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91

  •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逐步进入电力市场 市场化交易电量去年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47.3%

    1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刚介绍了2023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情况。 刘刚表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一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市场化交易电量持续上升。2023年1-12月,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61.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在交易机构注册的主体数量达到70.8万家。从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从2016年不到17%上升到2023年超过61%,市场机制已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电力中长期交易已在全国范围内常态化开展,交易周期覆盖多年到多日,年月周多日滚动,中长期交易电量占市场化电量比重超90%,充分发挥“压舱石”作用,稳定了总体市场规模和交易价格。在国家开展的第一批电力现货试点8个地区中,山西、广东电力现货市场相继转入正式运行,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首次实现全区域结算试运行,前不久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正式启动,电力现货市场发现价格起到了“晴雨表”作用。跨省跨区中长期市场平稳运行,省间现货市场调剂余缺,对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电力互济保供发挥了积极作用。 电力市场规则体系进一步完善。过去一年,我们修订了《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出台了《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基本规则》正在抓紧制定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明确煤电容量电价适用范围有关事项的暂行通知》,初步形成了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电量电价回收变动成本、辅助服务回收调节成本的煤电价格新机制。 电力市场机制在保供应、促转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去年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的关键时期,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机制对省间电力支援、互济保供发挥了积极作用。新能源逐步进入电力市场,市场化交易电量去年684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47.3%。电力辅助服务机制全年挖掘系统调节能力超1.17亿千瓦,促进清洁能源增发电量超过1200亿千瓦时。 加强电力市场秩序监管,我们一手推市场建设,一手抓市场监管。去年在部分省(区、市)开展涵盖电力规划建设、生产运行、供应保障、交易调度等全链条的电力领域综合监管,强化监管权威,推进问题整改。根据国务院部署,在全国开展了电力市场化交易不当干预专项整治,着力规范电力市场秩序。

  • 美国原油库存降幅远超预期 油价升至近一个月高位

    油价升至近一个月高点,原因是美国原油库存降幅远超预期,以及中国推出了更多刺激措施。 周三盘中交易中,WTI原油价格升至去年12月26日以来的最高水平,至每桶75美元上方,布伦特原油价格则保持在每桶80美元上方。 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截至1月19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减少923.3万桶,远超市场预期的减少215万桶。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市场预计,中国可能出台的更多支持措施将有助于这个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的能源消费前景。 油价本月难以突破窄幅区间,原因是对非OPEC+国家原油供应增长将保持强劲的担忧抵消了红海地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扰乱全球贸易的影响。Saxo Capital Markets市场策略师Charu Chanana表示:“鉴于近期异常寒冷的天气影响了生产,EIA原油库存下降很可能是一种异常现象。然而,非OPEC+国家的供应继续抵消了对中东地区紧张局势的担忧,这表明,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更加明朗之前,油价可能会处于区间波动。” 截至发稿,WTI原油报75.2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报80.16美元/桶。此外,WTI原油即期价差(最接近的两份合约之间的价差)已扩大至每桶12美分的现货溢价,这是一种看涨的市场结构;相比之下,两周前期货溢价为7美分。

  • 国家能源局: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

    1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潘慧敏表示,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其中中国的贡献超过了50%。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清洁能源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投资方面,中国企业海外清洁能源投资遍布主要国家和地区,涵盖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等主要领域,在实现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有力支撑了相关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产业方面,中国持续推动技术和产品创新积极融入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源源不断向世界分享高质量的清洁能源产品。目前,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额分别超过334亿美元和2453亿美元。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十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了60%和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在助力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中国敞开怀抱欢迎世界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共同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推进全球能源转型。 未来,中国将在大力推动国内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为全球贡献更多的中国技术、中国产品和中国方案,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事业做出更大贡献。谢谢。

  • 全球电力需求将激增!IEA:清洁能源发电量能满足需求

    国际能源署(IEA)周三表示,未来三年,全球电力需求将加速增长,但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预计将满足激增的电力需求,并补充说,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正在下降。 根据IEA发布的最新报告,在新兴经济体、人工智能、加密货币和数据中心蓬勃发展的推动下,从现在起到2026年,电力需求将平均每年增长3.4%,其中约85%的需求增长将来自中国、印度和东南亚,而发达经济体用电量将出现下降。 不过,全球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将下降,因为到2026年,风能、太阳能、水能和核能等低排放能源的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可能接近一半,而2023年这一比例还不到40%。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预计将超过燃煤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IEA署长比罗尔表示:“目前,电力行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其他任何行业都要多,但令人鼓舞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以及核电的稳步扩张有望共同满足未来三年的全球电力需求增长。” 比罗尔说道:“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可再生能源的巨大发展势头,其中以价格日益低廉的太阳能为首,同时也得益于核电的重要回归,到2025年,核能发电量有望创历史新高。而且趋势有望延续下去。” 报告称:“鉴于能源行业日益电气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电动汽车和热泵等技术,全球电力需求和排放的脱钩将是意义重大的。” 核电继续扩张 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发电量的增加似乎正在推动电力部门的排放量进入结构性下降。据悉,在2023年,全球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1%,但IEA预测今年将下降2%以上,未来两年的降幅将更小。IEA表示,燃煤发电量预计从现在起到2026年将平均每年下降1.7%。 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将得到核电的支持。上述报告称,尽管一些国家在逐步淘汰核电或提前关闭核电站,但到2026年底,核能发电量仍将平均每年增长约3%。 随着法国的发电量继续从2022年的低点复苏,日本的几座核电站重新上线,欧洲、中国、印度和韩国的新反应堆也将开始运行,预计全球核电发电量也将达到创纪录的水平。 IEA表示,亚洲可能仍将是核电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到2026年,亚洲核电将占全球核能发电量的30%。 到2023年,电价将普遍低于2022年。然而,不同地区的价格趋势差异很大,影响了它们的经济竞争力。在俄乌冲突之后,欧洲批发电价在2022年创下历史新高,到2023年平均下降了50%以上。然而,去年欧洲的电价仍是疫情前的两倍多,而美国的电价比2019年高出约15%。

  • 红海危机冲击全球经济:这两大行业远比能源行业更“受伤”……

    随着红海危机持续升级,全球航运和贸易受到的冲击也不断扩大。 在红海危机发生之前,每年约有24000艘船只穿越苏伊士运河,占全球海上贸易的12%。但由于胡塞武装近期持续袭击经由红海的商业船只,大部分船只改道好望角行驶。 据统计,近两个多月来,已经有至少2300艘船只被迫绕道,以避开胡塞武装分子的袭击。这导致往来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航行时间增加10至15天、 尽管资本市场对于能源行业受到的影响高度关注,但事实上,零售和汽车行业可能才是受到冲击最为明显两大行业。 对许多零售和汽车公司(尤其是欧洲公司)来说,红海危机不仅意味着运输周期拉长、运输成本飙升,还意味着供应链稳定性受到冲击。这迫使分析师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些公司的盈利前景。 不过另一方面,航运业和保险业可能会因红海危机而受益,因为运费和保费已经在近期飙升。 运输及保险或成最大赢家 在这场红海危机中,航运企业可能会是最大的赢家——随着一些航线的集装箱运价飙升数倍,MSCI欧洲运输指数的盈利预期在短短两周内上涨了7%。 如果未来集装箱运输成本持续飙升,可能会将上涨压力传导至产业链下游,加剧英国和欧元区的总体通胀。但另一方面,这对于全球的航运公司来说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德国赫伯罗特(Hapag-Lloyd AG)、在美国上市的以星航运(ZIM)和日本最大海运公司商船三井株式会社等预计都将从中获利。 随着红海危机持续发酵,马士基已经近期收获了大量华尔街的青睐。美国银行最近将马士基2024年的盈利预期提高了一倍,而高盛集团则认为,该公司自由现金流预计大幅增加,可能将有更大能力向股东返还资本。 此外,保险公司也将从中受益,因为投保企业愿意付出更高的运输保费——某些航线的保费甚至足足提高了10倍。 除了海运公司,航空公司也能从中获利。伯恩斯坦分析师弗农(David Vernon)近期预计,红海危机将助推不少海运客户被迫转向空运,航空公司、物流公司等的盈利都将得到提振。 “航空货运绝对是赢家,”弗农认为,美国联邦快递公司、联合包裹服务公司和DHL集团等都是潜在的受益者。 零售企业受到巨大冲击 在红海危机的影响下,零售行业供应链遭受到巨大冲击。 近期,英国零售商特易购(Tesco)、玛莎百货(Marks & Spencer Group Plc)和Next Plc都对消费者提示了商品涨价的风险。 英国时尚和家居产品零售巨头Next是受红海危机冲击最强的零售商之一,因为该公司大部分的产品生产线都在亚洲,此前一直非常依赖通过红海航线将产品从亚洲运到欧洲。 此外,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Richard Chamberlain表示,英国快时尚品牌Primark和瑞典快时尚品牌H&M预计将遭受冲击,因为这两家公司都高度依赖海运;相比之下,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受到的冲击可能相对较小,因为其主要从周边国家采购货源。 知名投行Bryan Garnier & Co.还提到,法国家具零售商Maisons du Monde SA也处境危险,因为该公司75%的产品来源于亚洲,而且其中90%通过海运。 伯恩斯坦提到,假如红海危机持续,导致航线长期中断,耐克公司、阿迪达斯公司和范思哲母公司Capri等全球品牌都难逃冲击。 而且对于零售巨头们来说,当前面临的困境还有一个棘手的点: 在当下全球经济疲弱、消费不振的背景下,它们将难以将上涨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加拿大皇家银行财富管理公司分析师弗里姆•卡里尔(Frédérique Carrier)表示:“企业可能不得不独自承担这些(成本压力),这将压缩利润率。” Lazard Freres Gestion主管布雷尼耶(Thomas Brenier)表示,将避开投资零售股,因为该行业“可能会受到缺乏产品销售的影响”。他预测:“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一两个月,你肯定会看到一些与此相关的盈利预警。” 汽车巨头已经被迫停产 在红海危机的影响下,特斯拉在德国的工厂已经计划停产两周,原因是发货延迟;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公司也宣布其比利时工厂停产三天。 尽管到目前为止,特斯拉和沃尔沃汽车只是唯二宣布停产的汽车制造商,但摩根士丹利预计, 假如航线中断持续,全球各大车企轻型汽车的生产稳定性可能都将受到威胁。 数据显示,过去三个月,华尔街分析师对全球汽车制造商盈利的普遍预期下降了5%。 然而,大多数人认为,红海危机对汽车行业所带来的冲击不会比此前的新冠疫情更大。 美国银行分析师约翰·墨菲(John Murphy)在报告中写到:“燃料成本、租金成本和运费成本的提高,都将对公司的损利产生负面影响,但即便如此,运输成本仍然比新冠疫情期间低约57%。” Lazard Freres Gestion的主管布雷尼耶近期已经削减了对汽车股的敞口,认为汽车业"因其复杂而紧张的供应链,是最先受到冲击的行业之一"。 能源行业影响尚不明显 今年以来,从市场行情上来看,红海冲突对原油价格的影响尚不明显。 截至发稿,伦敦布伦特基准原油价格仍未突破一个月前的前高,约为80美元/桶;美国基准WTI原油价格也仍然徘徊在75美元/桶左右的水平,比去年10月的阶段前高85美元/桶有较大差距。 随着美国、伊朗、加拿大等主要产油国正在不断增产,同时全球的原油需求近期走弱,多重因素对冲了红海冲突带来的影响。 但分析师警告,如果长期冲突导致原油供应短缺,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 近期,穿越红海南端曼德海峡的油轮数量正在减少。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月19日,运输原油或燃油等石油产品的船舶数量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5%。

  • IEA上调2024年石油需求增长预测 称市场供应相当充足

    国际能源署(IEA)周四进一步上调了其对2024年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但其预测仍远低于欧佩克的预期水平。 这也是IEA连续第三个月向上修正2024年石油需求增长,IEA表示:“在最近央行政策转向鸽派之后,过去几个月人们对经济前景的共识有所改善,2023年第四季度油价的暴跌也起到了额外的推动作用。” 具体来看,IEA在月度报告中指出,预计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124万桶/日,比之前的预测增加18万桶/日,总需求平均为1.03亿桶/日。而欧佩克认为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长225万桶/日。 近年来,IEA和欧佩克两大组织在长期需求和投资的必要性等问题上一直针锋相对。IEA表示,最新上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与全球经济增长改善、第四季度原油价格下跌以及中国石化行业扩张有关。 IEA表示,去年第四季度,需求增幅从第三季度的280万桶/日放缓至170万桶/日,反映了在经历了后疫情繁荣后旅行需求放缓。 市场担忧 尽管面临地缘政治风险,但今年油价开局疲软。IEA认为,这是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抵消了欧佩克及其盟友新一轮减产以及中东紧张局势加剧的影响。 但中东地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在不断升级,这扰乱了全球市场,该地区占全球海运石油贸易的三分之一。 自去年11月以来,胡塞武装持续对途经红海的船只发动袭击,越来越多的航运公司正在将货船从红海转移出去,这可能会扰乱通过关键贸易要道的石油流动。 IEA表示,除非石油贸易受到重大干扰,否则2024年市场供应看起来相当充足,尽管欧佩克+联盟自2022年底以来实施了一系列减产措施以支持市场。 IEA指出,虽然这些减产可能会使市场在年初出现供应缺口,但如果欧佩克+在2024年第二季度取消额外自愿减产措施,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强劲增长可能导致大量过剩。 另外,IEA还在报告中提到,俄罗斯12月份石油出口收入降至6个月低点,因为俄罗斯油价折扣扩大,油价也在下跌。因此,尽管该国将其出口提高到每日780万桶,但收入还是下降了。

  • 春节前有麻烦?物流巨头警告:红海危机或导致亚洲集装箱短缺

    德国物流巨头DHL首席执行官Tobias Meyer周三警告称,胡塞武装在红海的袭击对全球贸易造成的持续干扰,可能会在未来几周内导致亚洲的集装箱面临短缺。 Meyer在达沃斯论坛的一场小组讨论会中表示,这种短缺可能会发生,因为可能没有足够数量的集装箱运回亚洲。 他表示,我们必须对此保持关注。不过他也提到,目前的中断情况还无法与三四年前新冠大流行时的供应链困境相提并论。 在DHL官网上周发布的有关红海局势的最新消息中,该公司警告称,“在可预见的未来,重要贸易航线的航运成本正在增加,因为所有主要航运公司都已暂停红海航线的服务,并将其船只驶往非洲好望角附近,这将增加大约两周的航运时间。” DHL在其网站上警告称,“设备问题已经开始显现,预计还会恶化。这是由于船只未能按时返回亚洲,导致未来货运可用设备的短缺。” 目前,红海危机仍在持续发酵,胡塞武装袭击集装箱船导致红海和苏伊士运河通行受限及船舶绕航,其直接影响是集装箱短缺和船舶运力减少。而在以往,当出现集装箱空箱短缺的情况时,亚洲港口往往便是“重灾区”。 航运咨询机构Vespucci Maritime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春节之前,抵达亚洲港口的集装箱箱量预计将比以往减少78万TEU(20英尺集装箱的国际单位)。 据业内人士表示,眼下在一些集装箱短缺的地方,承运商已开始向VIP客户和现货出金高的客户倾斜。而 随着绕行后空箱回流效率变低,叠加农历新年前的出货高峰,1月中下旬空箱、运力、舱位等短缺危机可能会日益凸显。 一德期货宏观经济分析师车美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上周欧洲航线舱位延续紧张状态,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接近100%。此外,集中绕航增加港口拥堵情况,延期到港叠加国内春节前集中出货旺季,在途集装箱增多,空箱回流变慢。” 面对空箱短缺危机的到来,一些船运公司和货代目前也已开始行动。根据多个航运平台的数据显示,不少船运公司近期已纷纷调整并缩短用箱周期,一些班轮企业也正加快回流空箱的速度,避免亚洲始发港的空箱短缺。

  •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太阳能发电量增长17.2%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与11月份相比,原煤、天然气、电力增速有所放缓,原油增速加快。电力方面生产平稳, 12月份,规上工业火电增速加快,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核电降幅扩大。其中,火电增长9.3%,增速比11月份加快3.0个百分点;水电增长2.5%,增速比11月份回落2.9个百分点;核电下降4.2%,降幅比11月份扩大1.8个百分点;风电增长7.4%,增速比11月份回落19.2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17.2%,增速比11月份回落18.2个百分点。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稳定增长,进口高速增长。12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1亿吨,同比增长1.9%,增速比11月份放缓2.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336万吨。进口煤炭4730万吨,同比增长53.0%,增速比11月份加快18.2个百分点。 2023年,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6.6亿吨,同比增长2.9%。进口煤炭4.7亿吨,同比增长61.8%。 原油生产有所加快,进口由降转升。12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765万吨,同比增长4.6%,增速比11月份加快2.0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6.9万吨。进口原油4836万吨,同比增长0.6%,11月份为下降9.1%。 2023年,规上工业原油产量20891万吨,同比增长2.0%。进口原油56399万吨,同比增长11.0%。 原油加工增速略有加快。12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6011万吨,同比增长1.1%,增速比11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日均加工193.9万吨。2023年,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73478万吨,同比增长9.3%。 天然气生产保持稳定,进口较快增长。12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0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9%,增速比11月份放缓2.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7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265万吨,同比增长23.0%,增速比11月份加快16.4个百分点。 2023年,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29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进口天然气11997万吨,同比增长9.9%。 二、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平稳。12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82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增速比11月份放缓0.4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67.4亿千瓦时。2023年,规上工业发电量8.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 分品种看, 12月份,规上工业火电增速加快,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核电降幅扩大。其中,火电增长9.3%,增速比11月份加快3.0个百分点;水电增长2.5%,增速比11月份回落2.9个百分点;核电下降4.2%,降幅比11月份扩大1.8个百分点;风电增长7.4%,增速比11月份回落19.2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17.2%,增速比11月份回落18.2个百分点。 附注 1.指标解释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报告中的产量数据统计口径均为规模以上工业,其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3.数据来源 进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其中2023年12月份数据为快讯数据。   4.天然气单位换算关系:1吨约等于1380立方米。

  • 欧佩克维持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测不变 称油价疲软源于投机活动

    当地时间周三,欧佩克在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表示,将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维持不变,为每日增加225万桶。该组织认为,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推动下,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还会继续“强劲增长”。 欧佩克预测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长185万桶/日,这一估计低于今年的需求增长预测,这也是欧佩克对2025年的首次预测。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报告对明年石油市场的预测相比往年提前了几个月,欧佩克解释称,提前公布是为了给市场提供长期的指引。“超越以往既定的短期预测时间范围,有助于消费者理解市场动态。” 相对于国际能源署(IEA)等其他预测机构,欧佩克一直对2024年的能源需求增长更加乐观。近年来,两大组织在长期需求和投资的必要性等问题上一直针锋相对。 欧佩克的乐观预期是否会得到证实还远不清楚。该组织的数据显示,去年年底市场供应极度紧张,当时该组织宣布将进一步减产90万桶/日,以保持供需平衡。报告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的供应缺口达到创纪录水平,而原油价格的暴跌却掩盖了这一点。 欧佩克预计2025年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供应将增长130万桶/日,因此,除非沙特阿拉伯及其盟友大幅提高产量,否则石油市场的供应缺口将持续到2025年底。 欧佩克还下调了石油产量数据,以反映安哥拉上月宣布退出该组织的消息。分析人士认为,安哥拉的退出给油价带来下行压力,因为其他成员国也可能因此不再恪守自己的产量目标。 欧佩克预计,由于各国央行预计将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降息,明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从今年的2.6%回升至2.8%。“非经合组织经济体将继续保持健康的增长水平,并将在明年的全球经济增长中占据很大比重。” 同一天,欧佩克秘书长Haitham Al Ghais在另一份声明中表示:“在任何可靠且强劲的中短期预测中,石油需求峰值都没有出现。”他反驳了气候变化将限制化石燃料使用的说法。 近几个月来,尽管中东地缘政治风险不断上升,但油价一直保持疲软,欧佩克认为主要是由于投机者的抛售压力。 大宗商品交易商Mercuria Energy Group首席执行官Marco Dunand表示,面对需求增长乏力和美国产量高企,欧佩克+可能需要进一步减产,以将油价维持在当前水平。

  • 沙特阿美CEO:红海危机将导致油轮紧缺 石油供需将趋于紧张

    能源巨头沙特阿美CEO艾敏·纳赛尔(Amin Nasser)表示,由于红海航线的中断,油轮数量可能会面临短缺,全球石油市场将趋于紧绷。 自去年11月以来,胡塞武装对航经红海的商船发动了20多次袭击,导致越来越多油轮船东不得不绕开红海,同时推高了航运成本和国际原油价格。有分析师表示,如果冲突蔓延,市场将看到来自波斯湾的石油流量受到威胁。 纳赛尔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短期之内,油轮可能还能应付。但如果(红海航线中断)是长期的话,就可能是一个问题,那时将需要更多的油轮,因为他们不得不走更长的路线。” 据了解,全球约12%的贸易运输和30%的集装箱运输从红海通过。如果绕行好望角而不走苏伊士运河,从荷兰鹿特丹驶往新加坡的货轮航程会增加40%(约3800海里)。 上周,《福布斯》杂志发布了2023年中东100强CEO排行榜,纳赛尔连续第三年年位居榜首。 有观点认为红海危机不会影响产油量,因此不会推升原油价格。但纳赛尔预计市场的供需仍将收紧,因为消费者在过去两年消耗了4亿桶的库存,使库存接近五年均值的低位,这使得欧佩克的闲置产能成为了额外供应的主要来源。 纳赛尔表示,他预计2024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创纪录的1.04亿桶/日,较2023年增长150万桶/日。发稿前不久,欧佩克也在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写道,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推动下,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还会继续强劲增长。 纳赛尔补充道,增长的需求加上低库存,将有助于进一步收紧市场。“目前唯一可用的供应就是占全球约3.5%的闲置产能。除非有额外的供应,不然闲置产能将会重新上线。” 纳赛尔提到,他无法预测石油需求何时会达到峰值或稳定,因为化石燃料消费正在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日益富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增长良好,需求也非常健康。”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