元极片黑粉。 需要关注的是,进口标准特别对 水溶性氟含量 指标进行了要求,其中三元黑粉含量需≤0.4%。氟离子主要来源是锂电电解液中的溶质六氟磷酸锂,容易腐蚀生产设备,影响提盐收率,还对环境有严重污染。此前海外湿法工艺在处理含氟废水废气的研发上进展缓慢,本次含氟标准要求对电池黑粉相对偏高,部分海外处理黑粉或难以满足进出口标准。 二、海外三元黑粉市场情况 根据SMM此前的分析,黑粉进口正式放开后,预计 美国、东南亚及日韩 将成为三元黑粉主要进口来源,而欧盟则因24年修订的锂电池及废物定性清单,依然禁止向中国(非OECD国家)出口锂电黑粉和废旧电池。从下表中可以看出,美国、东南亚和日韩的三元黑粉定价体系相对成熟,其价格系数会参考海外金属镍、金属钴价格,部分企业也会参考国内网站平台碳酸锂进行计价。 三、新政对我国硫酸镍市场产生的影响 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处于回收企业产能总体过剩,但废料供应有限的状态,且头部电芯厂已有打造闭环之势,市场流通量少。原料因供应紧张与成品价格形成倒挂,导致回收企业亏损严重。 1.短期影响:黑粉进口放量有望带来300镍吨再生硫酸镍增量 新政刚落地的一两个月内,预计黑粉进口不会立刻有显著增量反馈。但黑粉进口贸易开始放量后, 据SMM测算,新政单月有望为国内带来超过2000实物吨的三元黑粉及钴酸锂黑粉进口增量。反映到硫酸镍产量上,进口黑粉有望每月为国内贡献超过300镍吨的硫酸镍供应增量 ,这一量级约为放开前单月回收料产量的11%。在硫酸镍原材料中,黑粉当前占比在11%左右,这部分回收料增量预计也将带来超过1%的占比提升。 2.长期发展:动力电池退役有望提供可观的再生硫酸镍原料供应增量 过去几年新能源车销量激增,且电池技术和容量不断进步,带动退役动力电池潜在规模持续上行。按照动力电池7年的退役周期,预计2026年后电池报废率将显著增加, SMM预测2026年全球回收报废电池接近400Gwh,其中有30%来自海外 。远期黑粉供应量进一步提升或将带动原料价格下探,一定程度上降低回收企业硫酸镍生产成本。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点击查看SMM铜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 2025年6月我国铜废料及碎料进口量达18.32万实物吨,环比下降1.06%,同比增加8.06%。 从1-6月累计数据来看,进口量为114.54万吨,累计同比下降0.5%。(海关编码74040000)。 6月再生铜原料进口量并未出现超预期大幅下滑,SMM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冶炼需求强劲支撑 :国内铜冶炼厂因铜精矿供应紧张(TC自今年4月底起,一直维持在-43美元/吨附近),加大了对再生铜原料的依赖,再生铜原料成为关键原料补充。 进口来源的结构性调整 :尽管从美国的再生铜原料进口量大幅下降,但泰国、日本等主要供应国的进口量环比增加,弥补了部分缺口。美国再生铜原料转向出口至泰国、印度、日本、台湾等地,形成全球供应错配而非总量减少的情况。 进口窗口阶段性开启 :前期进口比价优势显现,进口盈利窗口开启,刺激了部分再生铜原料到港,整体订单支撑6月的进口量。 具体来看,2025年6月,进口来源结构出现调整,泰国继续稳坐我国铜废料及碎料第一大进口国的位置,进口量为2.62万实物吨,占比达14.31%,环比增长23.56%,同比增长140.33%; 曾经的进口大户美国,5月滑落至第三位,6 月已跌至第21位,单月进口量仅0.2万吨,占比仅为1.09%,环比下降85.73%,同比下降94.33%。 6月日本对我国铜废料及碎料出口量为2.54万吨,环比增加27.92%,同比增长19.83%,占据我国进口总量的第二位。西班牙6月对我国出口量为1.1万吨,环比下降0.9%,同比增加74.6%,排名第三。 据 SMM 了解,当前再生铜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持续。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美国货源贸易商缺乏接货意愿,市场上几乎已无美国货源。而其他国家的货源价格居高不下,导致贸易商进口价格倒挂情况严重。宁波贸易商表示,目前货源紧张,尽管今日沪铜上涨接近1000元,但浙江光亮铜依旧对网价报- 800元/吨,贸易商选择挺价出货。另外,再生黄铜贸易商反馈,近期铜价波动幅度较大,不过受下游需求疲软影响,黄铜棒价格仅波动 300-500元/吨,这使得国内再生黄铜现货价格难以跟随盘面大幅上涨。同时,海外黄铜价格极高,进口货源价格比国内可成交价格高出1000-1500元/吨。整体来看,浙江地区货源较为紧张。 展望后市,SMM认为未来几个月(2025年7-10月)中国再生铜原料进口量可能呈现“先抑后扬”走势。 短期主要承压因素: 季节性淡季效应:7-8月高温天气抑制国内废铜拆解和回收活动,叠加海外供应(如欧美夏季假期)季节性减少,进口量可能环比小幅下滑。 6月底进口盈利窗口关闭,企业进口积极性将受到抑制。 美国关税政策悬而未决:美国对进口废铜的232调查政策若8.1实际落地,将导致国内来自美国的废铜进口量进一步萎缩(目前占比已降至接近1%,之前占比20%左右)。 潜在支撑因素: 四季度国内冶炼厂为完成年度产量目标,可能提前采购废铜(尤其铜精矿加工费仍处低位时),推动进口量环比回升。 美国废铜出口转向东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后,经加工再出口至中国的量可能逐步增加,形成新的供应链平衡。 总体来看,2025年6月我国再生铜原料进口量虽小幅回落,但韧性犹存, SMM认为主要得益于冶炼需求支撑和进口来源的多元化调整。短期受季节性因素、进口窗口关闭及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三季度进口量预计承压;但四季度随着国内冶炼厂备货需求回升及东南亚中转供应的补充,进口量有望企稳反弹。未来需重点关注海外政策变动及铜精矿与再生铜原料的替代关系,全球供应链重构下,价格波动与区域供需错配将成常态。 (以下附2025年6月分国别进口数据)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