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91

  • 巴西油气产量创新高

    据BNAmericas网站报道,巴西石油管理局(ANP)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份,巴西油气产量达到469.8万桶油当量/日,创历史最高水平,较2022年同期的397.8万桶油当量/日增长18%。也超过了2023年9月份创下的466.6万桶/日的纪录。 据ANP统计,11月份,巴西原油产量为367.8万桶/日,创新高,环比增长3.8%,同比增长18.8%。天然气产量为16212万立方米/日(102.0万桶油当量/日),环比增长6.3%,同比增长15.5%。 以上数据符合巴西能矿部预期,该部预计2030年巴西石油产量将从2023年的300万桶/日增至540万桶/日,成为世界第四大产油国。 11月,水深2000米以下的巴西盐下油田产量为358.5万桶油当量/日,占该国总产量的78.3%。 11月,巴西97.8%的原油和85.2%的天然气产量来自海上油气田。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仍是该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占全国总产量的88.76%。

  • 供应过剩担忧加剧 沙特或将2月阿拉伯轻质原油溢价降至一年低点

    据报道,尽管红海紧张局势升级,但沙特可能会将2月份销往亚洲的所有原油品级的溢价大幅下调至一年低点,原因是对供应可能超过需求的担忧加剧。消息人士称,沙特可能将2月旗舰阿拉伯轻质原油相对于阿曼/迪拜基准的官方售价(OSP)较前一月下调约1.70美元/桶,这将是该品级原油一年来的最低溢价。 过去一个月,亚洲现货石油市场大幅走弱。去年12月,基准迪拜原油第一个月和第三个月合约平均价差仅为每桶0.17美元,而去年11月为每桶1.70美元,反映出市场预期短期内石油供应紧张程度将有所缓解。 尽管欧佩克+同意在第一季度将日产量总计削减220万桶,但市场参与者质疑产油国是否会遵守该协议。 一位受访者表示:“沙特需要降低价格来捍卫自己的市场份额,因为其他石油的价格明显更低。” 与阿拉伯轻质原油质量相似的中等含硫原油价格比迪拜报价每桶溢价约0.60美元,比阿拉伯轻质原油每桶便宜约2美元。 红海日益紧张的局势对中东油价的支撑有限,因为大多数原油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往亚洲。 另一位受访者表示:“红海冲突可能促使中东产油国将运往西方的货物转向东方,以避开危险区域,这将给亚洲油价带来更大压力。”

  • 美国石油巨头退出伊拉克油气市场 中石油接手操盘当地超大油田

    当地时间1月1日,伊拉克举行了西古尔纳1期油田(West Qurna 1)牵头合同者交接仪式,中国石油(CNPC)正式接替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成为该油田牵头合同者,同时也是最大持股方。 牵头合同者,是指当一个油田项目非常重要且复杂时,就会有几个伙伴(大石油公司)作为联合体共同参与。但是,联合体中会有一位“老大哥”,即牵头合同者,当有重要事宜需要表态或者重大决策需要投票时,牵头合同者与招标人签订合同的行为等同于联合体各方共同与招标人签订合同。 交接仪式在伊拉克南部的巴士拉省举行。中伊双方官员以及中石油、巴士拉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等公司的代表出席了交接仪式。 此外,埃克森美孚还和伊拉克国营的巴士拉石油公司签署了一项“买卖协议”,以把其在伊拉克最后剩余的上游油气资产出售给后者。 这次交易也标志着这家美国公司正式退出伊拉克的石油和天然气市场。 西古尔纳1期油田位于巴士拉西北约50公里处,是伊拉克最大的油田之一,估计年原油产量超过2500万吨。该油田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油田之一,预计可采储量超过200亿桶。 “伊拉克和中石油计划在2024年底将该油田的产量提高到60万桶/天。” 伊拉克石油部上游业务副部长Basim Mohammed表示。 西古尔纳1期油田股权之争 作为世界最大油田之一,西古尔纳1期油田曾经吸引了众多石油巨头的青睐。 2010年,埃克森美孚、壳牌和伊拉克国有的石油勘探公司(OEC)共同获得了赢得了西古尔纳1期油田的开发权。但是2013年底,埃克森美孚先后将其持有的股份出售给了中石油(25%)和印尼国家石油公司(10%)。 壳牌也在2018年将其拥有的19.6%的股份全部出售给了日本伊藤忠石油开发株式会社(CIECO)的子公司West Qurna Limited2,售价4.06亿美元。 随后,印尼国家石油公司和巴士拉石油公司又分别购买了埃克森美孚在该油田持有的10%和22.7%的股份。 由此,该油田开发公司的股东包括中国石油、伊拉克巴士拉石油公司、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和伊拉克石油勘探公司,其中中国石油持有最多股份。

  • 欧佩克+计划在2月初举行会议 以评估减产和石油市场状况

    据欧佩克+代表们透露,该组织将在下个月初召开网络会议,恢复例行的石油市场监测,但具体日期尚未确定。周二,国际油价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报每桶76美元左右。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欧佩克+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可能于2月1日举行会议。欧佩克及其盟国本月开始了新一轮减产,试图避免第一季度全球供应过剩并捍卫原油价格。 油价在去年第四季度下跌近20%,来自美国及其他国家创纪录的供应抵消了欧佩克+减产措施和强劲燃料需求的影响。预计今年石油消费增长将大幅放缓,这引发了对供应过剩的预期。 去年11月底,欧佩克+同意额外自愿减产,总减产量达到220万桶/日,以支持石油市场的稳定与平衡,但其中大部分是此前减产措施的延续,新的减产量为90万桶/日左右。 但减产效果却极为有限,因为原油交易商对减产的实际实施程度持怀疑态度,尽管几个关键成员国正努力进一步削减产量。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助理、资深石油交易员Adi Imsirovic称,“在市场走势强劲的情况下,欧佩克的影响是强大的,但在市场疲软时,欧佩克的力量也不大。在需求明显改善之前,欧佩克都会面临大麻烦。” 此外,在投资者看来,欧佩克+的凝聚力是一个主要问题。由于未能就进一步减产达成共识,去年11月底的欧佩克+部长级会议被推迟了四天。 在围绕产量配额存在争议的背景下,安哥拉在加入欧佩克十六年后宣布退出。不过这预计不会对该国及欧佩克+联盟的供应产生任何影响。 长期以来,配额遵守情况不稳定一直是欧佩克面临的一个问题,但沙特经常调节自身的原油产量以弥补这一点。但现在,沙特的原油产量已是十多年来最低的水平。 最近几周,途径世界贸易通道红海的商船频频遭袭,加剧了中东局势的动荡,油价也因此得到了一些支撑。此外,巴以之间的冲突仍在继续,而在美国海军摧毁了胡塞武装的三艘船只后,伊朗向红海派遣了一艘军舰。 欧佩克+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通常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会议,代表各国部长审议石油市场状况,并监督其减产协议的执行情况。另外,由22个国家组成的联盟将于6月1日在维也纳举行面对面会议。

  • 超越澳洲和卡塔尔 美国2023年跃升为全球最大LNG出口国

    随着美国2023年液化天然气(LNG)出口量超过主要供应国澳大利亚和卡塔尔,该国历史上首次成为全球最大LNG出口国。 根据媒体汇编的数据, 2023年美国出口了9120万吨LNG,创下了新出口纪录 。 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去年位于德克萨斯州的Freeport LNG工厂重新启动,该工厂在2022年6月发生火灾和爆炸后曾关闭数月。Freeport LNG是美国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商。 “美国创纪录的产量受两个因素推动:自由港液化天然气项目恢复全面服务,令产量增加了600万吨;Venture Global LNG的Calcasieu Pass设施的全年产量比2022年增加了300万吨。”咨询公司Rapidan Energy Group的全球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研究主管Alex Munton表示。 数据显示,卡塔尔是2022年最大的LNG出口国,澳大利亚是当年的第二大出口国。 卡塔尔2023年出口量至少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萎缩,下降了1.9%,使该国在LNG出口量方面跌至第三位。澳大利亚仍排名第二,出口量与2022年相比变化不大。 此外,油轮跟踪数据还显示,去年12月美国LNG出口量也创下月度记录。当月,欧洲仍然是美国LNG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而亚洲是第二大出口市场。 未来产量料进一步增加 今年,美国有两个新的LNG项目即将投产:Venture Global LNG Inc.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Plaquemines工厂和位于德克萨斯州的Golden Pass工厂,后者是埃克森美孚和卡塔尔能源的合资企业。 如果满负荷运转,这两个项目每年将令美国的LNG产量再增加3800万吨。 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周二收高,2月合约价格上涨2.1%,至2.568美元/百万英热,但远低于早前高点2.675美元,当时1月份天气变冷的前景提振了需求。

  • 被付款问题难住!印度12月俄油进口量降至近一年低点

    根据大宗商品市场数据分析公司Kpler,去年12月,印度从其最大原油供应国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暴跌至2023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原因是在欧美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收紧之际,由于付款问题,6艘载有索科尔原油的油轮无法交付。 Kpler数据显示, 在去年5月升至215万桶/日的历史高位后,印度自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量开始波动下滑,11月至12月期间急剧下降,上个月降至148万桶/日 。 印度12月份的俄油进口量是自去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去年1月时该国自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量为141万桶/日。 印度炼油商在2023年平均每天购买14万桶索科尔原油,但上个月却无法收到任何这类石油。 Kpler首席原油分析师Viktor Katona周日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采原油的俄罗斯石油巨头Rosneft旗下子公司Sakhalin-1 LLC,因未能在阿联酋开设银行账户,使得其买家无法按照约定用迪拉姆付款。 俄罗斯此前已经宣布将不再接受美元作为其能源商品的支付方式,且该国不愿接受印度本币卢比,因卢比在全球接受程度有限,印度炼油商现在选择以阿联酋迪拉姆支付俄罗斯原油。 Katona表示,在印度海岸附近的六艘油轮中,有两艘表示可能会改道前往中国。不过他也表示,尽管存在障碍,但俄罗斯和印度之间的索科尔石油贸易看起来可能会继续下去,因为最近又有三艘油轮被预定用来运输索科尔原油,而这三艘油轮都“表明印度是其最终目的地”。 Kpler数据还显示,12月,俄罗斯原油占印度石油日进口量(451万桶)的32.9%,其次是伊拉克原油(22%)和沙特原油(15.6%)。相比之下,11月印度原油进口量为452万桶/日,其中37.1%来自俄罗斯。 不过, 2023年全年,印度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量相较前一年增长逾一倍,达到每天179万桶 ,而从其第二大石油供应国伊拉克的进口量则减少了11%,至每天90.8万桶。

  • 2023年A股上市公司回购家数创历史新高!荣盛石化、格力电器及盐湖股份等回购金额居前

    今年可以说是A股市场回购热度最高的一年。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 已有1370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家数创出历史新高 ,累计回购金额超868亿元。 不过仍需注意的是,虽然数量上相比去年同期的1159家增加了211家, 但在回购股数上却有所下降 ,由去年同期的114.61亿股降至今年的88.34亿股。 从上市公司回购金额来看, 有9家公司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 。其中, 荣盛石化回购额位居榜首,金额达25.57亿元 ,格力电器、牧原股份回购额均超20亿元。此外,宝钢股份、海尔智家、盐湖股份、韦尔股份、海康威视、中联重科回购金额均超10亿元,九安医疗、上海莱士、顺丰控股、梅花生物回购额皆超9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荣盛石化12月23日公告,截至12月22日公司第三期回购已累计回购2.24亿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21%,累计回购金额为25.47亿元。荣盛石化主要从事各类石化及化纤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国泰君安孙羲昱等人在10月30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 荣盛石化累计实施回购彰显信心 。中银证券余嫄嫄在11月20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2023年三季度,浙石化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投资建设的6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已顺利产出合格产品。同时,1000吨/年α-烯烃中试装置投料成功并且顺利产出合格产品1-己烯。此外,2023年7月,荣盛台州年产1000万吨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正式开工,项目规划总投资高达1480亿元。 格力电器12月13日公告,截至12月11日,公司第四期回购已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6137.86万股, 支付的总金额为20.13亿元 。中国银河杨策在12月22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格力电器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 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70-293亿元,同比增长10.17%-19.56%;并创下2017以来新高,主要受益于成本压力的缓解和格力电器产品结构的优化。分析师表示,空调景气改善,格力电器营收将创历史新高。 牧原股份10月12日公告,部分董监高等拟10亿元-12亿元增持公司股份。中金公司樊俊豪等人在12月5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牧原股份独创轮回二元育种体系, 突破海外引种限制且大幅降低供种代次和成本 ,实现PSY超28,断奶仔猪成本约300元/头。牧原股份已建成养殖产能7900万头,基于当前牧原股份能繁母猪310万头,分析师预测牧原股份24年出栏量有望达7000万头以上,长期看好牧原股份实现1亿头出栏目标。 宝钢股份12月15日公告,截至12月15日宝钢股份已累计回购股份2.39亿股,已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1.08%, 已支付的总金额为14.74亿元 。宝钢股份12月8日公告,拟107.03亿元收购山钢日照48.61%股权。宝钢股表示,此次投资山钢日照,能提升宝钢股份北方区域市场影响力。光大证券王招华等人在10月26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宝钢股份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氢基竖炉建设有序推进。前三季度,宝钢股份实现技术节能量30万吨标煤,新增光伏装机容量30.9MW,绿电交易量6.5亿度。 海尔智家12月29日公告,12月累计回购A股1086.94万股。本次回购实施起始日(2023年5月16日)至2023年12月29日,海尔智家已累计回购股份6326.74万股, 支付的金额为14.13亿元 。财信证券杨甫在12月28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12月14日,海尔智家拟以约6.4亿美元对价,现金收购开利集团旗下全球商用制冷业务100%股权,开利品牌拥有120余年历史,主要业务是在食品零售行业中提供商用制冷解决方案。海尔聚焦主业的同时,积极谋求新的增长空间,完善自身供应链布局,加速产品高端化、全球化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盐湖股份9月28日公告,截至9月26日,本次回购股份期限已届满。盐湖股份累计回购公司股份6467.9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9%,成交总金额约为14.99亿元。资料显示,盐湖股份地处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 是中国现有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 ,为集生产、经营、科研、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钾肥生产企业。

  • 油气2023:年内行情“波澜不惊” 明年需求增速或放缓?|年终盘点

    回首2023年,全球经济低速增长,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仅同比上升1.1%,能源消费强度下降至1.39吨油当量/万美元。但中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仍保持强劲,多位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原油与天然气产量与消费量在未来均会持续创新高。 惠誉评级欧洲、中东和非洲区企业评级高级董事Dmitry Marinchenko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随着石油消费正常化,中国2024年的石油需求增长将不可避免地放缓。由于能源效率、居家办公以及一定程度上的能源转型,欧洲和美国的石油消费也将停滞不前,再加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这都表明与2023年的强劲增长相比,2024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都将大幅放缓。” “波澜不惊”的2023 对比往年国际形势与地缘政治给油价带来的影响,今年的国际油价多少有些“波澜不惊”。 某国际石油巨头企业高管向财联社记者坦言,今年地区局势对油气价格的影响不再像以往强烈,一个原因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与能源消费增速的放缓,另一个原因是能源多元化带来的替代效果加强。“受此影响,油价走势不太可能再以大起大落的形式出现,但是由于地缘政治波动效果还存在,所以油价也不可能跌到很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明年油价判断即使不太一致,但是也没有人会给一个极端低或者极端高预测的原因。” 从全年国际油价的走势来看,今年的波动表现为先降后升。 受经济增速放缓、欧美央行加息以及当地银行业危机影响,油价在上半年震荡下行,5月跌至年内底部。随后在7月受OPEC+大规模减产以及中国等地区需求的增长,油价开始震荡爬升。对巴以冲突爆发及局势扩散的担忧,还使国际油价出现小幅跳涨,但在10月以来又再次开启震荡下行,至今才有所缓解。 多位业内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随着疫情结束,国内成品油未来的需求量将持续上升。 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的成品油需求将增长至4.03亿吨,同比增长10.4%。但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替代汽油消费量也将持续上升,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介绍,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00万辆,2024年有望达到1300万辆,渗透率将超过40%,这个数字超过了部分行业分析人士此前的预期。 中国石化(600028.SH)有关人士对财联社记者透露,“成品油市场受新能源冲击还是比较厉害,但是今年的汽油需求还是增长很快,柴油确实是要达峰了,而且受季节性变化很强。但我们认为明年汽油还会有小幅的增长,对中石化来讲,我们的目标还是稳住当前的市场份额。” 多家企业预测明年油价将保持上涨 全球油气行业的走向似乎即将迎来转折,油气行业人士又是如何看待未来的走向? Dmitry Marinchenko认为,尽管承认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固有波动性,但在基本假设情况下,其预计2024年的平均价格不会比2023年的水平大幅飙升。“我们假设2024年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格为80美元/桶,与2023年82美元/桶的平均价格和目前78美元/桶现货价格非常相近。这一价格水平被认为对全球石油生产商有利,因为它使沙特阿拉伯和许多其他出口商在财政上实现收支平衡,并使大多数公司在股息后产生正的自由现金流。展望未来,我们预计油价将逐步下跌,布伦特原油在2026年的平均价格为65美元/桶,此后将下降至60美元/桶。” 对于明年的油价走势判断,中国石油(601857.SH)内部人士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预计将在70-80美元/桶之间。“我们这几年的发展策略一直是稳油增气,我们国内的原油产量是稳住在1亿吨以上,天然气的年均增长差不多在5%-6%。国际气价受很多因素影响,作为一个购买方,我们也只能希望价格是稳定的,但是受地缘政治与天气种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在预期之外。” 对于桶油成本的控制,上述内部人士认为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还会有下降的空间。 油服设备方面,民营油服设备龙头杰瑞股份(002353.SZ)高级副总裁张洪耐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今年固井、压裂、液氮等设备的销量与往年相比稳中向好,杰瑞的压裂、固井和连管等产品仍在国内处于市占率第一的龙头地位。经营情况符合此前对2023年的预期,2023年的油气行业较为活跃,油气价格虽有阶段性起伏,但总体处于高位状态。 张洪耐表示,他对2024年持乐观态度。“油气价格的预期是稳中有升。预计全年平均在80美元左右。” 某国际油服行业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指出,国内增储上产的要求没有变,这对公司经营还是利好的。至于2024年是否继续增加相关设备投入与资本支出,还得看客户增储上产的需求情况。“总而言之,受到行业环境(全球上游CapEx变化)及重要客户CapEx计划带动,我们公司的工作量是比较饱满的。” 对于中国在海洋油气区块发展重点的选择上,该内部人士认为仍将是渤海和南海并重的方向。“这两个地区的侧重点不太一样,南海走向深水,渤海相关油田比较成熟些,我们要做的是助力客户增储上产,加强低边稠油开采技术。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相信未来渤海南海会持续有新的储量发现。” 天然气消费需求仍将提升 与石油消费恢复速度相仿的,还有天然气消费的增长。 虽然下游工厂需求尚未彻底恢复,但LNG价格的持续回落与疫情结束带来的经济复苏动能,仍然让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89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受益于中俄东线输气量的提升,2023年中国天然气总供应量预计为3985亿立方米,同比上涨7.5%。其中国内产量2328亿立方米,进口量1657亿立方米。 谈及未来的天然气需求变化,广汇能源(600256.SH)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介绍道,当前国内的天然气需求正在逐步恢复增长,而以往国内天然气增速都在两位数,这两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需求方面的增速出现下降,这需要一个恢复的过程。明年天然气市场应该还是趋稳的情况,全球天然气供应端需要新增的量不会很多,但国内需求会有一些增加,我们判断进口量还是会保持稳定的增长,所以天然气在价格方面仍然会持稳。 皖天然气(603689.SH)的内部人士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通过我们公司的观察,我们今年的运行情况基本符合年初的预期,有些地方甚至还稍微超过。我们1-3季度的利润有比较大的增长,但是通过全国的市场来看,市场整体来说还是表现比较一般的,未来预期还要看整体的经济环境是否会得到持续改善。” 上述内部人士透露,今年整体的价格波动幅度比以往要好一点,今年的气价是比较稳定的。“皖天然气所处的管网市场属于一个稳定的市场,安徽的经济在中部地区的发展中还是比较好的,所以安徽的气量整体在保持增长的,但是从全国来看,气量今年的需求增长并没有曾经想得那么大。我们预计安徽明年可能会有小幅的增长,但能够保持多久增长,也不太好判断,天然气的消费增加由经济发展的潜力带动。” 中国石油内部人士的判断也与皖天然气类似。“天然气的增长肯定是大概率的。因为双碳目标的要求,天然气作为最低碳的化石能源,是我们往新能源过渡阶段不可或缺的存在。估计未来的二十年之内,天然气消费都会是保持上升的趋势。”

  • 俄罗斯:预计明年布伦特原油均价每桶80-85美元之间

    周三,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在接受当地电视采访时表示,由于OPEC+减产, 预计明年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格将位于每桶80-85美元之间 。相关预测基于多位分析师的估算,俄罗斯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展望也基于此。 不过诺瓦克指出,OPEC+并未将油价刻意设定在一定水平。“我们的任务是平衡供需,使行业稳定运行。” 诺瓦克还表示, 俄罗斯是减产协议的负责任参与者,俄方履行了自己的义务。 上月底,OPEC+就扩大石油减产达成协议,俄罗斯将在明年一季度加大自愿削减石油出口的力度,削减幅度为50万桶/日。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海外出口业务巨变。诺瓦克透露,今年俄罗斯对欧洲的出口预计将不超过海外出口总量的5%,而前几年这一比例高达45%。填补诺瓦克所说的欧洲市场空缺的是“倒爷”印度,其份额从两年前的几乎为0猛增至约40%。 此前几日,受红海局势紧张影响,油价出现明显反弹。不过周三,避险资产大涨,资金撤离了原油这类与经济基本面高度相关的品种。WTI 2月原油期货收跌1.46美元,跌幅1.93%,报74.11美元/桶。布伦特2月原油期货收跌1.42美元,跌幅1.75%,报79.65美元/桶。 有分析称,途经黑海地区的俄罗斯石油可能会受到红海局势的影响,而改变路线。

  • 红海局势正改变石油贸易格局?印度炼油厂转而就近从中东找油

    据熟悉内情的人士称,由于最近红海船只遇袭事件增加了运输时间延长和成本上升的风险,世界第三大原油进口国印度的炼油商正在寻求增加来自中东和其他附近国家的供应。 最近几周,由于也门胡塞叛军对途径红海海域商船和油轮的多次袭击,船运公司对进入红海正变得愈发谨慎。这已导致大量船只被迫改道,许多船只宁愿增加长达三周的航程而绕道好望角。 从地中海和北海生产商处运货的油轮也受到了影响,因为它们要通过苏伊士运河和红海前往亚洲。 上述人士表示,由于问题敏感,他们不愿透露姓名。但根据他们获得的消息,不少船运公司要求印度公司承担通过常规(红海)航线交货的风险溢价,但印度炼油商不愿意承担这些额外的责任,正在寻找替代供应商。 印度炼油商担心,由于保险和运费成本急剧上升,他们的利润可能会受到挤压。但即便如此,他们也需要跟上国内需求的增长步伐,而印度国内需求正在因这个南亚国家的快速经济增长而持续攀升。 印度国有的巴拉特石油公司的一位官员称,该公司已经开始从其他来源来安排原油进口,但没有提供更多细节。 印度贸易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印度政府正在建议国内炼油商选择更长的路线,并使能源进口多样化,更加重视从波斯湾和中亚地区购买。他们指出,与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加强红海地区海上安全合作的会谈,也正在进行中。 Emkay Global Financial Services Ltd.首席经济学家Madhavi Arora称,来自黑海地区的俄罗斯石油出口,可能会受到影响并改道,从而导致其相对来自中东的原油溢价变得更高。她还指出,印度对欧盟的精炼燃料产品出口也可能受到影响。 相比从俄罗斯和北海进口原油,印度从中东主要产油国进口原油,大多只需途径霍尔木兹海峡,基本不会受到红海局势的影响。 不过,虽然印度炼油商担心供应问题,但到目前为止,炼油厂的运转率并未受到任何影响。印度总理莫迪周二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讨论了中东局势,包括红海袭击事件。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