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91个
我国持续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非化石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核电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具有显著优势。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建议,制定更加积极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考虑核电建设周期较长,为保障核电项目按需投运提供碳达峰支撑,建议按照2030年核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左右提前做好规划布局,保持稳定、较快的核电开工节奏。 目前,我国已跻身世界核电大国,正加快向核电强国迈进,核电在运装机5700万千瓦、在建装机2700万千瓦,约占全球在运在建总装机的22%,在建装机连续十余年保持世界第一,核电安全运行业绩位居世界前列,80%以上指标优于世界中值水平,70%以上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宋海良在提案中表示,在全面贯彻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践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核电兼具“安全、绿色、经济”的突出特点。充分发挥我国在核电技术装备、工程建造、安全运行等方面的国际领先优势,加快推进核电规模化发展和多元化应用,对于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对此,他提出多条建议,统筹优化核电建设布局。建议充分考虑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需要,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核电开发利用布局,在有序开发沿海核电的同时,积极研究推进内陆核电建设前期准备和厂址开发保护等工作,适时启动内陆核电建设。 同时,建议加快推进核电多元化应用。建议加快推进核能供热、海水淡化、制氢等多元化应用,推广利用存量核电供暖供热改造,推进核电建设与城市供暖、工业供热等统筹规划,促进核电与化工等大型用热产业融合发展;以替代存量燃煤为目标,加快推动小型堆清洁供暖、工业供热示范,加快建设适应小型堆发展的法规标准体系。 此外,宋海良委员还建立核电“绿色能源”认定机制。在国家层面广泛凝聚核电发展共识,在我国现有“绿色能源”认定机制下,研究制定适应核电特点的核电“绿色能源”认定机制,确立核电“绿色能源”定位并与国际接轨,支持出口企业和产品有效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贸易壁垒,增强中国核电的国际竞争力。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大宗商品策略全球主管Helima Croft近日预计,美国原油产量规模可能减半,全球范围的原油供应规模后续将变得更加紧张,进而推动国际原油基准价格线——布伦特原油价格攀升。 这位来自RBC的大宗商品策略全球主管指出,有迹象表明,随着全球原油产量即将放缓,整个原油市场的供需失衡可能将很快就会转向另一个相反方向。Croft预测,这可能将导致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2024年下半年,甚至在下半年之前达到85美元。 华尔街大行高盛近日则在一份报告中预计,由于红海运输危机导致经合组织国家的商业原油库存的下降步伐略高于预期,该行将其2024年夏季布伦特原油峰值预测上调2美元,至每桶87美元。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则预计今年年底布伦特原油有望达到90美元。截至发稿,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0.47%,至82.41美元。 美国在2023年经历了原油产量堪称“爆炸式增长”一年,但RBC大宗商品主管Croft预计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们不太可能以去年的速度生产原油。Croft周一引用她在最近的国际能源周会议上与其他石油市场观察人士的谈话,预测今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增长规模可能将从100万桶/日大幅下降到50万桶/日。 Croft周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并不是说……美国的原油产量不会增长。”“这只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去年看到的增长是由于特殊的环境,这种因政治、经济增长、资本开支等多重因素而交织影响的环境堪称独一无二的环境,我们预计今年很难复制如此庞大的产量。” Croft还强调道,像圭亚那这样的主要原油生产国,他们可能也因为成本等问题而无法复制他们在2023年的巨型石油繁荣。 与此同时,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也对世界石油供应构成重大风险。Croft表示,如果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蔓延到黎巴嫩,那将是伊朗的“红线”。伊朗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原油生产国之一。 “因此我确实认为,我们还不能完全消除中东地区供应中断所带来的风险。”Croft补充称。 欧佩克+延长石油减产至今年年中,“减产效应”可能将逐渐显现 沙特与俄罗斯领导的欧佩克+联盟(OPEC+)也在持续积极减产,该联盟在最新声明中表示,纸面上的名义限制总量约为每日减产200万桶,将持续到6月底,沙特阿拉伯占据所承诺减产规模的一半——沙特自2023年7月开始实施的日均100万桶的自愿减产措施将延长至今年6月底。俄罗斯则承诺将通过更多地关注减产规模而不是出口来强化自己的能源出口国角色,预计后续减产规模逐渐加大。 欧佩克+事实上的领导者沙特阿拉伯将继续自愿减产100万桶/日,而俄罗斯将再减产47.1万桶/日。这些削减措施在正式宣布前市场基本上已全面定价,刺激布伦特原油价格自2月中旬以来小幅走高。当前布伦特原油交易价格约为每桶82美元,较年初上涨约8%。 因此,在欧佩克+的减产声明公布后,布伦特原油价格周一无明显变化,但一些分析师预计,欧佩克+持续减产导致的“减产效应”可能将在今年剩余时间逐渐显现,进而导致供给跟不上需求,刺激原油价格上行。 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近日发布报告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需求今年将逐渐回升,原油市场将趋紧。该行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 2024 年底升至 90 美元。 华尔街大行高盛则给出乐观展望,高盛预计布伦特原油夏季峰值可能高达每桶87美元。高盛指出,由于红海地区的航运危机导致经合组织国家的商业原油库存的下降步伐略高于预期,该行将其2024年夏季布伦特原油峰值预测上调2美元,至每桶87美元。 与此同时,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全球原油需求正在缓慢上升,并预计可能将在2028年达到每天120万桶左右的峰值。西方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Vicki Hollub最近警告称,如果全球范围的原油勘探活动继续跟不上市场需求,全球原油市场可能将从2025年开始面临供应急剧短缺。 这位首席执行官解释称,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全球石油公司发现的原油数量大约是耗油量的5倍,但到2023年,这一比例稳步下降至仅仅25%左右。因此Hollub接受采访时警告称,原油市场将从短期时间内的供过于求局面彻底转向全球需要更多原油的长期供应短缺局面。
以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成员国周日同意将自愿减产220万桶/日的协议延长至第二季度(6月底),以避免全球供应过剩并支撑价格。 在本次减产协议中,沙特约占承诺减产的一半。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领导者,沙特方面表示,将把自愿减产100万桶/日的计划延长至6月底,使其日产量保持在900万桶左右。 其余自愿减产的OPEC国家包括:伊拉克(22万桶/天)、阿联酋(16.3万桶/天)、科威特(13.5万桶/天)、哈萨克斯坦(8.2万桶/天)、阿尔及利亚(5.1万桶/天)、阿曼(4.2万桶/天), 此次,俄罗斯是OPEC的主要盟友,将在第二季度将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合计削减47.1万桶/日,具体为4月减少35万吨产量和12.1万吨出口,5月减少40万吨产量和7.1万吨出口,6月减产47.1万吨。 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Alexander Novak)表示,“我们将在未来一个季度更加重视削减原油产量。” OPEC声明还指出,在二季度之后,为了支持市场稳定,这些自愿削减的产量将根据市场情况逐步恢复。 瑞银(UBS)分析师Giovanni Staunovo表示,事态发展基本在意料之中,但“俄罗斯方面出人意料”。他说,“如果俄罗斯的减产全面实施,市场上将会有更多的石油被撤出。因此,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没有人预料到,并且可能会抬高价格。” 一些国家会完全兑现承诺? 2024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胡塞武装对红海航运的袭击为石油价格提供了支撑,稳定在每桶80美元附近。但对OPEC其合作伙伴的许多国家来说,油价可能有点低。 据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称,沙特需要原油价格高于每桶90美元才能维持其全年预算不出现赤字,因为该国正斥资数十亿美元进行经济转型。而由于俄乌冲突当前仍僵持不下,俄罗斯也需要依赖原油取得大量资金。 分析人士表示,这些最新的产量限制将深化去年的减产努力,并在第二季度后“根据市场情况逐步恢复”。 投资银行杰富瑞(Jefferies)的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这一决定发出了一种凝聚力的信息,并证实该组织并不急于恢复供应量。这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当这种情况最终发生时,这将是渐进的。” 不过,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和其他成员国尚未完全兑现承诺。俄罗斯直到最近才全面实施了近一年前承诺的减产。今年1月,该国按照协议将原油出口减少了约30万桶/日,但对成品油出口的限制承诺却不那么明确。 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今年1月的日产量合计比配额高出数十万桶,但它们承诺提高减产执行率,并对最初的过剩产量进行补偿。 总的来说,该组织延长第二季度减产的决定此前已被广泛预期,但欧佩克+可能会在6月1日的下一次会议上面临更艰难的选择,届时各国能源部长们将制定今年下半年的政策。
全球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和壳牌周五(3月1日)表示,将与新加坡合作开发跨境碳捕捉与封存(CCS)项目。 这两家公司在新加坡的子公司——埃克森美孚亚太有限公司和壳牌新加坡有限公司——联手组建了S-Hub财团,该财团将与新加坡政府合作,作为CCS项目的主要开发商,以减少当地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减排方面,CCS技术目前是少数经过验证且安全的解决方案之一。该技术适用于钢铁、石化和水泥等重工业部门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三方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S-Hub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于2023年12月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协调CCS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希望到2030年,该项目能够每年捕获和永久储存至少250万吨二氧化碳。” 该项目将把新加坡国内排放的二氧化碳储存在地下深处或海床下。声明补充道,储存地点将经过严格分析,以确保适宜性后再选择。 在开发CCS项目方面,埃克森美孚和壳牌公司都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据壳牌全球CCS副总裁Bernhard Koudelka透露,该公司迄今已捕获了超过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 此次合作或是新加坡当局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最新举措。EDB执行副总裁Lim Wey-Len表示,“CCS有可能成为新加坡脱碳的关键途径,特别是对于能源和化学品、电力和废物等难以减排的行业。 此外,根据EDB周五在官网上发布的另一篇文件,该机构称,“支持企业向低碳和可持续未来转型”。 EDB在2022年首次推出能源效率补助金(EEG),旨在通过共同投资节能设备来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自推出以来,已有近2000家公司使用了EEG。 该文件称,“我们正在加强EEG规模,以纳入更多行业,并为一些拥有更加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的公司提供额外支持”。
国际能源署(IEA)周四(3月1日)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创下历史新高,这偏偏与《巴黎协定》设定的全球气候目标背道而驰。 报告写道, 二氧化碳排放量非但没有迅速下降,反而创下了新的历史新高 ,部分原因是气候干旱阻碍了水电的发电量,导致一些依靠水电的国家增加了化石燃料的使用。 科学家警告道,如果要限制全球气温上升、防止气候变化失控,未来几年将需要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尤其是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碳排放。 清洁技术“有功” 国际能源署的分析显示,2023年全球能源排放增加了4.1亿吨,达到374亿吨,增幅为1.1%。 相较于2022年排放量1.3%的涨幅,2023年的表现稍有好转, 这主要是风能、太阳能和电动汽车等清洁技术的功劳 ,这些技术的全球扩张有助于遏制排放量增长。 数据来看,2023年美国与能源相关的排放量下降了4.1%,其中大部分归功于电力部门;在欧盟,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激增以及煤炭和天然气发电的下滑,去年能源排放下降了近9%;2023年, 中国贡献了全球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新增发电量的60%左右 。 并且,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的五分之一,达到1400万辆,比2022年增长35%。 排放却不减反增 但是,全球能源碳排放还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国际能源署在其报告中指出, 因极端干旱而丧失的水力发电是导致能源碳排放量创新高的主要原因 。在2023年整体排放增量中,有四成是源于水力发电的减少引发的化石能源替代,约合1.7亿吨二氧化碳。 IEA指出,“如果没有这种影响,全球电力行业的排放量将在2023年出现下滑趋势。” 此外, 全球经济的重新开放、航空业的复苏等原因让去年全球能源总体需求上升 ,导致了能源碳排放的增加。 不过,IEA对全球能源的长期前景表示乐观,称由于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等清洁能源的增长,能源相关排放正处于“结构性放缓”。
美国的石油需求在2023年飙升至四年来新高,预计在2024年全年将维持在这一水平附近。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国国内燃料消耗量达每天2023万桶,是201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该机构表示,今年美国的需求应会继续增强,达到日均2039万桶,略低于2019年的水平。 因全球正徘徊在供过于求的局面,市场参与者正密切关注对石油使用量的预测。近年来,EIA因在每周报告中低估美国的需求、但在月度数据中又大幅上调该数据而受到抨击。 在周四的报告中,EIA将12月的航空燃油需求预期上调了5%。此外,该机构还上调了年底汽油和柴油的消费数据。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随着美国加强对俄罗斯制裁的执行力度,导致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石油贸易减少,迫使印度炼油商开始考虑其他供应。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普遍回避购买俄罗斯石油,之后还进一步禁止进口俄油,并针对俄油设置了60美元/桶的价格上限。在失去西方大多数客户后,俄罗斯开始以折扣价格向亚洲买家出售原油,而印度炼油商在此期间抢购了大量俄罗斯原油,俄罗斯也跃升为印度头号石油供应国。 然而,由于俄罗斯原油从去年7月开始就高于60美元/桶的价格上限,美国进来加强了对制裁的执行力度,这冲击了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石油贸易。 俄罗斯仍然是印度的主要供应国,但有迹象表明,印度炼油商正在从其他地方购买更多石油。 情报提供商Kpler的数据显示,印度本月从沙特进口的石油总量比1月份高出了22%,印度最大的私营炼油商信实工业的进口量更是达到了自2020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悉,印度炼油商高管渴望购买更多俄罗斯石油,但需要获得美国的批准才能再次增加购买量。 印度炼油商高管透露,目前俄罗斯石油只比其他供应国便宜每桶2至4美元,折扣力度较之前大幅缩小。俄乌冲突爆发初期,俄罗斯石油的折扣一度达到每桶30多美元。 此外,一位炼油厂高管和一位政府官员表示,由于过去几个月一些银行对使用阿联酋迪拉姆结算贸易的审查力度加大,俄罗斯也在寻求使用人民币付款。
当地时间周二(2月27日),澳大利亚能源巨头伍德赛德(Woodside)表示,预计未来10年全球液化天然气(LNG)消费量将增长50%,该公司考虑进一步扩大业务。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国之一,而伍德赛德是该国最大的LNG出口商。 伍德赛德CEO梅格·奥尼尔周二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看到了亚洲新兴市场需求增长的迹象,在未来某些时间点,我们会看到相当数量的新供应出现,但随着未来几年的需求增长,这些新供应很可能会被消化。” 在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之际,伍德赛德对LNG需求增长前景的估计堪称业内最乐观的预测之一。 本月早些时候,能源巨头壳牌公司在其最新年度LNG展望报告中预测,到2040年,全球LNG需求预计将增长50%以上,中国、南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天然气需求增加是主要驱动力。 卡塔尔也看好LNG需求,该国上周日宣布,计划在之前宣布的产能扩张计划的基础上再将年产能增加13%。卡塔尔正与美国和澳大利亚争夺全球最大LNG出口国的宝座。 美国总统拜登上月宣布暂停LNG新出口项目审批,奥尼尔对此评价称,这增加了美国作为供应国的不确定性。 奥尼尔表示:“如果规则在没有协商的情况下突然改变,这对市场来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 伍德赛德长期以来一直对进一步扩大LNG业务持开放态度,该国此前与另一家澳大利亚能源公司桑托斯讨论过合并事宜,如果达成协议,将打造亚太地区最大的LNG生产商之一,但谈判于本月早些时候破裂。 奥尼尔表示:“我们看到了LNG的光明未来,因此桑托斯是一个将两家LNG巨头联合起来的机会,从而在行业内形成一股更大、更重要的力量。我们没能完成这笔交易,这没关系,因为我们的投资组合中有很棒的资产。”
沙特能源部部长阿卜杜勒·萨勒曼周日宣布,沙特阿美在当地的贾富拉(Jafurah)油田又探明了15万亿标准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量。自此,该油田的天然气储量达到229万亿立方英尺,凝析油储量达到750亿桶。 去年11月,沙特阿美公司在鲁卜哈利沙漠( Empty Quarter)发现了两个天然气田,分别是 Al-Hiran和Al-Mahakik,在东部省Dhahran和Hofuf附近也发现了两个天然气田。 据悉,Al-Hiran-1井的Hanifa储层每天生产3000万立方英尺天然气和1600桶凝析油,同一油田的Al-Arab-C储层也发现了天然气,流量为每天310万标准立方英尺。 在Al-Mahakeek天然气田,天然气从Al-Mahakeek - 2井喷出,每天的流量为85万标准立方英尺。 此外,在先前发现的天然气田中,还发现了5个天然气储层,比如Assekra油田的Jalla储层——天然气产量达到4600万立方英尺/天。 本月早些时候,沙特阿美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Amin H. Nasser在国际石油技术会议上表示,该公司正在关注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类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生产的可持续性。 当前,沙特阿美正在坚定实施以油气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不过基于可预测的市场情况,沙特阿美已暂停了原先的2027年扩产至1300万桶/日的计划,仍保持在当前的1200万桶/日。 公司此前规划,到2030年将天然气产量提高50%以上以及将石油化工产业的原油处理能力在2030年前提高到400万桶/日。 与此同时,沙特阿美还在大力投资低碳技术,包括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氨和氢以及可再生能源,以推动该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的实施。
2月25日晚间,三一重能发布业绩快报,2023年,该公司实现营收149.47亿元,同比增长21.28%;实现归母净利润20.03亿元,同比增长21.55%。 按此计算,三一重能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为9.72亿元,同比增长60.82%,环比增长约132.65%。 三一重能主营业务为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与销售,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业务。受益于风电抢装并凭借成本优势,该公司自2020年起,业绩实现快速发展,并于2022年登陆科创板。 三一重能称,报告期内, 风电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装机量持续增长,但同时风电市场竞争持续加剧,风电产品招标价格下降。 据风芒能源不完全统计,2023年整机商共计中标697个项目累计106.9GW风机采购(含国际项目、不含框采),同比增长约20%。其中,2023年三一重能中标13.5GW风机订单,排名第四。 2024年1月,共有18个风电项目的风机中标结果出炉,累计容量达到22599.5MW(约22.6GW)。 三一重能位居第三,中标规模为340MW,占中标规模的13.08%。 而在价格方面,根据业内机构的统计数据,2023年,陆上风机(不含塔筒)中标均价降至1500元/kW,最低报价跌破1000元/kW关口;海上风机(含塔筒)中标均价降至3600元/kW,最低报价低至2700元/kW。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风电机组价格的驱动因素主要是风机容量大型化,陆上风机正式进入10MW时代。2023年11月,三一重能中标黑龙江华电宁安风水山风电项目,是陆上首个10MW风电项目。2023年10月,该公司发布了13/16MW海上风电机组。 在风电机组大型化加速背景下,作为风机三大关键部件之一的风电叶片,其长度已经快速突破百米。据了解,三一重能持续刷新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记录。2023年3月,三一重能104米陆上风电叶片正式下线;今年1月21日,三一重能131米陆上风电叶片在巴彦淖尔零碳数智产业园下线。 《科创板日报》记者梳理注意到 ,2023年,三一重能累计出售十多家子公司股权,上述转让事宜预计合计将增加三一重能利润总额超10亿元。 其中,在风电场转让方面,2023年,三一重能累计出售旗下太行山新能源、通道驰远新能源、通昭新能源及湘榆新能源等多家子公司100%股权。三一重能表示,该公司对电站运营业务采取“滚动开发”的整体战略,即新增电站资产不断投建过程中,持续对成熟电站项目择机出让,总体控制存量资产规模,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该公司资源,发挥资金的投资效益。 从时间线来看,多数转让事项聚集于第四季度。其中,2023年12月15日,三一重能发布两则公告称,分别同意将该公司持有的通昭新能源100%的股权,及全资子公司重能國際持有的湘榆新能源100%的股权,均转让给吉电绿色能源,转让对价分别暂定为2.63亿元和2.03亿元,预计分别将增加该公司利润总额约3.05亿元和4.19亿元。 同时,为聚焦主业、减少关联交易,2023年9月,三一重能公告所持有的11家涉及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营管理业务的全资子公司的100%股权转让给三一重工,转让价格为7888.74万元,预计将增加该公司利润总额约0.33亿元。 海外市场方面,其中,2023年10月17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三一重能、中电国际和萨姆鲁克-卡泽纳基金三方签署哈萨克斯坦1GW风电+储能项目三方合作协议。三一重能曾在机构调研时表示,“长期目标来看,公司海外将成为仅次于国内陆上对公司收入第二大贡献的业务单元。” 为了解更多与业绩相关的情况,《科创板日报》致电三一重能证券部,截至发稿并未接通。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